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039891U - 发声器件 - Google Patents

发声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039891U
CN203039891U CN 201220664952 CN201220664952U CN203039891U CN 203039891 U CN203039891 U CN 203039891U CN 201220664952 CN201220664952 CN 201220664952 CN 201220664952 U CN201220664952 U CN 201220664952U CN 203039891 U CN203039891 U CN 2030398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e point
voice coil
magnetic circuit
opening
coil loudspea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66495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柳林
宋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AAC Optoelectronic C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AAC Optoelectronic C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66495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0398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0398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03989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声器件,包括外壳及收容于所述外壳内的发声器本体,所述发声器本体包括上盖、设置于所述上盖下方的振动系统及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第一音圈及第二音圈,所述磁路系统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音圈、第二音圈对应的第一磁路、第二磁路,所述发声器本体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磁路及第二磁路之间的PCB板,所述PCB板包括第一面及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包括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的四个连接点,所述第二面包括连接外部电路的两个连接点。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Description

发声器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声器件,尤其涉及一种运用在便携式通讯产品中的发声器件。
【背景技术】
在移动电话等便携设备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产品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强,尤其在移动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更要求产品的精度高、性能好,同时还要求产品的结构小巧方便。
相关技术的发声器件具有两个音圈,这就需要四个焊接音圈线的焊盘,为使这两个音圈并联,还需要将四个焊盘中的同极性焊盘两两相连,而整个发声器件还需要一对引线引出作客户端连接。如果做独立焊盘,发声器件内将出现纷繁错杂的引线交织。即使将金属焊片注塑到发声器件中,也需要占用不小的空间,且装配操作难度打,此外,注塑焊片需要足够的塑料包裹,在小空间紧凑型发声器件中很难实现。
因此,实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发声器件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配方便的发声器件。
根据上述的技术问题,设计了一种发声器件,其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发声器件,包括外壳及收容于所述外壳内的发声器本体,所述发声器本体包括上盖、设置于所述上盖下方的振动系统及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第一音圈及第二音圈,所述磁路系统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音圈、第二音圈对应的第一磁路、第二磁路,所述发声器本体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磁路及第二磁路之间的PCB板,所述PCB板包括第一面及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包括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的四个连接点,所述第二面包括连接外部电路的两个连接点。
优选的,所述外壳包括共同形成收容所述发声器本体的空腔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包括在对应所述上盖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开口的上表面及分别在对应所述第一磁路和第二磁路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的下表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口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口、第三开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第三开口之间由一挡板阻隔,所述挡板具有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优选的,所述PCB板设置于所述挡板下方,所述第一面抵持于所述挡板,所述位于第一面的连接点朝向所述第一开口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音圈、第二音圈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面包括第一连接点、第二连接点、第三连接点、第四连接点,所述第二面包括第五连接点、第六连接点,所述第一连接点与第三连接点相导通,所述第二连接点与第四连接点相互绝缘,所述第五连接点与第六连接点相互绝缘。
优选的,所述PCB板还包括第一导通孔、第二导通孔、第三导通孔,所述第六连接点通过所述第二导通孔与所述第一连接点、第三连接点相导通,所述第五连接点通过所述第一导通孔、第三导通孔与所述第二连接点、第四连接点相导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音圈的正极和负极,所述第三连接点和第四连接点分别连接所述第二音圈的正极和负极,所述第五连接点和所述第六连接点分别连接外部电路的负极和正极。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采用了双面的PCB,结构简单而且装配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的上壳体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的导电端子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的导电端子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去除上盖及振膜可见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1包括外壳2及收容于所述外壳2内的发声器本体。所述外壳2包括共同形成收容所述发声器本体的空腔的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所述发声器本体包括上盖31、设置于所述上盖31下方的振动系统32及磁路系统33,所述振动系统32包括振膜320、第一音圈321及第二音圈322,所述磁路系统33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磁路331及第二磁路332,
所述发声器本体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磁路331及第二磁路332之间的PCB板4。
如图2所示,所述上壳体21包括在对应所述上盖31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开口210的上表面213及分别在对应所述第一磁路331和第二磁路332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开口211和第三开口212的下表面214。所述第一开口210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口211、第三开口212相连通,所述第二开口211与第三开口212之间由一挡板215阻隔,所述挡板215具有与所述第一开口210连通的第一通孔2151和第二通孔2152。
如图3、图4所示,所述PCB板4包括第一面41及第二面42。所述第一面41上设有第一连接点A、第二连接点B、第三连接点C、第四连接点D,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点A与所述第三连接点C相导通,所述第二连接点B与所述第四连接点D相互绝缘。所述第二面42上设有第五连接点E和第六连接点F,所述第五连接点E与所述第六连接点F相互绝缘。所述PCB板4还包括第一导通孔43、第二导通孔44、第三导通孔45,所述第六连接点F通过所述第二导通孔44与所述第一连接点A、第三连接点C相导通,所述第五连接点E通过所述第一导通孔43、第三导通孔45与所述第二连接点B、第四连接点D相导通。
如图5所示,所述PCB板4设置于所述挡板215下方,所述第一面41抵持于所述挡板215,所述位于第一面41的连接点(A、B、C、D)朝向所述第一开口210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2151、第二通孔2152与所述第一音圈321、第二音圈322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点A和第二连接点B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音圈321的正极和负极,所述第三连接点C和第四连接点D分别连接所述第二音圈322的正极和负极,所述第五连接点E和所述第六连接点F分别连接外部电路的负极和正极。
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1采用了双面的PCB板4,从而通过PCB达到了将第一音圈321和第二音圈322并联在一起而不出现引线交织的情况的要求。此外,因PCB板4与挡板215具有相似的外形,且位于挡板215下方,厚度小而不占用空间,有利于实现发声器件1的小型化。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发声器件,包括外壳及收容于所述外壳内的发声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器本体包括上盖、设置于所述上盖下方的振动系统及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第一音圈及第二音圈,所述磁路系统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音圈、第二音圈对应的第一磁路、第二磁路,所述发声器本体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磁路及第二磁路之间的PCB板,所述PCB板包括第一面及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包括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的四个连接点,所述第二面包括连接外部电路的两个连接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共同形成收容所述发声器本体的空腔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包括在对应所述上盖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开口的上表面及分别在对应所述第一磁路和第二磁路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的下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口、第三开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第三开口之间由一挡板阻隔,所述挡板具有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设置于所述挡板下方,所述第一面抵持于所述挡板,所述位于第一面的连接点朝向所述第一开口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音圈、第二音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包括第一连接点、第二连接点、第三连接点、第四连接点,所述第二面包括第五连接点、第六连接点,所述第一连接点与第三连接点相导通,所述第二连接点与第四连接点相互绝缘,所述第五连接点与第六连接点相互绝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还包括第一导通孔、第二导通孔、第三导通孔,所述第六连接点通过所述第二导通孔与所述第一连接点、第三连接点相导通,所述第五连接点通过所述第一导通孔、第三导通孔与所述第二连接点、第四连接点相导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音圈的正极和负极,所述第三连接点和第四连接点分别连接所述第二音圈的正极和负极,所述第五连接点和所述第六连接点分别连接外部电路的负极和正极。
CN 201220664952 2012-12-06 2012-12-06 发声器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398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664952 CN203039891U (zh) 2012-12-06 2012-12-06 发声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664952 CN203039891U (zh) 2012-12-06 2012-12-06 发声器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039891U true CN203039891U (zh) 2013-07-03

Family

ID=48691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66495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39891U (zh) 2012-12-06 2012-12-06 发声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0398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20129A1 (zh) * 2018-07-26 2020-01-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声结构及终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20129A1 (zh) * 2018-07-26 2020-01-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声结构及终端
US11343615B2 (en) 2018-07-26 2022-05-24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Sound producing structure and terminal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38743U (zh) 麦克风
CN202799106U (zh) 发声器
CN202587367U (zh) 微电机系统麦克风
CN202435605U (zh) 发声器
CN203912189U (zh) 微型扬声器及安装有该扬声器的扬声器模组
CN203039891U (zh) 发声器件
CN202587368U (zh) 微电机系统麦克风
CN201639772U (zh) 麦克风
CN201054788Y (zh) 驻极体麦克风
CN203708471U (zh) 扬声器
CN201118978Y (zh) 驻极体麦克风
CN109257556A (zh) 一种音箱组件及显示终端
CN201054789Y (zh) 驻极体麦克风
CN201160322Y (zh) 防尘麦克风
CN203352791U (zh) 一种终端及终端壳体
CN201781615U (zh) 一种驻极体麦克风
CN202059572U (zh) 一种驻极体电容式传声器
CN202218393U (zh) 同阻抗双音圈并联式扬声器
CN204442678U (zh) 一种简易结构的受话器
CN201491263U (zh) 驻极体麦克风
CN104581577A (zh) 一种简易结构的受话器
CN201274563Y (zh) 数字麦克风
CN204559879U (zh) 一种驻极体电容式麦克风
CN203457283U (zh) 组合式发声装置
CN105120408B (zh) 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512

Address after: Singapore Ang Mo Kio 65 Street No. 10 techpoint Building 1 floor, No. 8

Co-patentee after: AAC MICROTECH (CHANGZHOU) Co.,Ltd.

Patentee after: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Address before: Wujin Nanxiashu town Jiangsu city Changzhou province 213167

Co-patentee before: 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Ltd.

Patentee before: AAC MICROTECH (CHANGZHOU)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116

Address after: No. 8, 2 floor, 85 Cavendish Science Park Avenue, Singapore

Patentee after: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Address before: Singapore Ang Mo Kio 65 Street No. 10 techpoint Building 1 floor, No. 8

Co-patentee before: AAC MICROTECH (CHANGZHOU) Co.,Ltd.

Patentee before: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03

Termination date: 202112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