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056330U - 电子egr及电机插针与传感器电极的连接结构、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电子egr及电机插针与传感器电极的连接结构、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056330U
CN203056330U CN 201220699663 CN201220699663U CN203056330U CN 203056330 U CN203056330 U CN 203056330U CN 201220699663 CN201220699663 CN 201220699663 CN 201220699663 U CN201220699663 U CN 201220699663U CN 203056330 U CN203056330 U CN 2030563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gine
egr
sensor electrode
electronics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69966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涛
刘丽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69966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0563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0563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05633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haust-Gas Circula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备连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子EGR及电机插针与传感器电极的连接结构、发动机,通过导线实现电子EGR电机插针与传感器电极的软连接,避免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出现由于振动造成电机插针与传感器电极接触不良的问题,保证发动机的可靠运转,提高发动机性能,降低排放。

Description

电子EGR及电机插针与传感器电极的连接结构、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EGR及电机插针与传感器电极的连接结构、发动机。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的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简称EGR)系统,主要作用是将排气管处燃烧后的废气引回到进气管,再进去到燃烧室参与燃烧,可以降低燃烧温度,控制NOx排放量并改善油耗。EGR系统是实现柴油机欧III、欧IV排放标准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通过在不同工况下,控制EGR阀的位置来调节不同的EGR率,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氮氧排放和提高发动机功率。随着排放法规的不断提高,EGR系统对于EGR率的控制精度越来越高。 
在国III标准下配置的增压柴油机一般使用真空泵和电子真空调节器作为机械式EGR的执行源,由于真空泵响应速度慢,越来越不适应高精度EGR率的控制。电子EGR以单片机作为控制源,不需要真空泵和电子真空调节器,不但减少了部件,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响应速度,已经成为实现国IV排放标准的增压柴油机的基本配置之一。其中,电子EGR阀是电子EGR的主要元件,通过与传感器(用于获取废弃流量信息)电连接的电机来控制其开启和关闭,用于独立地对再循环到发动机的废气量进行准确的控制,而不管真空度的大小。现有技术中电子EGR阀的电机插针与传感器电极插接头为插接连接,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会出现由于振动引起电机插针与传感器电极接触不良的问题,造成发动机性能降低,排放恶化,导致排放不达标。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提供一种电子EGR及电机插针与传感器电极的连接结构、发动机,以防止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出现由于振动造成电机插针与传感器电极接触不良的问题,保证发动机的可靠运转,提高发动机性能,降低排放。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EGR电机插针与传感器电极的连接结构,包括导线,其一端固定连接电子EGR的电机插针,另一端固定连接电子EGR的传感器电极。 
如上所述的电子EGR电机插针与传感器电极的连接结构,优选的是,所述电机插针与一第一插接头连接;所述传感器电极与一第二插接头连接;所述导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插接头和第二插接头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EGR,所述电子EGR采用如上所述的电机插针与传感器电极的连接结构来实现对EGR阀开启和关闭的控制。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如上所述的电子EGR。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子EGR及电机插针与传感器电极的连接结构、发动机,通过导线实现电子EGR电机插针与传感器电极的软连接,避免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出现由于振动造成电机插针与传感器电极接触不良的问题,保证发动机的可靠运转,提高发动机性能,降低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子EGR电机插针与传感器电极连接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子EGR电机插针与传感器电极的连 接示意图; 
其中,1:电机插针;2:传感器电极;3:第一插接头;4:第二插接头;5: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内容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一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子EGR电机插针与传感器电极连接结构的局部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子EGR电机插针与传感器电极的连接结构包括导线5,其一端固定连接电子EGR的电机插针1,另一端固定连接电子EGR的传感器电极2,结合图2所示,从而实现电机插针1与传感器电极2的软连接,避免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出现由于振动造成电机插针与传感器电极接触不良的问题,保证发动机的可靠运转,提高发动机性能,降低排放。 
为了保证电机插针1与传感器电极2软连接的可靠性和抗干扰性,优选电机插针1与一第一插接头3连接,传感器电极2与一第二插接头4连接,并将导线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插接头3和第二插接头4电连接,从而实现电机插针1与传感器电极2的软连接。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电子EGR,该电子EGR采用实施例一中的电机插针与传感器电极的连接结构来实现对EGR阀开启和关闭的控制,保证具有电子EGR的发动机可靠运转,提高发动机性能,降低排放。 
实施例三 
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其包括实施例二中的电子EGR,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降低了排放。 
由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子EGR及电机插针与传感器电极的连接结构、发动机,通过导线实现电子EGR电机插针与传感器电极的软连接,避免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出现由于振动造成电机插针与传感器电极接触不良的问题,保证发动机的可靠运转,提高发动机性能,降低排放。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电子EGR电机插针与传感器电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线,其一端固定连接电子EGR的电机插针,另一端固定连接电子EGR的传感器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EGR电机插针与传感器电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插针与一第一插接头连接;所述传感器电极与一第二插接头连接;所述导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插接头和第二插接头电连接。
3.一种电子EGR,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EGR采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机插针与传感器电极的连接结构来实现对EGR阀开启和关闭的控制。
4.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EGR。
CN 201220699663 2012-12-17 2012-12-17 电子egr及电机插针与传感器电极的连接结构、发动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563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699663 CN203056330U (zh) 2012-12-17 2012-12-17 电子egr及电机插针与传感器电极的连接结构、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699663 CN203056330U (zh) 2012-12-17 2012-12-17 电子egr及电机插针与传感器电极的连接结构、发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056330U true CN203056330U (zh) 2013-07-10

Family

ID=48739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69966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56330U (zh) 2012-12-17 2012-12-17 电子egr及电机插针与传感器电极的连接结构、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0563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91469B (zh) 旋转式气阀控制机构
CN103291503B (zh) 旋转式排气流量调节系统
CN102536524A (zh) 利用排气压力调节的排气再循环系统
CN101737151B (zh) 电控储气补气装置
CN203056330U (zh) 电子egr及电机插针与传感器电极的连接结构、发动机
CN102562281A (zh) 利用排气压力控制的排气再循环系统
CN107461284B (zh) 一种egr控制系统和汽车
CN102808699A (zh) 两气路隔断与相连切换装置
CN203515828U (zh) 汽车天然气发动机控制系统
CN102588152A (zh) 自调节式排气再循环系统
CN102562370A (zh) 利用进气压力调节的排气再循环系统
CN202937375U (zh) 低排放直通外部冷却的废气再循环系统
CN204003121U (zh) 柴油机废气再循环控制系统
CN203130290U (zh) 增氧节能减排装置
CN201593464U (zh) 车辆电控储气补气装置
CN102767449A (zh) 交叉式进排气系统
CN204200320U (zh) 一种两级动力涡轮系统
CN103573432A (zh) 压控式机械旋转机构
CN202732125U (zh) 一种两低压级气路串联装置
CN205330830U (zh) 一种内燃机高低压截止egr系统
CN102767438A (zh) 利用排气作为气源的高压级回路装置
CN203978624U (zh) 一种缸内直喷发动机车用燃气系统
CN103670812A (zh) 进气压力调节式阀体旋转机构
CN207989153U (zh) 用于汽油机助燃节油装置的控制电路
CN202659354U (zh) 采用移动部件的机械式调节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10

Termination date: 2018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