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10576U - 双轮转向倾斜机构 - Google Patents

双轮转向倾斜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10576U
CN203410576U CN201320379792.9U CN201320379792U CN203410576U CN 203410576 U CN203410576 U CN 203410576U CN 201320379792 U CN201320379792 U CN 201320379792U CN 203410576 U CN203410576 U CN 2034105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turns
connecting rod
upper connecting
body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37979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驹里琳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DIFA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DIF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DIFA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DIF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37979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105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105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1057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轮转向倾斜机构,设置于车辆的前端双轮间,其结构包含有主架、多个上连杆及多个下连杆;主架开设有传动空间、多个上轴转空间及多个下轴转空间;多个上连杆的一端对应设置于多个上轴转空间内,且通过上连接轴与主架相互串接;多个下连杆的一端对应设置于多个下轴转空间内,且通过下连接轴与主架相互串接;其中,下连杆上设置有多个支架,而支架间轴接有穿设于传动空间内的避震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双轮转向倾斜机构,其可产生相对于地面的角度变化而稳定向左或右平移呈倾斜形态,使车身保持倾斜且平衡过弯而不致翻覆。

Description

双轮转向倾斜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轮倾斜机构,特别是指一种可使车身保持倾斜且平衡过弯而不致翻覆、可吸收单边冲击力道、行驶时更为灵活且增加骑乘平稳度及安全性的双轮转向倾斜机构。
背景技术
一般二轮机动车行驶在湿滑路面或散布砂石的路面时,无论是直行或是转弯都极易滑倒而造成危险,因此,近年来三轮机动车兴起,且大多采用后两轮的三轮机动车应用在载货运送中。
虽后两轮的三轮机动车比二轮机动车相对可减少滑倒或翻覆的可能性,但由于后两轮的三轮机动车的重心较高,且前轮为单轮设置,使得三轮机动车过弯时的离心力大且加上前轮抓地力不足,以致前轮容易打滑,更严重者也会有翻覆的情况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轮倾斜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轮转向倾斜机构,设置于车辆的前端双轮间,包含有:
主架,其开设有传动空间、多个上轴转空间及多个下轴转空间;
多个上连杆,其一端对应设置于所述上轴转空间内,所述上连杆通过上连接轴与所述主架相互串接,且所述上连杆配设于所述主架的两侧;
多个下连杆,其一端对应设置于所述下轴转空间内,所述下连杆通过下连接轴与所述主架相互串接,且所述下连杆配设于所述主架的两侧,其中,所述下连杆上设置有多个支架,而所述支架间轴接有穿设于所述传动空间内的避震器。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主架的两侧的上连杆设置有抵掣块。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上连杆与所述下连杆的另一端更轴接有接合块,所述接合块的内部设置有与其轴接的转轴。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车辆的前端设置有挡风架,所述车辆的后端设置有后置箱,所述挡风架与所述后置箱之间连接有车顶结构。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车顶结构由多个挡板轴接而成,且所述车顶结构的一端通过夹掣元件夹固于所述挡风架上,而所述车顶结构的另一端则是轴接于所述后置箱的端缘,令使用者松脱夹掣元件后,可将车顶结构的多个挡板折叠收纳至后置箱内。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轮转向倾斜机构,其可产生相对于地面的角度变化而稳定向左或右平移呈倾斜形态,可使车身保持倾斜且平衡过弯而不致翻覆;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轮转向倾斜机构,其通过上连杆上所设置的抵掣块,不仅可避免上连杆的倾斜角度过大而翻覆,同时可保护上连杆免于受损;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轮转向倾斜机构,其单边受向上力道冲击时,两支架间的避震器将受到压缩,以吸收极大部分的冲击力道,使得另一边的上连杆与下连杆不致受到向上冲击力的影响;此外,在单边辗过凸出物后,会迅速恢复至原平行状态(即避震器未压缩状态),提升骑乘时的平稳度及骑乘者的舒适度;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轮转向倾斜机构,其连接轮毂的接合块与转轴相对轴转,使轮毂分别以转轴为支轴而带动前轮做适当程度的左、右偏移,以令车辆行驶时更为灵活,增加骑乘平稳度及安全性;
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轮转向倾斜机构,其装设有双轮倾斜机构的车辆可设置有车顶结构,令骑乘者骑乘车辆时,可通过车顶结构而达到遮阳、避雨的功效;不使用时,也可折叠收纳至车辆后置箱内,不仅可方便收纳,同时也不会造成空间的耗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之三;
图6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具有车顶结构的车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车顶结构收纳示意图之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车顶结构收纳示意图之二。
附图标记说明:
10-主架;100-传动空间;101-上轴转空间;101’-上轴转空间;102-下轴转空间;102’-下轴转空间;103-上连接轴;104-下连接轴;11-上连杆;11’-上连杆;110-抵掣块;110’-抵掣块;12-下连杆;12’-下连杆;120-支架;120’-支架;13-避震器;14-接合块;14’-接合块;140-转轴;140’-转轴;141-转轴;141’-转轴;142-转轴;142’-转轴;
2-前轮;2’-前轮;20-轮毂;20’-轮毂;
3-车架;30-锁固元件;
4-车顶结构;40-挡板;41-夹掣元件;
5-挡风架;
6-后置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效果以和构造特征能有更详细明确的了解,列举出如下所述的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首先,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2;由图1及图2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双轮转向倾斜机构,主要包含有:
主架10:主架10上开设有传动空间100(大致位于主架中间处)、上轴转空间101、上轴转空间101’(本实用新型以两个上轴转空间为较佳实施,且大致位于主架上方两侧)及下轴转空间102、下轴转空间102’(本实用新型以两个下轴转空间为较佳实施,且大致位于主架下方两侧);
上连杆11、上连杆11’(本实用新型以两个上连杆为较佳实施):所述上连杆11、上连杆11’的一端分别对应设置于上轴转空间101、上轴转空间101’内,且通过上连接轴103分别将上连杆11、上连杆11’与主架10相互串接,使上连杆11、上连杆11’配设对应于主架10的两侧;
所述下连杆12、下连杆12’(本实用新型以两个下连杆为较佳实施):所述下连杆12、下连杆12’的一端分别对应设置于下轴转空间102、下轴转空间102’内,且通过下连接轴104分别将下连杆12、下连杆12’与主架10相互串接,使下连杆12、下连杆12’配设对应于主架10的两侧,且也分别与上连杆11、上连杆11’上下相对应,其中,主架10两侧的下连杆12、下连杆12’上设置有支架120、支架120’,而支架120与支架120’间轴接有穿设于传动空间100内的避震器13。
请同时参阅图3、图4及图5,并配合参阅图1;为能清楚表示前述图1所示双轮倾斜机构的动作方式,本实用新型图3所示双轮倾斜机构通过上连杆11、上连杆11’与下连杆12、下连杆12’的另一端再轴接有连接车辆的轮毂20、轮毂20’(本实用新型以连接车辆前轮为较佳实施)的接合块14、接合块14’,而接合块14、接合块14’内部设置有与接合块14、接合块14’轴接的转轴140、转轴140’。
据上所述,当装设双轮倾斜机构的车辆于转弯(图3以前视方位向右弯为实施)时,使用者可通过压倾车架3,使通过锁固元件30与车架3连接的主架10随着车架3摆动,此时,对于上连杆11、上连杆11’而言,主架10以下端为支轴而向左摆动瞬间,主架10带动上连杆11,使上连杆11两端与上连接轴103、及接合块14的转轴141相对轴转,并向左平移带动前轮2向左倾斜适当的角度,同时,主架10也带动上连杆11’, 使上连杆11’两端分别与上连接轴103及接合块14’的转轴141’相对轴转,并向左平移带动前轮2’向左倾斜适当的角度;而对于下连杆12、下连杆12’而言,下连杆12两端则是分别与下连接轴104及接合块14的转轴142相对轴转,而下连杆12’两端则是分别与下连接轴104及接合块14’的转轴142’相对轴转,使得前轮2、上连杆11、主架10、上连杆11’及前轮2’可产生相对于地面的角度变化而稳定向左平移呈倾斜形态,可使车身保持倾斜且平衡过弯而不致翻覆;另外,应用所述双轮倾斜机构的车辆向左弯的实施方式大致上同于向右弯的实施方式,仅是平移、倾斜方向不同而已,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通过上连杆11、上连杆11’上所分别设置的抵掣块110、抵掣块110’,使上连杆11、上连杆11’的倾斜角度过大时,可通过抵掣块110、抵掣块110’底掣于车架3上,不致使上连杆11、上连杆11’撞击车架3而毁损,同时可对上连杆11、上连杆11’的倾斜角度予以限位,因此,抵掣块110、抵掣块110’不仅可避免上连杆11、上连杆11’的倾斜角度过大而翻覆,同时可保护上连杆11、上连杆11’免于受损。
再由图4可知,当车辆的前轮2、前轮2’的任一轮(图中以前轮2’为实施)遇及凹凸不平的路面时,前轮2’被向上带动, 使上连杆11’及下连杆12’于靠近主架10一端分别以上连接轴103、下连接轴104为支轴而轴转,而上连杆11’与下连杆12’另一端则分别与上连接轴103、接合块14’的转轴141’与下连接轴104、及接合块14’的转轴142’相对轴转,且通过前轮2’的带动而倾斜向上,此时,设置于下连杆12的支架120与下连杆12’的支架120’及支架120、支架120’间的避震器13将受到压缩,以吸收极大部分的冲击力道,使得上连杆11与下连杆12不致受到前轮2’向上冲击力的影响,此外,在前轮2’辗过凸出物后,会迅速恢复至原平行状态(即避震器13未压缩状态),提升骑乘时的平稳度及骑乘者的舒适度。
再由图5可知,通过接合块14、接合块14’内部所设置与接合块14、接合块14’轴接的转轴140、转轴140’,使前轮2、前轮2’在过弯或遇到崎岖不平的路段时,连接轮毂20、轮毂20’的接合块14、接合块14’以适当程度而与转轴140、转轴140’相对轴转,使轮毂20、轮毂20’分别以转轴140、转轴140’为支轴而带动前轮2、前轮2’做适当程度的左、右偏移,以令车辆行驶时更为灵活,增加骑乘平稳度及安全性。
请同时参阅图6、图7及图8;由图6可知,本实用新型装设有双轮倾斜机构的车辆的前端设置有挡风架5,而车辆的后端设置有后置箱6,挡风架5与后置箱6之间连接有车顶结构4,其中,车顶结构4由多个挡板40轴接而成,且车顶结构4的一端通过夹掣元件41夹固于挡风架5上,而车顶结构4的另一端则是轴接于后置箱6的端缘;据此,令骑乘者骑乘车辆时,可通过车顶结构4而达到遮阳、避雨的功效,反之,若骑乘者不使用车顶结构4时(如图7及图8所示),可松脱夹掣元件41后,再将车顶结构4的多个挡板40折叠收纳至后置箱6内,不仅可方便收纳,同时也不会造成空间的耗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双轮转向倾斜机构,设置于车辆的前端双轮间,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主架,其开设有传动空间、多个上轴转空间及多个下轴转空间;
多个上连杆,其一端对应设置于所述上轴转空间内,所述上连杆通过上连接轴与所述主架相互串接,且所述上连杆配设于所述主架的两侧;
多个下连杆,其一端对应设置于所述下轴转空间内,所述下连杆通过下连接轴与所述主架相互串接,且所述下连杆配设于所述主架的两侧,其中,所述下连杆上设置有多个支架,而所述支架间轴接有穿设于所述传动空间内的避震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轮转向倾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的两侧的上连杆设置有抵掣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轮转向倾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杆与所述下连杆的另一端更轴接有接合块,所述接合块的内部设置有与其轴接的转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轮转向倾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前端设置有挡风架,所述车辆的后端设置有后置箱,所述挡风架与所述后置箱之间连接有车顶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轮转向倾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结构由多个挡板轴接而成,且所述车顶结构的一端通过夹掣元件夹固于所述挡风架上,而所述车顶结构的另一端则是轴接于所述后置箱的端缘。
CN201320379792.9U 2013-06-28 2013-06-28 双轮转向倾斜机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105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379792.9U CN203410576U (zh) 2013-06-28 2013-06-28 双轮转向倾斜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379792.9U CN203410576U (zh) 2013-06-28 2013-06-28 双轮转向倾斜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10576U true CN203410576U (zh) 2014-01-29

Family

ID=49973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379792.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10576U (zh) 2013-06-28 2013-06-28 双轮转向倾斜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1057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57469A (zh) * 2014-12-25 2016-08-17 李陈 一种自平衡电动双轮车
CN106218782A (zh) * 2016-08-31 2016-12-14 郑州锐图汽车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倒三轮支撑结构
CN109960267A (zh) * 2017-12-25 2019-07-02 亚帝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立车稳定及倾斜辅助的参数建构系统及其控制流程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57469A (zh) * 2014-12-25 2016-08-17 李陈 一种自平衡电动双轮车
CN106218782A (zh) * 2016-08-31 2016-12-14 郑州锐图汽车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倒三轮支撑结构
WO2018041167A1 (zh) * 2016-08-31 2018-03-08 浙江朗翔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倒三轮支撑结构
CN106218782B (zh) * 2016-08-31 2020-02-14 浙江朗翔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倒三轮支撑结构
US10710664B2 (en) 2016-08-31 2020-07-14 Zhejiang Langxiang Industrial Co., Ltd. Reverse tricycle support structure
CN109960267A (zh) * 2017-12-25 2019-07-02 亚帝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立车稳定及倾斜辅助的参数建构系统及其控制流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28560U (zh) 婴童三轮车前轮组收折机构
CN203888958U (zh) 可折叠车轮机构
CN203410576U (zh) 双轮转向倾斜机构
CN101774414B (zh) 摩托车双前轮的连动机构
CN105292350A (zh) 折叠推车
CN205365921U (zh) 折叠推车
CN104875828A (zh) 纤体箱包电动车
CN201604689U (zh) 独立悬挂减震可侧倾式机动车
CN201800846U (zh) 三轮车转弯自平衡装置
CN203714089U (zh) 纤体箱包电动车
CN103895771A (zh) 一种可侧倾前驱电动三轮车
CN102975808B (zh) 前双轮车用前悬挂倾斜机构
CN104309431B (zh) T型倒三角随动性电动三轮车
CN205931096U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
CN203228891U (zh) 一种前驱电动三轮车
CN201907608U (zh) 电动站立车
CN201792952U (zh) 四轮电动助力车
CN210257981U (zh) 一种具有四点连接系统的全地形车发动机安装支架
CN102849164A (zh) 一种童车
CN207670514U (zh) 一种带有减震机构的载货平板车
CN106394762A (zh) 一种新型倒三轮电动车
CN201338661Y (zh) 减震可侧倾式机动车
CN203793527U (zh) 便携三轮折叠电动车
CN207985065U (zh) 一种倒三轮车
CN202358170U (zh) 一种四轮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129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