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23830U - 可调整高度的避震座管结构 - Google Patents

可调整高度的避震座管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23830U
CN203623830U CN201320799880.4U CN201320799880U CN203623830U CN 203623830 U CN203623830 U CN 203623830U CN 201320799880 U CN201320799880 U CN 201320799880U CN 203623830 U CN203623830 U CN 2036238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cylinder
air chamber
height
tub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79988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国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2079988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238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238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2383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调整高度的避震座管结构,包含有:一上管,内设有一密封件;一结合座,套接于该上管上方且该上管共同形成具有缓冲作用的一第一气室;一下管,套接于该上管的外部并形成一第二气室,该下管内设有一气缸并顶抵该第一气室,该气缸设有一第二气阀并与该第一气室相通;及一高度调整装置,是一座体套接设该下管以供装入该握把,并从该握把延伸出一拉绳接设于该气缸的第二气阀,以利骑乘者控制其启闭;凭借上述元件的构成,以达到具有可调整义行车座垫高度的避震座管结构。

Description

可调整高度的避震座管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整高度的避震座管结构,尤指可调整自行车、助力车及电单车地座垫高度的避震座管结构的一种技术范畴。
背景技术
按,自行车是一种交通工具,也为一种休闲运动工具,广为」受大众欢迎。而为增加自行车骑乘时的舒适性,通常会在前叉、后车架或座管设置有避震器。
一般座管如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公告号第TWM413632号“可前后偏距及调置角度之座管装置结构”,在其座管上方的基座设有一夹持组,据以夹持自行车的座垫。故为增加自行车骑乘时的舒适性,就有业者开发出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公告号第TW427287号“自行车座管之改良结构”揭示了在座管的下方装设有一避震弹簧。
另骑乘者的坐姿高度也影响其舒适度甚巨,故就有业者开发出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公告号第TWM411378号“座管结构改良”揭示了运用一压力缸及一作动杆,通过该作动杆设于座管及座垫的后方,进而可调整该座管上升或下降。另已公开的中国台湾发明申请案公开号第TW201217209号“可调整之自行车座管控制结构”,揭示了其高度调整开关可设于自行车车架的握把上,凭借操作该调整开关,据以拉扯钢索,然后使其推顶件作动。
然而,基于上述专利前案,若于座管上装设有避震装置就无法加设具有调整座管高度的装置;若在该座管装设有调整座管高度的装置就无法加设有避震装置。再者,若将高度调整开关设于握把上,尚须考虑钢索的布线且增加理线的困难,因此现行的座管确实具有许多的改善空间。
发明内容
鉴于前述专利前案的问题点,于是本实用新型设计人进而用心研究开发。故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同时具有避震及高度调整功能的座管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可增进操控调整座垫高度的便利性的座管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更为方便调整座垫高度的座管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可增进骑乘舒适性的座管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调整高度的避震座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上管,内设有一密封件,该密封件设有一中心孔;
一结合座,设有一连接管,该连接管套接于该上管上方及密封件的中心孔,该连接管与该上管共同形成具有缓冲作用的一第一气室,该连接管接设有一气阀;
一下管,套接于该上管的外部并形成一第二气室,该下管内设有一气缸并顶抵该第一气室,该气缸具有使该气缸内部与该第二气室相通的数个通孔,该气缸设有一第二气阀并与该第一气室相通;及
一高度调整装置,设有一座体、一握把及一拉绳,其中该座体套接设该下管的上方,而该座体接设该握把,从该握把延伸出的该拉绳接设于该下管内的气缸的第二气阀。
所述可调整高度的避震座管结构,其中:该第三气室内增设有一第一压缩弹簧,该压缩弹簧上方顶抵该上管的密封件,该压缩弹簧下方顶抵该下管的气缸的上方。
所述可调整高度的避震座管结构,其中:该结合座套接于该上管上方而形成一第三气室,从该第三气室水平延伸出一第三气阀。
所述可调整高度的避震座管结构,其中:该第三气室围绕在该结合座的连接管以及第一气阀的外围。
所述可调整高度的避震座管结构,其中:该结合座的连接管上设有一挡止片,该上管的气密件放置于该挡止片的上方;
所述可调整高度的避震座管结构,其中:该气缸还包含有一缸体、一长杆体、一旋转杆及一第二压缩弹簧;其中该缸体设有一入风口及一底孔,该长杆体进一步设有一阻塞部、一锥形阻挡部、一活塞部及一顶持端,将该长杆体装设于该缸体内,则该长杆体的阻塞端与缸体的入风口形成该第二气阀,将该第二压缩弹簧设于该第二气阀与锥形阻挡部之间,该长杆体的顶持端外露穿伸于该缸体的底孔,该旋转杆的一端枢设于该缸体的底端,该旋转杆的非枢设端接设该高度调整装置的拉绳,该旋转杆的中间位置抵触于该长杆体的顶持端。
所述可调整高度的避震座管结构,其中:该阻塞部是由一螺栓结合于该长杆体所设的一螺孔。
所述可调整高度的避震座管结构,其中:该气缸的数个通孔设于缸体上并处于三种不同高度。
所述可调整高度的避震座管结构,其中:该拉绳从该气缸的底部延伸至该下管的上方所设一穿孔,最后接设于该高度调整装置的座体上的握把。
所述可调整高度的避震座管结构,其中:该高度调整装置的握把设于该下管的右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压缩弹簧可提供吸收车架或/及座垫的大幅震动,据以提供绝佳的避震效果;另本实用新型的调整高度功能可提供于其作座垫高度调整时,可让座垫的下沉或浮起的速度具有多段的效果。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可提供骑乘者绝佳舒适的骑乘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平面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A-A剖面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操作高度调整装置的握把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B-B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上管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下管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气缸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避震座管;10-上管;11-密封件;111-中心孔;12-第一压缩弹簧;20-结合座;21-连接管;211-挡止片;22-第一气室;24-第一气阀;25-第三气室;26-第三气阀;27-夹持部;30-下管;31-第二气室;32-穿孔;40-气缸;41-缸体;411-入风口;412-底孔;413-通孔;413a-通孔;413b-通孔;413c-通孔;414-穿孔;42-长杆体;421-阻塞部;4211-螺栓;4212-螺孔;422-锥形阻挡部;423-活塞部;424-顶持端;425-第二压缩弹簧;43-旋转杆;431-枢设端;432-非枢设端;44-第二气阀;50-高度调整装置;51-座体;52-握把;53-拉绳;60-座垫;70-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结构关于一种可调整高度的避震座管1,由包含有:一上管10、一结合座20、一下管30、一气缸40及一高度调整装置50;其中,
该上管10,是中空管体状并内设有一密封件11,该密封件11并设有一中心孔111。
该结合座20,具有一夹持部27以供组装自行车座垫60,且内设有一连接管21并套接于该上管10上方及密封件11的中心孔111后,在与该上管10共同形成具有缓冲作用的一第一气室22,在该连接管22接设有一第一气阀24;且于该结合座20套接于该上管10上方另形成一第三气室25,而该第三气室25内设有一第一压缩弹簧12,且从该第三气室水平延伸出一第三气阀26,该第三气室25得围绕该结合座20的连接管21、第一气阀24的外围。另该结合座20的连接管21上进一步设有一挡止片211,而该上管10的气密件11则放置于该挡止片211的上方。
该下管30,套接于该上管10的外部并形成一第二气室31,该下管30内设有该气缸40并顶抵该第一气室22,且该气缸40所设的数个通孔413得与该气缸40内部与该第二气室31相通,该气缸40设有一第二气阀44并与该第一气室22相通。
该气缸40,还包含有一缸体41、一长杆体42、一旋转杆43,及该第二气阀44;其中该缸体41设有一入风口411及一底孔412,且该长杆体42进一步设有一阻塞部421、一锥形阻挡部422、一活塞部423及一顶持端424,将该长杆体42装设于该缸体41内时,则该长杆体42的阻塞端421与缸体41的入风口411形成该第二气阀44,而该长杆体42的顶持端424得外露穿伸于该缸体41的底孔412,另该旋转杆43的一枢设端431枢设于该缸体41的底端,其非枢设端432则接设该高度调整装置50的一拉绳53,而该旋转杆43的中间位置得抵触于该长杆体42的顶持端424;其中该长杆体42的阻塞部421由一螺栓4211结合于该长杆体42所设的一螺孔4212而成;特别一提,该气缸的数个通孔413设于缸体41上并处于三种不同高度。及
该高度调整装置50,设为一座体51、一握把52及一拉绳53,其中该座体51套接设该下管30的上方,而该座体51以供接设该握把52,并从该握把52延伸出该拉绳53接设于该下管30内的气缸40的第二气阀44,再于将该第二压缩弹簧425设于该第二气阀44与锥形阻挡422部之间,据以提供该第二气阀44开启后的恢复闭合的力。又该拉绳53从该气缸40的底部的旋转杆43延伸出该下管30的上方所设一穿孔32,最后接设于该高度调整装置50的座体51上的握把52,该握把52设于该下管30的右侧以利于骑乘者使用右手操控,但该握把52设于该下管30的左侧,端看所销售国家内骑乘者的使用习惯。
凭借本实用新型的上管10内设避震功能的结构,而该下管30内设调整座垫60高度功能的结构,通过迭置本实用新型上管10及其避震结构、下管30及其高度调整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座管结构同时具有避震、高度调整的功能者。
请参阅图9所示者,本实用新型避震座管1于使用时,将其下管30直接插入于自行车车架70的立管内并固定其于预设位置,使其上管10及结合座20外露于自行车车架60,且再将该结合座20安装上座垫60,同时在本实用新型避震座管1安装于该自行车车架70时,特别将其高度调整装置50的握把52位于该下管30的右侧,也即骑乘者的右手边,以利于该骑乘者使用右手操控并可于自行车行进中调整该座垫60高度,相当方便。
请参阅图4、图9所示者,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压缩弹簧12则提供吸收自行车车架70的大幅震动,也即该第三气室25、第一压缩弹簧12也受到该结合座20的密封件11上下移动挤压或复原,进而提供吸收自行车车架70或/及座垫60的大幅震动,因此该第三气室25及第一压缩弹簧12提供了绝佳舒适的避震缓冲及迅速数的复原。
请参阅图3、图3a、图9所示者,另本实用新型的调整高度功能的调低原理于骑乘自行车当中拉起该握把52依序分别致动该拉绳53、旋转杆43及长杆体42向上且压缩第二压缩弹簧425,最后打开该第二气阀44,导致该第二气阀44与第一气阀24相通,此时骑乘者的屁股对该座垫60施于向下的力,则该上管10会于该下管30内作下沉的动作,进而压缩该第二气室31内的气体受到挤压并经该第二气阀44进入该第一气室22内,待放松该握把52时,则该第二压缩弹簧45的回复利据以关闭该第二气阀44,此时该上管10及座垫60则会定住此位置,且此时该第一气室22的气压会大于该第二气室31的压力。同理,若骑乘者欲调高上管10及座垫60时,仅需拉起该握把52且不对该座垫60施力,该第一气室22的气体会经过该已打开的第二气阀44进入该第二气室31进而撑高该上管10及座垫60,若骑达到预定高度后,在放开该握把52。
特别一提,另本实用新型的调整高度功能可提供于其调低该座垫60高度时,可让该座垫60的下沉的速度具有多段的效果,其造因于该气缸40的缸体41的数个通孔413具有三种高度,待该上管10及座垫60下沉时从原本遮蔽最高通孔413a,乃至遮蔽中通孔413b及最低通孔413c,如此会循序渐进式地减缓该第二气室31流入该第一气室22内的速度,进而可循序渐进式地降低该上管10及座垫60下沉时的速度。同理,在其调高该座垫60的高度时,也可让该座垫60的上浮的速度也具有多段的效果。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调整高度的避震座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上管,内设有一密封件,该密封件设有一中心孔;
一结合座,设有一连接管,该连接管套接于该上管上方及密封件的中心孔,该连接管与该上管共同形成具有缓冲作用的一第一气室,该连接管接设有一气阀;
一下管,套接于该上管的外部并形成一第二气室,该下管内设有一气缸并顶抵该第一气室,该气缸具有使该气缸内部与该第二气室相通的数个通孔,该气缸设有一第二气阀并与该第一气室相通;及
一高度调整装置,设有一座体、一握把及一拉绳,其中该座体套接设该下管的上方,而该座体接设该握把,从该握把延伸出的该拉绳接设于该下管内的气缸的第二气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调整高度的避震座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气室内增设有一第一压缩弹簧,该压缩弹簧上方顶抵该上管的密封件,该压缩弹簧下方顶抵该下管的气缸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调整高度的避震座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合座套接于该上管上方而形成一第三气室,从该第三气室水平延伸出一第三气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可调整高度的避震座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气室围绕在该结合座的连接管以及第一气阀的外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调整高度的避震座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合座的连接管上设有一挡止片,该上管的气密件放置于该挡止片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调整高度的避震座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气缸还包含有一缸体、一长杆体、一旋转杆及一第二压缩弹簧;其中该缸体设有一入风口及一底孔,该长杆体进一步设有一阻塞部、一锥形阻挡部、一活塞部及一顶持端,将该长杆体装设于该缸体内,则该长杆体的阻塞端与缸体的入风口形成该第二气阀,将该第二压缩弹簧设于该第二气阀与锥形阻挡部之间,该长杆体的顶持端外露穿伸于该缸体的底孔,该旋转杆的一端枢设于该缸体的底端,该旋转杆的非枢设端接设该高度调整装置的拉绳,该旋转杆的中间位置抵触于该长杆体的顶持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可调整高度的避震座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阻塞部是由一螺栓结合于该长杆体所设的一螺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可调整高度的避震座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气缸的数个通孔设于缸体上并处于三种不同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可调整高度的避震座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拉绳从该气缸的底部延伸至该下管的上方所设一穿孔,最后接设于该高度调整装置的座体上的握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可调整高度的避震座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高度调整装置的握把设于该下管的右侧。
CN201320799880.4U 2013-12-05 2013-12-05 可调整高度的避震座管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238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99880.4U CN203623830U (zh) 2013-12-05 2013-12-05 可调整高度的避震座管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99880.4U CN203623830U (zh) 2013-12-05 2013-12-05 可调整高度的避震座管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23830U true CN203623830U (zh) 2014-06-04

Family

ID=50810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799880.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23830U (zh) 2013-12-05 2013-12-05 可调整高度的避震座管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2383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50744A (zh) * 2017-05-11 2017-09-12 杭州力谱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共享单车
CN108297982A (zh) * 2017-01-05 2018-07-20 什拉姆有限责任公司 可调节座杆
WO2020193326A1 (de) * 2019-03-28 2020-10-01 Bmc Switzerland Ag Verstellbare sattelstützenanordnung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97982A (zh) * 2017-01-05 2018-07-20 什拉姆有限责任公司 可调节座杆
US11738817B2 (en) 2017-01-05 2023-08-29 Sram, Llc Adjustable seatpost
CN107150744A (zh) * 2017-05-11 2017-09-12 杭州力谱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共享单车
CN107150744B (zh) * 2017-05-11 2019-08-13 杭州力谱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共享单车
WO2020193326A1 (de) * 2019-03-28 2020-10-01 Bmc Switzerland Ag Verstellbare sattelstützenanordnung
US11975791B2 (en) 2019-03-28 2024-05-07 Bmc Switzerland Ag Adjustable seat post arrangement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23830U (zh) 可调整高度的避震座管结构
CN102180116A (zh) 车辆座椅的气悬浮机构
CN204956199U (zh) 一种减振座椅
CN204716859U (zh) 一种自行车、电动车鞍座用减震装置
CN204264338U (zh) 可快速调整座垫高度的座管
CN202813928U (zh) 一种改进的空调压缩机储液器
CN206107412U (zh) 一种角度可调的两级减震自行车坐垫
CN206297661U (zh) 一种散热型自行车鞍座
CN108974197A (zh) 一种电动三轮车座椅
CN205327298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自行车
CN201901227U (zh) 一种带减震装置的滑板车
CN203291603U (zh) 一种过滤器
CN202618971U (zh) 一种高度可调的折叠椅
CN205059894U (zh) 具有减震功能的车架
CN204432892U (zh) 一种三轮车的前减震器总成
CN203427941U (zh) 自助车鞍座双管减震器
CN206068041U (zh) 一种可调整自行车车架
CN203974459U (zh) 一种双通道力传递上支座总成
CN206426895U (zh) 一种可以减缓震动强度的汽车座椅结构
CN204623728U (zh) 一种减震自行车前叉
CN204750444U (zh) 一种减震自行车前叉
CN202992000U (zh) 可调减震弹簧预压力的倒置式后减震
CN204623708U (zh) 一种减震自行车车架
CN206374596U (zh) 液压式汽车座椅减振机构
CN202063044U (zh) 车辆座椅的气悬浮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04

Termination date: 2016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