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85696U - 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485696U CN203485696U CN201320577107.3U CN201320577107U CN203485696U CN 203485696 U CN203485696 U CN 203485696U CN 201320577107 U CN201320577107 U CN 201320577107U CN 203485696 U CN203485696 U CN 20348569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 elastic component
- leaf spring
- supporting plate
- strut me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ring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板簧托板;板簧,所述板簧设在所述板簧托板上;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至少部分包裹所述板簧;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为U形且包裹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外侧;以及骑马螺栓,所述骑马螺栓将所述车辆的车桥、所述支撑件、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板簧和所述板簧托板固定在一起,其中所述骑马螺栓的跨距小于所述支撑件在所述车辆的纵向上的长度且所述骑马螺栓的跨距还小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在所述纵向上的长度。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骑马螺栓对所述车桥、所述支撑件、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板簧和所述板簧托板的夹紧更可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辆的车桥与板簧之间设有用于缓冲的弹性件,车桥、板簧、弹性件以及用于支撑板簧的板簧托板通过骑马螺栓固定,存在夹紧不可靠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的骑马螺栓对所述车桥、所述支撑件、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板簧和所述板簧托板的夹紧更可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板簧托板;板簧,所述板簧设在所述板簧托板上;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至少部分包裹所述板簧;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为U形且包裹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外侧;以及骑马螺栓,所述骑马螺栓将所述车辆的车桥、所述支撑件、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板簧和所述板簧托板固定在一起,其中所述骑马螺栓的跨距小于所述支撑件在所述车辆的纵向上的长度且所述骑马螺栓的跨距还小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在所述纵向上的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将所述车辆的所述车桥、所述支撑件、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板簧和所述板簧托板固定在一起的所述骑马螺栓的跨距小于所述支撑件在所述车辆纵向上的长度,且所述骑马螺栓的跨距小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在所述车辆的纵向上的长度,从而使所述骑马螺栓对所述车桥、所述支撑件、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板簧和所述板簧托板的夹紧更可靠。此外,所述骑马螺栓的夹紧可以使所述支撑件、所述板簧托板之间紧密贴合,这样所述车辆行驶过程中不会产生异响。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车辆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所述支撑件的在所述纵向上的长度和所述第一弹性件在所述纵向上的长度相等,从而使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一弹性件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更好地保护所述第一弹性件。
所述第一弹性件形成为U形,由此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形状可以与所述板簧的形状适配以包裹所述板簧。
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开口方向与所述支撑件的开口方向相同。这样,不仅使所述第一弹性件的装配方向与所述支撑件的装配方向相同,便于装配,而且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支撑件的接触面积增加,更有利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保护。
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开口和所述支撑件的开口均朝向下方,从而装配时无需将所述板簧抬起,省力且装配效率高。
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开口端止抵所述板簧托板的上表面,所述支撑件的开口端止抵在所述板簧托板的上表面上,从而使所述板簧的三个表面都被所述第一弹性件包裹,从而起到了更好的减振作用。
所述车辆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形成为U形,且部分地包裹在所述板簧的外表面上,其中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开口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开口在上下方向上彼此相对。由此所述板簧的上表面和所述板簧的下表面均被包裹住。
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中的每一个均为橡胶件或聚氨酯件。
所述车辆还包括:车桥托板,所述车桥托板设在所述车桥的底部,所述支撑件抵靠在所述车桥托板的底部。
有利地,所述车桥托板在所述车辆的横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板簧托板在所述横向上的宽度。由此所述车辆的结构更合理,制造成本进一步降低且便于骑马螺栓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辆在板簧与车桥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辆在板簧与车桥连接处的剖示图。
附图标记说明:
车辆1、板簧托板10、板簧20、第一弹性件30、支撑件40、骑马螺栓50、车桥60、车桥托板70、紧固螺栓8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照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1。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包括:板簧托板10、板簧20、第一弹性件30、支撑件40、骑马螺栓50。
第一弹性件30至少部分包裹板簧20以减轻车辆1行驶过程中的振动。支撑件40为U形,且支撑件40包裹在第一弹性件30的外侧以保护第一弹性件30,同时确保第一弹性件30的变形量符合车辆1的减振需求。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撑件40的高度需要满足,第一弹性件30的总变形量不超过第一弹性件30的初始高度的三分之一的要求。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U”形应当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理解为与U形大致相同的形状。
骑马螺栓50将车辆1的车桥60、支撑件40、第一弹性件30、板簧20和板簧托板10固定在一起。换言之,骑马螺栓50将板簧托板10固定在车辆1的车桥60下方,且支撑件40抵靠在车桥60的底部。其中,骑马螺栓50的跨距小于支撑件40在车辆1的纵向上的长度,且骑马螺栓50的跨距还小于第一弹性件30在车辆1的纵向上的长度。
换言之,支撑件40在车辆1的纵向上的长度和第一弹性件30在车辆1的纵向上的长度都大于骑马螺栓50的跨距。这样骑马螺栓50的夹紧更可靠,可以使车辆1的车桥60、支撑件40、第一弹性件30、板簧20和板簧托板10更牢固地固定在一起。
车辆1的纵向是指车辆1的前后方向,车辆1的横向是指车辆1的左右方向,也就是车辆1的宽度方向。车辆1的高度方向是指上下放下,其中支撑件40的高度方向为上下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将车辆1的车桥60、支撑件40、第一弹性件30、板簧20和板簧托板10固定在一起的骑马螺栓50的跨距小于支撑件40在车辆1纵向上的长度,且骑马螺栓50的跨距小于第一弹性件30在车辆1的纵向上的长度,从而使骑马螺栓50对车桥60、支撑件40、第一弹性件30、板簧20和板簧托板10的夹紧更可靠。此外,骑马螺栓50的夹紧可以使支撑件40、板簧托板10之间紧密贴合,这样车辆1行驶过程中不会产生异响。
可以理解的是,骑马螺栓50为两个,两个骑马螺栓50沿车辆1的左右方向间隔开设置,板簧20夹在两个骑马螺栓50之间。骑马螺栓50跨过车桥60的车轴,且骑马螺栓50的开口端固定在板簧托板10上。骑马螺栓50的安装方式为已知,在此不再详细叙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车辆1还可以包括第二弹性件(图未示出)。第二弹性件可以形成为U形,且第二弹性件可以部分地包裹在板簧20的外表面上。第二弹性件的开口与第一弹性件30的开口在上下方向上彼此相对。换言之,第一弹性件30和第二弹性件的装配方向相反。由此板簧20的上表面和板簧20的下表面均被包裹住。
可选地,第一弹性件30和第二弹性件中的每一个都可以为橡胶件或聚氨酯件。
有利地,支撑件40的在车辆1的纵向上的长度和第一弹性件30在车辆1的纵向上的长度相等,从而使支撑件40与第一弹性件30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更好地保护第一弹性件3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骑马螺栓50的跨距小于支撑件40在车辆1的纵向上的长度且骑马螺栓50的跨距还小于第一弹性件30在纵向上的长度,且第一弹性件30为U形且其开口方向与支撑件40的开口方向相同。
第一弹性件30的形状和支撑件40的形状均为U形,由此第一弹性件30的形状可以与板簧20的形状适配以包裹板簧20,支撑件40的形状可以与第一弹性件30的形状适配以更好地包裹第一弹性件30。第一弹性件30的开口方向与支撑件40的开口方向相同,不仅使第一弹性件30的装配方向与支撑件40的装配方向相同,便于装配,而且第一弹性件30和支撑件40的接触面积增加,更有利于第一弹性件30的保护。
由此,不仅使骑马螺栓50的夹紧更可靠,还可以提高车辆1的装配效率,同时增加了第一弹性件30与支撑件40的接触面积,从而更好地保护第一弹性件30。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示例中,第一弹性件30的开口和支撑件40的开口可以均朝向下方,从而在车辆1的装配时,第一弹性件30至少部分可以自上而下的包裹在板簧20的外侧,同时支撑件40可以自上而下的包裹第一弹性件30,从而装配时无需将板簧20抬起,省力且装配效率高。可以理解的是,板簧20的重量较大,抬起困难。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30的开口端止抵板簧托板10的上表面,支撑件40的开口端止抵板簧托板10的上表面上。换言之,第一弹性件30整体包裹在板簧20的外侧,使板簧20的三个表面都被第一弹性件30包裹,从而起到了更好的减振作用。
如图1和图2所示,车辆1还可以包括车桥托板70。车桥托板70可以设在车桥60的底部,支撑件40可以抵靠在车桥托板70的底部,从而车辆1受到路面冲击以及车桥60系统的高频振动时可以通过车桥托板70传递给板簧20,避免对车桥60的底部造成直接冲击。可以理解的是,车桥60的车轴处为圆弧状,若直接与支撑件40接触,接触面积小,受力不均匀。
有利地,车桥托板70可以焊接在车桥60的底部,车桥托板70的底面可以构造为平面,由此可以增大车桥60与支撑件40的接触面积,且利于力的传导。
有利地,车桥托板70在车辆1的横向上的宽度小于板簧20托版在车辆1的横向上的宽度,由此车辆1的结构更合理,且制造成本进一步降低。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示例中,两个骑马螺栓50的开口端分别穿过板簧托板10与螺母配合将车桥60、车桥托板70、支撑件40、第一弹性件30以及板簧20固定在一起。板簧托板10的宽度大于两个骑马螺栓50的间隔距离。车桥托板70的宽度可以小于两个骑马螺栓50的间隔距离,这样更便于骑马螺栓50的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车辆1还可以包括紧固螺栓80。紧固螺栓80可以依次贯穿板簧托板10、板簧20、第一弹性件30和支撑件40后固定在车桥托板70上。由此可以使车桥托板70、支撑件40、板簧20、第一弹性件30的连接更牢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的车桥60和板簧20的结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板簧托板;
板簧,所述板簧设在所述板簧托板上;
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至少部分包裹所述板簧;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为U形且包裹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外侧;以及
骑马螺栓,所述骑马螺栓将所述车辆的车桥、所述支撑件、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板簧和所述板簧托板固定在一起,其中所述骑马螺栓的跨距小于所述支撑件在所述车辆的纵向上的长度且所述骑马螺栓的跨距还小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在所述纵向上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在所述纵向上的长度和所述第一弹性件在所述纵向上的长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形成为U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开口方向与所述支撑件的开口方向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开口和所述支撑件的开口均朝向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开口端止抵所述板簧托板的上表面,所述支撑件的开口端止抵在所述板簧托板的上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形成为U形,且部分地包裹在所述板簧的外表面上,其中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开口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开口在上下方向上彼此相对。
8.根据权利要求7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中的每一个均为橡胶件或聚氨酯件。
9.根据权利要求1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桥托板,所述车桥托板设在所述车桥的底部,所述支撑件抵靠在所述车桥托板的底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桥托板在所述车辆的横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板簧托板在所述横向上的宽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577107.3U CN203485696U (zh) | 2013-09-17 | 2013-09-17 | 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577107.3U CN203485696U (zh) | 2013-09-17 | 2013-09-17 | 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485696U true CN203485696U (zh) | 2014-03-19 |
Family
ID=50256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577107.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85696U (zh) | 2013-09-17 | 2013-09-17 | 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48569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72857A (zh) * | 2015-06-30 | 2015-10-14 | 苏州先锋物流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板簧减震式驱动桥机构 |
-
2013
- 2013-09-17 CN CN201320577107.3U patent/CN20348569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72857A (zh) * | 2015-06-30 | 2015-10-14 | 苏州先锋物流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板簧减震式驱动桥机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10043B (zh) | 具有电池固定装置的电动车、尤其是地面运输车 | |
CN102947155A (zh) | 电动负压泵的安装结构 | |
CN203485696U (zh) | 车辆 | |
CN203427596U (zh) | 汽车发动机悬置减震组件 | |
CN201272231Y (zh) | 一种汽车发动机前悬置软垫 | |
CN203485695U (zh) | 车辆 | |
CN202656821U (zh) | 重型汽车后悬架减震用弹性体总成 | |
CN102218981A (zh) | 一种汽车扭转梁半独立悬架结构 | |
CN104859396A (zh) | 一种钢板弹簧盖板结构 | |
CN104709062A (zh) | 一种拖拉机减振装置 | |
KR101786090B1 (ko) | 차량의 현가장치용 횡치 리프 스프링 | |
CN204222574U (zh) | 一种减振器上支架 | |
CN204716373U (zh) | 一种后处理器固定装置 | |
KR101724479B1 (ko) | 차량용 리프 스프링 | |
CN203713452U (zh) | 降噪钢板弹簧 | |
CN204821003U (zh) | 一种具有高效减震功能的汽车板簧 | |
CN203739638U (zh) | 用于车辆燃油箱的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04641308U (zh) | 一种钢板弹簧盖板结构 | |
CN202032028U (zh) | 板簧组件和具有该板簧组件的车辆悬架系统 | |
CN203516562U (zh) | 钢板弹簧和车辆 | |
CN203995536U (zh) | 一种板簧垫铁 | |
CN202115321U (zh) | 一种发动机后悬置橡胶支承支架 | |
CN203974553U (zh) | 一种重型工程汽车的变速器悬置系统 | |
JP6587141B2 (ja) | バンプストッパ | |
CN204954694U (zh) | 一种机动车板簧固定压紧工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9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