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25119U - 一种内循环好氧颗粒污泥生物反应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循环好氧颗粒污泥生物反应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25119U
CN203625119U CN201320357209.4U CN201320357209U CN203625119U CN 203625119 U CN203625119 U CN 203625119U CN 201320357209 U CN201320357209 U CN 201320357209U CN 203625119 U CN203625119 U CN 2036251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sludge
cylindrical shell
water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35720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步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HENGYUAN WATER FERTIL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HENGYUAN WATER FERTIL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HENGYUAN WATER FERTIL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HENGYUAN WATER FERTIL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35720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251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251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2511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循环好氧颗粒污泥生物反应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内循环、生物接触絮凝、过滤功能的好氧颗粒污泥生物反应器,包括筒体、底板、倒截头圆锥筒、上环形集水槽、上集水管、下环形集水槽、下集水管、上出水管、下出水管、整流板、高压鼓风机、进气总管、环形曝气管、循环泵、连通进水管、循环泵出水管、连通出水管、污泥回流泵、上部出泥管、中部出泥管、下部出泥管、集泥管、集泥筒、污泥回流管、污泥排放管、进水管、布泥管、布水孔、通孔、环形布水槽、挡气板。本实用新型设备高径比高,可以充分利用前段IC厌氧反应器的水头,并产生大量粒径较大、活性较好的好氧颗粒污泥,氧的利用率较高,有机物容积负荷率较高,COD去除率较高,并可以多种方式运行,调节灵活,占地小,节省电耗。

Description

一种内循环好氧颗粒污泥生物反应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好氧生物反应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内循环、生物接触絮凝、过滤功能的好氧颗粒污泥生物反应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具有不易发生污泥膨胀、抗冲击能力强、能承受高有机负荷,集不同性质的微生物(好氧、兼氧和厌氧微生物)于一体等特点。近年的研究成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能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高含盐度废水及许多工业废水。传统的好氧反应器除BAS、SBR外如普通曝气池、接触氧化池等很难形成好氧颗粒污泥。另外,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时,传统IC反应器出水直接跌落到后续好氧池,浪费了IC反应器的水头。普通好氧池水深浅,氧的利用率低,容积负荷低,占地较大。 
中国专利公告号为200520019972的内循环好氧生物氧化反应器,其四周布置了1-20个隔离式曝气器,中间区为填料区。虽然经过填料增加了生物污泥量,但是氧的利用率还不是很高。 
中国申请号为200810137631的一种气升式内循环间歇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其反应器的高径比为15,循环流程长,能形成较好的颗粒污泥,但是中心筒气泡和水是同样的向上流,气水接触时间短,氧的利用率也不是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循环好氧颗粒污泥生物反应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内循环、生物接触絮凝、过滤功能的好氧颗粒污泥生物反应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循环好氧颗粒污泥生物反应器包括,包括筒体、底板、倒截头圆锥筒、上环形集水槽、上集水管、下环形集水槽、下集水管、上出水管、下出水管、整流板、高压鼓风机、进气总管、环形曝气管、循环泵、连通进水管、循环泵出水管、连通出水管、污泥回流泵、上部出泥管、中部出泥管、下部出泥管、集泥管、集泥筒、污泥回流管、污泥排放管、进水管、布泥管、布水孔、通孔、环形布水槽、挡器气板。 
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底板,顶部无盖,所述倒截头圆锥筒为直圆锥筒,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内部,与所述筒体同轴,上底直径比所述筒体直径略小,比下底直径大,下底圆周与底板焊死。倒截头圆锥筒把筒体内部分为主反应区、接触过滤区。所述主反应区通过连通进水管、连通出水管与接触过滤区相通。所述主反应区通过连通进水管、循环泵、循环泵出水管与接触过滤区相通。 
所述筒体的顶部设置有集泥筒,所述集泥筒与所述筒体同轴。 
所述筒体的上部内侧设置有环形布水槽,所述环形布水槽的垂直中心对称轴和所述筒体同轴。 
所述倒截头圆锥筒内部上方设置有上环形集水槽,上环形集水槽垂直中心对称轴与倒截头圆锥筒同轴,上环形集水槽顶端与倒截头圆锥筒顶端位于同一水平位置。 
所述筒体下部主反应区中设置有环形曝气管,所述环形曝气管中 心垂直对称轴和筒体同轴,并且管上设置有多个斜向下的曝气微孔。 
所述倒截头圆锥筒顶部设置有多根布泥管,所述布泥管上端和所述集泥筒底部相通,下端置于倒截头圆锥筒上缘和环形布水槽堰壁之间,均布。 
所述筒体上部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通过筒体与环形布水槽相通。 
所述倒截头圆锥筒内部的上方设置有上集水管,上集水管顶部与环形集水槽底部相通,下部与上出水管相通,上出水管穿过筒体与后续构筑物相通。 
所述筒体下部设置有进气总管,所述进气总管一端和所述环形曝气管相通,另一端穿过筒体与外部的高压鼓风机相通。 
所述筒体外侧设置有竖直集泥管。 
所述筒体中部设置有上部出泥管,上部出泥管一端和接触过滤区内部相通,另一端和集泥管相通。 
所述筒体中下部设置有中部出泥管,中部出泥管一端和接触过滤区内部相通,另一端和集泥管相通。 
所述筒体中下部设置有下部出泥管,下部出泥管一端和接触过滤区内部相通,另一端和集泥管相通。 
所述筒体外侧下部设置有污泥泵,所述污泥泵的进口和集泥管相通,出口和污泥回流管相通。污泥回流管出口和集泥筒相通。剩余污泥排放管和污泥回流管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上环形集水槽下部设置有下环形集水槽,下环形 集水槽垂直中心对称轴与倒截头圆锥筒同轴,顶端低于进水管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下环形集水槽下方设置有下集水管,下集水管顶部与下环形集水槽底部相通,下部与下出水管相通。下出水管穿过筒体与后续处理构筑物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过滤区底部设置有多个整流板,所述整流板上开有一定数量和直径的通孔,上下相邻整流板的通孔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错开。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的高径比为4-12。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泵、污泥泵为转子泵。 
进一步地,所述回流污泥通过集泥筒和均布的布泥管均匀进入主反应区A上部。 
进一步地,所述布水槽采用底部孔洞布水的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可接入集水箱,通过一对一支管的方式进行均匀布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高径比大,水流循环流程长,可以形成活性较高的好氧颗粒生物污泥,有机负荷较高,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有机物去除率较高; 
2)倒截头圆锥筒内会发生污泥自絮凝现象,形成优质的颗粒污泥层,可以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进一步的絮凝、吸附、吸收降解。 
3)倒截头圆锥筒内形成下部粒径大颗粒污泥,上部粒径小的颗粒污泥,污泥的分级即保持了反应器中的污泥数量,在每层也形成了相应的优势菌种,具有多种微生物种群的这种反应器对水质适应性 强,提高了难降解物质的处理效果。 
4)结构紧凑,占地小,节省投资。 
5)尤其适用于前端为IC厌氧反应器的流程中,可以充分利用IC反应器剩余水头,节省运行成本。 
6)转子泵作为循环泵、污泥回流泵,防止了好氧颗粒生物污泥被传统的离心泵破坏。 
7)由于主反应器的水流方向和微气泡方向运动方向相反,增加了微气泡和水流的接触时间,另外由于水深比传统的构筑物要深,主反应区底部的氧传质系数大、氧的利用率增加,增大了对水质有机物的出去能力。高压鼓风机的气量可减小,功率可减小,也节省了运行费用。 
8)运行灵活。当进水水质较好时,没必要进行循环稀释,可停循环泵,从接触过滤区处理的处理水靠水位差从下集水槽即可排出。节省了电费。 
9)好氧活性污泥颗粒内部存在缺氧和厌氧环境,有一定的同步脱氮除磷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C-C剖视图。 
图3为图1中D-D剖视图。 
图4为图1中E-E剖视图。 
图5为图1中F-F向的剖视图。 
图6为图1中G-G向的剖视图。 
其中: 
3、筒体,4、底板,5、倒截头圆锥筒,6、上环形集水槽,7、上集水管,8、下环形集水槽,9、下集水管,10、上出水管,11、下出水管,12、整流板,13、高压鼓风机,14、进气总管,15、环形曝气管,16、循环泵,17、连通进水管,18、循环泵出水管,19、连通出水管,20、污泥回流泵,21、上部出泥管,22、中部出泥管,23、下部出泥管,24、集泥管,25、集泥筒,26、污泥回流管,27、污泥排放管,28、进水管,29、布泥管,30、布水孔,31、通孔,32、环形布水槽,33、挡气板。 
A、主反应区,B、接触过滤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循环好氧生物反应器,包括筒体3、底板4、倒截头圆锥筒5、上环形集水槽6、上集水管7、下环形集水槽8、下集水管9、上出水管10、下出水管11、整流板12、高压鼓风机13、进气总管14、环形曝气管15、循环泵16、连通进水管17、循环泵出水管18、连通出水管19、污泥回流泵20、上部出泥管21、中部出泥管22、下部出泥管23、集泥管24、集泥筒25、污泥回流管26、污泥排放管27、进水管28、布泥管29、布水孔30、通孔31、环形布水 槽32、挡器气板33。 
筒体3的底部设置有底板4,顶部无盖,所述倒截头圆锥筒5为直圆锥筒,设置在所述筒体3的内部,与所述筒体3同轴,上底直径比所述筒体3直径略小,比下底直径大,下底圆周与底板4焊死。倒截头圆锥筒5把筒体3内部分为主反应区A、接触过滤区B。所述主反应区A通过连通进水管17、连通出水管19与接触过滤区B相通。所述主反应区A通过连通进水管17、循环泵16、循环泵出水管18与接触过滤区B相通。 
筒体3的顶部设置有集泥筒25,所述集泥筒25与所述筒体3同轴。 
筒体3的上部内侧设置有环形布水槽32,所述环形布水槽32的垂直中心对称轴和所述筒体3同轴。 
倒截头圆锥筒5内部上方设置有上环形集水槽6,上环形集水槽6垂直中心对称轴与倒截头圆锥筒5同轴,上环形集水槽6顶端与倒截头圆锥筒5顶端位于同一水平位置。 
筒体3下部主反应区A中设置有环形曝气管15,所述环形曝气管15中心垂直对称轴和筒体3同轴,并且管上设置有多个斜向下的曝气微孔。 
倒截头圆锥筒5顶部设置有多根布泥管29,所述布泥管29上端和所述集泥筒25底部相通,下端置于倒截头圆锥筒5上缘和环形布水槽32堰壁之间,均布。 
筒体3上部设置有进水管28,所述进水管28通过筒体3与环形布水槽32相通。 
倒截头圆锥筒5内部的上方设置有上集水管7,上集水管7顶部与环形集水槽6底部相通,下部与上出水管10相通,上出水管10穿过筒体3与后续构筑物相通。 
筒体3下部设置有进气总管14,所述进气总管14一端和所述环形曝气管15相通,另一端穿过筒体3与外部的高压鼓风机13相通。 
筒体3外侧垂直方向设置有集泥管24。 
筒体3中部设置有上部出泥管21,上部出泥管21一端和接触过滤区B内部相通,另一端和集泥管24相通。 
筒体3中下部设置有中部出泥管22,中部出泥管22一端和接触过滤区B内部相通,另一端和集泥管24相通。 
筒体3中下部设置有下部出泥管23,下部出泥管23一端和接触过滤区B内部相通,另一端和集泥管24相通。 
筒体3外侧下部设置有污泥泵20,所述污泥泵20的进口和集泥管24相通,出口和污泥回流管26相通。污泥回流管26出口和集泥筒25相通。剩余污泥排放管27和污泥回流管26相通。 
为了增加运行的灵活性,增加出水方式,上环形集水槽6下部设置有下环形集水槽8,下环形集水槽8垂直中心对称轴与倒截头圆锥筒5同轴,顶端低于进水管28的底部。 
为了和下出水管11所在的系统分开操作,便于操作,下环形集水槽8下方设置有下集水管9,下集水管9顶部与下环形集水槽8底部相通,下部与下出水管11相通。下出水管11穿过筒体3与后续处理构筑物相通。 
为了在接触过滤区B内形成均匀的上升水流,保证颗粒污泥的沉淀效果、颗粒污泥对水中有机物的絮凝、吸附、吸收的降解效果,接触过滤区B底部设置有多个整流板12,所述整流板12上开有一定数量和直径的通孔31,上下相邻整流板的通孔31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错开。 
为了保证形成粒径大、密实度大、活性好的颗粒生物污泥,筒体3的高径比采用4-12。 
为了保证形成的颗粒污泥不被传统的离心泵打碎,循环泵16、污泥泵20采用转子泵。 
为了保证颗粒污泥均匀进入进水端和废水进行良好的混合,回流污泥通过集泥筒25和均布的布泥管29均匀进入主反应区A上部。 
为了保证进水均匀进入主反应区A上部,避免传统溢流式布水槽底部集泥现象,布水槽32采用底部孔洞布水的方式。 
为了保证进水均匀进入主反应区A上部,避免传统溢流式布水槽底部集泥现象,进水管28已可接入集水箱,通过一对一支管的方式进行均匀布水。 
设备运行时,有机废水经进水管28进入环形布水槽32,经布水孔30均布后进入主反应区A上部,在此与通过布泥管29回流的好氧颗粒生物污泥进行混合、接触,形成混合液。废水中胶体有机物被好氧颗粒污泥吸附,溶解性有机物直接被好氧颗粒上的微生物吸收。于此同时,空气通过高压鼓风机13、进气总管14、环形布气管15进入主反应区A的底部,在微气泡上升过程中与混合液进行逆向接触,由于挡气块33的挡气作用,上升的微气泡不会影响到环形布水槽32的出水均匀性。主反应区A中的好氧颗粒污泥利用溶解到混合液中的氧气对吸附、吸收的有机物进行降解。混合液从主反应区A的上部向下部流动过程中,废水中的有机物浓度越来越低。主反应区A 底部的混合液通过连通进水管17、循环泵16、循环泵出水管18进入接触过滤区B下部,经多个整流板12整流后向接触过滤区B上部流去。进入到接触过滤区B的好氧颗粒污泥由于重力作用在此开始沉降,由于水流在接触过滤区B越往上流速越低,有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和分级保持,在接触过滤区B形成粒径大、密实的颗粒污泥,上部形成粒径小、疏松的颗粒污泥。混合液经过粒径大、密实的颗粒污泥层后,其中的有机污染物被颗粒污泥进一步絮凝、吸附、吸收、降解去除。一部分沉淀在接触过滤区B下部的优质颗粒污泥通过上部污泥管21或中部污泥管22或下部污泥管23进入集泥管24,再通过污泥泵20、回流管26进入集泥筒25,再由布泥管29均匀布泥至进水端,完成主反应区A中的优质颗粒污泥的补充,另一部分增值的剩余污泥则通过排泥管27排至后续污泥处理处置设施中进一步处理。经过接触过滤区B的上清液一部分溢流入上环形集水槽6,经上集水管7、上出水管10后作为处理水送至后续处理单元,另一部分从倒截头圆锥筒5上缘溢出至主反应区A上方,形成内循环。内循环一则稀释了进水,二则有利于形成活性高的好氧颗粒生物污泥。当水质较好时,可以不启动循环泵16,关闭上出水管10,接通下出水管11,由于进出水水位差,处理水会自动流到下环形集水槽8、下集水管9,最后通过下出水管11送至后续处理单元。 
实施例1: 
内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筒体3为圆柱形,倒截头圆锥筒5将筒体3内部分为主反应区A和接触过滤区B,倒截头圆锥筒5上部不封顶,主反应区A和接触过滤区B通过筒体3底层的联通管道或循环泵16相通,。筒体3和倒截头圆锥筒5为钢结构,其中,外筒3直径6.2m,有效高25m,高径比4,倒截头圆锥筒5下底直径0.5m, 上底直径4.4m,有效高25m。总有效容积754m3,其中主反应区有效容积612m3,接触过滤区有效容积142m3。 
进水为马铃薯淀粉废水,来自IC厌氧反应器,水量2000m3/d,进水COD浓度为2000mg/L,反应区接种采用市政污水厂SBR活性污泥,含部分颗粒污泥,经过20天左右驯化和调试在主反应区A中形成大量颗粒污泥,污泥浓度5500mg/L,反应温度29-30℃,废水在主反应区A中的停留时间为7.3h,系统稳定后COD去除率达91%。污水循环比100%,污泥回流比120%,主反应区COD容积负荷6.0kgCOD/m3·d。 
实施例2: 
采用实施例1所述反应器,进水为酒精废水,来自IC厌氧反应区,水量1500m3/d,进水COD浓度为2600mg/L,反应区接种采用市政污水厂普通曝气池的絮状污泥,经过30天左右驯化和调试在反应区形成大量颗粒污泥,污泥浓度6000mg/L,反应温度28-30℃。废水在主反应区停留时间为7.3h,系统稳定后COD去除率达92%。污水循环比100%,污泥回流比120%,主反应区COD容积负荷5.9kgCOD/m3·d。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内循环好氧颗粒污泥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3)、底板(4)、倒截头圆锥筒(5)、上环形集水槽(6)、上集水管(7)、下环形集水槽(8)、下集水管(9)、上出水管(10)、下出水管(11)、整流板(12)、高压鼓风机(13)、进气总管(14)、环形曝气管(15)、循环泵(16)、连通进水管(17)、循环泵出水管(18)、连通出水管(19)、污泥回流泵(20)、上部出泥管(21)、中部出泥管(22)、下部出泥管(23)、集泥管(24)、集泥筒(25)、污泥回流管(26)、污泥排放管(27)、进水管(28)、布泥管(29)、布水孔(30)、通孔(31)、环形布水槽(32)、挡器气板(33); 
所述筒体(3)的底部设置有底板(4),顶部无盖,所述倒截头圆锥筒(5)为直截头圆锥筒,设置在所述筒体(3)的内部,与所述筒体(3)同轴,上底直径比所述筒体(3)直径略小,比下底直径大,下底圆周与底板(4)焊死,倒截头圆锥筒(5)把筒体(3)内部分为主反应区(A)和接触过滤区(B)两部分,所述主反应区(A)通过连通进水管(17)、连通出水管(19)与接触过滤区(B)相通,所述主反应区(A)通过连通进水管(17)、循环泵(16)、循环泵出水管(18)与接触过滤区(B)相通; 
所述筒体(3)的顶部设置有集泥筒(25),所述集泥筒(25)与所述筒体(3)同轴; 
所述筒体(3)的上部内侧设置有环形布水槽(32),所述环形布水槽(32)的垂直中心对称轴和所述筒体(3)同轴; 
所述倒截头圆锥筒(5)内部上方设置有上环形集水槽(6),所述上环形集水槽(6)垂直中心对称轴与倒截头圆锥筒(5)同轴,上环形集水槽(6)顶端与倒截头圆锥筒(5)顶端位于同一水平位置; 
所述筒体(3)下部主反应区(A)中设置有环形曝气管(15),所述环形曝气管(15)中心垂直对称轴和筒体(3)同轴,并且管上设置有多个斜向下的曝气微孔; 
所述倒截头圆锥筒(5)顶部设置有多根布泥管(29),所述布泥管(29)上端和所述集泥筒(25)底部相通,下端置于倒截头圆锥筒(5)上缘和环形布水槽(32)堰壁之间,均布; 
所述筒体(3)上部设置有进水管(28),所述进水管(28)通过筒体(3)与环形布水槽(32)相通; 
所述倒截头圆锥筒(5)内部的上方设置有上集水管(7),上集水管(7)顶部与环形集水槽(6)底部相通,下部与上出水管(10)相通,上出水管(10)穿过筒体(3)与后续构筑物相通; 
所述筒体(3)下部设置有进气总管(14),所述进气总管(14)一端和所述环形曝气管(15)相通,另一端穿过筒体(3)与外部的高压鼓风机(13)相通; 
所述筒体(3)外侧垂直方向设置有集泥管(24); 
所述筒体(3)中部设置有上部出泥管(21),所述上部出泥管(21)一端和接触过滤区(B)内部相通,另一端和集泥管(24)相通; 
所述筒体(3)中下部设置有中部出泥管(22),所述中部出泥管(22)一端和接触过滤区(B)内部相通,另一端和集泥管(24)相 通; 
所述筒体(3)中下部设置有下部出泥管(23),所述下部出泥管(23)一端和接触过滤区(B)内部相通,另一端和集泥管(24)相通; 
所述筒体(3)外侧下部设置有污泥泵(20),所述污泥泵(20)的进口和集泥管(24)相通,出口和污泥回流管(26)相通,污泥回流管(26)出口和集泥筒(25)相通,剩余污泥排放管(27)和污泥回流管(26)相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好氧颗粒污泥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环形集水槽(6)下部设置有下环形集水槽(8),下环形集水槽(8)垂直中心对称轴与倒截头圆锥筒(5)同轴,顶端低于进水管(28)的底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循环好氧颗粒污泥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环形集水槽(8)下方设置有下集水管(9),下集水管(9)顶部与下环形集水槽(8)底部相通,下部与下出水管(11)相通,下出水管(11)穿过筒体(3)与后续处理构筑物相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好氧颗粒污泥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过滤区(B)底部设置有多个整流板(12),所述整流板(12)上开有一定数量和直径的通孔(31),上下相邻整流板的通孔(31)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错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好氧颗粒污泥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3)的高径比为4-1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好氧颗粒污泥生物反应器, 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泵(16)、污泥泵(20)为转子泵。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好氧颗粒污泥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回流污泥通过所述集泥筒(25)和均布的布泥管(29)均匀进入进入主反应区A上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好氧颗粒污泥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槽(32)采用底部孔洞布水的方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好氧颗粒污泥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28)可接入集水箱,通过一对一支管的方式进行均匀布水。 
CN201320357209.4U 2013-06-21 2013-06-21 一种内循环好氧颗粒污泥生物反应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6251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357209.4U CN203625119U (zh) 2013-06-21 2013-06-21 一种内循环好氧颗粒污泥生物反应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357209.4U CN203625119U (zh) 2013-06-21 2013-06-21 一种内循环好氧颗粒污泥生物反应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25119U true CN203625119U (zh) 2014-06-04

Family

ID=50811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357209.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625119U (zh) 2013-06-21 2013-06-21 一种内循环好氧颗粒污泥生物反应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2511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74521A (zh) * 2013-06-21 2013-09-04 北京盛源水沃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内循环好氧颗粒污泥生物反应器
CN107651750A (zh) * 2017-11-20 2018-02-02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污泥循环过滤一体化反应器及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74521A (zh) * 2013-06-21 2013-09-04 北京盛源水沃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内循环好氧颗粒污泥生物反应器
CN107651750A (zh) * 2017-11-20 2018-02-02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污泥循环过滤一体化反应器及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54993B (zh) 一种制药化工园区混合废水的处理方法
CN100406399C (zh) 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治理方法及系统
CN201062225Y (zh) 一种用于炸药废水的污水处理系统
CN105330108B (zh) 利用厌氧-接触氧化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方法及处理装置
MX2012006387A (es) Metodos y aparatos para el tratamiento de lodos y el uso del mismo para el tratamiento biologico de aguas residuales.
CN107777830B (zh) 一种高浓度难降解制药废水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4649524A (zh) 一种畜禽养殖污水处理方法
CN103755023A (zh) 一种新型固定化微生物生化沉淀一体化反应器
CN104761107A (zh) 灌区生活污水活性铁-厌氧微生物耦合强化脱氮除磷装置
CN105384302A (zh) 养殖废水的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02320689A (zh) 一种连续流颗粒污泥反应器及运行方法
CN202705069U (zh) 絮凝催化过滤反应器
CN209226777U (zh) 一种强化深度脱氮除磷工艺污水处理装置
CN205398377U (zh) 一种啤酒厂废水处理系统
CN103708618A (zh) 一种微动力乡镇污水处理设备及工艺
CN204185292U (zh) 立体渐变曝气污水处理好氧反应器
CN203625119U (zh) 一种内循环好氧颗粒污泥生物反应器
CN1769211A (zh) 一种处理垃圾渗滤液的一体化生物反应器
CN103274521B (zh) 一种内循环好氧颗粒污泥生物反应器
CN202543002U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111592099A (zh) 利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208649040U (zh) 一种高浓度抗生素有机废水专有处理装置
CN214457495U (zh) 一种自维护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CN203866153U (zh) 一种城市污水改良a2/o强化脱氮除磷处理装置
CN113772900A (zh) 一种海水养殖尾水处理高效脱氮除磷工艺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0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