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48223U - 回转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回转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48223U
CN203548223U CN201320637390.4U CN201320637390U CN203548223U CN 203548223 U CN203548223 U CN 203548223U CN 201320637390 U CN201320637390 U CN 201320637390U CN 203548223 U CN203548223 U CN 2035482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ylinder
outer circumferential
eccentric part
circumferential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63739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五前尚久
谷真男
新井聪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4962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7178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482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4822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3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18/34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8 or F04C18/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18/356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8 or F04C18/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with vanes reciprocating with respect to the outer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3/00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Multi-stage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23/008Hermetic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021Systems for the equilibration of forces acting on the pump
    • F04C29/0028Internal leakage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10/00Fluid
    • F04C2210/26Refrigerants with particular properties, e.g. HFC-134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40/00Components
    • F04C2240/40Electric mo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15/00Rotary kinetic fluid motors or pump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17/00Pumps
    • Y10S417/902Hermetically sealed motor pump un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回转压缩机,回转压缩机(100)的下滚筒(11)由内周侧滚筒(11b)和外周侧滚筒(11a)构成。并且,内周侧滚筒(11b)由在副轴侧偏心部(4d)的中心轴线方向上被分割出的多个环状体(11c)构成。此外,曲轴(4)将副轴侧的偏心部(4d)的偏心相反侧的外周面形成在比副轴(4b)的外周面靠内侧的位置,且形成有用于使环状体(11c)朝副轴侧偏心部(4d)的偏心方向移动的避让部(4g)。本实用新型的回转压缩机即使增大偏心部的偏心量,也能抑制偏心部处的滑动损失、滚筒的磨损以及发生在滚筒附近的制冷剂泄漏损失,且高效率。

Description

回转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回转压缩机。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有一种回转压缩机,其包括滚筒(也称活塞)、缸体和叶片,上述滚筒以自由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曲轴的偏心部,上述缸体形成有圆筒状的缸体室,在该缸体室中配置有上述滚筒,上述叶片将缸体室内分隔成压缩室和吸入室这两个空间,该回转压缩机通过使滚筒在缸体室内进行偏心旋转运动而压缩被吸入到缸体室内的制冷剂。在这种以往的回转压缩机中,还提出了将滚筒分割成多个构件来构成滚筒的回转压缩机。 
例如,在将滚筒分割成多个构件来构成滚筒的以往的回转压缩机中,为了防止由叶片和滚筒外周面之间的滑动而导致的滚筒外周面的磨损,提出了“将回转压缩机的活塞构成为外侧的第1滚筒16a和内侧的第2滚筒16b这两层,并设置连通上述第2滚筒16b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的孔24。”(参照专利文献1)。 
此外,例如在将滚筒分割成内侧滚筒(相当于专利文献1的第1滚筒16a)和外侧滚筒(相当于专利文献1的第2滚筒16b)的以往的回转压缩机中,为了减小内侧滚筒与外侧滚筒之间的滑动损失,还提出了“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其包括缸体、主轴承和副轴承、轴、内侧滚筒、外侧滚筒、多条槽以及弹簧,上述主轴承和副轴承固定于上述缸体的端面,上述轴在上述主轴承和副轴承内旋转滑动且具有曲轴,上述内侧滚筒以自由旋转的方式被容纳于上述轴的曲轴中且在轴向上被一分为二,上述外侧滚筒外套于上述内侧滚筒,上述多条槽由与上述内侧滚筒的内周面部连通的连通部及密封部分别形成在上述内侧滚 筒的与上述主轴承及副轴承相对的端面上,上述弹簧设于上述一分为二的内侧滚筒的相对的端面之间”(参照专利文献2)。 
此外,例如在将滚筒分割成多个构件来构成滚筒的以往的回转压缩机中,还提出了“一种密闭型压缩机,其由缸体、具有轴部和偏心部的旋转轴、嵌套于该偏心部的外周且在缸体内旋转的滚筒,以及密封缸体的开口并轴支承轴部的轴承部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滚筒被分割多个环状体而形成,且在旋转轴的偏心部和轴部之间设有用于使分割出的环状体沿旋转轴的径向移动的避让部。”(参照专利文献3)。 
此外,例如作为具有与将滚筒分割成内侧滚筒和外侧滚筒并将内侧滚筒分割成多个部分的专利文献2相同的滚筒的以往的回转压缩机,还提出了“具有旋转轴4和多组压缩机构部2A、2B,该旋转轴4具有主轴部4A、副轴部4B以及与滚筒13a、13b相卡合的多个偏心部4c、4d,该多组压缩机构部2A、2B具有多个缸体8A、8B,该多个缸体8A、8B具有缸体室14a、14b,各滚筒一边与缸体室14a、14b的周壁接触一边进行偏心移动;以在设主轴部半径为Rm、设副轴部半径为Rs、设偏心部半径为Rc、设偏心部偏心量为e时,满足Rc<Rm+e、Rc>Rs+e,并且当在轴向上分割与主轴部侧偏心部相卡合的滚筒,设该分割滚筒的高度为ha、设缸体的厚度为H、设相邻的偏心部端面之间的距离为L时,满足H>L、ha<L的方式进行了设定。”(参照专利文献4)。 
此外,例如作为具有与将滚筒分割成内侧滚筒和外侧滚筒并将内侧滚筒分割成多个部分的专利文献2相同的滚筒的以往的回转压缩机,还提出了“一种回转压缩机,将沿着缸体内壁偏心旋转的活塞构成为双层,在上述活塞的内侧设置热膨胀系数比外侧的第1滚筒的热膨胀系数小的第2滚筒。”(参照专利文献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256282号公报(摘要、图1)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3-271591号公报(权利要求书、图1)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昭64-3290号公报(权利要求书、图1)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157146号公报(摘要、图2、图5)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2-45683号公报(权利要求书、图2)。 
实用新型内容
现在,基于对节能化、省资源化的意识的提高,追求回转压缩机的小型化,并追求回转压缩机的进一步的高效率化。为此,可以减小缸体的厚度。这是由于,通过减小缸体的厚度,能实现回转压缩机的小型化。此外还由于,通过减小缸体的厚度,能减小缸体室内周面与滚筒外周面之间的间隙,因此能减小制冷剂自两者之间泄漏而导致的制冷剂损失,能使回转压缩机高效率化。但是,若减小缸体的厚度,则排气量减小。为了在不改变排气量的情况下减小缸体的厚度,需要增大曲轴的偏心部的偏心量。 
但是,当要在以往的回转压缩机中增大曲轴的偏心部的偏心量时,会产生如下课题。 
曲轴部由中心轴部(固定于转子且以自由旋转的方式被主轴承支承的主轴、以自由旋转的方式被副轴承支承的副轴等)和偏心部构成,该中心轴部以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承于轴承,且与电动机的转子的旋转中心同轴配置,该偏心部设于该中心轴部之间。并且,安装于偏心部的滚筒在套于中心轴部之后,被安装于偏心部。因此,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5所述的回转压缩机中,为了将内侧滚筒安装于偏心部,以使偏心部的偏心相反侧的外周面(偏心部中的与偏心方向相反的一侧的外周面)位于比中心轴部的外周部靠外侧的位置的方式形成了曲轴。即,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5所述的回转压缩机为了增大偏心部的偏心量,必须将偏心部的直径形成得较大。但是,偏心部的中心轴线方向的端面与闭塞缸体室的开口部的副轴承部等滑动接触。因此,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5所述的回转压缩机在要增大曲轴的偏心部的偏心量时,存在会增大偏心部处的滑动损失而导致回转压缩机效率下降的课题。 
专利文献4所述的回转压缩机在设主轴的半径(在专利文献4中为主轴部半径)为Rm、设偏心部半径为Rc以及设偏心部偏心量为e 时,满足Rc<Rm+e。即,专利文献4所述的回转压缩机以使偏心部的偏心相反侧的外周面位于比主轴的外周部靠内侧(靠近偏心部的中心轴线)的位置的方式形成了曲轴。但是,专利文献4所述的回转压缩机在设副轴的半径(在专利文献4中为副轴部半径)为Rs时,满足Rc>Rs+e。即,专利文献4所述的回转压缩机也与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5所述的回转压缩机同样,以使偏心部的偏心相反侧的外周面位于比副轴(插入于内侧滚筒的中心轴部)的外周部靠外侧的位置的方式形成了曲轴。因此,专利文献4所述的回转压缩机结果也与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5所述的回转压缩机同样,为了增大偏心部的偏心量,必须将偏心部的直径形成得较大。因此,专利文献4所述的回转压缩机在要增大曲轴的偏心部的偏心量时,也存在会增大偏心部的滑动损失而导致回转压缩机效率下降的课题。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3所述的回转压缩机在中心轴部上的、偏心部与中心轴部的交界部,形成有用于使构成滚筒的环状部沿径向移动的避让部。因此,专利文献3所述的回转压缩机即使在使用将偏心部的偏心相反侧的外周面形成在比中心轴部的外周部靠内侧(靠近偏心部的中心轴线)的位置的曲轴时,即在不增大偏心部的直径而增大偏心量时,也能将构成滚筒的环状部安装于偏心部。 
在此,由于回转压缩机的滚筒在缸体室内进行偏心旋转运动,因此,为了防止滚筒端面的磨损,在滚筒与闭塞缸体室的开口部的构件(主轴承、副轴承、分隔板等)之间形成有余隙。此外,为了抑制制冷剂自该余隙泄漏,需要使该余隙为适当的量。 
但是,专利文献3所述的回转压缩机是通过沿偏心部的中心轴线方向层叠环状体而构成滚筒。因此,专利文献3所述的回转压缩机的滚筒的高度(偏心部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长度)的精度变差,难以在滚筒与闭塞缸体室的开口部的构件之间确保适当的余隙。因此,专利文献3所述的回转压缩机存在滚筒的端面会发生磨损的课题。此外,也存在制冷剂会自滚筒与闭塞缸体室的开口部的构件之间泄漏而导致 制冷剂泄漏损失增大,从而使回转压缩机的效率下降的课题。此外,专利文献3所述的回转压缩机会因各环状体的外径尺寸的偏差等而导致滚筒外周面凹凸不平。因此,专利文献3所述的回转压缩机还存在由于制冷剂自滚筒外周面与叶片之间泄漏而导致制冷剂泄漏损失增大,从而使回转压缩机效率下降的课题。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增大偏心部的偏心量,也能抑制偏心部处的滑动损失、滚筒的磨损以及发生在滚筒附近的制冷剂泄漏损失的高效率的回转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的回转压缩机具有:电动机,其具有定子和转子;曲轴,其具有多个中心轴部和至少一个偏心部,上述多个中心轴部与上述转子的旋转中心同轴配置,上述至少一个偏心部设于这些中心轴部之间,且配置在自该中心轴部的中心轴线偏心的中心轴线上,上述中心轴部的一端固定于上述转子;压缩机构部,其设有与上述偏心部数量相同的滚筒、缸体和叶片,上述滚筒以自由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偏心部,上述缸体形成有圆筒状的缸体室,在该缸体室中配置有上述偏心部和上述滚筒,上述叶片将上述缸体室内分隔成压缩室和吸入室这两个空间;密闭容器,其容纳上述电动机、上述曲轴和上述压缩机构部;其中,至少一个上述滚筒由以自由旋转的方式设于上述偏心部的外周面的内周侧滚筒,和设于该内周侧滚筒的外周面的作为一体物的外周侧滚筒构成;上述内周侧滚筒由在上述偏心部的中心轴线方向上分割出的多个环状体构成;上述偏心部的偏心相反侧的外周面形成在比上述中心轴部的外周面靠近该偏心部的中心轴线的位置;在上述偏心部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侧,在上述中心轴部上的、上述偏心部与该中心轴部的交界部,形成有用于使上述环状体朝上述偏心部的偏心方向移动的避让部。 
技术方案2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回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周侧滚筒的、上述偏心部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长度大于上述内周侧滚筒的、上述偏心部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长度。 
技术方案3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回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中心轴部具有安装有上述转子的主轴,和配置在相对于上述偏心部与上述主轴相反的一侧的副轴,在将上述主轴的半径定义为R、将上述副轴的半径定义为r、将上述偏心部的偏心量定义为e、将上述偏心部的半径定义为Rc以及将上述内周侧滚筒的外周部的半径定义为Ri的情况下,满足:Rc-e<R、Rc-e<r、Ri-e<R以及Ri-e>r。 
技术方案4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回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曲轴的上述偏心部、上述滚筒、上述缸体以及上述叶片设有多个;上述中心轴部具有配置于上述偏心部之间的中间轴;在将上述中间轴的半径定义为rm的情况下,满足:Rc-e<rm以及Ri-e>rm。 
技术方案5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回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中间轴的两端的、上述偏心部与该中间轴的交界部,形成有用于使上述外周侧滚筒移动的避让部。 
技术方案6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回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中间轴的长度大于上述外周侧滚筒的高度。 
技术方案7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回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将上述内周侧滚筒设于上述偏心部的状态下,上述内周侧滚筒的偏心相反侧的外周面被配置在比上述中心轴部的外周面靠外侧的位置。 
技术方案8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回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曲轴的上述偏心部、上述滚筒、上述缸体以及上述叶片设有多个。 
技术方案9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回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避让部具有倾斜面,该倾斜面连接上述中心轴部的外周面和上述偏心部的偏心相反侧的外周面。 
技术方案10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回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避让部具有台阶部,该台阶部自上述中心轴部的外周面向上述偏心部的偏心相反侧的外周面侧凹陷。 
技术方案11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回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内周侧滚筒被压入于上述外周侧滚筒。 
技术方案12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回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内周侧滚筒的外周面以及上述外周侧滚筒的内周面的表面粗糙度 大于上述内周侧滚筒的内周面以及上述外周侧滚筒的外周面的表面粗糙度。 
技术方案13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回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内周侧滚筒的外周面以及上述外周侧滚筒的内周面形成有凹凸,上述内周侧滚筒的凹凸与上述外周侧滚筒的凹凸咬合。 
技术方案14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回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内周侧滚筒的外周面以及上述外周侧滚筒的内周面形成有沿上述偏心部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凹槽;在上述内周侧滚筒的凹槽和上述外周侧滚筒的凹槽之间设有键。 
本实用新型的回转压缩机的滚筒由内周侧滚筒和外周侧滚筒构成。并且,内周侧滚筒由在偏心部的中心轴线方向上分割出的多个环状体构成。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回转压缩机的曲轴在中心轴上的、偏心部与中心轴的交界部,形成有用于使环状体朝偏心部的偏心方向移动的避让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回转压缩机即使将偏心部的偏心相反侧的外周面形成在比中心轴部的外周面靠近该偏心部的中心轴线的位置,即,即使不增大偏心部的直径而增大偏心部的偏心量,也能将构成内周侧滚筒的环状体安装于偏心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回转压缩机即使增大偏心部的偏心量也能抑制偏心部处的滑动损失。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回转压缩机在内周侧滚筒的外周面设有作为一体物的外周侧滚筒。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回转压缩机能够利用外周侧滚筒确保滚筒高度的精度,此外,能抑制滚筒外周面的凹凸不平。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回转压缩机也能抑制滚筒的磨损,以及发生于滚筒附近的制冷剂泄漏损失。 
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即使增大偏心部的偏心量,效率也很高的回转压缩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回转压缩机的纵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回转压缩机的偏心部附近 的主要部分放大图(纵剖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通常的压缩机构部的组装顺序的说明图。 
图4是用于接着图3说明通常的压缩机构部的组装顺序的说明图。 
图5是用于接着图4说明通常的压缩机构部的组装顺序的说明图。 
图6是用于接着图5说明通常的压缩机构部的组装顺序的说明图。 
图7是用于接着图6说明通常的压缩机构部的组装顺序的说明图。 
图8是用于接着图7说明通常的压缩机构部的组装顺序的说明图。 
图9是用于接着图8说明通常的压缩机构部的组装顺序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要向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曲轴上组装作为一体物的滚筒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向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曲轴上组装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上滚筒和下滚筒的顺序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的滚筒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的滚筒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的回转压缩机的偏心部附近的主要部分放大图(纵剖视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向本实施方式4的曲轴上组装上滚筒和下滚筒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16是用于接着图15说明向本实施方式4的曲轴上组装上滚筒和下滚筒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17是用于接着图16说明向本实施方式4的曲轴上组装上滚筒和下滚筒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18是用于接着图17说明向本实施方式4的曲轴上组装上滚筒和下滚筒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19是用于接着图18说明向本实施方式4的曲轴上组装上滚筒和下滚筒的方法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回转压缩机的纵剖视图。此外,图2是表示该回转压缩机的偏心部附近的主要部分放大图(纵剖视图)。 
回转压缩机100在密闭容器1内容纳有电动机部2和压缩机构部3,电动机部2由定子2a和转子2b构成,压缩机构部3由电动机部2驱动。电动机部2的旋转力借助曲轴4传递到压缩机构部3。此外,在密闭容器1内储存有对压缩机构部3进行润滑的润滑油(冷冻机油)。 
曲轴4具有主轴4a、副轴4b、主轴侧偏心部4c和副轴侧偏心部4d以及中间轴4e,主轴4a固定于电动机部2的转子2b,副轴4b设于主轴4a的相反侧,主轴侧偏心部4c和副轴侧偏心部4d设有规定的相位差(例如180°)地形成于主轴4a和副轴4b之间,中间轴4e设于该主轴侧偏心部4c和副轴侧偏心部4d之间。 
另外,主轴4a、副轴4b以及中间轴4e与电动机部2的转子2b的旋转中心同轴配置,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中心轴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如图2所示那样形成曲轴4的形状。即,在本实施方式1中,不增大主轴侧偏心部4c和副轴侧偏心部4d的直径而增大主轴侧偏心部4c和副轴侧偏心部4d的偏心量。因此,曲轴4将主轴侧偏心部4c和副轴侧偏心部4d的偏心相反侧的外周面(主轴侧偏心部4c和副轴侧偏心部4d的与偏心方向相反的一侧的外周面)形成在比中心轴部(主轴4a、副轴4b以及中间轴4e)的外周部靠内侧(靠近主轴侧偏心部4c和副轴侧偏心部4d的中心轴线)的位置。 
此外,为了能够安装后述的上滚筒10和下滚筒11,在本实施方式1的曲轴4上形成有避让部4f、4g。避让部4f设于主轴4a上的、主轴侧偏心部4c与主轴4a的交界处。该避让部4f具有连接主轴4a的外周面和主轴侧偏心部4c的偏心相反侧的外周面的倾斜面。此外,避让部4g设于副轴4b上的、副轴侧偏心部4d与副轴4b的交界处。 该避让部4g具有自副轴4b的外周面向副轴侧偏心部4d的偏心相反侧的外周面侧凹陷的台阶部。 
这样构成的曲轴4以自由旋转的方式由主轴承5和副轴承6支承。详细而言,主轴承5设于压缩机构部3的上部,以使曲轴4的主轴4a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承主轴4a。此外,副轴承6设于压缩机构部3的下部,曲轴4的副轴4b以自由旋转的方式被支承。 
压缩机构部3具有主轴4a侧的上缸体7和副轴4b侧的下缸体8。 
上缸体7具有圆筒状的缸体室,在该缸体室中设有以自由旋转的方式嵌合于曲轴4的主轴侧偏心部4c上的上滚筒10。此外,上缸体7的缸体室的轴向两端面由主轴承5和分隔板9闭塞。再有,在上缸体7上设有随着主轴侧偏心部4c的旋转而进行往复运动的上叶片12。由该上叶片12将缸体室内分隔成吸入室和压缩室。 
下缸体8也具有圆筒状的缸体室,在该缸体室中设有以自由旋转的方式嵌合于曲轴4的副轴侧偏心部4d上的下滚筒11。此外,下缸体8的缸体室的轴向两端面由副轴承6和分隔板9闭塞。再有,在下缸体8上设有随着副轴侧偏心部4d的旋转而进行往复运动的下叶片13。由该下叶片13将缸体室内分隔成吸入室和压缩室。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如图2所示那样构成上滚筒10和下滚筒11。 
即,上滚筒10由内周侧滚筒10b和外周侧滚筒10a构成,内周侧滚筒10b以自由旋转的方式设于主轴侧偏心部4c的外周面,外周侧滚筒10a设于该内周侧滚筒10b的外周面。此外,内周侧滚筒10b由在主轴侧偏心部4c的中心轴线方向上被分割出的多个环状体10c构成。换言之,内周侧滚筒10b由沿主轴侧偏心部4c的中心轴线方向层叠的多个环状体10c构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外周侧滚筒10a的、主轴侧偏心部4c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内周侧滚筒10b的、主轴侧偏心部4c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长度。而且,要确保外周侧滚筒10a的端部和主轴承5及分隔板9之间的余隙为适当的量。即,外周侧滚筒10a的、主轴侧偏心部4c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长度为比上缸体 7的、主轴侧偏心部4c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长度小一些的值。 
此外,下滚筒11由内周侧滚筒11b和外周侧滚筒11a构成,内周侧滚筒11b以自由旋转的方式设于副轴侧偏心部4d的外周面,外周侧滚筒11a设于该内周侧滚筒11b的外周面。此外,内周侧滚筒11b由在副轴侧偏心部4d的中心轴线方向上被分割出的多个环状体11c构成。换言之,内周侧滚筒11b由沿副轴侧偏心部4d的中心轴线方向层叠的多个环状体11c构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外周侧滚筒11a的、副轴侧偏心部4d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内周侧滚筒11b的、副轴侧偏心部4d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长度。而且,要确保外周侧滚筒11a的端部和副轴承6及分隔板9之间的余隙为适当的量。即,外周侧滚筒11a的、副轴侧偏心部4d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长度为比下缸体8的、副轴侧偏心部4d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长度小一些的值。 
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压缩机构部3通过用被螺栓紧固在一起的上缸体7及主轴承5和被螺栓紧固在一起的下缸体8及副轴承6夹持分隔板9而构成。这些构件利用自主轴承5的外侧插入到下缸体8的螺栓以及自副轴承6的外侧插入到上缸体7的螺栓进行紧固而被固定在一起。 
图1所图示的螺栓14是自主轴承5的外侧插入到下缸体8而进行紧固的螺栓的一部分。 
此外,图1所图示的螺栓15是紧固下缸体8和副轴承6的螺栓的一部分。 
这样构成的回转压缩机100通过转子2b的旋转而使嵌入于转子2b的曲轴4旋转。由此,以自由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曲轴4的主轴侧偏心部4c上的上滚筒10在上缸体7的缸体室内进行偏心旋转运动。同样,以自由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曲轴4的副轴侧偏心部4d上的下滚筒11在下缸体8的缸体室内进行偏心旋转运动。而且,伴随上滚筒10和下滚筒11的偏心旋转运动,上缸体7和下缸体8的压缩室的容积逐渐减少,压缩室内的制冷剂气体被压缩。该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在被排出到密闭容器1内之后,自排出管23被送往外部。另外,与密闭容 器1相邻地设有储液器(accumulator)40,该储液器40借助吸入连结管21及吸入连结管22与上缸体7的缸体室及下缸体8的缸体室相连通。即,借助吸入连结管21及吸入连结管22向上缸体7的缸体室及下缸体8的缸体室内输送制冷剂气体。 
在将曲轴4安装于压缩机构部3上的状态下,曲轴4的副轴侧偏心部4d的下表面(中心轴线方向上的端面)被支承于压缩机构部3的副轴承6。因此,在上述的制冷剂压缩行程时,副轴侧偏心部4d的下表面与副轴承6滑动接触。因此,若副轴侧偏心部4d的直径大,则会增大两者间的滑动损失。但是,在本实施方式1中,不增大副轴侧偏心部4d的直径,而增大副轴侧偏心部4d的偏心量。因此,本实施方式1的回转压缩机100能抑制副轴侧偏心部4d的下表面与副轴承6之间的滑动损失。 
此外,通过抑制副轴侧偏心部4d的直径的增大,也能够抑制副轴侧偏心部4d的外周面与下滚筒11的内周面之间的滑动长度。因此,也能够获得能抑制副轴侧偏心部4d的外周面与下滚筒11(更详细讲是内周侧滚筒11b)之间的滑动损失的效果。在本实施方式1中,主轴侧偏心部4c也是不增大直径而增大偏心量。因此,也能够获得能抑制主轴侧偏心部4c的外周面与上滚筒10(更详细讲是内周侧滚筒10b)之间的滑动损失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由于外周侧滚筒10a的端部与主轴承5及分隔板9之间保持有适当的余隙量,因此,也能抑制发生在两者之间的制冷剂泄漏损失,以及外周侧滚筒10a的端部的磨损。同样,由于外周侧滚筒11a的端部与副轴承6及分隔板9之间保持有适当的余隙量,因此,也能抑制发生在两者之间的制冷剂泄漏损失,以及外周侧滚筒11a的端部的磨损。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构部3的组装顺序。另外,为了使本实施方式1的回转压缩机100的效果容易理解,首先,使用图3~图9说明通常的压缩机构部(具有作为一体物的滚筒的压缩机构部)的组装顺序。然后,参照通常的压缩机构部的组装顺序来说明本 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构部3的组装顺序。 
另外,对于通常的压缩机构部中的与本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构部3具有相同功能的结构,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说明。 
在组装通常的压缩机构部时, 
(1)如图3的(a)所示,首先用螺栓16将上缸体7和主轴承5紧固起来。使用多个螺栓16。另一方面,如图3的(b)所示,使主轴4a钻入上滚筒10中,将上滚筒10组装于主轴侧偏心部4c。 
(2)如图4所示,自上缸体7侧将组装了上滚筒的曲轴4的主轴4a插入到主轴承5中。此时,向上缸体7上装入上叶片12(未图示)。 
(3)如图5所示,使副轴4b和副轴侧偏心部4d钻入分隔板9中,组装于中间轴4c。在该状态下,如箭头所示,由于仅使副轴4b和副轴侧偏心部4d钻入分隔板9中,因此,分隔板9的中心与上缸体7的中心不一致。 
(4)如图6所示,使分隔板9朝与轴向垂直的方向移动,以使上缸体7和分隔板9的中心对合的方式定位分隔板9。此外,使设于分隔板9上的螺栓通孔9a、上缸体7的螺栓通孔7a以及主轴承5的螺栓通孔5a的位置对合。这是为了使后述的螺栓14能够通过。 
(5)如图7所示,使副轴4b钻入下滚筒11之后,将下滚筒11组装于副轴侧偏心部4d。 
(6)如图8所示,用螺栓15(多个)固定下缸体8和副轴承6。此外,向下缸体8上装入下叶片13(未图示)。然后,将曲轴4的副轴4b插入到副轴承6中。此外,使设于分隔板9的螺栓通孔9b、下缸体8的螺栓通孔8b以及副轴承6的螺栓通孔6b的位置对合。这是为了使后述的螺栓17能够通过。 
(7)如图9所示,使螺栓17(多个)自副轴承6的外侧穿入并螺纹接合于上缸体7的内螺纹部,以用下缸体8和上缸体7夹持分隔板9的方式将下缸体8和上缸体7固定起来。同样,使螺栓14(多个)自主轴承5的外侧穿入并螺纹接合于下缸体8的内螺纹部,以用上缸体7和下缸体8夹持分隔板9的方式将上缸体7和下缸体8固定起来。 
在此,由于按照上述那样的组装顺序组装压缩机构部,因此,当要在以一体物形成上滚筒10和下滚筒11的以往的压缩机构部中采用本实施方式1的曲轴4的形状时,产生了无法将上滚筒10和下滚筒11组装于曲轴4的课题。详细而言,本实施方式1的曲轴4将主轴侧偏心部4c和副轴侧偏心部4d的偏心相反侧的外周面形成在比中心轴部(主轴4a、副轴4b以及中间轴4e)的外周部靠内侧的位置。因此,如图10所示,例如在要将上滚筒10组装于主轴侧偏心部4c时,需要在主轴4a和主轴侧偏心部4c之间的交界部使上滚筒10倾斜,而将上滚筒10组装于主轴侧偏心部4c。但是,在上滚筒10为一体物时,由于上滚筒10的高度较高,因此,例如在图10中的以“○”包围的部分,上滚筒10的内周面会与曲轴4的外周面接触,从而无法将上滚筒10组装于主轴侧偏心部4c。基于同样的理由,也无法将下滚筒11组装于副轴侧偏心部4d。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如上述那样构成上滚筒10和下滚筒11,从而能够将上滚筒10和下滚筒11组装于主轴侧偏心部4c和副轴侧偏心部4d。以下,进行详细说明。 
图11是用于说明向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曲轴上组装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上滚筒和下滚筒的顺序的说明图。 
在向主轴侧偏心部4c组装上滚筒10时,如图11的(a)所示,首先将内周侧滚筒10b组装于主轴侧偏心部4c。详细而言,使主轴4a钻入构成内周侧滚筒10b的一个环状体10c中。然后,在避让部4f的位置使环状体10c倾斜,使该环状体10c朝主轴侧偏心部4c的偏心方向移动。随后,使环状体10c的斜度复原。由于环状体10c的高度(主轴侧偏心部4c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长度)小,因此,在使环状体10c的斜度复原时,能防止环状体10c的内周面与曲轴4的外周面发生干扰。因此,通过使环状体10c的斜度复原,能够将环状体10c组装于主轴侧偏心部4c。通过将环状体10c依次这样组装于主轴侧偏心部4c,能够将内周侧滚筒10b组装于主轴侧偏心部4c。组装该内周侧滚筒10b的工序按照上述的(1)的工序进行。 
此外,在向副轴侧偏心部4d组装下滚筒11时,如图11的(a)所示,首先将内周侧滚筒11b组装于副轴侧偏心部4d。详细而言,使副轴4b钻入构成内周侧滚筒11b的一个环状体11c中。然后,在避让部4g的位置使环状体11c朝副轴侧偏心部4d的偏心方向移动,将环状体11c组装于副轴侧偏心部4d。此时,由于避让部4g具有自副轴4b的外周面向副轴侧偏心部4d的偏心相反侧的外周面侧凹陷的台阶部,因此,在该台阶部的高度大于环状体11c的高度时,不是很有必要使环状体11c倾斜。通过将环状体11c依次这样组装于副轴侧偏心部4d,能够将内周侧滚筒11b组装于副轴侧偏心部4d。组装该内周侧滚筒11b的工序按照上述的(5)的工序进行。 
另外,根据下滚筒11的环状体11c的组装工序也可知,避让部采用如避让部4g那样具有台阶部的结构的话,容易安装环状体(环状体10c、11c)。此外,避让部采用如避让部4g那样具有台阶部的结构的话,也容易加工曲轴4。但是,避让部通过采用如避让部4f那样具有倾斜面的结构,能够提高避让部的强度。因此,设于与副轴4b相比需要确保强度的主轴4a上的避让部采用了避让部4f那样的形状。 
在如上述那样将内周侧滚筒10b安装于主轴侧偏心部4c之后,如图11的(b)所示那样安装外周侧滚筒10a。详细而言,在使主轴4a钻入外周侧滚筒10a之后,将外周侧滚筒10a组装于内周侧滚筒10b的外周面。由此,成为图11的(c)所示的状态。此时,内周侧滚筒10b的偏心相反侧的外周面形成在比主轴4a的外周面靠外侧的位置。因此,外周侧滚筒10a可以与以往同样地进行组装,因此即使以一体物形成,在组装方面也没有任何问题。该工序在上述的(1)的工序中进行。 
同样,在将内周侧滚筒11b安装于副轴侧偏心部4d之后,如图11的(b)所示那样安装外周侧滚筒11a。详细而言,在使副轴4b钻入外周侧滚筒11a之后,将外周侧滚筒11a组装于内周侧滚筒11b的外周面。由此,成为图11的(c)所示的状态。此时,内周侧滚筒11b的偏心相反侧的外周面形成在比副轴4b的外周面靠外侧的位置。因 此,外周侧滚筒11a可以与以往同样地进行组装,因此即使以一体物形成,在组装方面也没有任何问题。该工序按照上述的(5)的工序进行。 
以上,在如本实施方式1那样构成的回转压缩机100中,下滚筒11由内周侧滚筒11b和外周侧滚筒11a构成。并且,内周侧滚筒11b由在副轴侧偏心部4d的中心轴线方向上分割出的多个环状体11c构成。此外,本实施方式1的回转压缩机100的曲轴4形成有用于使环状体11c朝副轴侧偏心部4d的偏心方向移动的避让部4g。因此,本实施方式1的回转压缩机100即使将副轴侧偏心部4d的偏心相反侧的外周面形成在比副轴4b的外周面靠内侧的位置,即,即使不增大副轴侧偏心部4d的直径而增大副轴侧偏心部4d的偏心量,也能将构成内周侧滚筒11b的环状体11c安装于副轴侧偏心部4d。因此,本实施方式1的回转压缩机100即使增大副轴侧偏心部4d的偏心量,也能抑制副轴侧偏心部4d处的滑动损失。此外,通过抑制副轴侧偏心部4d的直径的增大,也能够抑制副轴侧偏心部4d的外周面与下滚筒11的内周面之间的滑动长度,从而也能抑制两者之间的滑动损失。 
此外,虽然在主轴侧偏心部4c的端部不产生上述那样的滑动损失,但在本实施方式1中,与副轴4b、副轴侧偏心部4d以及下滚筒11的结构相同地构成了主轴4a、主轴侧偏心部4c以及上滚筒10的结构。即,主轴侧偏心部4c与副轴侧偏心部4d同样,不增大直径而增大偏心量。因此,由于主轴侧偏心部4c和副轴侧偏心部4d相对于曲轴4的中心轴部(主轴4a、副轴4b、中间轴4e)呈轴对称的形状,因此能够抑制因曲轴4的旋转而产生的振动等。此外,通过抑制主轴侧偏心部4c的直径的增大,也能够抑制主轴侧偏心部4c的外周面与上滚筒10的内周面之间的滑动长度,从而也能抑制两者之间的滑动损失。 
此外,本实施方式1的回转压缩机100在内周侧滚筒10b、11b的外周面设有作为一体物的外周侧滚筒10a、11a。因此,能够使外周侧滚筒10a的端部与主轴承5及分隔板9之间保持适当的余隙,因此, 也能抑制发生于两者之间的制冷剂泄漏损失,以及外周侧滚筒10a的端部的磨损。同样,能够使外周侧滚筒11a的端部与副轴承6及分隔板9之间保持适当的余隙,因此,也能抑制发生于两者之间的制冷剂泄漏损失,以及外周侧滚筒11a的端部的磨损。 
此外,本实施方式1的回转压缩机100由于在内周侧滚筒10b、11b的外周面设有作为一体物的外周侧滚筒10a、11a,因此,能抑制上滚筒10和下滚筒11的外周面的凹凸不平。因此,本实施方式1的回转压缩机100也能抑制由外周侧滚筒10a与上叶片12之间的制冷剂泄漏以及外周侧滚筒11a与下叶片13之间的制冷剂泄漏所导致的制冷剂泄漏损失。 
因此,本实施方式1的回转压缩机100能够成为高效率的回转压缩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虽然将避让部4f和避让部4g的形状形成为不同形状,但也可以将它们形成为相同形状,这是不言自明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自不同的方向组装了上滚筒10和下滚筒11,但也可以自相同方向安装上滚筒10和下滚筒11。例如,也可以自副轴4b侧组装上滚筒10和下滚筒11。在该情况下,在副轴4b上的副轴侧偏心部4d与副轴4b的交界部、中间轴4e上的副轴侧偏心部4d与中间轴4e的交界部以及中间轴4e上的主轴侧偏心部4c与中间轴4e的交界部形成避让部即可。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以具有两个缸体的回转压缩机为例说明了本实用新型,但也可以在具有三个以上缸体的回转压缩机以及仅具有一个缸体的回转压缩机中实施本实用新型,这是不言自明的。 
实施方式2. 
在上滚筒10中,外周侧滚筒10a可借助外周侧滚筒10a的外周面与上缸体7的缸体室内周面之间的余隙、外周侧滚筒10a与主轴承5及分隔板9之间的余隙等,在上下左右方向上进行某种程度的移动。此外,内周侧滚筒10b也可借助内周侧滚筒10b的外周面与主轴侧偏心部4c的内周面之间的余隙、内周侧滚筒10b与主轴承5及分隔板9 之间的余隙等,在上下左右方向上进行某种程度的移动。因此,认为若外周侧滚筒10a和内周侧滚筒10b的移动量过大,则在回转压缩机100的运转过程中,内周侧滚筒10b(更详细讲是环状体10c)会在外周侧滚筒10a的内周侧倾斜,导致外周侧滚筒10a被固定在主轴侧偏心部4c上。若外周侧滚筒10a被固定在主轴侧偏心部4c上,则会增大外周侧滚筒10a的外周面的旋转速度,因此,可能会产生上叶片12与外周侧滚筒10a外周面之间的滑动损失、因上叶片12与外周侧滚筒10a外周面之间的滑动而导致的外周侧滚筒10a外周面的损伤、上叶片12与外周侧滚筒10a之间的发热胶着等。在下滚筒11中也可能发生同样的情况。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2中,在组装上滚筒10时,将内周侧滚筒10b压入于外周侧滚筒10a。同样,在组装下滚筒11时,将内周侧滚筒11b压入于外周侧滚筒11a。 
通过如本实施方式2那样组装上滚筒10,能够防止内周侧滚筒10b在外周侧滚筒10a的内周面侧倾斜而导致外周侧滚筒10a被固定在主轴侧偏心部4c上。因此,能防止上叶片12与外周侧滚筒10a外周面之间的滑动损失、因上叶片12与外周侧滚筒10a外周面之间的滑动而导致的外周侧滚筒10a外周面的损伤、上叶片12与外周侧滚筒10a之间的发热胶着等。 
同样,通过如本实施方式2那样组装下滚筒11,能够防止内周侧滚筒11b在外周侧滚筒11a的内周面侧倾斜而导致外周侧滚筒11a被固定在副轴侧偏心部4d上。因此,能防止下叶片13与外周侧滚筒11a外周面之间的滑动损失、因下叶片13与外周侧滚筒11a外周面之间的滑动而导致的外周侧滚筒11a外周面的损伤、下叶片13与外周侧滚筒11a之间的发热胶着等。 
实施方式3. 
能够防止内周侧滚筒10b、11b在外周侧滚筒10a、11a的内周面侧倾斜的结构不限定于实施方式2的结构。通过将外周侧滚筒10a、11a与内周侧滚筒10b、11b做成容易一体动作的结构,能够使内周侧 滚筒10b、11b在外周侧滚筒10a、11a的内周面侧难以自由动作,从而防止内周侧滚筒10b、11b在外周侧滚筒10a、11a的内周面侧倾斜。 
在本实施方式3中,例示几个能够防止内周侧滚筒10b、11b在外周侧滚筒10a、11a的内周面侧倾斜的结构。 
例如,可以使内周侧滚筒10b、11b的外周面以及外周侧滚筒10a、11a的内周面的表面粗糙度大于内周侧滚筒10b、11b的内周面以及外周侧滚筒10a、11a的外周面的表面粗糙度。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外周侧滚筒10a、11a与内周侧的滚筒10b、11b容易一体地动作,内周侧滚筒10b、11b在外周侧滚筒10a、11a的内周面侧难以自由动作,因此,能够防止内周侧滚筒10b、11b在外周侧滚筒10a、11a的内周面侧倾斜。 
此外,例如也可以如图12所示那样,通过在内周侧滚筒10b的外周面以及外周侧滚筒10a的内周面上形成沿主轴侧偏心部4c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凹槽10d、10e,并在凹槽10d、10e之间设置键10f来形成上滚筒10。此外,下滚筒11也可以采用同样的结构。采用这样的结构,也会使外周侧滚筒10a、11a与内周侧的滚筒10b、11b容易一体地动作,使内周侧滚筒10b、11b在外周侧滚筒10a、11a的内周面侧难以自由动作,因此,能够防止内周侧滚筒10b、11b在外周侧滚筒10a、11a的内周面侧倾斜。 
此外,例如也可以如图13所示那样,在内周侧滚筒10b、11b的外周面以及外周侧滚筒10a、11a的内周面形成凹凸,并使内周侧滚筒10b、11b的外周面的凹凸与外周侧滚筒10a、11a的内周面的凹凸咬合。采用这样的结构,也会使外周侧滚筒10a、11a与内周侧的滚筒10b、11b容易一体地动作,使内周侧滚筒10b、11b在外周侧滚筒10a、11a的内周面侧难以自由动作,因此,能够防止内周侧滚筒10b、11b在外周侧滚筒10a、11a的内周面侧倾斜。 
实施方式4. 
如上所述,在曲轴4的主轴4a上安装有电动机部2的转子2b。因此,主轴4a会伴随主轴侧偏心部4c和副轴侧偏心部4d的旋转而受 到离心力作用,若由该离心力引起的弯矩使主轴4a挠曲,则有时会招致转子2b的振摆回转。于是,其结果是,压缩机构部3、电动机部2的激振力变大,有时会招致振动、噪音的增大。因此,为了防止这种振摆回转,有时需要将曲轴4的主轴4a构成得较粗。但是,在将主轴4a构成得较粗时,内周侧滚筒10b的偏心相反侧的外周面将被配置在比主轴4a的外周面靠内侧的位置,会产生无法自主轴4a侧组装外周侧滚筒10a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如以下这样构成曲轴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4中未作特别说明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相同。 
图1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的回转压缩机的偏心部附近的主要部分放大图(纵剖视图)。 
如图14所示,出于防止转子2b的振摆回转等目的,本实施方式4的曲轴4的主轴4a的外径大于副轴4b的外径。并且,如下述式(1)~(6)那样定义曲轴4及滚筒(上滚筒10和下滚筒11)的各部分的尺寸。 
详细而言,在将主轴4a的半径定义为R、将副轴4b的半径定义为r、将主轴侧偏心部4c及副轴侧偏心部4d的偏心量定义为e、将主轴侧偏心部4c及副轴侧偏心部4d的半径定义为Rc、将中间轴4e的半径定义为rm并将内周侧滚筒10b、11b的外周部的半径定义为Ri的情况下,满足: 
Rc-e<R…(1) 
Rc-e<r…(2) 
Rc-e<rm…(3) 
Ri-e<R…(4) 
Ri-e>r…(5) 
Ri-e>rm…(6) 
即,根据式(1)~(3)可知,本实施方式4的曲轴4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同样,将主轴侧偏心部4c和副轴侧偏心部4d的偏心相反侧的外周面形成在比中心轴部(主轴4a、副轴4b以及中间轴4e) 的外周面靠内侧的位置。此外,根据式(5)、(6)可知,本实施方式4的曲轴4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同样,使内周侧滚筒10b、11b的偏心相反侧的外周面位于比副轴4b及中间轴4e的外周面靠外侧的位置。 
但是,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4的曲轴4的主轴4a的外径大于副轴4b的外径,因此,根据式(4)可知,内周侧滚筒10b、11b的偏心相反侧的外周面位于比主轴4a的外周面靠内侧的位置。因此,本实施方式4的曲轴4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不同,不能自主轴4a侧组装外周侧滚筒10a、11a。因此,在本实施方式4中,采用了自副轴4b侧组装外周侧滚筒10a、11a的结构。 
另外,在自副轴4b侧组装上滚筒10的外周侧滚筒10a时,如后所述,需要使中间轴4e从外周侧滚筒10a中通过,并使外周侧滚筒10a朝与中间轴4e的中心轴线大致垂直的方向移动。此时,在本实施方式4中,中间轴4e的长度Hm(中间轴4e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长度)小于外侧滚筒10a的高度Ho(外周侧滚筒10a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长度)。因此,在本实施方式4中,在中间轴4e的两端上的、主轴侧偏心部4c及副轴侧偏心部4d与中间轴4e的交界部,形成有用于使外周侧滚筒10a朝与中间轴4e的中心轴线大致垂直的方向移动的避让部4h、4i。详细而言,避让部4h形成于中间轴4e上的、副轴侧偏心部4d与中间轴4e的交界部。此外,避让部4i形成于中间轴4e上的、主轴侧偏心部4c与中间轴4e的交界部。另外,避让部4h、4i既可以与避让部4f形状相同,也可以与避让部4g形状相同。 
以下,使用图15~图19详细说明向本实施方式4的曲轴4上组装上滚筒10和下滚筒11的组装方法。 
在向主轴侧偏心部4c组装上滚筒10时,如图15所示,首先将内周侧滚筒10b(即环状体10c)组装于主轴侧偏心部4c。该内周侧滚筒10b的组装既可以自主轴4a侧进行,也可以自副轴4b侧进行。在自副轴4b侧组装内周侧滚筒10b时,不是特别必要设置避让部4f。 
在将内周侧滚筒10b安装于主轴侧偏心部4c之后,如图15~图19 所示那样组装外周侧滚筒10a。详细而言,如图15所示,首先自副轴4b侧将外周侧滚筒10a套入到中间轴4e。接着,如图16所示,朝主轴4a的方向上推先前组装好的内周侧滚筒10b。这是由于,中间轴4e的长度Hm小于外周侧滚筒10a的高度Ho,因此在使外周侧滚筒10a朝与主轴侧偏心部4c的偏心方向移动时,需要使外周侧滚筒10a倾斜。 
如图16所示,在朝主轴4a的方向上推了内周侧滚筒10b之后,以使外周侧滚筒10a的主轴侧偏心部4c的偏心方向侧的部分朝副轴4b侧移动,外周侧滚筒10a的主轴侧偏心部4c的偏心方向相反侧的部分朝主轴4a侧移动的方式,使外周侧滚筒10a倾斜。此时,在本实施方式4中,在中间轴4e上的、副轴侧偏心部4d与中间轴4e的交界部形成有避让部4h。因此,能防止外周侧滚筒10a的主轴侧偏心部4c的偏心方向侧的内周面与中间轴4e的外周面接触而导致外周侧滚筒10a不能倾斜。此外,在本实施方式4中,在中间轴4e上的、主轴侧偏心部4c与中间轴4e的交界部形成有避让部4i。因此,也能防止外周侧滚筒10a的主轴侧偏心部4c的偏心方向相反侧的内周面与中间轴4e的外周面接触而导致外周侧滚筒10a不能倾斜。通过使外周侧滚筒10a倾斜,形成了用于使外周侧滚筒10a朝主轴侧偏心部4c的偏心方向移动的空间。 
如图17所示,在使外周侧滚筒10a倾斜之后,使外周侧滚筒10a朝主轴侧偏心部4c的偏心方向移动。然后,如图18所示,将被推往主轴4a方向的内周侧滚筒10b放下。最后,如图19所示,通过上推外周侧滚筒10a而将其组装于内周侧滚筒10b,能够将上滚筒10组装于主轴侧偏心部4c。该工序按照实施方式1中所示的(1)的工序进行。 
另外,图19所示的向副轴侧偏心部4d组装下滚筒11的组装方法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一样。 
以上,本实施方式4的回转压缩机100如上述那样构成曲轴4,因此,除了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中所示的效果之外,还能获得在出于防止转子2b的振摆回转等目的而增大主轴4a的外径的情况下, 也能将上滚筒10和下滚筒11组装于曲轴4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4中,在中间轴4e的两端上的、主轴侧偏心部4c及副轴侧偏心部4d与中间轴4e的交界部,形成了用于使外周侧滚筒10a朝与中间轴4e的中心轴线大致垂直的方向移动的避让部4h、4i。但是,在中间轴4e的长度Hm小于外周侧滚筒10a的高度Ho的情况下,在自主轴4a侧组装上滚筒10的内周侧滚筒10b时,避让部4h、4i则不是特别必要。这是由于,即使不使上滚筒10的外周侧滚筒10a倾斜,也能使外周侧滚筒10a朝主轴侧偏心部4c的偏心方向移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4中,以具有两个缸体的回转压缩机为例说明了本实用新型,但在仅具有一个缸体的回转压缩机(在曲轴上无中间轴的结构)的情况下,只要采用使曲轴满足上述式(1)、(2)、(4)、(5)的结构,即可获得在本实施方式4中所示的效果。 
附图标记说明 
1:密闭容器;2:电动机部;2a:定子;2b:转子;3:压缩机构部;4:曲轴;4a:主轴;4b:副轴;4c:主轴侧偏心部;4d:副轴侧偏心部;4e:中间轴;4f:避让部;4g:避让部;4h:避让部;4i:避让部;5:主轴承;5a:螺栓通孔;6:副轴承;6b:螺栓通孔;7:上缸体;7a:螺栓通孔;8:下缸体;8b:螺栓通孔;9:分隔板;9a:螺栓通孔;9b:螺栓通孔;10:上滚筒;10a:外周侧滚筒;10b:内周侧滚筒;10c:环状体;10d、10e:凹槽;10f:键;11:下滚筒;11a:外周侧滚筒;11b:内周侧滚筒;11c:环状体;12:上叶片;13:下叶片;14:螺栓;15:螺栓;16:螺栓;17:螺栓;21:吸入连结管;22:吸入连结管;23:排出管;40:储液器;100:回转压缩机。 

Claims (14)

1.一种回转压缩机,其具有:
电动机,其具有定子和转子;
曲轴,其具有多个中心轴部和至少一个偏心部,上述多个中心轴部与上述转子的旋转中心同轴配置,上述至少一个偏心部设于这些中心轴部之间,且配置在自该中心轴部的中心轴线偏心的中心轴线上,上述中心轴部的一端固定于上述转子;
压缩机构部,其设有与上述偏心部数量相同的滚筒、缸体和叶片,上述滚筒以自由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偏心部,上述缸体形成有圆筒状的缸体室,在该缸体室中配置有上述偏心部和上述滚筒,上述叶片将上述缸体室内分隔成压缩室和吸入室这两个空间;
密闭容器,其容纳上述电动机、上述曲轴和上述压缩机构部;
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上述滚筒由以自由旋转的方式设于上述偏心部的外周面的内周侧滚筒,和设于该内周侧滚筒的外周面的作为一体物的外周侧滚筒构成;
上述内周侧滚筒由在上述偏心部的中心轴线方向上分割出的多个环状体构成;
上述偏心部的偏心相反侧的外周面形成在比上述中心轴部的外周面靠近该偏心部的中心轴线的位置;
在上述偏心部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侧,在上述中心轴部上的、上述偏心部与该中心轴部的交界部形成有用于使上述环状体朝上述偏心部的偏心方向移动的避让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周侧滚筒的、上述偏心部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长度大于上述内周侧滚筒的、上述偏心部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回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中心轴部具有安装有上述转子的主轴,和配置在相对于上述偏心部与上述主轴相反的一侧的副轴,
在将上述主轴的半径定义为R、将上述副轴的半径定义为r、将上述偏心部的偏心量定义为e、将上述偏心部的半径定义为Rc以及将上述内周侧滚筒的外周部的半径定义为Ri的情况下,满足:
Rc-e<R、Rc-e<r、Ri-e<R以及Ri-e>r。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曲轴的上述偏心部、上述滚筒、上述缸体以及上述叶片设有多个;
上述中心轴部具有配置于上述偏心部之间的中间轴;
在将上述中间轴的半径定义为rm的情况下,满足:
Rc-e<rm以及Ri-e>r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中间轴的两端的、上述偏心部与该中间轴的交界部,形成有用于使上述外周侧滚筒移动的避让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中间轴的长度大于上述外周侧滚筒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回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将上述内周侧滚筒设于上述偏心部的状态下,上述内周侧滚筒的偏心相反侧的外周面被配置在比上述中心轴部的外周面靠外侧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回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曲轴的上述偏心部、上述滚筒、上述缸体以及上述叶片设有多个。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回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避让部具有倾斜面,该倾斜面连接上述中心轴部的外周面和上述偏心部的偏心相反侧的外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回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避让部具有台阶部,该台阶部自上述中心轴部的外周面向上述偏心部的偏心相反侧的外周面侧凹陷。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回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内周侧滚筒被压入于上述外周侧滚筒。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回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内周侧滚筒的外周面以及上述外周侧滚筒的内周面的表面粗糙度大于上述内周侧滚筒的内周面以及上述外周侧滚筒的外周面的表面粗糙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回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内周侧滚筒的外周面以及上述外周侧滚筒的内周面形成有凹凸,上述内周侧滚筒的凹凸与上述外周侧滚筒的凹凸咬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回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内周侧滚筒的外周面以及上述外周侧滚筒的内周面形成有沿上述偏心部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凹槽;
在上述内周侧滚筒的凹槽和上述外周侧滚筒的凹槽之间设有键。
CN201320637390.4U 2012-10-16 2013-10-16 回转压缩机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54822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28812 2012-10-16
JP2012228812 2012-10-16
JP2013-149620 2013-07-18
JP2013149620A JP6071787B2 (ja) 2012-10-16 2013-07-18 ロータリ圧縮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48223U true CN203548223U (zh) 2014-04-16

Family

ID=5045127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37390.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548223U (zh) 2012-10-16 2013-10-16 回转压缩机
CN201310482884.4A Active CN103727037B (zh) 2012-10-16 2013-10-16 回转压缩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82884.4A Active CN103727037B (zh) 2012-10-16 2013-10-16 回转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1523435B1 (zh)
CN (2) CN203548223U (zh)
CZ (1) CZ306576B6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27037A (zh) * 2012-10-16 2014-04-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回转压缩机
CN108730184A (zh) * 2017-04-25 2018-11-02 日立江森自控空调有限公司 电动压缩机
CN108843575A (zh) * 2018-06-19 2018-11-20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曲轴、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32922A (zh) * 2014-07-07 2016-02-17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泵体结构及压缩机
CN112145421A (zh) * 2019-06-27 2020-12-29 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 压缩机、空调室外机、空调系统及压缩单元的装配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3290A (en) * 1987-06-23 1989-01-09 Sanyo Electric Co Closed type compressor
DE4135066C1 (zh) * 1991-10-24 1993-04-01 Gns Gesellschaft Fuer Nuklear-Service Mbh, 4300 Essen, De
JP3379109B2 (ja) * 1992-03-13 2003-02-1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ロータリ圧縮機
JP2004239080A (ja) * 2003-02-03 2004-08-26 Seiko Epson Corp ロータリコンプレッサ及びコンプレッサ装置
JP2006177228A (ja) * 2004-12-22 2006-07-06 Hitachi Home & Life Solutions Inc ロータリ2段圧縮機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JP2008157146A (ja) * 2006-12-25 2008-07-10 Toshiba Kyaria Kk 多気筒回転式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Z306576B6 (cs) * 2012-10-16 2017-03-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Rotační kompresor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27037A (zh) * 2012-10-16 2014-04-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回转压缩机
CN103727037B (zh) * 2012-10-16 2016-08-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回转压缩机
CN108730184A (zh) * 2017-04-25 2018-11-02 日立江森自控空调有限公司 电动压缩机
CN108730184B (zh) * 2017-04-25 2020-05-12 日立江森自控空调有限公司 电动压缩机
CN108843575A (zh) * 2018-06-19 2018-11-20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曲轴、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523435B1 (ko) 2015-05-27
CN103727037B (zh) 2016-08-10
CZ2013754A3 (cs) 2014-05-14
KR20140048823A (ko) 2014-04-24
CN103727037A (zh) 2014-04-16
CZ306576B6 (cs) 2017-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48223U (zh) 回转压缩机
US9074600B2 (en) Rotary compressor
EP2177765A2 (en) Scroll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ing machine having the same
CN105570130A (zh) 压缩机泵体结构和压缩机
CN103089631A (zh) 旋转压缩机
KR101510697B1 (ko) 회전축 및 이를 적용한 밀폐형 압축기 및 이를 적용한 냉동기기
CN102588276A (zh) 具有分体式绕动涡旋盘的涡旋式压缩机
CN101033746B (zh) 涡卷压缩机
KR20020034883A (ko) 복수 실린더 로터리 압축기
CN203516107U (zh) 旋转压缩机
JP6117108B2 (ja) 交互式冷却用圧縮機用クランク軸
CN102261333B (zh) 封闭式压缩机
KR101549863B1 (ko) 밀폐형 압축기 및 이를 적용한 냉동기기
JP3627454B2 (ja) 2気筒回転式圧縮機
US11473578B2 (en) Scroll compressor
CN204327492U (zh) 压缩机
JP5864883B2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KR101300258B1 (ko) 스크롤 압축기
JPH0743877U (ja) 密閉形圧縮機及びその潤滑油供給装置
CN1080389C (zh) 流体压缩机
CN220248359U (zh) 一种压缩机泵体的轴套结构以及压缩机
WO2016139735A1 (ja) ロータリ圧縮機
JPH09137785A (ja) ロータリ圧縮機
CN1751183A (zh) 涡旋式压缩机
CN205858587U (zh) 压缩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1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810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