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74168U - 可熱插拔之隔震風扇裝置 - Google Patents

可熱插拔之隔震風扇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74168U
TWM474168U TW102220790U TW102220790U TWM474168U TW M474168 U TWM474168 U TW M474168U TW 102220790 U TW102220790 U TW 102220790U TW 102220790 U TW102220790 U TW 102220790U TW M474168 U TWM474168 U TW M47416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an
hole
outer casing
casing
inner ca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207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hih-Hao Wang
Original Assignee
Chenbro Mico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bro Micom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bro Micom Co Ltd
Priority to TW1022207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74168U/zh
Publication of TWM4741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74168U/zh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Description

可熱插拔之隔震風扇裝置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可熱插拔之隔震風扇裝置,尤指外殼體與內殼體雙層結構可獨立整組風扇模組,並於外殼體與內殼體之相接面處利用複數彈性體對接而具有吸震之效果,藉此可有效阻隔風扇於運轉時所產生之噪音及震動,更能確保整體結構之穩定性。
按,現今電腦科技以日新月異的速度成長,其電腦發展趨勢主要是朝運算功能強、速度快及體積小之方向邁進,而隨著科技不斷創新與進步,使電子產品亦朝向多功能、用途以及附加更多硬體設備邁進,由於許多電子產品皆會以電腦控制其動作或執行功能,因此電腦佔有極重要的地位,並於電腦主機內之存取設備間的固定或拆裝方式必須更加簡易且不能佔用過多的空間,以有效縮減整體的尺寸。
再者,隨著電腦、工業用電腦之伺服器運算的速度及效能愈來愈快,電腦主機或伺服器機箱內所產生的溫度也越來越高,並在主機或機箱縮小整體尺寸的同時,亦必須考慮到散熱效率是否良好之前題下,其散熱能力便顯得更為重要,廠商為了將主機或機箱內所產生的熱量能夠有效排出,以維持主機或機箱內各電子元件在容許溫度下運作,因此主機或機箱內之散熱裝置(如風扇、散熱片等)已成為目前不可缺少之重要零 組件,而一般主機或機箱內之發熱源大致為中央處理器、存取設備、介面卡及電源供應器等,而散熱裝置在散熱片上組裝之風扇則大多裝置於中央處理器及介面卡之晶片上進行散熱,再由主機或機箱內之散熱風扇將所有之熱空氣排出,以確保整體之散熱效果。
然而,一般伺服器機箱內部皆會獨立設有風扇,並利用風扇直接對伺服器機箱內之發熱源進行抽風或吹風降溫,以利將高熱直接排出至機箱外部,由於風扇長時間使用下,容易積累很多灰塵造成轉速下降而影響散熱的效果,並使風扇旋轉阻力增大因動平衡性降低而發出噪音,所以為了方便使用者將風扇拆卸進行清理或更換使用,市售之風扇模組大多是可熱插拔更換設計,不過隨著現今伺服器運算速度及效能愈來愈快,其機箱內部便需要設有更多、更大且轉速更高的風扇模組進行散熱,但因複數風扇模組在高速運轉下,亦會產生過大的噪音及震動而影響環境周圍之使用者,並與機箱也可能會形成共振造成當機或結構損壞之問題,惟該目前市面上之風扇模組大多不具有隔震能力,當廠商設計出可熱插拔更換之風扇模組時,往往並無法降低風扇模組之噪音及震動的問題,不然就是具有隔震機構設計,但卻無法對單一風扇模組獨立熱插拔更換,便為從事此行業者所亟欲重新設計之關鍵所在。
故,新型創作人有鑑於習用風扇模組無法有效阻隔或降低其運轉時所產生之噪音及震動的問題與缺失,乃搜集相關資料經由多方評估及考量,並利用從事於此行業之多年研發經驗不斷的試作與修改,始設計出此種可熱插拔之隔震風扇裝置新型誕生。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乃在於外殼體所具之容置空間底部為設有第一連接器及第一連接器上插接之傳輸線,並於容置空間內定位有一內殼體,而內殼體內部為由隔板分隔出可供風扇模組嵌入於其內之複數定位空間,且風扇模組上設有可供傳輸線的另端插接之第二連接器,當風扇模組之至少一個風扇於運轉時,便可藉由外殼體與內殼體雙層結構獨立整組風扇模組設計,並於外殼體與內殼體之相接面處僅需利用複數彈性體對接而具有吸震之效果,以及風扇模組第二連接器可透過傳輸線連接於第一連接器上進行傳輸風扇整體所需之電源或訊號,藉此可有效阻隔風扇於運轉時所產生之噪音及震動,且不致造成系統主機當機或結構損壞,更能確保整體結構之穩定性。
本創作之次要目的乃在於該外殼體之二側板上為朝容置空間方向設有阻擋部,並於內殼體之二邊板上朝外延伸設有對應於阻擋部處之抵持部,且外殼體之阻擋部與內殼體之抵持部相接面處利用埋入射出一體成型或組裝的方式結合有複數彈性體,而彈性體較佳實施為由橡膠材質所一體成型之套環,且因彈性體結構設計的方式很多,亦可為橡膠、發泡或金屬材質一體成型之彈簧、壓條、墊塊等,即可透過複數彈性體彈性撐抵於內殼體上使風扇模組之風扇位於外殼體之容置空間內呈一浮動狀態,並具有良好的吸震、緩衝之效果。
本創作之另一目的乃在於外殼體之阻擋部上為朝容置空間方向彎折延伸設有擋板,並於擋板上皆設有複數孔柱,而內殼體之抵持部側緣處為向內剖設有嵌接槽,且彈性體之套環外表面上設有沿著嵌接槽內壁面處迫入呈一定位之環槽,而內殼體置入於外殼體的過程中,亦可利用 擋板上所設之定位桿穿入於抵持部上對應之接合孔內之導引與限位作用,使孔柱順利穿入於套環上對應之穿孔內,且待套環底面處抵持於阻擋部之擋板上後,也可利用調整螺絲穿過套環之穿孔再鎖入於孔柱內利用鎖接固定的方式結合成為一體。
本創作之再一目的乃在於風扇模組之風扇二側處為結合有扣持板體,並於扣持板體上方處設有扳動部,且扳動部側邊處設有扣持於內殼體的邊板第一卡孔或隔板第二卡孔內之凸扣,便可藉由風扇本身之外框與扣持板體以三件式卡扣組裝,並利用扣持板體外側邊處之複數抵持彈片抵持於內殼體內壁面處而具有適當的彈性預力,用以吸收風扇模組與內殼體之間因間隙所產生之震動或減少震動的傳遞。
本創作之又一目的乃在於當使用者欲將風扇模組取出時,僅需利用手指穿入扳動部之透孔內,並以手指向內扳動於扳動部使其凸扣脫離於邊板之第一卡孔或隔板之第二卡孔外,即可將風扇模組向上取出於內殼體之定位空間,且因每一組風扇模組可以獨立熱插拔更換,亦可方便風扇快速取出進行清潔使用,而外殼體除了可利用螺絲鎖接固定的方式與機箱穩固鎖附之外,也可透過側板上所結合之定位板體方便使用者將外殼體自機箱內快速組裝或拆卸,更能使內殼體與風扇模組獨立模組化以利於清潔、維修及更換使用。
1‧‧‧外殼體
10‧‧‧容置空間
11‧‧‧側板
111‧‧‧扣孔
112‧‧‧螺柱
12‧‧‧阻擋部
120‧‧‧剖槽
121‧‧‧擋板
122‧‧‧孔柱
123‧‧‧定位桿
13‧‧‧鏤空孔
14‧‧‧第一連接器
141‧‧‧插接部
142‧‧‧第一插座
15‧‧‧傳輸線
151‧‧‧插頭
16‧‧‧定位板體
161‧‧‧卡扣
162‧‧‧彈性扣片
163‧‧‧限位孔
164‧‧‧把手
165‧‧‧托持部
2‧‧‧內殼體
20‧‧‧定位空間
21‧‧‧邊板
211‧‧‧第一卡孔
212‧‧‧第一軌槽
22‧‧‧抵持部
221‧‧‧嵌接槽
222‧‧‧接合孔
23‧‧‧隔板
231‧‧‧第二卡孔
232‧‧‧第二軌槽
24‧‧‧對位孔
25‧‧‧插孔
3‧‧‧風扇模組
31‧‧‧風扇
311‧‧‧軸孔
32‧‧‧扣持板體
321‧‧‧卡扣部
3211‧‧‧軸柱
322‧‧‧扳動部
3221‧‧‧透孔
323‧‧‧凸扣
324‧‧‧滑塊
325‧‧‧抵持彈片
326‧‧‧彈性凸部
33‧‧‧第二連接器
331‧‧‧第二插座
4‧‧‧彈性體
41‧‧‧套環
411‧‧‧穿孔
412‧‧‧環槽
42‧‧‧調整螺絲
5‧‧‧機箱
50‧‧‧對接空間
51‧‧‧機架
52‧‧‧結合部
521‧‧‧通孔
53‧‧‧轉接模組
531‧‧‧對接座
第一圖 係為本創作之立體外觀圖。
第二圖 係為本創作之立體分解圖。
第三圖 係為本創作另一視角之立體分解圖。
第四圖 係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組裝前之立體分解圖。
第五圖 係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組裝時之立體分解圖。
第六圖 係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組裝時之前視剖面圖。
第七圖 係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組裝後之前視剖面圖。
第八圖 係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組裝後之立體外觀圖。
為達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創作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其構造,茲繪圖就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構造與功能如下,俾利完全瞭解。
請參閱第一、二、三圖所示,係分別為本創作之立體外觀圖、立體分解圖及另一視角之立體分解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創作為包括有外殼體1、內殼體2、風扇模組3及複數彈性體4,故就本案之主要構件及特徵詳述如后,其中:該外殼體1內部為具有容置空間10,並於容置空間10二側處之側板11上皆設有複數扣孔111及至少一個螺柱112,且二側板11上分別設有具剖槽120之阻擋部12,並由剖槽120內緣處朝容置空間10方向皆彎折延伸設有擋板121,且各擋板121上設有複數孔柱122及位於孔柱122間之定位桿123,而外殼體1上相鄰於側板11之另側前後方處為設有相對之複數圓形鏤空孔13,並於容置空間10底部設有至少一個相鄰於鏤空孔13處之第一連接器14,其第一連接器14所具之電路板(圖中未示出)一側處為縱向形成有具複數金 屬接點之插接部141,且相鄰於插接部141之另側處橫向設有第一插座142,再於第一連接器14上插接有傳輸線15,該傳輸線15二端為具有複數插頭151,即可將傳輸線15其中一端之插頭151插接於第一插座142上形成電性連接。
再者,外殼體1之二側板11側邊處為進一步結合有定位板體16,並於定位板體16內壁面處向上彎折延伸設有L形狀之複數卡扣161,且位於卡扣161外側處設有複數彈性扣片162及至少一個限位孔163,再於定位板體16上下二側處分別設有把手164及托持部165,當定位板體16與側板11於組裝時,係先將定位板體16為抵持於側板11上,並使卡扣161伸入於側板11之扣孔111內後,再向上推移於定位板體16,便可藉由側板11之螺柱112為伸入且位於定位板體16之限位孔163處之導引與限位作用,使卡扣161及彈性扣片162分別扣持於側板11上對應之扣孔111內,且定位板體16之托持部165抵持於外殼體1底部結合成為一體。
該內殼體2內部為具有定位空間20,並於定位空間20二側處之邊板21上朝外延伸設有框架型式之抵持部22,且邊板21上設有第一卡孔211及至少一個縱向第一軌槽212,再於抵持部22側緣處向內剖設有至少一個開口處漸縮之嵌接槽221,且二嵌接槽221之間設有接合孔222,而內殼體2內部為沿著長度方向設有至少一個對應於邊板21處之隔板23,並由隔板23可分隔出複數定位空間20,且隔板23二側處設有第二卡孔231及至少一個縱向第二軌槽232,此外,內殼體2上相鄰於邊板21與隔板23之另側前後方處為設有相對 之複數圓形對位孔24,並於定位空間20底部皆設有至少一個相鄰於對位孔24處之插孔25。
該風扇模組3為包括有至少一個風扇31,並於風扇31之外框(圖中未示出)四個角落處設有相對之複數軸孔311,而風扇31二側處為進一步結合有扣持板體32,並於扣持板體32上下方處分別設有卡扣部321,且各卡扣部321二側處朝外延伸設有複數軸柱3211;另,風扇模組3之二扣持板體32上方中央處為相對向內彎折延伸設有扳動部322,並於扳動部322上方處皆設有透孔3221,且位於透孔3221下方側邊處設有至少一個凸扣323,而扣持板體32外側邊處為設有至少一個縱向滑塊324及複數抵持彈片325,並於扣持板體32前後二側邊處皆設有彈性凸部326,且扣持板體32下方中央處為設有具第二插座331之第二連接器33,而第二連接器33為可利用傳輸線(圖中未示出)連接於風扇31上進行驅動其啟動或停止運轉、轉速大小,即可將扣持板體32分別組裝於風扇31之外框二側處,並使扣持板體32之卡扣部321為以軸柱3211分別卡入於風扇31上對應之軸孔311內結合成為一體。
該彈性體4較佳實施為具有套環41,並於套環41內部形成有穿孔411,且套環41外表面上設有環槽412,而套環41之穿孔411內則穿設有一調整螺絲42,但於實際應用時,彈性體4亦可為橡膠或金屬材質所一體成型之彈簧、壓條、墊塊等,或者是套環41配合調整螺絲42所分開組構而成,且該套環41亦可為橡膠、發泡或其它具吸震、緩衝之材質所製成。
然而,上述彈性體4為可利用埋入射出(Insert Molding)的方式直接一體成型於內殼體2之抵持部22上,或者是可利用組裝的方式結合成為一體,若以組裝的方式為說明時,其係將套環41之環槽412沿著抵持部22之嵌接槽221開口內壁面處橫向迫入於其內,並使套環41經由彈性變形與復位的過程後扣持於嵌接槽221內呈一定位,不易因受到抵壓作用產生鬆動或脫離。
請搭配參閱第四、五、六、七、八圖所示,係分別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組裝前之立體分解圖、組裝時之立體分解圖、前視剖面圖、組裝後之前視剖面圖及立體外觀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創作較佳實施為應用於工業用電腦之伺服器,但於實際應用時,亦可應用於電腦、嵌入式系統、電信用機櫃或其它系統主機之機箱5內,並於機箱5之機架51內部對接空間50收容有主機板、電源供應器、顯示卡、記憶體、音效卡、網路卡、通訊卡或其它各種擴充介面卡(圖中未示出),亦可依實際的需求客製化有不同規格與型式之機箱5,而機架51二側壁面處為設有具複數通孔521之結合部52,並於機架51內部所形成之對接空間50底部設有至少一個具插槽型式的對接座531之連接模組53,且該連接模組53為連接於主機板或主機板上之擴充介面卡上,用以進行傳輸整體所需之電源或訊號。
當本創作於組裝時,係先將風扇模組3為向下嵌入於內殼體2之定位空間20內,其扣持板體32之抵持彈片325及彈性凸部326便會抵持於內殼體2內壁面處呈一彈性變形位移,使風扇31嵌入的過程中具有適當的彈性預力,並利用扣持板體32之滑塊324沿著邊板 21之第一軌槽212或隔板23之第二軌槽232處作滑動抵持位移,使風扇31可順利嵌入於定位空間20內,而扣持板體32之凸扣323受到邊板21或隔板23的推抵作用便會以扳動部322作為支點呈一彈性變形位移,且待風扇31推入至定位後,便可將扣持板體32之凸扣323經由彈性變形與復位的過程而扣持於邊板21之第一卡孔211或隔板23之第二卡孔231內呈一定位,同時亦使風扇31為對應於內殼體2前後方處之對位孔24處,而扣持板體32之第二連接器33則由第二插座331穿出且位於內殼體2底部之插孔25處。
而後便可將外殼體1傳輸線15另端之插頭151為分別插接於第二連接器33之第二插座331上形成電性連接,再將已組裝有風扇模組3之內殼體2向下置入於外殼體1之容置空間10內,並使抵持部22結合之彈性體4對應於外殼體1相接面處之阻擋部12,而內殼體2於置入的過程中,可利用定位桿123穿入於接合孔222內之導引與限位作用,使孔柱122順利的穿入於套環41上對應之穿孔411內,且待套環41底面處抵持於阻擋部12之擋板121上後,便可利用調整螺絲42穿過套環41之穿孔411,再鎖入於孔柱122內利用鎖接固定的方式結合成為一體,即可透過複數彈性體4彈性撐抵於內殼體2上使風扇模組3位於外殼體1之容置空間10內呈一浮動狀態,並使風扇31對應於內殼體2之對位孔24及外殼體1之鏤空孔13處,以有效降低風扇31運轉時所產生之風阻,亦可藉由調整螺絲42鎖入於孔柱122內之深度來微調彈性體4彈性撐抵於內殼體2上之力量大小,以及內殼體2位於外殼體1之容置空間10內的縱向高度距離。
續將組裝有內殼體2、風扇模組3及彈性體4之外殼體1結合於機箱5內部,其組裝的方式可利用手部握持於外殼體1二側處定位板體16之把手164上予以取起,並將外殼體1為由機架51之前方開口處向下置入於對接空間50內後,即可使第一連接器14之插接部141向下插接於轉接模組53上對應之對接座531內形成電性連接,且定位板體16之限位孔163對應於結合部52之通孔521處,便可利用螺絲(圖中未示出)穿過於通孔521、限位孔163處,再鎖入於側板11上對應之螺柱112內利用鎖接固定的方式結合成為一體;或者是可將內殼體2組裝於外殼體1內,並使外殼體1置入於機箱5之對接空間50內利用鎖接固定的方式結合成為一體,但於實際應用時,亦可利用卡扣嵌合、夾持定位或其它結合定位的方式等效實施,再將風扇模組3分別組裝於內殼體2內後,便可完成本創作之整體組裝。
當本創作風扇模組3之至少一個風扇31於運轉時,可利用風扇31對機箱5內之各發熱源(圖中未示出)不同的位置進行抽風或吹風降溫,以輔助系統主機進行快速散熱達到冷卻降溫之目的,由於風扇31在高速運轉下容易產生震動,並與機箱5亦可能會形成共振造成當機或結構損壞之問題,便可藉由外殼體1與內殼體2雙層結構獨立整組風扇模組3之設計,並於外殼體1與內殼體2之相接面處僅只需利用複數彈性體4對接而具有吸震之效果,以及風扇模組3之第二連接器33可透過傳輸線15連接於外殼體1之第一連接器14上進行傳輸風扇31整體所需之電源或訊號,藉此可有效阻隔風扇31於運轉時所產生之噪音及震動,且不致造成系統主機之當機或結構損壞,亦可藉由風扇31本身之外框( 圖中未示出)與扣持板體32以三件式卡扣組裝,並利用扣持板體32之抵持彈片325及彈性凸部326抵持於內殼體2內壁面處而具有適當的彈性預力,用以吸收風扇模組3與內殼體2之間因間隙所產生之震動或減少震動的傳遞,更能確保整體結構之穩定性。
再者,當使用者欲將風扇模組3自內殼體2取出時,僅需利用手指穿入於扣持板體32扳動部322之透孔3221內,並以手指向內扳動於扳動部322使其凸扣323脫離於邊板21之第一卡孔211或隔板23之第二卡孔231外,即可將風扇模組3向上取出於內殼體2之定位空間20,且因每一組風扇模組3皆可以獨立熱插拔更換,亦可方便使用者將風扇31快速取出後進行清潔使用,而外殼體1除了可利用螺絲鎖接固定的方式與機箱5穩固鎖附結合成為一體之外,也可透過定位板體16方便將外殼體1自機箱5內快速組裝或拆卸,更能夠使內殼體2與風扇模組3獨立模組化,以利於清潔、維修及更換使用。
是以,本創作主要為針對外殼體1之容置空間10底部為設有第一連接器14及第一連接器14上所插接之傳輸線15,並於容置空間10內定位有內殼體2,而內殼體2內部為由隔板23分隔出可供風扇模組3嵌入於其內之複數定位空間20,其風扇模組3上設有可供傳輸線15的另端插接之第二連接器33,且位於外殼體1與內殼體2相接面處結合有複數彈性體4,便可藉由外殼體1與內殼體2雙層結構獨立整組風扇模組3之設計,並輔以複數彈性體4彈性撐抵於內殼體2上使風扇模組3之風扇31位於外殼體1之容置空間10內呈一浮動狀態,有效阻隔風扇31運轉時所產生之噪音及震動;另,外殼體1之側板11上為朝容 置空間10方向設有阻擋部12,並於內殼體2之邊板21上朝外延伸設有對應於阻擋部12處之抵持部22,且該彈性體4較佳實施為結合於內殼體2之抵持部22上,但於實際應用時,亦可將彈性體4結合於外殼體1之阻擋部12上,或者是可進一步將彈性體4結合於外殼體1與內殼體2前後方相接面處等適當的位置。
上述詳細說明為針對本創作一種較佳之可行實施例說明而已,惟該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凡其它未脫離本創作所揭示之技藝精神下所完成之均等變化與修飾變更,均應包含於本創作所涵蓋之專利範圍中。
綜上所述,本創作上述之可熱插拔之隔震風扇裝置為確實能達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創作誠為一實用性優異之創作,實符合新型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盼 審委早日賜准本案,以保障新型創作人之辛苦創作,倘若 鈞局有任何稽疑,請不吝來函指示,新型創作人定當竭力配合,實感德便。
1‧‧‧外殼體
10‧‧‧容置空間
11‧‧‧側板
111‧‧‧扣孔
112‧‧‧螺柱
12‧‧‧阻擋部
120‧‧‧剖槽
121‧‧‧擋板
122‧‧‧孔柱
123‧‧‧定位桿
13‧‧‧鏤空孔
14‧‧‧第一連接器
142‧‧‧第一插座
15‧‧‧傳輸線
151‧‧‧插頭
16‧‧‧定位板體
162‧‧‧彈性扣片
163‧‧‧限位孔
164‧‧‧把手
165‧‧‧托持部
2‧‧‧內殼體
20‧‧‧定位空間
21‧‧‧邊板
211‧‧‧第一卡孔
212‧‧‧第一軌槽
22‧‧‧抵持部
221‧‧‧嵌接槽
222‧‧‧接合孔
23‧‧‧隔板
231‧‧‧第二卡孔
24‧‧‧對位孔
25‧‧‧插孔
3‧‧‧風扇模組
31‧‧‧風扇
311‧‧‧軸孔
32‧‧‧扣持板體
321‧‧‧卡扣部
3211‧‧‧軸柱
322‧‧‧扳動部
3221‧‧‧透孔
323‧‧‧凸扣
324‧‧‧滑塊
325‧‧‧抵持彈片
326‧‧‧彈性凸部
33‧‧‧第二連接器
331‧‧‧第二插座
4‧‧‧彈性體
41‧‧‧套環
411‧‧‧穿孔
412‧‧‧環槽
42‧‧‧調整螺絲

Claims (9)

  1. 一種可熱插拔之隔震風扇裝置,係包括有外殼體、內殼體、風扇模組及複數彈性體,其中:該外殼體內部為具有容置空間,並於容置空間二側處皆形成有側板,且外殼體上相鄰於側板之另側處設有複數鏤空孔,再於容置空間底部設有至少一個第一連接器,且第一連接器上插接有傳輸線;該內殼體為定位於外殼體的容置空間內,並於內殼體二側處皆形成有邊板,而內殼體內部為設有至少一個對應於邊板處之隔板,並由隔板分隔出可供風扇模組嵌入於其內之複數定位空間,且內殼體上相鄰於邊板之另側處設有對應於鏤空孔處之複數對位孔;該風扇模組為具有至少一個風扇,並於風扇模組上設有可供傳輸線的另端插接之第二連接器;及結合於外殼體與內殼體相接面處之複數彈性體,用以彈性撐抵於內殼體上使風扇模組位於外殼體之容置空間內呈一浮動狀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熱插拔之隔震風扇裝置,其中該外殼體之側板上為設有複數扣孔及至少一個螺柱,並於側板側邊處結合有組裝於預設機箱機架的結合部上之定位板體,而定位板體內壁面處為設有扣持於扣孔內之複數卡扣,且位於卡扣外側處設有扣持於扣孔內之複數彈性扣片及至少一個可供螺柱伸入於其內之限位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熱插拔之隔震風扇裝置,其中該外殼體之二側板上為朝容置空間方向設有阻擋部,並於內殼體之二邊板上朝外延伸設有對應於阻擋部處之抵持部,且位於外殼體之阻擋部與內 殼體之抵持部相接面處利用埋入射出一體成型或組裝的方式結合有複數彈性體。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可熱插拔之隔震風扇裝置,其中該外殼體之阻擋部上為具有剖槽,並由剖槽內緣處朝容置空間方向彎折延伸設有擋板,且擋板上設有複數孔柱,而內殼體之抵持部側緣處為向內剖設有至少一個嵌接槽,並於彈性體具有一套環,其套環內部形成有可供孔柱穿入於其內之穿孔,且套環外表面上設有沿著嵌接槽內壁面處迫入呈一定位之環槽。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可熱插拔之隔震風扇裝置,其中該外殼體阻擋部之擋板上為設有一定位桿,並於內殼體之抵持部上設有可供定位桿穿入於其內之接合孔,且彈性體套環之穿孔內為穿設有鎖入於孔柱內鎖接固定成為一體之調整螺絲。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熱插拔之隔震風扇裝置,其中該外殼體之第一連接器一側處為縱向形成有插接於預設機箱內部連接模組的對接座上之插接部,且相鄰於插接部之另側處橫向設有可供傳輸線插接之第一插座,而傳輸線二端為具有複數插頭,並由其中一端之插頭插接於第一插座上形成電性連接,且傳輸線另端之插頭插接於風扇模組第二連接器所具之第二插座上形成電性連接。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熱插拔之隔震風扇裝置,其中該內殼體之邊板上為設有第一卡孔及至少一個縱向第一軌槽,並於隔板二側處設有第二卡孔及至少一個縱向第二軌槽,而風扇模組之風扇二側處為結合有扣持板體,並於扣持板體上方處設有扳動部,且扳動部側邊 處設有至少一個扣持於第一卡孔或第二卡孔內之凸扣,再於扣持板體外側邊處設有至少一個沿著第一軌槽或第二軌槽處作滑動抵持位移之縱向滑塊及抵持於內殼體上之複數抵持彈片,且扣持板體下方處設有連接於風扇上而可供傳輸線的另端插接之第二連接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熱插拔之隔震風扇裝置,其中該彈性體為具有套環,並於套環內部形成有穿孔,且套環為橡膠、矽膠或發泡材質所製成。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熱插拔之隔震風扇裝置,其中該彈性體為一彈簧、壓條或墊塊。
TW102220790U 2013-11-07 2013-11-07 可熱插拔之隔震風扇裝置 TWM4741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20790U TWM474168U (zh) 2013-11-07 2013-11-07 可熱插拔之隔震風扇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20790U TWM474168U (zh) 2013-11-07 2013-11-07 可熱插拔之隔震風扇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74168U true TWM474168U (zh) 2014-03-11

Family

ID=50823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20790U TWM474168U (zh) 2013-11-07 2013-11-07 可熱插拔之隔震風扇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7416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8339B (zh) * 2015-07-03 2017-01-21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CN111405807A (zh) * 2020-02-04 2020-07-10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风扇卡固结构
US11661955B2 (en) 2020-02-25 2023-05-30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Fan engagement structur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8339B (zh) * 2015-07-03 2017-01-21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CN111405807A (zh) * 2020-02-04 2020-07-10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风扇卡固结构
US11661955B2 (en) 2020-02-25 2023-05-30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Fan engagement structur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76972B (zh) 电子装置
TWI460576B (zh) 支架模組及具有該支架模組的電腦主機
US792037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07022318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Removable Module
TWM529759U (zh) 風扇模組
TWI475370B (zh) 電源供應模組及具有其之伺服器
TWM474168U (zh) 可熱插拔之隔震風扇裝置
TWI493115B (zh) 殼體結構及其風扇架固定模組
TW201500652A (zh) 風扇模組
US2014004377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module fixing structure thereof
TW201526762A (zh) 擴充卡固定裝置
CN203773945U (zh) 一种移动硬盘
TWM554631U (zh) 儲存單元之定位裝置
US7929290B2 (en) Computer enclosure and I/O interface apparatus
TW201446104A (zh) 電子裝置殼體
TWI762341B (zh) M.2介面模組及包含其的伺服器
TWM347794U (en) A frame assembling structure used in a removable hard drive
US2012016294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TWI492069B (zh) 介面卡擴充模組
TW202121958A (zh) 擴充卡安裝結構及電路組件
TWI544863B (zh) 儲存伺服器
CN101340016A (zh) 天线装置
KR101131476B1 (ko) 소형 데스크탑용 컴퓨터 장치
TWI515540B (zh) 支架模組及具有該支架模組的電腦主機
TWM474163U (zh) 多槽式快速安裝擴充模組結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