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带卡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带卡扣。
背景技术
为保证乘座者的安全,会在汽车座椅上设有安全带,以防止发生事故时将乘坐者摔离座椅而造成伤害,而安全带又是依靠安全带卡扣来束缚的,因此安全带卡扣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乘坐者的人身安全。根据机动车儿童安全座椅的约束系统的结构特点和相关安全要求,儿童座椅的安全带卡扣的两个插扣须同步锁定或解脱,不能单钩锁定。但现有的普通卡扣扣合或开启动作复杂,并且在开启过程中,由于受力点的改变,开启力会越来越大,使得开合极为不方便,甚至有些个在负载较大时失效或不能解脱,而且许多卡扣插扣在开启时,还会发生单钩卡死现象,影响使用性能和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安全带卡扣,该卡扣的结构紧凑,能快速锁扣或开合,连接灵活,并且稳定、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安全带卡扣包括两套插扣、两套锁扣、上骨架、下骨架、上盖、下盖。两套插扣包括左插扣、右插扣,每套插扣上可连接安全带,每套插扣上带有插片,插片末端带有挂钩;两套锁扣包括左锁扣、右锁扣,两套锁扣相对设置,每套锁扣可绕其一端旋转,另一端设置有与挂钩配合的锁钩,通过锁钩围绕锁扣的一端旋转,实现锁钩与挂钩扣合或脱离,锁钩的对侧连接复位弹簧的一端,锁扣的一端上还设置定位柱;上骨架与下骨架固定,两套锁扣置于上、下骨架间,锁扣上的定位柱伸出上骨架,上、下骨架间留有可使两套插片同时穿过的插口,上、下骨架的下端可连接安全带;上盖和下盖固定,上、下骨架置于上盖与下盖组成的腔体内,上盖、下盖间留有可使两套插片穿过的孔以及可使连接骨架的安全带穿过的带孔;上盖的端部设置按钮,按钮的一端伸出上盖,另一端通过回位弹簧连接在上盖内,按钮的底部带有八字形导向壁,两套锁扣的定位柱位于八字形导向壁外侧,按压按钮可使定位柱移动,带动锁扣的锁钩旋转,使锁钩脱离插扣上的挂钩,回位弹簧在按钮无外力时使按钮回位;下盖上设置导向槽,锁扣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位于导向槽内,当上盖内的回位弹簧在按钮无外力时将按钮回位后,复位弹簧再将锁扣复位。
上述两套插扣的插片相叠、交差地插入上、下骨架间,左挂钩与右锁扣扣合,右挂钩与左锁扣扣合。
上述上骨架与下骨架通过两个铆钉固定,两套锁扣的一端设置圆孔,圆孔套在两个铆钉外,锁扣可绕铆钉旋转,实现锁钩与挂钩扣合或脱离。
上述上骨架、下骨架间还设置推块,推块位于两套锁扣之间,并且位于锁钩的下方,推块的下端连接压簧,压簧的底座固定在下骨架上,两套插扣的挂钩扣合两套锁扣的锁钩时,挂钩的顶端可通过推块压缩压簧,挂钩与锁钩脱离后,压簧的弹力可将挂钩弹出。上骨架、下骨架上开有位置相对的长条形缺口,推块卡在两个缺口间并可沿缺口滑动。
上述推块的上端为丫字形,并且每套挂钩的顶端面均为外凸弧面,推块的上端面为两个与挂钩顶端面对应的内凹弧面,两个内凹弧面由弧面过渡。
上述每套插扣的挂钩与锁钩间的咬合面为同属一圆的弧面,弧面的圆心为锁扣的旋转中心。
上骨架、下骨架间留有可使两套插扣的插片同时穿过的插口,插口的宽度为两个插片的宽度之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两套插扣与两套锁扣均为对称设置,可同时锁扣和开启,增加安全性;2、锁扣时只需将插扣插入上下骨架间的锁扣之间,扣合方便,开启时,也只需按动上盖上的按钮即可,并且依靠推块可将插扣推出,开启的动作简单灵活、快速;3、插扣的挂钩与锁扣的锁钩的咬合面为同一圆的圆弧面,使得开启过程中受力方向始终不变,开启力不会随着负载增加而增加;4、推块的上端面为两个与挂钩顶端面对应的内凹弧面,两个内凹弧面由弧面过渡,也就是在中间有一圆弧突起结构,当插入单个插扣时,推块的圆弧面刚好将其导向锁钩的位置,消除了单钩卡死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
图2是两套插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两套锁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两套插扣和两套锁扣扣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下盖、下骨架、两套锁扣、推块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6是下盖、下骨架、两套锁扣、两套插扣、推块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7是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上盖的按钮与锁扣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9是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上骨架和下骨架安装推块、压簧后的示意图。
图11是锁钩与挂钩脱离过程中的受力分析。
图中:11、左插扣,12、左插片,13、左挂钩,14、右插扣、15、右插片,16、右挂钩;21、左锁扣,22、左圆孔,23、左复位弹簧,24、左定位柱,25、右锁扣,26、右圆孔,27、右复位弹簧,28、右定位柱;30、上骨架,31、上骨架缺口,34、铆钉;40、下骨架,41、下骨架缺口,42、插口;50、上盖,51、按钮,52、导向壁,53、回位弹簧;60、下盖,61、导向槽;71、压簧,72、推块,73、推块上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如图1所示的安全带卡扣,安全带卡扣的主要部件包括插扣、锁扣、上骨架30、下骨架40、上盖50、下盖60。
插扣为两套,如图2所示,分别为左插扣11、右插扣14。左插扣11上可固定安全带,左插扣上设置左插片12,左插片的末端设置左挂钩13。类似地,右插扣14上可固定另一段安全带,右插片15的末端设置右挂钩16。
锁扣也为两套,如图3所示,分别为左锁扣21、右锁扣25。左锁扣21的一端设置左圆孔22,另一端设置左定位柱24,左定位柱24的一侧连接左复位弹簧23,左定位柱24的另一侧设置可与插扣的挂钩扣合的锁钩。右锁扣25与左锁扣21对称,右锁扣25包括右圆孔26、右定位柱28、右复位弹簧28。
两套锁扣与两套插扣的连接结构如图4所示,左插扣11的左插片12和右插扣14的右插片15相叠、交差设置,使两套插片相互限制,位置固定。左锁扣21绕左圆孔22旋转可实现锁钩与右挂钩16扣合或脱离,同样的原理,右锁扣25绕右圆孔26旋转实现其上的锁钩与左挂钩13扣合或脱离。
上骨架30、下骨架40的结构如图1所示,两者均为金属片状,上骨架30和下骨架40可通过铆钉34固定,上骨架30上设置长条形上骨架缺口31,下骨架40上对应地设置下骨架缺口41,下骨架缺口41的下端设置可插入上骨架缺口31的横板,下骨架40上端设置插口42,插口42的宽度为两个左插片12和右插片15的宽度之和。上骨架30和下骨架40的下端都设置可连接安全带的条孔。
上骨架30、下骨架40间设置推块72,如图9、图10所示,推块72可沿上骨架缺口31、下骨架缺口41上下滑动,推块72的下端连接压簧71,压簧71的底座固定在下骨架缺口41的横板上,当推块72向下滑动时可压缩压簧71,压簧71的回复力可使推块72向上滑动。
上盖50、的结构如图1、图7所示,上盖50的端部设置按钮51,按钮51的一端伸出上盖,另一端通过回位弹簧53连接在上盖50内,按钮51的底部带有八字形导向壁52。下盖60的结构如图1所示,下盖60上设置导向槽61。显然,上盖50、下盖60间留有可使两套插扣的插片穿过的孔,还留有可使连接骨架的安全带穿过的带孔。
该安全带卡扣的安装结构、连接关系如图5、图6、图7、图8所示:
下骨架40、铆钉34置于下盖60内,推块72、压簧71安装在下骨架缺口41处,左锁扣21安装在下骨架40上,左圆孔22套在左侧的铆钉外,左复位弹簧23的另一端置于下盖导向槽61内。右锁扣25的连接关系与左锁扣21类似。推块72位于两套锁扣之间,并且位于锁钩的下方。左插扣11、右插扣14可通过插扣42插入,左插扣11和右锁扣25扣合,右插扣14和左锁扣21扣合。
上骨架30与下骨架40铆接,两套锁扣上的定位柱伸出上骨架30,上盖50固定在下盖60上,两套锁扣的定位柱位于按钮51的八字形导向壁52的外侧。
该安全带卡扣的使用过程:
左插扣11、右插扣14连接安全带、上下骨架固定后分别连接三段安全带。
扣合卡扣时,直接将左插扣11和右插扣14交差地插入上下骨架间,两个挂钩插入的时,使两套锁扣外扩,锁扣绕铆钉34旋转,挂钩穿过锁扣的锁钩后,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锁扣复位,锁钩卡住挂钩即可使插扣和锁扣固定连接,进而实现三段安全带即固定连接。此时,挂钩的顶端挤压推块72滑动,推块72挤压压簧71。
开启时,按压上盖50上的按钮51,按钮51下的八字形导向壁52下移,将两个定位柱向两侧推开,锁扣绕铆钉旋转,锁扣与挂钩脱离,压簧71的回复力使推块72滑动,推块72将挂钩推出,两个插扣与上下骨架脱离,三段安全带的固定连接被拆开。此时,两套锁扣、按钮51在复位弹簧、回位弹簧53的作用下回复到初始位置。
为了避免了在开启时插扣挂钩单钩卡死现象,推块的上端设计成丫字形,并且每套挂钩的顶端面均为外凸弧面,推块的上端面73为两个与挂钩顶端面对应的内凹弧面,两个内凹弧面由弧面过渡,也就是在中间有一圆弧突起结构,当插入单个插扣时,推块的圆弧面刚好将挂钩导向到锁钩的位置,可避免单钩卡死。
为保证开启过程中挂钩受力方向始终不变,开启力不会随着负载增加而增加,每套插扣的挂钩与锁钩间的咬合面为同属一圆的弧面,弧面的圆心为锁扣的旋转中心,如图11所示,在开启的过程中,开启力F开启和卡扣的拉力F拉力的大小、大小不变,拉力始终与锁扣的圆心在同一直线上,开启力与拉力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