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73687U - 预制桩用钢模的吊具 - Google Patents
预制桩用钢模的吊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173687U CN203173687U CN 201320143904 CN201320143904U CN203173687U CN 203173687 U CN203173687 U CN 203173687U CN 201320143904 CN201320143904 CN 201320143904 CN 201320143904 U CN201320143904 U CN 201320143904U CN 203173687 U CN203173687 U CN 20317368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ib head
- hinge
- equalizing bar
- suspender
- punching bl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制桩用钢模的吊具包括平衡梁、两导向臂、多个气动抓钩、气源和控制单元,气动抓钩包括支座、四片钩头、关节轴承、铰轴、两钩头固定螺栓、两固定销轴、气缸支座和气缸,气缸活塞杆与关节轴承螺纹连接,铰轴安装在关节轴承内且两端位于支座内;两片钩头下端由一个钩头固定螺栓连接形成第一钩头组,另两片下端由另一个钩头固定螺栓连接形成第二钩头组,每个钩头上端形成有长条形的导向孔,第一、二钩头组转动地套在铰轴上且呈剪刀状,两固定销轴对称地设置在支座上,其中一个位于第一钩头组的两导向孔中,另一个位于第二钩头组的两导向孔中。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靠,不但可以起吊完整钢模,而且可以起吊倒扣放置的半个钢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制桩用钢模的专用吊具,尤其适用于完整钢模或倒扣向下放置的半个钢模。
背景技术
随着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各式各样的辅助工具不断地开发应用,不但方便作业,而且提高效率。在预制桩制造行业中,起重作业一直都是生产线运转的关键节点,由于生产涉及的钢模及产品的体积和重量较大,为了保证起重作业的高效和安全,需要相应的吊具来辅助或取代起重挂钩工的作业,因此为了获得更高的工作效率和更好的安全性能,结构简单且适用范围广的吊具在生产中不断被设计研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预制桩用钢模的吊具,可以起吊完整的钢模或者倒扣向下放置的半个钢模,省去人工挂钩,提高工作效率及准确性和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桩用钢模的吊具设有两吊耳,该吊耳与行车的主钩配合,所述吊具还包括平衡梁、两导向臂、多个气动抓钩、气源和控制单元,所述吊耳对称设置在平衡梁上,所述两导向臂位于行车与平衡梁之间且对称安装在平衡梁的两端,所述气动抓钩由气源和控制单元驱动并等间距地设置在平衡梁上;
所述气动抓钩包括支座、四片钩头、关节轴承、铰轴、两钩头固定螺栓、两固定销轴、气缸支座和气缸,所述支座固定在平衡梁上,气缸通过气缸支座固定在支座上,气缸的活塞杆与关节轴承螺纹连接,铰轴安装在关节轴承内,且铰轴的两端位于支座的两引导孔内;
所述四片钩头中的两片下端由一个钩头固定螺栓连接形成第一钩头组,另两片下端由另一个钩头固定螺栓连接形成第二钩头组,每个钩头的上端形成有长条形的导向孔,所述第一钩头组和第二钩头组转动地套在铰轴上且呈剪刀状,所述两固定销轴对称地设置在支座上,其中一个固定销轴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钩头组的两导向孔中,另一个固定销轴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二钩头组的两导向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臂为平面双连杆机构,其包括一第一连杆和一第二连杆,其中第一连杆的一端与行车的大梁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平衡梁铰接。其中,所述两吊耳分别位于同侧的导向臂与平衡梁的铰接处内侧。
较佳的,所述两固定销轴的轴线与铰轴的轴线相互平行,且两固定销轴的轴线到铰轴的轴线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一钩头组的导向孔与第二钩头组的导向孔对称地位于由气缸活塞杆的轴线与铰轴轴线形成的平面的两侧。
其中,所述气动抓钩的钩头与钢模的跑轮配合。
优选的,所述平衡梁上设有四个气动抓钩,气动抓钩之间的间距为四米。
其中,所述气源及气源与气动抓钩之间的气动回路设于平衡梁或行车大梁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吊具与行车配合,不但可以起吊整合好的完整钢模,而且可以起吊倒扣向下放置的半个钢模(如上钢模);
2、该吊具的气动抓钩安全可靠,通过气缸活塞杆的伸缩带动铰轴上下移动,而钩头的导向孔与固定销轴配合使钩头的上半部分沿导向孔移动,下半部分实现张开和闭合从而完成释放钢模和抓紧钢模的动作;
3、钩头的导向孔使得钩头吊运重物时发生自锁,只有在钩头不受力的情况下才能打开钩头,保证了吊运作业的安全性,杜绝了重物脱钩的可能性;
4、导向臂对平衡梁进行导向,有效地减小平衡梁在升降过程中的摆动幅度,辅助平衡梁快速稳定以及气动抓钩的定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完整钢模,b为倒扣向下放置的半个钢模;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气动抓钩处于张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气动抓钩处于闭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侧视图;
图5是气动抓钩中钩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气动抓钩吊运完整钢模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气动抓钩吊运倒扣向下放置的半个钢模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为导向臂 2为平衡梁
3为气动抓钩 31为支座
32为钩头 33为气缸支座
34为关节轴承 35为铰轴
36为钩头固定螺栓 37为固定销轴
38为气缸 39为导向孔
4为气源 5为跑轮
6为主钩 7为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桩用钢模的吊具,如图1、图6和图7所示,该吊具不但可以起吊整合好的完整钢模(图1中的a),而且可以起吊倒扣向下放置的半个钢模(图1中的b)。所述吊具包括平衡梁2、两导向臂1、多个气动抓钩3、气源4和控制单元,平衡梁2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吊耳7,该吊耳7与行车的主钩6配合,即行车的主钩6吊住平衡梁2上的吊耳7,通过行车的提升机构带动使平衡梁2提升钢模。
两导向臂1位于行车与平衡梁2之间,且对称安装在平衡梁2的两端,两吊耳7分别位于同侧的导向臂1与平衡梁2的铰接处内侧。所述导向臂1为平面双连杆机构,其包括一第一连杆和一第二连杆,其中第一连杆的一端与行车的大梁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平衡梁2铰接。行车包括两个大梁,在大梁间行走的两小车上各设有一带主钩6的提升机构,导向臂1使处于自然下垂状态的两主钩6相对应小车的中心连线与平衡梁2的中心轴线共面或基本共面(允许平衡梁2在水平方向上有较小的摆动空间)。导向臂对平衡梁进行导向,有效地减小平衡梁在升降过程中的摆动幅度,辅助平衡梁快速稳定以及气动抓钩的定位。
气动抓钩3由气源4和控制单元驱动,并且等间距地设置在平衡梁2上,在本实施例中,平衡梁2上设有四个气动抓钩3,气动抓钩3之间的间距为四米。所述气动抓钩3包括支座31、四片钩头32、关节轴承34、铰轴35、两钩头固定螺栓36、两固定销轴37、气缸支座33和气缸38,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其中支座31固定在平衡梁2上,气缸38通过气缸支座33固定在支座31上,气缸38的活塞杆与关节轴承34螺纹连接,铰轴35安装在关节轴承34内且铰轴35的两端分别位于支座31的两引导孔内。如图4所示,四片钩头32中的两片下端由一个钩头固定螺栓36连接形成第一钩头组,另两片下端由另一个钩头固定螺栓36连接形成第二钩头组,每个钩头32的上端形成有长条形的导向孔39,如图5所示,此外钩头32接触跑轮5的抓取位置经过表面热处理。第一钩头组和第二钩头组转动地套在铰轴35上且呈剪刀状,如图2和图3所示,两固定销轴37对称地设置在支座31上,其中一个固定销轴37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钩头组的两导向孔39中,另一个固定销轴37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二钩头组的两导向孔39中。气动抓钩3在钢模上的抓取点为钢模的跑轮5,由于跑轮5的位置对应共线,故平衡梁2要求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使安装在其上的气动抓钩3的钩头32在跑轮5上的抓取点处于同一直线上。要抓取完整钢模或倒置的半个钢模时,控制单元驱动气缸38的活塞杆收回,活塞杆带动铰轴35在支座31的引导孔内向上运动。与此同时,钩头32上端的导向孔39与固定销轴37的配合,钩头32的上半部分(钩头32与铰轴35连接处至导向孔39的部分)在固定销轴37的引导下向外移动,钩头32的下半部分(钩头32与铰轴35连接处至钩头32下端的部分)以铰轴35为中心向外张开一角度。行车的主钩6下降,带动平衡梁2下降,当支座31两侧下端的V型定位结构靠在跑轮5上完成定位(如图4所示)后,控制单元发出夹紧信号,气缸38的活塞杆伸出,活塞杆带动铰轴35在支座31的引导孔内向下运动。同时,钩头32的上半部分在固定销轴37的引导下向内移动,钩头32的下半部分以铰轴35为中心向内收紧从而夹紧钢模跑轮,然后行车主钩6带动平衡梁2起吊钢模,如图6和图7所示。当钢模吊至指定位置放置平稳时,控制单元发出释放信号,气缸38及钩头32重复前述动作使钩头32的下半部分释放钢模。
两固定销轴37的轴线与铰轴35的轴线相互平行,且两固定销轴37的轴线到铰轴35的轴线的距离相同。第一钩头组的导向孔39与第二钩头组的导向孔39对称地位于由气缸38活塞杆的轴线与铰轴35轴线形成的平面的两侧。气动抓钩3起吊钢模时,钩头32受到钢模对它的力所产生的分力使钩头32夹紧,有效实现自锁,当钢模放置不平稳时,钩头32无法打开,因此即使发出使气缸38打开钩头32的误操作指令,气缸38所产生力也不足以使钩头32张开,提高了起吊的安全可靠性。
平衡梁2作为承重机构,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保证气动抓钩在跑轮5上的抓取点共线或尽量保持在同一直线上。气缸38为双作用气缸,只需在钢模稳置于下方支撑物上时工作,其推或拉钩头32的力均较小,所以气缸38的缸径或工作压力不需要太大。
所述气源4及气源4与气动抓钩3之间的气动回路设于平衡梁2或行车大梁上。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该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其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吊具的导向臂结构、气动抓钩的数量及结构等做出的等效置换和改进,均应视为在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技术范畴内。
Claims (8)
1.一种预制桩用钢模的吊具,所述吊具设有两吊耳(7),该吊耳(7)与行车的主钩(6)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还包括平衡梁(2)、两导向臂(1)、多个气动抓钩(3)、气源(4)和控制单元,所述吊耳对称设置在平衡梁(2)上,所述两导向臂(1)位于行车与平衡梁(2)之间且对称安装在平衡梁(2)的两端,所述气动抓钩(3)由气源(4)和控制单元驱动并等间距地设置在平衡梁(2)上;
所述气动抓钩(3)包括支座(31)、四片钩头(32)、关节轴承(34)、铰轴(35)、两钩头固定螺栓(36)、两固定销轴(37)、气缸支座(33)和气缸(38),所述支座(31)固定在平衡梁(2)上,气缸(38)通过气缸支座(33)固定在支座(31)上,气缸(38)的活塞杆与关节轴承(34)螺纹连接,铰轴(35)安装在关节轴承(34)内,且铰轴(35)的两端分别位于支座(31)的两引导孔内;
所述四片钩头(32)中的两片下端由一个钩头固定螺栓(36)连接形成第一钩头组,另两片下端由另一个钩头固定螺栓(36)连接形成第二钩头组,每个钩头(32)的上端形成有长条形的导向孔(39),所述第一钩头组和第二钩头组转动地套在铰轴(35)上且呈剪刀状,所述两固定销轴(37)对称地设置在支座(31)上,其中一个固定销轴(37)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钩头组的两导向孔(39)中,另一个固定销轴(37)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二钩头组的两导向孔(39)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桩用钢模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臂(1)为平面双连杆机构,其包括一第一连杆和一第二连杆,其中第一连杆的一端与行车的大梁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平衡梁(2)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桩用钢模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吊耳(7)分别位于同侧的导向臂与平衡梁(2)的铰接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桩用钢模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固定销轴(37)的轴线与铰轴(35)的轴线相互平行,且两固定销轴(37)的轴线到铰轴(35)的轴线的距离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桩用钢模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钩头组的导向孔(39)与第二钩头组的导向孔(39)对称地位于由气缸(38)活塞杆的轴线与铰轴轴线形成的平面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桩用钢模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抓钩(3)的钩头(32)与钢模的跑轮(5)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桩用钢模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梁(2)上设有四个气动抓钩(3),气动抓钩(3)之间的间距为四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桩用钢模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源(4)及气源(4)与气动抓钩(3)之间的气动回路设于平衡梁(2)或行车大梁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143904 CN203173687U (zh) | 2013-03-27 | 2013-03-27 | 预制桩用钢模的吊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143904 CN203173687U (zh) | 2013-03-27 | 2013-03-27 | 预制桩用钢模的吊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173687U true CN203173687U (zh) | 2013-09-04 |
Family
ID=49070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32014390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73687U (zh) | 2013-03-27 | 2013-03-27 | 预制桩用钢模的吊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17368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99632A (zh) * | 2017-06-29 | 2017-09-26 | 嘉兴欣创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 | 预制桩成型模的自动抓钩装置 |
-
2013
- 2013-03-27 CN CN 201320143904 patent/CN20317368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99632A (zh) * | 2017-06-29 | 2017-09-26 | 嘉兴欣创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 | 预制桩成型模的自动抓钩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18156A (zh) | 起重机臂架系统及起重机 | |
CN206767511U (zh) | 一种液压起吊翻转装置 | |
CN204848017U (zh) | 一种旋臂起重机 | |
CN203006738U (zh) | 型材吊装工具 | |
CN103832921B (zh) | 一种汽车前纵梁上线吊具 | |
CN203173687U (zh) | 预制桩用钢模的吊具 | |
CN202988558U (zh) | 多用炉料盘吊具装置 | |
CN203006729U (zh) | 一种汽车前纵梁上线吊具 | |
CN105883640B (zh) | 电力专用起重设备 | |
CN204369464U (zh) | 220kV输电线路猫头塔施工用吊装装置 | |
CN208200195U (zh) | 一种左右桥端支座气动平衡吊装装置 | |
CN206328062U (zh) | 一种新型悬臂吊 | |
CN203021213U (zh) | 一种回转式单臂吊车 | |
CN2570235Y (zh) | 定柱悬臂起重机 | |
CN203173688U (zh) | 预制桩用钢模的组合吊具 | |
CN205634639U (zh) | 一种管片吊具 | |
CN103058049A (zh) | 一种多用炉料盘吊具装置 | |
CN202924577U (zh) | 电炉小炉盖专用吊架 | |
CN204569150U (zh) | 一种轮胎吊司机室吊装工装 | |
CN203173686U (zh) | 预制桩用钢模的吊具 | |
CN202880680U (zh) | 四绳遥控抓斗 | |
CN208308294U (zh) | 一种起重机吊装角度检测装置 | |
CN203143924U (zh) | 一种用于吊装钢吊车梁的吊具 | |
CN206705510U (zh) | 起重设备用的多功能吊具 | |
CN201914898U (zh) | 一种电动硅棒起吊运输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04 Termination date: 2018032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