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06984U - 一种改进型车载工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进型车载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306984U
CN203306984U CN2013202726358U CN201320272635U CN203306984U CN 203306984 U CN203306984 U CN 203306984U CN 2013202726358 U CN2013202726358 U CN 2013202726358U CN 201320272635 U CN201320272635 U CN 201320272635U CN 203306984 U CN203306984 U CN 2033069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gear
oil circuit
communicated
fuel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27263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荣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LING TIANYI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LING TIANYI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LING TIANYI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NLING TIANYI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27263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3069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3069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30698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tary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维修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时具备气泵和千斤顶功能的改进型车载工具,包括底板、齿轮泵、油箱、电机、伸缩油缸、气泵装置、离合装置。本实用新型同时具备气泵和千斤顶功能,其实用性好,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整体体积较小。本实用新型具有气泵离合装置,可以使气泵和千斤顶单独作业,使用性好,噪音低。

Description

一种改进型车载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维修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时具备气泵和千斤顶功能的改进型车载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用千斤顶通常采用手动液压或者螺纹副传动升降,这种千斤顶在起重量大、行程长时比较费时费力、效率较低。随着小型汽车的普及,女士驾驶小汽车的越来越多,传统的千斤顶在换轮胎时很不方便,无法满足女士的需求。同时,气泵也是常用的改进型车载工具,两者都需要随车携带,占据了较多的后备箱空间。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时具备气泵和千斤顶功能的改进型车载工具,其实用性好,安全可靠,使用方便。 
为了达到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具体技术方案: 
一种改进型车载工具,包括
底板,其用于为各部件提供安装定位的基面,底板上设置有第一油路、第二油路和第三油路,第一油路连通油箱和齿轮泵的吸油孔,第二油路连通油箱和齿轮泵的回油孔,第三油路连通齿轮泵的负载出油孔和伸缩油缸;
齿轮泵,其用于油箱自身(即,油箱内的油液通过齿轮泵回到油箱),以及,油箱与伸缩油缸之间的油液输送(齿轮泵内的齿轮组件正转时,油箱内的油液通过齿轮泵进入伸缩油缸,齿轮组件反转时,伸缩油缸内的油液通齿轮泵回到油箱),齿轮泵内设置有切换装置,切换装置用于控制第一油路导通至第二油路或第三油路;
油箱,其用于为齿轮泵供油和回油;
电机,其前端输出转矩至齿轮泵的齿轮组件,后端输出转矩至中间轴;
伸缩油缸,其安装在底板上,并覆盖底板上的第三油路的端口;
气泵装置,其用于输出空气,气泵装置具有气泵轴,气泵轴的前端通过离合装置与中间轴连接;
离合装置,其包括拨叉组件、换挡齿轮、中间轴和内齿轮,中间轴和电机轴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内齿轮与气泵轴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换挡齿轮可左右移动的套装在中间轴上并与之同步转动(两者啮合),换挡齿轮右移至一定位置时,其右端的外齿部与内齿轮啮合,拨叉组件包括连杆和拨叉,拨叉的中部转动安装在机架上,拨叉的转动带动连杆和换挡齿轮的移动(换挡齿轮的移动实现换挡齿轮和内花键齿轮的啮合或分离,从而将电机的动力传递给曲柄偏心轮或电机的动力仅使中间轴和换挡齿轮空转),连杆另一端与齿轮泵上的切换装置连接。
所述油箱为透明的硬质塑料制件,侧面设置有便于指示用的刻度,油箱下部连通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的端口,并与底板之间液密封。 
所述油箱上设置有气压平衡装置,气压平衡装置包括阀芯、阀座和弹簧,所述阀座固定在油箱壳体上,阀芯穿设在阀座内,并可在气压作用下沿阀座轴向移动,阀芯的一端设置有与油箱内腔导通的盲孔,盲孔的一侧壁上设置有导通至阀芯外壁的通气支孔,所述阀座左右侧均设置有与所述通气支孔配合的通气孔,阀芯的左右侧均设置有使所述阀芯复位的弹簧。 
机架上位于拨叉左右侧分别安装有用于拨叉位于左右极限位置时进行吸附的左右磁块。 
所述的换挡齿轮设置有外花键和内花键,所述换挡齿轮的内花键和中间轴的外花键配合,换挡齿轮的外花键与内齿轮配合,换挡齿轮和内齿轮的相向端均设置有便于两者啮合或分离的导向角。 
所述齿轮泵包括泵体,泵体的主腔中安置有互相啮合以进行输油的齿轮组件,主腔的一侧通过油路连通有吸油腔,另一侧通过油路连通有出油腔,出油腔处安装有导通主腔至出油腔油路的第一单向阀组件;出油腔内设置有出油孔,吸油腔内设置有吸油孔,吸油孔内安装有允许油液进入吸油腔的第二单向阀组件;所述吸油腔和出油腔之间通过活塞腔连通,活塞腔内设置有换向活塞,活塞腔中部的壁面上开设有回油孔;换向活塞在吸油腔内的油压作用下右移至回油孔与吸油腔导通时,换向活塞右端凸起顶开第一单向阀组件。 
所述吸油孔、回油孔和出油孔的另一端口均连通至泵体的底壁。 
所述泵体中部设置有连通出油孔和第二单向阀组件下侧的吸油孔的泄压阀组件。 
所述切换装置包括挡板、连杆、弹簧和切换活塞;泵体上设置有截断出油孔的切换腔,切换腔内还设置有连通切换腔和第二单向阀组件下侧的吸油孔的泄压油路,切换活塞控制出油孔的上端与出油孔的下端连通,或使出油孔的上端和泄压油路连通。 
所述齿轮组件由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组成,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均由轴和齿轮构成,轴中部的一侧和齿轮的内侧均设置有互相配合的凹槽,凹槽内设置有使两者同步转动的钢珠,齿轮两侧的轴上均套装有用于实现齿轮定位的钢丝挡圈。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优点和效果: 
本实用新型同时具备气泵和千斤顶功能,其实用性好,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整体体积较小。
本实用新型具有气泵离合装置,可以使气泵和千斤顶单独作业,使用性好,噪音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伸缩缸可升降,气泵不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伸缩缸不可升降,气泵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正转时的齿轮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反转时的齿轮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的“伸缩缸可升降,气泵不工作”时电机正转时的齿轮泵的油路走向①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的“伸缩缸不可升降,气泵工作”时电机正转时的齿轮泵的油路走向②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后盖上的泄压腔的结构示意图及泄压时的油路走向③。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后盖上的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后盖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盖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前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伸缩油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底板上油路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换挡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气压平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气管;2、气压表;3、油箱;4、密封垫片;5、气压平衡装置;6、油箱盖;7、垫块;8、伸缩油缸;9、螺钉;10、集油盖;11、底板;12、螺钉;13、螺钉、14、螺钉;15、齿轮泵;16、螺母;17、螺钉;18、连杆座;19、螺钉;20、连杆;21、电机;22、中间座;23、定位套;24、垫片;25、磁块;26、螺钉;27、拨叉座;28、开口销;29、螺钉;30、中间轴;31、换挡齿轮;32、螺钉;33、内齿轮;34、螺钉;35、螺钉;36、拨叉;37、轴承;38、气泵轴;39、螺钉;40、磁块;41、磁块座;42、轴承;43、连接座;44、螺钉;45、气泵外壳;46、曲柄偏心轮;47、轴承;48、曲柄连杆;49、弹簧垫圈;50、长螺钉;51、气缸;52、弹片;53、气泵盖;54、钢珠;55、弹簧;56、堵头;57、螺钉;58、气管接头;59、前盖;60、后盖;61、换向活塞;62、凸起;63、第一单向出油阀组件;64、第二单向出油阀组件;65、单向进油阀组件;66、切换装置;67、吸油孔;68、出油孔;69、泄压孔;70、通油孔;71、通油孔;72、密封圈;73、密封圈;74、密封圈;75、第一油路;751、油路进口Ⅰ;752、油路出口Ⅰ;76、第二油路;761、油路进口Ⅱ;762、油路出口Ⅱ ;77、第三油路;771、油路进口Ⅲ;772、第三油路的端口;78、气泵装置;79、离合装置;80、换挡齿轮的导向角;81、内花键齿轮的导向角。 
321、阀芯;322、弹簧;323、阀座;324、垫圈;325、螺母;326、通气孔;327、通气孔;328、主通气孔;329、通气支孔; 
801、顶头;802、第一级油缸;803、第二级油缸;804、第三级油缸;805、密封圈;806、密封圈;807、密封圈;808、压环;
6301、钢珠;6302、弹簧;6303、堵头。
6401、钢珠;6402、弹簧;6403、堵头。 
6501、钢珠;6502、弹簧;6503、堵头。 
6601、弹簧;6602、切换活塞;6603、密封圈;6604、导向紧定螺钉;6605、连杆;6606、螺钉;6607、挡板。 
a、前盖上的主动齿轮安装位;b、前盖上的从动齿轮安装位;c、油路;d、油路; g、出油腔;h、活塞腔;i、吸油腔;j、后盖上与电机的连接孔;;m、后盖上与负载(外接的部件)的连接孔;n、后盖上与气泵装置的连接螺孔;p、后盖上的电机轴承的安装位;q、后盖上的骨架油封的安装位;v、回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8所示,一种改进型车载工具,包括 
底板11,其用于为各部件提供安装定位的基面,底板11上设置有第一油路75、第二油路76和第三油路77,第一油路75连通油箱3和齿轮泵15的吸油孔67,第二油路76连通油箱3和齿轮泵15的回油孔v,第三油路77连通齿轮泵15的负载出油孔68和伸缩油缸8;
齿轮泵15,其用于油箱3自身(即,油箱3内的油液通过齿轮泵15回到油箱3),以及,油箱3与伸缩油缸8之间的油液输送(齿轮泵15内的齿轮组件正转时,油箱3内的油液通过齿轮泵15进入伸缩油缸8,齿轮组件反转时,伸缩油缸8内的油液通齿轮泵15回到油箱3),齿轮泵15内设置有切换装置,切换装置用于控制第一油路75导通至第二油路76或第三油路77;
油箱3,其用于为齿轮泵15供油和回油;
电机21,其前端输出转矩至齿轮泵15的齿轮组件,后端输出转矩至中间轴;
伸缩油缸8,其安装在底板11上,并覆盖底板11上的第三油路77的端口;
气泵装置,其具有气泵外壳45、气泵缸体、气泵盖和曲柄连杆机构48,曲柄连杆机构与气泵轴38连接,气泵轴的转动带动曲柄连杆机构的曲柄连杆在气泵缸体内作往复运动,气泵轴38的前端通过离合装置与中间轴连接;
离合装置,其包括拨叉组件、换挡齿轮31、中间轴30和内齿轮33,中间轴和电机轴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内齿轮与气泵轴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换挡齿轮可左右移动的套装在中间轴上并与之同步转动(两者啮合),换挡齿轮右移至一定位置时,其右端的外齿部与内齿轮啮合,拨叉组件包括连杆和拨叉36,拨叉36的中部转动安装在机架上,拨叉的转动带动连杆6605和换挡齿轮的移动(换挡齿轮的移动实现换挡齿轮和内花键齿轮的啮合或分离,从而将电机的动力传递给曲柄偏心轮或电机的动力仅使中间轴和换挡齿轮空转),连杆另一端与齿轮泵15上的切换装置连接。
所述油箱3为透明的硬质塑料制件,侧面设置有便于指示用的刻度,油箱3下部连通第一油路75和第二油路76的端口,并与底板11之间液密封。 
所述油箱3上设置有气压平衡装置5,气压平衡装置5包括阀芯501、阀座503和弹簧,所述阀座固定在油箱3壳体上,阀芯穿设在阀座内,并可在气压作用下沿阀座轴向移动,阀芯的一端设置有与油箱3内腔导通的盲孔,盲孔的一侧壁上设置有导通至阀芯外壁的通气支孔509,所述阀座左右侧均设置有与所述通气支孔配合的通气孔506,507,阀芯的左右侧均设置有使所述阀芯复位的弹簧。 
所述的电机为12V的直流电机。 
底座和连接电机与气泵装置的中间座组成机架,机架上位于拨叉左右侧(中间座的左右侧)分别安装有用于拨叉位于左右极限位置时进行吸附的左右磁块25,40。 
所述的拨叉通过开口销安装在拨叉座上,拨叉座安装在中间座上,拨叉的开口处螺旋了两个螺钉34作为拨头用来拨动换挡齿轮,换挡齿轮上设置有与拨头配合的环槽。 
所述的换挡齿轮设置有外花键和内花键,所述换挡齿轮的内花键和中间轴的外花键配合,换挡齿轮的外花键与内齿轮配合,换挡齿轮和内齿轮的相向端均设置有便于两者啮合或分离的导向角。 
所述齿轮泵15包括泵体,泵体的主腔中安置有互相啮合以进行输油的齿轮组件,主腔的一侧通过油路连通有吸油腔i,另一侧通过油路连通有出油腔g,出油腔g处安装有导通主腔至出油腔油路的第一单向阀组件63;出油腔内设置有出油孔68,吸油腔内设置有吸油孔67,吸油孔67内安装有允许油液进入吸油腔的第二单向阀组件65;所述吸油腔和出油腔之间通过活塞腔h连通,活塞腔h内设置有换向活塞61,活塞腔中部的壁面上开设有回油孔v;换向活塞在吸油腔内的油压作用下右移至回油孔v与吸油腔导通时,换向活塞右端凸起顶开第一单向阀组件。 
所述吸油孔67、回油孔v和出油孔68的另一端口均连通至泵体的底壁。 
所述泵体中部设置有连通出油孔68和第二单向阀组件下侧的吸油孔67的泄压阀组件。 
所述切换装置包括挡板6607、连杆6606、弹簧6601和切换活塞6602;泵体上设置有截断出油孔68的切换腔,切换腔内还设置有连通切换腔和第二单向阀组件下侧的吸油孔67的泄压油路,切换活塞控制出油孔68的上端与出油孔68的下端连通,或使出油孔68的上端和泄压油路连通。 
所述齿轮组件由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组成,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均由轴和齿轮构成,轴中部的一侧和齿轮的内侧均设置有互相配合的凹槽,凹槽内设置有使两者同步转动的钢珠,齿轮两侧的轴上均套装有用于实现齿轮定位的钢丝挡圈。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一、伸缩油缸8可升降,气泵装置78不工作。
如图3所示,握住拨叉36往右侧拨动,使换挡齿轮31的外花键和内花键齿轮33的内花键脱离,电机21带动中间轴30、换挡齿轮31在轴承37的支承下一起空转,内花键齿轮33连同气泵轴38、气泵装置78不转动,气泵装置不工作。同时,拨叉36通过连杆20带动连杆6605向右移动,使切换活塞6602被连杆6605的平直段压进去(如图7所示),此时,切换活塞上部的出油孔68和切换活塞下部的出油孔68贯通。 
此时电机21正转、反转、停止只会对齿轮泵15及伸缩油缸8起作用,气泵装置不工作。 
当电机21正转时,齿轮泵15正转,此时齿轮泵15的吸油腔i吸油,出油腔g排油,实现伸缩油缸8的起升。 
当电机21反转时,齿轮泵15反转,油液进入吸油腔i,并推动换向活塞61右移直至凸起62顶开第一单向出油阀组件63的钢珠6301,从而实现伸缩油缸8的下降。 
当电机21停止时,第一单向出油阀组件63的钢珠6301封闭出油腔g,实现第三油路77的保压,即实现伸缩油缸8保压在一定高度。 
二、伸缩油缸8不可升降,气泵装置78工作。 
如图4所示,握住拨叉36往左侧拨动,使换挡齿轮31的外花键和内花键齿轮33的内花键啮合,电机21带动中间轴30、换挡齿轮31、内花键齿轮33、气泵轴38、曲柄偏心轮46在轴承42的支承下一起转动,从而带动曲柄连杆48在气缸51内做往复运动,气泵装置工作,不断地往气管1输送压力气体,实现对外负载的充气。 
同时,拨叉36通过连杆20带动连杆6605向左移动,使切换活塞6602在弹簧6601作用下弹出至顶到连杆6605的内凹面(如图8所示),此时,出油腔g和吸油孔67贯通,即屏蔽了伸缩油缸8。 
此时电机21正转、反转、停止只会使气泵装置工作,伸缩油缸8都不可升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改进型车载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其用于为各部件提供安装定位的基面,底板上设置有第一油路、第二油路和第三油路,第一油路连通油箱和齿轮泵的吸油孔,第二油路连通油箱和齿轮泵的回油孔,第三油路连通齿轮泵的负载出油孔和伸缩油缸;
齿轮泵,其用于油箱自身,以及,油箱与伸缩油缸之间的油液输送,齿轮泵内设置有切换装置,切换装置用于控制第一油路导通至第二油路或第三油路;
油箱,其用于为齿轮泵供油和回油;
电机,其前端输出转矩至齿轮泵的齿轮组件,后端输出转矩至中间轴;
伸缩油缸,其安装在底板上,并覆盖底板上的第三油路的端口;
气泵装置,其用于输出空气,气泵装置具有气泵轴,气泵轴的前端通过离合装置与中间轴连接;
离合装置,其包括拨叉组件、换挡齿轮、中间轴和内齿轮,中间轴和电机轴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内齿轮与气泵轴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换挡齿轮可左右移动的套装在中间轴上并与之同步转动,换挡齿轮右移至一定位置时,其右端的外齿部与内齿轮啮合,拨叉组件包括连杆和拨叉,拨叉的中部转动安装在机架上,拨叉的转动带动连杆和换挡齿轮的移动,连杆另一端与齿轮泵上的切换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车载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为透明的硬质塑料制件,侧面设置有便于指示用的刻度,油箱下部连通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的端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进型车载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上设置有气压平衡装置,气压平衡装置包括阀芯、阀座和弹簧,所述阀座固定在油箱壳体上,阀芯穿设在阀座内,并可在气压作用下沿阀座轴向移动,阀芯的一端设置有与油箱内腔导通的盲孔,盲孔的一侧壁上设置有导通至阀芯外壁的通气支孔,所述阀座左右侧均设置有与所述通气支孔配合的通气孔,阀芯的左右侧均设置有使所述阀芯复位的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进型车载工具,其特征在于:机架上位于拨叉左右侧分别安装有用于拨叉位于左右极限位置时进行吸附的左右磁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改进型车载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挡齿轮设置有外花键和内花键,所述换挡齿轮的内花键和中间轴的外花键配合,换挡齿轮的外花键与内齿轮配合,换挡齿轮和内齿轮的相向端均设置有便于两者啮合或分离的导向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改进型车载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泵包括泵体,泵体的主腔中安置有互相啮合以进行输油的齿轮组件,主腔的一侧通过油路连通有吸油腔,另一侧通过油路连通有出油腔,出油腔处安装有导通主腔至出油腔油路的第一单向阀组件;出油腔内设置有出油孔,吸油腔内设置有吸油孔,吸油孔内安装有允许油液进入吸油腔的第二单向阀组件;所述吸油腔和出油腔之间通过活塞腔连通,活塞腔内设置有换向活塞,活塞腔中部的壁面上开设有回油孔;换向活塞在吸油腔内的油压作用下右移至回油孔与吸油腔导通时,换向活塞右端凸起顶开第一单向阀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改进型车载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孔、回油孔和出油孔的另一端口均连通至泵体的底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改进型车载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中部设置有连通出油孔和第二单向阀组件下侧的吸油孔的泄压阀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改进型车载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装置包括挡板、连杆、弹簧和切换活塞;泵体上设置有截断出油孔的切换腔,切换腔内还设置有连通切换腔和第二单向阀组件下侧的吸油孔的泄压油路,切换活塞控制出油孔的上端与出油孔的下端连通,或使出油孔的上端和泄压油路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改进型车载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件由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组成,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均由轴和齿轮构成,轴中部的一侧和齿轮的内侧均设置有互相配合的凹槽,凹槽内设置有使两者同步转动的钢珠,齿轮两侧的轴上均套装有用于实现齿轮定位的钢丝挡圈。
CN2013202726358U 2013-05-20 2013-05-20 一种改进型车载工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3069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2726358U CN203306984U (zh) 2013-05-20 2013-05-20 一种改进型车载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2726358U CN203306984U (zh) 2013-05-20 2013-05-20 一种改进型车载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06984U true CN203306984U (zh) 2013-11-27

Family

ID=49613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272635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306984U (zh) 2013-05-20 2013-05-20 一种改进型车载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3069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32369U (zh) 泵体双向液压动力单元
CN102556884B (zh) 一种便携式车辆两用电动液压千斤顶
CN203306984U (zh) 一种改进型车载工具
CN202001237U (zh) 卡车驾驶室举升液压手动泵
CN201003681Y (zh) 移动式气动注油泵
CN203223377U (zh) 一种改进型液压齿轮泵
CN203189998U (zh) 电动桶用倒吸润滑脂泵
CN103982397A (zh) 手摇式空气压缩机
CN201954238U (zh) 带有自动充放气结构和气室压力油箱的润滑装置
CN201954233U (zh) 带有气室压力油箱的润滑装置
CN201991721U (zh) 一种水泵
CN203237976U (zh) 一种新型的液压齿轮泵
CN104555801A (zh) 一种新型液压泵、车用起重设备及车用起重充气两用设备
CN102530767A (zh) 集成阀体的电动液压千斤顶的油泵装置
CN104512831A (zh) 一种液压泵、车用起重设备及车用起重充气两用设备
CN203237980U (zh) 一种车载工具
CN102556887B (zh) 一种便携式电动液压千斤顶
CN202937428U (zh) 气泵
CN203717552U (zh) 汽车驾驶室液压翻转系统手电一体液压油泵
CN206129754U (zh) 自卸拖车液压动力单元
CN204268042U (zh) 电动液压黄油加注器及一种加注装置
CN202465176U (zh) 集成阀体的电动液压千斤顶的油泵装置
CN215292856U (zh) 一种液压工具主体
CN203285677U (zh) 一种液压齿轮泵
CN201368313Y (zh) 一种电动黄油注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27

Termination date: 2015052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