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63634U - 车辆气动换挡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气动换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63634U
CN203463634U CN201320357901.7U CN201320357901U CN203463634U CN 203463634 U CN203463634 U CN 203463634U CN 201320357901 U CN201320357901 U CN 201320357901U CN 203463634 U CN203463634 U CN 2034636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seat
gear
nut
cylinder body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35790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国强
王兴野
任双瑛
张咏清
贾进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s Engineering of PLA
Original Assignee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s Engineering of 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s Engineering of PLA filed Critical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s Engineering of PLA
Priority to CN20132035790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636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636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6363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车辆气动换挡装置,包括压力气源,压力气源通过输气管路分别与多个三位五通中泄电磁阀的压力气体进口P相连,每个三位五通中泄电磁阀的A工作口分别通过管路与闭锁阀的左压力气体通路的进口相连,每个三位五通中泄电磁阀的B工作口分别通过管路与一个闭锁阀的右压力气体通路的进口相连,每个闭锁阀的左压力气体通路的出口和右压力气体通路的出口分别对应与一个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的左、右工作腔相连,断电时,每个闭锁阀的右压力气体通路和左压力气体通路处于断开状态。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显著提升车辆换挡的平稳性和灵活性,进而可提高车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并且故障率低,工作性能稳定可靠的车辆气动换挡装置。

Description

车辆气动换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气动换挡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辆换档装置通常都是采用机械驱动或液压驱动,这是因为现有的双伸杆气缸虽然具有工作介质容易获取,用过的空气无需回收,空气粘度小,流动阻力损失小,速度快,可高速动作,气动执行元件运动速度高,受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影响小,使用安全,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寿命长,本身有过载保护性能等优点。但因为气体具有可压缩行,使得现有的双伸杆气缸在需要活塞回位并精确停留在缸体的中部某一确定位置时,其无法实现精确定位运动,由此导致现有的气缸无法在包括车辆气动换挡在内的许多领域加以运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显著提升车辆换挡的平稳性和灵活性,进而可简化变速操作装置,并且故障率低,工作性能稳定可靠的车辆气动换挡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气动换挡装置,包括压力气源,压力气源通过输气管路分别与多个三位五通中泄电磁阀的压力气体进口P相连,每个三位五通中泄电磁阀的A工作口分别通过管路与闭锁阀的左压力气体通路的进口相连,每个三位五通中泄电磁阀的B工作口分别通过管路与一个闭锁阀的右压力气体通路的进口相连,每个闭锁阀的左压力气体通路的出口和右压力气体通路的出口分别对应与一个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的左、右工作腔相连,断电时,每个闭锁阀的右压力气体通路和左压力气体通路处于断开状态; 
每个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的左活塞杆或右活塞杆与拨叉拉臂的外端铰接相连,拨叉拉臂里端套装在车辆的变速箱的拨叉轴上,当每个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的所述左活塞杆或所述右活塞杆处于没有伸出的中位时,变速箱处于空挡位,每个所述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的缸体外侧壁的中部设有铰接支座,每个缸体通过铰接支座定位安装;缸体的侧壁上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磁性开关; 
每个三位五通中泄电磁阀和每个闭锁阀分别与电路控制装置电连接,电路控制装置在其中一个闭锁阀处于接电状态时,可让其他闭锁阀处于断电状态,从而让受其控制的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的左活塞杆、右活塞杆不能运动; 
所述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包括活塞、左活塞杆、右活塞杆和缸体,缸体的左端设有左端盖,缸体的右端设有右端盖,左活塞杆上套装有左压力弹簧,左压力弹簧的右端顶在所述缸体的左端,左压力弹簧的左端顶在左弹簧座的右端,左弹簧座的中部设有左通孔,左通 孔的直径大于左活塞杆的直径,所述左活塞杆穿过左通孔,左活塞杆的左端设有一个以上的左螺母,位于左端的左螺母的右端面与左弹簧座的左端面相配合,左弹簧座的边缘附近环绕地设有多个左导向定位孔,左弹簧座上的每个左导向定位孔分别采用间隙配合插装有一个左导向杆,每个左导向杆的轴线分别位于左右水平方向,每个左导向杆的右端分别与所述缸体相连,每个左导向杆的左端分别设有左定位螺帽或左定位螺母,左定位螺帽或左定位螺母的右端面与左弹簧座的左端面相配合; 
所述右活塞杆上套装有右压力弹簧,右压力弹簧的左端顶在所述缸体的右端,右压力弹簧的右端顶在右弹簧座的左端,右弹簧座的中部设有右通孔,右通孔的直径大于右活塞杆的直径,所述右活塞杆穿过右通孔,右活塞杆的右端设有一个以上的右螺母,位于左端的右螺母的左端面与右弹簧座的右端面相配合,右弹簧座的边缘附近环绕地设有多个右导向定位孔,右弹簧座上的每个右导向定位孔分别采用间隙配合插装有一个右导向杆,每个右导向杆的轴线分别位于左右水平方向,每个右导向杆的左端分别与所述缸体相连,每个右导向杆的右端分别设有右定位螺帽或右定位螺母,右定位螺帽或右定位螺母的左端面与右弹簧座的右端面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气动换挡装置,其中所述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的数量为3个,所述变速箱的档位包括倒挡、I挡、II挡、III挡、Ⅳ挡、V挡,其中一个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的右活塞杆调控倒挡、I挡,另一个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的左活塞杆调控II挡、III挡,另外一个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的左活塞杆调控Ⅳ挡、V挡。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气动换挡装置,其中所述左弹簧座的边缘附近环绕地设有2—6个圆形的左导向定位孔,所述左导向杆的横截面为圆形,左导向杆的数量与左导向定位孔的数量相等;所述右弹簧座的边缘附近环绕地设有2—6个圆形的右导向定位孔,所述右导向杆的横截面为圆形,右导向杆的数量与右导向定位孔的数量相等,每个所述左导向杆的右端分别通过螺纹连接与所述缸体相连,每个右导向杆的左端分别通过螺纹连接与所述缸体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气动换挡装置,其中所述压力气源包括气泵和储气罐,所述输气管路上串联有油水分离器和气动三联件。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气动换挡装置,其中所述左弹簧座的右端面的中部具有圆柱形的左凸台,所述左压力弹簧的左侧部分套装在左弹簧座的左凸台上,左弹簧座的左端面的中部具有左沉孔,所述左螺母可进入左沉孔内;所述右弹簧座的左端面的中部具有圆柱形的右凸台,所述右压力弹簧的右侧部分套装在右弹簧座的右凸台上,右弹簧座的右端面的中部具有右沉孔,所述右螺母可进入右沉孔内;所述左端盖的左端设有左凸缘,所述左压力弹簧的右侧部分套装在左端盖的左凸缘上,所述右端盖的右端设有右凸缘,所述右压力弹簧的左侧部分套装在右端盖的右凸缘上。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气动换挡装置,其中当所述左活塞杆或所述右活塞杆处于没有伸出的 中位时,左压力弹簧和右压力弹簧的共同作用,让左螺母的右端面与左沉孔内的底部和右螺母与右沉孔内的底部保持大致相等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气动换挡装置,其中所述左螺母的右端面与左沉孔内的底部间隙为0.05—0.15mm,所述右螺母与右沉孔内的底部的间隙为0.05—0.15mm。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气动换挡装置,其中所述左螺母的右端面与左沉孔内的底部间隙为0.1mm,所述右螺母与右沉孔内的底部的间隙为0.1mm,所述左弹簧座为方形,左弹簧座边缘的四角分别设有1个圆形的左导向定位孔;所述右弹簧座为方形,右弹簧座边缘的四角分别设有1个圆形的右导向定位孔,所述右活塞杆的右端采用螺纹连接旋装有拉臂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气动换挡装置在需要换挡时,可通过电路控制装置接通相应的三位五通中泄电磁阀和闭锁阀的气路,压力气源的压力气体就会通过输气管路及三位五通中泄电磁阀和闭锁阀输送到相应的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驱动该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的左活塞杆、右活塞杆做非常精确的运动,进而实现气动换挡操作。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特有的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其不仅可以做非常精确的回中位运动,还可以在中位进行定位,左压力弹簧、右压力弹簧具有的预压紧作用还可有效克服回位阻力,该预压紧力一方面克服回位阻力,另一方面可以左右中位的定位阻力,让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的运动更加轻松自如,由于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的回位压力弹簧不会对缸体内壁造成磨损,故相关部件的使用寿命更长,结构简单,换挡控制方法简单,而采用气动换挡,还具有换挡作用力柔和,可吸收冲击振动的特点。实验表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气动换挡装置可显著提升车辆换挡的平稳性和灵活性,进而可简化变速操纵装置,并可实现机械变速箱的自动变速,并且装置的故障率低,工作性能稳定可靠。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车辆气动换挡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气动换挡装置的气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气动换挡装置的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部分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气动换挡装置的变速箱部分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气动换挡装置,包括压力气源,压力气源包括气泵26和储气罐27。压力气源的储气罐27通过输气管路28分别与3个三位五通中泄电磁阀32的压力气体进口P相连,三位五通中泄电磁阀32的数量也可以根据挡位的需要变为1个或2个或4个或5个或更多个,输气管路28上串联有油水分离器29和气动三联件30,每个三位五通中泄电磁阀32的A工作口分别通过管路与闭锁阀33的左压力气体通路的进口相连,每个三位五通中泄电磁阀32的B工作口分别通过管路与一个闭锁阀33的右压力气体通路的进口相 连,每个闭锁阀33的左压力气体通路的出口和右压力气体通路的出口分别对应与一个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31的左、右工作腔相连,闭锁阀33断电时,每个闭锁阀33的右压力气体通路和左压力气体通路处于断开状态,对应的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31的左、右工作腔中的气体不能流出,该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31的左活塞杆1、右活塞杆2不能运动,从而可避免档位误动作;闭锁阀33通电时,闭锁阀33的右压力气体通路和左压力气体通路处于接通状态,该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31的左活塞杆1、右活塞杆2才可以运动。 
如图2和图3所示,所示,每个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31的左活塞杆1或右活塞杆2与拨叉拉臂23的外端铰接相连,每个拨叉拉臂23对应着一个空档位和二个变速档位,每个拨叉拉臂23的图示的位置为空档位,逆时针转动一个位置为一个变速档位,顺时针转动一个位置为另一个变速档位,拨叉拉臂23里端套装在车辆的变速箱24的拨叉轴25上,当每个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31的左活塞杆1或右活塞杆2处于没有伸出的中位时,变速箱24处于空挡位,每个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31的缸体3外侧壁的中部设有铰接支座11,每个缸体3通过铰接支座11定位安装;铰接支座11可让缸体3以铰接支座11的轴线为中心做摆动运动。缸体3的侧壁上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磁性开关10,每个磁性开关10分别对应于一个变速档位,当每个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31的左活塞杆1或右活塞杆2推动拨叉拉臂23换挡到位后,对应的磁性开关10就会立即发出电信号,通过电气控制系统让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31的左活塞杆1、右活塞杆2停止运动,以便于能够精确控制左活塞杆1、右活塞杆2的运动位置;每个三位五通中泄电磁阀32和每个闭锁阀33分别与电路控制装置电连接,电路控制装置在其中一个闭锁阀33处于接电状态时,可让其他闭锁阀33处于断电状态,由于气路被切断,让受其控制的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31中的压力气体不能泄压,从而让受其控制的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31的左活塞杆1、右活塞杆2不能运动,该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31的左活塞杆1、右活塞杆2不能运动,从而可避免档位误动作; 
如图2所示,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31包括活塞、左活塞杆1、右活塞杆2和缸体3,左活塞杆1和右活塞杆2共用一个活塞,在结构上连接成一体,缸体3的左端设有左端盖20,缸体3的右端设有右端盖21,左活塞杆1上套装有左压力弹簧4,左压力弹簧4的右端顶在缸体3的左端,左压力弹簧4的左端顶在左弹簧座5的右端,左弹簧座5的中部设有左通孔6,左通孔6的直径大于左活塞杆1的直径,左活塞杆1穿过左通孔6,左活塞杆1的左端设有2个左螺母7,位于右端的左螺母7的右端面与左弹簧座5的左端面相配合,左弹簧座5的边缘附近环绕地设有多个左导向定位孔,左弹簧座5上的每个左导向定位孔分别采用间隙配合插装有一个左导向杆8,每个左导向杆8的轴线分别位于左右水平方向,每个左导向杆8的右端分别与缸体3相连,每个左导向杆8的左端分别设有左定位螺帽9或左定位螺母,左定位螺帽9或左定位螺母的右端面与左弹簧座5的左端面相配合。 
右活塞杆2上套装有右压力弹簧14,右压力弹簧14的左端顶在缸体3的右端,右压力 弹簧14的右端顶在右弹簧座15的左端,右弹簧座15的中部设有右通孔16,右通孔16的直径大于右活塞杆2的直径,右活塞杆2穿过右通孔16,右活塞杆2的右端设有2个右螺母17,位于左端的右螺母17的左端面与右弹簧座15的右端面相配合,右弹簧座15的边缘附近环绕地设有多个右导向定位孔,右弹簧座15上的每个右导向定位孔分别采用间隙配合插装有一个右导向杆18,每个右导向杆18的轴线分别位于左右水平方向,每个右导向杆18的左端分别与缸体3相连,每个右导向杆18的右端分别设有右定位螺帽19或右定位螺母,右定位螺帽19或右定位螺母的左端面与右弹簧座15的右端面相配合。为了能够让活塞迅速准确回位,左压力弹簧4、右压力弹簧14处于预压紧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上述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31的数量为3个,变速箱24的档位包括倒挡(图3中的D挡)、I挡、II挡、III挡、Ⅳ挡、V挡,其中一个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31的右活塞杆2调控倒挡、I挡,另一个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31的左活塞杆1调控II挡、III挡,另外一个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31的左活塞杆1调控Ⅳ挡、V挡。在拨叉拉臂23的里端设有档位指示针24,每个档位指示针24可分别指示一个空挡档位(图3中的0位)和两个变速档档位。当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31的左活塞杆1、右活塞杆2没有运动时,档位指示针24指向空挡档位,即指向图3中的0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左弹簧座5的边缘附近环绕地设有2—6个圆形的左导向定位孔,左导向杆8的横截面为圆形,左导向杆8的数量与左导向定位孔的数量相等;右弹簧座15的边缘附近环绕地设有2—6个圆形的右导向定位孔,右导向杆18的横截面为圆形,右导向杆18的数量与右导向定位孔的数量相等,每个左导向杆8的右端分别通过螺纹连接与缸体3相连,每个右导向杆18的左端分别通过螺纹连接与缸体3相连。螺纹连接的设计可用于调整左弹簧座5、右弹簧座15相对于缸体3的位置,并可调整左压力弹簧4、右压力弹簧14的预紧力,以进一步提高左活塞杆1、右活塞杆2的回位精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左弹簧座5的右端面的中部具有圆柱形的左凸台,左压力弹簧4的左侧部分套装在左弹簧座5的左凸台上,左弹簧座5的左端面的中部具有左沉孔12,左螺母7可进入左沉孔12内;右弹簧座15的左端面的中部具有圆柱形的右凸台,右压力弹簧14的右侧部分套装在右弹簧座15的右凸台上,右弹簧座15的右端面的中部具有右沉孔13,右螺母17可进入右沉孔13内;左端盖20的左端设有左凸缘,左压力弹簧4的右侧部分套装在左端盖20的左凸缘上,右端盖21的右端设有右凸缘,右压力弹簧14的左侧部分套装在右端盖21的右凸缘上。上述设计可让整个装置更加稳定的工作,不易出现故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当左活塞杆1和右活塞杆2处于没有伸出的中位时,左压力弹簧4和右压力弹簧14的共同作用,让左螺母7的右端面与左沉孔12内的底部和右螺母17与右沉孔13内的底部保持大致相等的间隙。上述设计可让整个装置更加稳定的工作,让左活塞杆1和右活塞杆2的运动精度更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左螺母7的右端面与左沉孔12内的底部间隙为0.05—0.15mm,右螺母17与右沉孔13内的底部的间隙为0.05—0.15mm。上述设计可进一步提高左活塞杆1和右活塞杆2的运动精度,可让整个装置更加稳定的工作,减小运行时的振动、冲击和噪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左螺母7的右端面与左沉孔12内的底部间隙为0.1mm,右螺母17与右沉孔13内的底部的间隙为0.1mm,左弹簧座5为方形,左弹簧座5边缘的四角分别设有1个圆形的左导向定位孔;右弹簧座15为方形,右弹簧座15边缘的四角分别设有1个圆形的右导向定位孔,在右活塞杆2的右端采用螺纹连接旋装有拉臂接头22。拉臂接头22的左端有螺纹孔,拉臂接头2一方面将右螺母17锁紧,另一方面与变速箱上的拨叉拉臂23连接,为保证拉臂接头22与拨叉拉臂23连接的准确,可在右螺母17和拉臂接头22间加调整垫。上述设计可进一步提高左活塞杆1和右活塞杆2的运动精度,进一步减小运行时的振动、冲击和噪声。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气动换挡装置中的每个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31在使用时,当左活塞杆1在右工作腔的压力气体的作用下向左运动伸出左弹簧座5时,右活塞杆2的外露部分拉着右弹簧座15一起向左运动并压缩右压力弹簧14,然后收缩进入缸体3内,左弹簧座5和左压力弹簧4保持不动,在缸体3内右工作腔的压力气体被释放的过程中,右压力弹簧14向右推动右弹簧座15和右活塞杆2的外端向右运动,直至左活塞杆1和右活塞杆2精确地回位到中位。当右活塞杆2在左工作腔的压力气体的作用下向右运动伸出右弹簧座15时,左活塞杆1的外露部分拉着左弹簧座5一起向右运动并压缩左压力弹簧4,然后收缩进入缸体3内,右弹簧座15和右压力弹簧14保持不动,在缸体3内左工作腔的压力气体被释放的过程中,左压力弹簧4向左推动左弹簧座5和左活塞杆1的外端向左运动,直至左活塞杆1和右活塞杆2精确地回位到中位。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气动换挡装置在需要换挡时,可通过电路控制装置接通相应的三位五通中泄电磁阀32和闭锁阀33的气路,压力气源的压力气体就会通过输气管路28及三位五通中泄电磁阀32和闭锁阀33输送到相应的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31,驱动该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31的左活塞杆1、右活塞杆2做非常精确的运动,进而实现气动换挡操作。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特有的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31,其不仅可以做非常精确的回中位运动,左压力弹簧4、右压力弹簧14具有的预压紧作用还可有效克服回位阻力,让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31的运动更加轻松自如,而采用气动换挡,还具有换挡作用力柔和,可吸收冲击振动的特点。实验表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气动换挡装置可显著提升车辆换挡的平稳性和灵活性,进而可提高车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并且装置的故障率低,工作性能稳定可靠。 

Claims (9)

1.车辆气动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气源,压力气源通过输气管路(28)分别与多个三位五通中泄电磁阀(32)的压力气体进口P相连,每个三位五通中泄电磁阀(32)的A工作口分别通过管路与闭锁阀(33)的左压力气体通路的进口相连,每个三位五通中泄电磁阀(32)的B工作口分别通过管路与一个闭锁阀(33)的右压力气体通路的进口相连,每个闭锁阀(33)的左压力气体通路的出口和右压力气体通路的出口分别对应与一个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31)的左、右工作腔相连,断电时,每个闭锁阀(33)的右压力气体通路和左压力气体通路处于断开状态; 
每个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31)的左活塞杆(1)或右活塞杆(2)与拨叉拉臂(23)的外端铰接相连,拨叉拉臂(23)里端套装在车辆的变速箱(24)的拨叉轴(25)上,当每个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31)的所述左活塞杆(1)或所述右活塞杆(2)处于没有伸出的中位时,变速箱(24)处于空挡位,每个所述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31)的缸体(3)外侧壁的中部设有铰接支座(11),每个缸体(3)通过铰接支座(11)定位安装;缸体(3)的侧壁上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磁性开关(10); 
每个三位五通中泄电磁阀(32)和每个闭锁阀(33)分别与电路控制装置电连接,电路控制装置在其中一个闭锁阀(33)处于接电状态时,可让其他闭锁阀(33)处于断电状态,从而让受其控制的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31)的左活塞杆(1)、右活塞杆(2)不能运动; 
所述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31)包括活塞、左活塞杆(1)、右活塞杆(2)和缸体(3),缸体(3)的左端设有左端盖(20),缸体(3)的右端设有右端盖(21),左活塞杆(1)上套装有左压力弹簧(4),左压力弹簧(4)的右端顶在所述缸体(3)的左端,左压力弹簧(4)的左端顶在左弹簧座(5)的右端,左弹簧座(5)的中部设有左通孔(6),左通孔(6)的直径大于左活塞杆(1)的直径,所述左活塞杆(1)穿过左通孔(6),左活塞杆(1)的左端设有一个以上的左螺母(7),位于右端的左螺母(7)的右端面与左弹簧座(5)的左端面相配合,左弹簧座(5)的边缘附近环绕地设有多个左导向定位孔,左弹簧座(5)上的每个左导向定位孔分别采用间隙配合插装有一个左导向杆(8),每个左导向杆(8)的轴线分别位于左右水平方向,每个左导向杆(8)的右端分别与所述缸体(3)相连,每个左导向杆(8)的左端分别设有左定位螺帽(9)或左定位螺母,左定位螺帽(9)或左定位螺母的右端面与左弹簧座(5)的左端面相配合; 
所述右活塞杆(2)上套装有右压力弹簧(14),右压力弹簧(14)的左端顶在所述缸体(3)的右端,右压力弹簧(14)的右端顶在右弹簧座(15)的左端,右弹簧座(15)的中部设有右通孔(16),右通孔(16)的直径大于右活塞杆(2)的直径,所述右活塞杆(2)穿过右通孔(16),右活塞杆(2)的右端设有一个以上的右螺母(17),位于左端的右螺母(17)的左端面与右弹簧座(15)的右端面相配合,右弹簧座(15)的边缘附近环绕地设有多个右 导向定位孔,右弹簧座(15)上的每个右导向定位孔分别采用间隙配合插装有一个右导向杆(18),每个右导向杆(18)的轴线分别位于左右水平方向,每个右导向杆(18)的左端分别与所述缸体(3)相连,每个右导向杆(18)的右端分别设有右定位螺帽(19)或右定位螺母,右定位螺帽(19)或右定位螺母的左端面与右弹簧座(15)的右端面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气动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31)的数量为3个,所述变速箱(24)的档位包括倒挡、I挡、II挡、III挡、Ⅳ挡、V挡,其中一个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31)的右活塞杆(2)调控倒挡、I挡,另一个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31)的左活塞杆(1)调控II挡、III挡,另外一个自动精确回位双伸杆气缸(31)的左活塞杆(1)调控Ⅳ挡、V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气动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弹簧座(5)的边缘附近环绕地设有2—6个圆形的左导向定位孔,所述左导向杆(8)的横截面为圆形,左导向杆(8)的数量与左导向定位孔的数量相等;所述右弹簧座(15)的边缘附近环绕地设有2—6个圆形的右导向定位孔,所述右导向杆(18)的横截面为圆形,右导向杆(18)的数量与右导向定位孔的数量相等,每个所述左导向杆(8)的右端分别通过螺纹连接与所述缸体(3)相连,每个右导向杆(18)的左端分别通过螺纹连接与所述缸体(3)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气动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气源包括气泵(26)和储气罐(27),所述输气管路(28)上串联有油水分离器(29)和气动三联件(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气动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弹簧座(5)的右端面的中部具有圆柱形的左凸台,所述左压力弹簧(4)的左侧部分套装在左弹簧座(5)的左凸台上,左弹簧座(5)的左端面的中部具有左沉孔(12),所述左螺母(7)可进入左沉孔(12)内;所述右弹簧座(15)的左端面的中部具有圆柱形的右凸台,所述右压力弹簧(14)的右侧部分套装在右弹簧座(15)的右凸台上,右弹簧座(15)的右端面的中部具有右沉孔(13),所述右螺母(17)可进入右沉孔(13)内;所述左端盖(20)的左端设有左凸缘,所述左压力弹簧(4)的右侧部分套装在左端盖(20)的左凸缘上,所述右端盖(21)的右端设有右凸缘,所述右压力弹簧(14)的左侧部分套装在右端盖(21)的右凸缘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气动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左活塞杆(1)或所述右活塞杆(2)处于没有伸出的中位时,左压力弹簧(4)和右压力弹簧(14)的共同作用,让左螺母(7)的右端面与左沉孔(12)内的底部和右螺母(17)与右沉孔(13)内的底部保持大致相等的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气动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螺母(7)的右端面与左沉孔(12)内的底部间隙为0.05—0.15mm,所述右螺母(17)与右沉孔(13)内的底部的间隙为0.05—0.15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气动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螺母(7)的右端面与 左沉孔(12)内的底部间隙为0.1mm,所述右螺母(17)与右沉孔(13)内的底部的间隙为0.1mm,所述左弹簧座(5)为方形,左弹簧座(5)边缘的四角分别设有1个圆形的左导向定位孔;所述右弹簧座(15)为方形,右弹簧座(15)边缘的四角分别设有1个圆形的右导向定位孔,所述右活塞杆(2)的右端采用螺纹连接旋装有拉臂接头(2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气动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拉臂(23)的里端设有档位指示针(24),每个档位指示针(24)可分别指示一个空挡档位和两个变速档档位。 
CN201320357901.7U 2013-06-21 2013-06-21 车辆气动换挡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636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357901.7U CN203463634U (zh) 2013-06-21 2013-06-21 车辆气动换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357901.7U CN203463634U (zh) 2013-06-21 2013-06-21 车辆气动换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63634U true CN203463634U (zh) 2014-03-05

Family

ID=50176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357901.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63634U (zh) 2013-06-21 2013-06-21 车辆气动换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6363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2182A (zh) * 2013-06-21 2013-09-25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车辆气动换档装置
CN105240614A (zh) * 2015-10-29 2016-01-13 綦江大力神齿轮有限公司 气动换挡阀芯
CN115405687A (zh) * 2022-08-29 2022-11-29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自动变速箱集成式气动换挡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2182A (zh) * 2013-06-21 2013-09-25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车辆气动换档装置
CN103322182B (zh) * 2013-06-21 2015-11-25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车辆气动换档装置
CN105240614A (zh) * 2015-10-29 2016-01-13 綦江大力神齿轮有限公司 气动换挡阀芯
CN115405687A (zh) * 2022-08-29 2022-11-29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自动变速箱集成式气动换挡系统
CN115405687B (zh) * 2022-08-29 2023-10-31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自动变速箱集成式气动换挡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22182B (zh) 车辆气动换档装置
CN203463634U (zh) 车辆气动换挡装置
CN204042397U (zh) 多出口容积式干油分配器
CN203308825U (zh) 自动精确回中位双伸杆气缸
CN203463045U (zh) 自动井架工回转机构的控制装置
CN201916265U (zh) 一种新型整体式串联多路阀总成
CN202579974U (zh) 双离合变速器的换挡执行装置
CN203098829U (zh) 电控液压换向变速执行机构
CN203730676U (zh) 一种重载生产线链条的自动张紧液压装置
CN110253323B (zh) 一种加工中心的液压换刀系统及其换刀方法
CN203427340U (zh) 双工位静压传动压力机
CN202883823U (zh) 基于自动档变速箱的自动液压离合器
CN203770614U (zh) 自动变速器换挡阀
CN202732516U (zh) 一种外置阀控式电液推杆
CN202468559U (zh) 变速变量泵液压系统
CN201236853Y (zh) 液压动力装置
CN201810606U (zh) 双马达驱动钻机两位六通调速阀
CN203741510U (zh) 适用于剑杆织机的油循环装置
CN204553369U (zh) 一种线性执行器的机械结构
CN204621202U (zh) 控制铣床换挡系统的独立液压站
CN105945256A (zh) 压铸机打料速度的电机实时控制装置
CN216590994U (zh) 一种压力机的自适应润滑系统
CN103307053B (zh) 自动精确回中位双伸杆气缸
CN103836176B (zh) 快速充油液压换挡系统
CN203571104U (zh) 一种抗油污电磁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05

Termination date: 2015062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