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87906U - 眼镜 - Google Patents

眼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87906U
CN203587906U CN201320480776.9U CN201320480776U CN203587906U CN 203587906 U CN203587906 U CN 203587906U CN 201320480776 U CN201320480776 U CN 201320480776U CN 203587906 U CN203587906 U CN 2035879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ized light
glasses
phase differential
adhesive coating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48077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藤达弥
渡边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risawa Mf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risawa Mf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risawa Mf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risawa Mfg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879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8790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Eyeglasses (AREA)

Abstract

由于片状的彩色滤光片补偿颜色变化,因此眼镜结构自由度低。本实用新型的眼镜具备偏振光部及粘着层,所述偏振光部透射偏振光,所述粘着层设置在所述偏振光部的一侧面上,并含有着色材料,该粘着层至少补偿由所述偏振光部引起的颜色变化。例如,优选所述粘着层的C光源2度视场的L*a*b*表色系统的b*(c)为负。另外,优选眼镜的C光源2度视场的可见光线的透射率为20%以上。

Description

眼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眼镜。
背景技术
在具有偏振光片的眼镜中,已知有补偿由偏振光片引起的颜色变化的眼镜。(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70557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眼镜中,由于片状的彩色滤光片补偿颜色的变化,因此具有眼镜结构自由度低的技术问题。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式中,提供了眼镜,其具备偏振光部及粘着层,所述偏振光部透射偏振光,所述粘着层设置在所述偏振光部的一侧面上,并含有着色材料,该粘着层至少补偿由所述偏振光部引起的颜色变化。
此外,上述实用新型的概要并没有全部列举本实用新型的必要特征。另外,这些特征组的辅助组合也可以成为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镜10的立体图。眼镜10的一例是3D图像用。
图2是透射部14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透射部14的剖面图。
图4是说明L*a*b*表色系统色度图的图。
图5是说明眼镜10的工作的图。
图6是说明更改透明部层叠结构形式的图。
图7是说明更改透明部层叠结构形式的图。
图8是说明更改透明部层叠结构形式的图。
图9是说明更改透明部层叠结构形式的图。
图10是说明更改透明部层叠结构形式的图。
图11是说明更改透明部层叠结构形式的图。
图12是说明更改透明部层叠结构形式的图。
图13是说明更改透射部的相位差层20的光轴及偏振光片24的透射轴形式的图。
图14是说明更改透射部的相位差层20的光轴及偏振光片24的透射轴形式的图。
图15是说明更改透射部的相位差层20的光轴及偏振光片24的透射轴形式的图。
图16是说明更改透射部的相位差层20的光轴及偏振光片24的透射轴形式的图。
图17是说明更改透射部的相位差层20的光轴及偏振光片24的透射轴形式的图。
图18是说明更改透射部的相位差层20的光轴及偏振光片24的透射轴形式的图。
图19是说明测定粘着层22的a*(c)及b*(c)的实验的图。
图20是说明粘着层22结构的表。
图21是表示粘着层22的实验结果的表。
图22是说明在实验中使用的透射部14的图。
图23是说明实施例的透射部14及比较例的透射部的表。
图24是说明实施例的透射部14及比较例的透射部的图表。
图25是测定3D图像的分光透射率的实验图。
图26是表示分光透射率的实验结果的图表。
图27是在分光透射率实验中测定的Tv(c)、x(c)、y(c)的实验结果。
图28是色度坐标x及色度坐标y的实验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下面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权利要求书的实用新型。另外,在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特征的全部组合对于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手段也未必是必须的。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眼镜10的立体图。眼镜10的一例是3D图像用。如图1所示,眼镜10具备框架12和一对透射部14。
框架12的两端挂在使用者的耳朵上。框架12的中央部保持一对透射部14。由此,框架12将透射部14保持在使用者两眼的前方。
一对透射部14透射从前方入射的光,并将其提供给使用者。例如,透射部14调制入射偏振光的偏振光状态,来透射特定偏振光状态的偏振光。由此,透射部14能够只透射特定偏振光状态的偏振光,并提供给使用者。一侧的透射部14用于右眼,另一侧的透射部14用于左眼。一对透射部14透射相互不同偏振光状态的偏振光。例如,右眼用透射部14透射左旋圆偏振光,左眼用透射部14透射右旋圆偏振光。此外,右旋及左旋是从使用者侧观察的旋转方向。
图2是透射部14的立体分解图。如图2所示,透射部14具有右眼用及左眼用相位差层20、右眼用及左眼用粘着层22、右眼用及左眼用偏振光片24。此外,偏振光片24最靠近使用者侧。因此,来自外部的光,顺次透射相位差层20、粘着层22、偏振光片24,到达至使用者。
相位差层20配置在透射部14中最靠近光入射侧。在设置有偏振光片24的面相反侧的粘着层22的面上,设置有相位差层20。相位差层20使入射偏振光产生相位差。例如,相位差层20具有作为将圆偏振光调制成直线偏振光的1/4波长片的作用。相位偏差20,在右眼用和左眼用具有相互不同方向的光轴。使光轴为慢相轴。此外,光轴也可以为进相轴。右眼用相位差层20的光轴与左眼用相位差层20的光轴也可以是以垂直方向为对称轴的线对称。例如,右眼用相位差20的光轴与左眼用相位差层20的光轴相互正交。右眼用相位差20的光轴是从垂直方向向左旋转45°(=22.5×2)的方向。左眼用相位差20的光轴是从垂直方向向右旋转45°的方向,即为向与右眼用相位差20的光轴相反侧旋转的方向。此外,旋转方向是从入射侧观察的方向。
因此,当相同方向的圆偏振光入射至右眼用相位差20与左眼用相位差层20时,一侧相位差层20射出以垂直方向为偏振光方向的直线偏振光,另一侧相位差层20射出以水平方向为偏振光方向的直线偏振光。换言之,当相互不同的圆偏振光,例如右旋圆偏振光和左旋圆偏振光入射至一侧相位差层20和另一侧相位差层20时,从两侧相位差20射出相同方向,例如以水平方向为偏振光方向的直线偏振光。此外,相位差层20也可以具有作为调制直线偏振光的偏振光方向的1/2波长片的作用。
粘着层22配置在相位差层20与偏振光片24之间。设置粘着层22,使其覆盖相位差层20的射出侧的面的大致整面及偏振光片24的入射侧的面的大致整面。粘着层22含有粘着剂及着色材料。作为粘着剂的一例,为日本Carbide公司制备的含有35%~45%的树脂固态成分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类共聚物溶液,或者综研化学公司制备的含有30%~40%的树脂固态成分的丙烯酸酯共聚物溶液。粘着剂具有粘着性。粘着层22通过粘着性将位相差层20与偏振光片24相互粘合。
作为着色剂,可以使用染料及颜料。染料的例子为酞菁类、菁类等。颜料可以适当使用无机颜料和有机颜料。无机颜料的例子为铝-钴氧化物、铝-锌-钴氧化物等。有机颜料的例子为酞菁类、蒽醌类等。着色材料中,优选使用吸收波长的峰值为530nm~650nm的染料及颜料。另外,也可以多个组合用于色调补偿。进一步地,使用染料及颜料时,优选使其均匀地分散在粘着层22中。由此能够降低透射光的不均匀。作为着色材料,能够列举日本化药公司制备的Kayaset BlueA-2R(吸收波长的峰值为587nm)、Kayaset Blue A-S、Kayaset VioletA-R等。另外,也可以任意组合多个使用。粘着剂与着色材料的比为,例如100:0.05,或者100:0.06。
进一步地,粘着层22还可以含有硬化剂。硬化剂的一例为日本Carbide公司制备的聚氨酯树脂,或者综研化学公司制备的聚氨酯树脂。粘着剂与硬化剂的比为100:2,或者100:1。
优选地,粘合层22单体的Tv(c)为50%以上,优选为70%以上。优选地,眼镜10的Tv(c)为20%以上。即,优选地,粘着层22单体的Tv(c)是使眼镜10的Tv(c)为20%以上的Tv(c)。另外,优选地,粘着层22单体的b*(c)为负。进一步地,在粘着层22配置在相位差层20与偏振光片24之间的情况下,优选地,从透射部14射出的光b*(c),即从眼镜10射出的光b*(c)为负。此外,关于Tv(c)及b*(c),进行后述说明。
偏振光片24配置在透射部14中最靠近光射出侧,即使用者侧。偏振光片24具有与相位差层20大致相同的形状。通过粘着层22,偏振光片24覆盖相位差层20的射出侧的面的大致整面。偏振光片24透射偏振光。右眼用偏振光片24的透射轴及左眼用偏振光片24的透射轴相互平行。右眼用及左眼用的偏振光片24具有,例如与水平方向平行的透射轴。由此,偏振光片24透射入射光中的水平方向的振动成分。因此,偏振光片24射出以水平方向为偏振光方向的直线偏振光。
图3是透射部14的剖面图。
如图3所示,相位差层20具有基膜30、取向膜层32、相位差功能层34。基膜30配置在相位差层20中最靠近光入射侧。通过取向膜层32,基膜30保持相位差功能层。由此基膜30加强相位差功能层34。基膜30可以适当使用TAC(三醋酸纤维素)、COP(环烯烃聚合物)、作为COP的共聚物的COC(环烯烃共聚物)、PC(聚碳酸酯)。TAC膜能够列举Fujifilm公司制备的Fujitact80SZ及TD80UL等。作为COP膜能够举出日本Zeon公司制备的ZeonorflimZF14。在使用环烯烃类膜的情况下,从脆弱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高韧性类型。
取向膜层32设置在基膜30的一面,例如射出侧的面的大致整面上。取向膜层32进行由偏振光产生的曝光或摩擦处理。由此,取向膜层32能够使相位差功能层34的液晶分子与光轴对应取向。
取向膜层32,例如,能够适当使用光取向性化合物。光取向性化合物是当照射紫外线等直线偏振光时,分子在直线偏振光的偏振光方向上规则地进行配列的材料。进一步地,光取向性化合物具有沿着自身的取向排列在其上形成的相位差功能层34的分子的功能。作为光取向性化合物的例子,能够列举光分解型、光二聚型、光致异构化型等化合物。
相位差功能层34设置在取向膜层32的一面,例如射出侧的面的大致整面上。相位差功能层34比基膜30更靠近偏振光片24侧配置,相位差功能层34含有液晶。构成相位差功能层34的液晶的一例能够由可以通过紫外线或加热等而进行固化的液晶分子构成。相位差功能层34的分子沿着取向膜层32的分子的取向方向进行取向。相位差功能层34具有使入射光产生相位差的功能。
偏振光片24具有入射侧保护层36、偏振光元件层38及射出侧保护层40。
通过粘着层22,入射侧保护层36配置在相位差层20的射出侧的面上。并且,入射侧保护层36设置在偏振光元件层38的入射侧的面上。由此,入射侧保护层36保护偏振光元件层38的入射侧的面。入射侧保护层36能够由TAC(三醋酸纤维素)、COP(环烯烃聚合物)、COC(环烯烃共聚物)及PC(聚碳酸酯)任意一个构成。
偏振光元件层38配置在入射侧保护层36与射出侧保护层40之间。偏振光元件层38具有水平方向的透射轴。因此,偏振光元件层38透射入射光中的水平方向的振动成分。偏振光元件层38能够由聚乙烯乙醇构成。
射出侧保护层40配置在偏振光元件层38的射出侧的面上。由此,射出侧保护层40保护偏振光元件层38的射出侧的面。从尺寸稳定性的方面考虑,优选射出侧保护层40由与入射侧保护层36相同的材料构成,但在以节省成本等为目的的情况下,也并不一定为相同材料。
图4是说明L*a*b*表色系统色度图的图。a*(c)表示C光源2度视场的L*a*b*表色系统的红方向及绿方向的色度。此外,a*(c)中,红方向为正色度,绿方向为负色度。b*(c)表示C光源2度视场的L*a*b*表色系统的黄方向及蓝方向的色度。此外,b*(c)中,黄方向为正色度,蓝方向为负色度。C光源是CIE(国际照明委员会)或者JIS所规定的光源。2度视场是CIE所规定的,是观察者在50cm的位置上观察的直径为1.7cm的试样的颜色。如前所述,优选粘着层22的b*(c)为负。由此,粘着层22中蓝色光的透射率比绿色及红色光的透射率更高。也就是说,粘着层22能够遮挡大部分在相位差层20及偏振光片24透射的透射率较高的绿色及红色的光。其结果,粘着层22补偿由相位差层20及偏振光片24引起的颜色变化。
图5是说明眼镜10的工作的图。首先,说明经由眼睛10向使用者提供3D图像的液晶显示装置50。如图5所示,液晶显示装置50具备图像生成部52及偏振光调制部54。
图像生成部52具有生成右眼用图像RP的右眼用图像生成部58及生成左眼用图像LP的左眼用图像生成部60。右眼用图像生成部58与左眼用图像生成部60在垂直方向上交替配置。右眼用图像生成部58与左眼用图像生成部60都是通过以垂直方向为偏振光方向的直线偏振光生成图像。
将偏振光调制部54形成为覆盖图像生成部52的射出的面的大致整面。偏振光调制部54具有右眼用调制区域62及左眼用调制区域64。右眼用调制区域62及左眼用调制区域64分别设置在右眼用图像生成部58及左眼用图像生成部60的前面。因此,右眼用图像生成部58射出的右眼图像RP入射至右眼用调制区域62。左眼用图像生成部60射出的左眼图像LP入射至左眼用调制区域64。
右眼用调制区域62及左眼用调制区域64作为1/4波长片发挥作用。右眼用调制区域62的光轴与左眼用调制区域64的光轴相互正交。例如,右眼用调制区域62的光轴是从垂直方向向右旋转45°的方向,左眼用调制区域64的光轴是从垂直方向向左旋转45°的方向。此外,旋转方向是从使用者观察的方向。因此,右眼用调制区域62及左眼用调制区域64将入射的以垂直方向为偏振光方向的直线偏振光调制为互不相同的偏振光来射出。例如,右眼用调制区域62射出左旋圆偏振光,左眼用调制区域64射出右旋圆偏振光。
从右眼用调制区域62及左眼用调制区域64射出的圆偏振光,入射眼镜10的右眼用及左眼用相位差层20。这里,右眼用及左眼用相位差层20具有相互正交的光轴。由此,当相同偏振光状态的偏振光入射时,右眼用及左眼用相位差层20射出互不相同的偏振光。因此。右眼用及左眼用相位差层20分别将构成右眼用图像RP的入射的左旋圆偏振光调制成以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为偏振光方向的直线偏振光来射出。另外,右眼用及左眼用相位差层20分别将构成左眼用图像LP的入射的右旋圆偏振光调制成以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为偏振光方向的直线偏振光来射出。
接着,相位差层20射出的直线偏振光入射粘着层22。粘着层22补偿入射的直线偏振光的颜色变化。入射至使用者的眼睛的直线偏振光中由相位差层20及偏振光片24引起的蓝色光的减少比其他颜色更大。这里,由于粘着层22衰减绿色及红色的光,因此能够补偿由相位差层20及偏振光片24引起的蓝色减少较大的光的颜色。粘着层22不调制入射的直线偏振光的偏振光状态并射出。
从粘着层22射出的直线偏振光入射偏振光片24。这里,构成从右眼用图像生成部58射出的右眼用图像RP的偏振光,在右眼用偏振光片24变成以水平方向为偏振光方向的直线偏振光并入射。因此,右眼用偏振光片24透射构成右眼用图像RP的偏振光。同样地,构成从左眼用图像生成部60射出的左眼用图像LP的偏振光,在左眼用偏振光片24变成以水平方向为偏振光方向的直线偏振光并入射。因此,左眼用偏振光片24透射构成左眼用图像LP的偏振光。
另一方面,构成从右眼用图像生成部58射出的右眼用图像RP的偏振光,在左眼用偏振光片24变成以垂直方向为偏振光方向的直线偏振光并入射。因此,左眼用偏振光片24遮挡构成右眼用图像RP的偏振光。同样地,构成从左眼用图像生成部60射出的左眼用图像LP的偏振光,在右眼用偏振光片24变成以垂直方向为偏振光方向的直线偏振光并入射。因此,右眼用偏振光片24遮挡构成左眼用图像LP的偏振光。
因此,眼睛10能够将右眼用图像RP提供至使用者的右眼,能够将左眼用图像LP提供至使用者的左眼。结果,使用者能够看到3D图像。这里,由于眼镜10通过粘着层22补偿颜色,因此使用者能够看到颜色平衡优异的3D图像。
如前所述,眼镜10通过粘着层22补偿颜色。因此,眼镜10受到偏振光片24及相位差层20的形状等影响少,能够提高眼镜10的结构的自由度。
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是说明更改透明部层叠结构形式的图。
在如图6所示的透射部114上,相位差层20中,相位差功能层34最靠近入射侧配置。另一方面,基膜30比相位差功能层34更靠近偏振光片24一侧配置。取向膜层32配置在基膜30与相位差功能层34之间。因此,在透射部114中,基膜30通过粘着层22与偏振光片24粘合。
在图7所示的透射部214中,省略了基膜及取向膜层,相位差功能层234由单层成为相位差层220。相位差功能层234可以由例如液晶、PC(聚碳酸酯)、COP(环烯烃聚合物)中任一构成。此外,在相位差功能层234由液晶构成时,能够通过在液晶上沿取向方向复制相位差功能层234。相位差功能层234由PC及COP构成时,能够通过使PC及COP向特定方向延伸来制造相位差功能层234。在透射部214中,相位差功能层234通过粘着层22与偏振光片24粘合。在图7所示的透射部214中,由于省略基膜及取向膜层,因此能够提高光的透射率。
在图8所示的透射部314中,省略了基膜,相位差层320具有取向膜层32及相位差功能层34。另外,透射部314中,省略了入射侧保护层,偏振光片324具有偏振光元件层38及射出侧保护层40。因此,在透射部314中,相位差功能层34通过粘着层22与偏振光元件层38粘合。
在图9所示的透射部414中,省略了基膜及取向膜层,相位差功能层234由单层成为相位差层220。在透射部414中,省略了入射侧保护层。因此,相位差功能层234通过粘着层22与偏振光片324粘合。
在图10所示的透射部514中,省略了基膜,相位差层520具有取向膜层32及相位差功能层34,该相位差功能层比取向膜层32更靠近入射侧配置。在透射部514中,粘着层22配置在最靠近入射侧,相位差层520配置在偏振光片24与粘着层22之间。因此,在透射部514中,从入射侧开始按顺序配置了粘着层22、相位差层520、偏振光片24。
在图11所示的透射部614中,省略了基膜,相位差层620具有取向膜层32及相位差功能层34,该相位差功能层比取向膜层32更靠近射出侧配置。透射部614具有保护层636。保护层636设置在粘着层22与相位差层620之间,该粘着层22设置在最靠近入射侧。
在图12所示的透射部714中,省略了基膜及取向膜层,相位差功能层234由单层成为相位差层220。并且,在透射部714中,省略了入射侧保护层,偏振光片324具有偏振光元件层38和射出侧保护层40。在透射部714中,粘着层22设置在最靠近入射侧。
图13、图14、图15、图16、图17、图18是说明更改透射部的相位差层20的光轴及偏振光片24的透射轴形式的图。图13~图18的说明中的旋转方向是从光入射侧观察的旋转方向。
在图13所示的透射部1014中,相位差层20作为1/4波长片发挥作用。右眼用相位差层20的光轴是从垂直方向向右旋转45°的方向。左眼用相位差层20的光轴是从垂直方向向左旋转45°的方向。偏振光片24的透射轴为垂直方向。此外,从液晶显示装置50射出并入射透射部1014的光是旋转方向互不相同的两种圆偏振光。
在图14所示的透射部1114中,相位差层20作为1/4波长片发挥作用。右眼用相位差层20的光轴为垂直方向。左眼用相位差层20的光轴为水平方向。因此,右眼用相位差20的光轴及左眼用相位差20的光轴相互正交。偏振光片24的透射轴是从垂直方向向右旋转45°的方向。偏振光片24的透射轴也可以是从垂直方向向左旋转45°的方向。此外,从液晶显示装置50射出并入射透射部1114的光是旋转方向互不相同的两种圆偏振光。
在图15所示的透射部1214中,相位差层20作为1/2波长片发挥作用。右眼用相位差层20的光轴是从垂直方向向左旋转22.5°(=22.5×1)的方向。左眼用相位差层20的光轴是从垂直方向开始向右旋转22.5°的方向。偏振光片24的透射轴为垂直方向。此外,从液晶显示装置50射出并入射透射部1214的光是偏振光方向相互正交的两种直线偏振光。
在图16所示的透射部1314中,相位差层20作为1/2波长片发挥作用。右眼用相位差层20的光轴是从垂直方向开始向左旋转67.5°(=22.5×3)的方向。左眼用相位差层20的光轴是从垂直方向向右旋转67.5°的方向。偏振光片24的透射轴为垂直方向。此外,从液晶显示装置50射出并入射透射部1314的光是偏振光方向相互正交的两种直线偏振光。
在图17所示的透射部1414中,相位差层20作为1/2波长片发挥作用。右眼用相位差层20的光轴是从垂直方向向左旋转22.5°的方向。左眼用相位差层20的光轴是从垂直方向向右旋转22.5°的方向。偏振光片24的透射轴为水平方向。此外,从液晶显示装置50射出并入射透射部1414的光是偏振光方向相互正交的两种直线偏振光。
在图18所示的透射部1514中,相位差层20作为1/2波长片发挥作用。右眼用相位差层20的光轴是从垂直方向向左旋转67.5°的方向。左眼用相位差层20的光轴是从垂直方向向右旋转67.5°的方向。偏振光片24的透射轴为水平方向。此外,从液晶显示装置50射出并入射透射部1514的光是偏振光方向相互正交的两种直线偏振光。
接着,对用于证明上述补偿颜色变化的效果的实验进行说明。
首先,说明实验中使用的粘着层22。图19是说明测定粘着层22的a*(c)及b*(c)的实验的图。图20是说明粘着层22的组成的表。图21是表示粘着层22的实验结果的表。
在粘着层22的a*(c)及b*(c)的测定中,使用图19所示的试样90。试样90具有玻璃片92、粘着层22及树脂膜94。玻璃片92使用松浪硝子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S9112。树脂膜94使用Fujifilm公司制备的TAC膜Fujitact T80SZ。粘着层22配置在玻璃片92及树脂膜94之间。来自光源的光从树脂膜94侧入射。关于粘着层22,分别使用图20所示的粘着层A及粘着层B测定a*(c)及b*(c)。
测定仪器使用株式会社Hitachi High-Technologies的U-4100。光源使用
Figure BDA00003632829700121
的积分球。数值处理使用U-4100附带的玻璃特性测定软件。
测定条件的设定如下。
开始波长       780nm
结束波长       200nm
扫描速度       300nm/分钟
基线           User1
光源           WI灯(钨灯)、D2灯(氙灯)
铝片反射校正   1.00000
测定模式       %T
光度计条件的设定如下。
可见区域狭缝宽 2nm
光源切换波长   350nm
Pbs灵敏度      1
检测器切换波长 800nm
计算条件的设定如下。
计算波长       380nm~780nm
计算间隔       5nm
计算项目       a*(c)、b*(c)
在上述条件下,首先,在测定仪器的架(holder)上没有试样90的状态下,进行基线,即基准值的测定。之后,在将试样90设置在测定仪器的架上的状态下进行测定。粘着层22的实验结果如图21所示。可知,粘着层A及粘着层B的b*(c)均为负。
接着,说明透射部14的测定实验的试样。图22是说明在实验中使用的透射部14的图。在实验中,测量图22的左边所示的状态的实施例的透射部14及比较例的透射部中的各值之后,从使用者侧观察向右90°旋转各透射部,测量图22的右边所示状态的各值,由两个测量的平均值求出各值。实施例及比较例的相位差层20的光轴的方向及偏振光片24的透射轴的方向与图2的右眼用的相同。实施例与比较例的构成,除了粘着层不同以外,其他相同。具体地,实施例的粘着层含有着色材料,比较例的粘着层不含有着色材料。此外,在如图22左边所示的状态中,透射部14的水平方向的长度为50mm,透射部14的垂直方向的长度为40mm。因此,在图22右边所示的状态下,透射部14的水平方向的长度为40mm,透射部14的垂直方向的长度为50mm。
接着,说明测量图22所示的透射部14的Tv(c)、L*(c)、a*(c)、b*(c)、x(c)、y(c)的试验方法。Tv(c)表示在C光源2度视场的可见光线的透射率。此外,可见光线设为波长为380nm~780nm的光。L*(c)表示在C光源2度视场的L*a*b*表色系统的亮度。x(c)表示在C光源2度视场的色度坐标x。y(c)表示在C光源2度视场的色度坐标y。
测定仪器使用株式会社Hitachi High-Technologies的U-4100。计算项目如下。计算项目以外的条件与粘着层22的测定条件相同。
计算项目Tv(c)、L*(c)、a*(c)、b*(c)、x(c)、y(c)
在上述条件下,首先,在测定仪器的架上没有试样90的状态下,进行基线,即基准值的测定。之后,在将实施例1~4的透射部14及比较例1~4的透射部设置在测定仪器的架上的状态下进行测定。
这里,本次使用的WI灯及D2灯是无偏振光的光源。但是,设置在测定仪器U-4100的光学元件具有偏振光特性。因此,从WI灯及D2灯射出的光在测定仪器内分光之后,形成为含有偏振光的光,并到达至试样。到达试样的偏振光状态具有波长依赖性。这里,到达试样的光含有成为大致无偏振光的波长区域及成为大致偏振光的波长区域。为了消除该问题,图22的左边所示的状态,和从左边所示的状态旋转90°而成的右边所示状态下,设置在测定仪器的架上,从所得到的数值的平均值计算出上述计算项目。
图23是说明实施例的透射部14及比较例的透射部的表。图24是说明实施例的透射部14及比较例的透射部的图表。图23的实施例1与图24的实施例1是同一透射部的实验结果。其他的实施例2~4、比较例1~4也与之相同。
如图23及图24所示,实施例1~4的b*(c)为负。由此可知,粘着层A使实施例1~4的透射部14的b*(c)为负。结果,可知实施例1~4的透射部14能够提高从3D液晶显示装置射出的偏黄图像的颜色平衡。比较例1~4的b*(c)为正。另外,实施例1~4的a*(c)为正。比较例1~4的a*(c)为负。
实施例1~4中的粘着层22的组成如图20所示的粘着层A一样。比较例1~4的粘着层22是从粘着层A中省略了着色材料。此外,粘着层B在后述测定分光透射率的实验中使用。
图25是测定3D图像的分光透射率的实验图。如图25所示,在分光透射率的测定中,在光源与透射部14之间,配置偏振光片及相位差片82。相位差片82使用1/4波长片。相位差片82比偏振光片更靠近透射部14侧配置。除了配置偏振光片80及相位差片82以外,分光透率的实验条件与上述的实验条件相同。
图26是表示分光透射率的实验结果的图表。图26所示的实施例1及比较例1与上述实施例1及比较例1相同。实施例5除了将粘着层22设为粘着层B以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如图26所示,可知实施例1及实施例5能够抑制蓝色波长区域的光的透射率减少的同时,能够调整红色及绿色波长区域的透射率。另一方面,可知由于比较例1红色及绿色波长区域的透射率比蓝色波长区域的透射率高,因此形成黄色较强的图像。
图27是在分光透射率实验中测定的Tv(c)、x(c)、y(c)的实验结果。如图27所示,可知实施例1、5的色度坐标x及色度坐标y比比较例的色度坐标x及色度坐标y低。这里,通过发明人的观察,可知与比较例1相比,虽然实施例1、5的色度坐标x及色度坐标y仅低0.01~0.02左右,但能够充分补偿颜色变化。
图28是色度坐标x及色度坐标y的实验结果。图28中的横轴及纵轴表示xy色度图的x(c)及y(c)。实施例1~4及比较例1~4与图24中的实施例1~4及比较例1~4相同。实施例1~4及比较例1~4的色度坐标x及色度坐标y与图26所示的实验相同地进行测定。图28所示的白色光是在CIE表色系统中HDTV用信号的基准白色的xy色度。
如图28所示,可知与比较例1~4相比,实施例1~4与白色光相近。因此,可知实施例1~4能够充分地补偿颜色。
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构成的形状、配置、数值等可以进行适当变化。另外,各实施方式也可以进行适当组合。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用于观察3D图像的眼镜的实施方式,但眼镜并不限于用在3D观察。眼镜也可以适用于钓鱼用等偏振光眼镜。这种情况下,也可以省略相位差层。另外,省略相位差层时,粘着层至少补偿由偏振光片引起的颜色变化即可。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最外侧的面上,设置有助于表面硬度的硬涂层、防反射层。
以上虽然使用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所记述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周知的,可以在上述实施方式上进行各种变化或改进。从权利要求书所记述内容可知,进行该各种变化或改进形式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中。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在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附图中所表示的装置、系统、程序及方法中的动作、顺序、步骤及阶段等各处理的执行顺序,只要没有特别明示“更早”、“早于”等,并且,只要之前处理的输出并不用于之后的处理中,则可以以任意的顺序实现。关于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附图中的动作流程,为了方便起见而使用“首先”“接着”等进行了说明,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必须要按这样的顺序实施。
附图标记说明
10         眼镜
12         框架
14         透射部
20         相位差层
22         粘着层
24         偏振光片
30         基膜
32         取向膜层
34         相位差功能层
36         入射侧保护层
38         偏振光元件层
40         射出侧保护层
50         液晶显示装置
52         图像生成部
54         偏振光调制部
58         右眼用图像生成部
60         左眼用图像生成部
62         右眼用调制区域
64         左眼用调制区域
80         偏振光片
82         相位差片
90         试样
92         玻璃片
94         树脂膜
114        透射部
214        透射部
220        相位差层
234        相位差功能层
314        透射部
320        相位差层
324        偏振光片
414        透射部
514        透射部
520        相位差层
614        透射部
620        相位差层
636        保护层
714        透射部
1014       透射部
1114       透射部
1214       透射部
1314       透射部
1414       透射部
1514       透射部

Claims (15)

1.一种眼镜,其具备: 
偏振光部,所述偏振光部透射偏振光; 
粘着层,所述粘着层设置在所述偏振光部的一侧面上,并含有着色材料,该粘着层至少补偿由所述偏振光部引起的颜色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镜,其中, 
所述粘着层的C光源2度视场的L*a*b*表色系统的b*(c)为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镜,其中, 
C光源2度视场的可见光线的透射率为20%以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镜,其中, 
所述眼镜还具备相位差部,所述相位差部设置在与设置有所述偏振光部的面相反侧的所述粘着层的面上,使得在上述所述偏振光上产生相位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镜,其中, 
所述眼镜还具备相位差部,所述相位差部设置在所述偏振光部与所述粘着层之间,使得在上述所述偏振光上产生相位差。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眼镜,其中, 
所述相位差部具有使得在光中产生相位差的相位差功能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眼镜,其中, 
所述相位差部具有加强所述相位差功能层的基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眼镜,其中, 
所述基膜比所述相位差功能层更靠近所述偏振光部一侧配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眼镜,其中, 
所述相位差功能层比所述基膜更靠近所述偏振光部一侧配置。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眼镜,其中, 
所述相位差功能层含有液晶, 
所述相位差部具有使所述相位差功能层的所述液晶进行取向的 取向膜。 
11.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眼镜,其中, 
所述偏振光部含有右眼用偏振光部及左眼用偏振光部, 
所述右眼用的所述偏振光部透射轴与所述左眼用的所述偏振光部的透射轴相互平行。 
12.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眼镜,其中, 
所述相位差部含有右眼用相位差部及左眼用相位差部, 
所述右眼用的所述相位差部的光轴与所述左眼用的所述相位差部的光轴,是以垂直方向为对称轴的线对称。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眼镜,其中, 
设n=1、2、3中任一数, 
从光的入射侧观察,所述右眼用的所述相位差部的光轴是从垂直方向旋转22.5×n°的方向; 
从光的入射侧观察,所述左眼用的所述相位差部的光轴是从垂直方向向与所述右眼用的光轴相反方向旋转22.5×n°的方向。 
14.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眼镜,其中, 
所述相位差部含有右眼用相位差部及左眼用相位差部, 
所述右眼用的所述相位差部的光轴与所述左眼用的所述相位差部的光轴相互正交。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镜,其中, 
所述粘着层沿从所述眼镜射出的光,设定C光源2度视场L*a*b*表色系统的b*(c)为负。 
CN201320480776.9U 2013-07-16 2013-08-07 眼镜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8790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47607A JP2015021995A (ja) 2013-07-16 2013-07-16 眼鏡
JP2013-147607 2013-07-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87906U true CN203587906U (zh) 2014-05-07

Family

ID=50585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480776.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87906U (zh) 2013-07-16 2013-08-07 眼镜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5021995A (zh)
CN (1) CN203587906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49295A1 (ja) * 2019-09-11 2021-03-18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システム及び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システム
WO2024022948A1 (en) * 2022-07-28 2024-02-01 Essilor International Functionalized optical layered structure, functionalized optical article, eyewear containing the same, and their methods of manufactu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20652B2 (ja) * 2000-05-02 2009-02-04 山本光学株式会社 サングラス、ゴーグルまたは矯正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JP2010224378A (ja) * 2009-03-25 2010-10-07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粘着剤層付き複合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424039B2 (ja) * 2009-11-19 2014-02-2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グリル制御機構
JP5782268B2 (ja) * 2011-02-18 2015-09-24 帝人株式会社 立体視眼鏡用反射偏光フィルム、それからなる偏光板および立体視眼鏡
JP2013064833A (ja) * 2011-09-16 2013-04-11 Nippon Zeon Co Ltd 積層位相差フィルム及び立体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BR112014009556A2 (pt) * 2011-10-20 2017-06-13 Oakley, Inc óculos, laminado e respectivos métodos para fabricá-lo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21995A (ja) 2015-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52950B (zh) 相位差片、偏振片、液晶显示装置以及相位差片的设计方法
TWI519831B (zh) 圓形偏光板及包含其之反射式液晶顯示器
JPH10133016A (ja) 偏光膜および偏光性複合体
CN107407833A (zh) 镜面显示器
KR100515629B1 (ko) 파장선택소자 및 이를 구비한 광표시장치
TWI668489B (zh) 眼鏡用變色光學濾光片及具備其之眼鏡
CN102159988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3765262A (zh) 高透光性和色彩调节的圆偏光板以及包含该偏光板的反射式液晶显示器
TWI698500B (zh) 無色之偏光元件、以及使用該偏光元件之無色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JPWO2018079651A1 (ja) 偏光素子、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203587906U (zh) 眼镜
CN101551567A (zh) 液晶显示装置
KR20150039117A (ko) 광학 필름
CN101389984A (zh) 宽视角复合偏振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JP6853010B2 (ja) 無彩色な偏光素子、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無彩色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9031474A (ja) 粘着剤層を備える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複合偏光板のセット
TWI776000B (zh) 無色彩之偏光元件、以及使用該偏光元件之無色彩偏光板及顯示裝置
WO2016155622A1 (zh) 一种虚拟影像显示系统
CN108603966A (zh) 偏光板
US20090303481A1 (en) Optical component, a front/back identifying method for the optical component, and a front/back identifying device for the optical component
CN209117993U (zh) 一种太阳眼镜用偏光片
CN103018813A (zh) 一种基于同色异谱效应的金属介质光变防伪薄膜
KR20160107115A (ko) 선편광 경향을 증가시켜 개선된 색상을 창출하는 색상창출장치 및 색상창출방법
CN204666963U (zh) 一种虚拟影像显示系统
Oldenbourg et al. Point-spread functions of a polarizing microscope equipped with high-numerical-aperture lens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07

Termination date: 201808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