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87677U - 微型光学影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微型光学影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87677U
CN203287677U CN2013202577438U CN201320257743U CN203287677U CN 203287677 U CN203287677 U CN 203287677U CN 2013202577438 U CN2013202577438 U CN 2013202577438U CN 201320257743 U CN201320257743 U CN 201320257743U CN 203287677 U CN203287677 U CN 2032876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radiating fin
image
micro
fin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25774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正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wa Best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wa Best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wa Best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wa Best Optoelectronic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876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8767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型光学影像装置,其包括光学引擎以及散热模块,且散热模块具有第一散热手段、第二散热手段以及风扇组,第一散热手段设置于红色发光二极管单元的邻近处,第二散热手段设置于绿色发光二极管单元与蓝色发光二极管单元的邻近处;其中,第二散热手段的第二散热结构设置于第一散热手段的第一散热结构与风扇组之间,且风扇组用以将第一散热结构以及第二散热结构的热能向外排出。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其散热结构与风扇组并排设置可提高微型光学影像装置的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微型光学影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型光学影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散热模块的微型光学影像装置。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投影装置经常被用来将图文或影像数据投射放大于投射面上,令使用者观看时具有视觉上的舒适性,轻松地达到娱乐的效果。
以往投影装置所使用的光源乃是以高压放电的原理制作,其不但耗电且体积大,一直是投影装置设计上的瓶颈。不过近年来发光二极管(LED,Light-Emitting Diode)的发光功率及可达流明数值已被大幅提高,因此,以发光二极管作为投影装置的光源已成为主要的趋势。然而,随着光源的功率及流明数日渐提升,其运作时所产生的热能亦随之增加,使得投影装置内的温度明显攀升,如此一来,容易影响投影装置内的相关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与可靠性;因此,投影装置的散热设计是影响其成像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请参阅图1,其为现有投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亦为中国台湾发明专利第I366736公告号所揭露的投影装置的示意图。投影装置9具有壳体91、用以将影像画面向外投射的光学镜头92以及位于壳体91内的多个电子元件;其中,壳体91的侧面具有多个通风口911,且壳体91内还设置有风扇93以及散热鳍片94,用以将壳体91内的热能向外排出。
然而,现今电子设备均有朝向轻、薄、短小的设计趋势来符合人性的需求,因此投影装置也不例外地趋于微小化,俾能应用于3G手机、PDA等电子产品,亦或成为一种可随身携带的微型投影装置。然而,微型投影装置因其内部空间狭小,使得其内部的热流密度急剧上升,故传统仅以风扇及散热鳍片作为散热手段的散热技术已不能满足现今应有的散热需求。
是以,现有微型投影装置的散热设计仍亟待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散热结构与风扇组并排设置以提高散热效率的微型光学影像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微型光学影像装置,其包括光学引擎以及散热模块,该光学引擎具有第一发光单元与第二发光单元;该散热模块包括第一散热手段、第二散热手段以及风扇组,该第一散热手段设置于该第一发光单元的邻近处,并包括一第一散热结构,且该第一发光单元所产生的至少部分热能经由该第一散热手段而传导至该第一散热结构;该第二散热手段设置于该第二发光单元的邻近处,并包括一第二散热结构,且该第二发光单元所产生的至少部分热能经由该第二散热手段而传导至该第二散热结构;该风扇组用以将该第一散热结构的热能以及该第二散热结构的热能向外排出;其中,该第二散热结构位于该第一散热结构与该风扇组之间。
较佳地,该第一发光单元包括一红色发光二极管单元,而该第二发光单元包括一绿色发光二极管单元及/或一蓝色发光二极管单元。
较佳地,该第一散热手段还包括一第一热管,且该第一散热结构为一第一散热鳍片组,其中,该第一热管的一第一端设置于该第一发光单元的邻近处,而该第一热管的一第二端接触于该第一散热鳍片组;抑或是该第一散热结构为一第一散热片,且该第一散热片接触于该第一发光单元。
较佳地,该第二散热手段还包括一第二热管,且该第二散热结构为一第二散热鳍片组,其中,该第二热管的一第一端设置于该第二发光单元的邻近处,而该第二热管的一第二端接触于该第二散热鳍片组;抑或是该第二散热结构为一第二散热片,且该第二散热片接触于该第二发光单元。
较佳地,该第一散热鳍片组以及该第二散热鳍片组共同形成一单一鳍片结构;及/或该风扇组设置于该微型光学影像装置的一侧面与该第二散热鳍片组之间;及/或该第一热管穿过该第一散热鳍片组,且该第一热管位于该第一散热鳍片组的一中心线或其邻近处;及/或该第二热管穿过该第二散热鳍片组,且该第二热管位于该第二散热鳍片组的一中心线或其邻近处。
较佳地,该微型光学影像装置还包括至少一进风口,且该至少一进风口与该风扇组之间形成有多个气流路径;其中,该些气流路径至少依序通过该第一散热结构以及该第二散热结构。
较佳地,该微型光学影像装置为微型投影装置,且该光学引擎还具有一显示元件以及一光学镜头;其中,该显示元件用以呈现一影像画面,该第一发光单元以及该第二发光单元用以提供光线予该显示元件,而该光学镜头位于一投射面与该显示元件之间,用以投射该影像画面至该投射面,使该影像画面被显示于该投射面上。
较佳地,该微型光学影像装置为数字光学处理(DLP)投影装置,抑或是反射式液晶(LCOS)投影装置,抑或是穿透式液晶(LCD)投影装置;其中,当该微型光学影像装置为数字光学处理(DLP)投影装置时,该微型光学影像装置为单片式数字光学处理(DLP)投影装置,抑或是三片式数字光学处理(DLP)投影装置,且该显示元件为数字微型反射镜(DMD)元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微型光学影像装置,其包括壳体、显示元件、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光学镜头、第一散热手段、第二散热手段以及风扇组,该显示元件用以呈现一影像画面;该第一发光单元用以提供光线予该显示元件;该第二发光单元用以提供光线予该显示元件;该光学镜头位于一投射面与该显示元件之间,用以投射该影像画面至该投射面,使该影像画面被显示于该投射面上;该第一散热手段设置于该第一发光单元的邻近处,并包括一第一散热结构,且该第一发光单元所产生的至少部分热能经由该第一散热手段而传导至该第一散热结构;该第二散热手段设置于该第二发光单元的邻近处,并包括一第二散热结构,且该第二发光单元所产生的至少部分热能经由该第二散热手段而传导至该第二散热结构;该风扇组用以将该第一散热结构的热能以及该第二散热结构的热能向外排出;其中,该第一散热结构、该第二散热结构以及该风扇组相互并排设置。
较佳地,该第一发光单元包括一红色发光二极管单元,而该第二发光单元包括一绿色发光二极管单元及/或一蓝色发光二极管单元。
较佳地,该第一散热手段还包括一第一热管,且该第一散热结构为一第一散热鳍片组,其中,该第一热管的一第一端设置于该第一发光单元的邻近处,而该第一热管的一第二端接触于该第一散热鳍片组;抑或是该第一散热结构为一第一散热片,且该第一散热片接触于该第一发光单元。
较佳地,该第二散热手段还包括一第二热管,且该第二散热结构为一第二散热鳍片组,其中,该第二热管的一第一端设置于该第二发光单元的邻近处,而该第二热管的一第二端接触于该第二散热鳍片组;抑或是该第二散热结构为一第二散热片,且该第二散热片接触于该第二发光单元。
较佳地,该第一散热鳍片组以及该第二散热鳍片组共同形成一单一鳍片结构;及/或该风扇组设置于该微型光学影像装置的一侧面与该第二散热鳍片组之间;及/或该第一热管穿过该第一散热鳍片组,且该第一热管位于该第一散热鳍片组的一中心线或其邻近处;及/或该第二热管穿过该第二散热鳍片组,且该第二热管位于该第二散热鳍片组的一中心线或其邻近处。
较佳地,该微型光学影像装置还包括至少一进风口,且该至少一进风口与该风扇组之间形成有多个气流路径;其中,该些气流路径至少依序通过该第一散热结构以及该第二散热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微型光学影像装置,其包括壳体、光学引擎以及散热模块,该壳体具有至少一进风口;该光学引擎具有一第一发光单元与一第二发光单元;该散热模块包括第一散热手段、第二散热手段以及风扇组,该第一散热手段设置于该第一发光单元的邻近处,并包括一第一散热结构,且将该第一发光单元所产生的至少部分热能经由该第一散热手段传导至该第一散热结构;该第二散热手段设置于该第二发光单元的邻近处,并包括一第二散热结构,且该第二发光单元所产生的至少部分热能经由该第二散热手段而传导至该第二散热结构;该风扇组用以将该第一散热结构的热能以及该第二散热结构的热能向外排出;其中,该至少一进风口与该风扇组之间形成有多个气流路径,且该些气流路径被安排依序通过该第一散热结构以及该第二散热结构。
较佳地,该第一发光单元包括一红色发光二极管单元,而该第二发光单元包括一绿色发光二极管单元及/或一蓝色发光二极管单元。
较佳地,该第一散热手段还包括一第一热管,且该第一散热结构为一第一散热鳍片组,其中,该第一热管的一第一端设置于该第一发光单元的邻近处,而该第一热管的一第二端接触于该第一散热鳍片组;抑或是该第一散热结构为一第一散热片,且该第一散热片接触于该第一发光单元。
较佳地,该第二散热手段还包括一第二热管,且该第二散热结购为一第二散热鳍片组,其中,该第二热管的一第一端设置于该第二发光单元的邻近处,而该第二热管的一第二端接触于该第二散热鳍片组;抑或是该第二散热结构为一第二散热片,且该第二散热片接触于该第二发光单元。
较佳地,该第一散热鳍片组以及该第二散热鳍片组共同形成一单一鳍片结构;及/或该风扇组设置于该微型光学影像装置的一侧面与该第二散热鳍片组之间;及/或该第一热管穿过该第一散热鳍片组,且该第一热管位于该第一散热鳍片组的一中心线或其邻近处;及/或该第二热管穿过该第二散热鳍片组,且该第二热管位于该第二散热鳍片组的一中心线或其邻近处。
较佳地,该微型光学影像装置为微型投影装置,且该光学引擎还具有一显示元件以及一光学镜头;其中,该显示元件用以呈现一影像画面,该第一发光单元以及该第二发光单元用以提供光线予该显示元件,而该光学镜头位于一投射面与该显示元件之间,用以投射该影像画面至该投射面,使该影像画面被显示于该投射面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微型光学影像装置,其包括壳体、光学引擎、第一散热手段以及第二散热手段,该壳体的一侧面设置有一风扇组;该光学引擎至少具有一红色发光二极管单元以及一绿色发光二极管单元,该红色发光二极管单元的光轴垂直于该绿色发光二极管单元的光轴,且该绿色发光二极管单元设置于该侧面与该红色发光二极管单元之间;该第一散热手段设置于该红色发光二极管单元的邻近处,用以排解该红色发光二极管单元所产生的至少部分热能;该第二散热手段设置于该绿色发光二极管单元的邻近处,用以排解该绿色发光二极管单元所产生的至少部分热能;其中,该第二散热手段设置于该第一散热手段与该风扇组之间。
较佳地,该第一散热手段包括一第一热管以及一第一散热鳍片组,且该第一热管的一第一端设置于该红色发光二极管单元的邻近处,而该第一热管的一第二端接触于该第一散热鳍片组;抑或是该第一散热手段包括一第一散热片,且该第一散热片接触于该红色发光二极管单元。
较佳地,该第二散热手段包括一第二热管以及一第二散热鳍片组,且该第二热管的一第一端设置于该绿色发光二极管单元的邻近处,而该第二热管的一第二端接触于该第二散热鳍片组;抑或是该第二散热手段包括一第二散热片,且该第二散热片接触于该绿色发光二极管单元。
较佳地,该第一散热鳍片组以及该第二散热鳍片组共同形成一单一鳍片结构;及/或该第一热管穿过该第一散热鳍片组,且该第一热管位于该第一散热鳍片组的一中心线或其邻近处;及/或该第二热管穿过该第二散热鳍片组,且该第二热管位于该第二散热鳍片组的一中心线或其邻近处。
较佳地,该壳体还包括至少一进风口,且该至少一进风口与该风扇组之间形成有多个气流路径;其中,该些气流路径至少依序通过该第一散热手段以及该第二散热手段。
较佳地,该微型光学影像装置为微型投影装置,且该光学引擎还具有一显示元件、一光学镜头以及一蓝色发光二极管单元;其中,该显示元件用以呈现一影像画面,该红色发光二极管单元、该绿色发光二极管单元以及该蓝色发光二极管单元用以提供光线予该显示元件,而该光学镜头位于一投射面与该显示元件之间,用以投射该影像画面至该投射面,使该影像画面被显示于该投射面上。
较佳地,该光学引擎的一端邻近于该壳体的该侧面的下端,而该光学引擎的一另一端邻近于该壳体的该侧面的一相对面的上端,且该光学镜头由该光学引擎的该另一端朝向该壳体外的方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其散热结构与风扇组并排设置,当风扇组开始运转时,壳体的进风口与风扇组之间形成多个气流路径,该些气流路径可至少依序通过散热结构的第一散热鳍片组以及第二散热鳍片组,将集中于第一散热鳍片组、第二散热鳍片组及其附近的热能从出风口向外排出,从而提高微型光学影像装置的散热效率。而且,本实用新型还可将第二散热鳍片组设置于接近红色发光二极管单元的第一散热鳍片组与风扇组之间,使得该些气流路径能够通过第一散热鳍片组后再通过第二散热鳍片组,以便更快速的降低红色发光二极管单元所处环境的温度,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提升光学引擎的整体光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投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微型光学影像装置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微型光学影像装置的结构俯视图。
图4:为图2所示微型光学影像装置包括上盖在内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图2所示微型光学影像装置的气流路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微型光学影像装置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结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微型光学影像装置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微型光学影像装置泛指各种具有发光单元且于运作时会产生高热流密度的微型影像装置,如照明装置、监控装置等,以下将以微型投影装置作为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精神,但不以局限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范畴。其中,微型投影装置可为一单片式数字光学处理(DLP)投影装置、一三片式数字光学处理(DLP)投影装置、一反射式液晶(LCOS)投影装置,抑或是一穿透式液晶(LCD)投影装置,惟上述各种投影装置的投影技术应为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应知悉,故在此即不再予以赘述。
请参阅图2~图5,图2为本实用新型微型光学影像装置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为了更清楚示意微型光学影像装置的内部结构,故图2中并未显示壳体的上盖,而壳体的上盖另于图4中显示),图3为图2所示微型光学影像装置的结构俯视图,图4为图2所示微型光学影像装置包括上盖在内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图2所示微型光学影像装置的气流路径示意图。
微型光学影像装置1包括壳体11(含上盖115)以及设置于壳体11内的光学引擎12与散热模块13,且壳体11具有二相对应的侧面111、112、位于侧面111的出风口1111以及位于侧面112的进风口1121,而光学引擎12具有显示元件121、多个发光单元122、光学镜头123以及光学引擎电路板124;其中,显示元件121用以呈现影像画面,而多个发光单元122用以提供光源,且其所提供的光源经由一光处理过程(如合光动作及/或混光动作)后会照射在显示元件121上;又,光学镜头123位于一投射面8与显示元件121之间,用以将显示元件121上的影像画面投射至投射面8,使影像画面被放大显示于投射面8上;此外,光学引擎电路板124用以提供驱动电路使微型光学影像装置能够于被导通电力后开始运作。
于本较佳实施例中,微型光学影像装置1为一单片式数字光学处理(DLP)投影装置,且其显示元件121为一数字微型反射镜(DMD)元件,而该多个发光单元122包括用以输出红色光束的红色发光二极管单元1221、用以输出绿色光束的绿色发光二极管单元1222以及用以输出蓝色光束的蓝色发光二极管单元1223。又,任一发光二极管单元可为一发光二极管芯片与一发光二极管电路板的组合,抑或是一发光二极管与一发光二极管电路板的组合。
又,于本较佳实施例中,光学引擎12的一端邻近于壳体11的侧面111的下端,而光学引擎12的另一端则邻近于壳体的侧面112的上端,且光学镜头123由该光学引擎12的该另一端朝向壳体11外的方向延伸;其中,该些发光单元122皆设置于光学引擎12的该端,且红色发光二极管单元1221的光轴X1垂直于绿色发光二极管单元1222的光轴X2与蓝色发光二极管单元1223的光轴X3,且绿色发光二极管单元1222与蓝色发光二极管单元1223位于壳体11的侧面111与红色发光二极管单元1221之间。惟,上述仅为各元件间的空间排列关系的一种实施例,并不以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应用,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依据实际应用需求而进行任何均等的变更设计。
特别说明的是,当微型光学影像装置1开始工作时,该些发光单元122会同步或分别地输出光源,并且于输出光线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能,特别是红色发光二极管单元1221以及绿色发光二极管单元1222因其所需耗费功率相对较高,故所产生的热能也就更多,是以,排解该些发光单元122所产生的热能为散热模块13的首要功用。
其中,散热模块13至少包括第一散热手段131、第二散热手段132以及风扇组133,且第一散热手段131包括第一导热件1311、第一热管1312以及第一散热结构,于本较佳实施例中,第一散热结构为第一散热鳍片组1313;其中,第一导热件1311被安排设置于红色发光二极管单元1221与第一热管1312之间,且分别与红色发光二极管单元1221以及第一热管1312的第一端接触,而第一热管1312的第二端接触于第一散热鳍片组1313。
又,第一导热件1311可由高导热系数的材料(如金属)所制成,但不以此为限,因此红色发光二极管单元1221产生的热能可被传导至第一导热件1311,而与第一导热件1311接触的第一热管1312为一中空且两端封闭的金属管,且其第一端以及第二端分别为一蒸发部以及一冷凝部。
一般而言,蒸发部用以被安排设置于温度较高的环境,且该环境中的热能经由蒸发部传导至第一热管1312内,而第一热管1312内的工作液体于吸收该热能后蒸发成气体,并接着由蒸发部扩散至冷凝部,由于冷凝部的温度相对较低,使得气体凝固回液体,同时热能由冷凝部向外散出,而液体则透过毛细作用回流到蒸发部,如此完成一热传循环动作。是以,第一热管1312具有将热能由蒸发部传导至冷凝部的功能,其详细的工作原理为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应知悉,故在此即不再予以赘述。
由以上说明可知,红色发光二极管单元1221所产生的热能会于依序经过第一导热件1311、第一热管1312后传导至第一散热鳍片组1313处及其附近。较佳者,第一热管1312穿过第一散热鳍片组1313,且位于第一散热鳍片组1313的一中心线L1或其邻近处,如此更能够加速第一散热手段131的散热效率。
又,第二散热手段132包括第二导热件1321、第二热管1322以及第二散热结构,于本较佳实施例中,第二散热结构为第二散热鳍片组1323;其中,第二导热件1321被安排设置于绿色发光二极管单元1222、蓝色发光二极管单元1223以及第二热管1322之间,且与绿色发光二极管单元1222、蓝色发光二极管单元1223以及第二热管1322的第一端相接触,而第二热管1322的第二端接触于第二散热鳍片组1323。
又,第二导热件1321可由高导热系数的材料(如金属)所制成,但不以此为限,因此绿色发光二极管单元1222以及蓝色发光二极管单元1223产生的热能可被传导至第二导热件1321,而与第二导热件1321接触的第二热管1322亦为一中空且两端封闭的金属管,且其第一端以及第二端分别为一蒸发部以及一冷凝部;其中,第二热管1322的工作原理相同于第一热管1312的工作原理,故在此即不再予以赘述。
是以,绿色发光二极管单元1222以及蓝色发光二极管单元1223所产生的热能会于依序经过第二导热件1321、第二热管1322后传导至第二散热鳍片组1323处及其附近。较佳者,第二热管1322穿过第二散热鳍片组1323,且位于第二散热鳍片组1323的一中心线L2或其邻近处,如此更能够加速第二散热手段132的散热效率。
接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精神,第一散热鳍片组1313、第二散热鳍片组1323以及风扇组133相互并排设置,且第二散热鳍片组1323是位于第一散热鳍片组1313与风扇组133之间,而风扇组133是位于壳体11的出风口1111与第二散热鳍片组1323之间;其中,当风扇组133开始运转时,壳体11的进风口1121与风扇组133之间形成有多个气流路径,故本实用新型适当地安排进风口1121与出风口1111的位置,使得该些气流路径可至少依序通过该第一散热鳍片组1313以及第二散热鳍片组1323,进而将集中于第一散热鳍片组1313处及其附近的热能以及集中于第二散热鳍片组1323处及其附近的热能从出风口1111向外排出;其相关的热流分析结果,则如图5所示虚线处。
特别说明的是,由于红色发光二极管单元1221所处环境的温度每上升一度所造成的红色光损失(约损失10%)远大于绿色发光二极管单元1222所处环境的温度每上升一度所造成的绿色光损失(约损失0.1%),且蓝色发光二极管单元1223并不会随着所处环境的温度上升一度而造成光损失,故本实用新型设计将第二散热鳍片组1323置于第一散热鳍片组1313与风扇组133之间,使得可带走热能的气流路径能够通过第一散热鳍片组1313后再通过第二散热鳍片组1323,如此一来,红色发光二极管单元1221所处环境的温度就较快速地下降,以进而提升光学引擎12的整体光使用效率。
请参阅图6,其为本实用新型微型光学影像装置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结构俯视图(为了更清楚示意微型光学影像装置的内部结构,故图6中并未显示壳体的上盖)。本较佳实施例的微型光学影像装置1’大致类似于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者,在此即不再予以赘述。
本较佳实施例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散热手段131’是不包括第一热管1312的,且第一散热结构为一第一散热片1314,其中,第一散热片1314直接接触红色发光二极管单元1221及/或第一导热件1311,故红色发光二极管单元1221所产生的热能可被传导至第一散热片1314。
同样地,壳体11的进风口1121与风扇组133之间所形成的多个气流路径可至少依序通过该第一散热片1314以及第二散热鳍片组1323,进而将集中于第一散热片1314处及其附近的热能以及集中于第二散热鳍片组1323处及其附近的热能从出风口1111向外排出。
当然,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依据上述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教示而对散热模块进行任何均等的变更设计。举例来说,可变更设计为(未图示),第二散热手段是不包括第二热管1322的,且第二散热结构为一第二散热片,其中,第二散热片直接接触绿色发光二极管单元1222及/或第二导热件1321,故绿色发光二极管单元1222所产生的热能可被传导至第二散热片。
请参阅图7,其为本实用新型微型光学影像装置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结构俯视图(为了更清楚示意微型光学影像装置的内部结构,故图7中并未显示壳体的上盖)。本较佳实施例的微型光学影像装置1’’大致类似于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者,在此即不再予以赘述。
本较佳实施例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散热鳍片组1313以及第二散热鳍片组1323共同形成一单一鳍片结构134;同样地,壳体11的进风口1121与风扇组133之间所形成的多个气流路径可于通过单一鳍片结构134后,将集中于单一鳍片结构134处及其附近的热能从出风口1111向外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因此凡其它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27)

1.一种微型光学影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学引擎,具有第一发光单元与第二发光单元;以及
散热模块,包括:
第一散热手段,设置于该第一发光单元的邻近处,并包括一第一散热结构,且该第一发光单元所产生的至少部分热能经由该第一散热手段而传导至该第一散热结构;
第二散热手段,设置于该第二发光单元的邻近处,并包括一第二散热结构,且该第二发光单元所产生的至少部分热能经由该第二散热手段而传导至该第二散热结构;以及
风扇组,用以将该第一散热结构的热能以及该第二散热结构的热能向外排出;
其中,该第二散热结构位于该第一散热结构与该风扇组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光学影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发光单元包括一红色发光二极管单元,而该第二发光单元包括一绿色发光二极管单元及/或一蓝色发光二极管单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光学影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散热手段还包括一第一热管,且该第一散热结构为一第一散热鳍片组,其中,该第一热管的一第一端设置于该第一发光单元的邻近处,而该第一热管的一第二端接触于该第一散热鳍片组;抑或是该第一散热结构为一第一散热片,且该第一散热片接触于该第一发光单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型光学影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散热手段还包括一第二热管,且该第二散热结构为一第二散热鳍片组,其中,该第二热管的一第一端设置于该第二发光单元的邻近处,而该第二热管的一第二端接触于该第二散热鳍片组;抑或是该第二散热结构为一第二散热片,且该第二散热片接触于该第二发光单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型光学影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散热鳍片组以及该第二散热鳍片组共同形成一单一鳍片结构;及/或该风扇组设置于该微型光学影像装置的一侧面与该第二散热鳍片组之间;及/或该第一热管穿过该第一散热鳍片组,且该第一热管位于该第一散热鳍片组的一中心线或其邻近处;及/或该第二热管穿过该第二散热鳍片组,且该第二热管位于该第二散热鳍片组的一中心线或其邻近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光学影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微型光学影像装置还包括至少一进风口,且该至少一进风口与该风扇组之间形成有多个气流路径;其中,该些气流路径至少依序通过该第一散热结构以及该第二散热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光学影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微型光学影像装置为微型投影装置,且该光学引擎还具有一显示元件以及一光学镜头;其中,该显示元件用以呈现一影像画面,该第一发光单元以及该第二发光单元用以提供光线予该显示元件,而该光学镜头位于一投射面与该显示元件之间,用以投射该影像画面至该投射面,使该影像画面被显示于该投射面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型光学影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微型光学影像装置为数字光学处理投影装置,抑或是反射式液晶投影装置,抑或是穿透式液晶投影装置;其中,当该微型光学影像装置为数字光学处理投影装置时,该微型光学影像装置为单片式数字光学处理投影装置,抑或是三片式数字光学处理投影装置,且该显示元件为数字微型反射镜元件。
9.一种微型光学影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显示元件,用以呈现一影像画面;
第一发光单元,用以提供光线予该显示元件;
第二发光单元,用以提供光线予该显示元件;
光学镜头,位于一投射面与该显示元件之间,用以投射该影像画面至该投射面,使该影像画面被显示于该投射面上;
第一散热手段,设置于该第一发光单元的邻近处,并包括一第一散热结构,且该第一发光单元所产生的至少部分热能经由该第一散热手段而传导至该第一散热结构;
第二散热手段,设置于该第二发光单元的邻近处,并包括一第二散热结构,且该第二发光单元所产生的至少部分热能经由该第二散热手段而传导至该第二散热结构;以及
风扇组,用以将该第一散热结构的热能以及该第二散热结构的热能向外排出;
其中,该第一散热结构、该第二散热结构以及该风扇组相互并排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型光学影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发光单元包括一红色发光二极管单元,而该第二发光单元包括一绿色发光二极管单元及/或一蓝色发光二极管单元。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型光学影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散热手段还包括一第一热管,且该第一散热结构为一第一散热鳍片组,其中,该第一热管的一第一端设置于该第一发光单元的邻近处,而该第一热管的一第二端接触于该第一散热鳍片组;抑或是该第一散热结构为一第一散热片,且该第一散热片接触于该第一发光单元。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微型光学影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散热手段还包括一第二热管,且该第二散热结构为一第二散热鳍片组,其中,该第二热管的一第一端设置于该第二发光单元的邻近处,而该第二热管的一第二端接触于该第二散热鳍片组;抑或是该第二散热结构为一第二散热片,且该第二散热片接触于该第二发光单元。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微型光学影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散热鳍片组以及该第二散热鳍片组共同形成一单一鳍片结构;及/或该风扇组设置于该微型光学影像装置的一侧面与该第二散热鳍片组之间;及/或该第一热管穿过该第一散热鳍片组,且该第一热管位于该第一散热鳍片组的一中心线或其邻近处;及/或该第二热管穿过该第二散热鳍片组,且该第二热管位于该第二散热鳍片组的一中心线或其邻近处。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型光学影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微型光学影像装置还包括至少一进风口,且该至少一进风口与该风扇组之间形成有多个气流路径;其中,该些气流路径至少依序通过该第一散热结构以及该第二散热结构。
15.一种微型光学影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至少一进风口;
光学引擎,具有一第一发光单元与一第二发光单元;以及
散热模块,包括:
第一散热手段,设置于该第一发光单元的邻近处,并包括一第一散热结构,且将该第一发光单元所产生的至少部分热能经由该第一散热手段传导至该第一散热结构;
第二散热手段,设置于该第二发光单元的邻近处,并包括一第二散热结构,且该第二发光单元所产生的至少部分热能经由该第二散热手段而传导至该第二散热结构;以及
风扇组,用以将该第一散热结构的热能以及该第二散热结构的热能向外排出;
其中,该至少一进风口与该风扇组之间形成有多个气流路径,且该些气流路径被安排依序通过该第一散热结构以及该第二散热结构。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微型光学影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发光单元包括一红色发光二极管单元,而该第二发光单元包括一绿色发光二极管单元及/或一蓝色发光二极管单元。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微型光学影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散热手段还包括一第一热管,且该第一散热结构为一第一散热鳍片组,其中,该第一热管的一第一端设置于该第一发光单元的邻近处,而该第一热管的一第二端接触于该第一散热鳍片组;抑或是该第一散热结构为一第一散热片,且该第一散热片接触于该第一发光单元。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微型光学影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散热手段还包括一第二热管,且该第二散热结购为一第二散热鳍片组,其中,该第二热管的一第一端设置于该第二发光单元的邻近处,而该第二热管的一第二端接触于该第二散热鳍片组;抑或是该第二散热结构为一第二散热片,且该第二散热片接触于该第二发光单元。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微型光学影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散热鳍片组以及该第二散热鳍片组共同形成一单一鳍片结构;及/或该风扇组设置于该微型光学影像装置的一侧面与该第二散热鳍片组之间;及/或该第一热管穿过该第一散热鳍片组,且该第一热管位于该第一散热鳍片组的一中心线或其邻近处;及/或该第二热管穿过该第二散热鳍片组,且该第二热管位于该第二散热鳍片组的一中心线或其邻近处。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微型光学影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微型光学影像装置为微型投影装置,且该光学引擎还具有一显示元件以及一光学镜头;其中,该显示元件用以呈现一影像画面,该第一发光单元以及该第二发光单元用以提供光线予该显示元件,而该光学镜头位于一投射面与该显示元件之间,用以投射该影像画面至该投射面,使该影像画面被显示于该投射面上。
21.一种微型光学影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一侧面设置有一风扇组;
光学引擎,至少具有一红色发光二极管单元以及一绿色发光二极管单元,该红色发光二极管单元的光轴垂直于该绿色发光二极管单元的光轴,且该绿色发光二极管单元设置于该侧面与该红色发光二极管单元之间;
第一散热手段,设置于该红色发光二极管单元的邻近处,用以排解该红色发光二极管单元所产生的至少部分热能;以及
第二散热手段,设置于该绿色发光二极管单元的邻近处,用以排解该绿色发光二极管单元所产生的至少部分热能;
其中,该第二散热手段设置于该第一散热手段与该风扇组之间。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微型光学影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散热手段包括一第一热管以及一第一散热鳍片组,且该第一热管的一第一端设置于该红色发光二极管单元的邻近处,而该第一热管的一第二端接触于该第一散热鳍片组;抑或是该第一散热手段包括一第一散热片,且该第一散热片接触于该红色发光二极管单元。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微型光学影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散热手段包括一第二热管以及一第二散热鳍片组,且该第二热管的一第一端设置于该绿色发光二极管单元的邻近处,而该第二热管的一第二端接触于该第二散热鳍片组;抑或是该第二散热手段包括一第二散热片,且该第二散热片接触于该绿色发光二极管单元。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微型光学影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散热鳍片组以及该第二散热鳍片组共同形成一单一鳍片结构;及/或该第一热管穿过该第一散热鳍片组,且该第一热管位于该第一散热鳍片组的一中心线或其邻近处;及/或该第二热管穿过该第二散热鳍片组,且该第二热管位于该第二散热鳍片组的一中心线或其邻近处。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微型光学影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还包括至少一进风口,且该至少一进风口与该风扇组之间形成有多个气流路径;其中,该些气流路径至少依序通过该第一散热手段以及该第二散热手段。
26.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微型光学影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微型光学影像装置为微型投影装置,且该光学引擎还具有一显示元件、一光学镜头以及一蓝色发光二极管单元;其中,该显示元件用以呈现一影像画面,该红色发光二极管单元、该绿色发光二极管单元以及该蓝色发光二极管单元用以提供光线予该显示元件,而该光学镜头位于一投射面与该显示元件之间,用以投射该影像画面至该投射面,使该影像画面被显示于该投射面上。
27.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微型光学影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学引擎的一端邻近于该壳体的该侧面的下端,而该光学引擎的一另一端邻近于该壳体的该侧面的一相对面的上端,且该光学镜头由该光学引擎的该另一端朝向该壳体外的方向延伸。
CN2013202577438U 2013-04-26 2013-05-13 微型光学影像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8767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07714U TWM467084U (zh) 2013-04-26 2013-04-26 微型光學影像裝置
TW102207714 2013-04-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87677U true CN203287677U (zh) 2013-11-13

Family

ID=49544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257743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87677U (zh) 2013-04-26 2013-05-13 微型光学影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3287677U (zh)
TW (1) TWM467084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6564A (zh) * 2016-08-03 2016-11-02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机的风冷散热装置及方法、投影机
CN107272309A (zh) * 2017-08-21 2017-10-20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激光投影设备
CN110187462A (zh) * 2019-05-31 2019-08-30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镜头及投影装置
CN111121651A (zh) * 2018-10-31 2020-05-08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光学测量稳定性控制系统
CN112083624A (zh) * 2016-12-20 2020-12-15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以及具备该电子装置的投影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7493B (zh) * 2014-10-31 2018-06-21 高準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組合式光學鏡頭以及具有該組合式光學鏡頭的光學影像裝置
TWI544201B (zh) 2014-12-22 2016-08-01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散熱模組及具有散熱模組的投影裝置
CN108303837B (zh) 2017-01-12 2020-12-18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装置、散热模块及散热鳍片组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6564A (zh) * 2016-08-03 2016-11-02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机的风冷散热装置及方法、投影机
CN112083624A (zh) * 2016-12-20 2020-12-15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以及具备该电子装置的投影装置
CN107272309A (zh) * 2017-08-21 2017-10-20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激光投影设备
CN111121651A (zh) * 2018-10-31 2020-05-08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光学测量稳定性控制系统
US11454537B2 (en) 2018-10-31 2022-09-27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ptical measurement stability control system
CN110187462A (zh) * 2019-05-31 2019-08-30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镜头及投影装置
US11221546B2 (en) 2019-05-31 2022-01-11 Qisda Corporation Lens and projection device
CN110187462B (zh) * 2019-05-31 2023-10-10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镜头及投影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67084U (zh) 2013-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87677U (zh) 微型光学影像装置
CN202837785U (zh) 微型光学影像装置
CN202394030U (zh) 微型光学影像装置
CN103324013B (zh) 投影装置
JP2004327955A (ja) Ledランプ
CN102402111B (zh) 一种高亮度led照明匀光系统
CN204515333U (zh) 用于投影显示的新型光源装置
CN102393597A (zh) 照明光学系统、光源装置、以及投影仪
CN105988267A (zh) 散热装置、光源装置及具备该光源装置的投影装置
WO2016047426A1 (ja) 光積分器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映像投射装置
US20170030567A1 (en) Liquid-cool light emitting diodes light
CN201654426U (zh) 一种led光源的lcd投影光学照明引擎
CN202837786U (zh) 微型光学影像装置
CN205994516U (zh) 光源装置、束光器和医疗设备
JP2010197500A (ja) 発光装置及び光源装置並びにこの光源装置を用いたプロジェクタ
JP2015222299A (ja) 光源装置及び投影装置
CN102736382A (zh) 一种激光与led混合光源的投影光学引擎
CN202512357U (zh) 新型led投影仪
JP3127478U (ja) 円錐状プリズム式lcdバックライト照明装置
JP2012169507A (ja) Led発光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WO2015043468A1 (zh) 一种透镜和包括该透镜的照明装置
CN110687741A (zh) 一种基于RGB Micro-LED的投影机
CN205016160U (zh) 可实现面发光的led屏及其裸眼立体显示装置
CN202102227U (zh) Led投影机
CN202257010U (zh) 一种激光与led混合光源的投影光学引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13

Termination date: 2014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