CN203630708U - 可热插入的隔震风扇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热插入的隔震风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30708U
CN203630708U CN201320743602.7U CN201320743602U CN203630708U CN 203630708 U CN203630708 U CN 203630708U CN 201320743602 U CN201320743602 U CN 201320743602U CN 203630708 U CN203630708 U CN 2036307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housing
place
shell body
plate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74360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世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bro Mico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bro Mico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bro Micom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bro Mico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74360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307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307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3070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热插入的隔震风扇装置,包括有外壳体、内壳体、风扇模块及复数弹性体,其中外壳体内部为具有容置空间,并于容置空间底部设有第一连接器及第一连接器上所插接的传输线,且容置空间内定位有内壳体,而内壳体内部为由隔板分隔出可供风扇模块嵌入于其内的复数定位空间,并于风扇模块上设有可供传输线另端插接的第二连接器,当风扇模块的风扇于运转时,可由外壳体与内壳体双层结构独立整组风扇模块设计,并于外壳体与内壳体的相接面处仅需利用复数弹性体对接而具有吸震的效果,以及第二连接器可通过传输线连接于第一连接器上进行传输电源或讯号,由此可有效阻隔风扇于运转时所产生的噪音及震动,更能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可热插入的隔震风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热插入的隔震风扇装置,尤其指外壳体与内壳体双层结构可独立整组风扇模块,并于外壳体与内壳体的相接面处利用复数弹性体对接而具有吸震的效果,由此可有效阻隔风扇于运转时所产生的噪音及震动,更能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背景技术
按,现今计算机科技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成长,其计算机发展趋势主要是朝运算功能强、速度快及体积小的方向迈进,而随着科技不断创新与进步,使电子产品亦朝向多功能、用途以及附加更多硬设备迈进,由于许多电子产品皆会以计算机控制其动作或执行功能,因此计算机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并于计算机主机内的存取设备间的固定或拆装方式必须更加简易且不能占用过多的空间,以有效缩减整体的尺寸。
再者,随着计算机、工业用计算机的服务器运算的速度及效能愈来愈快,计算机主机或服务器机箱内所产生的温度也越来越高,并在主机或机箱缩小整体尺寸的同时,亦必须考虑到散热效率是否良好的前题下,其散热能力便显得更为重要,厂商为了将主机或机箱内所产生的热量能够有效排出,以维持主机或机箱内各电子组件在容许温度下运作,因此主机或机箱内的散热装置(如风扇、散热片等)已成为目前不可缺少的重要零组件,而一般主机或机箱内的发热源大致为中央处理器、存取设备、适配卡及电源供应器等,而散热装置在散热片上组装的风扇则大多装置于中央处理器及适配卡的芯片上进行散热,再由主机或机箱内的散热风扇将所有的热空气排出,以确保整体的散热效果。
然而,一般服务器机箱内部皆会独立设有风扇,并利用风扇直接对服务器机箱内的发热源进行抽风或吹风降温,以利将高热直接排出至机箱外部,由于风扇长时间使用下,容易积累很多灰尘造成转速下降而影响散热的效果,并使风扇旋转阻力增大因动平衡性降低而发出噪音,所以为了方便使用者将风扇拆卸进行清理或更换使用,市售的风扇模块大多是可热插入更换设计,不过随着现今服务器指令周期及效能愈来愈快,其机箱内部便需要设有更多、更大且转速更高的风扇模块进行散热,但因复数风扇模块在高速运转下,亦会产生过大的噪音及震动而影响环境周围的使用者,并与机箱也可能会形成共振造成当机或结构损坏的问题,惟该目前市面上的风扇模块大多不具有隔震能力,当厂商设计出可热插入更换的风扇模块时,往往并无法降低风扇模块的噪音及震动的问题,不然就是具有隔震机构设计,但却无法对单一风扇模块独立热插入更换,便为从事此行业者所亟欲重新设计的关键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故,本实用新型申请人有鉴于公知风扇模块无法有效阻隔或降低其运转时所产生的噪音及震动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数据经由多方评估及考虑,并利用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不断的试作与修改,始设计出此种可热插入的隔震风扇装置新型诞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热插入的隔震风扇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可热插入的隔震风扇装置,在于外壳体所具的容置空间底部为设有第一连接器及第一连接器上插接的传输线,并于容置空间内定位有一内壳体,而内壳体内部为由隔板分隔出可供风扇模块嵌入于其内的复数定位空间,且风扇模块上设有可供传输线的另端插接的第二连接器,当风扇模块的至少一个风扇于运转时,便可藉由外壳体与内壳体双层结构独立整组风扇模块设计,并于外壳体与内壳体的相接面处仅需利用复数弹性体对接而具有吸震的效果,以及风扇模块第二连接器可通过传输线连接于第一连接器上进行传输风扇整体所需的电源或讯号,由此可有效阻隔风扇于运转时所产生的噪音及震动,且不致造成系统主机当机或结构损坏,更能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可热插入的隔震风扇装置,在于该外壳体的二侧板上为朝容置空间方向设有阻挡部,并于内壳体的二边板上朝外延伸设有对应于阻挡部处的抵持部,且外壳体的阻挡部与内壳体的抵持部相接面处利用埋入射出一体成型或组装的方式结合有复数弹性体,而弹性体较佳实施为由橡胶材质所一体成型的套环,且因弹性体结构设计的方式很多,亦可为橡胶、发泡或金属材质一体成型的弹簧、压条、垫块等,即可通过复数弹性体弹性撑抵于内壳体上使风扇模块的风扇位于外壳体的容置空间内呈一浮动状态,并具有良好的吸震、缓冲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可热插入的隔震风扇装置,在于外壳体的阻挡部上为朝容置空间方向弯折延伸设有挡板,并于挡板上皆设有复数孔柱,而内壳体的抵持部侧缘处为向内剖设有嵌接槽,且弹性体的套环外表面上设有沿着嵌接槽内壁面处迫入呈一定位的环槽,而内壳体置入于外壳体的过程中,亦可利用挡板上所设的定位杆穿入于抵持部上对应的接合孔内的导引与限位作用,使孔柱顺利穿入于套环上对应的穿孔内,且待套环底面处抵持于阻挡部的挡板上后,也可利用调整螺丝穿过套环的穿孔再锁入于孔柱内利用锁接固定的方式结合成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可热插入的隔震风扇装置,在于风扇模块的风扇二侧处为结合有扣持板体,并于扣持板体上方处设有扳动部,且扳动部侧边处设有扣持于内壳体的边板第一卡孔或隔板第二卡孔内的凸扣,便可藉由风扇本身的外框与扣持板体以三件式卡扣组装,并利用扣持板体外侧边处的复数抵持弹片抵持于内壳体内壁面处而具有适当的弹性预力,用以吸收风扇模块与内壳体之间因间隙所产生的震动或减少震动的传递。
本实用新型的可热插入的隔震风扇装置,在于当用户欲将风扇模块取出时,仅需利用手指穿入扳动部的透孔内,并以手指向内扳动于扳动部使其凸扣脱离于边板的第一卡孔或隔板的第二卡孔外,即可将风扇模块向上取出于内壳体的定位空间,且因每一组风扇模块可以独立热插入更换,亦可方便风扇快速取出进行清洁使用,而外壳体除了可利用螺丝锁接固定的方式与机箱稳固锁附之外,也可通过侧板上所结合的定位板体方便使用者将外壳体自机箱内快速组装或拆卸,更能使内壳体与风扇模块独立模块化以利于清洁、维修及更换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组装前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组装时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组装时的前视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组装后的前视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组装后的立体外观图。
附图中符号说明:
1外壳体,10容置空间,11侧板,111扣孔,112螺柱,12阻挡部,120剖槽,121挡板,122孔柱,123定位杆,13镂空孔,14第一连接器,141插接部,142第一插座,15传输线,151插头,16定位板体,161卡扣,162弹性扣片,163限位孔,164把手,165托持部,2内壳体,20定位空间,21边板,211第一卡孔,212第一轨槽,22抵持部,221嵌接槽,222接合孔,23隔板,231第二卡孔,232第二轨槽,24对位孔,25插孔,3风扇模块,31风扇,311轴孔,32扣持板体,321卡扣部,3211轴柱,322扳动部,3221透孔,323凸扣,324滑块,325抵持弹片,326弹性凸部,33第二连接器,331第二插座,4弹性体,41套环,411穿孔,412环槽,42调整螺丝,5机箱,50对接空间,51机架,52结合部,521通孔,53转接模块,531对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结合附图就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构造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图2、图3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及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为包括有外壳体1、内壳体2、风扇模块3及复数弹性体4,故就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构件及特征详述如后,其中:
该外壳体1内部为具有容置空间10,并于容置空间10二侧处的侧板11上皆设有复数扣孔111及至少一个螺柱112,且二侧板11上分别设有具剖槽120的阻挡部12,并由剖槽120内缘处朝容置空间10方向皆弯折延伸设有挡板121,且各挡板121上设有复数孔柱122及位于孔柱122间的定位杆123,而外壳体1上相邻于侧板11的另侧前后方处为设有相对的复数圆形镂空孔13,并于容置空间10底部设有至少一个相邻于镂空孔13处的第一连接器14,其第一连接器14所具的电路板(图中未示出)一侧处为纵向形成有具复数金属接点的插接部141,且相邻于插接部141的另侧处横向设有第一插座142,再于第一连接器14上插接有传输线15,该传输线15二端为具有复数插头151,即可将传输线15其中一端的插头151插接于第一插座142上形成电性连接。
再者,外壳体1的二侧板11侧边处为进一步结合有定位板体16,并于定位板体16内壁面处向上弯折延伸设有L形状的复数卡扣161,且位于卡扣161外侧处设有复数弹性扣片162及至少一个限位孔163,再于定位板体16上下二侧处分别设有把手164及托持部165,当定位板体16与侧板11于组装时,系先将定位板体16为抵持于侧板11上,并使卡扣161伸入于侧板11的扣孔111内后,再向上推移于定位板体16,便可由侧板11的螺柱112为伸入且位于定位板体16的限位孔163处的导引与限位作用,使卡扣161及弹性扣片162分别扣持于侧板11上对应的扣孔111内,且定位板体16的托持部165抵持于外壳体1底部结合成为一体。
该内壳体2内部为具有定位空间20,并于定位空间20二侧处的边板21上朝外延伸设有框架型式的抵持部22,且边板21上设有第一卡孔211及至少一个纵向第一轨槽212,再于抵持部22侧缘处向内剖设有至少一个开口处渐缩的嵌接槽221,且二嵌接槽221之间设有接合孔222,而内壳体2内部为沿着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个对应于边板21处的隔板23,并由隔板23可分隔出复数定位空间20,且隔板23二侧处设有第二卡孔231及至少一个纵向第二轨槽232,此外,内壳体2上相邻于边板21与隔板23的另侧前后方处为设有相对的复数圆形对位孔24,并于定位空间20底部皆设有至少一个相邻于对位孔24处的插孔25。
该风扇模块3为包括有至少一个风扇31,并于风扇31的外框(图中未示出)四个角落处设有相对的复数轴孔311,而风扇31二侧处为进一步结合有扣持板体32,并于扣持板体32上下方处分别设有卡扣部321,且各卡扣部321二侧处朝外延伸设有复数轴柱3211;另,风扇模块3的二扣持板体32上方中央处为相对向内弯折延伸设有扳动部322,并于扳动部322上方处皆设有透孔3221,且位于透孔3221下方侧边处设有至少一个凸扣323,而扣持板体32外侧边处为设有至少一个纵向滑块324及复数抵持弹片325,并于扣持板体32前后二侧边处皆设有弹性凸部326,且扣持板体32下方中央处为设有具第二插座331的第二连接器33,而第二连接器33为可利用传输线(图中未示出)连接于风扇31上进行驱动其启动或停止运转、转速大小,即可将扣持板体32分别组装于风扇31的外框二侧处,并使扣持板体32的卡扣部321为以轴柱3211分别卡入于风扇31上对应的轴孔311内结合成为一体。
该弹性体4较佳实施为具有套环41,并于套环41内部形成有穿孔411,且套环41外表面上设有环槽412,而套环41的穿孔411内则穿设有一调整螺丝42,但于实际应用时,弹性体4亦可为橡胶或金属材质所一体成型的弹簧、压条、垫块等,或者是套环41配合调整螺丝42所分开组构而成,且该套环41亦可为橡胶、发泡或其它具吸震、缓冲的材质所制成。
然而,上述弹性体4为可利用埋入射出(Insert Molding)的方式直接一体成型于内壳体2的抵持部22上,或者是可利用组装的方式结合成为一体,若以组装的方式为说明时,是将套环41的环槽412沿着抵持部22的嵌接槽221开口内壁面处横向迫入于其内,并使套环41经由弹性变形与复位的过程后扣持于嵌接槽221内呈一定位,不易因受到抵压作用产生松动或脱离。
请搭配参阅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组装前的立体分解图、组装时的立体分解图、前视剖面图、组装后的前视剖面图及立体外观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为应用于工业用计算机的服务器,但于实际应用时,亦可应用于计算机、嵌入式系统、电信用机柜或其它系统主机的机箱5内,并于机箱5的机架51内部对接空间50收容有主板、电源供应器、显示适配器、内存、声卡、网络卡、通讯卡或其它各种扩充适配卡(图中未示出),亦可依实际的需求客制化有不同规格与型式的机箱5,而机架51二侧壁面处为设有具复数通孔521的结合部52,并于机架51内部所形成的对接空间50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具插槽型式的对接座531的连接模块53,且该连接模块53为连接于主板或主板上的扩充适配卡上,用以进行传输整体所需的电源或讯号。
当本实用新型于组装时,先将风扇模块3为向下嵌入于内壳体2的定位空间20内,其扣持板体32的抵持弹片325及弹性凸部326便会抵持于内壳体2内壁面处呈一弹性变形位移,使风扇31嵌入的过程中具有适当的弹性预力,并利用扣持板体32的滑块324沿着边板21的第一轨槽212或隔板23的第二轨槽232处作滑动抵持位移,使风扇31可顺利嵌入于定位空间20内,而扣持板体32的凸扣323受到边板21或隔板23的推抵作用便会以扳动部322作为支点呈一弹性变形位移,且待风扇31推入至定位后,便可将扣持板体32的凸扣323经由弹性变形与复位的过程而扣持于边板21的第一卡孔211或隔板23的第二卡孔231内呈一定位,同时亦使风扇31为对应于内壳体2前后方处的对位孔24处,而扣持板体32的第二连接器33则由第二插座331穿出且位于内壳体2底部的插孔25处。
而后便可将外壳体1传输线15另端的插头151为分别插接于第二连接器33的第二插座331上形成电性连接,再将已组装有风扇模块3的内壳体2向下置入于外壳体1的容置空间10内,并使抵持部22结合的弹性体4对应于外壳体1相接面处的阻挡部12,而内壳体2于置入的过程中,可利用定位杆123穿入于接合孔222内的导引与限位作用,使孔柱122顺利的穿入于套环41上对应的穿孔411内,且待套环41底面处抵持于阻挡部12的挡板121上后,便可利用调整螺丝42穿过套环41的穿孔411,再锁入于孔柱122内利用锁接固定的方式结合成为一体,即可通过复数弹性体4弹性撑抵于内壳体2上使风扇模块3位于外壳体1的容置空间10内呈一浮动状态,并使风扇31对应于内壳体2的对位孔24及外壳体1的镂空孔13处,以有效降低风扇31运转时所产生的风阻,亦可由调整螺丝42锁入于孔柱122内的深度来微调弹性体4弹性撑抵于内壳体2上的力量大小,以及内壳体2位于外壳体1的容置空间10内的纵向高度距离。
续将组装有内壳体2、风扇模块3及弹性体4的外壳体1结合于机箱5内部,其组装的方式可利用手部握持于外壳体1二侧处定位板体16的把手164上予以取起,并将外壳体1为由机架51的前方开口处向下置入于对接空间50内后,即可使第一连接器14的插接部141向下插接于转接模块53上对应的对接座531内形成电性连接,且定位板体16的限位孔163对应于结合部52的通孔521处,便可利用螺丝(图中未示出)穿过于通孔521、限位孔163处,再锁入于侧板11上对应的螺柱112内利用锁接固定的方式结合成为一体;或者是可将内壳体2组装于外壳体1内,并使外壳体1置入于机箱5的对接空间50内利用锁接固定的方式结合成为一体,但于实际应用时,亦可利用卡扣嵌合、夹持定位或其它结合定位的方式等效实施,再将风扇模块3分别组装于内壳体2内后,便可完成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组装。
当本实用新型风扇模块3的至少一个风扇31于运转时,可利用风扇31对机箱5内的各发热源(图中未示出)不同的位置进行抽风或吹风降温,以辅助系统主机进行快速散热达到冷却降温的目的,由于风扇31在高速运转下容易产生震动,并与机箱5亦可能会形成共振造成当机或结构损坏的问题,便可藉由外壳体1与内壳体2双层结构独立整组风扇模块3的设计,并于外壳体1与内壳体2的相接面处仅只需利用复数弹性体4对接而具有吸震的效果,以及风扇模块3的第二连接器33可通过传输线15连接于外壳体1的第一连接器14上进行传输风扇31整体所需的电源或讯号,由此可有效阻隔风扇31于运转时所产生的噪音及震动,且不致造成系统主机的当机或结构损坏,亦可由风扇31本身的外框(图中未示出)与扣持板体32以三件式卡扣组装,并利用扣持板体32的抵持弹片325及弹性凸部326抵持于内壳体2内壁面处而具有适当的弹性预力,用以吸收风扇模块3与内壳体2之间因间隙所产生的震动或减少震动的传递,更能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再者,当用户欲将风扇模块3自内壳体2取出时,仅需利用手指穿入于扣持板体32扳动部322的透孔3221内,并以手指向内扳动于扳动部322使其凸扣323脱离于边板21的第一卡孔211或隔板23的第二卡孔231外,即可将风扇模块3向上取出于内壳体2的定位空间20,且因每一组风扇模块3皆可以独立热插入更换,亦可方便使用者将风扇31快速取出后进行清洁使用,而外壳体1除了可利用螺丝锁接固定的方式与机箱5稳固锁附结合成为一体之外,也可通过定位板体16方便将外壳体1自机箱5内快速组装或拆卸,更能够使内壳体2与风扇模块3独立模块化,以利于清洁、维修及更换使用。
本实用新型主要为针对外壳体1的容置空间10底部为设有第一连接器14及第一连接器14上所插接的传输线15,并于容置空间10内定位有内壳体2,而内壳体2内部为由隔板23分隔出可供风扇模块3嵌入于其内的复数定位空间20,其风扇模块3上设有可供传输线15的另端插接的第二连接器33,且位于外壳体1与内壳体2相接面处结合有复数弹性体4,便可由外壳体1与内壳体2双层结构独立整组风扇模块3的设计,并辅以复数弹性体4弹性撑抵于内壳体2上使风扇模块3的风扇31位于外壳体1的容置空间10内呈一浮动状态,有效阻隔风扇31运转时所产生的噪音及震动;另,外壳体1的侧板11上为朝容置空间10方向设有阻挡部12,并于内壳体2的边板21上朝外延伸设有对应于阻挡部12处的抵持部22,且该弹性体4较佳实施为结合于内壳体2的抵持部22上,但于实际应用时,亦可将弹性体4结合于外壳体1的阻挡部12上,或者是可进一步将弹性体4结合于外壳体1与内壳体2前后方相接面处等适当的位置。
上述详细说明为针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的可行实施例说明而已,惟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凡其它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艺精神下所完成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变更,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专利范围中。

Claims (9)

1.一种可热插入的隔震风扇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外壳体、内壳体、风扇模块及复数弹性体,其中:
该外壳体内部为具有容置空间,并于容置空间二侧处皆形成有侧板,且外壳体上相邻于侧板的另侧处设有复数镂空孔,再于容置空间底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器,且第一连接器上插接有传输线;
该内壳体为定位于外壳体的容置空间内,并于内壳体二侧处皆形成有边板,而内壳体内部为设有至少一个对应于边板处的隔板,并由隔板分隔出可供风扇模块嵌入于其内的复数定位空间,且内壳体上相邻于边板的另侧处设有对应于镂空孔处的复数对位孔;
该风扇模块为具有至少一个风扇,并于风扇模块上设有可供传输线的另端插接的第二连接器;
及结合于外壳体与内壳体相接面处的复数弹性体,用以弹性撑抵于内壳体上使风扇模块位于外壳体的容置空间内呈一浮动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热插入的隔震风扇装置,其特征是,其中该外壳体的侧板上为设有复数扣孔及至少一个螺柱,并于侧板侧边处结合有组装于预设机箱机架的结合部上的定位板体,而定位板体内壁面处为设有扣持于扣孔内的复数卡扣,且位于卡扣外侧处设有扣持于扣孔内的复数弹性扣片及至少一个可供螺柱伸入于其内的限位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热插入的隔震风扇装置,其特征是,其中该外壳体的二侧板上为朝容置空间方向设有阻挡部,并于内壳体的二边板上朝外延伸设有对应于阻挡部处的抵持部,且位于外壳体的阻挡部与内壳体的抵持部相接面处利用埋入射出一体成型或组装的方式结合有复数弹性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可热插入的隔震风扇装置,其特征是,其中该外壳体的阻挡部上为具有剖槽,并由剖槽内缘处朝容置空间方向弯折延伸设有挡板,且挡板上设有复数孔柱,而内壳体的抵持部侧缘处为向内剖设有至少一个嵌接槽,并于弹性体具有一套环,其套环内部形成有可供孔柱穿入于其内的穿孔,且套环外表面上设有沿着嵌接槽内壁面处迫入呈一定位的环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可热插入的隔震风扇装置,其特征是,其中该外壳体阻挡部的挡板上为设有一定位杆,并于内壳体的抵持部上设有可供定位杆穿入于其内的接合孔,且弹性体套环的穿孔内为穿设有锁入于孔柱内锁接固定成为一体的调整螺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热插入的隔震风扇装置,其特征是,其中该外壳体的第一连接器一侧处为纵向形成有插接于默认机箱内部连接模块的对接座上的插接部,且相邻于插接部的另侧处横向设有可供传输线插接的第一插座,而传输线二端为具有复数插头,并由其中一端的插头插接于第一插座上形成电性连接,且传输线另端的插头插接于风扇模块第二连接器所具的第二插座上形成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热插入的隔震风扇装置,其特征是,其中该内壳体的边板上为设有第一卡孔及至少一个纵向第一轨槽,并于隔板二侧处设有第二卡孔及至少一个纵向第二轨槽,而风扇模块的风扇二侧处为结合有扣持板体,并于扣持板体上方处设有扳动部,且扳动部侧边处设有至少一个扣持于第一卡孔或第二卡孔内的凸扣,再于扣持板体外侧边处设有至少一个沿着第一轨槽或第二轨槽处作滑动抵持位移的纵向滑块及抵持于内壳体上的复数抵持弹片,且扣持板体下方处设有连接于风扇上而可供传输线的另端插接的第二连接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热插入的隔震风扇装置,其特征是,其中该弹性体为具有套环,并于套环内部形成有穿孔,且套环为橡胶、硅胶或发泡材质所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热插入的隔震风扇装置,其特征是,其中该弹性体为一弹簧、压条或垫块。
CN201320743602.7U 2013-11-20 2013-11-20 可热插入的隔震风扇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307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43602.7U CN203630708U (zh) 2013-11-20 2013-11-20 可热插入的隔震风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43602.7U CN203630708U (zh) 2013-11-20 2013-11-20 可热插入的隔震风扇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30708U true CN203630708U (zh) 2014-06-04

Family

ID=50817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743602.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30708U (zh) 2013-11-20 2013-11-20 可热插入的隔震风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3070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94833A (zh) * 2015-04-30 2016-12-07 青岛海高设计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家用电器的风机模块、空气净化器与地面清洁器
CN106714529A (zh) * 2017-03-10 2017-05-24 成都成广电视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低噪音热交换设备及热交换系统
CN113747699A (zh) * 2020-05-28 2021-12-03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维护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94833A (zh) * 2015-04-30 2016-12-07 青岛海高设计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家用电器的风机模块、空气净化器与地面清洁器
CN106714529A (zh) * 2017-03-10 2017-05-24 成都成广电视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低噪音热交换设备及热交换系统
CN113747699A (zh) * 2020-05-28 2021-12-03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维护方法
CN113747699B (zh) * 2020-05-28 2023-11-21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维护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63819U (zh) 一种组合式外壳及固态硬盘
CN205540469U (zh) 电子装置
CN104470321B (zh) 用于插头的连接器和连接器组合
CN203630708U (zh) 可热插入的隔震风扇装置
CN105322340A (zh) 电连接器
CN102999129A (zh) 风扇单元总成
CN102902302A (zh) 主板组件及其cpu扩展卡
CN213092202U (zh) 一种计算机配件保护装置
CN203870527U (zh) 抽换式硬盘装置
CN204515631U (zh) 存取装置固持结构
CN201754654U (zh) 汽车音响pcb板卡的插槽式机壳装置
TWM474168U (zh) 可熱插拔之隔震風扇裝置
CN103853284A (zh) 硬盘模组
CN201181938Y (zh) 无线讯号接收器
CN201829716U (zh) 嵌入式插座模块装置及卧式布线装置
CN201654606U (zh) 电子装置
CN103635062A (zh) 机柜
CN202434766U (zh) 电连接器
TW201325210A (zh) 數位機上裝置
CN106469872A (zh) 电连接器
CN201259940Y (zh) 易于焊装的记忆卡连接器结构
CN201440227U (zh) 显示器模块、相关电子装置以及主机与显示器外壳的组合
CN201171047Y (zh) 散热装置的组合结构
CN2932710Y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2488443U (zh) 无线传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