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70443U - 一种缸盖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缸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70443U
CN203570443U CN201320649837.XU CN201320649837U CN203570443U CN 203570443 U CN203570443 U CN 203570443U CN 201320649837 U CN201320649837 U CN 201320649837U CN 203570443 U CN203570443 U CN 2035704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amshaft holder
channel hole
camshaft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64983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汉如
张猛
王露
丁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Huali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Hua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Huali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Hua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64983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704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704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7044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缸盖,包括:缸盖本体,缸盖本体上开设有第一进油道孔和第二进油道孔;设置在缸盖本体控制凸轮轴颈润滑的第一摇臂轴和第二摇臂轴,第一摇臂轴上设置有第一摇臂轴润滑油道,第二摇臂轴内开设有第二摇臂轴润滑油道,第一摇臂轴润滑油道与第一进油道孔连通,第二摇臂轴润滑油道与第二进油道孔连通,第一摇臂轴润滑油道和第二摇臂轴润滑油道的侧壁上均设置有侧向孔;各个凸轮轴座上均设置有凸轮轴座油道孔,侧向孔的位置与凸轮轴座油道孔的位置对应,且侧向孔与凸轮轴座油道孔连通;各个凸轮轴座上均设置有凸轮轴座瓦进油道,凸轮轴座瓦进油道一端与凸轮轴座油道孔连通,另一端与凸轮轴孔连通,实现了缸盖凸轮轴颈的润滑。

Description

一种缸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缸盖。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轿车采用顶置凸轮轴设计,其优点是,运动件少,凸轮轴至气门的传动链短,整个机构的刚度大,适合于高速发动机。因为凸轮是运动件,在凸轮在凸轮轴支座的孔内高速旋转,会对凸轮轴与凸轮轴支座相配合的部位即凸轮轴轴颈处造成磨损,为了减轻磨损,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需要对凸轮轴轴颈处进行润滑。
因此,如何实现对缸盖凸轮轴轴颈的润滑,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缸盖,以实现对缸盖凸轮轴轴颈的润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缸盖,包括:
缸盖本体,所述缸盖本体上开设有第一进油道孔和第二进油道孔;
设置在所述缸盖本体控制凸轮轴颈润滑的第一摇臂轴和第二摇臂轴,所述第一摇臂轴控制依次设置在所述缸盖本体上的第一凸轮轴颈、第二凸轮轴颈、第三凸轮轴颈和第四凸轮轴颈的润滑,第二摇臂轴控制依次设置在所述缸盖本体上的第五凸轮轴颈、第六凸轮轴颈和第七凸轮轴颈的润滑,所述第一摇臂轴上设置有第一摇臂轴润滑油道,所述第二摇臂轴内开设有第二摇臂轴润滑油道,所述第一摇臂轴润滑油道与所述第一进油道孔连通,所述第二摇臂轴润滑油道与所述第二进油道孔连通,所述第一摇臂轴润滑油道和所述第二摇臂轴润滑油道的侧壁上均设置有侧向孔;
第一凸轮轴座、第二凸轮轴座、第三凸轮轴座、第四凸轮轴座、第五凸轮轴座、第六凸轮轴座和第七凸轮轴座上均设置有凸轮轴座油道孔,所述侧向孔的位置与所述凸轮轴座油道孔的位置对应,且所述侧向孔与所述凸轮轴座油道孔连通;
所述第一凸轮轴座、所述第二凸轮轴座、所述第三凸轮轴座、所述第四凸轮轴座、所述第五凸轮轴座、第六凸轮轴座和第七凸轮轴座上均设置有凸轮轴座瓦进油道,所述凸轮轴座瓦进油道一端与所述凸轮轴座油道孔连通,另一端与凸轮轴孔连通。
优选的,在上述缸盖中,所述第二凸轮轴座上设置有第二凸轮轴座进油道孔,所述第二凸轮轴座进油道孔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油道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凸轮轴座上的凸轮轴座油道孔连通,所述第二凸轮轴座上的所述凸轮轴座油道孔与所述第一摇臂轴润滑油道连通;所述第六凸轮轴座上设置有第六凸轮轴座进油道孔,所述第六凸轮轴座进油道孔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油道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六凸轮轴座上的凸轮轴座油道孔连通,所述第六凸轮轴座上的所述凸轮轴座油道孔与所述第二摇臂轴润滑油道连通。
优选的,在上述缸盖中,所述第二凸轮轴座的凸轮轴座油道孔的个数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二凸轮轴座的凸轮轴座油道孔通过第二凸轮轴座横向油道孔与所述第二凸轮轴座进油道孔连通,所述第二凸轮轴座横向油道孔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凸轮轴座的所述凸轮轴座油道孔连通,所述第二凸轮轴座横向油道孔中部与所述第二凸轮轴座进油道孔连通;所述第六凸轮轴座的凸轮轴座油道孔的个数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六凸轮轴座的凸轮轴座油道孔通过第六凸轮轴座横向油道孔与所述第六凸轮轴座进油道孔连通,所述第六凸轮轴座横向油道孔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六凸轮轴座的所述凸轮轴座油道孔连通,所述第六凸轮轴座横向油道孔中部与所述第六凸轮轴座进油道孔连通。
优选的,在上述缸盖中,所述缸盖本体对应所述第一凸轮轴颈、所述第二凸轮轴颈、所述第三凸轮轴颈、所述第四凸轮轴颈、所述第五凸轮轴颈、所述第六凸轮轴颈和所述第七凸轮轴颈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回油道,所述第一回油道与所述缸盖本体的油底壳连通。
优选的,在上述缸盖中,所述凸轮轴座瓦进油道倾斜布置。
优选的,在上述缸盖中,所述凸轮轴座油道孔为用于固定所述缸盖本体的螺栓与所述缸盖本体之间的环形孔隙。
优选的,在上述缸盖中,所述缸盖本体上的调节齿轮上设置有调节齿轮润滑进油孔,所述缸盖本体上对应调节齿轮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回油道,所述第二回油道与所述缸盖本体的油底壳连通。
优选的,在上述缸盖中,所述第一进油道孔和所述第二进油道孔相对所述缸盖本体的上表面垂直布置。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缸盖,将第一进油道孔与第一摇臂轴润滑油道连通,第二进油道孔与第二摇臂轴润滑油道连通,第一摇臂轴润滑油道和第二摇臂轴润滑油上开设有与各个凸轮轴座的凸轮轴座油道孔位置对应且连通的侧向孔,凸轮轴座油道孔与凸轮轴座瓦进油道连通,凸轮轴座瓦进油道与凸轮轴孔连通。具体的工作过程为机油通过第一进油道孔进入第一摇臂轴润滑油道,第一摇臂轴润滑油道上的侧向孔与第一凸轮轴座的凸轮轴座油道孔、第二凸轮轴座的凸轮轴座油道孔、第三凸轮轴座的凸轮轴座油道孔和第四凸轮轴座的凸轮轴座油道孔连通,机油通过第二进油道孔进入第二摇臂轴润滑油道,第二摇臂轴润滑油道上的侧向孔与第五凸轮轴座的凸轮轴座油道孔、第六凸轮轴座的凸轮轴座油道孔和第七凸轮轴座的凸轮轴座油道孔连通,机油由侧向孔进入各个凸轮轴座的凸轮轴座油道孔,再经过凸轮轴座瓦进油道进入凸轮轴孔,即可实现对各个凸轮的凸轮轴瓦的润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缸盖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缸盖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缸盖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缸盖沿C-C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缸盖沿D-D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缸盖内第一回油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缸盖的结构示意图。
1、缸盖本体2、第一进油道孔3、第二凸轮轴座进油道孔4、第六凸轮轴座进油道孔5、第一摇臂轴润滑油道6、第二进油道孔7、第二摇臂轴润滑油道8、第一回油道9、凸轮轴座瓦进油道10、凸轮轴孔11、调节齿轮润滑进油孔12、第二回油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缸盖,以实现对缸盖凸轮轴轴颈的润滑。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缸盖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缸盖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缸盖沿B-B方向的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缸盖沿C-C方向的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缸盖沿D-D方向的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缸盖内第一回油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缸盖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缸盖,包括:
缸盖本体1,缸盖本体1上开设有第一进油道孔2和第二进油道孔6;
设置在缸盖本体1控制凸轮轴颈润滑的第一摇臂轴和第二摇臂轴,第一摇臂轴控制依次设置在缸盖本体1上的第一凸轮轴颈、第二凸轮轴颈、第三凸轮轴颈和第四凸轮轴颈的润滑,第二摇臂轴控制依次设置在缸盖本体1上的第五凸轮轴颈、第六凸轮轴颈和第七凸轮轴颈的润滑,第一摇臂轴上设置有第一摇臂轴润滑油道5,第二摇臂轴内开设有第二摇臂轴润滑油道7,第一摇臂轴润滑油道5与第一进油道孔2连通,第二摇臂轴润滑油道7与第二进油道孔6连通,第一摇臂轴润滑油道5和第二摇臂轴润滑油道7的侧壁上均设置有侧向孔;
第一凸轮轴座、第二凸轮轴座、第三凸轮轴座、第四凸轮轴座、第五凸轮轴座、第六凸轮轴座和第七凸轮轴座上均设置有凸轮轴座油道孔,侧向孔的位置与凸轮轴座油道孔的位置对应,且侧向孔与凸轮轴座油道孔连通;
第一凸轮轴座、第二凸轮轴座、第三凸轮轴座、第四凸轮轴座、第五凸轮轴座、第六凸轮轴座和第七凸轮轴座上均设置有凸轮轴座瓦进油道9,凸轮轴座瓦进油道9一端与凸轮轴座油道孔连通,另一端与凸轮轴孔10连通。
本方案提供的缸盖,在缸盖本体上设置了第一进油道孔2和第二进油道孔6,第一进油道孔2与第一摇臂轴润滑油道5连通,第二进油道孔6与第二摇臂轴润滑油道7连通,第一摇臂轴润滑油道5控制第一凸轮轴颈、第二凸轮轴颈、第三凸轮轴颈和第四凸轮轴颈的润滑,第二摇臂轴润滑油道7控制第五凸轮轴颈、第六凸轮轴颈和第七凸轮轴颈的润滑,并且第一摇臂轴润滑油道5和第二摇臂轴润滑油道7上设置有与第一凸轮轴座、第二凸轮轴座、第三凸轮轴座、第四凸轮轴座、第五凸轮轴座、第六凸轮轴座和第七凸轮轴座上的凸轮轴座油道孔位置对应且连通的侧向孔。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为:机油通过第一进油道孔2和第二进油道孔6进入缸盖本体1,进入第一进油道孔2的机油进入第一摇臂轴润滑油道5,进入第二进油道孔6的机油进入第二摇臂轴润滑油道7,进而机油通过第一摇臂轴润滑油道5和第二进油道孔6上的侧向孔进入与侧向孔位置对应且连通的凸轮轴座油道孔,再通过凸轮轴座油道孔进入凸轮轴座瓦进油道9,继而进入凸轮轴孔10,实现对第一凸轮轴颈、第二凸轮轴颈、第三凸轮轴颈、第四凸轮轴颈、第五凸轮轴颈、第六凸轮轴颈和第七凸轮轴颈的润滑。本方案提供的装置实现了缸盖上凸轮轴颈的润滑,同时机油流动的油道长度短,减少了在机油的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减少了动力设备提供的能量;油道变短,缩短了机油在油道内流动的时间,也就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机油的响应时间;机油的油道缩短,减少了存留在油道内的机油的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机油的使用率,减少了对机油的浪费。
本方案提供的装置不限于两个进油道孔,可以根据具体缸盖的需要设计多个进油道孔,可以一个进油道孔对应一个摇臂轴,也可以一个摇臂轴对应两个甚至多个进油道孔,具体根据缸盖情况设计。
为了进一步缩短油道,第二凸轮轴座上设置有第二凸轮轴座进油道孔3,第二凸轮轴座进油道孔3一端与第一进油道孔2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凸轮轴座上的凸轮轴座油道孔连通,第二凸轮轴座上的凸轮轴座油道孔与第一摇臂轴润滑油道5连通;第六凸轮轴座上设置有第六凸轮轴座进油道孔4,第六凸轮轴座进油道孔4一端与第二进油道孔6连通,另一端与第六凸轮轴座上的凸轮轴座油道孔连通,第六凸轮轴座上的凸轮轴座油道孔与第二摇臂轴润滑油道7连通。
第二凸轮轴座进油道孔3直接与第一进油道孔2连通和第六凸轮轴座进油道孔4直接与第二进油道孔6连通,机油进入第二凸轮轴座进油道孔3和第六凸轮轴座进油道孔4后能够直接对第二凸轮轴颈和第六凸轮轴颈进行润滑,然后由第二凸轮轴座上的凸轮轴座油道孔和第六凸轮轴座上的凸轮轴座油道孔分别进入第一摇臂轴润滑油道5和第二摇臂轴润滑油道7,第一摇臂轴润滑油道5内的机油通过开设在第一摇臂轴润滑油道5内与第一凸轮轴座油道孔、第三凸轮轴座油道孔和第四凸轮轴座油道孔位置对应且连通的侧向孔进入第一凸轮轴座油道孔、第三凸轮轴座油道孔和第四凸轮轴座油道孔,对相应的凸轮轴瓦进行润滑;第二摇臂轴润滑油道7内的机油通过开设在第二摇臂轴润滑油道7内与第五凸轮轴座油道孔、第六凸轮轴座油道孔和第七凸轮轴座油道孔位置对应且连通的侧向孔进入第五凸轮轴座油道孔、第六凸轮轴座油道孔和第七凸轮轴座油道孔,对相应的凸轮轴瓦进行润滑。
本方案提供的装置,不限于将第一进油道孔2与第二凸轮轴座连通和将第二进油道孔6与第六凸轮轴座连通,可以将第一进油道孔2与第一摇臂轴对应的任何一个凸轮轴座连通,第二进油道孔6与第二摇臂轴对应的任何一个凸轮轴连通,为了减少动力设备消耗的能量,优选的将第一进油道孔2与位于第一摇臂轴对应的中间位置饿凸轮轴座连通,例如将第一摇臂轴与第二凸轮轴座和第三凸轮轴座连通,第二进油道孔与第六凸轮轴座连通,机油可以从中间位置向两端传输,一方面减少了运输的压力,另一方面缩短了机油运输的时间。本方案提供的装置不仅限于具有七个凸轮轴座缸盖的润滑,也可以对设置有其他数量的缸盖进行润滑,优选的将进油道孔与摇臂轴对应的凸轮轴座进行连通,当一个摇臂轴对应的凸轮轴座较多时,可以设置两个或者多个进油道孔与一个摇臂轴对应,根据缸盖的具体情况设计。
为了进一步缩短润滑的时间,第二凸轮轴座的凸轮轴座油道孔的个数为两个,且两个第二凸轮轴座的凸轮轴座油道孔通过第二凸轮轴座横向油道孔与第二凸轮轴座进油道孔3连通,第二凸轮轴座横向油道孔两端分别与第二凸轮轴座的凸轮轴座油道孔连通,第二凸轮轴座横向油道孔中部与第二凸轮轴座进油道孔3连通;第六凸轮轴座的凸轮轴座油道孔的个数为两个,且两个第六凸轮轴座的凸轮轴座油道孔通过第六凸轮轴座横向油道孔与第六凸轮轴座进油道孔4连通,第六凸轮轴座横向油道孔两端分别与第六凸轮轴座的凸轮轴座油道孔连通,第六凸轮轴座横向油道孔中部与第六凸轮轴座进油道孔4连通。
本方案提供的装置,机油由第一进油道孔2和第二进油道孔6进入缸盖本体1,之后进入第二凸轮轴座进油道孔3和第六凸轮轴座进油道孔4,为了增加了输油面积,将第二凸轮轴座的凸轮轴座油道孔和第六凸轮轴座的凸轮轴座油道孔的个数为两个,进入第二凸轮轴座进油道孔3和第六凸轮轴座进油道孔4的机油被分成两股分别流入第二凸轮轴座的两个凸轮轴座油道孔和第六凸轮轴座的两个凸轮轴座油道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机油的润滑时间,提高润滑效率;两个第二凸轮轴座的凸轮轴座油道孔通过第二凸轮轴座横向油道孔与第二凸轮轴座进油道孔连通,两个第六凸轮轴座的凸轮轴座油道孔通过第六凸轮轴座横向油道孔与第六凸轮轴座进油道孔连通,减少了第二凸轮轴座进油道孔与第六凸轮轴座进油道孔的开设数量,降低了生产的难度和成本。
为了保证机油的利用率,减少对机油的浪费,缸盖本体1对应第一凸轮轴颈、第二凸轮轴颈、第三凸轮轴颈、第四凸轮轴颈、第五凸轮轴颈、第六凸轮轴颈和第七凸轮轴颈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回油道8,第一回油道8与缸盖本体1的油底壳连通,通过动力设备,机油可以在缸盖本体1内循环利用,流至油底壳的机油可以被多次利用,另外,机油润滑完成后,可以沿着与各个凸轮轴颈位置对应的第一回油道8流回油底壳,且第一回油道8与油底壳连通,机油回流畅通,避免了因为机油回流不畅,引发的泄露。
为了减少动力的消耗,凸轮轴座瓦进油道9倾斜布置,此处的倾斜为凸轮轴座瓦进油道9的进油端的高度较机油的出油端的高度高,使得机油可以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到凸轮轴孔10,减少了动力设备的使用的燃料,节省了能源,凸轮轴座瓦进油道9的倾斜角度可以根据需要设定,本方案不做具体限定,优选的为15°~30°。
为了避免在缸盖本体1上再次开孔,凸轮轴座油道孔为用于固定缸盖本体1的螺栓与缸盖本体1之间的环形孔隙,机油沿着螺栓与缸盖本体1之间的环形孔隙运输,减少了加工成本,并且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缸盖本体1上的调节齿轮上设置有调节齿轮润滑进油孔11,缸盖本体1上对应调节齿轮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回油道12,第二回油道12与缸盖本体1的油底壳连通。机油对调节齿轮润滑完成后,可以沿着第二回油道12直接流至油底壳,机油在动力设备的作用下循环使用,节省了能源。
为了缩短油道的长度和第一进油道孔2与第二进油道孔6的开设难度,第一进油道孔2和第二进油道孔6相对缸盖本体1的上表面垂直布置。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缸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缸盖本体(1),所述缸盖本体(1)上开设有第一进油道孔(2)和第二进油道孔(6);
设置在所述缸盖本体(1)控制凸轮轴颈润滑的第一摇臂轴和第二摇臂轴,所述第一摇臂轴控制依次设置在所述缸盖本体(1)上的第一凸轮轴颈、第二凸轮轴颈、第三凸轮轴颈和第四凸轮轴颈的润滑,第二摇臂轴控制依次设置在所述缸盖本体(1)上的第五凸轮轴颈、第六凸轮轴颈和第七凸轮轴颈的润滑,所述第一摇臂轴上设置有第一摇臂轴润滑油道(5),所述第二摇臂轴内开设有第二摇臂轴润滑油道(7),所述第一摇臂轴润滑油道(5)与所述第一进油道孔(2)连通,所述第二摇臂轴润滑油道(7)与所述第二进油道孔(6)连通,所述第一摇臂轴润滑油道(5)和所述第二摇臂轴润滑油道(7)的侧壁上均设置有侧向孔;
第一凸轮轴座、第二凸轮轴座、第三凸轮轴座、第四凸轮轴座、第五凸轮轴座、第六凸轮轴座和第七凸轮轴座上均设置有凸轮轴座油道孔,所述侧向孔的位置与所述凸轮轴座油道孔的位置对应,且所述侧向孔与所述凸轮轴座油道孔连通;
所述第一凸轮轴座、所述第二凸轮轴座、所述第三凸轮轴座、所述第四凸轮轴座、所述第五凸轮轴座、第六凸轮轴座和第七凸轮轴座上均设置有凸轮轴座瓦进油道(9),所述凸轮轴座瓦进油道(9)一端与所述凸轮轴座油道孔连通,另一端与凸轮轴孔(10)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轮轴座上设置有第二凸轮轴座进油道孔(3),所述第二凸轮轴座进油道孔(3)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油道孔(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凸轮轴座上的凸轮轴座油道孔连通,所述第二凸轮轴座上的所述凸轮轴座油道孔与所述第一摇臂轴润滑油道(5)连通;所述第六凸轮轴座上设置有第六凸轮轴座进油道孔(4),所述第六凸轮轴座进油道孔(4)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油道孔(6)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六凸轮轴座上的凸轮轴座油道孔连通,所述第六凸轮轴座上的所述凸轮轴座油道孔与所述第二摇臂轴润滑油道(7)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轮轴座的凸轮轴座油道孔的个数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二凸轮轴座的凸轮轴座油道孔通过第二凸轮轴座横向油道孔与所述第二凸轮轴座进油道孔(3)连通,所述第二凸轮轴座横向油道孔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凸轮轴座的所述凸轮轴座油道孔连通,所述第二凸轮轴座横向油道孔中部与所述第二凸轮轴座进油道孔(3)连通;所述第六凸轮轴座的凸轮轴座油道孔的个数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六凸轮轴座的凸轮轴座油道孔通过第六凸轮轴座横向油道孔与所述第六凸轮轴座进油道孔(4)连通,所述第六凸轮轴座横向油道孔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六凸轮轴座的所述凸轮轴座油道孔连通,所述第六凸轮轴座横向油道孔中部与所述第六凸轮轴座进油道孔(4)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本体(1)对应所述第一凸轮轴颈、所述第二凸轮轴颈、所述第三凸轮轴颈、所述第四凸轮轴颈、所述第五凸轮轴颈、所述第六凸轮轴颈和所述第七凸轮轴颈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回油道(8),所述第一回油道(8)与所述缸盖本体(1)的油底壳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轴座瓦进油道(9)倾斜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轴座油道孔为用于固定所述缸盖本体(1)的螺栓与所述缸盖本体(1)之间的环形孔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本体(1)上的调节齿轮上设置有调节齿轮润滑进油孔(11),所述缸盖本体(1)上对应调节齿轮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回油道(12),所述第二回油道(12)与所述缸盖本体(1)的油底壳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油道孔(2)和所述第二进油道孔(6)相对所述缸盖本体(1)的上表面垂直布置。
CN201320649837.XU 2013-10-21 2013-10-21 一种缸盖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5704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49837.XU CN203570443U (zh) 2013-10-21 2013-10-21 一种缸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49837.XU CN203570443U (zh) 2013-10-21 2013-10-21 一种缸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70443U true CN203570443U (zh) 2014-04-30

Family

ID=50538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49837.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570443U (zh) 2013-10-21 2013-10-21 一种缸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7044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98735A (zh) * 2013-10-21 2014-01-08 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缸盖
CN104454217A (zh) * 2014-11-24 2015-03-25 陕西北方动力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直列四缸水冷柴油机气缸盖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98735A (zh) * 2013-10-21 2014-01-08 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缸盖
CN104454217A (zh) * 2014-11-24 2015-03-25 陕西北方动力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直列四缸水冷柴油机气缸盖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097995U (zh) 一种微型汽车发动机缸盖油道集成结构
CN101655021B (zh) 一种发动机缸体总成的润滑油路
CN101182793A (zh) Vvt发动机润滑油路
CN203570443U (zh) 一种缸盖
CN201723261U (zh) 用于发动机的排气凸轮轴
CN203570445U (zh) 发动机气缸盖油路结构
CN103498735B (zh) 一种缸盖
CN203308544U (zh) 发动机多通道回油结构及具有该回油结构的发动机与汽车
CN102269028A (zh) 一种发动机润滑油路
CN201747425U (zh) 一种vvt发动机凸轮轴润滑机构
CN202090982U (zh) 一种发动机缸盖润滑油路的节流装置
CN104806372A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盖、汽车发动机及相应的汽车
CN103850748A (zh) 引擎正时链轮的油润构造
CN202039912U (zh) 一种新型发动机凸轮轴
CN201284678Y (zh) 发动机凸轮轴润滑装置
CN106837588B (zh) 一种气缸盖总成的油路结构
CN204213595U (zh) 一种冶金生产线输送链条的润滑装置
CN203146051U (zh) 发动机缸内制动器供油结构
CN203547815U (zh) 一种发动机凸轮轴及发动机及汽车
CN202628309U (zh) 汽车发动机的前同步链罩壳及汽车发动机
CN202645758U (zh) 一种具有润滑凸轮轴油道的缸盖结构
CN201953427U (zh) 汽车发动机ocv阀
CN205101055U (zh) 凸轮轴轴承盖
CN203452862U (zh) 发动机凸轮轴承盖
CN203717068U (zh) 凸轮轴润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3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127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