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01101U - 车辆的多功能车厢厢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多功能车厢厢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01101U
CN203601101U CN201320829554.3U CN201320829554U CN203601101U CN 203601101 U CN203601101 U CN 203601101U CN 201320829554 U CN201320829554 U CN 201320829554U CN 203601101 U CN203601101 U CN 2036011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compartment
bar
envelope
flash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82955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2082955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011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011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0110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的多功能车厢厢体结构,属于特种车车辆技术领域。车辆包括底盘,多功能车厢厢体结构包括构成有车厢厢体腔的车厢厢体,在车厢厢体腔的一侧的腔口部位设平台式护门、另一侧设扩容箱,在扩容箱腔底板与车厢厢体腔底板之间设扩容箱牵引板机构,在扩容箱腔底板朝向底盘的一侧设牵引板驱动机构,在车厢厢体腔内且朝向平台式护门的一侧设升降式屏幕显示机构,当平台式护门朝着背离车厢厢体腔的腔口的方向翻转水平程度时,演变为展示活动平台,当平台式护门处于与车厢厢体腔的腔口闭合的状态时,恢复为护门。满足使用者在展示活动中对厢腔空间的扩容要求;显著增进并渲染展示活动的效果。

Description

车辆的多功能车厢厢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特种车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的多功能车厢厢体结构。
背景技术
上面提及的车辆主要指展示车,但并非仅仅限于展示车。由于展示车具有良好的灵活性、针对性、时效性、生动性和实用性并且成本相对较低,因而被人们喻为活广告,其应用越来越频繁并且日益广泛,例如被商家用于对商品的促销活动,还如被产品生产厂商用于对产品的流动宣传,再如对某些大型活动的前期策划和/或实时展现,又如新闻媒体用于现场转播,进而如文艺部门用于送艺下乡展示,更而如医疗卫生防疫部门巡回宣讲展示,等等。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关于展示车的技术信息,略以例举的如CN202463725U(一种多功能舞台广告车的LED旋转机构)、CN201395083Y(舞台车)、CN201721375U(流动舞台车)、CN102889307A(展示车的翼开式厢门举升装置)、CN101704346B(车辆的平台结构)和CN102887104A(展示车的折叠平台结构)以及CN101409034B(展示车的液晶显示屏架升降机构),等等。其中:CN102887104A弥补了先有技术如CN2685147Y(车载折叠式展示舱)、CN2685148Y(车载翻板平移展示舱)和CN1298565C(折叠式流动展示台伸展机构)的欠缺而使车厢厢体具有扩展功能,具体可参见该专利的说明书第8段。纵观该CN102887104A的说明书全文可知,在车厢厢体的厢腔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的侧翼门开启状态下将折叠平台铺展(展平)而藉以增大活动平台面积系其建树所在,但车厢厢体的厢腔即厢腔宽度并不能扩展系其缺憾。
在展示车处于使用状态下即处于开展活动的状态下,由于车厢厢体的厢腔宽度受到限制,因而通常产生以下困惑;其一,由于厢腔空间狭小,因而可供展示的商品布置数量以及面积受到制约,并且当展示车作为前述的文艺演出之类的工具时,对演艺轮换人员的临时歇息产生影响;其二,由于厢腔空间有限,因而不能应对气候变化,例如当遇到阴雨天气时,由于缺乏得以回旋的收缩余地而只能偃旗息鼓而中止活动;其三,由于空间局限,因而参与活动人员与后勤人员产生混杂情形,影响活动效果,等等。
或许有人会提出这样的设想,那就是将车厢厢体的宽度扩大以获取宽敞的厢腔空间,从而可使前述困惑得以解围。但是,盲目扩大车厢厢体宽度会产生与交通法规相悖的另类问题,也就是说展示车的车厢厢体宽度以及长度必须遵从车辆设计规范以及符合有关标准,不具有主观随意性,否则会造成行驶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此外,作为展示车,在其处于展示状态下,如果能以屏幕的形式同时播放相应的内容、那么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活动渲染效果,然而前述的CN10287104A并不具有这种功能。
针对上述状况,本申请人作了深入而广泛的文献检索,但是在迄今为止公开的中外专利和非专利文献中均未见诸得以将车辆的车厢厢体的厢腔宽度以灵活方式扩容的技术启示,所谓的灵活方式是指在展示状态下可依需将车厢厢体的厢腔容积(也可称厢腔空间)扩大,反之则使厢腔容积恢复到原始状态。为此,本申请人作了反复而有益的探索与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使厢腔容积在展示状态下依需扩大而在非展示状态下可返回至常态而藉以满足人们在展示活动中对厢腔空间的扩容要求和有利于以屏幕方式实时展现展示活动状况以及与展示活动相关的状况而藉以增进并渲染展示活动效果的车辆的多功能车厢厢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车辆的多功能车厢厢体结构,所述的车辆包括底盘,所述的多功能车厢厢体结构包括构成有车厢厢体腔的车厢厢体,该车厢厢体通过车厢厢体腔的车厢厢体腔底板固定在所述底盘上,特征在于:在所述车厢厢体的车厢厢体腔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的腔口部位设置有一平台式护门,该平台式护门 与所述车厢厢体腔底板的长度方向的一侧铰接,在车厢厢体的车厢厢体腔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移动地设置有一扩容箱,该扩容箱具有一与车厢厢体腔相通的扩容箱腔,并且在该扩容箱腔的扩容箱腔底板与所述车厢厢体腔底板之间铰设有一用于使所述扩容箱移出所述车厢厢体腔的腔口或回复到车厢厢体腔内的扩容箱牵引板机构,在扩容箱腔底板朝向所述底盘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驱使所述扩容箱牵引板机构动作的牵引板驱动机构,该牵引板驱动机构与扩容箱牵引板机构连接,在所述的车厢厢体腔内并且朝向所述平台式护门的一侧设置有一升降式屏幕显示机构,其中:当所述平台式护门朝着背离所述车厢厢体腔的腔口的方向翻转并且翻转至与所述车厢厢体腔底板 相一致的水平程度时,该平台式护门演变为展示活动平台,而当平台式护门处于与车厢厢体腔的腔口闭合的状态时,则所述展示活动平台恢复为护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车厢厢体朝向所述平台式护门的一侧并且位于所述车厢厢体腔的两端各设置有一护门启闭作用缸,该护门启闭作用缸的护门启闭作用缸柱的末端与平台式护门铰接,当护门启闭作用缸柱向护门启闭作用缸的缸体外运动并且将平台式护门朝着背离车厢厢体腔的方向翻转至与所述车厢厢体底板相一致的水平状态时,该平台式护门演变为所述的展示活动平台,当护门启闭作用缸柱向护门启闭作用缸的缸体内运动并且将平台式护门朝着车厢厢体腔的方向翻转至与车厢厢体腔的腔口相闭合的程度时,所述展示活动平台恢复为所述的护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扩容箱牵引板机构包括左折叠板和右折叠板,左折叠板的长度方向的一侧与所述车厢厢体腔底板朝向所述扩容箱的扩容箱腔的扩容箱腔底板的长度方向的一侧铰接,左折叠板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与右折叠板的长度方向的一侧铰接,而右折叠板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与所述扩容箱腔底板朝向所述车厢厢体腔底板的长度方向的一侧铰接,并且该右折叠板朝向所述底盘的一侧与连接在所述扩容箱腔底板上的所述牵引板驱动机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底盘朝向上的一侧以间隔状态固定有导轨座,在导轨座的长度方向并且朝向上的一侧构成有滚轮槽,在所述扩容箱的扩容箱腔的扩容箱腔底板上固定有一扩容箱底梁,该扩容箱底梁在扩容箱腔底板上的位置位于扩容箱腔底板背离所述右折叠板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的底部,并且在该扩容箱底梁上以间隔状态固定有底梁滑动导轨,该底梁滑动导轨的数量与所述导轨座的数量相等以及位置与导轨座相对应,并且与滚轮槽滑动配合,所述的牵引板驱动机构与扩容箱底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底梁滑动导轨朝向导轨座的一端的对应两侧的壁体上以间隔状态同轴设置有一组滚轮,一组滚轮与所述滚轮槽构成滚动副。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牵引板驱动机构的数量有一对,该一对牵引板驱动机构各包括第一、第二翘杆固定座、第一、第二翘杆、连接轴座固定板、作用缸、扩容箱底梁连接座、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第一、第二翘杆固定座以彼此并行的状态固定在所述扩容箱腔底板朝向所述底盘的一侧,第一翘杆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翘杆固定座上,而该第一翘杆的另一端构成为自由端并且与连接轴座固定板连接,第二翘杆与第一翘杆并行,该第二翘杆的一端连接在第二翘杆固定座上,而该第二翘杆的另一端构成为自由端与连接轴座固定板连接,连接轴座固定板与所述右折叠板固定,作用缸以卧置状态固定在底盘朝向上的一侧,并且对应于第一、第二翘杆固定座之间,该作用缸的作用缸柱与扩容箱底梁连接座连接,而扩容箱底梁连接座固定在所述扩容箱底梁上,第一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翘杆的一端同轴连接在所述第一翘杆固定座上,而第一推杆的另一端与作用缸柱同轴连接在所述扩容箱底梁连接座上,第二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翘杆的一端同轴连接在所述第二翘杆固定座上,而第二推杆的另一端同样与作用缸柱同轴连接在扩容箱底梁连接座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连接轴座固定板上并且朝向第一翘杆以及第二翘杆的一侧固定有一第一连接轴滑动座和一第二连接轴滑动座,该第一、第二连接轴滑动座彼此并行,并且在第一连接轴滑动座上开设有一第一连接轴滑动槽,而在第二连接轴滑动座上开设有一第二连接轴滑动槽,第一、第二连接轴滑动槽彼此对应,在连接轴座固定板上并且朝向第一翘杆以及第二翘杆的一侧还配设有一翘杆连接轴,该翘杆连接轴的一端探入到所述第一连接轴滑动槽内并且与第一连接轴滑动槽滑动配合,另一端探入到所述第二连接轴滑动槽内并且与第二连接轴滑动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一翘杆的所述另一端与翘杆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二翘杆的所述另一端同样与翘杆连接轴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第一翘杆固定座的长度方向并且朝向上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一翘杆翻转腔,在该第一翘杆翻转腔的对应腔壁上各开设有一第一翘杆轴限位槽,所述第一翘杆的所述一端通过第一翘杆轴在对应于第一翘杆轴限位槽的位置与第一翘杆固定座连接;在所述的第二翘杆固定座的长度方向并且朝向上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二翘杆翻转腔,在该第二翘杆翻转腔的对应腔壁上各开设有一第二翘杆轴限位槽,所述的第二翘杆的所述一端通过第二翘杆轴在对应于第二翘杆轴限位槽的位置与第二翘杆固定座连接;在所述作用缸柱的末端构成有一作用缸柱连接头,所述的扩容箱底板连接座构成有一第一连接臂和一第二连接臂,第一、第二连接臂彼此并行,并且在第一连接臂上开设有一第一推杆连接轴滑动槽,而在第二连接臂上开设有第二推杆连接轴滑动槽,第一、第二推杆连接滑动槽彼此对应,在扩容箱底板连接座上配设有一推杆连接轴,该推杆连接轴的一端与第一推杆连接轴滑动槽滑动配合,另一端与第二推杆连接轴滑动槽滑动配合,所述作用缸柱连接头对应于第一、第二连接臂之间并且与推杆连接轴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一推杆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推杆连接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推杆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推杆连接轴的另一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升降式屏幕显示机构包括第一、第二显示屏升降箱、电机、蜗轮蜗杆箱、第一、第二蜗杆箱、第一、第二螺杆和显示屏,第一显示屏升降箱固定在所述车厢厢体的车厢厢体腔朝向所述平台式护门的一侧,并且位于车厢厢体腔的腔口的一端,第二显示屏升降箱同样固定在车厢厢体腔朝向平台式护门的一侧,并且位于车厢厢体腔的腔口的另一端,该第一、第二显示屏升降箱彼此对应,电机与蜗轮蜗杆箱传动配合,并且由蜗轮蜗杆箱连同电机固定在所述的底盘上,第一蜗杆箱在对应于第一显示屏升降箱的下方的位置设置于底盘上,并且与蜗轮蜗杆箱传动连接,第二蜗杆箱在对应于第二显示屏升降箱的下方的位置设置于底盘 上,并且同样与蜗轮蜗杆箱传动连接,第一螺杆的上端转动地支承在第一显示屏升降箱上,而该第一螺杆的下端在穿过所述车厢厢体腔底板后与第一蜗杆箱传动配合,在该第一螺杆上配设有第一显示屏固定螺母,第二螺杆的上端转动地支承在第二显示屏升降箱上,而该第二螺杆的下端同样在穿过车厢厢体腔底板后与第二蜗杆箱传动配合,在该第二螺杆上配设有一第二显示屏固定螺母,显示屏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的底部与第一显示屏固定螺母固定,显示屏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的底部与第二显示屏固定螺母固定,在该显示屏的长度方向的上部配设有一显示屏顶篷,该显示屏顶篷与所述车厢厢体的顶部密封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机 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所述的蜗轮蜗杆箱具有一第一蜗轮蜗杆箱动力输出轴和一第二蜗轮蜗杆箱动力输出轴 ,所述的第一蜗杆箱具有一第一蜗杆箱动力输入轴,所述的第二蜗杆箱具有一第二蜗杆箱动力输入轴,第一蜗轮蜗杆箱动力输出轴通过第一联轴节与第一过渡连接轴的一端连接,而第一过渡连接轴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联轴节与第一蜗杆箱动力输入轴连接,第二蜗轮蜗杆箱动力输出轴通过第三联轴节与第二过渡连接轴的一端连接,而第二过渡连接轴的另一端通过第四联轴节与第二蜗杆箱动力输入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在车厢厢体的车厢厢体腔内并且在对应于车厢厢体腔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移动地设置有一扩容箱,因而在车辆处于展示状态下,由牵引板驱动机构协同扩容箱牵引板机构将扩容箱移出车厢厢体腔的腔口使车厢厢体腔的空间增大,从而可满足使用者在展示活动中对厢腔空间的扩容要求;由于在升降式屏幕显示机构向车厢厢体的顶部升展后并且在平台式护门处于与车厢厢体腔底板相一致的水平状态而进行展示活动的同时,由升降式屏幕显示机构以屏幕方式实时展现展示活动状况及其相关的信息,从而得以显著增进并渲染展示活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牵引板驱动机构与扩容箱以及扩容箱牵引机构相连接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升降式屏幕显示机构的具体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请参见图1,给出了属于车辆的结构体系的底盘1,依据公知常识底盘1由一对在长度方向彼此保持并行的底盘大梁12和以间隔状态连接在一对底盘大梁12之间的底盘横梁13构成(具体请参见图2示意)。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车厢厢体结构体系的车厢厢体2通过其车厢厢体腔21的车厢厢体腔底板211固定在底盘1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要点:在前述车厢厢体2的车厢厢体腔2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即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左侧的腔口部位设置有一平台式护门3,该平台式护门3 的长度方向的下部通过护门铰接铰链31(见图2标注)与车厢厢体腔底板21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即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左侧铰接连接。由图1所示,在车厢厢体腔21朝向平台式护门3的一侧并且位于车厢厢体腔21的两端各设置有一护门启闭作用缸22,在图1中虽然仅仅示出了一个护门启闭作用缸22,但是只要通过对下面还要详细描述的图4的阅读而可得到充分理解,因为图4示出了位于两端的各一个护门启闭作用缸2。护门启闭作用缸22的护门启闭作用缸柱221的末端通过缸柱连接座销轴2211与固定在平台式护门3的朝向车厢厢体腔21的一侧的缸柱连接座32连接(铰接连接)。在车厢厢体2的车厢厢体腔2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即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右侧移动地设置有一扩容箱4,该扩容箱4具有一扩容箱腔41,该扩容箱腔41与车厢厢体腔21相通,并且在该扩容箱腔41的扩容箱腔底板411与车厢厢体腔底板211之间铰设有即铰接连接有一用于使扩容箱4移出车厢厢体腔21的腔口或回复到车厢厢体腔21内的扩容箱牵引板机构5。在扩容箱腔底板411朝向前述底盘1的一侧即在扩容箱腔底板411背对扩容箱腔4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驱使扩容箱牵引板机构5并且同时驱动扩容箱4运动的牵引板驱动机构6,牵引板驱动机构6的数量有相同结构的一对,图1中示了其中的一个,并且牵引板驱动机构6既与扩容箱牵引板机构5连接,又与扩容箱4连接(下面还要详细描述)。在前述的车厢厢体腔21内并且朝向前述平台式护门3的一侧设置有一升降式屏幕显示机构7。
在上面申请人之所在称平台式护门3,是因为鉴于其具有展示活动平台和护门的双重功能,具体而言,当前述的护门启闭作用缸柱221向护门启闭作用缸22的缸体外运动即向缸体外伸展时,并且直至将平台式护门3朝着背离车厢厢体腔21的腔口的方向翻转至与车厢厢体腔底板211 相一致的水平状态时,那么该平台式护门3演变为得以供参与展示活动的人群登台开展展示活动的平台;反之,当护门启闭作用缸柱221向护门启闭作用缸22的缸体内运动即向缸体内收缩(缩入)时,并且直至将平台式护门3朝着车厢厢体腔21的方向翻转即返回至与车厢厢体腔21的腔口闭合的程度时,那么前述的展示活动平台恢复为护门,对车厢厢体腔21的腔口蔽护。
前述的护门启闭作用缸22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油缸,由液压油管路与车辆的车载液压系统控制连接,然而如果采用气缸替代油缸,并且将气缸通过气管管路与车辆的车载气压控制系统连接,那么毫无疑问应当视为等效性替代而依然属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内容范畴。
请参见图2并且结合图1,上面提及的扩容箱牵引机构5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一左折叠板51和一右折叠板52,左折叠板5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即朝向车厢厢体腔底板211的一侧也即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左侧通过左折叠板铰链511与车厢厢体腔底板211铰接,而左折叠板5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即朝向右折叠板52的一侧通过左折叠板第二铰链512与右折叠板52的长度方向的一侧铰接,而右折叠板52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即朝向扩容箱4的一侧通过右折叠板铰链521与扩容箱腔底板411朝向车厢厢体腔底板211的一侧的长度方向铰接,并且该右折叠板52朝向底盘1的一侧与前述的连接在扩容箱腔底板411上的牵引板驱动机构6连接。
请重点见图2,在前述的底盘1上并且朝向上的一侧以间隔状态并且优选以焊接的方式固定有导轨座11,在本实施例中,导轨座11的数量优选为四根,四根导轨座11中的其中两根固定于底盘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而四根导轨座11中的其余两根固定于底盘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在导轨座11的长度方向并且朝向上的一侧构成有滚轮槽111,由于滚轮槽111的存在,因而导轨座11的横截面形状大体上呈U字形,在前述的扩容箱腔41的的扩容箱腔底板411上固定有一扩容箱底梁42,该扩容箱底梁42在扩容箱腔底板411上的位置位于扩容箱腔底板411背离或称远离前述右折叠板52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的底部,也即位于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右侧的底部,并且在该扩容箱底梁42上 通过滑动导轨固定螺钉4212以间隔状态固定有底梁滑动导轨421,底梁滑动导轨421的数量与前述导轨座11的数量相等并且位置与导轨座11相对应。前述的牵引板驱动机构6与底梁滑动导轨421连接。
由图2所示,在前述的底梁滑动导轨421朝向导轨座11的一端的对应两侧的壁体上通过滚轮轴4211以间隔状态同轴设置有一组滚轮4211,该组滚轮4211与前述的滚轮槽111滚动配合,即形成滚动副。
请依然见图2,上面提及的一对牵引板驱动机构6各包括第一、第二翘杆固定座61、62、第一、第二翘杆63、64、连接轴座固定板65、作用缸66、扩容箱底梁连接座67、第一推杆68和第二推杆69,第一、第二翘杆固定座61、62以彼此并行的状态固定在前述扩容箱腔底板411朝向底盘1的一侧,具体由图2所示,第一翘杆固定座61通过第一翘杆座固定螺钉612与扩容箱腔底板411背对扩容箱腔41的一侧即朝向底盘1的一侧固定,第二翘杆固定座62通过第二翘杆座固定螺钉622与扩容箱腔底板411背对扩容箱腔41的一侧即朝向底盘1的一侧固定。在第一翘杆固定座61的长度方向并且朝向上的一侧即朝向扩容箱腔底板411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一翘杆翻转腔611,并且在该第一翘杆翻转腔611的对应腔壁上各开设有一第一翘杆轴限位槽6111;在第二翘杆固定座62的长度方向并且朝向上的一侧即同样朝向扩容箱腔底板411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二翘杆翻转腔621,并且在该第二翘杆翻转腔621的对应腔壁上各开设有一第二翘杆轴限位槽6211。第一翘杆63的一端伸展到第一翘杆翻转腔611内,并且通过第一翘杆轴631在对应于第一翘杆轴限位槽6111的位置与第一翘杆固定座61连接,而第一翘杆63的另一端构成为自由端并且与连接轴座固定板65连接(下面还要详述)。第二翘杆64与第一翘杆63并行,该第二翘杆64的一端伸展到第二翘杆翻转腔621内,并且通过第二翘杆轴641在对应于第二翘杆轴限位槽6211的位置与第二翘杆固定座62连接,而第二翘杆64的另一端构成为自由端并且同样与连接轴座固定板65连接(下面还要详细描述)。连接轴座固定板65通过一组固定板固定螺钉654与前述右折叠板52朝底盘1的一侧固定。作用缸66通过作用缸座662以水平卧置状态固定在底盘1上,并且对应于第一、第二翘杆固定座61、62之间,该作用缸66的作用缸柱661与扩容箱底梁连接座67连接,而扩容箱底梁连接座67通过一组连接座固定螺钉674固定在扩容箱底梁42朝向作用缸柱661的一侧,并且与作用缸柱661相对应。第一推杆68的一端与伸展到第一翘杆翻转腔611内并且通过前述的第一翘杆轴631实现与第一翘杆63的所述一端同轴连接,而第一推杆68的另一端与作用缸柱661同轴连接在扩容箱底梁连接座67上。第二推杆69的一端伸展到第二翘杆翻转腔621内并且通过前述的第二翘杆轴641实现与第二翘杆64的所述一端同轴连接。由图2所示,在第二推杆69的一端构成有一推杆连接头691,藉由该推杆连接头691实现与第二翘杆64的一端同轴连接,前述的第一推杆68同例。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作用缸66择用油缸,具体如同对护门启闭作用缸22的描述。
由图2示,在前述连接轴座固定板65上并且朝向第一翘杆63以及第二翘杆64的一侧优选以焊接方式固定有一第一连接轴滑动座651和一第二连接轴滑动座652,该第一、第二连接轴滑动座651、652彼此并行,并且在第一连接轴滑动座651上开设有一第一连接轴滑动槽6511,而在第二连接轴滑动座652上开设有一第二连接轴滑动槽6521,第一、第二连接轴滑动槽6511、6521彼此对应。在连接轴座固定板65上并且朝向第一翘杆63以及第二翘杆64的一侧还配设有一翘杆连接轴653,该翘杆连接轴653的一端探入前述的第一连接轴滑动槽6511内并且与该第一连接轴滑动槽6511滑动配合,而翘杆连接轴653的另一端探入前述第二连接轴滑动槽6521内并且与该第二连接轴滑动槽6521滑动配合,前述的第一翘杆63的所述另一端与翘杆连接轴653连接,而前述的第二翘杆64的所述另一端同样与翘杆连接轴653连接。
请依然见图2,在前述作用缸柱661的末端构成有一作用缸柱连接头6611,在前述的扩容箱底板连接座67上构成有一第一连接臂671和一第二连接臂672,该第一、第二连接臂671、672彼此并行,并且在第一连接臂671上开设有一第一推杆连接轴滑动槽6711,而在第二连接臂672上开设有第二推杆连接轴滑动槽6721,第一、第二推杆连接轴滑动槽6711、6721彼此对应。在扩容箱底板连接座67上还配设有一推杆连接轴673,该推杆连接轴673的一端与第一推杆连接轴滑动槽6711滑动配合,另一端与第二推杆连接轴滑动槽6721滑动配合。前述的作用缸柱连接头6611对应于第一、第二连接臂671、672之间并且与推杆连接轴673的中部连接,前述的第一推杆68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推杆连接轴67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推杆69的所述另一端与推杆连接轴673的另一端连接。
当作用缸柱661向作用缸66的缸体内运动时,由作用缸柱连接头6611率先带动推杆连接轴673在第一、第二推杆连接轴滑动槽6711、6721上移动滑动槽槽长程度的距离,由推杆连接轴673同时带动第一推杆68和第二推杆69作相应的位移(朝向作用缸66的方向位移),从而由第一、第二推杆68、69分别带动第一、第二翘杆63、64的一端(与第一、第二翘杆固定座61、62相连接的一端)先翘起一个角度,此时的左、右折叠板51、52相向运动而拱起。在该状态下,随着作用缸柱661继续向缸体内运动,便由推杆连接轴673拉动第一连接臂671和第二连接臂672朝向作用缸66的方向运动,即朝着车厢厢体腔固定底板211的方向运动,由于扩容箱底板连接座67与扩容箱4的扩容箱底梁42固定连接,因而由作用缸柱连接头6611通过推杆连接轴673拉动扩容箱底梁连接座67的同时,通过扩容箱底梁42将扩容箱4朝向车厢厢体1的车厢厢体腔21内移动,与此同时由逐渐翘起的第一、第二翘杆63、64对连接轴座固定板65作用,对连接轴座固定板65施加朝向右折叠板52的方向的作用力,使左、右折叠板51、52充分拱起并趋向于由图1所示的倒置的V字形的状态,扩容箱4便回得到车厢厢体腔21内,反之同例。
请参见图3并且继续结合图1,上面已经提及的升降式屏幕显示机构7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第一、第二显示屏升降箱71、72、电机73、蜗轮蜗杆箱74、第一、第二蜗杆箱75、76、第一、第二螺杆77、78和显示屏79,第一显示屏升降箱71固定在所述车厢厢体2的车厢厢体腔21朝向所述平台式护门3的一侧,并且位于车厢厢体腔21的腔口的一端,第二显示屏升降箱72同样固定在车厢厢体腔21朝向平台式护门3的一侧,并且位于车厢厢体腔21的腔口的另一端,该第一、第二显示屏升降箱71、72彼此对应,第一显示屏升降箱71朝向第二显示屏升降箱72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一屏幕导滑槽711(图4示),第二显示屏升降箱72朝向第一显示屏升降箱71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二屏幕导滑(图4示)。电机73与蜗轮蜗杆箱74传动配合,并且由蜗轮蜗杆箱74连同电机73固定在所述的底盘1上。第一蜗杆箱75在对应于第一显示屏升降箱71的下方的位置设置于底盘1上,并且与蜗轮蜗杆箱74传动连接,第二蜗杆箱76在对应于第二显示屏升降箱72的下方的位置设置于底盘1 上,并且同样与蜗轮蜗杆箱74传动连接。第一螺杆77的上端通过第一螺杆座772转动地支承在第一显示屏升降箱71上,第一螺杆座772固定在第一显示屏升降箱71的上部,第一螺杆77的下端在穿过所述车厢厢体腔底板211后与第一蜗杆箱75传动配合,在该第一螺杆77上配设有第一显示屏固定螺母771,并且在该显示屏固定螺母771上固定有一第一显示屏固定板7711。第二螺杆78的上端通过第二螺杆座782转动地支承在第二显示屏升降箱72上,第二螺杆座782固定在第二显示屏升降箱72的上部,第二螺杆78的下端同样在穿过车厢厢体腔底板211后与第二蜗杆箱76传动配合,在该第二螺杆78上配设有一第二显示屏固定螺母781,并且在该第二显示屏固定螺母781上固定有一第二显示屏固定板7811。显示屏79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的底部与第一显示屏固定螺母771上的前述第一显示屏固定板7711固定,显示屏79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的底部与第二显示屏固定螺母781上的前述第二显示屏固定板7811固定,在该显示屏79的长度方向的上部配设有一显示屏顶篷791,该显示屏顶篷791与所述车厢厢体2的顶部密封配合。
由图4所示,在前述显示屏79的长度方向的下部的一端以及另一端即图4所示状态的左端和右端各转动地设置有显示屏升降导向轮792,一端的显示屏升降导向轮792与前述的第一屏幕导滑槽711相配合,即与第一屏幕导滑槽711形成滚动副,另一端的显示屏升降导向轮792与前述的第二屏幕导滑槽721相配合,即与第二屏幕导滑槽721形成滚动副。
请继续见图3,前述的电机73 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前述的蜗轮蜗杆箱74具有一第一蜗轮蜗杆箱动力输出轴741和一第二蜗轮蜗杆箱动力输出轴742 ,前述的第一蜗杆箱75具有一第一蜗杆箱动力输入轴751,前述的第二蜗杆箱76具有一第二蜗杆箱动力输入轴761。第一蜗轮蜗杆箱动力输出轴741通过第一联轴节7411与第一过渡连接轴7412的一端连接,而第一过渡连接轴741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联轴节74121与第一蜗杆箱动力输入轴751连接,第二蜗轮蜗杆箱动力输出轴742通过第三联轴节7421与第二过渡连接轴7422的一端连接,而第二过渡连接轴7422的另一端通过第四联轴节74221与第二蜗杆箱动力输入轴761连接。
当电机73工作时,使蜗轮蜗杆箱74处于工作状态,由蜗轮蜗杆箱74的第一蜗轮蜗杆箱动力输出轴741经第一联轴节7411带动第一过渡连接轴7412旋转,由第一过渡连接轴7412 通过第二联轴节74121将动力传递给第一蜗杆箱动力输入轴751 ,由第一蜗杆箱75带动第一螺杆77旋转,由第一螺杆77带动第一显示屏固定螺母771上行,与此同时,由蜗轮蜗杆箱74的第二蜗轮蜗杆箱动力输出轴742经第三联轴节7421带动第二过渡连接轴7422旋转,由第二过渡连接轴7422通过第四联轴节74221将动力传递给第二蜗杆箱动力输入轴761,由第二蜗杆箱76带动第二螺杆78旋转,由第二螺杆78带动第二显示屏固定螺母771上行,由于显示屏79的下部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与固定于第一显示屏固定螺母771上的第一显示屏固定板7711固定,又由于显示屏79的下部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与固定于第二显示屏固定螺母781上的第二显示屏固定板7811固定,因而在第一、第二显示屏固定螺母771、781上行时将显示屏79向上托举,反之亦然,也就是说当前述的电机73反向工作时,那么前述运动方向相反,显示屏79下行,呈图1所示的状态。
由图1所示,在扩容箱4的顶部构成有扩容箱泄水槽43,藉由该扩容箱泄水槽43与车厢厢体2的顶部配合,既起到泄水作用,又起到彼此的密封效果。同样,前述显示屏79的显示屏顶篷791既与车厢厢体2的顶部的顶篷配合槽23(具有泄水功能)相配合,又通过其上的密封挡板7911对平台式护门3的上沿(图1所示状态为例)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
请参见图4,并且结合图1至图3,申请人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当车辆处于行驶和/或非展示状态时,扩容箱4位于车厢厢体腔21内,并且平台式护门3处于对车厢厢体腔21的腔口的封闭状态,升降式屏幕显示机构7的显示屏79位于车厢厢体腔21内,这种状态可由图1揭示。
当车厢厢体2随底盘1在车辆的车头8的牵引下抵达展示地点而需开展展示活动时,那么在前述扩容箱牵引板机构5以及牵引板驱动机构6的协同作用下使扩容箱4向车厢厢体腔21的腔口外位移,使扩容箱4由图1所示状态变为图4所示状态。并且优选在对应扩容箱4的扩容箱底梁42的部位以间隔状态加设一组扩容箱支承脚44,进而对设置于扩容箱临时支承脚44的底部的调整螺钉441作水平调整。接着,按申请人在上面的描述使升降式屏幕显示机构7的显示屏79向上升起,再按申请人在上面的描述使护门启闭作用缸22工作,直至使平台式护门3处于由图4所示的状态。在平台式护门3处于图4所示的状态下,可在平台式护门3朝向上的一侧的边缘部位以可拆卸方式设置一组围护栏33,由围护栏33保障安全,避免参与展示活动的人员窜出扮演着展示活动平台的平台式护门,同时,在平台式护门3朝向下的一侧的边缘部位以间隔状态设置一组护门临时支承脚34,进而对设置于护门临时支承脚34底部的调节螺钉341作水平调节,以确保平台式护门的水平程度。此外,当平台式护门3处于图4状态时,可为其配备一个临时扶梯35。
当展示活动结束后,先撤去围护栏33、护门临时支承脚34、临时扶梯35和扩容箱临时支承脚44,再使护门启闭作用缸22反向工作,护门启闭作用缸柱221向缸体内回缩,带动平台式护门3向车厢厢体腔21的腔口方向翻转,直至与腔口闭合。同时作用缸66反向工作,使扩容箱4返回至车厢厢体腔21内,最后使电机73工作,直至使显示屏79下行至其显示屏顶篷791与车厢厢体2的顶部配合的状态,具体由图1所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克服了已有技术中的欠缺,完成了发明任务,体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多功能车厢厢体结构,所述的车辆包括底盘(1),所述的多功能车厢厢体结构包括构成有车厢厢体腔(21)的车厢厢体(2),该车厢厢体(2)通过车厢厢体腔(21)的车厢厢体腔底板(211)固定在所述底盘(1)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厢厢体(2)的车厢厢体腔(2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的腔口部位设置有一平台式护门(3),该平台式护门(3)与所述车厢厢体腔底板(21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铰接,在车厢厢体(2)的车厢厢体腔(2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移动地设置有一扩容箱(4),该扩容箱(4)具有一与车厢厢体腔(21)相通的扩容箱腔(41),并且在该扩容箱腔(41)的扩容箱腔底板(411)与所述车厢厢体腔底板(211)之间铰设有一用于使所述扩容箱(4)移出所述车厢厢体腔(21)的腔口或回复到车厢厢体腔(21)内的扩容箱牵引板机构(5),在扩容箱腔底板(411)朝向所述底盘(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驱使所述扩容箱牵引板机构(5)动作的牵引板驱动机构(6),该牵引板驱动机构(6)与扩容箱牵引板机构(5)连接,在所述的车厢厢体腔(21)内并且朝向所述平台式护门(3)的一侧设置有一升降式屏幕显示机构(7),其中:当所述平台式护门(3)朝着背离所述车厢厢体腔(21)的腔口的方向翻转并且翻转至与所述车厢厢体腔底板(211)相一致的水平程度时,该平台式护门(3)演变为展示活动平台,而当平台式护门(3)处于与车厢厢体腔(21)的腔口闭合的状态时,则所述展示活动平台恢复为护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多功能车厢厢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厢厢体(2)朝向所述平台式护门(3)的一侧并且位于所述车厢厢体腔(21)的两端各设置有一护门启闭作用缸(22),该护门启闭作用缸(22)的护门启闭作用缸柱(221)的末端与平台式护门(3)铰接,当护门启闭作用缸柱(221)向护门启闭作用缸(22)的缸体外运动并且将平台式护门(3)朝着背离车厢厢体腔(21)的方向翻转至与所述车厢厢体底板(211)相一致的水平状态时,该平台式护门(3)演变为所述的展示活动平台,当护门启闭作用缸柱(221)向护门启闭作用缸(22)的缸体内运动并且将平台式护门(3)朝着车厢厢体腔(21)的方向翻转至与车厢厢体腔(21)的腔口相闭合的程度时,所述展示活动平台恢复为所述的护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多功能车厢厢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扩容箱牵引板机构(5)包括左折叠板(51)和右折叠板(52),左折叠板(5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与所述车厢厢体腔底板(211)朝向所述扩容箱(4)的扩容箱腔(41)的扩容箱腔底板(41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铰接,左折叠板(5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与右折叠板(52)的长度方向的一侧铰接,而右折叠板(52)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与所述扩容箱腔底板(411)朝向所述车厢厢体腔底板(21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铰接,并且该右折叠板(52)朝向所述底盘(1)的一侧与连接在所述扩容箱腔底板(411)上的所述牵引板驱动机构(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多功能车厢厢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底盘(1)朝向上的一侧以间隔状态固定有导轨座(11),在导轨座(11)的长度方向并且朝向上的一侧构成有滚轮槽(111),在所述扩容箱(4)的扩容箱腔(41)的扩容箱腔底板(411)上固定有一扩容箱底梁(42),该扩容箱底梁(42)在扩容箱腔底板(411)上的位置位于扩容箱腔底板(411)背离所述右折叠板(52)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的底部,并且在该扩容箱底梁(42)上以间隔状态固定有底梁滑动导轨(421),该底梁滑动导轨(421)的数量与所述导轨座(11)的数量相等以及位置与导轨座(11)相对应,并且与滚轮槽(111)滑动配合,所述的牵引板驱动机构(6)与扩容箱底梁(4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多功能车厢厢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梁滑动导轨(421)朝向导轨座(11)的一端的对应两侧的壁体上以间隔状态同轴设置有一组滚轮(4211),一组滚轮(4211)与所述滚轮槽(111)构成滚动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多功能车厢厢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牵引板驱动机构(6)的数量有一对,该一对牵引板驱动机构(6)各包括第一、第二翘杆固定座(61、62)、第一、第二翘杆(63、64)、连接轴座固定板(65)、作用缸(66)、扩容箱底梁连接座(67)、第一推杆(68)和第二推杆(69),第一、第二翘杆固定座(61、62)以彼此并行的状态固定在所述扩容箱腔底板(411)朝向所述底盘(1)的一侧,第一翘杆(63)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翘杆固定座(61)上,而该第一翘杆(63)的另一端构成为自由端并且与连接轴座固定板(65)连接,第二翘杆(64)与第一翘杆(63)并行,该第二翘杆(64)的一端连接在第二翘杆固定座(62)上,而该第二翘杆(64)的另一端构成为自由端与连接轴座固定板(65)连接,连接轴座固定板(65)与所述右折叠板(52)固定,作用缸(66)以卧置状态固定在底盘(1)朝向上的一侧,并且对应于第一、第二翘杆固定座(61、62)之间,该作用缸(66)的作用缸柱(661)与扩容箱底梁连接座(67)连接,而扩容箱底梁连接座(67)固定在所述扩容箱底梁(42)上,第一推杆(68)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翘杆(63)的一端同轴连接在所述第一翘杆固定座(61)上,而第一推杆(68)的另一端与作用缸柱(661)同轴连接在所述扩容箱底梁连接座(67)上,第二推杆(69)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翘杆(64)的一端同轴连接在所述第二翘杆固定座(62)上,而第二推杆(69)的另一端同样与作用缸柱(661)同轴连接在扩容箱底梁连接座(67)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多功能车厢厢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轴座固定板(65)上并且朝向第一翘杆(63)以及第二翘杆(64)的一侧固定有一第一连接轴滑动座(651)和一第二连接轴滑动座(652),该第一、第二连接轴滑动座(651、652)彼此并行,并且在第一连接轴滑动座(651)上开设有一第一连接轴滑动槽(6511),而在第二连接轴滑动座(652)上开设有一第二连接轴滑动槽(6521),第一、第二连接轴滑动槽(6511、6521)彼此对应,在连接轴座固定板(65)上并且朝向第一翘杆(63)以及第二翘杆(64)的一侧还配设有一翘杆连接轴(653),该翘杆连接轴(653)的一端探入到所述第一连接轴滑动槽(6511)内并且与第一连接轴滑动槽(6511)滑动配合,另一端探入到所述第二连接轴滑动槽(6521)内并且与第二连接轴滑动槽(6521)滑动配合,所述第一翘杆(63)的所述另一端与翘杆连接轴(653)连接,所述第二翘杆(64)的所述另一端同样与翘杆连接轴(653)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多功能车厢厢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翘杆固定座(61)的长度方向并且朝向上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一翘杆翻转腔(611),在该第一翘杆翻转腔(611)的对应腔壁上各开设有一第一翘杆轴限位槽(6111),所述第一翘杆(63)的所述一端通过第一翘杆轴(631)在对应于第一翘杆轴限位槽(6111)的位置与第一翘杆固定座(61)连接;在所述的第二翘杆固定座(62)的长度方向并且朝向上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二翘杆翻转腔(621),在该第二翘杆翻转腔(621)的对应腔壁上各开设有一第二翘杆轴限位槽(6211),所述的第二翘杆(64)的所述一端通过第二翘杆轴(641)在对应于第二翘杆轴限位槽(6211)的位置与第二翘杆固定座(62)连接;在所述作用缸柱(661)的末端构成有一作用缸柱连接头(6611),所述的扩容箱底板连接座(67)构成有一第一连接臂(671)和一第二连接臂(672),第一、第二连接臂(671、672)彼此并行,并且在第一连接臂(671)上开设有一第一推杆连接轴滑动槽(6711),而在第二连接臂(672)上开设有第二推杆连接轴滑动槽(6721),第一、第二推杆连接滑动槽(6711、6721)彼此对应,在扩容箱底板连接座(67)上配设有一推杆连接轴(673),该推杆连接轴(673)的一端与第一推杆连接轴滑动槽(6711)滑动配合,另一端与第二推杆连接轴滑动槽(6721)滑动配合,所述作用缸柱连接头(6611)对应于第一、第二连接臂(671、672)之间并且与推杆连接轴(673)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一推杆(68)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推杆连接轴(67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推杆(69)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推杆连接轴(673)的另一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多功能车厢厢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式屏幕显示机构(7)包括第一、第二显示屏升降箱(71、72)、电机(73)、蜗轮蜗杆箱(74)、第一、第二蜗杆箱(75、76)、第一、第二螺杆(77、78)和显示屏(79),第一显示屏升降箱(71)固定在所述车厢厢体(2)的车厢厢体腔(21)朝向所述平台式护门(3)的一侧,并且位于车厢厢体腔(21)的腔口的一端,第二显示屏升降箱(72)同样固定在车厢厢体腔(21)朝向平台式护门(3)的一侧,并且位于车厢厢体腔(21)的腔口的另一端,该第一、第二显示屏升降箱(71、72)彼此对应,电机(73)与蜗轮蜗杆箱(74)传动配合,并且由蜗轮蜗杆箱(74)连同电机(73)固定在所述的底盘(1)上,第一蜗杆箱(75)在对应于第一显示屏升降箱(71)的下方的位置设置于底盘(1)上,并且与蜗轮蜗杆箱(74)传动连接,第二蜗杆箱(76)在对应于第二显示屏升降箱(72)的下方的位置设置于底盘(1) 上,并且同样与蜗轮蜗杆箱(74)传动连接,第一螺杆(77)的上端转动地支承在第一显示屏升降箱(71)上,而该第一螺杆(77)的下端在穿过所述车厢厢体腔底板(211)后与第一蜗杆箱(75)传动配合,在该第一螺杆(77)上配设有第一显示屏固定螺母(771),第二螺杆(78)的上端转动地支承在第二显示屏升降箱(72)上,而该第二螺杆(78)的下端同样在穿过车厢厢体腔底板(211)后与第二蜗杆箱(76)传动配合,在该第二螺杆(78)上配设有一第二显示屏固定螺母(781),显示屏(79)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的底部与第一显示屏固定螺母(771)固定,显示屏(79)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的底部与第二显示屏固定螺母(781)固定,在该显示屏(79)的长度方向的上部配设有一显示屏顶篷(791),该显示屏顶篷(791)与所述车厢厢体(2)的顶部密封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的多功能车厢厢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73 )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所述的蜗轮蜗杆箱(74)具有一第一蜗轮蜗杆箱动力输出轴(741)和一第二蜗轮蜗杆箱动力输出轴(742 ),所述的第一蜗杆箱(75)具有一第一蜗杆箱动力输入轴(751),所述的第二蜗杆箱(76)具有一第二蜗杆箱动力输入轴(761),第一蜗轮蜗杆箱动力输出轴(741)通过第一联轴节(7411)与第一过渡连接轴(7412)的一端连接,而第一过渡连接轴(741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联轴节(74121)与第一蜗杆箱动力输入轴(751)连接,第二蜗轮蜗杆箱动力输出轴(742)通过第三联轴节(7421)与第二过渡连接轴(7422)的一端连接,而第二过渡连接轴(7422)的另一端通过第四联轴节(74221)与第二蜗杆箱动力输入轴(761)连接
CN201320829554.3U 2013-12-16 2013-12-16 车辆的多功能车厢厢体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011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29554.3U CN203601101U (zh) 2013-12-16 2013-12-16 车辆的多功能车厢厢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29554.3U CN203601101U (zh) 2013-12-16 2013-12-16 车辆的多功能车厢厢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01101U true CN203601101U (zh) 2014-05-21

Family

ID=50713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829554.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01101U (zh) 2013-12-16 2013-12-16 车辆的多功能车厢厢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0110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39576A (zh) * 2017-10-17 2018-03-27 深圳市晓控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石油勘探设备搬运的智能型运输卡车
CN111746380A (zh) * 2019-03-26 2020-10-09 Lci意大利有限公司 用于滑出式房间的驱动单元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39576A (zh) * 2017-10-17 2018-03-27 深圳市晓控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石油勘探设备搬运的智能型运输卡车
CN111746380A (zh) * 2019-03-26 2020-10-09 Lci意大利有限公司 用于滑出式房间的驱动单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54150B (zh) 具有扩容功能的车辆的车厢厢体结构
CN205001469U (zh) 一种自动行进差速器教具
CN203601101U (zh) 车辆的多功能车厢厢体结构
CN203864570U (zh) 一种辅助登车装置
CN203637656U (zh) 具有扩容功能的车辆的车厢厢体结构
CN105818861A (zh) 一种双桥双驱大型电动货车底盘
CN203920542U (zh) 流动培训车
CN205954424U (zh) 一种道路两侧绿化带上方的停车装置
CN203213667U (zh) 新型伸缩升降式立体车库
CN106314254A (zh) 一种复式房车
CN203239006U (zh) 可升降停车架
CN207156864U (zh) 一种公铁两用洗扫车的无动力转向架
CN203684751U (zh) 升降旋转式双层立体车库
CN205439957U (zh) 用于电动汽车的同轴式双电机动力总成
CN204380243U (zh) 驱动机构及采用该驱动机构的游乐船
CN203888595U (zh) 一种敞开门电动小汽车的防雨装置
CN204676952U (zh) 节地翘尾后置液拉式汽车停车架
CN204676949U (zh) 节地翘尾后置液压式汽车停车架
CN208966099U (zh) 一种停车装置
CN2704503Y (zh) 可变式旅行房车
CN207449547U (zh) 拖挂房车反向牵引架
CN209022908U (zh) 一种悬挂在空中轨道上能下降上下客的公交车系统
CN203958015U (zh) 一种车载平推隐藏式置物架
CN202225867U (zh) 空中客车
CN102442241B (zh) 展示车的双层车厢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1

Termination date: 202012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