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15751U - 照明器具 - Google Patents

照明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15751U
CN203115751U CN 201320153242 CN201320153242U CN203115751U CN 203115751 U CN203115751 U CN 203115751U CN 201320153242 CN201320153242 CN 201320153242 CN 201320153242 U CN201320153242 U CN 201320153242U CN 203115751 U CN203115751 U CN 2031157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incorporating section
ceiling face
ligthing paraphernalia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15324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井上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157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1575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照明器具,其抑制点灯单元的收纳部的向顶棚面的更下方的突出长度。本实用新型的照明器具具备:器具主体、光源和点灯单元。器具主体具有朝向顶棚面的上表面、设于上表面的背侧的光源安装面、向上表面的更上方突出且设于顶棚面的背侧的第一收纳部和在第一收纳部之下向顶棚面的下方突出的第二收纳部。点灯单元被收纳于第一收纳部及第二收纳部的内侧的由第一收纳部及第二收纳部围成的空间内,具有对光源进行点灯控制的点灯装置和将点灯装置与光源连接的配线电缆。

Description

照明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器具。
背景技术
在直接安装于顶棚面的基础照明中,向顶棚面的下方突出的点灯装置及配线电缆的收纳部成为薄型化的障碍。
专利文献1:特开2011-3434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抑制点灯单元的收纳部的向顶棚面的更下方的突出长度的照明器具。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照明器具,其具备:器具主体,其具有:朝向顶棚面的上表面、设于所述上表面的背侧的光源安装面、向所述上表面的更上方突出且设于所述顶棚面的背侧的第一收纳部、在所述第一收纳部之下向所述顶棚面的下方突出的第二收纳部;光源,其安装于所述器具主体的所述光源安装面;点灯单元,其被收纳在所述第一收纳部及所述第二收纳部的内侧的由所述第一收纳部及所述第二收纳部围成的空间内,且具有对所述光源进行点灯控制的点灯装置和将所述点灯装置与所述光源连接的配线电缆。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照明器具中,优选所述点灯装置被收纳于所述空间中的上侧,所述配线电缆被收纳于所述空间中的比所述点灯装置靠下侧。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照明器具中,优选所述器具主体具有:安装板,其具有所述第一收纳部,通过联结部件安装于所述顶棚面;光源保持板,其具有所述光源安装面和所述第二收纳部,且拆装自如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板。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照明器具中,优选在所述安装板和所述光源保持板之间形成有所述联结部件的收容空间。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照明器具中,优选所述光源保持板具有反射板,所述反射板设于所述联结部件的所述收容空间的下方,相对于所述光源安装面倾斜,且相对于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具有反射性。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可实现照明器具的薄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观察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发光面侧的立体图;
图2是观察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上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安装板的立体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中的光源保持板的立体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示意剖面图;
图6是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光源的示意立体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安装方法的示意剖面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安装方法的示意剖面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相对于顶棚面的其它安装方式的示意剖面图。
符号说明
1…照明器具、5…器具主体、10…安装板、14…第一收纳部、30…光源保持板、33…光源安装面、35…第二收纳部、39…反射板、50…光源、52…发光元件、60…点灯单元、61…点灯装置、62…配线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下表面,参照图面说明实施方式。此外,在各附图中,对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符号。
图1是观察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的发光面侧的立体图。图2是观察照明器具1的上表面侧的立体图。图5是将照明器具1安装于顶棚面100的状态的示意剖面图。
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具有器具主体5、光源50、点灯单元60(图5所示)。如图5所示,照明器具1将光源50的发光面朝向下方而安装于顶棚面100。
在此,将在相对于顶棚面100平行的面内正交的2方向设为X方向(第一方向)及Y方向(第二方向)。另外,将相对于X方向及Y方向正交的方向(垂直方向)设为Z方向(第三方向)。
器具主体5具有图3所示的安装板10和图4所示的光源保持板30。
图3是安装板10的立体图。
安装板10具有沿Y方向延伸的第一收纳部14和沿X方向夹持第一收纳部14而设置的一对顶板部11。
顶板部11的图2所示的上表面12朝向顶棚。第一收纳部14比顶板部11的上表面12向更上方突出,如图5所示,被埋入顶棚面100的背侧。
第一收纳部14具有沿Y方向延伸的上板部15和设于上板部15的短边方向(X方向)的两端部且从上板部15朝向顶板部11垂下的一对侧板部16。侧板部16也沿Y方向延伸。
顶板部11一体设于侧板部16的下端部,在X方向及Y方向扩展。在顶板部11的Y方向的两端部及顶板部11的远离第一收纳部14的一侧的X方向的端部设有从顶板部11向下方垂下的外框19。
安装板10为一体设有顶板部11、外框19及第一收纳部14的金属板的成形体。
其次,说明光源保持板30。
图4是光源保持板30的立体图。
光源保持板30具有沿Y方向延伸的第二收纳部35和沿X方向夹持第二收纳部35而设置的一对光源安装部31。
光源安装部31形成为板状,在其下表面形成有光源安装面33。光源安装部31与安装板10的顶板部11的下表面13重合。如图5所示,在光源安装部31与安装板10的顶板部11重合的状态下,光源安装面33朝向顶棚面100的更下方。
在光源安装面33上安装有光源50。光源50的基板51例如螺纹紧固于光源安装部31。
如图1、2、5所示,第二收纳部35被设于安装板10的第一收纳部14的正下,向顶棚面100的下方突出。第二收纳部35沿Y方向延伸,第二收纳部35的Y方向的长度与第一收纳部14的Y方向的长度相同。
第二收纳部35具有一对侧壁部36和与一对侧壁部36的下端部一体设置且将一对侧壁部36的下端部连接的底部37。侧壁部36及底部37沿Y方向延伸。
一对侧壁部36以形成V字截面的方式相对于光源安装面33倾斜,在安装于光源安装面33的光源50的侧方沿Y方向延伸。
在光源安装部31中远离第二收纳部35的一侧的端部设有相对于光源安装面33倾斜且沿Y方向延伸的反射板39。反射板39的下表面相对于光源安装面33形成钝角地倾斜。
在反射板39的下表面实施镜面加工或白色涂装,反射板39的下表面相对于从光源50射出的光具有反射性。
此外,对第二收纳部35的侧壁部36的侧面、及光源安装面33也实施镜面加工或白色涂装,这些面相对于从光源50射出的光具有反射性。
光源保持板30为一体设有光源安装部31、第二收纳部35及反射板39的金属板的成形体。
在光源安装面33上安装有多个光源50。在沿X方向夹持第二收纳部35的一对光源安装面33上分别沿Y方向排列有例如两个光源50。
图6是光源50的立体图。
光源50具有矩形板状的基板51和安装于基板51上且沿基板51的长边方向排列的多个发光元件52。对于一个基板51,沿基板51的长边方向排列有例如两列的多个发光元件52。使光源50的发光面(发光元件52的安装面)朝向光源安装面33的下方。
发光元件52例如为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在作为LED的活性层的材料例如使用氮化镓(GaN)系化合物半导体时,得到波长500nm以下的短波长光。但是,活性层的材料不限于氮化镓系化合物半导体。
另外,作为发光元件52,除LED外,例如可使用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无机场致(InorganicElectroLuminescence)发光元件、有机场致(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发光元件、或其它场发光型的发光元件等。
另外,发光元件52也包含荧光体层。在实施方式中,例如通过发出蓝色光的LED和含有吸收该蓝色光(激励光)而变换成黄色光的荧光体的荧光体层的组合,发光元件52作为蓝色光和黄色光的混合色而发出白色或灯泡色等的光。
光源保持板30由于是金属板,所以也作为用于将光源50的热向安装板10及顶棚面100散热的散热板起作用。
光源保持板30相对于安装板10如后述拆装自如地安装。光源保持板30的光源安装部31的背面(上表面)相对于安装板10的顶板部11的下表面13重叠。
在该状态下,在安装板10的第一收纳部14之下重叠光源保持板30的第二收纳部35。在上下重叠的第一收纳部14及第二收纳部35的内侧形成由上述第一收纳部14及第二收纳部35包围的空间20(图5所示)。
如图5所示,在该空间20内收纳有点灯单元60。点灯单元60与配设于顶棚背的未图示的外部配线连接,具有对光源50进行点灯控制的点灯装置61和将点灯装置61与光源50连接的配线电缆(内部配线)62。
点灯装置61具有将商用电源的交流变换为直流向光源50输出且使发光元件52点灯的点灯电路和覆盖点灯电路的罩(壳体)。另外,点灯电路根据外部的控制信号控制向发光元件52供给的电力的大小及电力的供给时间(点灯时间),控制发光元件52的点灯状态。
点灯装置61被收纳于第一收纳部14和第二收纳部35形成的空间20中的上侧(第一收纳部14侧)。配线电缆62被收纳于该空间20中比点灯装置61靠下侧。此外,点灯装置61的一部分也可以处于第二收纳部35的内侧的空间内。
其次,参照图7及图8说明照明器具1的安装方法。
如图7所示,首先,安装板10在将点灯单元60收纳于第一收纳部14内的状态下相对于顶棚面100安装。
在将安装板10安装于顶棚面100之前,点灯单元60的点灯装置61例如螺纹紧固固定于第一收纳部14的上板部15。或者也可以在将安装板10安装于顶棚面100之后,从第一收纳部14的下方将点灯单元60放入第一收纳部14内,并将点灯装置61相对于上板部15固定。此外,点灯装置61也可以固定于侧板部16。
安装板10通过联结部件安装于顶棚面100。图7及图8中,示例作为联结部件使用例如螺栓91和螺母92的安装构造。
螺栓91安装于顶棚或相对于顶棚固定的构造物上,螺栓91的下端部向顶棚面100的更下方突出。
另外,在顶棚面100上形成有缝隙101。缝隙101沿与第一收纳部14的长边方向相同的方向(图7中贯穿纸面的方向)延伸。夹着该缝隙101设有一对螺栓91。
如图2所示,在安装板10的一对顶板部11上分别形成有贯通孔18。螺栓91穿过该贯通孔18内。此时,第一收纳部14插入形成于顶棚面100的缝隙101内,进入顶棚背。如图8所示,顶板部11的上表面与顶棚面100接触并重合。
螺栓91的下端部穿过上述贯通孔18向顶板部11的下方突出,如图8所示,在其下端部结合螺母92。通过螺栓91和螺母92的联结力将顶板部11安装于顶棚面100。
如图2所示,在第一收纳部14的上板部15形成有贯通孔17。在顶棚背配设的外部配线穿过该贯通孔17被引入第一收纳部14内,并经由未图示的连接器与点灯装置61连接。
在该时刻,光源保持板30尚未安装于安装板10。因此,外部配线相对于点灯装置61的连接作业、点灯装置61相对于第一收纳部14的安装作业、及螺母92相对于螺栓91的联接作业不受光源保持板30妨碍。
在上述作业结束后,将光源保持板30安装于安装板10上。光源保持板30相对于安装板10拆装自如地安装。例如,在光源保持板30及安装板10的一方安装V字弹簧,在另一方设置该V字弹簧钩挂的钩挂部,通过上述V字弹簧和钩挂部的钩挂,光源保持板30被拆装自如地安装于安装板10。
在进行光源保持板30对安装板10的安装之前,光源50的基板51例如螺纹紧固于光源保持板30的光源保持部31。
另外,将与点灯装置61连接的配线电缆62连接于安装在光源50的基板51上的未图示的连接器,将点灯装置61与光源50电连接。或者,也可以配线电缆62首先与光源50侧连接,在进行光源保持板30的安装作业时,将配线电缆62与点灯装置61连接。
光源保持板30的第二收纳部35与安装板10的第一收纳部14之下重叠,配线电缆62被收纳于第二收纳部35的内侧的空间内。
通过将配线电缆62配置于比点灯装置61靠下方的空间内,对于从顶棚面100的下方进行作业的作业者而言,配线电缆62不会被点灯装置61遮挡而接近手边,因此,将配线电缆62与光源50或点灯装置61进行结线的作业容易。
另外,如图5所示,光源保持板30的反射板39由于相对于顶板部11倾斜,所以不会与螺栓91及螺母92碰撞,在安装板10和反射板39之间确保螺栓91及螺母92的收容空间21。反射板39设于该收容空间21的下方,将螺栓91及螺母92相对于顶棚面100的下方覆盖遮挡。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作为用于收纳点灯单元60的收纳部,设置有以相对于顶棚面100重叠的安装板10的顶板部11为基准不向上方及下方的一方偏斜地向两方向突出的第一收纳部14及第二收纳部35。
可以不将点灯单元60整体收纳于顶棚面100的下方,可以抑制点灯单元收纳部的向顶棚面100的下方的突出长度。相反,也可以不将点灯单元60整体埋入顶棚面100的背侧,可以抑制点灯单元收纳部向顶棚背的突出长度。作为结果可以将照明器具1整体薄型化。
通过抑制点灯单元收纳部向顶棚面100的下方的突出长度,点灯单元收纳部难以成为阴影,能够实现使照明器具1的下表面整个面成为发光面的光学特性。
通过抑制点灯单元收纳部向顶棚背的突出长度,即使在顶棚背空间受限的场所,也不会使点灯单元收纳部与顶棚背的构造物发生干涉,能够将照明器具1安装于顶棚面100。
另外,光源50沿Y方向排列,但通过具有反射性的光源安装面33、相对于光源安装面33均倾斜的反射板39及第二收纳部35的侧壁部36的镜面反射或扩散反射,可以实现均匀的发光面。
另外,照明器具1相对于顶棚面100的安装由安装板10担当,相对于该安装板10拆装自如地安装光源保持板30。因此,通过利用安装板10维持照明器具1相对于顶棚面100的安装强度,并且根据需要更换光源保持板30,可以提供光学特性及创意性的选择自由度高的照明器具1。
安装板10相对于顶棚面100的安装构造不限于使用螺栓91和螺母92的安装构造,如图9所示也可以使用木螺丝95将安装板10安装于顶棚面100。
木螺丝95从顶板部11的下方贯通图2所示的贯通孔18并拧入顶棚。该情况下,光源保持板30的反射板39也相对于顶板部11倾斜,所以在安装板10和反射板39之间确保木螺丝95的收容空间21。反射板39设于该收容空间21的下方,相对于顶棚面100的下方覆盖遮挡木螺丝95的头部。
对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作为例子进行提示,不意图限定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可以以其它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实用新型的范围及宗旨,并且包含于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实用新型和其均等的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照明器具,其具备:
器具主体,其具有:朝向顶棚面的上表面、设于所述上表面的背侧的光源安装面、向所述上表面的更上方突出且设于所述顶棚面的背侧的第一收纳部、在所述第一收纳部之下向所述顶棚面的下方突出的第二收纳部;
光源,其安装于所述器具主体的所述光源安装面;
点灯单元,其被收纳在所述第一收纳部及所述第二收纳部的内侧的由所述第一收纳部及所述第二收纳部围成的空间内,且所述点灯单元具有对所述光源进行点灯控制的点灯装置和将所述点灯装置与所述光源连接的配线电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器具,其中,
所述点灯装置被收纳于所述空间中的上侧,
所述配线电缆被收纳于所述空间中比所述点灯装置靠下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明器具,其中,
所述器具主体具有:
安装板,其具有所述第一收纳部,并通过联结部件安装于所述顶棚面;
光源保持板,其具有所述光源安装面和所述第二收纳部,且拆装自如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器具,其中,
在所述安装板和所述光源保持板之间形成有所述联结部件的收容空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器具,其中,
所述光源保持板具有反射板,所述反射板设于所述联结部件的所述收容空间的下方,相对于所述光源安装面倾斜,且相对于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具有反射性。
CN 201320153242 2012-09-24 2013-03-29 照明器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1575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10198 2012-09-24
JP2012210198A JP2014067504A (ja) 2012-09-24 2012-09-24 照明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15751U true CN203115751U (zh) 2013-08-07

Family

ID=48896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15324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15751U (zh) 2012-09-24 2013-03-29 照明器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067504A (zh)
CN (1) CN203115751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33858A (ja) * 2014-07-31 2016-03-10 レシップ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Led照明器具
JP2019021475A (ja) * 2017-07-14 2019-02-07 アイリスオーヤマ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
JP7311840B2 (ja) * 2019-09-30 2023-07-20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およびそのリニューアル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67504A (ja) 2014-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18580B2 (en) LED illumination device
US8128252B2 (en) Lighting fixture and ceiling system using the same
CN102333987B (zh) Led灯
KR20140075109A (ko) 조명 장치
CN203115751U (zh) 照明器具
JP7067198B2 (ja) 灯具、および照明装置
JP2016058339A (ja) ホルダ、照明装置及び照明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0904953B1 (ko) 실내용 led 등기구
JP5861092B2 (ja) 照明器具
JP5853147B2 (ja) 照明器具
CN204593036U (zh) 一种led照明器件以及led灯具
CN204437802U (zh) 一种led照明装置
CN202852509U (zh) 照明器具
KR20130062202A (ko) 엘이디 가로등 램프 헤드
JP6111497B2 (ja) 照明器具
CN202772134U (zh) 发光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CN202660417U (zh) Led筒灯
KR101929258B1 (ko) 조명 장치
KR20110002880U (ko) 매입형 led 조명장치
KR100948401B1 (ko) 거꾸로 부착된 발광 다이오드 장치
KR102171917B1 (ko) Led 엣지평판형 천장등
KR101119477B1 (ko) 엘이디조명 파워 연결구조
CN205118973U (zh) 支架及照明装置
KR101250977B1 (ko) 입체형 조명기구
KR101251345B1 (ko) 조명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07

Termination date: 201803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