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30327U - 用于汽油发电机的高能点火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汽油发电机的高能点火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30327U
CN203130327U CN 201320091500 CN201320091500U CN203130327U CN 203130327 U CN203130327 U CN 203130327U CN 201320091500 CN201320091500 CN 201320091500 CN 201320091500 U CN201320091500 U CN 201320091500U CN 203130327 U CN203130327 U CN 2031303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harge tube
copper plate
plate electrode
cap sleeve
cop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09150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继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32009150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303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303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3032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ark Plu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汽油发电机的高能点火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第一和第二分隔壁,将壳体依次分隔成围护槽、放电管腔和火花塞连接槽,放电管腔内设有容电放电管,第一分隔壁连接有导电体,第二分隔壁连接有火花塞连接体,容电放电管包括气体放电管,气体放电管轴向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和第二铜内帽套,第一、第二铜内帽套之间连接有铜外帽套;气体放电管与铜外帽套的内表面相贴合;气体放电管内依次平行间隔设有第一铜片电极、第二铜片电极和第三铜片电极。本实用新型通过提高点火电压,增大放电点火能量,使混合气燃烧的更加充分,发动机气缸燃烧爆发力大,减少火花塞积碳,从而提高输出功率、实现节油减排,具有推广价值。

Description

用于汽油发电机的高能点火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燃机点火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油发电机的高能点火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通用型用于汽油发电机的高能点火装置包括斜壳体段51和直壳体段52,两段壳体之间的夹角α为钝角。斜壳体段51内设有第一压簧53,直壳体段内设有第二压簧54,第一、第二压簧53、54皆为金属弹簧且二者之间紧密连接在一起,起到导电的作用。第一压簧下53端电连接有火花塞连接体55(铜螺丝帽),火花塞连接体55处的斜壳体段51内设有开口槽57,使用时火花塞伸入开口槽57内并插入火花塞连接体55,卡簧58将火花塞与火花塞连接体55固定在一起。直壳体段内固连有铜螺丝钉56,所述第二压簧54与铜螺丝钉56的钉座(大头端)相压接,铜螺丝钉56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汽油发电机或割草机内的高压打火线。
在当前能源紧张、油价高企的时代,提高汽油发电机和割草机的油料燃烧效率、进而提高机器的输出功率是节油减排的一个重要技术措施和发展方向。目前,汽油发电机和割草机在油耗方面主要有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为降低汽油发电机和割草机的油耗,采取调小油门的办法。但是调小油门又会使点火电压不够,火花塞容易积碳,造成混合气燃烧不充分,未燃烧完全的混合气作为尾气排放出去,实际效果并不好,而且浪费了未燃烧完全的混合气。二是机器连杆小头与活塞摩损后间隙变大,汽缸与活塞摩损后间隙也会变大,这都会造成机器运转功率下降,从而增加油耗,特别是老旧汽油发电机和割草机的油耗情况更加突出。
如能对汽油发电机和割草机的点火装置进行改进,提高点火电压,增大放电点火能量,就能使混合气充分燃烧,减少火花塞积碳,从而达到提高输出功率、节油减排的效果。同时,提高点火电压,增大放电点火能量后,适当调小油门或者适当调大火花塞电极间隙,都不会影响机器输出功率,还能起到进一步降低油耗的效果。
现有通用的冷阴极气体放电管内具有两个电极,在设置上是线型对称设置,当电极电压超过电极着火电压时,初始电子和离子分别向两极运动,形成的放电是点对点的线型放电,电离放电能量较弱。如能提供一种面对面立体型放电的冷阴极气体放电管,则可大幅提高冷阴极气体放电管的电离放电能量。如能打破两电极的现状,在冷阴极气体放电管内设置三个电极,则可进一步增加冷阴极气体放电管的电离放电能量(能力)。如将这种新型冷阴极气体放电管运用在用于汽油发电机的点火装置上,则可以提高汽油机输出功率并实现节油减排。
目前市场上没有能够实现解决上述问题的用于汽油发电机的高能点火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汽油发电机的高能点火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汽油发电机的高能点火装置包括直线型封闭绝缘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分隔壁和第二分隔壁,第一、第二分隔壁将壳体依次分隔成围护槽、放电管腔和火花塞连接槽,放电管腔内设有容电放电管,第一分隔壁连接有导电体,导电体的一端伸在围护槽内并用于连接高压点火线;第二分隔壁连接有火花塞连接体,火花塞连接体的一端伸入火花塞连接槽,火花塞连接体的另一端伸入放电管腔且该端面为平面;所述容电放电管包括气体放电管,气体放电管内充满用于储存电能的气体介质,该介质为氖气或氩气或氙气;气体放电管轴向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铜内帽套和第二铜内帽套,第一、第二铜内帽套之间连接有铜外帽套;所述气体放电管与所述铜外帽套的内表面相贴合;所述气体放电管内依次平行间隔设有第一铜片电极、第二铜片电极和第三铜片电极,各铜片电极均沿气体放电管的轴向设置;所述第一和第三铜片电极的右端皆向右伸出所述气体放电管并与所述第二铜内帽套相连接,所述第二铜片电极的左端向左伸出所述气体放电管并与所述第一铜内帽套相连接;所述第二铜内帽套作为容电放电管的输入端通过弹簧与导电体相压接,所述第一铜内帽套作为容电放电管的输出端压接在所述火花塞连接体上。
所述气体放电管为放电玻璃管或放电陶瓷管,且所述气体放电管的截面呈圆形或半圆形。
所述第二铜片电极和第一铜片电极之间的距离与第二铜片电极和第三铜片电极之间的距离相等。
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铜片电极上皆镀有钡层或铈层。
所述第二铜片电极的两个面上皆设有放电凸起,所述第一铜片电极朝向第二铜片电极的一面与所述第二铜片电极上的放电凸起相对应设有放电凸起,所述第三铜片电极朝向第二铜片电极的一面与所述第二铜片电极上的放电凸起相对应设有放电凸起;所述第一至第三铜片电极设有放电凸起的表面伸入气体放电管的部分皆均匀布满所述放电凸起。
所述导电体为锥形铜螺钉。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1.以往通用型用于汽油发电机的高能点火装置具有两段呈钝角连接在一起的壳体,其内部件多、弹簧与弹簧之间的连接不够牢靠,制造成本高,且由于电连接的层级数较多而易出现接触不良的现象,另外现有的火花塞连接体内没有设置容电放电管,不能够提高点火电压并增大放电点火能量,因此现有通用型用于汽油发电机的高能点火装置点火效果较差,无法使混合气得到充分燃烧,且冬季点火困难。
本实用新型则只有一段直线型壳体,部件少,便于制造,部件之间连接牢靠稳定,避免了以往接触不良带来的点火失败现象。同时由于采用了三电极容电放电管,因而可以提高点火电压并增大放电点火能量,避免点火失败,并使混合气得到充分燃烧。
2. 本实用新型的容电放电管内三个铜片电极在气体放电管内平行对应,当电极电压超过电极着火电压时,初始电子和离子分别在三个电极间相向运动并产生倍增效应,形成的放电是面对面的立体型放电,相较以往点对点的线型放电大大提高了电离放电能量(能力),同时,设置三个铜片电极的立体放电空间也比设置两个铜片电极的立体放电空间更大一些,能够容纳更多的惰性气体,容电放电能力也更强,从而提高了点火稳定程度并使混合气体燃烧更加充分。
3.由于放电形式和电流大小取决于电极间电压和外电路电阻,而本实用新型中设有三个电极,较设有两个电极能够缩小电极间距,更加容易击穿放电。此外,铜片表面涂钡、铈等活性物质,且在铜片相对应的表面设有凸点,能够进一步降低放电的着火电压,增强了放电放射性。
4.以往冷阴极气体放电管中电极是点对点放电,长期使用后两电极容易不再相互对应。铜片电极的设置,能够保证电极位置的相对稳定,有效避免长期使用后电极间空间对应性受到破坏的现象。
5. 铜外帽套的设置,能够在铜内帽套上的导电碳粉在使用中发生脱落时仍然保证铜内帽套不会掉下来,保证铜内帽套和气体放电管稳定地组合在一起,使本实用新型能够更加稳定地工作。铜外帽套的设置还能够起到良好的散热作用,保证本实用新型中的容电放电管在工作时温度不会过高。
6. 锥形铜螺钉成本较低,便于制造,导电性能良好,是导电体的优选形式。
总之,本实用新型对现行通用的汽油发电机和割草机的火花塞帽结构和点火能量进行了重大改进和提高,利用新型的三电极容电放电管,通过提高点火电压,增大放电点火能量,使混合气燃烧的更加充分,发动机气缸燃烧爆发力大,减少火花塞积碳,从而达到提高输出功率、节油减排的效果。同时,提高点火电压,增大放电点火能量后,适当调小油门或者适当调大火花塞电极间隙,都能保证混合气体燃烧充分,不会影响机器输出功率,还能起到进一步降低油耗的效果。本实用新型性能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适用范围较广,适合多种型号的汽油发电机、割草机使用,具有较好地经济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通用型用于汽油发电机的点火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容电放电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A截面图;
图5是图3中第二铜片电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汽油发电机的高能点火装置包括直线型封闭绝缘壳体21,所述壳体21内设有第一分隔壁25和第二分隔壁26,第一、第二分隔壁25、26将壳体21依次分隔成围护槽30、放电管腔31和火花塞连接槽32,放电管腔31内设有容电放电管33,第一分隔壁25连接有导电体34,导电体34的一端伸在围护槽30内并用于连接高压点火线。 
第二分隔壁26连接有火花塞连接体27,(火花塞连接体27优选采用铜螺丝帽,其上设有用于插接火花塞的U型卡簧28,为本领域常规技术,其具体结构不再详述)。火花塞连接体27的一端伸入火花塞连接槽32,火花塞连接体27的另一端伸入放电管腔31且该端面为平面。
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容电放电管33包括气体放电管1,气体放电管1内充满用于储存电能的气体介质,该介质为氖气或氩气或氙气。气体放电管1轴向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铜内帽套2和第二铜内帽套3,第一、第二铜内帽套2、3之间连接有铜外帽套4;所述气体放电管1与所述铜外帽套4的内表面相贴合。
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气体放电管1内依次平行间隔设有第一铜片电极5、第二铜片电极6和第三铜片电极7,各铜片电极均沿气体放电管1的轴向设置。
所述第一和第三铜片电极5、7的右端皆向右伸出所述气体放电管1并与所述第二铜内帽套3相连接,所述第二铜片电极6的左端向左伸出所述气体放电管1并与所述第一铜内帽套2相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铜内帽套3作为容电放电管33的输入端通过弹簧29与导电体34相压接,所述第一铜内帽套2作为容电放电管33的输出端压接在所述火花塞连接体27上。
所述气体放电管1为放电玻璃管或放电陶瓷管,且所述气体放电管1的截面呈图4所示的圆形,当然也可以采用半圆形、矩形等其他形状。
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铜片电极6和第一铜片电极5之间的距离与第二铜片电极6和第三铜片电极7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铜片电极5、6、7上皆镀有钡层或铈层。在铜片上镀钡层或铈层为现有技术,图未示出镀层。
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第二铜片电极6的两个面上皆设有放电凸起8,所述第一铜片电极5朝向第二铜片电极6的一面与所述第二铜片电极6上的放电凸起8相对应设有放电凸起8,所述第三铜片电极7朝向第二铜片电极6的一面与所述第二铜片电极6上的放电凸起8相对应设有放电凸起8;所述第一至第三铜片电极5、6、7设有放电凸起8的表面伸入气体放电管1的部分皆均匀布满所述放电凸起8。
为简便起见,仅图5示出了第二铜片电极6上表面放电凸起8的分布情况,第二铜片电极6下表面或其它铜片电极上的放电凸起8的分布情况与图5所示相同或对称,图中不再重复显示。
其中,所述直线型封闭绝缘壳体21优选由酚醛树脂制成。所述导电体34为锥形铜螺钉。在制造时最好将锥形铜螺钉的大头端即钉座部分预埋在所述第一分隔壁25内。
使用时,所述直线型壳体21一般为倾斜设置。将火花塞插接在火花塞连接体27上,使用U型卡簧28将火花塞固定好;使导电体34(即锥形铜螺钉)连接汽油发电机或割草机内的高压点火线。此时锥形铜螺钉钉座(即铜螺钉的大头端部)经压缩弹簧29与第二铜内帽套3相连接导电。铜外帽套4作为导电部件将容电放电管33两端的第一和第二铜内帽套2、3套紧并连接导电。当电极电压超过电极着火电压时,初始电子和离子分别向两极运动并产生倍增效应,形成的放电是面对面的立体型放电,而且在第一和第二铜片电极5、6之间以及第二和第三铜片电极6、7之间皆会形成立体型放电,相较以往现有冷阴极气体放电管1点对点的线型放电大大提高了电离放电能量(能力),从而确保点火成功。电极放电后,电流通过第一铜内帽套2送往火花塞连接体27,从而为火花塞提供点火能量。

Claims (6)

1.用于汽油发电机的高能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直线型封闭绝缘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分隔壁和第二分隔壁,第一、第二分隔壁将壳体依次分隔成围护槽、放电管腔和火花塞连接槽,放电管腔内设有容电放电管,第一分隔壁连接有导电体,导电体的一端伸在围护槽内并用于连接高压点火线;第二分隔壁连接有火花塞连接体,火花塞连接体的一端伸入火花塞连接槽,火花塞连接体的另一端伸入放电管腔且该端面为平面;
所述容电放电管包括气体放电管,气体放电管内充满用于储存电能的气体介质,该介质为氖气或氩气或氙气;
气体放电管轴向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铜内帽套和第二铜内帽套,第一、第二铜内帽套之间连接有铜外帽套;所述气体放电管与所述铜外帽套的内表面相贴合;
所述气体放电管内依次平行间隔设有第一铜片电极、第二铜片电极和第三铜片电极,各铜片电极均沿气体放电管的轴向设置;
所述第一和第三铜片电极的右端皆向右伸出所述气体放电管并与所述第二铜内帽套相连接,所述第二铜片电极的左端向左伸出所述气体放电管并与所述第一铜内帽套相连接;
所述第二铜内帽套作为容电放电管的输入端通过弹簧与导电体相压接,所述第一铜内帽套作为容电放电管的输出端压接在所述火花塞连接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油发电机的高能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放电管为放电玻璃管或放电陶瓷管,且所述气体放电管的截面呈圆形或半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汽油发电机的高能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铜片电极和第一铜片电极之间的距离与第二铜片电极和第三铜片电极之间的距离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汽油发电机的高能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铜片电极上皆镀有钡层或铈层。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汽油发电机的高能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铜片电极的两个面上皆设有放电凸起,
所述第一铜片电极朝向第二铜片电极的一面与所述第二铜片电极上的放电凸起相对应设有放电凸起,
所述第三铜片电极朝向第二铜片电极的一面与所述第二铜片电极上的放电凸起相对应设有放电凸起;
所述第一至第三铜片电极设有放电凸起的表面伸入气体放电管的部分皆均匀布满所述放电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汽油发电机的高能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为锥形铜螺钉。
CN 201320091500 2013-02-28 2013-02-28 用于汽油发电机的高能点火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303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91500 CN203130327U (zh) 2013-02-28 2013-02-28 用于汽油发电机的高能点火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91500 CN203130327U (zh) 2013-02-28 2013-02-28 用于汽油发电机的高能点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30327U true CN203130327U (zh) 2013-08-14

Family

ID=48938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09150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30327U (zh) 2013-02-28 2013-02-28 用于汽油发电机的高能点火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303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42080A (zh) 直线平面嵌入式多极高能量贵金属火花塞
CN203130327U (zh) 用于汽油发电机的高能点火装置
CN203189191U (zh) 用于汽油发电机的多次点火装置
CN203135211U (zh) 用于汽油发电机或割草机的火花塞帽
CN203135213U (zh) 汽油机用节能减排火花塞帽
CN205159792U (zh) 一种内燃机火花塞接地电极
CN2361015Y (zh) 三极针火花塞
CN106939846A (zh) 一种用于等离子体强化燃烧的缸套组件
CN203130326U (zh) 连续升电压增电流的汽油机点火装置
CN203193122U (zh) 摩托车用多电极火花塞及火花塞与火花塞帽的组合结构
CN206707863U (zh) 一种用于等离子体强化燃烧的缸套组件
CN106025802A (zh) 一种多电极火花塞
CN105977790A (zh) 一种正极陶瓷包裹型多极火花塞
CN207234152U (zh) 高效火花塞
CN203193121U (zh) 设有三电极气体放电管的火花塞与火花塞帽的组合结构
CN203130325U (zh) 连续升电压增电流的汽油发动机点火装置
CN205992661U (zh) 一种多电极火花塞
CN203277962U (zh) 用于双中心电极火花塞的点火线圈
CN203134745U (zh) 三电极单桥容电放电管
CN108574200B (zh) 高效火花塞
CN203130328U (zh) 高能汽车高压点火线
CN203135212U (zh) 连续升电压增电流的摩托车火花塞帽
CN203150514U (zh) 一种冷阴极气体放电管
CN200962497Y (zh) 多功能强力火花塞
CN203130322U (zh) 连接汽车高压点火线圈的连续升电压增电流的点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14

Termination date: 2014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