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29771U - 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及车辆门锁 - Google Patents

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及车辆门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29771U
CN203129771U CN 201320007837 CN201320007837U CN203129771U CN 203129771 U CN203129771 U CN 203129771U CN 201320007837 CN201320007837 CN 201320007837 CN 201320007837 U CN201320007837 U CN 201320007837U CN 203129771 U CN203129771 U CN 2031297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lock
opening device
vehicle
clamp
outer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00783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哲
王鹏
徐国强
田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Shanghai General Motor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Shanghai General Motors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00783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297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297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2977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及车辆门锁。其中,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包括安装于门板内侧的底座、固定到底座并具有朝向车内侧方向伸出的卡缘的卡板以及联动杆,联动杆的一端随底座的开锁动作而被驱动地连接到底座,并且联动杆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和第二段被塑料套筒固定在一起,塑料套筒与卡板的卡缘不接触地从卡板的卡缘内侧延伸越过,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在车门受到侧面撞击时,由于钣金变形导致的门锁解锁的问题。

Description

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及车辆门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门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及具有该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的车辆门锁。
背景技术
汽车侧碰标准GB 20071—2006第4.3.1节中规定在侧面碰撞过程不允许所有门开启;汽车C-NACAP安全碰撞试验的第2.1.3.5节中定义在碰撞过程中,侧门开启属于减分项。目前对于如何预防和解决在侧撞中钣金变形导致车门开启,主要依靠前期CAE(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以及结合整车碰撞试验分析,以提高和改善门板的刚度为主,由于局限于CAE分析的准确性、制造工艺对于CAE输入参数的各项影响,以及在碰撞过程中的差异性、门锁参数个体的差异性造成此种方法稳定性较差;在实际的测试中;更有甚者,在道路行驶的车辆中,也有遭受侧面撞击而导致侧门开启的案例,从而威胁到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
图1揭示了一种现有的门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的门锁系统100主要包括以下结构:外把手手柄11、外把手底座12、外把手底座拉杆13以及侧门门锁14。乘客开启外把手手柄11,外把手手柄11带动外把手底座12,外把手底座12通过外把手底座拉杆13推动侧门门锁14,从而达到开启侧门的目的。现有的这种门锁系统100结构简单,在常规设计中广为使用。然而,现有的这种门锁系统100当侧门在受到侧面撞击的过程中,侧门钣金会产生形变,从而导致外把手支架运动,带动外把手底座拉杆13的运动,从而导致侧门开启,给车辆带来安全隐患。
因此,有必要提供改进的技术方案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解决在车门受到侧面撞击时,由于钣金变形导致的门锁解锁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其包括:
底座,其安装于门板内侧;
卡板,其固定到所述底座,并且具有朝向车内侧方向伸出的卡缘;及
联动杆,其一端随所述底座的开锁动作而被驱动地连接到所述底座,并且所述联动杆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被塑料套筒固定在一起,所述塑料套筒与所述卡板的卡缘不接触地从所述卡板的卡缘内侧延伸越过。
在上述的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中,可选地,所述卡板为金属材料制造。
在上述的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中,可选地,所述卡板可拆卸地固定到所述底座。
在上述的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中,可选地,所述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还包括紧固螺钉,所述卡板被所述紧固螺钉可拆卸地固定到所述底座。
在上述的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中,可选地,所述卡板的卡缘具有锯齿结构。
在上述的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中,可选地,所述卡板的卡缘具有卡槽,所述联动杆的塑料套筒延伸通过所述卡槽。
在上述的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中,可选地,所述塑料套筒与所述联动杆的所述第一段及所述第二段通过注塑一体形成而固定或者通过螺纹结构组装固定。
在上述的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中,可选地,所述底座主体为塑料制造,所述卡板与所述底座是通过注塑一体形成。
在上述的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中,可选地,所述卡板的卡缘横向设置,所述塑料套管竖向越过所述卡板的卡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车辆门锁,其包括:
根据上述的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
外开手柄,其延伸在所述门板外侧,所述外开手柄被使用者操作时驱动所述底座进行开锁动作;及
锁体,其连接到所述联动杆的另一端,所述底座的开锁动作通过所述联动杆传递开锁动力到所述锁体,所述开锁动力驱动所述锁体进行开锁动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及车辆门锁,通过在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中增加卡板结构同时优化联动杆,从而保证了在碰撞过程中,门钣金变形推动底座运动,卡板作用在联动杆上,卡板推动联动杆而使联动杆的第一段及第二段相互脱离,从而保持门锁处于锁止状态。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及车辆门锁可应用于汽车被动安全领域,能够消除车辆在受到侧面侧撞时,由于门钣金变形而导致门锁解锁的问题,从而避免了车辆潜在的安全隐患,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设计简洁实用,可以广泛地应用在铰接门门锁系统的设计中。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方面和特征变得明显。但是应当知道,该附图仅仅为解释的目的设计,而不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这是因为其应当参考附加的权利要求。还应当知道,除非另外指出,不必要依比例绘制附图,它们仅仅力图概念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和流程。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参阅以下具体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将更加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同样的参考附图标记始终指代视图中同样的元件。其中:
图1为现有的一种门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的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的联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虚线圆圈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4所示的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的联动杆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及
图8为图7中的虚线圆圈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图2-3揭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3所示,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200包括安装于门板内侧的底座22、固定到底座22的卡板25以及联动杆23。其中,卡板25具有朝向车内侧方向伸出的卡缘250,联动杆23的一端随底座22的开锁动作而被驱动地连接到底座22,并且,配合参照图5-6所示,联动杆23包括第一段231和第二段232,第一段231和第二段232被塑料套筒233固定在一起,塑料套筒233与卡板25的卡缘250不接触地从卡板25的卡缘250内侧延伸越过。
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200在经过CAE模拟侧撞分析,分析后的结果显示,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200能够满足车辆设计要求,而且,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200的卡板25可以接触到联动杆23,在实际的整车测试中,可以明显地观测到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200的卡板25可以推动联动杆23,使其变形,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侧撞中由于钣金变形所导致的门异常开启事故的发生。
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卡板25的卡缘250横向设置,塑料套管233竖向越过卡板25的卡缘250。
如图3所示,在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卡板25的卡缘250具有锯齿结构,从而,在碰撞过程中预防两段式联动杆23在卡板25上面产生侧向滑动。同时,卡板25与两段式联动杆23之间保证充分的间隙,从而,防止制造工差导致的运动干涉或异响。
卡板25为金属材料制造。底座22主体为塑料制造。在一种可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卡板25可拆卸地固定到底座22。例如,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200还包括紧固螺钉26,卡板25被紧固螺钉26可拆卸地固定到底座22。可选地,卡板25与底座22是通过注塑一体形成。
如图6所示,在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200中,塑料套筒233与联动杆23的第一段231及第二段232通过注塑一体形成而固定。
在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200的零件组装过程中,先将卡板25例如用紧固螺钉26装配到底座22上,同时将通过塑料套筒233将联动杆23的第一段231及第二段232固定在一起,然后装配到底座22上,从而完成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200的装配。
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200通过增加卡板25结构同时优化联动杆23,从而保证了在碰撞过程中,门钣金变形推动底座22运动,卡板25作用在联动杆23上,卡板25推动联动杆23而使联动杆23的第一段231及第二段232相互脱离,从而保持门锁处于锁止状态。
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200可应用于汽车被动安全领域,能够消除车辆在受到侧面侧撞时,由于门钣金变形而导致门锁解锁的问题,从而避免了车辆潜在的安全隐患,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此外,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200设计简洁实用,可以广泛地应用在铰接门门锁系统的设计中。
图4揭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同样地,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300包括安装于门板内侧的底座32、固定到底座32的卡板35以及联动杆33,其中,卡板35也具有朝向车内侧方向伸出的卡缘350,如图7和图8所示,联动杆33也包括第一段331和第二段332,第一段331和第二段332被塑料套筒333固定在一起,塑料套筒333与卡板35的卡缘350不接触地从卡板35的卡缘350内侧延伸越过。
然而,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300与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200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300中,如图4所示,卡板35的卡缘350具有卡槽,联动杆33的塑料套筒333延伸通过卡槽。从而,同样可以在碰撞过程中预防两段式联动杆33在卡板35上面产生侧向滑动。同时,卡板35与两段式联动杆33之间保证充分的间隙,从而,防止制造工差导致的运动干涉或异响。
另外,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300与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200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在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300中,如图8所示,塑料套筒333与联动杆33的第一段331及第二段332是通过螺纹结构组装固定的。然而,在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300中,塑料套筒333与联动杆33的第一段331及第二段332也可以通过注塑一体形成而固定。同样地,在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200中,塑料套筒233与联动杆23的第一段231及第二段232也可以通过螺纹结构组装固定。当然,本实用新型的塑料套筒233、333与联动杆23、33的第一段231、331及第二段232、332的连接方式并不限于此,例如,在第一种和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200、300中,塑料套筒233、333还可以通过过盈配合将联动杆23、33的第一段231、331及第二段232、332两段连接在一起。只要通过塑料套筒233、333能够将联动杆23、33的第一段231、331与第二段232、332连接在一起的方式均可。
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300具有与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200大致相同的有益技术效果,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300与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200在其他结构上及其效果上的相同之处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门锁,该车辆门锁包括具有上述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200、300、延伸在门板外侧的外开手柄、以及连接到联动杆23、33的另一端的锁体,外开手柄被使用者操作时驱动底座22、32进行开锁动作,底座22、32的开锁动作通过联动杆23、33传递开锁动力到锁体,开锁动力驱动锁体进行开锁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上述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200、300的车辆门锁能够有效地解决车辆在受到侧面侧撞时,由于门钣金变形而导致门锁解锁的问题,从而避免了车辆潜在的安全隐患,能够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确保驾乘人员的人身安全。
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10)

1. 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200、300),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底座(22、32),其安装于门板内侧;
卡板(25、35),其固定到所述底座(22、32),并且具有朝向车内侧方向伸出的卡缘(250、350);及
联动杆(23、33),其一端随所述底座(22、32)的开锁动作而被驱动地连接到所述底座(22、32),并且所述联动杆(23、33)包括第一段(231、331)和第二段(232、332),所述第一段(231、331)和所述第二段(232、332)被塑料套筒(233、333)固定在一起,所述塑料套筒(233、333)与所述卡板(25、35)的卡缘(250、350)不接触地从所述卡板(25、35)的卡缘(250、350)内侧延伸越过。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200、300),其中,所述卡板(25、35)为金属材料制造。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200、300),其中,所述卡板(25、35)可拆卸地固定到所述底座(22、32)。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200、300),其还包括紧固螺钉(26),所述卡板(25、35)被所述紧固螺钉(26)可拆卸地固定到所述底座(22、32)。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200、300),其中,所述卡板(25)的卡缘(250)具有锯齿结构。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200、300),其中,所述卡板(35)的卡缘(350)具有卡槽,所述联动杆(23、33)的塑料套筒(233、333)延伸通过所述卡槽。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200、300),其中,所述塑料套筒(233、333)与所述联动杆(23、33)的所述第一段(231、331)及所述第二段(232、332)通过注塑一体形成而固定或者通过螺纹结构组装固定。
8.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200、300),其中,所述底座(22、32)主体为塑料制造,所述卡板(25、35)与所述底座(22、32)是通过注塑一体形成。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200、300),其中,所述卡板(25、35)的卡缘(250、350)横向设置,所述塑料套管竖向越过所述卡板(25、35)的卡缘(250、350)。
10. 车辆门锁,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200、300);
外开手柄,其延伸在所述门板外侧,所述外开手柄被使用者操作时驱动所述底座(22、32)进行开锁动作;及
锁体,其连接到所述联动杆(23、33)的另一端,所述底座(22、32)的开锁动作通过所述联动杆(23、33)传递开锁动力到所述锁体,所述开锁动力驱动所述锁体进行开锁动作。
CN 201320007837 2013-01-08 2013-01-08 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及车辆门锁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297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07837 CN203129771U (zh) 2013-01-08 2013-01-08 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及车辆门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07837 CN203129771U (zh) 2013-01-08 2013-01-08 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及车辆门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29771U true CN203129771U (zh) 2013-08-14

Family

ID=48937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00783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29771U (zh) 2013-01-08 2013-01-08 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及车辆门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297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0113A (zh) * 2014-08-28 2016-03-0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车门锁扣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0113A (zh) * 2014-08-28 2016-03-0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车门锁扣设备
CN105370113B (zh) * 2014-08-28 2019-05-17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车门锁扣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94513A (zh) 一种汽车后侧围结构
CN203129771U (zh) 车辆门锁外开启装置及车辆门锁
CN105019738A (zh) 轻触式锁舌锁
CN203920924U (zh) 发动机罩锁扣
CN202827765U (zh) 一种车辆b柱加强板以及车辆的b柱
CN204527307U (zh) 电动汽车前纵梁后段结构
CN103660877A (zh) 具有门锁和车门防撞支撑件的车辆车门
CN102874178A (zh) 手套箱总成及车辆
CN102979384B (zh) 车辆用门锁装置
CN201902080U (zh) 一种新型汽车门锁
CN201972543U (zh) 防撞汽车车门及其防撞结构
CN205382804U (zh) 车门锁
CN103847478A (zh) 具有防撬装置的车门
CN208036423U (zh) 一种用于车辆c柱的加强结构
CN210405879U (zh) 一种抽拉式入墙控制柜
CN203402249U (zh) 汽车前纵梁后段下沉区加强板及具有该加强板的汽车
CN201273118Y (zh) 一种汽车防侧门侵入装置
CN202544568U (zh) 汽车仪表板之手套箱的锁定机构
CN103603559A (zh) 汽车后背门中锁
CN203978083U (zh) 车门窗半开固定机构
CN205273382U (zh) 加强式汽车前门防撞杆
CN204882058U (zh) 一种车门解锁试验工装总成
CN207122224U (zh) 一种车窗控制机构卡固头
CN103813917B (zh) 汽车车门的结构、整合在此结构中的附接元件、以及包括此结构的车门
CN201354548Y (zh) 发动机盖安全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14

Termination date: 202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