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56917U - 与动力装置配套的玻璃模具喷焊用的工装夹具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与动力装置配套的玻璃模具喷焊用的工装夹具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356917U
CN203356917U CN 201320433877 CN201320433877U CN203356917U CN 203356917 U CN203356917 U CN 203356917U CN 201320433877 CN201320433877 CN 201320433877 CN 201320433877 U CN201320433877 U CN 201320433877U CN 203356917 U CN203356917 U CN 2033569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lf module
mould
revolving bed
trailing arm
limited 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43387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晏庆宝
姚兴田
姜三琦
金平
贾素培
陈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JIANHUA MOULD TECHNOLOGY Co Ltd
Nan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JIANHUA MOULD TECHNOLOGY Co Ltd
Nan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JIANHUA MOULD TECHNOLOGY Co Ltd, Nan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JIANHUA MOU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43387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3569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3569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35691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与动力装置配套的玻璃模具喷焊用的工装夹具结构,属于工装夹具技术领域。动力装置包括机座和回转座回转驱动机构,玻璃模具喷焊用的工装夹具结构包括回转座,回转座具有回转座墙板和回转座腔;模具夹装架回转驱动机构,设在回转座上;模具夹装架,与模具夹装架回转驱动机构连接;模具限位架,设在模具夹装架上;模具限定机构,设在模具限位架上。保障焊层的精度,无需象已有技术那样依赖于机器人手臂;可以显著节省设备投资,满足中小企业对设备的廉价使用要求;可保障夹装的可靠性;整体结构较为简练,不仅操作方便,而且有利于维护与保养。

Description

与动力装置配套的玻璃模具喷焊用的工装夹具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装夹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与动力装置配套的玻璃模具喷焊用的工装夹具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玻璃制品的成型过程中,对于两开模或多开模的玻璃模具而言,其模腔直接与熔融的玻璃熔体频繁接触,受到玻璃的化学侵蚀、磨损和冷热交变应力(冷热交替变换应力)的作用,并且500-800℃左右的温度下服役,模腔表面、合缝面乃至两端端面极易氧化,加上模具零件之间存在难以避免的撞击,因而会产生并不限于以下几种损坏情形:疲劳损坏、机械碰撞损坏、氧化腐蚀损坏以及磨损损坏。
为了尽可能地提高玻璃模具的耐氧化、耐腐蚀、耐热疲劳和耐磨损等性能,通常采用等离子喷焊方式对玻璃模具的模腔、合缝面等部位喷焊合金材料层,合金材料主要指但并非绝对限于指镍的质量百分含量为90%以上的镍基合金粉。早先,业界普遍采用手工作业的方式(手工热喷涂)将镍基合金粉喷涂到玻璃模具的模腔、合缝面(也称合模面)以及两端端面的部位,但是存在以下欠缺:一是由于喷涂层孔隙率较高并且与玻璃模具基体的结合效果差,因而在玻璃模具上机使用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剥脱现象;二是工人的作业强度大并且效率低下,难以满足工业化的放大生产要求;三是镍基合金材料浪费较为严重,使成套玻璃模具的成本增加,因为在手工喷涂过程中,镍基合金层的厚度由喷涂工人主观掌握,于是出于对避免漏涂少涂情形的考虑,往往盲目地堆高焊层(即增大镍基合金焊层的实际厚度),并且在后续的工序中将多余的焊层以车削方式去除,从而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增大后续加工的工作量;四是由于在喷焊过程中,镍基合金焊粉经高温熔化至液态,再填充到玻璃模具上的喷焊预留位,又由于玻璃的模腔(业界称型腔)大多为不规则曲面,因而液态的焊粉流淌容易导致镍基合金喷涂层高低起伏不平,因而喷涂质量难以保障;五是由于手工喷涂质量会因工人的经验、情绪、责任心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同一批次的玻璃模具的质量难以获得一致。
毫无疑问,利用自动化机械例如利用等离子喷焊机将镍基合金粉喷焊到玻璃模具的模腔、合缝面、瓶头部位、瓶颈部位和瓶底部位藉以体现对玻璃模具的强化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手工喷涂的前述欠缺。然而,为了满足等离子喷焊机对玻璃模具喷焊镍基合金层,因而需要由结构合理的工装夹具与之配套。发明专利号ZL201010534566.4公开的“玻璃模具型腔等离子喷焊用的夹持机构”能将经预热炉预热的待喷焊镍基合金涂层的玻璃模具可靠夹住,但是由于该专利方案需要与价格昂贵的机械手配套使用,由机械手的手腕将夹持有玻璃模具的夹具(即夹持机构)移动到等离子喷焊机处,供等离子喷焊机对玻璃模具实施喷焊镍基合金层,并且由机械手进行90°的角度范围的翻转,具体可参见该专利的说明书的应用例。
通过对上述专利的说明书的全文阅读可知,其是作为机械手与等离子喷焊机之间的一个过渡机构,负责将预热完成后的有待于喷焊镍基合金层的玻璃模具夹住并且在等离子喷焊机完成喷焊后将玻璃模具释放,而在等离子喷焊机喷焊过程中,玻璃模具的位置变化如X轴Y轴这两个轴向上的圆弧转动均由机械手担当。因此该专利方案存在以下两点缺憾:其一,由于功能单一,即由于仅能体现对玻璃模具的夹住与释放,因而必须依赖于工业机器人的机械手;其二,由于需要依赖价格昂贵的工业机器人,因而对于面广量大的中小型的玻璃模具制造厂商而言,因投入工业机器人的资金庞大而难以承受。
由上述可知,对玻璃模具喷焊镍基合金层即喷焊层越均匀,则意味着在后续的机械表面加工(对喷焊层表面)中需要去除的表面层越少,既可节省价格昂贵的镍基合金粉,又可减轻后续加工的工作量。又,镍基合金焊粉喷焊至玻璃模具的喷焊预留位上时,由于在一段时间内呈液态,因此如果玻璃模具在被喷焊镍基合金焊层的过程中与由焊枪喷出的焊粉的方向不同,那么会导致液态焊粉流淌,产生凹凸情形,造成材料浪费(后续加工中的去除量增大)以及增大后续加工量。又,等离子喷焊机的主轴虽然能使焊枪实现X、Y和Z向的三座标运动,即实现前后、左右以及上下的直线运动,但是无法实现X向和Y向的转动。如前述,以工业机器人为后盾使工装夹具实现X向和/或Y向的转动虽然能够使玻璃模具的喷焊预留位上的熔池(镍基合金焊粉熔化后形成的熔液)平面与焊枪相垂直的垂直度,减少熔化的焊粉的流淌而藉以保障镍基合金焊层的平整度,但是正如前述,就中小型的玻璃模具制造厂商而言,对于价格昂贵的工业机器人往往望而却步。
周知,由于工装夹具具有针对某一种或某一类产品的专属的特点,因此通用化程度极低,在通常情况下均由生产产品的厂商针对具体的或称特定的产品自行设计并制造。又由于工装夹具的技术信息不论是在专利还是非专利文献中并不多见,因此,技术上的可借鉴性受到影响。例如,本申请人进行了广泛的文献检索,但均未见诸得以弥补前述专利的两点缺憾的启示。为此,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益的反复尝试,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有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下在本申请人厂区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使玻璃模具转动所需角度而藉以摆脱依赖机械手的操控并且在由等离子喷焊机的焊枪对玻璃模具半模喷焊镍基合金层的过程中能使玻璃模具半模体现理想的转动自由度而得以使焊层均匀、有利于显著节约设备投资而藉以满足中小型企业的使用要求、有益于体现良好的夹装效果而藉以保障对玻璃模具的夹持可靠性和有便于简化结构而藉以体现操作方便的与动力装置配套的玻璃模具喷焊用的工装夹具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与动力装置配套的玻璃模具喷焊用的工装夹具结构,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机座和设置在机座上的回转座回转驱动机构,所述的玻璃模具喷焊用的工装夹具结构包括一回转座,该回转座具有一回转座墙板和一回转座腔,回转座墙板与所述的回转座回转驱动机构连接;一模具夹装架回转驱动机构,该模具夹装架回转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的回转座上;一模具夹装架,该模具夹装架对应于所述回转座的上方,并且与所述模具夹装架回转驱动机构连接;一模具限位架,该模具限位架设置在所述的模具夹装架上;一模具限定机构,该模具限定机构设置在所述的模具限位架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回转座回转驱动机构包括回转座驱动电机、回转座驱动减速箱和减速箱输出轴连接套,回转座驱动电机与回转座驱动减速箱传动配合并且由回转座驱动减速箱连同回转座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机座背对所述回转座墙板的一侧,减速箱输出轴连接套转动地支承在机座上,该减速箱输出轴连接套的一端与所述回转座墙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回转座驱动减速箱的减速箱输出轴传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模具夹装架回转驱动机构包括夹装架驱动电机、夹装架驱动减速箱和连接轴盘,夹装架驱动电机与夹装架驱动减速箱传动配合,并且由夹装架驱动减速箱连同夹装架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回转座腔内,并且该夹装架驱动减速箱的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向上伸展到回转座腔外,连接轴盘固定在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上,所述的模具夹装架与连接轴盘固定连接,设置在所述模具限位架上的所述模具限定机构朝向所述回转座墙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模具夹装架包括第一纵臂、第二纵臂、底板、半模底托板和一对半模靠板,第一、第二纵臂以面对面的状态彼此纵向并行,底板的一端与第一纵臂的高度方向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纵臂的高度方向的底部连接,而底板的中部与所述的连接轴盘固定连接,半模底托板连接在第一、第二纵臂之间,一对半模靠板彼此对应,并且该一对半模靠板中的其中一个半模靠板设置在第一纵臂上,而一对半模靠板中的另一个半模靠板设置在第二纵臂上;所述模具限位架呈门字形的构造,该模具限位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纵臂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纵臂连接,并且在该模具限位架朝向所述回转座墙板的一侧构成有一对模具限位机构连接座,该一对模具限位机构连接座位于模具限位架的长度方向的居中位置,所述的模具限定机构与一对模具限定机构连接座枢转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第一纵臂的高度方向并且朝向所述回转座墙板的一侧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第一模具限位架调整螺钉孔,在第一纵臂的高度方向并且背对回转座墙板的一侧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第一半模靠板调整螺钉孔,而在第一纵臂的高度方向并且面对所述第二纵臂的一侧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第一半模底托板调整螺钉孔,在所述的第二纵臂的高度方向并且朝向回转座墙板的一侧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第二模具限位架调整螺钉孔,在第二纵臂的高度方向并且背对回转座墙板的一侧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第二半模靠板调整螺钉孔,而在第二纵臂的高度方向并且面对第一纵臂的一侧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第二半模底托板调整螺钉孔,所述模具限位架的所述一端与第一模具限位架调整螺钉孔连接,而另一端与第二模具限位架调整螺钉孔连接,所述的一对半模靠板中的所述其中一个半模靠板与第一半模靠板调整螺钉孔连接,而一对半模靠板中的所述另一个半模靠板与第二半模靠板调整螺钉孔连接,所述半模底托板的一端与第一半模底托板调整螺钉孔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半模底托板调整螺钉孔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一对半模靠板上并且朝向所述模具限位架的一侧各固定有一调整块固定座,在调整块固定座朝向模具限位架的一端的端面上连接有一半模限位调整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半模限位调整块上开设有调整槽,并且由调整槽螺钉在对应于调整槽的位置将半模限位调整块与所述调整块固定座朝向所述模具限位架的一端端面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底板的所述中部并且朝向所述连接轴座的一侧固定有一模具夹装架连接座,该模具夹装架连接座与连接轴座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模具限定机构包括作用缸座、作用缸和曲臂,作用缸座以悬臂状态固定在所述的模具限位架上,作用缸设置在作用缸座上,曲臂的中部枢转连接在所述的模具限位机构连接座上,该曲臂的一端固定有一用于对玻璃模具半模背部限定的顶杆,而曲臂的另一端与作用缸的作用缸柱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作用缸为油缸或气缸;所述曲臂的形状呈L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由回转座回转驱动机构使回转座作顺时针或逆时针的转动,使玻璃模具半模的喷焊位与等离子喷焊机的焊枪形成良好的配合关系,并且由模具夹装架回转驱动机构使模夹装架转动所需的角度,因而当有待于喷焊镍基合金涂层的玻璃模具设置于模具夹装架上后能满足位置变化而适应等离子喷焊机的焊枪对其喷焊,保障焊层的精度,无需象已有技术那样依赖于机器人手臂;由于无需配备机械手,因而可以显著节省设备投资,满足中小企业对设备的廉价使用要求;由于模具夹装架、模具限位架和模具限定机构三者协调作用而能使玻璃模具半模可靠夹住,因而可保障夹装的可靠性;由于整体结构较为简练,因而不仅操作方便,而且有利于维护与保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的侧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请参见图1和图2,给出了属于动力装置的结构体系的一机座1和一回转座回转驱动机构2,回转座回转驱动机构2设置在机座1上。
前述的回转座回转驱动机构2包括回转座驱动电机21、回转座驱动减速箱22和减速箱输出轴连接套23,回转座驱动电机21与回转座驱动减速箱22传动配合,并且由回转座驱动减速箱22连同回转座驱动电机21固定在机座1背对下面将要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玻璃模具喷焊用的工装夹具结构的一侧,具体地讲,回转座驱动减速箱22通过一组减速箱固定螺钉222与机座1固定,并且由旋配在减速箱固定螺钉222上的螺母2221限定。减速箱输出轴连接套23的中部通过轴承232转动地支承在机座1上,减速箱输出轴连接套23的一端构成有一连接盘231,在该连接盘231上并且围绕连接盘231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连接盘螺钉让位孔2311,在各连接盘螺钉让位孔2311上配设有连接盘螺钉23111,减速箱输出轴连接套23的另一端与回转座驱动减速箱22的减速箱输出轴221传动连接,并且由限定螺母233限定。
由于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减速箱输出轴221为花键轴,因此减速箱输出轴连接套23实质上为花键轴连接套。
下面针对本实用新型的玻璃模具喷焊用的工装夹具结构的结构体系作详细描述。由图1和图2所示,给出了一形状呈L形的回转座3,该回转座3具有一回转座腔32,并且在该回转座3朝向前述机座1的一侧延伸构成有一回转座墙板31,在该回转座墙板31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的连接盘231的位置开设有一组回转座墙板连接螺钉孔311,藉由前述的连接盘螺钉23111旋入回转座墙板连接螺钉孔311而将回转座墙板31与减速箱输出轴连接套23固定连接。于是,在具有正反转功能的回转座驱动电机21的工作下,经回转座驱动减速箱22减速并带动减速箱输出轴连接套23,进而由该减速箱输出轴连接套23带动回转座墙板31,从而使回转座3以减速箱输出轴连接套23为回转中心而产生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转动。
给出了一模具夹装架回转驱动机构4,该模具夹装架回转驱动机构4包括夹装架驱动电机41、夹装架驱动减速箱42和连接轴盘43,夹装架驱动电机41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该夹装架驱动电机41与夹装架驱动减速箱42传动配接,并且由夹装架驱动减速箱42通过一组减速箱固定螺钉422连同夹装架驱动电机41在对应于回转座3上开设的回转座螺钉孔33的位置固定在前述的回转座腔32内。由图所示,夹装架驱动减速箱42的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421向上伸展到回转座腔32外,并且该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421还通过输出轴轴承423(图2示)与回转座3枢转配合,连接轴盘43固定在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421上,并且由配设在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421上的轴盘限定螺母4211限定,在连接轴盘43上并且围绕连接轴盘43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模具夹装架连接座固定螺钉孔431。
给出了一模具夹装架5,该模具夹装架5 包括第一、第二纵臂51、52、底板53、半模底托板54和一对半模靠板55,第一、第二纵臂51、52彼此对应(以面对面的状态)并且纵向并行,底板53的一端与第一纵臂51的高度方向的底部连接,而另一端与第二纵臂52的高度方向的底部连接,底板53的中部(长度方向的中部)与前述的连接轴盘43固定连接。优选地,第一、第二纵臂51、52以及底板53三者构成为一体结构,并且呈U字形的构造。半模底托板54连接在第一、第二纵臂51、52之间。一对半模靠板55彼此对应,并且该一对半模靠板55中的其中一个半模靠板设置在即连接在第一纵臂51上,而一对半模靠板55中的另一个半模靠板设置在即连接在第二纵臂52上。
由图1所示,在第一纵臂51的高度方向并且朝向前述的回转座墙板31的一侧自上而下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第一模具限位架调整螺钉孔511,在第一纵臂51的高度方向并且背对回转座墙板31的一侧自上而下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第一半模靠板调整螺钉孔512,而在第一纵臂51的高度方向并且面对第二纵臂52的一侧自上而下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第一半模底托板调整螺钉孔513。优选地,第一半模底托板调整螺钉孔513的数量为两排,但并不绝对限于两排。在第二纵臂52的高度方向并且朝向回转座墙板31的一侧自上而下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第二模具限位架调整螺钉孔521,而在第二纵臂52的高度方向并且背对回转座墙板31的一侧自上而下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第二半模靠板调整螺钉孔522,以及在第二纵臂52的高度方向并且面对第一纵臂51的一侧自上而下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第二半模底托板调整螺钉孔523,优选地,第二半模底托板调整螺钉孔523的数量为两排,但并不绝对限于两排。相邻第一模具限位架调整螺钉孔511之间的间隔距离是与相邻的第二模具限位架调整螺钉孔521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的,相邻第一半模靠板调整螺钉孔512之间的间距与相邻第二半模靠板调整螺钉孔522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同样,相邻第一半模底托板调整螺钉孔513之间的间距与相邻第二半模底托板调整螺钉孔523之间的间距相同。
上面提及的一对半模靠板55中的其中一个半模靠板通过半模靠板调整螺钉552在对应于第一半模靠板调整螺钉孔512的位置与第一纵臂51连接,而一对半模靠板55中的另一个半模靠板同样通过半模靠板调整螺钉552在对应于第二半模靠板调整螺钉孔522的位置与第二纵臂52连接。由此可知,一对半模靠板55可分别在第一、第二纵臂51、52的高度方向实现调整,以适应对不同规格的玻璃模具半模8( 图2示)的上部限定。
上面提及的半模底托板54的一端通过底托板调整螺钉541在对应于前述的第一半模底托板调整螺钉孔513的位置与第一纵臂51连接,而另一端同样通过底托板调整螺钉541在对应于前述的第二半模底托板调整螺钉孔523的位置与第二纵臂52连接。由此可知,半模底托板54可分别在第一、第二纵臂51、52的高度方向实现调整,并且半模底托板54位于一对半模靠板55的下方,在使用时,由图2示意的玻璃模具半模8置于该半模底托板54上。
在上面提及的底板53的长度方向的居中位置通过一组底板固定螺钉532固定有一模具夹装架连接座531,该模具夹装架连接座531在底板53上的位置朝向前述的连接轴盘43,并且由一组连接座固定螺钉5311在对应于前述的模具夹装架连接座固定螺钉孔431的位置与连接轴座43固定连接。
当具有正反转功能的夹装架驱动电机41工作时,经夹装架驱动减速箱42减速并且由其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421带动连接轴盘43,由于模具夹装架连接座531固定连接于连接轴盘431与底板53之间,因此由连接轴盘431通过模具夹装架连接座531带动底板53,从而使整个模具夹装架5作相应的回转。附着在即设置在模具夹装架5上的模具限位架6以及设置在模具限位架6上的模具限定机构7也随模具夹装架5回转,回转方向既可以是顺时针,也可以是逆时针,具体根据喷焊工艺要求驱使夹装架驱动电机41作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
请继续见图1,在前述的一对半模靠板55上并且在对应于上面已提及的模具限位架6的一侧各由调整块固定螺钉5512固定有一调整块固定座551,在调整块固定座551朝向模具限位架6的一端的端面上连接有一半模限位调整块5511。由图1 所示,在前述的半模限位调整块5511上开设有一调整槽55111,并且由调整槽螺钉55112在对应于调整槽55111的位置将半模限位调整块5511与调整块固定座551朝向模具限位架6的一侧固定,即与调整块固定座551朝向模具限位架6的一端的端面固定。在松启调整槽螺钉55112后,可将半模限位调整块5511依需调节,调节完成后,再旋紧调整槽螺钉55112。
优选地,为了保障底板53与第一、第二纵臂51、52之间的固定连接效果,因而在底板53的一端设置有一第一支撑块533,该第一支撑块533与第一纵臂51固定,在底板53的另一端设有一第二支撑块534,该第二支撑块534与第二纵臂52固定。
 上面已多次提及的模具限位架6呈门字形的构造,该模具限位架6的一端通过限位架调整螺钉62与前述的第一纵臂51上的第一模具限位架调整螺钉孔511连接,而另一端同样通过限位架调整螺钉62与第二纵臂52上的第二模具限位架调整螺钉孔521连接。可见,模具限位架6可在第一、第二纵臂51、52的高度方向作调整,以适应对不同规格的玻璃模具半模8限位,例如当玻璃模具半模8的高度高时,那么将模具限位架6向上作适应性调节,反之同例。此外,还可根据需要而更换模具限位架6的规格,以便使位于模具限位架6的模具限位架腔内的玻璃模具半模8的合缝面与半模限位调整块5511良好接触,以体现对玻璃模具半模8的限位效果。
在模具限位架6朝向前述回转座墙板31的一侧并且位于模具限位架6的长度方向的居中位置固定有一对模具限定机构连接座61 ,图中示意的模具限定机构7与该一对模具限定机构连接座61枢转连接,或者称枢轴连接。
上面提及的模具限定机构7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作用缸座71、作用缸72和曲臂73,作用缸座71以垂直悬臂状态由作用缸座固定螺钉711(图2示)与前述的模具限位架6固定,作用缸72通过铰接轴722(图2示)铰接连接在作用缸座71上,曲臂73的形状呈L形,该曲臂73的中部通过枢转轴732枢转连接在前述的一对模具限定机构连接座61上,曲臂73的一端固定有一用于对玻璃模具半模8的背部(高度方向的居中位置)限定的顶杆731,而曲臂73的另一端通过小轴733与作用缸72的作用缸柱72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作用缸72采用油缸,然而,如果采用气缸,那么应当视为等效替代。
请见图2,申请人结合图1和图2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将有待于喷焊镍基合金层的玻璃模具半模8在对应于模具限位架6的限位架腔的位置置于前述的半模底板54上,玻璃模具半模8的背部面向前述的模具限定机构7,而玻璃模具半模8的两合缝面的部位由前述的半模限位调整块5511限定,也就是说由半模限位调整块5511(共一对)对合缝面阻挡,并且由顶杆731对玻璃模具半模8的背部支承(图2示)。在等离子喷焊机的焊枪9(图2示)对玻璃模具半模8的模腔喷焊的过程中,如果需要使玻璃模具半模8通过回转座3回转时,那么由前述的回转座回转驱动机构2使回转座3作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即转过所需的角度,从而使玻璃模具半模8也产生相应的偏倾。当要使玻璃模具半模8在纵轴方向回转时,那么由模具夹装架回转驱动机构4使模具夹装架5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依需回转一定的角度,从而带动夹装在模具夹装架5上的玻璃模具半模8同时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回转相应的角度,以便使焊枪9有效地并且快捷地对模腔等的焊位喷焊镍基合金层。具体地讲,由于回转座回转驱动机构2能使回转座3回转(顺时针或逆时针),又由于模具夹装架回转驱动机构4能使模具夹装架5回转(顺时针或逆时针),因而能使夹装于模具夹装架5上的玻璃模具半模8 在喷焊镍基合金层的过程中,使其喷焊预留位上的熔池(镍基合金粉熔化后产生的熔池)与焊枪9保持于垂直状态,从而能确保焊层均匀,避免凹凸不平情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克用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并且客观地体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Claims (10)

1.一种与动力装置配套的玻璃模具喷焊用的工装夹具结构,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机座(1)和设置在机座(1)上的回转座回转驱动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模具喷焊用的工装夹具结构包括一回转座(3),该回转座(3)具有一回转座墙板(31)和一回转座腔(32),回转座墙板(31)与所述的回转座回转驱动机构(2)连接;一模具夹装架回转驱动机构(4),该模具夹装架回转驱动机构(4)设置在所述的回转座(3)上;一模具夹装架(5),该模具夹装架(5)对应于所述回转座(3)的上方,并且与所述模具夹装架回转驱动机构(4)连接;一模具限位架(6),该模具限位架(6)设置在所述的模具夹装架(5)上;一模具限定机构(7),该模具限定机构(7)设置在所述的模具限位架(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动力装置配套的玻璃模具喷焊用的工装夹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转座回转驱动机构(2)包括回转座驱动电机(21)、回转座驱动减速箱(22)和减速箱输出轴连接套(23),回转座驱动电机(21)与回转座驱动减速箱(22)传动配合并且由回转座驱动减速箱(22)连同回转座驱动电机(21)固定在所述机座(1)背对所述回转座墙板(31)的一侧,减速箱输出轴连接套(23)转动地支承在机座(1)上,该减速箱输出轴连接套(23)的一端与所述回转座墙板(3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回转座驱动减速箱(22)的减速箱输出轴(221)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动力装置配套的玻璃模具喷焊用的工装夹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具夹装架回转驱动机构(4)包括夹装架驱动电机(41)、夹装架驱动减速箱(42)和连接轴盘(43),夹装架驱动电机(41)与夹装架驱动减速箱(42)传动配合,并且由夹装架驱动减速箱(42)连同夹装架驱动电机(41)固定在所述回转座腔(32)内,并且该夹装架驱动减速箱(42)的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421)向上伸展到回转座腔(32)外,连接轴盘(43)固定在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421)上,所述的模具夹装架(5)与连接轴盘(43)固定连接,设置在所述模具限位架(6)上的所述模具限定机构(7)朝向所述回转座墙板(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与动力装置配套的玻璃模具喷焊用的工装夹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具夹装架(5)包括第一纵臂(51)、第二纵臂(52)、底板(53)、半模底托板(54)和一对半模靠板(55),第一、第二纵臂(51、52)以面对面的状态彼此纵向并行,底板(53)的一端与第一纵臂(51)的高度方向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纵臂(52)的高度方向的底部连接,而底板(53)的中部与所述的连接轴盘(43)固定连接,半模底托板(54)连接在第一、第二纵臂(51、52)之间,一对半模靠板(55)彼此对应,并且该一对半模靠板(55)中的其中一个半模靠板设置在第一纵臂(51)上,而一对半模靠板(55)中的另一个半模靠板设置在第二纵臂(52)上;所述模具限位架(6)呈门字形的构造,该模具限位架(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纵臂(5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纵臂(52)连接,并且在该模具限位架(6)朝向所述回转座墙板(31)的一侧构成有一对模具限位机构连接座(61),该一对模具限位机构连接座(61)位于模具限位架(6)的长度方向的居中位置,所述的模具限定机构(7)与一对模具限位机构连接座(61)枢转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与动力装置配套的玻璃模具喷焊用的工装夹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纵臂(51)的高度方向并且朝向所述回转座墙板(31)的一侧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第一模具限位架调整螺钉孔(511),在第一纵臂(51)的高度方向并且背对回转座墙板(31)的一侧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第一半模靠板调整螺钉孔(512),而在第一纵臂(51)的高度方向并且面对所述第二纵臂(52)的一侧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第一半模底托板调整螺钉孔(513),在所述的第二纵臂(52)的高度方向并且朝向回转座墙板(31)的一侧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第二模具限位架调整螺钉孔(521),在第二纵臂(52)的高度方向并且背对回转座墙板(31)的一侧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第二半模靠板调整螺钉孔(522),而在第二纵臂(52)的高度方向并且面对第一纵臂(51)的一侧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第二半模底托板调整螺钉孔(523),所述模具限位架(6)的所述一端与第一模具限位架调整螺钉孔(511)连接,而另一端与第二模具限位架调整螺钉孔(521)连接,所述的一对半模靠板(55)中的所述其中一个半模靠板与第一半模靠板调整螺钉孔(512)连接,而一对半模靠板(55)中的所述另一个半模靠板与第二半模靠板调整螺钉孔(522)连接,所述半模底托板(54)的一端与第一半模底托板调整螺钉孔(513)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半模底托板调整螺钉孔(523)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与动力装置配套的玻璃模具喷焊用的工装夹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一对半模靠板(55)上并且朝向所述模具限位架(6)的一侧各固定有一调整块固定座(551),在调整块固定座(551)朝向模具限位架(6)的一端的端面上连接有一半模限位调整块(55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与动力装置配套的玻璃模具喷焊用的工装夹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半模限位调整块(5511)上开设有调整槽(55111),并且由调整槽螺钉(55112)在对应于调整槽(55111)的位置将半模限位调整块(5511)与所述调整块固定座(551)朝向所述模具限位架(6)的一端端面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与动力装置配套的玻璃模具喷焊用的工装夹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53)的所述中部并且朝向所述连接轴座(43)的一侧固定有一模具夹装架连接座(531),该模具夹装架连接座(531)与连接轴座(43)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与动力装置配套的玻璃模具喷焊用的工装夹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具限定机构(7)包括作用缸座(71)、作用缸(72)和曲臂(73),作用缸座(71)以悬臂状态固定在所述的模具限位架(6)上,作用缸(72)设置在作用缸座(71)上,曲臂(73)的中部枢转连接在所述的模具限位机构连接座(61)上,该曲臂(73)的一端固定有一用于对玻璃模具半模背部限定的顶杆(731),而曲臂(73)的另一端与作用缸(72)的作用缸柱(721)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与动力装置配套的玻璃模具喷焊用的工装夹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作用缸(72)为油缸或气缸;所述曲臂(73)的形状呈L形
CN 201320433877 2013-07-22 2013-07-22 与动力装置配套的玻璃模具喷焊用的工装夹具结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3569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433877 CN203356917U (zh) 2013-07-22 2013-07-22 与动力装置配套的玻璃模具喷焊用的工装夹具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433877 CN203356917U (zh) 2013-07-22 2013-07-22 与动力装置配套的玻璃模具喷焊用的工装夹具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56917U true CN203356917U (zh) 2013-12-25

Family

ID=49804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433877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356917U (zh) 2013-07-22 2013-07-22 与动力装置配套的玻璃模具喷焊用的工装夹具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35691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1716A (zh) * 2013-07-22 2013-10-09 常熟建华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与动力装置配套的玻璃模具喷焊用的工装夹具结构
CN105499894A (zh) * 2016-01-22 2016-04-20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定位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1716A (zh) * 2013-07-22 2013-10-09 常熟建华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与动力装置配套的玻璃模具喷焊用的工装夹具结构
CN105499894A (zh) * 2016-01-22 2016-04-20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定位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824443U (zh) 一种内部夹紧机构
CN202169229U (zh) 工业喷涂机器人
CN206029935U (zh) 一种机械手上下料终端手爪组
CN105798573A (zh) 限位开关组装机的弹簧上料装置
CN203356917U (zh) 与动力装置配套的玻璃模具喷焊用的工装夹具结构
CN209240014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六轴关节机器人
CN105269110A (zh) 一种手工焊接辅助装置
CN103358077A (zh) 可回转的玻璃模具工夹具装置
CN103341716B (zh) 与动力装置配套的玻璃模具喷焊用的工装夹具结构
CN104772667A (zh) 一种陶瓷异形修边机
CN103358076A (zh) 制作玻璃模具用的工装夹具
CN203390454U (zh) 制作玻璃模具用的工装夹具
CN203390453U (zh) 可回转的玻璃模具工夹具装置
CN206009618U (zh) 一种定子铁芯冲片压接加工装置
CN207931076U (zh) 折弯机
CN105922242A (zh) 一种高效的智能化机械臂及其工作方法
CN205148316U (zh) 一种并联机器人
CN108839057A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机械结构的模块化参数化设计方法
CN104354085B (zh) 一种用于加工平板类异型玻璃构件的自动化磨抛设备
CN203566251U (zh) 摇篮式转台及使用该摇篮式转台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
CN207578403U (zh) 一种镀层铁片挂料机
CN207480315U (zh) 一种零件毛坯孔去毛刺弹簧刀
CN205673113U (zh) 一种全方位旋转工作台
CN104942673A (zh) 一种陶瓷多用修边机
CN201988874U (zh) 挂件横梁机器人焊接台面上的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2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304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