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89378U - 空调器室外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机组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室外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89378U
CN203489378U CN201320496384.1U CN201320496384U CN203489378U CN 203489378 U CN203489378 U CN 203489378U CN 201320496384 U CN201320496384 U CN 201320496384U CN 203489378 U CN203489378 U CN 2034893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package
exchanger package
limited edge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49638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油文栋
吴少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32049638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893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893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8937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室外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机组,所述空调器室外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组、第二换热器组和第三换热器组,所述第一换热器组、所述第二换热器组和所述第三换热器组依次连接,且三者呈“U”型布置,所述第一换热器组、所述第二换热器组和所述第三换热器组均包括翅片和穿插在该翅片中的换热管。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空调器室外换热器,由于由三片“U”型布置的换热器组组成,相较于平板式换热器,具有结构紧凑、占用体积小的优点,从而可以减少运输成本和机组安装使用所需的占地面积。

Description

空调器室外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机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外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
目前,风冷式空调分体机外机冷凝器中,为了防止积雪堵塞风口,通常采用的防积雪结构是平板式冷凝器水平放置,室外风机置于冷凝器上部,风道采用下进风上出风方式。 
由于冷凝器面积比较大,水平放置将占据很大的平面空间,由此给空调器的运输带来成本上的增加,而且空调器安装时室外机占地面积也比较大。 
在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时代,加上寸土寸金的土地环境,当制造成本基本一致、换热和防积雪功能不变的情况下,客户需要的是结构紧凑、运输成本低、安装所需地面尺寸小的室外机。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运输成本低、安装所需地面尺寸小的空调器室外换热器。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该空调器室外换热器的空调机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外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组、第二换热器组和第三换热器组,所述第一换热器组、所述第二换热器组和所述第三换热器组依次连接,且三者呈“U”形布置,所述第一换热器组、所述第二换热器组和所述第三换热器组均包括翅片和穿插在该翅片中的换热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热器组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组的夹角α1为90°~150°,所述第二换热器组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组的夹角α2为90°~ 15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角α1为120°~150°,所述夹角α2为120°~15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热器组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组通过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组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组通过第二连接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第一主体部、第一限位边和第二限位边,所述第一主体部插入所述第二换热器组和所述第一换热器组之间的空隙内,所述第一限位边包覆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组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组连接,所述第二限位边包覆在所述第二换热器组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组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包括第二主体部、第三限位边和第四限位边,所述第二主体部插入所述第二换热器组和所述第三换热器组之间的空隙内,所述第三限位边包覆在所述第三换热器组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组连接,所述第四限位边包覆在所述第二换热器组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组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边、所述第二限位边、所述第三限位边和所述第四限位边的宽度为20mm~3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边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组之间、所述第二限位边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组之间、所述第三限位边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组之间以及所述第四限位边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组之间均采用1mm~5mm距离的间隙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组、所述第二换热器组和所述第三换热器组均还包括集液管和分气管,所述第一换热器组、所述第二换热器组和所述第三换热器组的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其分气管的出口和集液管的进口连接,所有所述分气管的进口并联连接,所有所述集液管的出口并联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换热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组、所述第二换热器组和所述第三换热器组的两端的端板,所述第一换热器组、所述第二换热器组和所述第三换热器组所围成的“U”形凹槽的两个侧开口经所述端板密封。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空调机组,包括室外机,该室外机包括室外换热 器和室外风机,所述室外换热器为上述的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组水平设置,所述室外风机设置于由所述第一换热器组、所述第二换热器组和所述第三换热器组所围成的“U”形凹槽的顶部开口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空调器室外换热器,由于由三片“U”形布置的换热器组组成,相较于平板式换热器,具有结构紧凑、占用体积小的优点,从而可以减少运输成本和机组安装使用所需的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空调器室外换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空调器室外换热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空调器室外换热器的第一换热器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0、第一换热器组;11、翅片;12、换热管;13、集液管;14、分气管;20、第二换热器组;30、第三换热器组;40、第一连接板;41、第一主体部;42、第一限位边;43、第二限位边;50、第二连接板;51、第二主体部;52、第三限位边;53、第四限位边;60、室外风机;70、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空调器室外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组10、第二换热器组20和第三换热器组30,所述第一换热器组10、所述第二换热器组20和所述第三换热器组30依次连接,且三者呈“U”形布置,所述第一换热器组10、所述第二换热器组20和所述第三换热器组30均包括翅片11和穿插在该翅片11中的换热管12。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室外换热器由于为U型,具有结构紧凑、占用体积小的优点,从而可以减少运输成本和机组安装使用所需的占地面积。 
为了在减小占用体积的同时兼顾换热效率,所述第二换热器组20与所述第 三换热器组30的夹角α2优选为90°~150°,所述第二换热器组20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组10的夹角α1优选为90°~150°。进一步地,所述夹角α1优选为120°~150°,所述夹角α2优选为120°~150°。 
为了方便安装,较优地,所述第二换热器组20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组10通过第一连接板40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组20和所述第三换热器组30通过第二连接板50连接。较优地,所述第一连接板40包括第一主体部41、第一限位边42和第二限位边43,所述第一主体部41插入所述第二换热器组20和所述第一换热器组10之间的空隙内,所述第一限位边42包覆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组10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组10连接,所述第二限位边43包覆在所述第二换热器组20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组20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50包括第二主体部51、第三限位边52和第四限位边53,所述第二主体部51插入所述第二换热器组20和所述第三换热器组30之间的空隙内,所述第三限位边52包覆在所述第三换热器组30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组30连接,所述第四限位边53包覆在所述第二换热器组20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组20连接。较优地,所述第一限位边42、所述第二限位边43、所述第三限位边52和所述第四限位边53的宽度为20mm~30mm。较优地,所述第一限位边42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组10之间、所述第二限位边43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组20之间、所述第三限位边52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组30之间以及所述第四限位边53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组20之间均采用1mm~5mm距离的间隙配合。采用间隙配合,空气可通过间隙流通,可使间隙配合处的换热部位充分换热;而且,间隙配合可以保护换热翅片,防止产品运输途中或者搬运过程中,间隙配合处的换热翅片损坏;另外,间隙配合便于安装,有利于提高换热器的组装效率。 
较优地,所述第一换热器组10、所述第二换热器组20和所述第三换热器组30均还包括集液管13和分气管14,所述第一换热器组10、所述第二换热器组20和所述第三换热器组30的换热管12的两端分别与其分气管14的出口和集液管13的进口连接,所有所述分气管14的进口并联连接,所有所述集液管13的出口并联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组10、所述第二换热器组20和所述第三换热器组30通过分气管和集液管并联连接可使三个换热器组独立换热,相互之间换热 干扰较少,换热效果较佳;而且,相对于串联连接,并联连接的管路流程损失较小,管路换热效果也较佳,对空调系统压力影响也相对较少。 
较优地,所述第一换热器组10、所述第二换热器组20和所述第三换热器组30的两端安装有端板(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换热器组10、所述第二换热器组20和所述第三换热器组30所围成的“U”形凹槽70的两个侧开口经所述端板密封,以使进风经过每片换热器组,提高换热效果。所述端板为钣金件或注塑件。 
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室外换热器装配方法如下: 
首先把第一连接板40和第二连接板50与室外机的支撑脚架等支撑结构安装好,其次安装第二换热器组20,用螺钉将第二换热器组20的边板与第一连接板40的第二限位边43和第二连接板50的第四限位边53固定连接,然后安装第一换热器组10和第三换热器组30,第一换热器组10和第三换热器组30下端与第一连接板40的第一限位边42和第二连接板50的第三限位边52紧密相连。最后,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组10、所述第二换热器组20和所述第三换热器组30的两端安装端板。 
安装时,确保每片换热器组的分气管14、集液管13均处于U型室外换热器的同一侧。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空调机组,包括室外机,该室外机包括室外换热器和室外风机60,所述室外换热器为上述实施例中的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组20水平设置,所述室外风机60设置于由所述第一换热器组10、所述第二换热器组20和所述第三换热器组30所围成的“U”形凹槽70的顶部开口处。由于所述室外风机设置在室外换热器的顶部,可以起到防积雪的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室外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换热器组、第二换热器组和第三换热器组,所述第一换热器组、所述第二换热器组和所述第三换热器组依次连接,且三者呈“U”形布置,所述第一换热器组、所述第二换热器组和所述第三换热器组均包括翅片和穿插在该翅片中的换热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组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组的夹角α1为90°~150°,所述第二换热器组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组的夹角α2为90°~15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α1为120°~150°,所述夹角α2为120°~150°。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组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组通过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组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组通过第二连接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第一主体部、第一限位边和第二限位边,所述第一主体部插入所述第二换热器组和所述第一换热器组之间的空隙内,所述第一限位边包覆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组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组连接,所述第二限位边包覆在所述第二换热器组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组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包括第二主体部、第三限位边和第四限位边,所述第二主体部插入所述第二换热器组和所述第三换热器组之间的空隙内,所述第三限位边包覆在所述第三换热器组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组连接,所述第四限位边包覆在所述第二换热器组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边、所述第二限位边、所述第三限位边和所述第四限位边的宽度为20mm~30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边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组之间、所述第二限位边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组之间、所述第三限位边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组之间以及所述第四限位边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组之间均采用1mm~5mm距离的间隙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组、所述第二换热器组和所述第三换热器组均还包括集液管和分气管,所述第一换热器组、所述第二换热器组和所述第三换热器组的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其分气管的出口和集液管的进口连接,所有所述分气管的进口并联连接,所有所述集液管的出口并联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组、所述第二换热器组和所述第三换热器组的两端的端板,所述第一换热器组、所述第二换热器组和所述第三换热器组所围成的“U”形凹槽的两个侧开口经所述端板密封。
10.一种空调机组,包括室外机,该室外机包括室外换热器和室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换热器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组水平设置,所述室外风机设置于由所述第一换热器组、所述第二换热器组和所述第三换热器组所围成的“U”形凹槽的顶部开口处。
CN201320496384.1U 2013-08-14 2013-08-14 空调器室外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机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893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96384.1U CN203489378U (zh) 2013-08-14 2013-08-14 空调器室外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96384.1U CN203489378U (zh) 2013-08-14 2013-08-14 空调器室外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89378U true CN203489378U (zh) 2014-03-19

Family

ID=50260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496384.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89378U (zh) 2013-08-14 2013-08-14 空调器室外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8937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4015A (zh) * 2013-08-14 2015-02-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外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机组
CN109631175A (zh) * 2018-12-15 2019-04-16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非均匀迎面风速优化的空调器、室外机及其换热器
WO2020082904A1 (zh) * 2018-10-22 2020-04-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换热器和空调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4015A (zh) * 2013-08-14 2015-02-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外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机组
WO2020082904A1 (zh) * 2018-10-22 2020-04-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换热器和空调
CN109631175A (zh) * 2018-12-15 2019-04-16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非均匀迎面风速优化的空调器、室外机及其换热器
CN109631175B (zh) * 2018-12-15 2021-06-22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非均匀迎面风速优化的空调器、室外机及其换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74015A (zh) 空调器室外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机组
CN203489378U (zh) 空调器室外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机组
CN201653005U (zh) 一种空调冷凝器
CN103673233A (zh) 一种新风热回收装置
CN204757473U (zh) 纯热管节能空调冷凝器
CN2826345Y (zh) 一种新型的高效换热器
CN103375387A (zh)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CN202613757U (zh) 热泵热水器
CN204555060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柜
CN202281365U (zh) 空调换热器及具有该换热器的空调器
CN204665763U (zh) 空气、水、冷媒三相高效换热冷凝器
CN204002978U (zh) 空冷式平行流油冷器
CN201852375U (zh) 一种空调冷凝器
CN203010809U (zh) 高效能机柜空调器
CN202545187U (zh)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CN205747226U (zh) 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3024356U (zh) 换热器结构
CN202613850U (zh) 一种工程车用空调冷凝器
CN203561119U (zh) 一种平行流式汽车空调冷凝器
CN205878398U (zh) 一种平行流室外机中冷凝器与边板的防漏风安装结构
CN204830593U (zh) 一种空调冷凝器
CN218994127U (zh) 一种换热结构、换热器及脱附装置
CN204739755U (zh) 紧凑型低能耗的风冷冷凝器结构
CN204463982U (zh) 地热低温风冷电抗器
CN204254938U (zh) 一种堆叠式壳管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9

Termination date: 202108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