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86080U - 手脚刹车分动装置和电动车 - Google Patents
手脚刹车分动装置和电动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486080U CN203486080U CN201320489681.3U CN201320489681U CN203486080U CN 203486080 U CN203486080 U CN 203486080U CN 201320489681 U CN201320489681 U CN 201320489681U CN 203486080 U CN203486080 U CN 20348608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ake
- straight pin
- rocker
- line
- service brak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Braking Elements And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Regulating Braking For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脚刹车分动装置,包括:刹车摇臂,安装在电动车的毂闸上,在刹车摇臂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在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中分别安装有对应的第一圆柱销和第二圆柱销,第一圆柱销和/或第二圆柱销可控制刹车摇臂在工作位置和非工作位置之间摆动,在摆动至工作位置时,刹车摇臂进行制动,在摆动至非工作位置,刹车摇臂不进行制动;手刹系统,连接至刹车摇臂上的第一圆柱销,以控制刹车摇臂在工作位置和非工作位置之间摆动;脚刹系统,连接至刹车摇臂上的第二圆柱销,以控制刹车摇臂在工作位置和非工作位置之间摆动。通过该技术方案,可以提高刹车制动性能和刹把的回弹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控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手脚刹车分动装置和一种电动车。
背景技术
现有电动车的刹车装置主要采用手脚刹联动装置,其刹车线由刹把经过脚刹装置再到后毂闸,这样就难免会增加刹线转弯次数和转弯弧度,从而使刹线自身的阻力增加和刹车线上的变形量增大,这些最终将导致制动效果和刹把的回弹性能变差,刹车线已损坏。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可以提高刹车制动性能和刹把的回弹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可以提高刹车制动性能和刹把的回弹效果。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手脚刹车分动装置,应用于电动车,包括:刹车摇臂,安装在所述电动车的毂闸上,在所述刹车摇臂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中分别安装有对应的第一圆柱销和第二圆柱销,所述第一圆柱销和/或所述第二圆柱销可控制所述刹车摇臂在工作位置和非工作位置之间摆动,在摆动至所述工作位置时,所述刹车摇臂进行制动,在摆动至所述非工作位置,所述刹车摇臂不进行制动;手刹系统,连接至所述刹车摇臂上的所述第一圆柱销,以控制所述刹车摇臂在所述工作位置和所述非工作位置之间摆动;脚刹系统,连接至所述刹车摇臂上的所述第二圆柱销,以控制所述刹车摇臂在所述工作位置和所述非工作位置之间摆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刹车摇臂上设置两个安装孔,在每个安装孔上分别安装了一个圆柱销,这样一个圆柱销用来安装手刹系统,另一个用来安装脚刹系统,通过两个安装孔和两个圆柱销可以实现手刹和脚刹独立工作时,不会对另一方的状态产生影响,同时将手刹和脚刹分开设置,可以实现以其最佳的路径走线,提高刹车制动性能。
其中,这里的电动车既可以是电动自行车,也可以是电动摩托车或电动轻便摩托车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手刹系统包括手刹开关和手刹线,所述手刹线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手刹开关,所述手刹线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手刹开关,所述手刹线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圆柱销。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脚刹系统包括脚刹开关和脚刹线,所述脚刹线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脚刹开关,所述脚刹线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圆柱销。
在该技术方案中,手刹开关通过手刹线安装在刹车摇臂的一个安装孔对应的圆柱销上,脚刹开关通过脚刹线安装在刹车摇臂的另一个安装孔对应的圆柱销上,这样,当采用手刹时,由手刹开关通过手刹线拉动刹车摇臂进行制动,从而实现刹车的效果,同样的,当采用脚刹时,由脚刹开关通过脚刹线拉动刹车摇臂进行制动,从而实现刹车的效果。而手刹和脚刹不但可以单独使用,用户还可以同时采用手刹和脚刹,当手刹系统和脚刹系统同时工作时,手刹开关上的力通过手刹线,脚刹开关上的力通过脚刹线同时作用在刹车摇臂上,从而对其产生更大的刹车制动力,刹车效果更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固定在所述电动车的刹车毂闸或固定车架上,在所述第一固定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所述手刹线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连接至第一圆柱销;所述脚刹线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孔连接至所述第二圆柱销。
为了保证手刹开关和脚刹开关能分别通过手刹线和脚刹线良好的拉动刹车摇臂,在电动车的刹车毂闸或固定车架上(当然也可以电动车的其他部件上)固定一个固定组件,通过固定组件将手刹线和脚刹线固定,由于手刹线和脚刹线分开固定,所以需要两个固定孔分别对手刹线和脚刹线进行固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弹性组件,包括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圆柱销,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圆柱销。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和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包括弹簧。
该弹性元件的作用是保证手刹或脚刹单独制动工作时,他们之间互不干涉。具体的,弹性元件可以采用弹簧,弹簧可以分别设置在固定孔和刹车摇臂之间的手刹线和脚刹线的外侧,即手刹线和脚刹线分别穿过弹簧,经过固定孔到达刹车摇臂的圆柱销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元件和第二固定元件,所述第一固定元件固定在所述手刹线和所述第一圆柱销之间,以及第二固定元件固定在所述脚刹线和所述第二圆柱销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脚刹线和圆柱销,以及手刹线和圆柱销之间,可以采用第二固定组件进行固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元件和所述第二固定元件包括螺栓和螺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为腰形孔。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将摇臂上的两个安装孔设置成腰形孔,使得圆柱销可以在安装孔内滑动,从而保证手刹系统和脚刹系统在使用时能互不影响,并且,可以对腰形孔的长度进行设置,保证在采用手刹系统时,对脚刹系统不会产生影响,而在采用脚刹系统时,对脚刹系统也不会产生影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手脚刹车分动装置。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将手刹系统和脚刹系统分开,方便了刹车线布线,减小了自身的阻力,使得用户既可以独立使用脚刹制动或独立使用手刹制动,同时又可以手刹和脚刹同时使用,并且在独立使用手刹系统或脚刹系统时,使得两者之间可以互不影响。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手脚刹车分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刹车摇臂,11第一安装孔,12第二安装孔,13第一圆柱销,14第二圆柱销,2手刹系统,21手刹开关,22手刹线,3脚刹系统,31脚刹开关,32脚刹线,4第一固定组件,5刹车毂盖,6弹性组件,7第二固定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手脚刹车分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手脚刹车分动装置,包括:刹车摇臂1,安装在所述电动车的毂闸5上,在所述刹车摇臂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12,在所述第一安装孔11和所述第二安装孔12中分别安装有对应的第一圆柱销13和第二圆柱销14,所述第一圆柱销13和/或所述第二圆柱销14可控制所述刹车摇臂1在工作位置和非工作位置之间摆动,在摆动至所述工作位置时,所述刹车摇臂1进行制动,在摆动至所述非工作位置,所述刹车摇臂1不进行制动;手刹系统2,连接至所述刹车摇臂1上的所述第一圆柱销13,以控制所述刹车摇臂1在所述工作位置和所述非工作位置之间摆动;脚刹系统3,连接至所述刹车摇臂1上的所述第二圆柱销14,以控制所述刹车摇臂1在所述工作位置和所述非工作位置之间摆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刹车摇臂上设置两个安装孔,在每个安装孔上分别安装了一个圆柱销,这样一个圆柱销用来安装手刹系统2,另一个用来安装脚刹系统3,通过两个安装孔和两个圆柱销可以实现手刹和脚刹独立工作时,不会对另一方的状态产生影响,同时将手刹和脚刹分开设置,可以实现以其最佳的路径走线,提高刹车制动性能。
其中,这里的电动车即可以是电动自行车,也可以是电动摩托车或电动轻便摩托车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手刹系统2包括手刹开关21和手刹线22,所述手刹线22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手刹开关21,所述手刹线22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圆柱销13。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脚刹系统3包括脚刹开关31和脚刹线32,所述脚刹线32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脚刹开关31,所述脚刹线32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圆柱销14。
在该技术方案中,手刹开关21通过手刹线22安装在刹车摇臂1的一个安装孔对应的圆柱销上,脚刹开关31通过脚刹线32安装在刹车摇臂1的另一个安装孔对应的圆柱销上,这样,当采用手刹系统2时,由手刹开关21通过手刹线22拉动刹车摇臂1进行制动,从而实现刹车的效果,同样的,当采用脚刹系统3时,由脚刹开关31通过脚刹线32拉动刹车摇臂1进行制动,从而实现刹车的效果。而手刹和脚刹不但可以单独使用,用户还可以同时采用手刹和脚刹,当手刹系统2和脚刹系统3同时工作时,手刹开关21上的力通过手刹线22,脚刹开关31上的力通过脚刹线32同时作用在刹车摇臂1上,从而对其产生更大的刹车制动力,刹车效果更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固定组件4,所述第一固定组件4固定在所述电动车的刹车毂闸5或固定车架上,在所述第一固定组件4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41和第二固定孔42,所述手刹线22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41连接至第一圆柱销13;所述脚刹线32穿过第二固定孔42连接至第二圆柱销14。
为了保证手刹开关21和脚刹开关31能分别通过手刹线22和脚刹线32良好的拉动刹车摇臂1,在电动车的刹车毂闸或固定车架上(当然也可以电动车的其他部件上)固定一个固定组件,通过固定组件将手刹线22和脚刹线32固定,由于手刹线22和脚刹线32分开固定,所以需要两个固定孔分别对手刹线22和脚刹线32进行固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弹性组件6,包括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固定孔41,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圆柱销13,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固定孔42,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圆柱销14。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和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包括弹簧。
该弹性元件的作用是保证手刹或脚刹单独制动工作时,他们之间互不干涉。具体的,弹性元件可以采用弹簧,弹簧可以分别设置在固定孔和刹车摇臂1之间的手刹线22和脚刹线32的外侧,即手刹线22和脚刹线32分别穿过弹簧,经过固定孔到达刹车摇臂1的圆柱销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固定组件7,包括第一固定元件和第二固定元件,所述第一固定元件固定在所述手刹线和所述第一圆柱销之间,以及第二固定元件固定在所述脚刹线和所述第二圆柱销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脚刹线32和圆柱销,以及手刹线22和圆柱销之间,可以采用第二固定组件7进行固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元件和所述第二固定元件包括螺栓和螺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孔11和所述第二安装孔12为腰形孔。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将摇臂上的两个安装孔设置成腰形孔,使得圆柱销可以在安装孔内滑动,从而保证手刹系统和脚刹系统在使用时能互不影响,并且,可以对腰形孔的长度进行设置,保证在采用手刹系统时,对脚刹系统不会产生影响,而在采用脚刹系统时,对脚刹系统也不会产生影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手脚刹车分动装置。
图2是图1所示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在刹车摇臂1上设置两个安装孔,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12,在第一安装孔11和所述第二安装孔12中分别安装有对应的第一圆柱销13和第二圆柱销14,第一圆柱销13和第二圆柱销14一个用来安装手刹系统2,一个用来安装脚刹系统3,为了保证手刹系统2和脚刹系统3在使用时能互不影响,可以将摇臂上的两个安装孔设置成腰形孔,并且,对腰形孔的长度进行设置,保证在采用手刹系统2时,对脚刹系统3不会产生影响,而在采用脚刹系统3时,对手刹系统2也不会产生影响。
同时,为了保证手刹开关21和脚刹开关31能分别通过手刹线22和脚刹线32良好的拉动刹车摇臂1,在电动车的刹车毂盖或固定车架上(当然也可以电动车的其他部件上)固定一个固定组件,通过固定组件将手刹线22和脚刹线32固定,由于手刹线22和脚刹线32分开固定,所以需要两个固定孔分别对手刹线22和脚刹线32进行固定。
为了保证手刹或脚刹单独制动工作时,两者之间可以互不干涉,因此,在刹车摇臂1和第一固定组件4之间设置了弹性元件6。具体的,弹性元件6可以采用弹簧,弹簧可以分别设置在固定孔和刹车摇臂1之间的手刹线22和脚刹线32的外侧,即手刹线22和脚刹线32分别穿过弹簧,经过固定孔到达刹车摇臂1上的圆柱销。其中,脚刹线32和圆柱销,以及手刹线22和圆柱销之间,可以采用第二固定组件7进行固定。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手刹系统和脚刹系统分开,方便了刹车线布线,减小了自身的阻力,使得用户既可以独立使用脚刹制动或独立使用手刹制动,同时又可以手刹和脚刹同时使用,并且在独立使用手刹系统或脚刹系统时,使得两者之间可以互不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手脚刹车分动装置,应用于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刹车摇臂,安装在所述电动车的毂闸上,在所述刹车摇臂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中分别安装有对应的第一圆柱销和第二圆柱销,所述第一圆柱销和/或所述第二圆柱销可控制所述刹车摇臂在工作位置和非工作位置之间摆动,在摆动至所述工作位置时,所述刹车摇臂进行制动,在摆动至所述非工作位置,所述刹车摇臂不进行制动;
手刹系统,连接至所述刹车摇臂上的所述第一圆柱销,以控制所述刹车摇臂在所述工作位置和所述非工作位置之间摆动;
脚刹系统,连接至所述刹车摇臂上的所述第二圆柱销,以控制所述刹车摇臂在所述工作位置和所述非工作位置之间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脚刹车分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刹系统包括手刹开关和手刹线,所述手刹线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手刹开关,所述手刹线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圆柱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脚刹车分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脚刹系统包括脚刹开关和脚刹线,所述脚刹线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脚刹开关,所述脚刹线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圆柱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脚刹车分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固定在所述电动车的刹车毂闸或固定车架上,在所述第一固定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所述手刹线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连接至所述第一圆柱销;所述脚刹线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孔中连接至所述第二圆柱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脚刹车分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弹性组件,包括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圆柱销,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圆柱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脚刹车分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和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包括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脚刹车分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元件和第二固定元件,所述第一固定元件固定在所述手刹线和所述第一圆柱销之间,以及第二固定元件固定在所述脚刹线和所述第二圆柱销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脚刹车分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元件和所述第二固定元件包括螺栓和螺母。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手脚刹车分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为腰形孔。
10.一种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手脚刹车分动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489681.3U CN203486080U (zh) | 2013-08-12 | 2013-08-12 | 手脚刹车分动装置和电动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489681.3U CN203486080U (zh) | 2013-08-12 | 2013-08-12 | 手脚刹车分动装置和电动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486080U true CN203486080U (zh) | 2014-03-19 |
Family
ID=50256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489681.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86080U (zh) | 2013-08-12 | 2013-08-12 | 手脚刹车分动装置和电动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486080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43128A (zh) * | 2015-06-02 | 2015-08-19 | 立峰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刹车控制结构 |
CN110450899A (zh) * | 2019-08-14 | 2019-11-15 | 刘隆蓉 | 一种踏板式电动车刹车装置 |
-
2013
- 2013-08-12 CN CN201320489681.3U patent/CN20348608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43128A (zh) * | 2015-06-02 | 2015-08-19 | 立峰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刹车控制结构 |
CN110450899A (zh) * | 2019-08-14 | 2019-11-15 | 刘隆蓉 | 一种踏板式电动车刹车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832655U (zh) | 电动独轮车 | |
CN203486080U (zh) | 手脚刹车分动装置和电动车 | |
EP1961634A3 (en) | Extreme emergency braking systems for brake-by-wire brake systems | |
CN104477308A (zh) | 一种电动车断电车把 | |
CN201021152Y (zh) | 电动车刹车调速装置 | |
CN202783618U (zh) | 电动车的联动制动装置 | |
CN202100912U (zh) | 电力线路故障通信终端的安装结构 | |
CN202557718U (zh) | 刹车手把启动的电性感应结构 | |
CN201538385U (zh) | 电动自行车用仪表安装结构 | |
CN204641367U (zh) | 一种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和汽车 | |
CN203698389U (zh) | 一种方向盘安装总成 | |
CN203345140U (zh) | 一种电动车刹车装置 | |
CN205674869U (zh) | 一种油门踏板结构 | |
CN202089197U (zh) | 一种电动车的刹车制动装置 | |
CN202952961U (zh) | 推土机制动操纵装置 | |
CN203511955U (zh) | 一体式刹车系统连接装置 | |
CN202657189U (zh) | 手刹和脚刹联动装置、车架及电动车 | |
CN201143892Y (zh) | 油电两用车的速度控制装置 | |
CN201553268U (zh) | 电动车制动装置 | |
CN204432889U (zh) | 一种电动车断电车把 | |
CN205836803U (zh) | 一种模块化的epb控制器 | |
CN205059912U (zh) | 一种自行车和电动车的单车把全车刹车闸 | |
CN203698493U (zh) | 一种摩托车后制动机构 | |
CN204324819U (zh) | 一种站座两用式叉车 | |
CN202863697U (zh) | 一种新型后制动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