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80026U - 进胶机构 - Google Patents
进胶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580026U CN203580026U CN201320627331.9U CN201320627331U CN203580026U CN 203580026 U CN203580026 U CN 203580026U CN 201320627331 U CN201320627331 U CN 201320627331U CN 203580026 U CN203580026 U CN 20358002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unner
- male
- section
- vertical
- gluing mechanis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Images
Abstract
一种进胶机构,应用于模具中,该模具包括母模仁、公模仁、设有热浇道的公模板和下顶出板,该进胶机构包括:流道,其设于所述公模仁中并与所述热浇道连通,以进胶的方向为竖直方向,该流道包括第一竖直段、水平段和第二竖直段,所述水平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竖直段及第二竖直段垂直相连;斜销,该斜销一端设于所述公模仁中,另一端置于所述公模板中,且斜销置于公模板中的该端设有一滑动槽;以及顶出零件,该顶出零件一端设于所述下顶出板上,另一端置于所述滑动槽内。本实用新型的进胶机构,通过在公模仁内设置多段缓冲结构流道,使注塑压力被释放和分散并以温和的方式注入到模腔中,产品成型后在其外观上不会留有进胶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进胶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模具中的进胶机构。
【背景技术】
在母模侧设有外观的情况下,需要采用倒灌模的进胶方式,倒灌模是一种浇道系统设于公模内的模具,目前倒灌模一般采用以下两种进胶方式:
方式一,请参阅图1,其为现有技术之直接进胶机构的剖面示意图,在注塑成型产品13时,熔融的塑胶通过热浇道12和锥状体流道11注入到模腔中,以进胶的方向为竖直方向,由于热浇道12和锥状体流道11是竖直相通且都未设有缓冲结构,又塑胶的射出压力大,所以在产品13成型时容易在其外观上留有进胶痕,影响产品13的外观;
方式二,请参阅图2,其为现有技术之普通进胶机构的剖面示意图,以进胶方向为竖直方向,竖直流道21一侧与一斜销22对应相连,在注塑成型产品13时,熔融的塑胶通过热浇道12和竖直流道21注入到模腔中,因热浇道12和竖直流道21竖直相通且都未设有缓冲结构,又塑胶的射出压力过大,所以在产品13成型时容易在其外观上留有进胶痕,影响产品13的外观。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进胶机构,该进胶机构能够解决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于注塑成型产品时会在其外观上留有进胶痕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胶机构,该进胶机构可以解决上述在注塑成型产品时会在其外观上留有进胶痕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进胶机构,其应用于模具中,该模具包括一母模仁、一公模仁、一设有热浇道的公模板和一下顶出板,该进胶机构包括:
一流道,其设于所述公模仁中并与所述热浇道连通,以进胶的方向为竖直方向,该流道在进胶的方向上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竖直段、水平段和第二竖直段,所述水平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竖直段及第二竖直段垂直相连;
一斜销,该斜销一端设于所述公模仁中,另一端置于所述公模板中,且斜销置于公模板中的该端设有一滑动槽;以及
一顶出零件,该顶出零件一端设于所述下顶出板上,另一端置于所述滑动槽内。
较佳的,所述流道通过第一竖直段与热浇道连通。
较佳的,所述斜销设于公模仁中的该端与水平段和第二竖直段对应接触。
较佳的,所述公模板内设有一避空槽,斜销设于公模板中的该端置于该避空槽中。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进胶机构,通过在公模仁内设置多段缓冲结构流道,以使进入流道的塑胶在经过流道的多段缓冲之后,注塑压力逐渐被释放和分散并以温和的方式注入到模腔中,所以在产品成型后,在其外观上不会留有进胶痕。
【附图说明】
图1绘示现有技术之直接进胶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2绘示现有技术之普通进胶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3绘示本实用新型进胶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4绘示本实用新型进胶机构之开模时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和图4所示,其中图3为本实用新型进胶机构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进胶机构之开模时的剖面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进胶机构,其应用于模具中,该模具包括一母模仁100、一公模仁101、一设有热浇道102的公模板103和一下顶出板104,于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该进胶机构包括:
一流道105,该流道105设于所述公模仁101中,该流道105一端与所述热浇道102相通,于本实施例中,该流道105为阶梯状结构,以进胶的方向为竖直方向,该流道105在进胶的方向上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竖直段1051、水平段1052和第二竖直段1053,所述水平段105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竖直段1051及第二竖直段1053垂直相连;
一斜销107,该斜销107一端设于所述公模仁101中,另一端置于所述公模板103中,且斜销107置于公模板103中的该端设有一滑动槽;以及
一顶出零件108,该顶出零件108一端设于所述下顶出板104上,另一端置于所述滑动槽中。
其中,所述流道105通过第一竖直段1051与热浇道102连通。
其中,所述斜销107设于公模仁101中的该端与水平段1052和第二竖直段1053对应接触。
其中,所述公模板103内设有一避空槽106,斜销107设于公模板103中的该端置于该避空槽106中,在模具开模时,该避空槽106可以为斜销107提供充分的运动空间。
于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在模具合模时,熔融的塑胶通过热浇道102注入到流道105中,塑胶在流道105中的流动过程为:塑胶经过热浇道102最先注入到第一竖直段1051中,再经过第一竖直段1051注入到水平段1052中,然后经过水平段1052注入到第二竖直段1053中,注塑压力在经过流道105的多段缓冲之后逐渐被释放和分散,最后塑胶以温和的方式经过第二竖直段1053注入到模腔中,当模腔注满时停止注入塑胶,产品13成型完成。
于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在模具开模时,以进胶方向为竖直方向,下顶出板104向上运动,带动顶针109和顶出零件108同时向上运动,由于顶出零件108一端置于滑动槽中,所以顶出零件108在运动过程中不会脱离斜销107,斜销107在受到顶出零件108的作用力后向斜上方运动,即斜销107同时向上和向右运动,斜销107脱离流道105中已成型的塑胶,此外,产品13受到顶针109的作用力被向上顶出并脱离公模仁101,由于流道105中已成型的塑胶与产品13连为一体,所以流道105中已成型的塑胶与产品13同时向上运动,取出产品13,模具合模,开始下一次注塑成型产品13。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进胶机构,通过在公模仁101内设置多段缓冲结构流道105,以使进入流道105的塑胶在经过流道105的多段缓冲之后,注塑压力逐渐被释放和分散并以温和的方式注入到模腔中,所以在产品13成型后,在其外观上不会留有进胶痕。
Claims (4)
1.一种进胶机构,应用于模具中,该模具包括一母模仁、一公模仁、一设有热浇道的公模板和一下顶出板,其特征在于,该进胶机构包括:
一流道,其设于所述公模仁中并与所述热浇道连通,以进胶的方向为竖直方向,该流道在进胶的方向上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竖直段、水平段和第二竖直段,所述水平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竖直段及第二竖直段垂直相连;
一斜销,该斜销一端设于所述公模仁中,另一端置于所述公模板中,且斜销置于公模板中的该端设有一滑动槽;以及
一顶出零件,该顶出零件一端设于所述下顶出板上,另一端置于所述滑动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通过第一竖直段与热浇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销设于公模仁中的该端与水平段和第二竖直段对应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模板内设有一避空槽,斜销设于公模板中的该端置于该避空槽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627331.9U CN203580026U (zh) | 2013-10-11 | 2013-10-11 | 进胶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627331.9U CN203580026U (zh) | 2013-10-11 | 2013-10-11 | 进胶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580026U true CN203580026U (zh) | 2014-05-07 |
Family
ID=50577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627331.9U Active CN203580026U (zh) | 2013-10-11 | 2013-10-11 | 进胶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58002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52805A (zh) * | 2013-10-11 | 2015-04-29 | 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进胶机构 |
CN113715270A (zh) * | 2021-08-31 | 2021-11-30 | 惠州市盈旺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进胶构件及具有其的模具和注塑机 |
-
2013
- 2013-10-11 CN CN201320627331.9U patent/CN20358002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52805A (zh) * | 2013-10-11 | 2015-04-29 | 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进胶机构 |
CN113715270A (zh) * | 2021-08-31 | 2021-11-30 | 惠州市盈旺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进胶构件及具有其的模具和注塑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908237A (zh) | 一种双顶针板脱螺纹注塑模具 | |
CN105034285B (zh) | 一种边顶出边抽芯的镶嵌类立式注塑模具结构 | |
CN104552805A (zh) | 进胶机构 | |
CN104985761A (zh) | 一种弹料顶出及螺纹行位机构注塑模具 | |
CN203580026U (zh) | 进胶机构 | |
CN102019667B (zh) | 塑胶模具浇口的自动断料及顶出机构 | |
CN106466906A (zh) | 滑块内潜伏进胶结构 | |
CN106915042A (zh) | 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 | |
CN203712959U (zh) | 模具的进胶结构 | |
CN204546968U (zh) | 借位顶出结构 | |
CN105773914B (zh) | 模具的强制回位结构 | |
CN207841953U (zh) | 注塑模具潜伏进胶结构 | |
CN103909630B (zh) | 司筒顶出机构 | |
CN207088385U (zh) | 一种带有usb接口的备用电源面板的注塑模具 | |
CN203712914U (zh) | 一种橡胶衬套的内外同步顶出硫化模具 | |
CN202826175U (zh) | 公模内抽滑块机构 | |
CN202388706U (zh) | 模具结构 | |
CN204546959U (zh) | 自动断浇口结构 | |
CN203254612U (zh) | 一种塑料模具的流道结构 | |
CN207088407U (zh) | 一种胶暗箱顶针脱模结构 | |
CN203650898U (zh) | 套筒顶出结构 | |
CN203092947U (zh) | 模具的进胶结构 | |
CN202952483U (zh) | 牛角入子 | |
CN205148793U (zh) | 一模多腔的三通模具 | |
CN204109294U (zh) | 一种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