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25210A - 數位機上裝置 - Google Patents

數位機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25210A
TW201325210A TW100146029A TW100146029A TW201325210A TW 201325210 A TW201325210 A TW 201325210A TW 100146029 A TW100146029 A TW 100146029A TW 100146029 A TW100146029 A TW 100146029A TW 201325210 A TW201325210 A TW 20132521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digital
electrical connection
circuit substrate
combined surf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460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ih-Yung Chou
Jung-Jen Hsu
Ching-Feng Hsieh
Original Assignee
Askey Technology Jiangsu Ltd
Askey Comput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key Technology Jiangsu Ltd, Askey Computer Corp filed Critical Askey Technology Jiangsu Ltd
Priority to TW1001460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325210A/zh
Priority to US13/365,312 priority patent/US20130148316A1/en
Priority to EP12167133.3A priority patent/EP2605104A2/en
Priority to JP2012245707A priority patent/JP2013126251A/ja
Publication of TW2013252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521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1Enclos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3Internal mounting support structures, e.g.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internal connecting means
    • G06F1/186Securing of expansion boards in correspondence to slots provided at the computer enclos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Combinations Of Printed Boards (AREA)
  • 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數位機上裝置,其改善習知裝置無法擴充的缺點,該數位機上裝置具有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第一機體具有第一殼體、第一擴充電路基板及第一電路基板,第一殼體具有第一組合面及第二組合面,第二機體具有第二殼體、第二擴充電路基板及第二電路基板,第二殼體具有第三組合面及第四組合面,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藉由第一殼體及第二殼體的組合面相互組接,而第一擴充電路基板及第二擴充電路基板藉此相互電連接,進而使第一電路基板及第二電路基板相互電連接。藉此,該數位機上裝置可依使用者的需求連續擴充,擴充後的結構具有整體性且操作便利。

Description

數位機上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數位機上裝置,尤指可擴充的數位機上裝置。
現今由於電子裝置的發達,資訊可透過各種管道傳達給人們,例如收音機、電腦、行動電話或電視...等,其中又以電視最為人們所使用,透過電視除可獲得各式資訊外,亦可獲得娛樂的效果。平常如要透過電視獲得資訊或娛樂時,使用者常常會因為其需求而需購買各式的機上盒,例如接收數位電視用的機上盒、電玩用的機上盒、觀看DVD用的機上盒、上網用的機上盒或錄影用的機上盒...等,然而,該等機上盒不僅會使得電視附近變得凌亂,且由於各式機上盒皆有其專用的控制器(遙控器),因此亦會令使用者感到操作複雜,另外,單一機上盒亦無法擴充功能以滿足使用者的需求。
因此,如何發明出一種數位機上裝置,以使其可依使用者的需求連續擴充,擴充後的結構具有整體性且操作便利,將是本發明所欲積極揭露之處。
有鑑於上述習知技術之缺憾,發明人有感其未臻於完善,遂竭其心智悉心研究克服,憑其從事該項產業多年之累積經驗,進而研發出一種數位機上裝置,以期達到可依使用者的需求連續擴充,擴充後的結構具有整體性且操作便利的目的。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的第一態樣係提供一種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其包含:第一殼體,其具有第五開口、第一組合面及第二組合面,該第一組合面具有第一接合部及第一開口,該第二組合面具有第二接合部及第二開口;第一擴充電路基板,其設置於該第一殼體內,該第一擴充電路基板具有第一電連接單元及第二電連接單元,該第一電連接單元及該第二電連接單元分別經由該第一開口及該第二開口外露於該第一殼體;以及第一電路基板,其設置於該第一殼體內,該第一電路基板電連接於該第一擴充電路基板,該第一電路基板具有第一處理單元及第一傳輸單元,該第一處理單元電連接於該第一擴充電路基板,該第一傳輸單元電連接該第一處理單元且經由該第五開口外露於該第一殼體。
本發明的第二態樣係提供一種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其包含:第二殼體,其具有第三組合面及第四組合面,該第三組合面具有第三接合部及第三開口,該第四組合面具有第四接合部及第四開口;第二擴充電路基板,其設置於該第二殼體內,該第二擴充電路基板具有第三電連接單元及第四電連接單元,該第三電連接單元及該第四電連接單元分別經由該第三開口及該第四開口外露於該第二殼體;以及第二電路基板,其設置於該第二殼體內,該第二電路基板電連接於該第二擴充電路基板,該第二電路基板具有第二處理單元及電子單元,該第二處理單元電連接於該第二擴充電路基板,該電子單元電連接該第二處理單元。
本發明的第三態樣係提供一種數位機上裝置,其包含:第一機體,其具有第一殼體、設置於該第一殼體內之第一擴充電路基板及該第一擴充電路基板電性連接之第一電路基板,該第一殼體具有第五開口、第一組合面及第二組合面,該第一組合面具有第一接合部,該第二組合面具有第二接合部,該第一電路基板具有第一傳輸單元,該第一傳輸單元經由該第五開口外露於該第一殼體;以及第二機體,其具有第二殼體、設置於該第二殼體內之第二擴充電路基板及電性連接於該第二擴充電路基板之第二電路基板,該第二殼體具有第三組合面及第四組合面,該第三組合面具有第三接合部,該第四組合面具有第四接合部,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藉由該第一接合部、該第二接合部與該第三接合部、第四接合部相組接。
藉此,本發明之數位機上裝置可依使用者的需求連續擴充,擴充後的結構具有整體性且操作便利。
為充分瞭解本發明之目的、特徵及功效,茲藉由下述具體之實施例,並配合所附之圖式,對本發明做一詳細說明,說明如後:第1圖至第4圖分別為本發明具體實施例第一機體之分解示意圖一、分解示意圖二、組合示意圖一及組合示意圖二,如圖所示,本發明的第一態樣係提供一種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1,其包含第一殼體11、第一擴充電路基板12及第一電路基板13。其中,該第一殼體11由左右殼體組合而成且可為矩形體或其他具有兩平行面的立方體,該第一殼體11具有第五開口113、第一組合面111及第二組合面112,該第一組合面111具有第一接合部1111及第一開口1112,該第二組合面112與該第一組合面111平行且具有第二接合部1121及第二開口1122,該第一接合部1111及該第二接合部1121用以組接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2(請參閱第13圖);該第一擴充電路基板12設置於該第一殼體11內,該第一擴充電路基板12具有第一電連接單元121及第二電連接單元122,該第一電連接單元121及該第二電連接單元122分別經由該第一開口1112及該第二開口1122外露於該第一殼體11,且用以電連接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2(請參閱第13圖);該第一電路基板13設置於該第一殼體11內,該第一電路基板13電連接(插接)於該第一擴充電路基板12,該第一電路基板13具有第一處理單元131、第一傳輸單元132及供電單元133,該第一處理單元131電連接於該第一擴充電路基板12,該供電單元133及該第一傳輸單元132電連接該第一處理單元131且經由該第五開口113外露於該第一殼體11。藉此,本發明的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1可藉由第一組合面111的第一接合部1111、第二組合面112的第二接合部1121、第一擴充電路基板12的第一電連接單元121及第二電連接單元122組接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2,以依使用者的需求由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1的兩側連續擴充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2並統一由第一機體1供電,且擴充後的結構具有整體性,另外擴充後亦可統一由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1操作增加便利性。
上述該第一殼體11於該第一組合面111及該第二組合面112以外的位置(例如頂面、底面及後面)設置有複數散熱孔114以提高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1的工作效率。
上述該第一殼體11於該第一組合面111的後側或下側邊緣及該第二組合面112的後側或下側邊緣分別設置有拆卸槽1113、1123,以提供施力處便於使用者分開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1與第二機體2。當使用者欲將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1與第二機體2分開時,使用者可將兩手手指的前端放入拆卸槽1113、1123中以施以相反的力量,進而分開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1與第二機體2。
上述該第一組合面111具有第一定位單元1114,該第二組合面112具有第二定位單元1124,該第一定位單元1114及該第二定位單元1124用以與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2(請參閱第13圖)定位。當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2欲組接至第一機體1時,第二機體2可藉由第一機體1上的第一定位單元1114或第二定位單元1124先行與第一機體1校準定位位置,當定位完成後再藉由第一機體1的第一接合部1111或第二接合部1121與第二機體2組接。
上述該第一定位單元1114及該第二定位單元1124分別係為選自定位柱及定位凹槽所組成之群組之其中之一。當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1的第一定位單元1114或第二定位單元1124為定位柱時,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2則具有定位凹槽以對應第一機體1的定位柱,當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1的第一定位單元1114或第二定位單元1124為定位凹槽時,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2則具有定位柱以對應第一機體1的定位凹槽,圖式中顯示後者。
上述該第一接合部1111及該第二接合部1121分別係為選自彈性鉤體及接合孔所組成之群組之其中之一。當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1的第一接合部1111或第二接合部1121為彈性鉤體時,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2則具有接合孔以對應第一機體1的彈性鉤體,當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1的第一接合部1111或第二接合部1121為接合孔時,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2則具有彈性鉤體以對應第一機體1的接合孔,圖式中顯示後者。
上述該第一電連接單元121及該第二電連接單元122分別係為選自公接頭及母接頭所組成之群組之其中之一。當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1的第一電連接單元121或第二電連接單元122為公接頭時,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2則具有母接頭以對應第一機體1的公接頭,當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1的第一電連接單元121或第二電連接單元122為母接頭時,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2則具有公接頭以對應第一機體1的母接頭,圖式中顯示後者。
上述該第一傳輸單元132係為選自遙控接收器1321、資料傳輸接頭1322、影音傳輸接頭1323、網路傳輸接頭1324及紅外線傳輸器1325所組成之群組。
第5圖至第12圖分別為本發明具體實施例數位電視第二機體之分解示意圖一、分解示意圖二、組合示意圖一、組合示意圖二、本發明具體實施例硬碟第二機體之分解示意圖一、分解示意圖二、組合示意圖一及組合示意圖二,如圖所示,本發明的第二態樣係提供一種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2,其包含第二殼體21、第二擴充電路基板22及第二電路基板23。其中,該第二殼體21由左右殼體組合而成且可為矩形體或其他具有兩平行面的立方體,該第二殼體21具有第三組合面211及第四組合面212,該第三組合面211具有第三接合部2111及第三開口2112,該第四組合面212與該第三組合面211平行且具有第四接合部2121及第四開口2122,該第三接合部2111用以組接選自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1及另一第二機體2所組成之群組之其中之一(請參閱第13圖),該第四接合部2121用以組接數位機上裝置的又一第二機體;該第二擴充電路基板22設置於該第二殼體21內,該第二擴充電路基板22具有第三電連接單元221及第四電連接單元222,該第三電連接單元221及該第四電連接單元222分別經由該第三開口2112及該第四開口2122外露於該第二殼體21,該第三電連接單元221用以電連接選自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1及另一第二機體2所組成之群組之其中之一(請參閱第13圖),該第四電連接單元222用以電連接又一第二機體;該第二電路基板23設置於該第二殼體21內,該第二電路基板23電連接(插接)於該第二擴充電路基板22,該第二電路基板23具有第二處理單元231及電子單元232,該第二處理單元231電連接於該第二擴充電路基板22,該電子單元232電連接該第二處理單元231。藉此,本發明的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2可藉由第三組合面211的第三接合部2111、第四組合面212的第四接合部2121、第二擴充電路基板22的第三電連接單元221及第四電連接單元222組接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1,以依使用者的需求由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1的兩側連續擴充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2並統一由第一機體1供電,且擴充後的結構具有整體性,另外擴充後亦可統一由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1操作增加便利性。
如第5圖至第8圖所示,上述該第二殼體21的後面具有複數第六開口213,該電子單元232具有數位天線2321及影音傳輸接頭2322,該數位天線2321及該影音傳輸接頭2322電連接該第二處理單元231,該數位天線2321及該影音傳輸接頭2322經由該等第六開口213外露於該第二第二殼體21。藉此,本發明的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2可使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1擴充數位電視的功能,且統一經由第一機體1操作。
如第9圖至第12圖所示,上述該電子單元232具有硬碟2323,該硬碟2323電連接該第二處理單元231。藉此,本發明的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2可使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1擴充存取空間,且統一經由第一機體1操作。
上述該第二殼體21於該第三組合面211及該第四組合面212以外的位置(例如頂面、底面及後面)設置有複數散熱孔214以提高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2的工作效率。
上述該第二殼體21於該第三組合面211的後側或下側邊緣及該第四組合面212的後側或下側邊緣分別設置有拆卸槽2113、2123,以提供施力處便於使用者分開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1與第二機體2。當使用者欲將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1與第二機體2分開時,使用者可將兩手手指的前端放入拆卸槽2113、2123中以施以相反的力量,進而分開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1與第二機體2。
上述該第三組合面211具有第三定位單元2114,該第四組合面212具有第四定位單元2124,該第三定位單元2114用以與選自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1及另一第二機體2所組成之群組之其中之一定位(請參閱第13圖),該第四定位單元2124用以與數位機上裝置的又一第二機體定位。當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2欲與第一機體1組接時,第二機體2可藉由第三定位單元2114或第四定位單元2124先行與第一機體1校準定位位置,當定位完成後再藉由第二機體2的第三接合部2111或第四接合部2121與第一機體1組接。
上述該第三定位單元2114及該第四定位單元2124分別係為選自定位柱及定位凹槽所組成之群組之其中之一。如第5圖至第8圖所示,當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2的第四定位單元2124為定位柱時,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1則具有定位凹槽以對應第二機體2的定位柱,當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2的第三定位單元2114為定位凹槽時,數位機上裝置的另一第二機體2則具有定位柱以對應第二機體2的定位凹槽。此外,如第9圖至第12圖所示,當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2的第三定位單元2114為定位柱時,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1則具有定位凹槽以對應第二機體2的定位柱,當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2的第四定位單元2124為定位凹槽時,數位機上裝置的另一第二機體2則具有定位柱以對應第二機體2的定位凹槽。
上述該第三接合部2111及該第四接合部2121分別係為選自彈性鉤體及接合孔所組成之群組之其中之一。如第5圖至第8圖所示,當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2的第四接合部2121為彈性鉤體時,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1則具有接合孔以對應第二機體2的彈性鉤體,當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2的第三接合部2111為接合孔時,數位機上裝置的另一第二機體2則具有彈性鉤體以對應第二機體2的接合孔。此外,如第9圖至第12圖所示,當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2的第三接合部2111為彈性鉤體時,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1則具有接合孔以對應第二機體2的彈性鉤體,當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2的第四接合部2121為接合孔時,數位機上裝置的另一第二機體2則具有彈性鉤體以對應第二機體2的接合孔。
上述該第三電連接單元221及該第四電連接單元222分別係為選自公接頭及母接頭所組成之群組之其中之一。如第5圖至第8圖所示,當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2的第四電連接單元222為公接頭時,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1則具有母接頭以對應第二機體2的公接頭,當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2的第三電連接單元221為母接頭時,數位機上裝置的另一第二機體2則具有公接頭以對應第二機體2的母接頭。此外,如第9圖至第12圖所示,當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2的第四電連接單元222為母接頭時,數位機上裝置的另一第二機體2則具有公接頭以對應第二機體2的母接頭,當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2的第三電連接單元221為公接頭時,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1則具有母接頭以對應第二機體2的公接頭。
上述該第三接合部2111用以組接選自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1及另一第二機體2所組成之群組之其中之一(請參閱第9圖至第13圖),該第四接合部2121用以組接選自數位機上裝置的又一第二機體及側裝飾板31所組成之群組之其中之一(請參閱第9圖至第13圖)。此外,上述該第四接合部2121用以組接選自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1及另一第二機體2所組成之群組之其中之一(請參閱第5圖至第8圖及第13圖),該第三接合部2111用以組接選自數位機上裝置的又一第二機體及側裝飾板31所組成之群組之其中之一(請參閱第5圖至第8圖及第13圖)。再者,該側裝飾板31亦可先藉由定位柱與該第二機體2的定位凹槽定位,之後再藉由彈性鉤體與該第二機體2的接合孔組接。
第13圖及第14圖分別為本發明具體實施例數位機上裝置之分解示意圖及組合示意圖,請同時參考第1圖至第12圖,如圖所示,本發明的第三態樣係提供一種數位機上裝置3,其包含第一機體1及第二機體2。其中,該第一機體1具有第一殼體11、第一擴充電路基板12及第一電路基板13,該第一殼體11由左右殼體組合而成且可為矩形體或其他具有兩平行面的立方體,該第一殼體11具有第五開口113、第一組合面111及第二組合面112,該第一組合面111具有第一接合部1111及第一開口1112,該第二組合面112與該第一組合面111平行且具有第二接合部1121及第二開口1122;該第一擴充電路基板12設置於該第一殼體11內,該第一擴充電路基板12具有第一電連接單元121及第二電連接單元122,該第一電連接單元121及該第二電連接單元122分別經由該第一開口1112及該第二開口1122外露於該第一殼體11;該第一電路基板13設置於該第一殼體11內,該第一電路基板13電連接(插接)於該第一擴充電路基板12,該第一電路基板13具有第一處理單元131、第一傳輸單元132及供電單元133,該第一處理單元131電連接於該第一擴充電路基板12,該供電單元133及該第一傳輸單元132電連接該第一處理單元131且經由該第五開口113外露於該第一殼體11;該第二機體2具有第二殼體21、第二擴充電路基板22及第二電路基板23,該第二殼體21由左右殼體組合而成且可為矩形體或其他具有兩平行面的立方體,該第二殼體21具有第三組合面211及第四組合面212,該第三組合面211具有第三接合部2111及第三開口2112,該第四組合面212與該第三組合面211平行且具有第四接合部2121及第四開口2122,該第三接合部2111組接選自該第一機體1的第一接合部1111、該第一機體1的第二接合部1121、另一第二機體2的第三接合部2111及另一第二機體2的第四接合部2121所組成之群組之其中之一,該第四接合部2121組接選自又一第二機體2的第三接合部2111及又一第二機體2的第四接合部2121所組成之群組之其中之一;該第二擴充電路基板22設置於該第二殼體21內,該第二擴充電路基板22具有第三電連接單元221及第四電連接單元222,該第三電連接單元221及該第四電連接單元222分別經由該第三開口2112及該第四開口2122外露於該第二殼體21,該第三電連接單元221電連接選自該第一機體1的第一電連接單元121、該第一機體1的第二電連接單元122、另一第二機體2的第三電連接單元221及另一第二機體2的第四電連接單元222所組成之群組之其中之一,該第四電連接單元222電連接選自又一第二機體2的第三電連接單元221及又一第二機體2的第四電連接單元222所組成之群組之其中之一;該第二電路基板23設置於該第二殼體21內,該第二電路基板23電連接(插接)於該第二擴充電路基板22,該第二電路基板23具有第二處理單元231及電子單元232,該第二處理單元231電連接於該第二擴充電路基板22,該電子單元232電連接該第二處理單元231。藉此,本發明的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1及第二機體2可藉由第一組合面111的第一接合部1111、第二組合面112的第二接合部1121、第一擴充電路基板12的第一電連接單元121及第二電連接單元122組接第三組合面211的第三接合部2111、第四組合面212的第四接合部2121、第二擴充電路基板22的第三電連接單元221及第四電連接單元222,以依使用者的需求由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1的兩側連續擴充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2並統一由第一機體1供電,且擴充後的結構具有整體性,另外擴充後亦可統一由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1操作增加便利性。
上述該第一殼體11於該第一組合面111及該第二組合面112以外的位置(例如頂面、底面及後面)設置有複數散熱孔114,該第二殼體21於該第三組合面211及該第四組合面212以外的位置(例如頂面、底面及後面)設置有複數散熱孔214,以提高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1及第二機體2的工作效率。
上述該第一殼體11於該第一組合面111的後側或下側邊緣及該第二組合面112的後側或下側邊緣分別設置有拆卸槽1113、1123,該第二殼體21於該第三組合面211的後側或下側邊緣及該第四組合面212的後側或下側邊緣分別設置有拆卸槽2113、2123,以提供施力處便於使用者分開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1與第二機體2。當使用者欲將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1與第二機體2分開時,使用者可將兩手手指的前端放入拆卸槽1113、1123、2113、2123中以施以相反的力量,進而分開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1與第二機體2。
上述該第一組合面111具有第一定位單元1114,該第二組合面112具有第二定位單元1124,該第三組合面211具有第三定位單元2114,該第四組合面212具有第四定位單元2124,該第三定位單元2114用以與選自該第一機體1的第一定位單元1114、該第一機體1的第二定位單元1124、另一第二機體2的第三定位單元2114及另一第二機體2的第四定位單元2124所組成之群組之其中之一定位,該第四定位單元2124用以與選自又一第二機體2的第三定位單元2114及又一第二機體2的第四定位單元2124所組成之群組之其中之一定位。當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2欲與第一機體1組接時,第二機體2可藉由第三定位單元2114或第四定位單元2124先行與第一機體1的第一定位單元1114或第二定位單元1124校準定位位置,當定位完成後再藉由第二第二機體2的第三接合部2111或第四接合部2121與第一機體1的第一接合部1111或第二接合部1121組接。
上述該第三定位單元2114及該第四定位單元2124分別係為選自定位柱及定位凹槽所組成之群組之其中之一。如第5圖至第8圖所示,當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2的第四定位單元2124為定位柱時,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1的第一定位單元1114則為定位凹槽以對應第二機體2的定位柱,當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2的第三定位單元2114為定位凹槽時,數位機上裝置的另一第二機體2的第四定位單元2124則為定位柱以對應第二機體2的定位凹槽。此外,如第9圖至第12圖所示,當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2的第三定位單元2114為定位柱時,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1的第二定位單元1124則為定位凹槽以對應第二機體2的定位柱,當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2的第四定位單元2124為定位凹槽時,數位機上裝置的另一第二機體2的第三定位單元2114則為定位柱以對應第二機體2的定位凹槽。
上述該第一接合部1111、該第二接合部1121、該第三接合部2111及該第四接合部2121分別係為選自彈性鉤體及接合孔所組成之群組之其中之一。如第5圖至第8圖所示,當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2的第四接合部2121為彈性鉤體時,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1的第一接合部1111則為接合孔以對應第二機體2的彈性鉤體,當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2的第三接合部2111為接合孔時,數位機上裝置的另一第二機體2的第四接合部2121則為彈性鉤體以對應第二機體2的接合孔。此外,如第9圖至第12圖所示,當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2的第三接合部2111為彈性鉤體時,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1的第二接合部1121則為接合孔以對應第二機體2的彈性鉤體,當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2的第四接合部2121為接合孔時,數位機上裝置的另一第二機體2的第三接合部2111則為彈性鉤體以對應第二機體2的接合孔。
上述該第一電連接單元121、該第二電連接單元122、該第三電連接單元221及該第四電連接單元222分別係為選自公接頭及母接頭所組成之群組之其中之一。如第5圖至第8圖所示,當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2的第四電連接單元222為公接頭時,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1的第一電連接單元121則為母接頭以對應第二機體2的公接頭,當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2的第三電連接單元221為母接頭時,數位機上裝置的另一第二機體2的第四電連接單元222則為公接頭以對應第二機體2的母接頭。此外,如第9圖至第12圖所示,當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2的第四電連接單元222為母接頭時,數位機上裝置的另一第二機體2的第三電連接單元221則為公接頭以對應第二機體2的母接頭,當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2的第三電連接單元221為公接頭時,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1的第二電連接單元122則為母接頭以對應第二機體2的公接頭。
如第5圖至第8圖及第13圖所示,上述該第三接合部2111組接選自另一第二機體2的第四接合部2121及側裝飾板31所組成之群組之其中之一,該第四接合部2121組接選自該第一機體1的第一接合部1111及又一第二機體2的第三接合部2111所組成之群組之其中之一。另外,該側裝飾板31亦可先藉由定位柱與該第二機體2的定位凹槽定位,之後再藉由彈性鉤體與該第二機體2的接合孔組接。
如第9圖至第13圖所示,上述該第三接合部2111組接選自該第一機體1的第二接合部1121及另一第二機體2的第四接合部2121所組成之群組之其中之一,該第四接合部2121組接選自又一第二機體2的第三接合部2111及側裝飾板31所組成之群組之其中之一。另外,該側裝飾板31亦可先藉由定位柱與該第二機體2的定位凹槽定位,之後再藉由彈性鉤體與該第二機體2的接合孔組接。
上述該第一傳輸單元132係為選自遙控接收器、資料傳輸接頭、記憶卡插槽、影音傳輸接頭、網路傳輸接頭及紅外線傳輸器所組成之群組。
如第5圖至第8圖所示,上述該第二殼體21的後面具有複數第六開口213,該電子單元232具有數位天線2321及影音傳輸接頭2322,該數位天線2321及該影音傳輸接頭2322電連接該第二處理單元231,該數位天線2321及該影音傳輸接頭2322經由該等第六開口213外露於該第二殼體21。藉此,本發明的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2可使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1擴充數位電視的功能,且統一經由第一機體1操作。
如第9圖至第12圖所示,上述該電子單元232具有硬碟2323,該硬碟2323電連接該第二處理單元231。藉此,本發明的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2可使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1擴充存取空間,且統一經由第一機體1操作。
本發明的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1除可擴充上述數位電視的第二機體2及存取空間的第二機體2外,亦可再擴充具網路功能的第二機體、具遊戲功能的第二機體...等,其擴充方式同上所述。
本發明在上文中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然熟習本項技術者應理解的是,該實施例僅用於描繪本發明,而不應解讀為限制本發明之範圍。應注意的是,舉凡與該實施例等效之變化與置換,均應設為涵蓋於本發明之範疇內。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以下文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第一機體
11...第一殼體
111...第一組合面
1111...第一接合部
1112...第一開口
1113...拆卸槽
1114...第一定位單元
112...第二組合面
1121...第二接合部
1122...第二開口
1123...拆卸槽
1124...第二定位單元
113...第五開口
114...散熱孔
12...第一擴充電路基板
121...第一電連接單元
122...第二電連接單元
13...第一電路基板
131...第一處理單元
132...第一傳輸單元
1321...遙控接收器
1322...資料傳輸接頭
1323...影音傳輸接頭
1324...網路傳輸接頭
1325...紅外線傳輸器
133...供電單元
2...第二機體
21...第二殼體
211...第三組合面
2111...第三接合部
2112...第三開口
2113...拆卸槽
2114...第三定位單元
212...第四組合面
2121...第四接合部
2122...第四開口
2123...拆卸槽
2124...第四定位單元
213...第六開口
214...散熱孔
22...第二擴充電路基板
221...第三電連接單元
222...第四電連接單元
23...第二電路基板
231...第二處理單元
232...電子單元
2321...數位天線
2322...影音傳輸接頭
2323...硬碟
3...數位機上裝置
31...側裝飾板
第1圖為本發明具體實施例第一機體之分解示意圖一。
第2圖為本發明具體實施例第一機體之分解示意圖二。
第3圖為本發明具體實施例第一機體之組合示意圖一。
第4圖為本發明具體實施例第一機體之組合示意圖二。
第5圖為本發明具體實施例數位電視第二機體之分解示意圖一。
第6圖為本發明具體實施例數位電視第二機體之分解示意圖二。
第7圖為本發明具體實施例數位電視第二機體之組合示意圖一。
第8圖為本發明具體實施例數位電視第二機體之組合示意圖二。
第9圖為本發明具體實施例硬碟第二機體之分解示意圖一。
第10圖為本發明具體實施例硬碟第二機體之分解示意圖二。
第11圖為本發明具體實施例硬碟第二機體之組合示意圖一。
第12圖為本發明具體實施例硬碟第二機體之組合示意圖二。
第13圖為本發明具體實施例數位機上裝置之分解示意圖。
第14圖為本發明具體實施例數位機上裝置之組合示意圖。
1...第一機體
11...第一殼體
111...第一組合面
1111...第一接合部
1112...第一開口
1113...拆卸槽
1114...第一定位單元
112...第二組合面
1121...第二接合部
1122...第二開口
1123...拆卸槽
113...第五開口
114...散熱孔
12...第一擴充電路基板
121...第一電連接單元
122...第二電連接單元
13...第一電路基板
131...第一處理單元
132...第一傳輸單元
1321...遙控接收器
1324...網路傳輸接頭
1325...紅外線傳輸器

Claims (29)

  1. 一種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其包含:第一殼體,其具有第五開口、第一組合面及第二組合面,該第一組合面具有第一接合部及第一開口,該第二組合面具有第二接合部及第二開口;第一擴充電路基板,其設置於該第一殼體內,該第一擴充電路基板具有第一電連接單元及第二電連接單元,該第一電連接單元及該第二電連接單元分別經由該第一開口及該第二開口外露於該第一殼體;以及第一電路基板,其設置於該第一殼體內,該第一電路基板電連接於該第一擴充電路基板,該第一電路基板具有第一處理單元及第一傳輸單元,該第一處理單元電連接於該第一擴充電路基板,該第一傳輸單元電連接該第一處理單元且經由該第五開口外露於該第一殼體。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其中,該第一殼體於該第一組合面的邊緣及該第二組合面的邊緣分別設置有拆卸槽。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其中,該第一組合面具有第一定位單元,該第二組合面具有第二定位單元。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其中,該第一定位單元及該第二定位單元分別係為選自定位柱及定位凹槽所組成之群組之其中之一。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其中,該第一接合部及該第二接合部分別係為選自彈性鉤體及接合孔所組成之群組之其中之一。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其中,該第一電連接單元及該第二電連接單元分別係為選自公接頭及母接頭所組成之群組之其中之一。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一機體,其中,該第一傳輸單元係為選自遙控接收器、資料傳輸接頭、影音傳輸接頭、網路傳輸接頭及紅外線傳輸器所組成之群組。
  8. 一種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其包含:第二殼體,其具有第三組合面及第四組合面,該第三組合面具有第三接合部及第三開口,該第四組合面具有第四接合部及第四開口;第二擴充電路基板,其設置於該第二殼體內,該第二擴充電路基板具有第三電連接單元及第四電連接單元,該第三電連接單元及該第四電連接單元分別經由該第三開口及該第四開口外露於該第二殼體;以及第二電路基板,其設置於該第二殼體內,該第二電路基板電連接於該第二擴充電路基板,該第二電路基板具有第二處理單元及電子單元,該第二處理單元電連接於該第二擴充電路基板,該電子單元電連接該第二處理單元。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其中,該第二殼體具有複數第六開口,該電子單元具有數位天線及影音傳輸接頭,該數位天線及該影音傳輸接頭電連接該第二處理單元,該數位天線及該影音傳輸接頭經由該等第六開口外露於該第二殼體。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其中,該電子單元具有硬碟,該硬碟電連接該第二處理單元。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其中,該第二殼體於該第三組合面的邊緣及該第四組合面的邊緣分別設置有拆卸槽。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其中,該第三組合面具有第三定位單元,該第四組合面具有第四定位單元。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其中,該第三定位單元及該第四定位單元分別係為選自定位柱及定位凹槽所組成之群組之其中之一。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其中,該第三接合部及該第四接合部分別係為選自彈性鉤體及接合孔所組成之群組之其中之一。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數位機上裝置的第二機體,其中,該第三電連接單元及該第四電連接單元分別係為選自公接頭及母接頭所組成之群組之其中之一。
  16. 一種數位機上裝置,其包含:第一機體,其具有第一殼體、設置於該第一殼體內之第一擴充電路基板及該第一擴充電路基板電性連接之第一電路基板,該第一殼體具有第五開口、第一組合面及第二組合面,該第一組合面具有第一接合部,該第二組合面具有第二接合部,該第一電路基板具有第一傳輸單元,該第一傳輸單元經由該第五開口外露於該第一殼體;以及第二機體,其具有第二殼體、設置於該第二殼體內之第二擴充電路基板及電性連接於該第二擴充電路基板之第二電路基板,該第二殼體具有第三組合面及第四組合面,該第三組合面具有第三接合部,該第四組合面具有第四接合部,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藉由該第一接合部、該第二接合部與該第三接合部、第四接合部相組接。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數位機上裝置,其中,該第一組合面具有第一開口,該第二組合面具有第二開口,該第一擴充電路基板具有第一電連接單元及第二電連接單元,該第一電路基板具有第一處理單元,該第一處理單元電連接於該第一擴充電路基板,該第一傳輸單元電連接該第一處理單元,該第一電連接單元及該第二電連接單元分別經由該第一開口及該第二開口外露於該第一殼體。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數位機上裝置,其中,該第一電連接單元及該第二電連接單元分別係為選自公接頭及母接頭所組成之群組之其中之一。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數位機上裝置,其中,該第三組合面具有第三開口,該第四組合面具有第四開口,該第二擴充電路基板具有第三電連接單元及第四電連接單元,該第二電路基板具有第二處理單元及電子單元,該第二處理單元電連接於該第二擴充電路基板,該電子單元電連接該第二處理單元,該第三電連接單元及該第四電連接單元分別經由該第三開口及該第四開口外露於該第二殼體。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數位機上裝置,其中,該第三電連接單元及該第四電連接單元分別係為選自公接頭及母接頭所組成之群組之其中之一。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數位機上裝置,其中,該第三接合部組接選自該第一接合部、該第二接合部、另一第二機體的第三接合部及另一第二機體的第四接合部所組成之群組之其中之一,該第四接合部組接選自又一第二機體的第三接合部及又一第二機體的第四接合部所組成之群組之其中之一。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數位機上裝置,其中,該第三電連接單元電連接選自該第一機體的第一電連接單元、該第一機體的第二電連接單元、另一第二機體的第三電連接單元及另一第二機體的第四電連接單元所組成之群組之其中之一,該第四電連接單元電連接選自又一第二機體的第三電連接單元及又一第二機體的第四電連接單元所組成之群組之其中之一。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數位機上裝置,其中,該第二殼體具有複數第六開口,該電子單元具有數位天線及影音傳輸接頭,該數位天線及該影音傳輸接頭電連接該第二處理單元,該數位天線及該影音傳輸接頭經由該等第六開口外露於該第二殼體。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數位機上裝置,其中,該電子單元具有硬碟,該硬碟電連接該第二處理單元。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數位機上裝置,其中,該第一殼體於該第一組合面的邊緣及該第二組合面的邊緣分別設置有拆卸槽,該第二殼體於該第三組合面的邊緣及該第四組合面的邊緣分別設置有拆卸槽。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數位機上裝置,其中,該第一組合面具有第一定位單元,該第二組合面具有第二定位單元,該第三組合面具有第三定位單元,該第四組合面具有第四定位單元,該第三定位單元用以與選自該第一機體的第一定位單元、該第一機體的第二定位單元、另一第二機體的第三定位單元及另一第二機體的第四定位單元所組成之群組之其中之一定位,該第四定位單元用以與選自又一第二機體的第三定位單元及又一第二機體的第四定位單元所組成之群組之其中之一定位。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數位機上裝置,其中,該第一定位單元、該第二定位單元、該第三定位單元及該第四定位單元分別係為選自定位柱及定位凹槽所組成之群組之其中之一。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數位機上裝置,其中,該第一接合部、該第二接合部、該第三接合部及該第四接合部分別係為選自彈性鉤體及接合孔所組成之群組之其中之一。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數位機上裝置,其中,該第一傳輸單元係為選自遙控接收器、資料傳輸接頭、記憶卡插槽、影音傳輸接頭、網路傳輸接頭及紅外線傳輸器所組成之群組。
TW100146029A 2011-12-13 2011-12-13 數位機上裝置 TW2013252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46029A TW201325210A (zh) 2011-12-13 2011-12-13 數位機上裝置
US13/365,312 US20130148316A1 (en) 2011-12-13 2012-02-03 Digital set-top unit
EP12167133.3A EP2605104A2 (en) 2011-12-13 2012-05-08 Digital set-top unit
JP2012245707A JP2013126251A (ja) 2011-12-13 2012-11-07 デジタルセットトップユニッ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46029A TW201325210A (zh) 2011-12-13 2011-12-13 數位機上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5210A true TW201325210A (zh) 2013-06-16

Family

ID=46146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46029A TW201325210A (zh) 2011-12-13 2011-12-13 數位機上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148316A1 (zh)
EP (1) EP2605104A2 (zh)
JP (1) JP2013126251A (zh)
TW (1) TW201325210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68210B (zh) * 2014-04-29 2016-01-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平板显示装置的底座及平板显示装置
KR102040327B1 (ko) * 2018-02-09 2019-11-04 가온미디어 주식회사 전자제품을 위한 ir 리모콘 수신 장치
CN110381692B (zh) * 2019-06-28 2020-10-23 深圳市九洲电器有限公司 机顶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01351A (en) * 1981-09-28 1983-08-30 Advant Corporation Expandable card cage
US5645434A (en) * 1995-12-01 1997-07-08 Asante Technologies, Inc. Connector element and component arrangement for a stackab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hub
US6059614A (en) * 1996-11-20 2000-05-09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odular information and processing center
US20020097563A1 (en) * 2000-05-15 2002-07-25 Costner Gary S.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calable electronic systems using cascadable floor modules
US6661648B2 (en) * 2001-07-03 2003-12-0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odular processor based apparatus
US20040015637A1 (en) * 2002-07-22 2004-01-22 Cedric Yau Multiple bus interface for a computer system
US7656671B2 (en) * 2007-11-29 2010-02-02 Axiomtek Co., Ltd. Expansion module and system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26251A (ja) 2013-06-24
EP2605104A2 (en) 2013-06-19
US20130148316A1 (en) 2013-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64563B (zh) 電子裝置組合結構
TWM362527U (en) Connector with blue tooth device
TW201626139A (zh) 電腦主機
US7874868B2 (en) Connector with projecting function
TW201325210A (zh) 數位機上裝置
US9190787B2 (en) Transmission line with double-contact connectors
CN103899848B (zh) 整线器
TW201627801A (zh) 電子裝置
US20090271551A1 (en) Expansion structure for microcomputer
TWM456525U (zh) 具有網路模組的擴充裝置
US20100067189A1 (en) Light docking station applied to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140281987A1 (en) Providing a universal resource manager to access and display user customizable content, to switch content on demand, and to optimize the user environment
CN201114429Y (zh) 具有计算机主机功能的显示器
CN202142279U (zh) 一种具有高清接口的显示器
TWI485943B (zh) 複合式轉換插頭結構
TWI546650B (zh) 拆分式電腦裝置及其插拔組件
TWM474963U (zh) 可拆卸式觸控模組及具有可拆卸式觸控模組之電子裝置
JP2017510948A (ja) コンピューティングデバイスコネクタ
TWM495977U (zh) 車載智能系統
TW201322758A (zh) 可攜式影音訊號發送裝置及可攜式影音訊號接收裝置
CN201402873Y (zh) 具有投影功能的连接器
CN204668539U (zh) 用于云电视的电子连接器和电子连接头
TWI407641B (zh) 連接器防鬆脫機構及其連接器容置裝置
JP3182173U (ja) デジタル装置の接続ケーブル一体収納構造
US20140177688A1 (en) Modem with expansion modu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