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96431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96431U
CN203596431U CN201320557764.1U CN201320557764U CN203596431U CN 203596431 U CN203596431 U CN 203596431U CN 201320557764 U CN201320557764 U CN 201320557764U CN 203596431 U CN203596431 U CN 2035964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uberance
electric connector
rear plug
extension
weld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5776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涂金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PRECISION ELECTRONIC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PRECISION ELECTRONIC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PRECISION ELECTRONIC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PRECISION ELECTRONIC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55776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964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964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9643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多个端子组装到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端子具有一焊接部伸出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焊接部凸设一凸部;一后塞,对应所述端子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焊接部穿过所述定位孔,且所述凸部位于所述定位孔的下方,挡止所述后塞,所述后塞利用所述凸部进行固定,避免了所述后塞与所述绝缘本体干涉配合来固定所述后塞,使所述后塞不易断裂,保证了所述焊接部的良好定位,使所述端子的焊接质量良好且不易发生所述端子与所述电路板电性接触不良的现象。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具有后塞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如中国台湾专利M387401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组装并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多个端子,一后塞,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上,以及遮覆于所述绝缘本体外侧之遮蔽壳体。所述后塞上设有呈两排排列的定位孔,所述端子的焊接部穿过所述定位孔进行定位所述后塞凸设一干涉部,所述干涉部与所述绝缘本体相干涉从而将所述后塞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上,所述后塞通过强行干涉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上,使所述后塞的干涉部处容易产生裂纹或断裂,所述后塞容易从所述绝缘本体上脱落,导致所述端子的焊接部固定不牢固,定位不准确,影响所述端子的焊接质量,甚至出现所述端子与电路板电性接触不良。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良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组装容易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多个端子组装到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端子具有一焊接部伸出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焊接部凸设一凸部;一后塞,对应所述端子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焊接部穿过所述定位孔,且所述凸部位于所述定位孔的下方,挡止所述后塞。
进一步,所述凸部抵持所述定位孔的外缘面。
进一步,所述凸部自所述焊接部的板面凸设形成。
进一步,所述焊接部具有一第一部分和一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定位孔内,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定位孔下方且焊接至一电路板上,所述凸部自所述第二部分凸设并位于所述电路板上方。
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对接部,自所述对接部后端设有一延伸部,所述延伸部部分位于所述对接部上方。
进一步,所述端子具有一固持部固定于所述延伸部,自所述固持部向前延伸一接触部收容于所述对接部,自所述固持部向后并向下延伸所述焊接部穿过所述后塞,所述焊接部高于所述对接部的底壁。
进一步,所述后塞设有一凸出部位于所述延伸部下方,所述凸出部与所述延伸部之间具有一第一间隙。
进一步,所述后塞具有一主体部,所述凸出部自所述主体部一侧凸设,所述延伸部后端的两侧分别凸设有一挡墙,所述主体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挡墙之间且与所述挡墙之间具有一第二间隙。
进一步,一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金属壳体设有至少一隔开部和一承托部,所述后塞设有一凸出部位于所述延伸部下方,并承载于所述承托部上,所述隔开部挡止所述凸出部。
进一步,一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金属壳体后端的两侧分别弯折有一焊脚,所述焊脚高于所述金属壳体的底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端子的所述焊接部伸出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焊接部凸设所述凸部,所述后塞对应所述端子设有所述定位孔,所述焊接部穿过所述定位孔,且所述凸部位于所述定位孔的下方,挡止所述后塞,阻止所述后塞下移。所述后塞利用所述凸部进行固定,避免了所述后塞与所述绝缘本体干涉配合来固定所述后塞,使所述后塞不易断裂,所述凸部挡止所述后塞使所述后塞不易从所述焊接部上脱落,从而很好的固定了所述后塞,保证了所述焊接部的良好定位,使所述端子的焊接质量良好且不易发生所述端子与所述电路板电性接触不良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立体局部组合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立体组合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局部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电连接器局部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电连接器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电连接器100 绝缘本体1 对接部11 延伸部12
第一延伸部121 卡块1211 第二延伸部122 挡墙1221
上排收容槽13 下排收容槽14 端子2 焊接部22
第一部分221 第二部分222 凸部23 第一端子24
第一固持部241 第一接触部242 第一焊接部243 第二端子25
第二固持部251 第二接触部252 弯折部253 第二焊接部254
金属壳体3 主体框31 对接口311 卡槽312
遮蔽部32 焊脚33 后塞4 主体部41
凸出部411 第一定位部412 第二定位部413 加强块414
定位孔415 第一间隙A 第二间隙B
金属壳体3’ 主体框31’ 遮蔽部32’ 隔开部321
承托部322 收容空间323 凸出部411’ 第一间隙A’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1,多个端子2组装到所述绝缘本体1上,一后塞4,所述端子2具有一焊接部22,所述焊接部22上凸设一凸部23,所述端子2穿过所述后塞4使所述凸部23露出所述后塞4,挡止所述后塞4,所述焊接部22用以焊接至一电路板上(未图示)。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一对接部11,自所述对接部11后端设有一延伸部12,所述延伸部12的底面高于所述对接部11的底壁,即所述延伸部12部分位于所述对接部11上方,所述延伸部12位于所述电路板的上方(未图示)。所述延伸部12包括自所述对接部11向后延伸的一第一延伸部121和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121上方的一第二延伸部122,从侧面看,所述绝缘本体1呈阶梯状。所述第一延伸部121两侧分别凸设一卡块1211,用以与所述金属壳体3相卡合。所述第二延伸部122后端的两侧分别向下凸设一挡墙1221,所述后塞4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二挡墙1221之间。所述绝缘本体1开设有多个上排收容槽13和多个下排收容槽14,所述端子2收容于所述上排收容槽13和所述下排收容槽14。所述上排收容槽13自所述第二延伸部122的后端面向前凹设穿过所述第一延伸部121并延伸至所述对接部11的前端,所述下排收容槽14自所述第一延伸部121向前凹设并延伸至所述对接部11的前端。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端子2包括四根第一端子24和五根第二端子25,所述第一端子24收容于所述上排收容槽13,所述第二端子25收容于所述下排收容槽14。所述第一端子24具有一第一固持部241固持于所述上排收容槽13,自所述第一固持部241向前弯折延伸形成弹性的一第一接触部242收容于所述对接部11,自所述第一固持部241向后并向下弯折延伸形成一第一焊接部243穿过所述后塞4,对应焊接至所述电路板(未图示),所述第一焊接部243高于所述对接部11的底壁。所述第二端子25具有一第二固持部251固持于所述下排收容槽14,自所述第二固持部251向前延伸形成平板状的一第二接触部252收容于所述对接部11,自所述第二固持部251竖直向上再水平向后弯折延伸一弯折部253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121后端,自所述弯折部253向后并向下弯折延伸形成一第二焊接部254穿过所述后塞4,对应焊接至所述电路板(未图示),所述第二焊接部254高于所述对接部11的底壁。所述焊接部22包括所述第一焊接部243和所述第二焊接部254,即所述第一焊接部243和所述第二焊接部254上均凸设所述凸部23,所述凸部23自所述第一焊接部243和所述第二焊接部254的板面向外凸设形成,所述第一端子24和所述第二端子25均由金属材料冲压形成,所述凸部23自所述第一焊接部243和所述第二焊接部254的板面向外冲压形成,使所述凸部23向外凸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部23为长条形的凸肋,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凸部23可以是任意形状,能挡止所述后塞4即可。
如图1、图6和图7所示,所述后塞4为绝缘材料制成。所述后塞4两侧分别设有一凸出部411位于所述第二延伸部122下方,所述凸出部411未凸伸出所述第二延伸部122两侧,所述凸出部411与所述延伸部12之间具有一第一间隙A。所述后塞4具有一第一定位部412和一第二定位部413,多个定位孔415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定位部412和所述第二定位部413,所述第一定位部412高于所述第二定位部413,所述第一焊接部243穿过所述第一定位部412的所述定位孔415并焊接至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第二焊接部254穿过所述第二定位部413的所述定位孔415并焊接至所述电路板上(未图示)。所述凸部23位于所述定位孔415的下方,挡止所述后塞4。所述焊接部22具有一第一部分221和一第二部分222,所述第一部分221位于所述定位孔415内,所述第二部分222位于所述定位孔415下方且焊接至所述电路板上,所述凸部23自所述第二部分222凸设并位于所述电路板上方(未图示)。当所述焊接部22穿过所述定位孔415使所述凸部23位于所述定位孔415下方时,所述凸部23抵持所述定位孔415的外缘面,阻止所述后塞4下降。所述端子2的所述焊接部22伸出所述绝缘本体1,所述焊接部22凸设所述凸部23,所述后塞4对应所述端子2设有所述定位孔415,所述焊接部22穿过所述定位孔415,且所述凸部23位于所述定位孔415的下方,挡止所述后塞4,阻止所述后塞4下移。所述后塞4利用所述凸部23进行固定,避免了所述后塞4与所述绝缘本体1干涉配合来固定所述后塞4,使所述后塞4不易断裂,所述凸部23挡止所述后塞4使所述后塞4不易从所述焊接部22上脱落,从而很好的固定了所述后塞4,保证了所述焊接部22的良好定位,使所述端子2的焊接质量良好且不易发生所述端子2与所述电路板电性接触不良的现象。
如图1和图7所示,一加强块414自所述第二定位部413凸设且低于所述第一定位部412,所述加强块414上未设置所述定位孔415,所述后塞4上设置所述加强块414用以加强所述后塞4的强度,防止所述第一焊接部243和所述第二焊接部254穿过所述后塞4的过程中导致所述后塞4断裂。所述后塞4具有一主体部41,所述凸出部411自所述主体部41两侧凸设,所述主体部41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挡墙1221之间且与所述挡墙1221之间具有一第二间隙B。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所述金属壳体3的材质为金属材料制成。所述金属壳体3包括一主体框31和一遮蔽部32,所述遮蔽部32自所述主体框31向后延伸形成,所述主体框31包覆所述对接部11和所述第一延伸部121,所述遮蔽部32遮蔽所述第二延伸部122。所述主体框31的前端设有一对接口311供一对接插头插接(未图示),所述对接部11位于所述对接口311。所述主体框31的两侧壁后端缘分别凹设一卡槽312,所述卡块1211卡于所述卡槽312中。所述主体框31的末端与所述第一延伸部121的后端面平齐,所述遮蔽部32的末端与所述后塞4的后端面平齐,所述遮蔽部32的底端开口以使所述第一焊接部243和所述第二焊接部254露出所述金属壳体3,从而方便焊接。所述金属壳体3两侧分别弯折有二焊脚33,所述焊脚33用以焊接到所述电路板上从而固定所述电连接器100,所述焊脚33高于所述对接框31的底壁。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组装时,先将所述第一端子24组装到所述上排收容槽13,所述第一固持部241固持于所述上排收容槽13,弹性的所述一第一接触部242收容于所述对接部11,所述第一焊接部243在所述第二延伸部122的上方排成一排,然后将所述第二端子25组装到所述下排收容槽14,所述第二固持部251固持于所述下排收容槽14,平板状的所述第二接触部252收容于所述对接部11,所述弯折部253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121后端,所述第二焊接部254在所述第二延伸部122的上方排成另外一排。再将所述后塞4套设到所述第一焊接部243和所述第二焊接部254上,所述第一焊接部243穿过所述第一定位部412的所述定位孔415进行定位,所述第二焊接部254穿过所述第二定位部413的所述定位孔415进行定位,使所述后塞4位于所述第一焊接部243和所述第二焊接部254上,所述凸出部411位于所述延伸部12下方,所述凸出部411与所述延伸部12具有所述第一间隙A(如图6),所述主体部41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挡墙1221之间且与所述挡墙1221之间具有所述第二间隙B(如图7)。最后将所述金属壳体3从前向后组装到所述绝缘本体1上,所述卡块1211卡入所述卡槽312中,进一步将所述第一焊接部243和所述第二焊接部254焊接至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焊脚33焊接至所述电路板上以固定所述电连接器100(未图示)。
参见图8和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凸出部411’凸伸出所述第二延伸部122两侧,所述遮蔽部32’的两侧壁分别设有一隔开部321位于所述凸出部411’上方,所述遮蔽部32’的两侧壁分别设有一承托部322位于所述隔开部321的下方,所述隔开部321的底面低于所述第二延伸部122的底面。所述隔开部321与所述承托部322共同围成后端开口的一收容空间323,所述凸出部411’由后向前进入所述收容空间323,并部分位于所述收容空间323。所述凸出部411’位于所述隔开部321的下方且所述凸出部411’位于所述承托部322的上方,即所述凸出部411’位于所述承托部322和所述隔开部321之间,所述凸出部411’进入所述收容空间323并承载于所述承托部322上,所述隔开部321挡止所述凸出部411’,将所述后塞4固定。所述隔开部321挡止所述凸出部411’使所述凸出部411’与所述延伸部12之间形成一第一间隙A’。由于所述金属壳体3’的材质为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比绝缘材料的弹性变形量大,所述金属壳体3’设有所述承托部322和所述隔开部321与所述凸出部411’配合固定所述后塞4,在组装过程中,所述承托部322和所述隔开部321利用自身的弹性对所述凸出部411’让位,即使所述凸出部411’碰撞到所述承托部322和所述隔开部321,所述凸出部411’也不易发生断裂或者裂纹,从而避免了组装过程中损害所述后塞4。所述后塞4利用所述金属壳体3’上的所述隔开部321和所述承托部322所述进行固定,所述第一焊接部243和所述第二焊接部254上均未凸设所述凸部23(如图2),其在实施的过程中也能达到上述第一实施例同样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有下列有益效果:
(1)所述端子2的所述焊接部22伸出所述绝缘本体1,所述焊接部22凸设所述凸部23,所述后塞4对应所述端子2设有所述定位孔415,所述焊接部22穿过所述定位孔415,且所述凸部23位于所述定位孔415的下方,挡止所述后塞4,阻止所述后塞4下移。所述后塞4利用所述凸部23进行固定,避免了所述后塞4与所述绝缘本体1干涉配合来固定所述后塞4,使所述后塞4不易断裂,所述凸部23挡止所述后塞4使所述后塞4不易从所述焊接部22上脱落,从而很好的固定了所述后塞4,保证了所述焊接部22的良好定位,使所述端子2的焊接质量良好且不易发生所述端子2与所述电路板电性接触不良的现象。
(2)所述延伸部12的底面高于所述对接部11的底壁,所述第一焊接部243和所述第二焊接部254均高于所述对接部11的底壁,所述焊脚33高于所述主体框31的底壁,使所述电连接器100以沉板的方式焊接,减小了所述电连接器100的占用体积,节省了占用的空间。
(3)所述金属壳体3’设有所述承托部322和所述隔开部321与所述凸出部411’配合固定所述后塞4,在组装过程中,所述凸出部411’由后向前进入所述收容空间323,所述承托部322和所述隔开部321利用自身的弹性对所述凸出部411’进行让位,即使所述凸出部411’碰撞到所述承托部322和所述隔开部321,所述凸出部411’也不易发生断裂或者裂纹,从而避免了组装过程中损害所述后塞4。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 
多个端子组装到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端子具有一焊接部伸出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焊接部凸设一凸部; 
一后塞,对应所述端子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焊接部穿过所述定位孔,且所述凸部位于所述定位孔的下方,挡止所述后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抵持所述定位孔的外缘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自所述焊接部的板面凸设形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具有一第一部分和一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定位孔内,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定位孔下方且焊接至一电路板上,所述凸部自所述第二部分凸设并位于所述电路板上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对接部,自所述对接部后端设有一延伸部,所述延伸部部分位于所述对接部上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具有一固持部固定于所述延伸部,自所述固持部向前延伸一接触部收容于所述对接部,自所述固持部向后并向下延伸所述焊接部穿过所述后塞,所述焊接部高于所述对接部的底壁。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塞设有一凸出部位于所述延伸部下方,所述凸出部与所述延伸部之间具有一第一间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塞具有一主体部,所述凸出部自所述主体部一侧凸设,所述延伸部后端的两侧分别凸设有一挡墙,所述主体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挡墙之间且与所述挡墙之间具有一第二间隙。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一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金属壳体设有至少一隔开部和一承托部,所述后塞设有一凸出部位于所述延伸部下方,并承载于所述承托部上,所述隔开部挡止所述凸出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一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金属壳体后端的两侧分别弯折有一焊脚,所述焊脚高于所述金属壳体的底壁。 
CN201320557764.1U 2013-09-09 2013-09-09 电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964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57764.1U CN203596431U (zh) 2013-09-09 2013-09-09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57764.1U CN203596431U (zh) 2013-09-09 2013-09-09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96431U true CN203596431U (zh) 2014-05-14

Family

ID=50677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57764.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96431U (zh) 2013-09-09 2013-09-09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964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38409U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04538364U (zh) 电连接器
CN204243389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4103157U (zh) 电连接器
CN105098433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6207669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4947159U (zh) 电连接器
CN105390853A (zh) 电连接器
CN204179274U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04103108U (zh) 电连接器
CN104283035A (zh) 电连接器组合及其组装方法
CN206283020U (zh) 电连接器
CN205429352U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202034569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1207520Y (zh) 网络通讯连接器
CN203596431U (zh) 电连接器
CN203466328U (zh) 电连接器
CN204947179U (zh) 电连接器
CN204947244U (zh) 电连接器
CN205029060U (zh) 电连接器
CN204103158U (zh) 电连接器
CN204706662U (zh) 电连接器
CN210692840U (zh) 一种可限位结构的电池插座
CN204668587U (zh) 可增强插拔力的改良型插座连接器
CN204668603U (zh) 插拔力增强的稳固型插座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