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63300U - 电扫除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扫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63300U
CN203263300U CN2013202166182U CN201320216618U CN203263300U CN 203263300 U CN203263300 U CN 203263300U CN 2013202166182 U CN2013202166182 U CN 2013202166182U CN 201320216618 U CN201320216618 U CN 201320216618U CN 203263300 U CN203263300 U CN 2032633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thium ion
battery pack
ion battery
sweeping device
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21661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田彻
内藤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633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6330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在从锂离子电池接受电源供给而动作的电扫除装置中能够简单地进行对锂离子电池的充电。通过在手持清洁器(2)的主体壳(3)中设置DC插座(18)、从外部AC适配器DC向插座(18)供给直流电力,能够不需要取下电池组(20)就给电池组(20)内的锂离子电池充电。另外,在手持清洁器(2)中设置有监视构成锂离子电池的单元的电压和温度并控制对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的控制电路基板(30),电池组(20)被收纳在主体壳(3)内的电池组收纳部(19)。因此,能够在电方面和机械方面均保护锂离子电池。

Description

电扫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从锂离子电池接受电源供给而进行动作的电扫除装置。
背景技术
这种电扫除装置通过将锂离子电池收纳在电池组内并将该电池组安装在电扫除装置的主体壳中能够从锂离子电池向电扫除装置进行电源供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这样,将收纳有锂离子电池的电池组安装在电扫除装置的主体壳中是为了使用专用的充电装置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充电。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99610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现有的构成中每当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充电时都需要将电池组从电扫除装置取下,存在对锂离子电池进行的充电作业麻烦这一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从锂离子电池接受电源供给而动作的电扫除装置中能够简单地进行针对锂离子电池的充电的电扫除装置。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而完成的技术方案1所述电扫除装置具备用于旋转驱动抽吸外部空气的风扇的马达和用于向该马达供给电力的锂离子电池。
而且,放电控制机构通过控制从锂离子电池向马达的放电而使马达(以及风扇)旋转。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电扫除装置中设置由用于从外部直流电源供给直流电力的DC插座,若从直流电源向DC插座供给直流电力则充电机构使用供给至DC插座的直流电力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充电。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扫除装置,不必将锂离子电池从电扫除装置取下就能够进行对锂离子电池的充电,使使用者进行的充电作业变得极为简单。
这里,能够通过DC插座和充电机构进行对锂离子电池的充电,因此可以如技术方案2所述的那样能够将锂离子电池收纳在电扫除装置的主体壳内。
另外,如技术方案3所述的那样,对锂离子电池而言也可以将锂离子电池单元收纳在电池组内。
而且,在该情况下,锂离子电池能够作为电池组而容易地被操纵,能够防止在向电扫除装置进行收纳时等锂离子电池单元碰到周围物体而损伤。
因此,在将锂离子电池单元收纳在电池组内的情况下,可以如技术方案4所述的那样,将电池组能够装卸地设置于电扫除装置的主体壳。
而且,若这样能够以电池组为单位简单且安全地进行锂离子电池的电池更换等。
此外,在该情况下,可以将电池组外置于电扫除装置的主体壳,但若这样的话,可认为在使用电扫除装置时,电池组碰到周围物体而使内部的锂离子电池单元受到冲击、锂离子电池恶化。
因此,在将电池组能够装卸地设置于电扫除装置的主体壳的情况下,如技术方案5所述的那样,可以将具有能够从外部插入电池组的开口部的电池组收纳部和闭塞该开口部的盖体设置于电扫除装置的主体壳。
换言之,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电扫除装置,将电池组收纳在主体壳的电池组收纳部内,从而通过用盖体闭塞电池组收纳部的开口部,电池组能够以被主体壳和盖体保护的状态安装于主体壳。
因此,在该情况下,锂离子电池单元被构成电池组的壳和电扫除装置的主体壳双重保护,能够在电扫除装置碰到周围物体时缓和锂离子电池单元受到的冲击、防止锂离子电池恶化。
这里,在充电机构从直流电源向DC插座供给直流电力时,只要使用从直流电源向DC插座供给的直流电力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充电即可。
因此,充电机构例如可以由连接DC插座和锂离子电池的充电路径或者使该充电路径和充电路径导通/断开的开关构成。
但是,即使通过在电扫除装置上设置有DC插座和充电机构能够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充电,但是无法在电扫除装置内进行充电电流等的控制,需要在向DC插座供给直流电力的直流电源侧实施这样的充电控制。
于是,如技术方案6所述的那样,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电扫除装置中设置对基于充电机构的从直流电源对锂离子电池的充电进行控制的充电控制机构。
此外,在电扫除装置内设置有控制从锂离子电池向马达的放电的放电控制机构,因此在电扫除装置内设置充电控制机构的情况下,可以如技术方案7所述的那样,设置作为充电控制机构和放电控制机构发挥功能的一个控制电路。
换言之,如此这样的话,能够用一个控制电路实现作为充电控制机构和放电控制机构的功能并能够使电扫除装置内的电路构成简单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手持清洁器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手持清洁器的内部构成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从手持清洁器的主体壳取下盖体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电池组以及控制电路基板的电路构成的框图。
图5是表示从正面以及上下左右观察电池组时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是电池组的立体图,(a)是表示电池组外观的立体图,(b)是表示电池组内部构成的立体图。
图7是电池组的分解立体图。
附图符号说明:
2…手持清洁器;3…主体壳;4…吸气口;5…过滤器收纳部;6…排气口;8…把持部;9…盖体;10…电子开关;11…驱动开关;12…停止开关;14…LED;15…吸气用风扇;16…马达;18…DC插座;19…电池组收纳部;19a…开口部;20…电池组;21~23…单元;26…锂离子电池;28…单元温度检测用热敏电阻;29…导线;30…控制电路基板;32…放电控制用FET;34…充电控制用FET;36…充电保护用FET;40…控制电路;42…单元电压检测部;44…断线检测部;46…保护电路;50…稳压器;52、54…二极管;56…抵抗;58…基板温度检测用热敏电阻;60…AC适配器;62…DC插头;70…电池壳;71…下侧壳;72…上侧壳;73…分隔板;75…连接器;76…端子台;78…端子;81~84…连接端子;85…绝缘片;87~89…导线;90…布线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与附图一起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是将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从锂离子电池接受电源供给而进行动作的充电式电扫除装置(以下称为手持清洁器)2的例子。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手持清洁器2在形成为筒状的主体壳3的前端部分具备吸入外部空气的吸气口4、在主体壳3的侧壁具备排出除去粉尘的空气的排气口6、在主体壳3的后端侧具备用于使用者用手把持的把持部8。
另外,在把持部8的上端部分以使用者在握着把持部8的状态下能够操作的方式设置有电子开关10,,在电子开关10的前方设置有在对锂离子电池26(参照图4)进行充电时点亮的LED14。
此外,在电子开关10中具备在使用者操作(按下)时成为接通状态、在使用者未操作时为断开状态的2个操作开关。而且,将一方的操作开关设定为用于输入驱动指令的驱动开关11、将另一方的操作开关设定为用于输入停止指令的停止开关12。
接下来,如图2所示,在手持清洁器2的主体壳3内设置有吸气用风扇15、马达16、电池组20以及控制电路基板30。
吸气用风扇15是用于将外部空气从吸气口4吸入至主体壳3内并从排气口6排出的部件,并被配置为隔着收纳用于从吸入的外部空气除去粉尘的过滤器的过滤器收纳部5与吸气口4对置的位置。
另外,马达16为直流马达被配置在与吸气用风扇15的吸气口4相反的一侧。而且,马达16的旋转轴与吸气用风扇15连结。因此,马达16能够利用自身的旋转使吸气用风扇15旋转并将外部空气吸入主体壳3内。
接下来,如图4所示,将串联连接能够充放电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的锂离子电池单元(以下仅称为单元)21、22、23的锂离子电池26以及检测单元21~23的温度的单元温度检测用热敏电阻28收纳在合成树脂制的电池壳70(参照图5~图7)内而构成电池组20。
而且,该电池组20被收纳在手持清洁器2的主体壳3的下方后端侧形成的电池组收纳部19。
换言之,如图1~图3所示,在手持清洁器2中,在把持部8的下端部分(主体壳3的后端部分)能够装卸地设置有盖体9。而且,如图3所示,对于电池组20而言,通过从由将盖体9从主体壳3取下而开口的开口部19a,将电池组20插入电池组收纳部19内而被能够装卸地收纳在主体壳3内。
接下来,控制电路基板30被配置在主体壳3内的马达16的上方且在电子开关10和LED14的附近位置(参照图2)。
而且,在控制电路基板30上组装有用于从如图4所示的AC适配器60接受电力供给而对锂离子电池26进行充电、并从锂离子电池26接受电源供给而对马达16进行放电(换言之,为马达16的驱动)的各种电子部件。
此外,AC适配器60是从交流电源接受电源供给从而生成锂离子电池26充电用的直流电压,并经由控制电路基板30供给恒定的充电电流的部件,并被构成为独立于手持清洁器2。
因此,在主体壳3的侧壁上部且LED14附近的位置设置有DC插座18,该DC插座18用于插入设置在从AC适配器60引出的电源线的前端的DC插头62(参照图4),并用于从AC适配器60供给直流电压的插座(参照图1~图4)。
接下来,对控制电路基板30的电路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在控制电路基板30上形成有使电流从锂离子电池26的正极侧经由马达16流向锂离子电池26的负极侧的放电路径。
而且,在该放电路径的马达16的负极侧设置有控制从锂离子电池26向马达16的放电电流(换言之,马达16的驱动电流)的放电控制用FET32。
另外,在控制电路基板30上形成有使AC适配器60的正极侧端子(+)与锂离子电池26的正极侧连接、使AC适配器60的负极侧端子(-)与锂离子电池26的负极侧连接的充电路径。
而且,在该充电路径的内、在从AC适配器60的正极侧端子(+)到锂离子电池26的正极侧的充电路径上设置有充电控制用FET34和用于从过电流中保护锂离子电池26的充电保护用FET36。
放电控制用FET32、充电控制用FET34以及充电保护用FET36分别是使放电路径或充电路径导通/断开的开关元件,被对锂离子电池26的充放电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40所驱动。
控制电路40由以CPU、ROM、RAM等为中心构成的微型计算机(个人电脑)构成,按照存储在ROM的控制程序使上述各FET32~36接通/断开,从而进行马达16的驱动和对锂离子电池26的充电。
换言之,控制电路40经由驱动开关11根据由使用者输入的高/低(图所示的Hi/Lo)中的任意一个驱动指令来生成规定占空比的PWM信号(脉冲宽度变调信号)并向放电控制用FET32输出。
其结果,与驱动指令对应的电流流向马达16,马达16以与该电流对应的速度进行旋转。
此外每当使用者操作驱动开关11时,来自驱动开关11的驱动指令被交替地切换为高速驱动指令(高)、低速驱动指令(低)。
另外,若经由停止开关12由使用者输入停止指令,则控制电路40使放电控制用FET32成为断开状态并停止马达16的驱动。
另外,在马达16的驱动停止时,控制电路40与AC适配器60连接,在来自锂离子电池26的输出电压比充电开始判定用的阈值电压低的情况下,控制电路40通过使充电控制用FET34和充电保护用FET36从断开状态切换为接通状态来开始对锂离子电池26的充电。
另外,直到锂离子电池26成为充满电的状态都继续由控制电路40进行的对锂离子电池26的充电控制,若锂离子电池26成为充满电的状态,则充电控制用FET34和充电保护用FET36被切换为断开状态并结束对锂离子电池26的充电。
此外,对锂离子电池26进行充电的期间,若输入来自驱动开关11的驱动指令,则控制电路40结束充电控制,并与该驱动指令(高速驱动指令或者低速驱动指令)对应地执行放电控制。
另外,在该放电控制执行期间,若由停止开关12输入停止指令而结束放电控制,则通过判断来自锂离子电池26的输出电压是否比阈值电压低来判断是否需要对锂离子电池26的充电,如果需要充电则再次开始充电控制。
换言之,本实施方式的手持清洁器2即使在DC插座18与AC适配器60连接时也能够通过操作电子开关10来作为电扫除装置而动作。
此外,接下来,控制电路40在进行这样的充、放电控制时除了监视来自锂离子电池26的输出电压之外,还监视构成锂离子电池26的各单元21~23的输出电压、锂离子电池26的温度,在这些发生异常时,使充电保护用FET36和放电控制用FET32为断开状态进而停止对锂离子电池26的充放电。
因此,在控制电路基板30中设置有检测锂离子电池26的各单元21~23的输出电压的单元电压检测部42,从单元电压检测部42向控制电路40输入表示各单元21~23的电压的检测信号。
另外,在控制电路基板30中还设置有保护电路46,该保护电路46获取锂离子电池26的各单元21~23的电压,在该电压达到比基于控制电路40的充电时的过电压判定值高的阈值时(换言之,基于控制电路40的过电压保护未正常发挥功能时)使充电控制用FET34强制断开。
另外,在控制电路基板30中还设置有通过使锂离子电池26内的各单元21~23的连接部分为规定电位,从而根据由单元电压检测部42检测出的单元电压来检测锂离子电池26内的断线的断线检测部44。
而且,若利用该断线检测部44检测出锂离子电池26内的断线,则控制电路40禁止锂离子电池26的充放电。
另外,在控制电路基板30中设置有用于向控制电路40等设置在控制电路基板30的上述各电路供给电源电压(直流恒压)的稳压器50。
该稳压器50能够经由2个二极管52、54从锂离子电池26和AC适配器60的两方供给直流电压,使用其中任意一个供给的直流电压来生成直流恒压,并作为电源电压向上述各电路供给。
而且,在从该稳压器50接受电源供给并对锂离子电池26进行充电控制时,控制电路40使LED14点亮从而向使用者报告该意思。
接下来,将来自设置在电池组20内的单元温度检测用热敏电阻28的检测信号和来自设置在控制电路基板30的基板温度检测用热敏电阻58的检测信号用于由控制电路40进行的锂离子电池26的温度监视。
这是由于即使这两种热敏电阻28、58中的任何一个发生故障,在对锂离子电池26进行充电时,也能够基于来自其中一个热敏电阻28、58的检测信号来检测脱离锂离子电池26能够充电的温度范围的情况。
换言之,锂离子电池26例如若在温度比0℃低时进行充电,则存在从正极游离出的锂难以被负极吸收并容易析出锂金属这一问题。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锂离子电池26进行充电时,控制电路40通过执行图4所示的温度检查处理,使用上述2个热敏电阻28、58来监视锂离子电池26是否处于能够正常充电的温度范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设置在控制电路40的1个模拟端口、2个数字端口来使控制电路40获取来自该2个热敏电阻28、58的检测信号。
这是由于构成控制电路40的微型计算机中的模拟端口的个数较少,仅有一个能够对基于热敏电阻28、58得到的温度检测信号(模拟信号)进行A/D变换并获取的模拟端口。
换言之,热敏电阻28、58是电阻值随温度变化,且如图3所示若使经由抵抗56流过电流,则能够根据该两端电压进行温度检测的被动传感器。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单元温度检测用热敏电阻28和基板温度检测用热敏电阻58的一端与控制电路40的1个模拟端口连接,经由抵抗56向该连接部分施加从稳压器50供给的电源电压Vc。
另外,单元温度检测用热敏电阻28和基板温度检测用热敏电阻58的另一端分别与控制电路40的2个数字端口连接。
而且,在控制电路40经由这些各热敏电阻28、58检测出温度时,通过使作为检测对象的热敏电阻28或者58连接的数字端口的低侧开关SW1或者SW2为接通状态来使成为检测对象的热敏电阻28或者58的另一端接地。
其结果,控制电路40使用设置在电池组20内的单元温度检测用热敏电阻28和设置在控制电路基板30的基板温度检测用热敏电阻58这2个热敏电阻,能够监视锂离子电池26的温度。
接下来,基于图5~图7对收纳有锂离子电池26的电池组20的构成进行说明。
此外,在图5中,(a)是从与图2相反的一侧观察电池组20时的主视图,(b)是针对该主视图的俯视图,(c)是针对该主视图的仰视图,(d)是针对该主视图的左视图,(e)是针对该主视图的右视图。
通过将构成锂离子电池26的3个单元21~23、单元温度检测用热敏电阻28以及与控制电路基板30连接用的连接器75收纳在合成树脂制的电池壳70内来构成电池组20。
这里,首先,电池壳70形成为矩形箱状,并由上方开放的下侧壳71以及用于关闭下侧壳71的开口的上侧壳72构成电池壳70。
下侧壳71的内部空间被分隔板73区分为长边方向2个、短边方向2个、合计4个空间,这4个区划中分别收纳有3个单元21~23以及连接器75。
由6个端子78、用于固定这6个端子78的端子台76构成连接器75。
而且,构成连接器75的5个端子78与用于连接布线基板90的导线88连接,剩余的一个端子78与导线87连接,该导线87用于连接作为锂离子电池26的负极的连接端子81。
接下来,在单元21的负极侧、单元21的正极与单元22的负极之间、单元22的正极与单元23的负极之间以及单元23的正极侧分别设置有由金属板构成的连接端子81、82、83、84。
连接端子81~84是通过以串联方式连接各单元21~23来构成锂离子电池26、并且用于经由连接器75将该锂离子电池26的两端以及单元21~23的连接点的4个位置与控制电路基板30连接的部件。
因此,连接端子81经由导线87与连接器75的一个端子78连接,连接端子82、84与布线基板90直接连接,连接端子83经由导线89与布线基板90连接。
接下来,布线基板90是用于将从单元温度检测用热敏电阻28引出的2根导线29、连接端子82~84分别与连接器75的5个端子连接的中继用的基板,与连接器75一起设置在下侧壳71的一个区划中。
而且,在布线基板90上形成有用于将单元温度检测用热敏电阻28的2根导线29和连接端子82~84分别连接并将这些各部与连接器75的5个端子78连接的布线图案。
因此,从连接器75的5个端子78引出的5根导线88分别与在布线基板90上形成的5个布线图案连接。
此外,在单元21的正极与连接端子82之间、单元22的正极与连接端子83之间、单元23的正极与连接端子84之间分别设置有中空圆板状的绝缘片85。
这是为了防止各连接端子82~84与各单元21~23的正极端子周围的负极接触而使各单元21~23的正极与负极发生短路。
另外,通过对1张金属板进行折叠加工将在单元21的正极与单元22的负极之间设置的连接端子82形成为,连接用的端子部分被配置在单元21与单元22之间所配置的分隔板73的两侧。
因此,在连接端子82中,在2个端子间存在缝隙,并且在将各单元21、22收纳在下侧壳71内时,能够由该缝隙推压各单元21、22。由此,连接端子82良好地保持各单元21、22与这两侧的连接端子81~83的连接,在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时作为缓冲材料而发挥功能。
接下来,如图6(b)所示,在将上述各部收纳在下侧壳71的状态下,单元温度检测用热敏电阻28通过粘着片98被粘贴在单元22的表面。
另外,下侧壳71以收纳包括单元温度检测用热敏电阻28的上述各部的状态,被上侧壳72覆盖,但是在上侧壳72被覆盖之前,在各单元21~23的上部涂覆粘结剂99。
因此,通过用上侧壳72覆盖下侧壳71、嵌合下侧壳71的开口部与上侧壳72的开口部,将上述各部作为电池组20进行一体化后,使粘结剂99固化,单元21~23牢固地被固定在电池壳70内。
而且,对使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20而言,与连接器75相反的一侧为前端,被插入主体壳3的电池组收纳部19。
另外,在进行插入后,通过将连接器75与从控制电路基板30穿过把持部8内引出的连接用线的连接器嵌合来连接控制电路基板30与电池组20。
如以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手持清洁器2中,通过在主体壳3中设置DC插座18并从作为外部直流电源的AC适配器60向DC插座18供给直流电力,能够给电池组20的锂离子电池26充电。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手持清洁器2,不需要将电池组20从手持清洁器2取下就能够进行对锂离子电池26的充电,能够使该充电时的作业简单化。
另外,在控制电路基板30上设置有对监视构成锂离子电池26的单元21~23的电压和温度、对锂离子电池26的充电以及从锂离子电池26向马达16放电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40。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手持清洁器2能够安全地对锂离子电池26实施充电和放电。
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手持清洁器2而言,即使在DC插座18与AC适配器60连接时,也能够通过操作电子开关10使控制电路40执行放电控制从而使手持清洁器2作为扫除机进行动作。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向使用者提供使用便利性良好的手持清洁器。
另外,锂离子电池26被收纳在电池组20内,并且电池组20被收纳在形成于手持清洁器2的主体壳3内的电池组收纳部19。
因此,锂离子电池26被构成电池组20的电池壳70和手持清洁器2的主体壳3以及盖体9双重保护。
因此,在手持清洁器2碰到周围物体时,能够缓和锂离子电池26的单元21受到的冲击并抑制由该冲击引起的锂离子电池26的恶化。
另外,DC插座18配置在充电状态显示用的LED14旁边,控制电路基板30被配置在LED14下方,因此能够使用于连接这些各部的布线简单化。
另外,在将DC插头62插入DC插座18时,使用者能够通过DC插座18附近的LED14的点亮迅速地确认充电开始,因此能够简单地进行充电时的确认操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作为外部直流电源的AC适配器60经由DC插头62、DC插座18以及控制电路基板30到电池组20内的锂离子电池26的充电路径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机构。
另外,设置在该充电路径的充电控制用FET34和充电保护用FET36、控制它们的控制电路40以及保护电路46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控制机构,控制电路40也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放电控制机构。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要旨的范围内能够采取各种的方式。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实用新型用于手持清洁器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是由本实用新型锂离子电池接受电源供给而驱动马达并使吸气用的风扇旋转的电扫除装置就能够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适用、得到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电池组20收纳在形成于手持清洁器2的主体壳3内的电池组收纳部19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将电池组20外置于手持清洁器2等的电扫除装置的主体壳。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由设置在控制电路基板30的微型计算机构成的控制电路40控制对锂离子电池26的充电和放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由独立构成的专用控制电路进行对锂离子电池26的充电和放电。
此外,关于对锂离子电池26的充电还可以在电扫除装置内设置从DC插座18向锂离子电池26供给充电电流的电流路径(换言之充电机构),外置于DC插座18的外部电源侧实施充电电流等的控制。

Claims (7)

1.一种电扫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马达,其用于对抽吸外部空气的风扇进行旋转驱动;
锂离子电池,其用于向所述马达供给电力;
放电控制机构,其控制从所述锂离子电池向所述马达的放电;
DC插座,其用于从外部直流电源供给直流电力;以及
充电机构,其用从所述直流电源向所述DC插座供给的直流电力对所述锂离子电池进行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扫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锂离子电池被收纳在该电扫除装置的主体壳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扫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锂离子电池单元被收纳在电池组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扫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组被能够装卸地设置于该电扫除装置的主体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扫除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电扫除装置的主体壳具备:
电池组收纳部,所述电池组收纳部具有能够从外部插入所述电池组的开口部,用于将从该开口部插入的电池组收纳在主体壳内;和
闭塞所述开口部的盖体,
所述电池组被收纳在所述电池组收纳部内来安装于所述主体壳,从而被所述主体壳和所述盖体保护。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扫除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充电控制机构,该充电控制机构控制由所述充电机构进行的从所述直流电源向所述锂离子电池的充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扫除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作为所述充电控制机构和所述放电控制机构发挥作用的一个控制电路。
CN2013202166182U 2012-05-01 2013-04-25 电扫除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6330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04873A JP2013230302A (ja) 2012-05-01 2012-05-01 電気掃除装置
JP2012-104873 2012-05-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63300U true CN203263300U (zh) 2013-11-06

Family

ID=49493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216618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63300U (zh) 2012-05-01 2013-04-25 电扫除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3230302A (zh)
CN (1) CN20326330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56303A (zh) * 2021-01-20 2021-04-16 广东博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吸尘器电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426928A (zh) * 2020-04-09 2022-12-02 株式会社牧田 吸尘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28856B2 (ja) * 2014-02-04 2017-11-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JP2016039858A (ja) * 2014-08-12 2016-03-24 株式会社マキタ ハンディクリーナ
KR101668520B1 (ko) * 2014-09-29 2016-10-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진공 청소기
KR20160037460A (ko) 2014-09-29 2016-04-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진공 청소기
KR101645808B1 (ko) 2014-10-01 2016-08-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진공 청소기
JP6459544B2 (ja) * 2015-01-21 2019-01-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JP6707956B2 (ja) * 2016-04-01 2020-06-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充放電保護システムおよび充電式電気掃除機
JP6936563B2 (ja) * 2016-07-29 2021-09-15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アタッチメント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JP2018075189A (ja) * 2016-11-09 2018-05-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JP2020005349A (ja) * 2018-06-26 2020-01-09 株式会社マキタ 充電式クリーナ
JP7224791B2 (ja) * 2018-06-26 2023-02-20 株式会社マキタ クリーナ
JP6572352B2 (ja) * 2018-07-17 2019-09-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吸込口体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気掃除機
JP7280675B2 (ja) * 2018-09-21 2023-05-24 株式会社マキタ クリーナおよびバッテリパック
JP6572366B2 (ja) * 2018-11-01 2019-09-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吸込口体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気掃除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64536A (ja) * 1985-01-17 1986-07-2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充電式電気機器
JPS635719A (ja) * 1986-06-25 1988-01-11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GB2269475B (en) * 1992-08-06 1996-05-01 Gsl Rechargeable Products Limi Battery operated electrical device
JP2961506B2 (ja) * 1995-01-18 1999-10-12 長野日本無線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パック及び充電装置
JP3763396B2 (ja) * 2000-12-27 2006-04-05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装置
JP2003169771A (ja) * 2001-12-07 2003-06-17 Toshiba Tec Corp 電気掃除機の蓄電池冷却装置
JP3782393B2 (ja) * 2001-12-28 2006-06-07 株式会社東芝 電池パック及び充電式掃除機
JP4455205B2 (ja) * 2004-07-28 2010-04-21 株式会社東芝 充電式電気掃除機システム
JP2008192570A (ja) * 2007-02-07 2008-08-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池パッ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26928A (zh) * 2020-04-09 2022-12-02 株式会社牧田 吸尘器
CN112656303A (zh) * 2021-01-20 2021-04-16 广东博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吸尘器电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230302A (ja) 2013-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63300U (zh) 电扫除装置
US9077053B2 (en) Battery charger including multiple charging ports on surfaces forming an apex
US8441230B2 (en) Battery charger
CN112993420B (zh) 清洁系统
RU2697238C2 (ru) Пылесос
CN205849393U (zh) 真空吸尘器、电池组件以及充电架
US8378624B2 (en) Battery charger
JP5285011B2 (ja) 充電式バッテリパック
CN108158491B (zh) 交直流两用的吸尘器
US20140266048A1 (en) Dual Port Charger
MX2012012280A (es) Aspiradora portatil.
JP6139725B2 (ja) 電気掃除装置
CN211543793U (zh) 电动车
WO2014119108A1 (ja) 電動作業機及び電動作業機システム
US11980335B2 (en) Rechargeable cleaner
CN203243081U (zh) 电气设备
WO2010088244A1 (en) Battery pack with high and low current discharge terminals
JP3763396B2 (ja) 電気掃除装置
CN112977706A (zh) 电动车
KR101778664B1 (ko) 충전 장치 및 방법
JPS635719A (ja) 電気掃除機
JP7056755B2 (ja) 電池パック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機器
JP7280675B2 (ja) クリーナおよびバッテリパック
JP2008029504A (ja) 電気掃除機
EP2391896A1 (en) Battery pack with high and low current discharge termina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