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49471U - 回转蒸汽干燥器 - Google Patents

回转蒸汽干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49471U
CN203249471U CN 201320198148 CN201320198148U CN203249471U CN 203249471 U CN203249471 U CN 203249471U CN 201320198148 CN201320198148 CN 201320198148 CN 201320198148 U CN201320198148 U CN 201320198148U CN 203249471 U CN203249471 U CN 2032494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rical shell
condensed water
tube connector
minute
heating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19814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尤哈尼·瓦萨拉麦基
伊尔波·圭尔玛高比
哈努·曼斯卡维塔
陈绍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me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me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mera Corp filed Critical Kumera Corp
Priority to CN 20132019814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2494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494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4947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回转蒸汽干燥器,包括可转动的筒体;多个加热管单元,以筒体的转动轴线为中心沿圆周方向布置在筒体内,并且可随筒体一起转动;分导器,设置在筒体的一端,用于向加热管单元提供蒸汽以及接收冷凝水;至少一个冷凝水集储室,每个所述冷凝水集储室与所述分导器和所述多个加热管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相连通,并且每个冷凝水集储室与一个加热管单元相对应地固定于筒体的设置有分导器的一端,并且在筒体的径向方向上位于对应的加热管单元的外侧。通过本实用新型,加热管单元中的冷凝水能够及时地排出,从而能提高蒸汽干燥器的效率。

Description

回转蒸汽干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回转干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蒸汽作为热源,通过加热管间接干燥湿物料的回转蒸汽干燥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工业生产中,对高温烟气或热物料中的热量进行回收,将其转化为蒸汽是广泛采用的做法。蒸汽的产生还见于焚烧处理可利用的低热值废弃物料。这部分呈蒸汽形式的热量可用于对湿物料进行干燥。所要干燥的湿物料可以是无机或有机的固体与水或其他液体的混合物,适用于矿冶、化工和环保领域的应用。
采用回转圆筒式蒸汽干燥器来对湿物料进行间接干燥是利用蒸汽中热量的有效手段之一。因为蒸汽与物料间接接触,而且无需燃烧产生的高温干燥气体,因此干燥温度比采用直接加热干燥器的方式更低,气氛更容易控制。蒸汽间接干燥尤其适应于那些对高温和气氛敏感的物料,如有色金属精矿、煤粉、油砂、硫酸盐、碳酸盐、精对苯二甲酸和丙烯等。
迄今,已有多种形式的回转蒸汽干燥器。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来自管网的蒸汽先由压力调节阀调节压力,再通过位于筒体端部轴线上的旋转连接器进入蒸汽分配装置,然后导入到干燥器内部的加热管件中。在干燥过程中,加热管件中的部分蒸汽冷凝成水,并被导出加热管,回到旋转连接器,再通过疏水阀排出或到冷凝水回收系统。
一个可举的例子是美国专利US2,936,220。该专利公布了一种蒸汽干燥器,其筒体内布置有多组与筒体旋转轴线方向平行的直的加热管。蒸汽经由旋转连接器经一导管进入分配器,然后进入这些直的加热管中。蒸汽冷凝后的水由于筒体的倾斜在重力作用下再流出加热管回到分配器,然后筒体转过一定角度后通过另一导管回到旋转连接器。分配器内设有三个间隔板,将分配器内部分隔成三个空间,由此将加热管分成了三组。
另一种回转式蒸汽干燥器见于芬兰专利FI962853,其包括沿筒体的纵向设置的多组加热管。每组包括以筒体的旋转轴线为中心布置的多层呈开口的环形的加热管、以及分别在这些加热管的两端将加热管相互连通的两个连通管。蒸汽经由中心分配主管和其中一个连通管,从呈开口的各环形加热管的一端进入该加热管。随着筒体的旋转,蒸汽释放热量并转化为冷凝水。当加热管随筒体转过一定角度后,冷凝水从该加热管的另一端经由另一个连通管回到中心分配管。由筒体倾斜,中心分配管内的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到旋转连接器。
美国专利US6,415,527公开了又一种回转式蒸汽干燥器,其具有以筒体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沿圆周方向布置的四组加热管件组。每组加热管包括沿筒体的径向方向布置的多层加热管件。每层加热管件包括沿筒体转动轴线布置的两个直管和连接在这两个直管之间的多个弧形管。蒸汽可经位于筒体一端的分配器并通过导管进入至少这两个直管之一中,然后进入这些弧形管中。蒸汽在加热管件中冷凝,冷凝水由于筒体的倾斜在重力作用下且当加热管随筒体转到一定高度后从这两个直管之一流回到分配器,再由虹吸管吸出。
尽管这些蒸汽干燥器的管路安排各不相同,然而它们都存在不能及时排出加热管内的冷凝水导致干燥效率降低的问题。回转蒸汽干燥器在工作时,物料大多集中在筒体的下部。下部的加热管因与物料接触,管内蒸汽会大量地转换成冷凝水。然而,这些现有技术的蒸汽干燥器,只有在加热管旋转到筒体的中心轴线对应的高度以上时,冷凝水才能从管中排出。而对位于筒体下部的加热管来说,冷凝水会大量地存留于管内。管内冷凝水的存在,将蒸汽对物料的传热变成了冷凝水对物料的传热。由于冷凝水通过温度降低释放热量的热效率远远小于蒸汽转为冷凝水释放潜热的热效率,因而蒸汽干燥器的干燥能力也就大大降低。因此,及时排出加热管特别是筒体下部的加热管中的冷凝水显得至关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转蒸汽干燥器,该干燥器在工作时能够至少部分地排出位于筒体下部的加热管中的冷凝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回转蒸汽干燥器,包括可转动的筒体;多个加热管单元,以所述筒体的转动轴线为中心沿圆周方向布置在所述筒体内,并且可随所述筒体一起转动;分导器,设置在所述筒体的一端,用于向所述多个加热管单元提供蒸汽以及接收所述加热管单元内的冷凝水;至少一个冷凝水集储室,每个所述冷凝水集储室与所述分导器和所述多个加热管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相连通,并且每个冷凝水集储室与所述多个加热管单元中的一个相对应地固定于所述筒体的设置有所述分导器的所述一端,并且在所述筒体的径向方向上位于该对应的加热管单元的外侧。
所述冷凝水集储室可经由至少一第一连接管与对应的加热管单元连通,和/或经由至少一第二连接管与在所述筒体的转动方向上的前一个加热管单元连通。并且所述冷凝水集储室还可经由至少一第三连接管与所述分导器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到所述冷凝水集储室在所述筒体的转动方向上的前端,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到所述冷凝水集储室在所述筒体的转动方向上的前端,所述第三连接管连接到所述冷凝水集储室在所述筒体的转动方向上的后端。
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还可分别与所述分导器相连通,从而能够向相应的加热管单元提供来自所述分导器的蒸汽,并可在冷凝水集储室旋转到一定角度位置时向所述分导器导出该集储室内的冷凝水。
所述回转蒸汽干燥器还可包括用于将所述分导器内的冷凝水吸出到一疏水系统的虹吸管。所述虹吸管是静止的,并且所述虹吸管的一端伸入所述分导器内并向下延伸。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和所述第三连接管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到所述分导器并从所述分导器的内表面向所述筒体的转动轴线延伸,从而使得该连接管在所述分导器内的开口处于分导器的内表面和筒体的转动轴线之间。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在所述分导器内的开口到所述分导器的内表面的距离大于所述虹吸管的所述一端的开口到所述分导器的内表面的距离。这样,位于分导器下部的冷凝水会被虹吸管吸走而不会回流到第一、第二和/或第三连接管中。
所述加热管单元可包括沿所述筒体的转动轴线的方向延伸的多个纵向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相应的加热管单元中至少一部分的纵向管相连,所述第二连接管与相应的加热管单元中至少另一部分的纵向管相连。
优选地,所述加热管单元中的所述多个纵向管沿所述筒体的径向方向排成两排,到所述筒体的转动轴线距离相同的两个所述纵向管通过多个横向管相互连通。所述加热管单元中的在所述筒体的转动方向上前一排的纵向管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通,而所述加热管单元中的在所述筒体的转动方向上后一排的纵向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连通。
所述回转蒸汽干燥器还可包括多个汽室,所述多个汽室安装在所述筒体的设置有所述分导器的一端,每个所述汽室分别与至少一个对应的加热管单元相连通,并在所述筒体的径向方向上位于对应的所述冷凝水集储室的内侧。所述冷凝水集储室经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管与对应的加热管单元所连的汽室相连通,并经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筒体的转动方向上的前一个加热管单元所连的汽室相连通。每个所述汽室还经由至少一第四连接管与所述分导器连通。
所述回转蒸汽干燥器,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分导器内的冷凝水吸出到一疏水系统的虹吸管,所述虹吸管是静止的,并且所述虹吸管的一端伸入所述分导器内并向下延伸。所述第三连接管和所述第四连接管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到所述分导器并从所述分导器的内表面向所述筒体的转动轴线延伸,并且所述第三连接管和所述第四连接管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在所述分导器内的开口到所述分导器的内表面的距离大于所述虹吸管的所述一端的开口到所述分导器的内表面的距离。这样,位于分导器下部的冷凝水会被虹吸管吸走而不会回流到第三和/或第四连接管中。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到所述汽室在所述筒体的转动方向上的前端的沿径向靠外的部分。
所述第二连接管可连接到所述汽室的在所述筒体的转动方向上的后端。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管通过第一分支管和第二分支管与所述汽室相连,其中所述第一分支管连接到所述汽室的后端的沿径向靠里的部分,而所述第二分支管连接到所述汽室的后端的沿径向靠外的部分。
所述加热管单元可包括沿所述筒体的转动轴线的方向延伸的多个纵向管,所述汽室与对应的加热管单元中的纵向管相连通。
所述加热管单元还可包括连接在所述纵向管之间的一个或多个横向管。
所述冷凝水集储室可以具有绕所述筒体的转动轴线弯曲或弯折的形状。
可选地,所述筒体具有相对设置的进料端和出料端,所述出料端低于所述进料端,所述冷凝水集储室和所述分导器设置在所述出料端。
优选地,对应于每个加热管单元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冷凝水集储室。
优选地,所述冷凝水集储室的容积大于对应的所述加热管单元所能排出的冷凝水的体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对于筒体内与物料直接接触的加热管单元来说,其中产生的冷凝水能够及时排放并存储到集储室中。而集储室中的冷凝水在集储室旋转到筒体的转动轴线上方后,可以从集储室的后端经由第三连接管排到分导室中,而不会回流到所来的加热管单元。又因为大致沿径向连通到分导器内的第一、第二、第三和/或第四连接管开口总是高于虹吸管在所述分导器内的开口,分导器下部的冷凝水只会被虹吸管吸走而不会回流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连接管。
通过这种设置,即使是处于筒体最低位置的加热管,其中产生的冷凝水也能够及时地从加热管内排出,避免了冷凝水在加热管内的存积导致的传热效率和干燥效率下降的问题。通过本实用新型,在该干燥器工作时,加热管内的大部分甚至全部的冷凝水都能及时排出。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地提高蒸汽干燥器的传热效率、减少设备尺寸和厂房占地面积、减低机械载荷和驱动功率、以及降低加热管件的磨损消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示例而非限定性的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这些图是示意性的并且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的,其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回转蒸汽干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II-II方向的部分剖视图;
图3为沿图1中III-III方向的局部立体图,示出了加热管与连接管的连接;
图4为沿图1中IV-IV方向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图4的局部剖视放大图,示出了分导器内的虹吸管;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回转蒸汽干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沿图7中VIII-VIII方向的示意图;
图9为沿图7中IX-IX方向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10为图9旋转一角度后的局部示意图;
图11为图9的局部剖视放大图,示出了分导器内的虹吸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它实施方式中。
如图1-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回转式蒸汽干燥器1具有可转动的筒体10。筒体10通常是实质上圆筒形的。优选地,筒体10外套设有两个滚圈11,每个滚圈11放置在两个一组的托轮12上。筒体10外还设置有用于驱动其转动的驱动系统13。驱动系统13可以例如由电机、减速机等组成。通常,筒体10的一端(例如图1中的左端)为进料端,而其另一端(例如图1中的右端)为出料端。为使物料在干燥器内顺利流动,可以设置出料端略低于进料端,即,使得筒体10从进料端向出料端以小角度倾斜。
在一个例子中,筒体10的进料端设有端板14,端板14上开设有中心开孔15(图2),从而待干燥的物料及携湿气体可经由开孔15进入干燥器内。筒体10的出料端可设有出料罩19,出料罩19的下方设有用以排出干燥后的物料的开口20,并且上方设有用以导出物料在干燥过程中所产生的水蒸气与携湿气体的混合气的开口21(图1和图4)。在这里,出料罩19是固定的,并且与可转动的筒体10之间设有密封装置22。
筒体10内设有多个加热管单元16。这些加热管单元16以筒体10的转动轴线R为中心,沿圆周方向布置在筒体内。每个加热管单元16沿筒体10的转动轴线方向延伸,并可例如通过支架17安装在筒体内部,从而可随筒体一起转动。在筒体10的一端,优选地是在出料端,设置有分导器25,用于向加热管单元16提供蒸汽以及接收从加热管单元16回流的冷凝水。分导器25可随筒体10一起转动。
至少一个冷凝水集储室30固定到筒体10的端部,并与分导器25和至少一个加热管单元30分别相连通。优选地,冷凝水集储室30与分导器25设置在筒体10的同一端。每个冷凝水集储室30被定位为与一个加热管单元16相对应,并且在筒体10的径向方向上位于该对应的加热管单元16的外侧。优选地,对应于每个加热管单元16分别设置有一个冷凝水集储室30。每个冷凝水集储室30经由一个或多个第一连接管28与对应的加热管单元16连通,并经由一个或多个第二连接管26与在筒体的转动方向T上前一个的加热管单元16连通。每个冷凝水集储室30还经由一个或多个第三连接管31与所述分导器25连通。
下面结合图5具体说明。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筒体10的横截面分为五个扇形区域,顺筒体的转动方向T依次为扇形区域E、D、C、B和A,每个扇形区域内分别设置有一个加热管单元。对应于每个加热管单元,还分别设置有一个冷凝水集储室。在这里,冷凝水集储室30A、30B、30C、30D和30E围绕筒体10的外周设置。其中,在图中最下方的为扇形区域B,相对于扇形区域B沿筒体转动方向T的前一个为扇形区域A,而后一个为扇形区域C。
以冷凝水集储室30B为例,其通过一第一连接管28B与扇形区域B中的对应的加热管单元16B相连通,并通过一第二连接管26A与前一扇形区域A中的加热管单元16A相连通。其他冷凝水集储室与加热单元的连接方式与集储室30B类似。这样,一方面,冷凝水集储室30B既能够接收对应扇形区域B的加热管单元16B中的冷凝水,还能够接收前一扇形区域A中的加热管单元16A中的冷凝水。另一方面,对于加热管单元(例如16B)来说,其中的冷凝水既能够经由第一连接管28B排到与自己所在的扇形区域B相对应的冷凝水集储室30B,也能够经由第二连接管26B排到与后一扇形区域C相对应的冷凝水集储室30C。
然而应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冷凝水集储室与加热管单元还可以有其他的连接方式。例如,冷凝水集储室可以仅通过第一连接管与对应的加热管单元相连通,或者可以仅通过第二连接管与筒体转动方向上前一个的加热管单元相连通。此外,根据加热管单元和冷凝水集储室的数量和设置方式,一个集储室还可以通过更多个连接管与更多个加热管单元相连通。对于设置有多个冷凝水集储室的情况,各个集储室与加热管单元的连接方式可以不同。
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各个第一连接管28和各个第二连接管26还分别与分导器25连通。当干燥器工作时,作为热源的蒸汽通过旋转连接器23的进口24引入,并进入分导器25。分导器25的蒸汽再经由各个第一连接管28和第二连接管26进入对应的加热管单元中。处于筒体下部的加热管单元16A、16B和16C由于直接接触并干燥湿物料,因而加热管内的蒸汽会大量转化成冷凝水。对于加热管单元16B和16C来说,其位置高于其各自对应的冷凝水集储室30B和30C,因此其中的冷凝水可以经由各自的第一连接管28B和28C流到各自对应的冷凝水集储室30B和30C中。而对于加热管单元16A来说,尽管其与对应的冷凝水集储室30A处于大至相同的高度,然而沿筒体转动方向T的后一个冷凝水集储室30B的高度大大低于加热管单元16A。因此,加热管单元16A中的冷凝水可经由第二连接管26A流到冷凝水集储室30B内。这样,位于筒体的旋转轴线下方(即位于筒体下部)的加热管单元16A、16B和16C中冷凝水均能够及时排出加热管,使得加热管能够保持以蒸汽冷凝的方式对物料传热,从而使得干燥效率大大提高。
而对于处于筒体上部的加热管单元16D来说,一方面,其由于不接触湿物料因而管内的蒸汽较少地冷凝成水。另一方面,可能存在的冷凝水可例如经由第一连接管28D直接流到分导器25内。
类似地,对于处于筒体上部的加热管单元16E来说,一方面,其由于不接触湿物料因而管内的蒸汽较少地冷凝成水。另一方面,可能存在的冷凝水可例如经由第二连接管26E直接流到分导器25内。
各冷凝水集储室30A-30E还通过各自的第三连接管31A、31B、31C、31D和31E连接到分导器25。优选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连接到冷凝水集储室在筒体转动方向T上的前端,而第三连接管连接到冷凝水集储室在筒体转动方向T上的后端。当冷凝水集储室随筒体10的旋转从最低位置提升时,其中的冷凝水大多积存在集储室的后端。当冷凝水集储室旋转至其中的冷凝水平面高于转动轴线R所在的平面后,例如冷凝水集储室30E的情形,积存的冷凝水可经由第三连接管31E及时地流到分导器25中,而不会流回加热管单元16。随着冷凝水集储室随筒体进一步旋转,例如冷凝水集储室30D的情形,即使其中仍积存冷凝水,该冷凝水仍可经由第一连接管28D回流到分导器25中。分导器25内的冷凝水可经由设置在分导器25内的虹吸管32排出到旋转连接器23,并经由旋转连接器23的出口33排出,例如排出到疏水系统或冷凝水回收系统等。
虹吸管32是静止的,设置于旋转连接器23的排水端面,并与里冷凝水排水管33相连通。如图6所示,虹吸管32的一端32a可以伸入分导器25内并向下延伸。第一连接管28、第二连接管26和第三连接管31中的至少一个(优选地是第一连接管28、第二连接管26和第三连接管31中的每个,如图6所示)在连接到分导器25后可以进一步从分导器25的内表面25a向筒体的转动轴线R延伸,例如沿径向延伸到该连接管的开口处于分导器内表面25a和筒体转动轴线R之间。优选地,设置连接管在分导器25内的开口到分导器内表面25a的距离大于虹吸管32的端部25a的开口距离分导器内表面25a的距离。这样,积存在分导器25内下部的冷凝水总是被虹吸管32吸走而不会返回连接管。
在一个例子中,冷凝水集储室30可例如通过紧固件34固定到筒体出口端的端板18上,如图1所示;或者,也可以固定在筒体10的侧表面或其他适合的位置。优选地,冷凝水集储室30被设置成绕筒体的转动轴线R弯曲或弯折的形状,例如弧形形状(图4)、折线形状、或者二者的结合、或其他适合的形状。弯曲或弯折形状的冷凝水集储室30在随筒体10转动时占用更小的空间,并且能够尽量少地增加驱动系统13的载荷。然而应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他形状(例如直线形状)的冷凝水集储室30也是可以的。优选地,设置各冷凝水集储室30的容积大于对应的加热管单元16所能排出的冷凝水的体积,以便管内的冷凝水能全部及时排出到冷凝水集储室3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加热管单元16包括沿筒体10的转动轴线的方向延伸的多个纵向管161并优选地还包括连接在纵向管161之间的多个横向管162。如图2所示,纵向管161可以是沿筒体的径向方向排成两排,到筒体的转动轴线R距离相等的两个纵向管161通过多个横向管162相互连通,从而使得在垂直于筒体转动轴线的横截面方向上看,加热管单元16成大致梯形形状。横向管162可以例如是直线形状或弧形形状或二者的结合。对于每个加热管单元来说,在筒体转动方向T上的前一排的纵向管161(例如图2中大致成竖直排列的纵向管)被设置为与第一连接管28连通,而在筒体转动方向T上的后一排的纵向管161(例如图2中成大致倾斜排列的纵向管)被设置为与第二连接管26连通。这种设置有利于加热管单元16内的冷凝水能够在筒体转动过程中及时排出到集储室30。
然而,根据本实用新型,加热管的其它排列方式、以及加热管与连接管的其它连接方式也是可以的。例如,纵向管161可以排列成其它形式,只要加热管单元中的至少一部分的纵向管与第一连接管28相连,而至少另一部分的纵向管与第二连接管26相连。如果需要,一个纵向管可以既与第一连接管28相连又与第二连接管26相连。可选地,还可以仅设置纵向管而不设置横向管。或者,加热管单元可以由一个弯曲设置的管构成,该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管28和第二连接管26相连。如图3所示,加热管单元16中的加热管(例如纵向管161)可通过导管27连接到连接管26和28,导管27可以是刚性的或挠性的(如金属软管)。
图7-1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回转蒸汽干燥器1'。为了简化起见,干燥器1'的与前述干燥器1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干燥器1'中的与干燥器1相同的构造在这里不再重复描述。
干燥器1'具有多个汽室37,安装在筒体10的设置有分导器25和冷凝水集储室40的一端。每个汽室37分别与一个加热管单元35相连通。然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一个汽室37也可以与多个加热管单元35相连通。加热管单元35中的各加热管可通过导管27连接到汽室37,导管27可以是刚性的或挠性的(如金属软管)。汽室37在筒体的径向方向上位于对应的冷凝水集储室40的内侧。每个冷凝水集储室40经由一个或多个第一连接管38与位于相同扇形区域的汽室37相连通,并经由一个或多个第二连接管39与在筒体转动方向T上的前一个扇形区域内的汽室37相连通,从而经由汽室37连通到相应的加热管单元35。各冷凝水集储室40还经由一个或多个第三连接管41与分导器25连通。各汽室37可经由一个或多个第四连接管42与分导器25连通。冷凝水集储室40可以例如是绕筒体的转动轴线R弯折的折线形状(图10)、弧线形状、或者弧线与折线形状的结合、或其他适合的形状。
在这里,加热管单元35包括沿筒体10的转动轴线的方向延伸的多个纵向管351,各个汽室37分别与对应的加热管单元35中的纵向管351相连通。然而应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他结构的加热管单元也是可以的,例如与前面描述的加热管单元16类似的结构。纵向管351之间也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横向管相连。
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筒体10的横截面被分为四个扇形区域,顺筒体的转动方向T依次为扇形区域a、b、c和d,对应于每个扇形区域,分别设置有一个加热管单元、一个汽室和一个冷凝水集储室。在这里,冷凝水集储室围绕筒体10的外周设置。其中,在图中最下方的为扇形区域a,相对于扇形区域a在筒体转动方向T的前一个的为扇形区域b,而后一个的为扇形区域d。
以冷凝水集储室40a为例,其通过一第一连接管38a与对应的扇形区域a中的汽室37a和加热管单元35a相连通,并且还通过一第二连接管39b与前一扇形区域b中的汽室37b和加热管单元35b相连通。其他冷凝水集储室与汽室的连接方式与集储室40a类似。这样,一方面,冷凝水集储室40a既能够通过第一连接管38a和汽室37a接收对应扇形区域a中的加热管单元35a中的冷凝水,还能够通过第二连接管39b和汽室37b接收前一扇形区域b中的加热管单元35b中的冷凝水。另一方面,加热管单元35a排放到汽室37a中的冷凝水既能够经由第一连接管38a排到与自己所在的扇形区域a相对应的冷凝水集储室40a中,也能够经由第二连接管39a排到与后一扇形区域d相对应的冷凝水集储室40d中。
然而应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冷凝水集储室与加热管单元还可以有其他的连接方式。例如,冷凝水集储室可以仅通过第一连接管与对应的加热管单元相连通,或者仅通过第二连接管与筒体转动方向上前一个的加热管单元相连通。此外,根据加热管单元和冷凝水集储室的数量和设置方式,一个集储室还可以通过更多个连接管与更多个加热管单元相连通。对于设置有多个冷凝水集储室的情况,各个集储室与加热管单元的连接方式可以不同。
具体来说,当干燥器1'工作时,蒸汽进入分导器25,然而再经由各个第四连接管42进入对应的汽室37,再送入对应的加热管单元35中。处于筒体下部的加热管(如加热管单元35a和加热管单元35b中的至少一部分加热管)来说,由于它们接触并干燥湿物料,因而加热管内的蒸汽会大量转化成冷凝水,并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到各自对应的汽室37a和37b中。
对于汽室37a来说,由于其位置高于对应的冷凝水集储室40a,因此其中的冷凝水可以经由第一连接管38a流到冷凝水集储室40a中。对于汽室37b来说,尽管其与对应的冷凝水集储室40b处于大至相同的高度,然而与后一个扇形区域a相对应的冷凝水集储室40a的高度大大低于汽室37b。因此,汽室37b中的冷凝水可经由第二连接管39b流到冷凝水集储室40a内。这样,位于筒体的旋转轴线下方(即位于筒体下部)的加热管单元35a和35b中冷凝水能够及时排出,使得加热管能够保持以蒸汽冷凝的方式对物料传热,从而使得干燥效率大大提高。
为了有利于冷凝水从汽室排出到冷凝水集储室,第一连接管(例如38a)优选地连接到对应的汽室37a在筒体转动方向T上的前端的沿筒体的径向靠外的部分(即图10中汽室37a的右端靠下的部分),并优选地连接到冷凝水集储室40a在筒体转动方向T上的前端(即图10中的右端。而第二连接管(例如39b)优选地连接到汽室37b在筒体转动方向T上的后端,并优选地连接到冷凝水集储室40a在筒体转动方向T上的前端(即图10中的右端)。
进一步优选地,第二连接管39可通过第一分支管391和第二分支管391与汽室37相连,其中第一分支管391连接到汽室37的后端的沿筒体径向靠里的部分(即后端的靠近筒体中心的部分),而第二分支管392连接到汽室37的后端的沿筒体径向靠外的部分(即后端的远离筒体中心的部分)。对于刚刚转过最低位置的汽室(例如37b)来说,冷凝水大多积存在汽室37b的后端的靠外的部分。因此,汽室37b内的冷凝水能够通过第二分支管392及时排出。而当汽室随筒体转动到一较高位置时,例如汽室37c的情形,冷凝水主要积存在汽室37c的后端的内侧部分。这时,汽室37c内的冷凝水能够通过第一分支管391及时排出。
一旦冷凝水集储室的第三连接管转动到高于筒体转动轴线R时,例如冷凝水集储室40c的情形,其中的冷凝水可经由第三连接管41c排出到分导器25,而不会回流到加热管单元中。为了有利于冷凝水的排出,第三连接管(例如41c)优选地连接到冷凝水集储室40c在筒体转动方向T上的后端(即图10中的右端)。
当冷凝水集储室转动到其第一连接管低于该冷凝水集储室时,例如冷凝水集储室40c的情形,如果其中有尚未排尽的冷凝水,则该冷凝水还可经由第一连接管38c排到对应的汽室37c,再从37c通过第四连接管42c排到分导器25,从而冷凝水不会回流到加热管单元。第四连接管42c优选地连接在相应汽室37c的内侧,可以是沿转动方向T的前端(如图10所示)或后端(未示出)、或者同时连接到汽室的前端和后端。
如图11所示,虹吸管32的一端32a可以伸入分导器25内并向下延伸。第三连接管37和第四连接管42中的至少一个(优选地是第三连接管37和第四连接管42中的每个,如图11所示)在连接到分导器25后可以进一步从分导器25的内表面25a向筒体的转动轴线R延伸,例如沿径向延伸到该连接管的开口位于分导器内表面25a和筒体转动轴线R之间。优选地,设置连接管在分导器25内的开口到分导器内表面25a的距离大于虹吸管32的端部25a的开口距离分导器内表面25a的距离。这样,积存在分导器25内下部的冷凝水总是被虹吸管32吸走而不会返回到连接管。
应当指出,虽然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物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回转蒸汽干燥器,包括可转动的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蒸汽干燥器还包括:
多个加热管单元,以所述筒体的转动轴线为中心沿圆周方向布置在所述筒体内,并且可随所述筒体一起转动;
用于向所述多个加热管单元提供蒸汽以及接收所述加热管单元内的冷凝水的分导器,所述分导器设置在所述筒体的一端;
至少一个冷凝水集储室,每个所述冷凝水集储室与所述分导器和所述多个加热管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相连通,并且每个所述冷凝水集储室与所述多个加热管单元中的一个相对应地固定于所述筒体的设置有所述分导器的所述一端,并且在所述筒体的径向方向上位于该对应的加热管单元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蒸汽干燥器,其中所述冷凝水集储室经由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管与对应的加热管单元连通,和/或经由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筒体的转动方向上的前一个加热管单元连通;以及
所述冷凝水集储室还经由至少一个第三连接管与所述分导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蒸汽干燥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到所述冷凝水集储室在所述筒体的转动方向上的前端,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到所述冷凝水集储室在所述筒体的转动方向上的前端,所述第三连接管连接到所述冷凝水集储室在所述筒体的转动方向上的后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蒸汽干燥器,其中所述冷凝水集储室经由所述第一连接管与对应的加热管单元连通,并经由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筒体的转动方向上的前一个加热管单元连通,并且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分别与所述分导器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转蒸汽干燥器,其中所述加热管单元包括沿所述筒体的转动轴线的方向延伸的多个纵向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相应的加热管单元中至少一部分的纵向管相连,所述第二连接管与相应的加热管单元中至少另一部分的纵向管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转蒸汽干燥器,其中所述加热管单元中的所述多个纵向管沿所述筒体的径向方向排成两排,到所述筒体的转动轴线距离相同的两个所述纵向管通过多个横向管相互连通,
所述加热管单元中的在所述筒体的转动方向上前一排的纵向管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通,而所述加热管单元中的在所述筒体的转动方向上后一排的纵向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转蒸汽干燥器,其中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分导器内的冷凝水吸出到一疏水系统的虹吸管,所述虹吸管是静止的,并且所述虹吸管的一端伸入所述分导器内并向下延伸,
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和所述第三连接管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到所述分导器并从所述分导器的内表面向所述筒体的转动轴线延伸,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和所述第三连接管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在所述分导器内的开口到所述分导器的内表面的距离大于所述虹吸管的所述一端的开口到所述分导器的内表面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蒸汽干燥器,其中还包括多个汽室,安装在所述筒体的设置有所述分导器的一端,每个所述汽室分别与至少一个对应的加热管单元相连通,并在所述筒体的径向方向上位于对应的所述冷凝水集储室的内侧,
所述冷凝水集储室经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管与对应的加热管单元所连的汽室相连通,并经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筒体的转动方向上的前一个加热管单元所连的汽室相连通,
每个所述汽室还经由至少一个第四连接管与所述分导器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回转蒸汽干燥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到所述汽室在所述筒体的转动方向上的前端的沿径向靠外的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回转蒸汽干燥器,其中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到所述汽室在所述筒体的转动方向上的后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回转蒸汽干燥器,其中所述第二连接管通过一第一分支管和一第二分支管与所述汽室相连,其中所述第一分支管连接到所述汽室的后端的沿径向靠里的部分,而所述第二分支管连接到所述汽室的后端的沿径向靠外的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回转蒸汽干燥器,其中所述加热管单元包括沿所述筒体的转动轴线的方向延伸的多个纵向管,所述汽室与对应的加热管单元中的纵向管相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5或12所述的回转蒸汽干燥器,其中所述加热管单元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纵向管之间的一个或多个横向管。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回转蒸汽干燥器,其中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分导器内的冷凝水吸出到一疏水系统的虹吸管,所述虹吸管是静止的,并且所述虹吸管的一端伸入所述分导器内并向下延伸,
所述第三连接管和所述第四连接管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到所述分导器并从所述分导器的内表面向所述筒体的转动轴线延伸,并且所述第三连接管和所述第四连接管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在所述分导器内的开口到所述分导器的内表面的距离大于所述虹吸管的所述一端的开口到所述分导器的内表面的距离。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蒸汽干燥器,其中所述冷凝水集储室具有绕所述筒体的转动轴线弯曲或弯折的形状。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蒸汽干燥器,其中,所述筒体具有相对设置的进料端和出料端,所述出料端低于所述进料端,所述冷凝水集储室和所述分导器设置在所述出料端。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蒸汽干燥器,其中,对应于每个加热管单元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冷凝水集储室。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蒸汽干燥器,其中,所述冷凝水集储室的容积大于对应的所述加热管单元所能排出的冷凝水的体积。
CN 201320198148 2013-04-18 2013-04-18 回转蒸汽干燥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2494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98148 CN203249471U (zh) 2013-04-18 2013-04-18 回转蒸汽干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98148 CN203249471U (zh) 2013-04-18 2013-04-18 回转蒸汽干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49471U true CN203249471U (zh) 2013-10-23

Family

ID=49375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198148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249471U (zh) 2013-04-18 2013-04-18 回转蒸汽干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24947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10947A (zh) * 2013-04-18 2014-10-22 库迈拉公司 回转蒸汽干燥器
CN104197659A (zh) * 2014-08-21 2014-12-10 洛阳瑞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列管回转干燥机的蒸汽疏水结构及方法
CN110906712A (zh) * 2019-12-09 2020-03-24 青岛松灵电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排水膜式滚筒干燥机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10947A (zh) * 2013-04-18 2014-10-22 库迈拉公司 回转蒸汽干燥器
CN104110947B (zh) * 2013-04-18 2016-04-06 库迈拉公司 回转蒸汽干燥器
CN104197659A (zh) * 2014-08-21 2014-12-10 洛阳瑞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列管回转干燥机的蒸汽疏水结构及方法
CN110906712A (zh) * 2019-12-09 2020-03-24 青岛松灵电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排水膜式滚筒干燥机
CN110906712B (zh) * 2019-12-09 2024-05-24 青岛松灵电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排水膜式滚筒干燥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32771B (zh) 一种环管分体式蒸汽回转干燥机
CN203249471U (zh) 回转蒸汽干燥器
EP2249113B1 (en) Steam dryer
CN203949452U (zh) 翻转式圆筒干燥机
CN102764514A (zh) 蒸发浓缩器
CN103443570A (zh) 蒸汽干燥器
CN204388571U (zh) 干燥滚筒以及滚筒干燥系统
CN104110947B (zh) 回转蒸汽干燥器
CN104266473A (zh) 一种翻转式圆筒干燥机
CN201377966Y (zh) 一种环管分体式蒸汽回转干燥机
CN111380341A (zh) 整体汽包装置、蒸汽回转干燥机
CN109210885A (zh) 三筒式真空烘干机
CN202822815U (zh) 蒸发浓缩器
CN105541072A (zh) 一种膜式污泥烘干机
CN104326638A (zh) 一种卧式同心双层污泥薄层干化设备
KR102301898B1 (ko) 간접 가열관 부착 회전 건조기 및 건조 방법
CN104964537B (zh) 用于褐煤的回转干燥脱水设备及褐煤回转干燥脱水方法
CN201672784U (zh) 多环管气体分配室
CN201748779U (zh) 圆盘式物料烘干机
CN104930529B (zh) 一种隔断门
CN202580641U (zh) 煤气管道排水装置
CN115823835B (zh) 一种蒸汽回转干燥机
CN104864688B (zh) 大型多管扩散气流回转干燥机及干燥方法
RU74455U1 (ru) Панельная сушилка для материалов с плохими сыпучими свойствами
CN206001859U (zh) 热管式三筒真空干燥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2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406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