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23181U - 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基板 - Google Patents

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基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23181U
CN203423181U CN201320516839.1U CN201320516839U CN203423181U CN 203423181 U CN203423181 U CN 203423181U CN 201320516839 U CN201320516839 U CN 201320516839U CN 203423181 U CN203423181 U CN 2034231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oxide semiconductor
film transistor
drain
transparency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1683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锡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PT Video Wujiang Co Ltd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CPT Video Wujiang Co Ltd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PT Video Wujiang Co Ltd,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filed Critical CPT Video Wuji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51683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231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231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2318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基板,包含基板、源极及漏极、图案化透明导电层、氧化物半导体层、栅极及栅介电层。源极及漏极位于基板上;图案化透明导电层包含第一透明电极、第二透明电极及像素电极;第一及第二透明电极分别覆盖源极的上表面及漏极的上表面;像素电极连接漏极;氧化物半导体层接触第一及第二透明电极;栅介电层夹设于氧化物半导体层与栅极之间。

Description

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基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基板。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面板包含薄膜晶体管基板、彩色滤光片基板及位于薄膜晶体管基板与彩色滤光片基板之间的液晶分子层。薄膜晶体管基板上配置多个薄膜晶体管,每一薄膜晶体管包含栅极、栅介电层、半导体层、源极及漏极。半导体层的材料例如可包含非晶硅、多晶硅、微晶硅、单晶硅、有机半导体、氧化物半导体或其他合适的材料。
相较于非晶硅薄膜晶体管,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具有较高的载子迁移率(Mobility),而拥有较佳的电性表现。然而在形成氧化物半导体层时,容易使与氧化物半导体层相互接触的金属层的表面发生氧化。举例而言,在形成氧化物半导体层于源极和漏极上的情况下,与氧化物半导体层相互接触的源极和漏极的表面容易发生氧化,导致氧化物半导体层与源极和漏极之间的接触阻抗升高,进而影响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的电性表现。有鉴于此,目前亟需一种改良的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基板,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态样提供一种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基板,其能够于形成氧化物半导体层时,有效避免源极及漏极发生氧化现象。此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基板包含基板、源极及漏极、图案化透明导电层、氧化物半导体层、栅极及栅介电层。源极及漏极位于基板上。图案化透明导电层包含第一透明电极、第二透明电极及像素电极,第一及第二透明电极分别覆盖源极的上表面及漏极的上表面,像素电极连接漏极。氧化物半导体层接触第一及第二透明电极。栅介电层夹设于氧化物半导体层与栅极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一透明电极的内侧边缘与源极的内侧边缘实质上对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一透明电极的上视轮廓与源极的上视轮廓不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一透明电极更覆盖源极的内侧边缘,氧化物半导体层未与源极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二透明电极的内侧边缘与漏极的内侧边缘实质上对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二透明电极的上视轮廓与漏极的上视轮廓不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二透明电极更覆盖漏极的内侧边缘,氧化物半导体层未与漏极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氧化物半导体层未与第一及第二透明电极的任何边缘对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二透明电极连接像素电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栅介电层位于源极及漏极的下方,像素电极覆盖并接触栅介电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栅介电层位于源极及漏极的上方,像素电极覆盖并接触基板。
附图说明
图1A-1B、图2A-2B、图3A-3B、图4A-4B是显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基板的各制程阶段的上视与剖面示意图;
    图5A-5B是显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基板的上视与剖面示意图;
    图6是显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方式的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基板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10基板
120栅介电层
130保护层
400、500底栅型薄膜晶体管基板
600顶栅型薄膜晶体管基板
A-A'线段
D漏极
DL数据线
G栅极
I1第一透明电极的内侧边缘
I2源极的内侧边缘
I3第二透明电极的内侧边缘
I4漏极的内侧边缘
PE像素电极
S源极
SE氧化物半导体层
SL扫描线
T图案化透明导电层
T1第一透明电极
T2第二透明电极
Tp图案化透明导电层的一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公开本实用新型的复数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公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态样是提供一种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基板,其能够于形成氧化物半导体层时,有效避免源极及漏极发生氧化现象。以下将例示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基板的数种实施方式。
图1A、2A、3A、4A是显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底栅型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基板的各制程阶段的上视示意图。图1B、2B、3B、4B是分别根据图1A、2A、3A、4A的线A-A'绘示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4A-4B,底栅型薄膜晶体管基板400包含基板110、源极S及漏极D、图案化透明导电层T、氧化物半导体层SE、栅极G及栅介电层120。图案化透明导电层T包含第一透明电极T1、第二透明电极T2及像素电极PE。
如图1A-1B所示,栅极G位于基板110上。基板110需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其可例如为玻璃、石英或透明高分子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薄膜晶体管基板400还包含扫描线SL位于基板110上,且栅极G及扫描线SL属于同一图案化导电层。栅极G及扫描线SL可为单层或多层结构,其材料可为金属或合金,例如钼(Mo)、铬(Cr)、铝(Al)、钕(Nd)、钛(Ti)、铜(Cu)、银(Ag)、金(Au)、锌(Zn)、铟(In)、镓(Ga)、其他合适的金属或上述的组合。举例而言,可利用溅镀(sputtering)、蒸镀(evaporation)制程或其他薄膜沉积技术先形成一层金属层(未绘示)于基板110上,再利用微影蚀刻制程形成栅极G与扫描线SL。
栅介电层120覆盖栅极G,如图2B所示。栅介电层120可还覆盖扫描线SL。栅介电层120可为单层或多层结构,其材料可为有机介电材料或无机介电材料。有机介电材料可为聚亚酰胺(Polyimide, PI);无机介电材料例如为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或上述的组合。例如可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或其他合适的薄膜沉积技术形成栅介电层120。栅介电层120夹设于氧化物半导体层SE与栅极G之间,如图4B所示。
源极S及漏极D位于基板110上,如图2A-2B所示。详细而言,源极S与漏极D设置于栅介电层12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薄膜晶体管基板400还包含数据线DL位于基板110上,且源极S、漏极D及数据线DL属于同一图案化导电层。源极S、漏极D及数据线DL可为单层或多层结构,其材料请参考上述栅极G及扫描线SL所例示的材料。例如可利用溅镀、蒸镀制程或其他薄膜沉积技术先形成一层金属层(未绘示)于栅介电层120上,再利用微影蚀刻制程形成源极S、漏极D与数据线DL。
图案化透明导电层T设置于源极S、漏极D和栅介电层120上,如图3A-3B所示。第二透明电极T2连接像素电极PE,像素电极PE连接漏极D。第一透明电极T1及第二透明电极T2分别覆盖源极S的上表面及漏极D的上表面,因此在后续形成氧化物半导体层的步骤中,源极S及漏极D的上表面未露出,故源极S及漏极D不易发生氧化现象。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透明电极T1、第二透明电极T2及像素电极PE可由同一道光罩的微影蚀刻制程所形成,故不会增加制程时间及制程成本。在本实施方式中,栅介电层120位于源极S及漏极D的下方,而像素电极PE覆盖并接触栅介电层120。
详细而言,第一透明电极T1覆盖源极S,且第一透明电极T1的内侧边缘I1与源极S的内侧边缘I2实质上对齐。另一方面,第二透明电极T2的内侧边缘I3与漏极D的内侧边缘I4实质上对齐。第一透明电极T1、第二透明电极T2及像素电极PE可为单层或多层结构,其材料可例如为氧化铟锡(ITO)、氧化铝锌(AZO)、氧化铝锡(ATO)、氧化镓锌(GZO)、氧化铟钛(ITiO)、氧化铟钼(IMO)、其他透明导电材料或上述的组合。
以另一种定义方式而言,图案化透明导电层T包含第一透明电极T1与一部分Tp,如图3A所示。该部分Tp包含第二透明电极T2及像素电极PE。因此,第二透明电极T2可定义为在该部分Tp之中,位于漏极D上表面正上方的部分;像素电极PE可定义为在该部分Tp之中,第二透明电极T2以外的另一部分,如图3A-3B所示。
氧化物半导体层SE接触第一及第二透明电极T1、T2,如图4A-4B所示。详细而言,氧化物半导体层SE设置于第一透明电极T1及第二透明电极T2上,以及源极S与漏极D之间的栅介电层120上。氧化物半导体层SE未与第一及第二透明电极T1、T2的任何边缘对齐。
另外,底栅型薄膜晶体管基板400可还包含保护层130全面覆盖氧化物半导体层SE、第一透明电极T1、第二透明电极T2及像素电极PE,如图4B所示。保护层130可为单层或多层结构,其材料请参考上述栅介电层120所例示的材料。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请参照图5A-5B,底栅型薄膜晶体管基板500包含基板110、源极S及漏极D、图案化透明导电层T、氧化物半导体层SE、栅极G及栅介电层120。图案化透明导电层T包含第一透明电极T1、第二透明电极T2及像素电极PE。特别的是,薄膜晶体管基板500的第一透明电极T1的上视轮廓与源极S的上视轮廓不同。详细而言,第一透明电极T1还覆盖源极S的内侧边缘I2,使氧化物半导体层SE不能与源极S接触。另外,第二透明电极T2的上视轮廓与漏极D的上视轮廓不同。第二透明电极T2还覆盖漏极D的内侧边缘I4,使氧化物半导体层SE不能与漏极D接触。因此,源极S及漏极D完全被第一透明电极T1及第二透明电极T2所保护,故在形成氧化物半导体层SE时,源极S及漏极D不会氧化,也就不会发生接触阻抗变大的情形。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请参照图6,顶栅型薄膜晶体管基板600包含基板110、源极S及漏极D、图案化透明导电层T、氧化物半导体层SE、栅极G及栅介电层120。图案化透明导电层T包含第一透明电极T1、第二透明电极T2及像素电极PE。源极S及漏极D位于基板110上,并直接接触基板110。第一及第二透明电极T1、T2分别覆盖源极S的上表面及漏极D的上表面。像素电极PE连接漏极D。氧化物半导体层SE接触第一及第二透明电极T1、T2。栅介电层120夹设于氧化物半导体层SE与栅极G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栅介电层120位于源极S及漏极D的上方,而像素电极PE覆盖并接触基板110。
类似于上述实施方式,第一及第二透明电极T1、T2除了分别覆盖源极S的上表面及漏极D的上表面之外,还分别覆盖源极S的内侧边缘I2及漏极D的内侧边缘I4。因此,源极S及漏极D完全被第一透明电极T1及第二透明电极T2所保护,故在形成氧化物半导体层SE时,源极S及漏极D不会氧化,也就不会发生接触阻抗变大的情形。
综合上述,由于第一及第二透明电极可分别保护源极及漏极,故在后续形成氧化物半导体层时,源极及漏极不易氧化进而影响接触阻抗。另外,第一透明电极、第二透明电极及像素电极可由同一道光罩的微影蚀刻制程所形成,故不会增加制程时间及制程成本。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方式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前述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1)

1.一种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基板,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基板;
一源极及一漏极,位于该基板上;
一图案化透明导电层,包含一第一透明电极、一第二透明电极及一像素电极,该第一及该第二透明电极分别覆盖该源极的上表面及该漏极的上表面,该像素电极连接该漏极;
一氧化物半导体层,接触该第一及该第二透明电极;
一栅极;以及
一栅介电层,夹设于该氧化物半导体层与该栅极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基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明电极的内侧边缘与该源极的内侧边缘实质上对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基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明电极的上视轮廓与该源极的上视轮廓不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基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明电极更覆盖该源极的内侧边缘,该氧化物半导体层未与该源极接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基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明电极的内侧边缘与该漏极的内侧边缘实质上对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基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明电极的上视轮廓与该漏极的上视轮廓不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基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明电极还覆盖该漏极的内侧边缘,该氧化物半导体层未与该漏极接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基板,其特征在于,该氧化物半导体层未与该第一及该第二透明电极的任何边缘对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基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明电极连接该像素电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基板,其特征在于,该栅介电层位于该源极及该漏极的下方,该像素电极覆盖并接触该栅介电层。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基板,其特征在于,该栅介电层位于该源极及该漏极的上方,该像素电极覆盖并接触该基板。
CN201320516839.1U 2013-08-23 2013-08-23 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基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231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16839.1U CN203423181U (zh) 2013-08-23 2013-08-23 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基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16839.1U CN203423181U (zh) 2013-08-23 2013-08-23 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基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23181U true CN203423181U (zh) 2014-02-05

Family

ID=50022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16839.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23181U (zh) 2013-08-23 2013-08-23 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基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2318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92949A (zh) * 2015-06-04 2015-10-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17156810A1 (zh) * 2016-03-17 2017-09-2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92949A (zh) * 2015-06-04 2015-10-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4992949B (zh) * 2015-06-04 2018-03-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17156810A1 (zh) * 2016-03-17 2017-09-2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08537B (zh) 用于显示设备的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US20170160841A1 (en) Array substrate, touch screen,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US20210225928A1 (en)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ame, and tiled display panel
US9647243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6887424B (zh) 导电图案结构及其制备方法、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03066078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US10290822B2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including recessed gate insulation layer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KR20210131956A (ko) 박막 트랜지스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20140048797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KR20150034947A (ko) 표시 장치의 금속 배선, 박막 트랜지스터 기판 및 박막 트랜지스터 기판의 제조 방법
WO2017028493A1 (zh) 薄膜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显示器件
US8937308B1 (en) Oxide semiconductor thin film transistor
CN203423181U (zh) 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基板
US9165954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US9373683B2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US9576987B2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display substrate
US9171864B2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03850306U (zh) 薄膜晶体管及像素结构
CN202977421U (zh) 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US8835236B2 (en) Oxide semiconductor thin film transis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5765709A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13629070B (zh) 阵列基板、阵列基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面板
US9685463B2 (en) Array substrate,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3151389B (zh) 薄膜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
WO2016192447A1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05

Termination date: 2019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