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40016A - 天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天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40016A
CN101340016A CNA200810211059XA CN200810211059A CN101340016A CN 101340016 A CN101340016 A CN 101340016A CN A200810211059X A CNA200810211059X A CN A200810211059XA CN 200810211059 A CN200810211059 A CN 200810211059A CN 101340016 A CN101340016 A CN 1013400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antenna assembly
flexible
deformation
flexibl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21105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杏纹
曾建龙
陈昭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ANG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ANG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ANG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ANG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81021105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40016A/zh
Publication of CN1013400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400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天线装置,以可活动方式固定于一物体上,该天线装置包含有:一天线主体,包含有一第一表面,该第一表面上具有一第一卡合部;以及一固定模块,包含有一第二卡合部和一固定部,该第二卡合部用以组装连接至该第一卡合部,而该固定部具有挠性,能产生形变以改变和该第一表面之间的距离,进而用以供该物体置入于该固定部和该第一表面之间以完成固定与置放。本发明的天线装置便于制造生产和操作使用。

Description

天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包含有一固定部的天线装置,且该固定部能以其形变来夹合一物体或吸附于一置放面上以完成固定与置放。
背景技术
一般的计算机使用者都有利用个人计算机来收看电视的经验,其方式是在计算机系统上外接一电视盒,或是在计算机系统中插入一电视卡并再对有线或无线电视信号进行接收之后,便可将计算机当成电视机使用而能收看有线或无线的电视节目。由于移动运算技术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发展,使得如笔记本电脑或小型液晶显示器等也已成为一般使用者所常用的产品;就以计算机来收看电视节目的应用来说,便可利用笔记本电脑所内建或外接的电视卡其中所配置的天线装置来接收以无线射频所发出的无线电视信号,而能收看到无线电视节目。
请参阅图1,为一笔记本电脑10搭配一电视卡12的示意图。就目前技术来说,电视卡12可为一种插卡总线、高速传输适配卡的类型或以通用串行总线的规格进行功能扩充的电视适配卡;笔记本电脑10具有可和电视卡12进行结合的一传输接口11,而能将电视卡12安装于该传输接口11上以完成功能扩充,同时电视卡12再和一天线装置13作连接后,笔记本电脑10便能播放出该天线装置13所接收到的无线电视信号。
就操作来说,当笔记本电脑10、电视卡12和天线装置13完成连接以进行信号接收时,天线装置13可和笔记本电脑10置放在相同或不同的桌面或平台上,且还可将天线装置13的一延长天线构造131拉伸延长以提高接收效果。虽然,天线装置13可再利用一固定底盘130以磁吸方式加强置放的固定效果,但由于天线装置13的外型构造以及固定底盘130并未和置放面完成固定或结合等条件,使得天线装置13容易因震动、触碰以及延长天线构造131在响应信号的接收状况而调整方向时,都容易有重心不稳或倾斜的状态产生;再者,此种另外作置放的天线装置13除会占用置放空间以外,也会造成笔记本电脑10操作移动上的机动性的问题。
而在现有技术中便针对上述的现有问题提出了几种改良后的天线装置,如图2a和图2b所示,便为针对于两种不同置放面上作置放而设计出特殊组装与固定的构造,其中图2a的天线装置20主要是通过一吸盘构造的固定模块24,来和设有天线模块22的主体21以底部孔座对应凸轴的枢转90度方式完成彼此的结合连接,并进而利用吸盘构造而能有效固定置放在桌面或平面上;另外,图2b的天线装置200则是利用具有两个固定壁而形成挠性弯曲构造的固定模块240,来和同样设有天线模块22的主体21以底部孔座对应凸轴的枢转90度方式完成彼此的结合连接,并进而利用两个固定壁作挠性形变后所产生出的夹合功能来置放在一般笔记本电脑的液晶显示屏幕的端顶上。上述对于改良后的天线装置的附图与说明,可参考中国台湾实用新型申请M335024。
而上述所提出的吸盘构造虽然能有效对各平面产生固定置放的效果,但其天线装置的整体和所应用的笔记本电脑两者仍是相分开的,使得笔记本电脑在对于操作移动时所需的机动性仍会造成影响与不便;此外,上述的两个固定壁的固定模块由于在构造上已设计有两壁之间的一间隙,且受限于所制作的挠性材质,使得该间隙的大小仅能作一定程度的挠动变化,因而对于有不同厚度特征的各笔记本电脑的液晶显示屏幕便无法有效达到各别适用性的要求,或是会造成卡合置放与操作上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线装置,使得通过该装置中的一固定部能以其形变来夹合一物体或吸附于一置放面上以完成装置整体的固定与置放,从而进一步改善现有技术的天线装置的构造与固定置放的方式,以便于制造生产和操作使用。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天线装置,以可活动方式固定于一物体上,该天线装置包含有:一天线主体,包含有一第一表面,该第一表面上具有一第一卡合部;以及一固定模块,包含有一第二卡合部和一固定部,该第二卡合部用以组装连接至该第一卡合部,而该固定部具有挠性,能产生形变以改变和该第一表面之间的距离,进而用以供该物体置入于该固定部和该第一表面之间以完成固定与置放。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出另一种天线装置,以可活动方式固定于一物体上,该天线装置包含有:一天线主体;以及一固定模块,包含有一附挂座和一固定部,该附挂座具有一容置空间,用以供该天线主体安装置放于其中,而该固定部具有挠性,能产生形变以改变和该附挂座的间的距离,进而用以供该物体置入于该固定部和该附挂座之间以完成固定与置放。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出另一种天线装置,可固定于一置放面上,该天线装置包含有:一天线主体,包含有一底面,该底面上具有一孔座;以及一固定模块,包含有一卡合部和一固定部,该卡合部用以组装连接至该孔座以完成卡合,而该固定部则为具有挠性的一吸盘构造,能产生形变而吸附于该置放面上以完成固定与置放。
附图说明
本发明得通过下列附图及说明,以得一更深入的了解:
图1为笔记本电脑10搭配电视卡12的示意图。
图2a为具有一吸盘构造的固定模块24的天线装置20。
图2b为具有两固定壁而形成挠性弯曲构造的固定模块240的天线装置200。
图3a为第一实施例的天线装置30的示意图。
图3b和图3c为固定模块34的示意图。
图3d为第一卡合部33的放大示意图。
图4a和图4b为完成组装的天线装置30的示意图。
图5a和图5b为将天线装置30置放在笔记本电脑10的屏幕端顶上的示意图。
图6a为第二实施例的天线装置40的示意图。
图6b为固定模块44的侧视示意图。
图7a和图7b为完成组装的天线装置40的示意图。
图8为将天线装置40置放在笔记本电脑10的屏幕端顶上的侧视示意图。
图9a为第三实施例的天线装置50的示意图。
图9b和图9c为固定模块54的示意图。
图10a和图10b为完成组装的天线装置50的示意图。
图11为将天线装置50置放在笔记本电脑10的屏幕端顶上的侧视示意图。
图12a为第四实施例的天线装置500的示意图。
图12b和图12c为固定模块540的示意图。
图13a和图13b为完成组装的天线装置500的示意图。
图14为将天线装置500置放在笔记本电脑10的屏幕端顶上的侧视示意图。
图15a为第五实施例的天线装置60的示意图。
图15b为固定模块64的立体示意图。
图15c为天线主体61的底部正视图。
图16a为完成组装的天线装置60的示意图。
图16b为将天线装置60置放在桌面上的立体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笔记本电脑10  传输接口11
天线装置13、20、200、30、40、50、500、60
固定底盘130  延长天线构造131
电视卡12  主体21
天线模块22、32、42、52、62
固定模块24、240、34、44、54、540、64
天线主体31、41、51、61表面310、410
侧面311、312、411、412、511、512、611、612
天线部321、322、421、422、521、522、621、622
第一卡合部33、43第二卡合部341、441
信号输出端35、45、55、65
固定部36、46、56、66
挠性段361、362、461、561、562
柱体363、364、563、564固定壁463
附挂座58  底面600
孔座601   卡合部641
凸轴6411  侧壁6412、6413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a,为本发明于第一实施例所提出的一天线装置30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天线装置30主要包含一天线主体31和一固定模块34,其中该天线主体31还包含具有两个天线部321、322的一天线模块32,并且两个天线部321、322以可枢转方式分别设置于天线主体31的左右侧的两个侧面311、312上;在此图3a中,固定模块34和天线主体31以分开方式作说明,而如图所示,在该天线主体31的一表面310上具有一第一卡合部33,该固定模块34包含有一第二卡合部341和一固定部36。本实施例便是将天线装置30其中的该第二卡合部341和该第一卡合部33作组装连接以完成天线主体31和固定模块34两个组件的结合,并进而再利用该表面310和该固定部36之间所形成的距离,或是其夹合状态来进行固定与置放。
本发明的天线装置30同样应用在无线信号的传输接口上,也就是如现有技术中图1所示的笔记本电脑10和电视卡12的配置上。本发明的天线装置30还包含有设置于天线主体31中的一电路板(未示出)和电连接至该电路板的一信号输出端35,并且上述的天线模块32的两个天线部321、322也电连接至该电路板,而将该信号输出端35和传输接口(如图1中的电视卡12)完成电连接之后便能提供运作,也就是利用两个天线部321、322来接收一无线信号(例如一无线电视信号)并再经由电路板进行信号处理后,由该信号输出端35加以输出。
请同时参阅图3b和图3c,为该天线装置30的固定模块34的示意图;其中图3b为固定模块34的立体示意图,而图3c为固定模块34的侧视示意图。在此实施例中,固定模块34中的固定部36包含有两个挠性段361、362和两个柱体363、364,其中两个挠性段361、362具有挠性,用以产生挠性形变,且其各自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二卡合部341,而其另一端则分别连接于该柱体363和该柱体364。在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可将该固定部36的整体以挠性材质制成,或是仅设计其中的两个挠性段361、362由挠性或可产生形变材质制成,以提供使用者在操作与调整时能连动改变两个柱体363、364的相对位置。
请参阅图3d,为在该表面310上的第一卡合部33的放大示意图。承上所述,由于该第一卡合部33和该第二卡合部341是采用相对应的构造设计,使得天线主体31能和固定模块34完成组合;而在此实施例中如图3a至图3d所示,第一卡合部33的外观设计为一导槽构造,而第二卡合部341的外观则对应此导槽构造而设计为一滑轨构造。就组装方式来说,是先将该第二卡合部341置于该第一卡合部33位于该表面310上所镂空的一孔洞中,并利用相吻合的滑轨构造与导槽构造而将第二卡合部341上推以导入至第一卡合部33中。而对应该孔洞的上半部开口较窄,以及第一卡合部33的内壁宽度和厚度以特定尺寸的对应设计下,第二卡合部341便能和第一卡合部33完成卡合的组装连接。而进一步地还可在第一卡合部33中与天线主体31的内壳上设计出一凸点,且在第二卡合部341上对应设计一凹槽,使得两者在进行接触与组装连接时能产生更为紧密的卡合效果。
请同时参阅图4a和图4b,为完成组装的天线装置30的示意图;其中图4a为天线装置30的立体示意图,而图4b为天线装置30的侧视示意图。在此两个图中,将天线模块32的两个天线部321、322作枢转以呈现出一水平状态,和现有技术所述的延长天线构造相同,此实施例中的两个天线部321、322也能被拉伸延长以提高无线信号的接收效果,并且根据电磁波理论的信号接收原理,呈现水平状态的两个天线能形成一种双偶极天线而能达到最佳的接收效果。而依据上述的说明将天线主体31和固定模块34完成组合后,该天线装置30的整体便可被置放在所欲应用的一物体上。
如图4a和图4b所示,利用固定部36的两个挠性段361、362的挠性,便可根据应用物体的厚度来产生对应形变以调整与改变固定部36的两个柱体363、364和该表面310之间的距离。且在此例中,两个挠性段361、362所具有的挠性类似于一软管结构,因而可在外力作用的形变下使两个柱体363、364能移动至特定的位置上并保持其形状;因此,当使用者以图中的箭号方向对固定部36的两个挠性段进行适当的挠动调整之后,便可将该物体置入于固定部36和表面310之间以完成固定与置放。
承上所述,在此例中,所述的物体为一液晶显示器的屏幕,而如图5a和图5b所示,为将该天线装置30置放在一笔记本电脑10的屏幕端顶上的示意图,其中图5a为完成置放的侧视示意图,而图5b则为完成置放的立体示意图。由上述的说明可知,使用者根据该笔记本电脑10的屏幕厚度来使两个挠性段361、362产生对应形变,而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对于两个挠性段361、362的制造设计可略大于一般笔记本电脑或液晶显示器的屏幕厚度,以便有足够的调整空间提供置放。因此,调整完成的天线装置30便能固定与置放在笔记本电脑10的屏幕端顶上,而当使用者要更换其置放位置时,也能再调整两个挠性段的形变而能加以卸下,使得该天线装置30能活动式且方便地于指定处完成固定与置放。本发明中的该天线装置30除了能利用屏幕端顶的空间进行置放外,还能有效地根据屏幕的厚度来调整夹合的距离,使得置放效果能更为稳固而能充分地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
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概念利用两个挠性段的形变程度,并以两个柱体与该表面的夹合情形来进行固定与置放,而在此概念之下,我们还可对该天线装置的部份组件作其它构造或外观上的变化,而能达到类似的固定置放的效果;例如在另外一实施例中,两个挠性段的挠性还可同时具有弹性,也就是所述的固定部便可类似于一弹性夹,而两个挠性段于产生形变之后便能以弹性恢复力恢复其形变程度,使得所述的两个柱体能更稳固地紧附固定于所应用的物体(即笔记本电脑的屏幕)上;或者类似于弹性夹构造的固定部可采用单一的固定壁来取代所述的两柱体,使得固定壁与天线主体的表面便能直接夹在屏幕上。
因此,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概念加以变化而提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请参阅图6a,为第二实施例的一天线装置40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此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比的差别在于将该天线装置40中的固定模块44的部份加以更换,并改变第一卡合部43和第二卡合部441的连接方式,而其它部份包括天线模块42的两个天线部421、422或信号输出端45的设置则都相同。如图6a所示,该天线装置40主要包含了有一天线主体41和一固定模块44,而如图所示,在该天线主体41的一表面410上具有一第一卡合部43,而该固定模块44则包含有一第二卡合部441和一固定部46。因此,本实施例便是利用该表面410和该固定部46之间所形成的距离,或是其夹合状态来进行固定与置放。
请同时参阅图6b,为该天线装置40的固定模块44的侧视示意图;在此实施例中,固定部46包含了有一挠性段461和一固定壁463,其中该挠性段461的外观呈现为弯曲状并由挠性材质所制成,能产生挠性形变,且该挠性段461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二卡合部441,而另一端则连接于该固定壁463。本实施例对于该第二卡合部441和该第一卡合部43的组装连接,是将该第一卡合部43设计为一凹陷的扣环构造,而该第二卡合部441则为对应该扣环构造的一凸起的按扣构造,使得该第二卡合部441能扣入该第一卡合部43中以完成组装连接以及完成天线主体41和固定模块44两个组件的结合。而在另一较佳的实施例中,也可将该第一卡合部43设计为该按扣构造,而该第二卡合部441则为对应该按扣构造的该扣环构造,则同样能完成两者的连接。
因此,在此实施例中,本发明是利用对该挠性段461的挠动所产生的形变,而来改变该固定壁463和该表面410之间的距离。在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可将该固定部46整体以挠性材质制成,或是仅设计其中该挠性段461为挠性或可产生形变的材质的,以提供使用者在操作与调整时能连动改变该固定壁463的相对位置。
请同时参阅图7a和图7b,为完成组装的天线装置40的示意图;其中图7a为天线装置40的立体示意图,而图7b图7b为天线装置40的侧视示意图。同样的,天线模块42的两个天线部421、422枢转以呈现出水平的最佳信号接收样态;而依据上述的说明将天线主体41和固定模块44完成组合后,天线装置40的整体便可被置放在所欲应用的笔记本电脑的屏幕端顶上。
如图7a和图7b所示,利用固定部46的挠性段461的挠性,便可根据笔记本电脑的屏幕厚度来产生对应形变以调整与改变固定部46的固定壁463和该表面410之间的距离。且在此例中,挠性段461的挠性具有弹性恢复力,因而可在外力作用的形变下使固定壁463能形变至特定的位置,并能在物体置入后恢复形变以紧附固定;因此,当使用者以图中的箭号方向对挠性段461进行适当的挠动调整之后,便可将所欲应用的屏幕置入于固定部46和表面410之间以完成固定与置放。
而如图8所示,为将该天线装置40置放在一笔记本电脑10的屏幕端顶上的侧视示意图。由上述的说明可知,使用者根据该笔记本电脑10的屏幕厚度来使挠性段461产生对应形变,而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对于呈现弯曲状的挠性段461所能达到的形变程度的制造设计,可略大于一般笔记本电脑或液晶显示器的屏幕厚度,以便有足够的调整空间或夹合距离来提供置放与固定。因此,调整完成的天线装置40便能稳固地置放在笔记本电脑10的屏幕端顶上。而同样的,使用者也能将该天线装置40作活动式的置放与位置更换。本实施例的完成置放的立体示意图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图5b所示。
上述两个实施例的概念分别利用两段或一段挠性段的形变程度,而以两个柱体或一固定壁来和天线主体的表面产生夹合情形以进行固定与置放,其中各自的挠性段的形变也可具有弹性恢复力或能保持固定的形变外观,从而能提供不同的置放效果。另外,我们也可将上述两个实施例中的两个卡合部相互置换,也就是将两个实施例中各自的天线主体与固定模块的组合以另一实施例的卡合部设计构造来完成搭配,则同样也能完成其天线装置的整体组装。
因此,我们还可根据上述两个实施例的概念而变化其中的相关卡合部构造,也就是改变其中固定模块和天线主体的组合方式而提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请参阅图9a,为第三实施例的一天线装置50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此第三实施例与前两个实施例相比的差别在于提出了包含有一固定部56和一附挂座58的一固定模块54,该固定部56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的挠性段与柱体的设置,而其它部份包括天线主体51、天线模块52的两个天线部521、522或信号输出端55的设置则都类似或相同。而如图所示,在天线主体51上并未设有任何卡合构造,而是在固定模块54的附挂座58中设计有一容置空间,该空间的大小能吻合天线主体51的安装置放以及个两天线部的枢转,并同样利用能挠动形变的固定部56来进行固定。因此,本实施例便是利用该附挂座58和该固定部56之间所形成的距离,或是其夹合状态来进行固定与置放。
请同时参阅图9b和图9c,为该天线装置50的固定模块54的示意图;其中图9b为固定模块54的立体示意图,而图9c为固定模块54的侧视示意图。此实施例的固定部56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设置,包含有两个挠性段561、562与两个柱体563、564,而两个挠性段561、562具有产生形变的挠性,其各自的一端连接于附挂座58,而另一端则连接于柱体563、564。
请同时参阅图10a和图10b,为完成组装的天线装置50的示意图;其中图10a为天线装置50的立体示意图,而图10b为天线装置50的侧视示意图。同样的,两个天线部521、522枢转以呈现出水平的最佳信号接收样态;而依据上述的说明将天线主体51和固定模块54完成组合后,天线装置50的整体便可被置放在所欲应用的笔记本电脑的屏幕端顶上。
如图10a和图10b所示,利用固定部56的两个挠性段561、562的挠性,便可根据笔记本电脑的屏幕厚度来产生对应形变以调整与改变固定部56的两个柱体563、564和该附挂座58之间的距离。类似于前述两个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两个挠性段561、562响应外力作用所产生的形变可保持固定形状,或可具有弹性恢复力而能在物体置入以及外力移除后恢复其形变程度以紧附固定;因此,当使用者以图中的箭号方向对固定部56的两个挠性段进行适当的挠动调整之后,便可将所欲应用的屏幕置入于固定部56和附挂座58之间以完成固定与置放。
而如图11所示,为将该天线装置50置放在一笔记本电脑10的屏幕端顶上的侧视示意图。同样的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两个挠性段561、562的制造设计可略大于一般笔记本电脑或液晶显示器的屏幕厚度,以便有足够的调整空间提供置放。并且,使用者也能将该天线装置50作活动式的置放与位置更换。本实施例的完成置放的立体示意图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图5b所示。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是以一附挂座的结构搭配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两个挠性段与柱体的固定部而组成,另外在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附挂座也可搭配上述第二实施例的挠性段与固定壁的固定部来组成,从而能利用该固定壁和该附挂座的背面所产生的夹合情形来进行固定与置放。请参阅图12a,为第四实施例的一天线装置500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此第四实施例结合第三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并作变化。简单来说,此第四实施例中类似的一固定模块540即是将其第三实施例中的固定部56换成如第二实施例中的固定模块44的固定部46。如图12b和图12c所示,分别为该天线装置500的固定模块540的立体示意图和侧视示意图;类似的概念,此例的固定模块540也是由附挂座58来提供天线主体51的安装置放,但在固定部46的部份则是采用挠性段461与所连接的固定壁463来完成。同时,此例的挠性段461的另一端则是直接连接设置到该附挂座58的背面的端顶上。
换句话说,在上述第三实施例和此第四实施例中将固定部直接设置在附挂座的背面上,也就是说固定部可和该附挂座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完成设置结合。
而完成组装的天线装置500,可参阅图13a的天线装置500的立体示意图和图13b的天线装置500的侧视示意图。而如图14所示,则为将天线装置500置放在一笔记本电脑10的屏幕端顶上的侧视示意图。
并且,上述第三实施例和此第四实施例的附挂座提供天线主体的置放用,而当附挂座以其它外型所制成并同时具有符合天线主体的置放大小的容置空间时,则也可达成本发明此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的运作功能。
上述四个实施例与对应附图以固定置放在一般笔记本电脑的屏幕端顶上作实施说明,另外,本发明的天线装置也可置放在一般桌面或平面等置放面上,以提供使用者不同的操作需求。详细的结构与特征如图15a至图15c所示的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一天线装置60的示意图,该天线装置60包含有一天线主体61和一固定模块64,而天线主体61包括其中天线模块62的两个天线部621、622或信号输出端65的设置等,则和上述四个实施例类似;而其中图15a为该天线装置60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5b为该固定模块64的立体示意图,图15c为该天线主体61的底部正视图。由这些附图可知,此实施例的天线主体61包含有一底面600,该底面600上具有一孔座601,同时该固定模块64中的一卡合部641用以组装连接至该孔座601上以完成卡合,而该固定模块64中的一固定部66则为具有挠性的一吸盘构造,能产生形变而吸附于置放面上以完成固定与置放。
此实施例的特征在于该孔座601可直接于该底面600上开孔而成,也就是可同时在之前的四个实施例中各自的天线主体的底部来完成设计,而不需另外添加其它的设置材料;同时固定模块64的该卡合部641的设计,可利用其中的一凸轴6411组装卡合至该孔座601中,且该凸轴两侧的侧壁6412、6413可加以稳固该天线主体61的壳体,如图16a所示,便为完成组装的天线装置60的示意图,使得该固定模块64能和该天线主体61产生紧密的组合。此实施例的固定模块64能同时提供前述的各实施例中的天线主体搭配使用,当使用者想将所使用的天线装置的整体置放在桌面上而非屏幕端顶时,可把相关的附挂式或夹合式的固定模块拆下,并且组装上此实施例的具有吸盘构造的固定模块64,而能使吸盘构造的固定部66挠动以产生形变后便能直接吸附于桌面或平面上来完成固定与置放。如图16b所示,便为将该天线装置60置放在一桌面上的立体示意图。
上述各实施例的实施可视使用者的操作需求而能将其中的相关组件互相搭配安装,以完成整体的天线装置的置放与固定;通过本发明的天线装置我们能成功地改善现有技术对于在笔记本电脑或液晶显示器的屏幕端顶上不易固定的置放问题,而本发明所提出的各固定模块于置放效果上除了能达到稳固的目的外,还能兼顾其置放上的活动性与拆卸方便性,并且对于在一般平面或桌面上所使用的固定模块的设计,也能采用最简约的材料来完成制作,使得无论是天线主体或者是固定模块的生产成本都能有效地降低,并同样能保持天线模块以最佳的接收样态来进行无线信号的接收效益;因此,本发明能成功地达成本发明发展的主要目的。
任何熟悉本发明技术的人员,可在运用与本发明相同目的的前提下,使用本发明所揭露的概念和特别实施例来作为设计和改进其它一些结构的基础。这些变化、替代和改进不能背离专利范围所界定的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故,本发明得由熟习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任施匠思而为诸般修饰,然皆不脱如附权利要求范围所欲保护者。

Claims (22)

1.一种天线装置,以可活动方式固定于一物体上,该天线装置包含有:
一天线主体,包含有一第一表面,该第一表面上具有一第一卡合部;以及
一固定模块,包含有一第二卡合部和一固定部,该第二卡合部用以组装连接至该第一卡合部,而该固定部具有挠性,能产生形变以改变和该第一表面的间的距离,进而用以供该物体置入于该固定部和该第一表面之间以完成固定与置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该天线主体包含有:
一第一侧面;
一第二侧面;以及
一天线模块,包含有一第一天线部和一第二天线部,该第一天线部和该第二天线部以可枢转方式分别设置于该第一侧面和该第二侧面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该天线装置还包含一电路板和一信号输出端,该电路板设置于该天线主体中,该第一天线部、该第二天线部和该信号输出端均电连接至该电路板,用以接收一无线信号并经由该电路板进行处理后加以输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该固定部包含有:
一第一挠性段,用以产生挠性形变,该第一挠性段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二卡合部;
一第二挠性段,用以产生挠性形变,该第二挠性段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二卡合部;
一第一柱体,连接于该第一挠性段的另一端;以及
一第二柱体,连接于该第二挠性段的另一端;
其中该第一挠性段、该第二挠性段所产生的形变能改变该第一柱体、该第二柱体和该第一表面之间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该第一挠性段和该第二挠性段具有弹性,而能于产生形变之后以弹性恢复力恢复其形变程度,使得该第一柱体和该第二柱体能紧附固定于该物体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该固定部包含有:
一第一挠性段,呈现弯曲状,用以产生挠性形变,该第一挠性段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二卡合部;以及
一固定壁,连接于该第一挠性段的另一端;
其中该第一挠性段所产生的形变能改变该固定壁和该第一表面之间的距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该第一挠性段具有弹性,而能于产生形变之后以弹性恢复力恢复其形变程度,使得该固定壁能紧附固定于该物体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该物体为一液晶显示器的屏幕,而该固定部能根据该液晶显示器的屏幕厚度产生形变以改变和该第一表面之间的距离。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该第一卡合部为一导槽构造,而该第二卡合部则为对应该导槽构造的一滑轨构造,使得该第二卡合部能导入该第一卡合部中以完成组装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该第一卡合部为一扣环构造,而该第二卡合部则为对应该扣环构造的一按扣构造,使得该第二卡合部能扣入该第一卡合部中以完成组装连接。
11.一种天线装置,以可活动方式固定于一物体上,该天线装置包含有:
一天线主体;以及
一固定模块,包含有一附挂座和一固定部,该附挂座具有一容置空间,用以供该天线主体安装置放于其中,而该固定部具有挠性,能产生形变以改变和该附挂座之间的距离,进而用以供该物体置入于该固定部和该附挂座之间以完成固定与置放。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该天线主体包含有:
一第一侧面;
一第二侧面;以及
一天线模块,包含有一第一天线部和一第二天线部,该第一天线部和该第二天线部以可枢转方式分别设置于该第一侧面和该第二侧面上。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该天线装置还包含有一电路板和一信号输出端,该电路板设置于该天线主体中,该第一天线部、该第二天线部和该信号输出端皆电连接至该电路板,用以接收一无线信号并经由该电路板进行处理后加以输出。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该固定部包含有:
一第一挠性段,用以产生挠性形变,该第一挠性段的一端连接于该附挂座;
一第二挠性段,用以产生挠性形变,该第二挠性段的一端连接于该附挂座;
一第一柱体,连接于该第一挠性段的另一端;以及
一第二柱体,连接于该第二挠性段的另一端;
其中该第一挠性段、该第二挠性段所产生的形变能改变该第一柱体、该第二柱体和该附挂座之间的距离。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该第一挠性段和该第二挠性段具有弹性,而能于产生形变之后以弹性恢复力恢复其形变程度,使得该第一柱体和该第二柱体能紧附固定于该物体上。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该固定部包含有:
一第一挠性段,呈现弯曲状,用以产生挠性形变,该第一挠性段的一端连接于该附挂座;以及
一固定壁,连接于该第一挠性段的另一端;
其中该第一挠性段所产生的形变能改变该固定壁和该附挂座之间的距离。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该第一挠性段具有弹性,而能于产生形变之后以弹性恢复力恢复其形变程度,使得该固定壁能紧附固定于该物体上。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该物体为一液晶显示器的屏幕,而该固定部能根据该液晶显示器的屏幕厚度产生形变以改变和该附挂座之间的距离。
19.一种天线装置,可固定于一置放面上,该天线装置包含有:
一天线主体,包含有一底面,该底面上具有一孔座;以及
一固定模块,包含有一卡合部和一固定部,该卡合部用以组装连接至该孔座以完成卡合,而该固定部则为具有挠性的一吸盘构造,能产生形变而吸附于该置放面上以完成固定与置放。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该天线主体包含有:
一第一侧面;
一第二侧面;以及
一天线模块,包含有一第一天线部和一第二天线部,该第一天线部和该第二天线部以可枢转方式分别设置于该第一侧面和该第二侧面上。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该天线装置还包含有一电路板和一信号输出端,该电路板设置于该天线主体中,该第一天线部、该第二天线部和该信号输出端均电连接至该电路板,用以接收一无线信号并经由该电路板进行处理后加以输出。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该置放面为一桌面。
CNA200810211059XA 2008-08-20 2008-08-20 天线装置 Pending CN1013400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211059XA CN101340016A (zh) 2008-08-20 2008-08-20 天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211059XA CN101340016A (zh) 2008-08-20 2008-08-20 天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40016A true CN101340016A (zh) 2009-01-07

Family

ID=40214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211059XA Pending CN101340016A (zh) 2008-08-20 2008-08-20 天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4001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64334A (zh) * 2019-04-29 2020-10-30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将正交模式换能器附接到天线的装置
CN111994041A (zh) * 2020-09-02 2020-11-27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一种车辆内饰一体消毒吸尘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64334A (zh) * 2019-04-29 2020-10-30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将正交模式换能器附接到天线的装置
US11309622B2 (en) 2019-04-29 2022-04-19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Apparatus for attaching an orthogonal mode transducer to an antenna
CN111994041A (zh) * 2020-09-02 2020-11-27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一种车辆内饰一体消毒吸尘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27427U (zh) 一种高兼容性固定架
US7035094B2 (en) Support assembly for a portable computer
US6556430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concealable keyboard module
US20060104021A1 (en) PDA carrying device
US20110050606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14020451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etachable keyboard
CN103189812A (zh) 带有暴露区域的便携式计算机
US20080266774A1 (en) Wireless card module
US938036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assembly
WO2015032206A1 (zh) 一种终端
TW201520733A (zh) 可攜式電子模組
TWM546081U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之支撐架
CN101340016A (zh) 天线装置
CN203299717U (zh) 一种电子设备
US7447004B2 (en) Portable display apparatus
CN202534712U (zh) 电池卡合模块及其电子装置
US20130306457A1 (en) Multi-directional key assembly
CN214623466U (zh) 一种电脑一体机
CN205177663U (zh) 按钮组件及终端
TWM474168U (zh) 可熱插拔之隔震風扇裝置
CN103926980A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
US20120257369A1 (en) Emi shield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201489407U (zh) 平板计算机的扩充装置
CN112038144A (zh) 按键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03379757B (zh) 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