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34712U - 电池卡合模块及其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池卡合模块及其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34712U
CN202534712U CN2012201279831U CN201220127983U CN202534712U CN 202534712 U CN202534712 U CN 202534712U CN 2012201279831 U CN2012201279831 U CN 2012201279831U CN 201220127983 U CN201220127983 U CN 201220127983U CN 202534712 U CN202534712 U CN 2025347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d
battery
cantilever
housing
sliding sho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12798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清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gat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ega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ga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Pegatro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347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3471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卡合模块及其电子装置。电池卡合模块应用于具有壳体的电子装置,用以将电池卡合至壳体的电池槽。电池卡合模块包含卡拴、第二卡扣结构、第二挡止部以及弹性体。卡拴包含滑动块、卡合部以及第一卡扣结构。滑动块可滑动地设置于壳体的滑槽中以使卡拴移动于卡合位置与释放位置间。卡合部连接滑动块,并在卡拴位于卡合位置时突出至电池槽中。第一卡扣结构穿入壳体内与第二挡止部相互卡扣。第二卡扣结构设置于滑槽中并与滑动块的第一挡止部相互卡扣。弹性体推挤卡拴自释放位置移动至卡合位置,致使卡合部卡合于卡拴孔。

Description

电池卡合模块及其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电池卡合模块及其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及现代生活信息繁多,人们在此数字时代对于信息的需求与撷取过滤效率也益发重视。因此,各项移动通讯及数据处理所需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与设备相继产生,以提供人们更便捷与符合需求的使用方式。其中,膝上型/笔记本电脑为台式机/家用电脑的延伸,其为公认促进电子商务的科技产物之一,并且具有轻量化、薄型化、高可携度及低辐射性等诸多特性与研发趋势。因此,为达成前述技术推展与实现,各厂商无不竭尽所能于开发降低生产成本及消费者购买成本的各项相关配件及零组件,并且期许通过各项成本的降低与质量的提升,以主导市场价格、消费者偏好以及品牌忠诚度。
进一步针对笔记本电脑的电池而言,使用电池以提供电力为外接具有变压器的电源线之外的另一选择,而人们可借此享受到更无限制的使用便利性。其中,一般笔记本电脑主体与其相对应电池的连接方式不一而足,例如扣式、滑轨式、卡拴式以及枢接式等,并且前述相对应电池的尺寸与外型往往因电脑款式及其电池容置处而有多种变化与设计。以卡拴式的连接方式为例,目前电脑主体用以固定电池的卡拴一般需要设计左卡拴、右卡拴及卡勾等三套以上的模具,并不利于降低零件成本及组装工时。
发明内容
为解决已知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样态是一种电池卡合模块,其主要是将卡拴与卡扣结构直接一体成型,并将电子装置的壳体(例如,笔记本电脑的D件下盖)原本只是单纯滑动面的设计,改为有卡扣固定的结构,进而让一体成型的卡拴与卡扣结构能够直接组装至壳体。本实用新型的卡勾还进一步设计成具有悬臂的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卡合模块容易组装。并且,通过具有悬臂的卡勾结构,在组装至壳体时还具有不易脱落的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一种电池卡合模块应用于电子装置中。电子装置具有壳体。电池卡合模块用以将电池卡合至壳体的电池槽内。壳体具有滑槽位于电池槽的边缘。电池具有至少一卡拴孔。电池卡合模块包含卡拴、第二卡扣结构、第二挡止部以及弹性体。卡拴包含滑动块、卡合部以及第一卡扣结构。滑动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滑槽中,以使卡拴可移动于卡合位置与释放位置间。滑动块包含有第一挡止部。卡合部连接滑动块,且当卡拴位于卡合位置时,卡合部突出至电池槽中。第一卡扣结构设置于滑动块的边缘。第二卡扣结构设置于滑槽中并与第一挡止部相互卡扣。第二挡止部设置于壳体的内侧。第一卡扣结构穿入壳体内与第二挡止部相互卡扣。弹性体连接滑动块。当卡拴由卡合位置移动至释放位置时,弹性体储存弹性势能。当卡拴通过弹性势能而自释放位置移动至卡合位置时,卡合部卡合于电池的至少一卡拴孔。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样态是一种电子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一种电子装置包含壳体、电池、卡拴、第二卡扣结构、第二挡止部以及弹性体。壳体具有电池槽与滑槽。滑槽位于电池槽的边缘。电池用以卡合至电池槽内。电池具有至少一卡拴孔。卡拴包含滑动块、第一卡扣结构以及卡合部。滑动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滑槽中,以使卡拴可移动于卡合位置与释放位置间,且滑动块包含第一挡止部。第一卡扣结构包含第一悬臂以及第一卡勾。第一悬臂设置于滑动块的边缘。第一卡勾设置于第一悬臂的末端。卡合部连接滑动块,且当卡拴位于卡合位置时,卡合部突出至电池槽中。第二卡扣结构包含限位部、第二悬臂以及第二卡勾。限位部设置于滑槽的边缘。第二悬臂的一端连接限位部并延伸至滑槽中。第二卡勾设置于第二悬臂的末端,用以卡扣第一挡止部。第二挡止部设置于壳体的内侧。第一悬臂穿入壳体内时,第一卡勾用以卡扣第二挡止部。弹性体连接滑动块。当卡拴由卡合位置移动至释放位置时,弹性体储存弹性势能。当卡拴通过弹性势能而自释放位置移动至卡合位置时,卡合部卡合于电池的至少一卡拴孔。
附图说明
图1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立体视图,其中电池尚未安装于电池槽中;
图2为图1中的壳体外侧靠近左侧滑槽的局部放大图;
图3A为图1中的左侧卡拴的立体视图;
图3B为图3A中的卡拴的另一立体视图;
图3C为图3B中的卡拴的侧视图;
图4为图1中的壳体内侧靠近左侧滑槽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中的壳体外侧靠近右侧滑槽的局部放大图;
图6A为图1中的右侧卡拴的立体视图;
图6B为图6A中的卡拴的另一立体视图;
图6C为图6B中的卡拴的侧视图;
图7为图1中的壳体内侧靠近右侧滑槽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附图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已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表示。
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态样是一种电子装置。更具体地说,其主要是将卡拴与卡扣结构直接一体成型,并将电子装置的壳体原本只是单纯滑动面的设计,改为有卡扣固定的结构,进而让一体成型的卡拴与卡扣结构能够直接组装至壳体。本实用新型的卡勾还进一步设计成具有悬臂的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卡合模块容易组装。
请参照图1,其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的立体视图,其中电池16尚未安装于电池槽100a中。
如图1所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卡合模块的电子装置1可以是可携式电脑装置(例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或是手持式电子装置(例如,数字相机、数字摄影机、手机等),但并不以此为限。换言之,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卡合模块的电子装置1可以是任何需要外接电池的电子产品,只要在其壳体上有需要对外接的电池进行卡合或拆卸需求的电子装置,皆可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概念轻易地使电子装置的壳体与电池进行卡合或拆卸的动作。举例来说,若电子装置为笔记本电脑,则壳体可以是笔记本电脑的D件下盖。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中,电子装置1的壳体10可包含电池槽100a,壳体10的电池槽100a可用来容纳电池16。本实施方式的电池卡合模块主要是通过设置于电池槽100a两侧的卡拴12与卡拴14将电池16卡合至电子装置1的壳体10。相对地,电池16上设置有分别对应卡拴12与卡拴14的卡拴孔160a、160b,用以分别供卡拴12与卡拴14卡合。以下将详细介绍本实施方式的电池卡合模块的各部位结构与功能。
请参照图2,其为图1中的壳体10外侧靠近左侧滑槽102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中,滑槽102位于壳体10的电池槽100a的边缘。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卡合模块可进一步包含第二卡扣结构104。具体而言,壳体10的滑槽102设置于壳体10的外侧,也即与电池槽100a位于壳体10的同一侧。电池卡合模块的第二卡扣结构104可设置于滑槽102中。进一步来说,电池卡合模块的第二卡扣结构104可进一步包含限位部104a、第二悬臂104b以及第二卡勾104c。第二卡扣结构104的限位部104a可设置于滑槽102的边缘。第二卡扣结构104的第二悬臂104b的一端可连接限位部104a并延伸至滑槽102中。第二卡扣结构104的第二卡勾104c可设置于第二悬臂104b的末端。
请参照图3A、图3B、图3C以及图4。图3A为图1中的左侧卡拴12的立体视图。图3B为图3A中的卡拴12的另一立体视图。图3C为图3B中的卡拴12的侧视图。图4为图1中的壳体10内侧靠近左侧滑槽102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3A、图3B、图3C以及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中,电池卡合模块可进一步包含卡拴12以及第二挡止部106。电池卡合模块的第二挡止部106可设置于壳体10的内侧。电池卡合模块的卡拴12可进一步包含滑动块120以及第一卡扣结构122。在实际制造过程中,卡拴12的滑动块120与第一卡扣结构122可以通过塑料射出成型的方式一体成型制造。卡拴12的滑动块120可滑动地设置于壳体10的滑槽102中,以使卡拴12可移动于卡合位置与释放位置间。其中,图1中的卡拴12即位于卡合位置。卡拴12的滑动块120可包含第一挡止部120a。卡拴12的第一卡扣结构122可设置于滑动块120的边缘。进一步来说,卡拴12的第一卡扣结构122可进一步包含第一悬臂122a以及第一卡勾122b。第一卡扣结构122的第一悬臂122a可设置于滑动块120的边缘。第一卡扣结构122的第一卡勾122b可设置于第一悬臂122a的末端。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侧面来看,滑动块120与第一悬臂122a可形成U字型外型,如图3C所示。因此,若要将电池卡合模块的卡拴12组装至壳体10的滑槽102中,可先以第一卡扣结构122的第一悬臂122a倾斜地穿入壳体10,使卡拴12的滑动块120滑动于壳体10的滑槽102,再使第一卡扣结构122的第一卡勾122b与第二挡止部106相互卡扣,并使第二卡扣结构104的第二卡勾104c与滑动块120的第一挡止部120a相互卡扣,即可完成将电池卡合模块的卡拴12组装至壳体10的滑槽102的动作。通过第一卡扣结构122的第一卡勾122b与第二挡止部106的卡扣组合,以及第二卡扣结构104的第二卡勾104c与滑动块120的第一挡止部120a的卡扣组合,更可加强防止卡拴12从滑槽102脱离的功能。
此外,第一卡扣结构122的第一悬臂122a、第一卡勾122b以及第二挡止部106的数量并不以图4为限,可依照设计需求或制造上的限制而弹性地改变。换言之,若仅为了达到使第一卡扣结构122的第一卡勾122b与第二挡止部106相互卡扣的目的,在一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卡合模块也可仅包含一对第一卡勾122b与第二挡止部106的组合。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中,电池卡合模块可进一步包含弹性体108。弹性体108可连接滑动块120,且在较佳实施例中,弹性体108可压缩于滑动块120的第一挡止部120a与第二卡扣结构104的限位部104a之间,进而使第一卡扣结构122的第一卡勾122b与第二卡扣结构104的第二卡勾104c分别卡扣第二挡止部106与滑动块120的第一挡止部120a。换句话说,通过在滑动块120的第一挡止部120a与第二卡扣结构104的限位部104a之间设置弹性体108,弹性体108即可推挤第一卡扣结构122的第一卡勾122b与第二挡止部106相互卡扣,并同时推挤第二卡扣结构104的第二卡勾104c与滑动块120的第一挡止部120a相互卡扣。然而,弹性体108也可连接滑动块120与壳体10内的一固定点,使得滑动块120能移动于卡合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即可,本实用新型并不欲以此为限。另外,在一实施方式中,弹性体108可以是压缩弹簧,但并不以此为限,只要是由能提供弹力的材料(例如,橡胶)或构件(例如,弹片、扭力弹簧等)所组成,皆可使上述的弹性体108获得相同的实施效果。
进一步来说,第二卡扣结构104的第二卡勾104c与滑动块120的第一挡止部120a相互卡扣的部位,恰好与弹性体108推挤滑动块120的第一挡止部120a的部位位于第一挡止部120a的不同侧面,如图3B所示。
此外,如图1、图3A以及图3B所示,卡拴12可进一步包含卡合部124。卡拴12的卡合部124与滑动块120连接,并且当卡拴12位于卡合位置时(如图1所示卡拴12的位置),卡合部124突出至电池槽100a中,以用来与电池16的卡拴孔160a卡合。因此,在电池16插入壳体10的电池槽100a的过程中,电池16会先接触并推挤卡拴12的卡合部124,进而将卡拴12整体朝向滑槽102推挤至壳体10的内侧。当卡拴12完整地由电池槽100a中离开(也即,不突伸至电池槽100a中)时,此时卡拴12即位于释放位置。在电池16完整容纳于壳体10的电池槽100a之后,压缩于滑动块120的第一挡止部120a与第二卡扣结构104的限位部104a之间的弹性体108即可再把卡拴12整体朝向电池槽100a推挤,进而使卡拴12的卡合部124卡合电池16的卡拴孔160a。换言之,当卡拴12由卡合位置移动至释放位置时,弹性体108可储存弹性势能。当卡拴12通过弹性体108的弹性势能而自释放位置移动至卡合位置(如图1所示卡拴12的位置)时,卡合部124即可卡合于电池16的卡拴孔160a。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在电池16插入壳体10的电池槽100a的过程中能够更顺畅地使卡拴12推挤至壳体10的内侧,卡合部124可进一步包含导引面124a。通过卡合部124的导引面124a的导引,在电池16插入壳体10的电池槽100a的过程中即可同时将卡拴12推挤至壳体10的内侧,而不需通过手动的方式将卡拴12推挤至壳体10的内侧。
请参照图5,其为图1中的壳体10外侧靠近右侧滑槽110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中,滑槽110同样位于壳体10的电池槽100a的边缘。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卡合模块可进一步包含第二卡扣结构112。具体而言,壳体10的滑槽110设置于壳体10外侧,也即与电池槽100a位于壳体10的同一侧。电池卡合模块的第二卡扣结构112可设置于滑槽110中。进一步来说,电池卡合模块的第二卡扣结构112可进一步包含第二悬臂112a以及第二卡勾112b。换言之,滑槽110处的第二卡扣结构112并不包含滑槽102处的第二卡扣结构104的限位部104a。第二卡扣结构112的第二悬臂112a设置于滑槽110中。第二卡扣结构112的第二卡勾112b可设置于第二悬臂112a的末端。
请参照图6A、图6B、图6C以及图7。图6A为图1中的右侧卡拴14的立体视图。图6B为图6A中的卡拴14的另一立体视图。图6C为图6B中的卡拴14的侧视图。图7为图1中的壳体10内侧靠近右侧滑槽110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6A、图6B、图6C以及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中,电池卡合模块可进一步包含卡拴14以及第二挡止部114。电池卡合模块的第二挡止部114可设置于壳体10的内侧。电池卡合模块的卡拴14同样可进一步包含滑动块140以及第一卡扣结构142。在实际制造过程中,卡拴14的滑动块140与第一卡扣结构142同样可以通过塑料射出成型的方式一体成型制造。卡拴14的滑动块140可滑动地设置于壳体10的滑槽110中,以使卡拴14可移动于卡合位置与释放位置间。其中,图1中的卡拴14即位于卡合位置。卡拴14的滑动块140可包含第一挡止部140a。卡拴14的第一卡扣结构142可设置于滑动块140的边缘。进一步来说,卡拴14的第一卡扣结构142可进一步包含第一悬臂142a以及第一卡勾142b。第一卡扣结构142的第一悬臂142a可设置于滑动块140的边缘。第一卡扣结构142的第一卡勾142b可设置于第一悬臂142a的末端。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侧面来看,滑动块140与第一悬臂142a可形成U字型外型,如图6C所示。同样地,若要将电池卡合模块的卡拴14组装至壳体10的滑槽110中,可先以第一卡扣结构142的第一悬臂142a倾斜地穿入壳体10,使卡拴14的滑动块140滑动于壳体10的滑槽110,再使第一卡扣结构142的第一卡勾142b与第二挡止部114相互卡扣,并使第二卡扣结构112的第二卡勾112b与滑动块140的第一挡止部140a相互卡扣,即可完成将电池卡合模块的卡拴14组装至壳体10的滑槽110的动作。通过第一卡扣结构142的第一卡勾142b与第二挡止部114的卡扣组合,以及第二卡扣结构112的第二卡勾112b与滑动块140的第一挡止部140a的卡扣组合,更可加强防止卡拴14从滑槽110脱离的功能。相较于卡拴12与壳体10之间有弹性体108压缩于滑动块120的第一挡止部120a与第二卡扣结构104的限位部104a之间,卡拴14与壳体10之间并没有设置弹性体。换言之,必须通过手动的方式调整卡拴14进出壳体10的位置。
同样地,第一卡扣结构142的第一悬臂142a、第一卡勾142b以及第二挡止部114的数量并不以图7为限,同样可依照设计需求或制造上的限制而弹性地改变。换言之,若仅为了达到使第一卡扣结构142的第一卡勾142b与第二挡止部114相互卡扣的目的,在一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卡合模块也可仅包含一对第一卡勾142b与第二挡止部114的组合。
如图6A、图6B以及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中,第一卡扣结构142的第一悬臂142a可进一步包含凹陷142c。相对地,壳体10的内侧靠近滑槽110处的第二挡止部114可进一步包含凸块116,用以卡扣第一悬臂142a的凹陷142c,进而固定卡拴14相对壳体10的位置。因此,在卡拴14在滑槽110处相对壳体10移动的过程中,通过第二挡止部114的凸块116选择性地卡合至第一悬臂142a上的任一个凹陷142c中,即可使卡拴14相对于壳体10的位置达到多段调整的功能。至于第一悬臂142a的凹陷142c的数量并不以图6A至图7为限,可依照设计需求或制造上的限制而弹性地改变。再者,若如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卡扣结构142具有两组第一悬臂142a,则两组第一悬臂142a可以再从各自的第一卡勾142b处延伸并相互连接,如图6B所示。因此,在第二挡止部114的凸块116卡合至第一悬臂142a上的凹陷142c时,两组相互连接的第一悬臂142a并不会因为受到第二挡止部114的凸块116的挤压而向内大幅变形,反而可以提供更强的刚性以供凸块116卡合,进而更可加强卡拴14相对于壳体10的位置达到多段调整的功能。
此外,如图1、图6A以及图6B所示,卡拴14同样可进一步包含卡合部144。卡拴14的卡合部144与滑动块140连接,并且卡拴14位于卡合位置时(如图1所示卡拴14的位置),卡合部144突出至电池槽100a中,以用来与电池16的卡拴孔160b卡合。因此,在电池16插入壳体10的电池槽100a的过程中,电池16会先接触并推挤卡拴14的卡合部144,进而将卡拴14整体朝向滑槽110推挤至壳体10的内侧。当卡拴14完整地由电池槽100a中离开(也即,不突伸至电池槽100a中)时,此时卡拴14即位于释放位置。在电池16完整容纳于壳体10的电池槽100a之后,必须以手动的方式使卡拴14整体朝向电池槽100a推挤,进而使卡拴14的卡合部144卡合电池16的卡拴孔160b。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在电池16插入壳体10的电池槽100a的过程中能够更顺畅地使卡拴14推挤至壳体10的内侧,卡合部144可进一步包含导引面144a。通过卡合部144的导引面144a的导引,在电池16插入壳体10的电池槽100a的过程中即可同时将卡拴14推挤至壳体10的内侧,而不需通过手动的方式将卡拴14推挤至壳体10的内侧。
由以上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的详述,可以明显地看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卡合模块及其电子装置,主要是将卡拴与卡扣结构直接一体成型,并将电子装置的壳体(例如,笔记本电脑的D件下盖)原本只是单纯滑动面的设计,改为有卡扣固定的结构,进而让一体成型的卡拴与卡扣结构能够直接组装至壳体。本实用新型的卡扣结构还进一步设计成具有悬臂的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卡合模块容易组装。并且,具有悬臂的卡勾结构,在组装至壳体时还具有不易脱落的优点。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8)

1.一种电池卡合模块,应用于电子装置中,所述电子装置具有壳体,所述电池卡合模块用以将电池卡合至所述壳体的电池槽内,且所述壳体具有滑槽位于所述电池槽的边缘,而所述电池具有至少一卡拴孔,其特征是,所述电池卡合模块包含:
卡拴,包含:
滑动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槽中,以使所述卡拴可移动于卡合位置与释放位置间,且所述滑动块包含第一挡止部;
卡合部,连接所述滑动块,且当所述卡拴位于所述卡合位置时,所述卡合部突出至所述电池槽中;以及
第一卡扣结构,设置于所述滑动块的边缘;
第二挡止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侧,所述第一卡扣结构穿入所述壳体内与所述第二挡止部相互卡扣;
第二卡扣结构,设置于所述滑槽中并与所述第一挡止部相互卡扣;以及
弹性体,连接所述滑动块,
其中当所述卡拴由所述卡合位置移动至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弹性体储存弹性势能,当所述卡拴通过所述弹性势能而自所述释放位置移动至所述卡合位置时,所述卡合部卡合于所述电池的所述至少一卡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卡合模块,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卡扣结构进一步包含:
第一悬臂,设置于所述滑动块的边缘;以及
第一卡勾,设置于所述第一悬臂的末端,所述第一悬臂穿入所述壳体内时,所述第一卡勾用以卡扣所述第二挡止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卡合模块,其特征是,所述滑动块与所述第一悬臂形成U字型外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卡合模块,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卡扣结构进一步包含:
限位部,设置于所述滑槽的边缘,所述弹性体压缩于所述第一挡止部与所述限位部之间;
第二悬臂,其一端连接所述限位部并延伸至所述滑槽中;以及
第二卡勾,设置于所述第二悬臂的末端,用以卡扣所述第一挡止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卡合模块,其特征是,所述弹性体为压缩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卡合模块,其特征是,所述卡合部进一步包含导引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卡合模块,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卡扣结构进一步包含第一悬臂,所述第一悬臂包含至少一凹陷,所述第二挡止部进一步包含凸块,用以卡合至所述至少一凹陷。
8.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是,包含:
壳体,具有电池槽与滑槽,所述滑槽位于所述电池槽的边缘;
电池,用以卡合至所述电池槽内,所述电池具有至少一卡拴孔;
卡拴,包含:
滑动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槽中,以使所述卡拴可移动于卡合位置与释放位置间,且所述滑动块包含第一挡止部;
第一卡扣结构,包含:
第一悬臂,设置于所述滑动块的边缘;以及
第一卡勾,设置于所述第一悬臂的末端;以及
卡合部,连接所述滑动块,且当所述卡拴位于所述卡合位置时,所述卡合部突出至所述电池槽中;
第二卡扣结构,包含:
限位部,设置于所述滑槽的边缘;
第二悬臂,其一端连接所述限位部并延伸至所述滑槽中;以及
第二卡勾,设置于所述第二悬臂的末端,用以卡扣所述第一挡止部;
第二挡止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侧,所述第一悬臂穿入所述壳体内时,所述第一卡勾用以卡扣所述第二挡止部;以及
弹性体,连接所述滑动块,
其中当所述卡拴由所述卡合位置移动至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弹性体储存弹性势能,当所述卡拴通过所述弹性势能而自所述释放位置移动至所述卡合位置时,所述卡合部卡合于所述电池的所述至少一卡拴孔。
CN2012201279831U 2011-03-31 2012-03-30 电池卡合模块及其电子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3471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205757U TWM409549U (en) 2011-03-31 2011-03-31 Battery engagement modul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W100205757 2011-03-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34712U true CN202534712U (zh) 2012-11-14

Family

ID=45085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127983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34712U (zh) 2011-03-31 2012-03-30 电池卡合模块及其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34712U (zh)
TW (1) TWM40954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4083A (zh) * 2017-03-30 2018-10-16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卡合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46864B (zh) * 2011-10-13 2014-07-21 Wistron Corp 具電池扣合結構的電子裝置
TWI464978B (zh) * 2013-03-20 2014-12-11 Pegatron Corp 導引件及開合式電子裝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4083A (zh) * 2017-03-30 2018-10-16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卡合机构
CN108664083B (zh) * 2017-03-30 2020-06-23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卡合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09549U (en) 2011-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80047B2 (en) Carrying structure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US7630745B2 (en) PDA carrying case
US7572993B2 (en) Dustproof cove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9274557B2 (en) Stand for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110073505A1 (en) Button mechanisms for electronic device cases
US20070019389A1 (en) Sliding cover for slot of electronic device
US20090322191A1 (en) Cover latching mechanism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20090284906A1 (en) Protective cover mechanism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cie using same
US20140355210A1 (en) Stand for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02534712U (zh) 电池卡合模块及其电子装置
US20090263713A1 (en) Battery cover assembly
US2012018873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ard holder
CN102143664A (zh) 按键组件及应用该按键组件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US795093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overing lid for covering insert hole
TW201352119A (zh) 用來支撐顯示模組於支撐座上之支撐機構與可攜式電子裝置
US7988466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US2011030593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battery cover waterproof structure
WO2022156415A1 (zh) 锁合结构、壳体组件、智能穿戴设备以及电子设备
CN102841636B (zh) 电子装置及卡扣机构
CN210865996U (zh) 按键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CN201947560U (zh) 便携式终端
US8724299B2 (en) External component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9800701B1 (en) Mobile device case with integrated adaptor
CN203232380U (zh) 键盘装置
CN101340016A (zh) 天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