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038836U - 按钮开关 - Google Patents
按钮开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038836U CN203038836U CN 201320019202 CN201320019202U CN203038836U CN 203038836 U CN203038836 U CN 203038836U CN 201320019202 CN201320019202 CN 201320019202 CN 201320019202 U CN201320019202 U CN 201320019202U CN 203038836 U CN203038836 U CN 20303883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tton switch
- wiring substrate
- push
- place ahead
-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0—Bases; Stationary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81—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electrical connections to external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58—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contacts; Terminals
- H01H1/5805—Connections to printed circui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58—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contacts; Terminals
- H01H2001/5888—Terminals of surface mounted devices [SM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07/00—Connections
- H01H2207/032—Surface mounted componen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5/00—Switch site location
- H01H2225/028—Switch site location perpendicular to base of keyboard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按钮开关。按钮开关安装在具有设置有焊盘的上表面和端部的配线基板的上表面上。该按钮开关具备前方部位和后方部位。前方部位具有通过向规定的方向按压而动作的开关触点部,且构成为位于配线基板的端部的外侧。后方部位具有与开关触点部连接的端子而从前方部位延伸,并且构成为配置在配线基板的上表面上。后方部位与前方部位连接且与前方部位一起实质性地构成L字形状。端子构成为固定在配线基板的焊盘上。规定的方向与配线基板的上表面平行。按钮开关的重心位于后方部位从前方部位延伸的一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各种电子设备的输入操作部等使用的按钮开关。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各种电子设备的输入操作部,大多使用对所安装的配线基板面平行地进行按压操作的横按类型的按钮开关。
图8和图9分别为日本特开2001-210176号公报中记载的以往的按钮开关500的剖视图和分解立体图。在树脂制的壳体1的主体部2M设置有前方呈大致圆形地开口的凹部2C。在主体部2M的上部位置一体形成朝向后方及左右的侧方突出的承受部3。在凹部2C的内底面,通过镶嵌成形而固定有外侧触点5及中央触点7。与外侧触点5、中央触点7相连的各个端子从承受部3周围位置朝向外方侧突出形成。
由弹性金属薄板构成的圆形拱顶状的可动触点9使成为其拱顶下端位置的外周端部与壳体1的外侧触点5抵接而收容在凹部2C内。从其前方使具有挠性的绝缘膜制的绝缘片11贴附在凹部2C外周的平面部位置上,从而壳体1的凹部2C被闭塞。
树脂制的操作体13由凸缘部13A、在凸缘部13A的后表面中央突出形成的按压部13B、在凸缘部13A的前表面中央突出形成的操作部13C形成。凸缘部13A形成为主视下为长方形的板状。以使能够在按压部13B的后端经由绝缘片11将可动触点9的中央部向后方按压的方式,使凸缘部13A的周围位置在突出设置于壳体1的前方外周角部的引导壁的内周位置被引导,且操作体13配置成能够前后移动。另外,操作部13C从安装在壳体1上的金属罩15的开口部向前方突出。
图10和图11分别是配置在配线基板19上的按钮开关500的立体图和剖视图。在配线基板19的端部设置有切口部17。以壳体1的主体部2M位于切口部17内的方式在配线基板19上载置承受部3而配置按钮开关500。在该状态下将端子钎焊在对应的焊盘上,从而按钮开关500被安装在配线基板19上。
当在安装状态下将操作部13C向后方按压时,操作体13被引导而向后方水平移动,经由绝缘片11通过按压部13B将可动触点9的中央部向后方按压。当按压力超过规定大小时,可动触点9的中央部带有节度地翻转动作成后方凸型而与中央触点7接触,按钮开关500成为中央触点7与外侧触点5之间电连接的开关接通状态。此时,上述按压操作方向与安装按钮开关500的配线基板19面平行。由于通过水平移动的操作体13朝向与动作方向对应的方向直接按压可动触点9,所以在上述按压操作时通过按钮开关500能够获得良好的操作触感。
当解除向操作部13C的按压力时,可动触点9的中央部自行回复成原始的前方凸型而从中央触点7分离,且操作体13也经由绝缘片11被压回,而按钮开关500恢复成原始的开关断开状态。
按钮开关500配置成使壳体1的主体部2M位于切口部17内。然而,为了将配线基板19控制成低价格而期望在未形成切口部17的配线基板的端部同样配置并安装的按钮开关。
实用新型内容
按钮开关安装在具有上表面和端部的配线基板的上表面上,在所述上表面上设置有焊盘。该按钮开关具备前方部位和后方部位。前方部位具有通过向规定的方向被按压而动作的开关触点部,且构成为位于配线基板的端部的外侧。后方部位具有与开关触点部连接的端子而从前方部位延伸,并且构成为配置在配线基板的上表面上。后方部位与前方部位连接且与前方部位一起实质性地构成L字形状。端子构成为固定在配线基板的焊盘上。规定的方向与配线基板的上表面平行。按钮开关的重心位于后方部位从前方部位延伸的一侧。
该按钮开关能够稳定安装在配线基板的未形成切口部的端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按钮开关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按钮开关的线2-2处的剖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按钮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按钮开关的仰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按钮开关的同样的后视图。
图6是安装在配线基板上的实施方式的按钮开关的立体图。
图7是安装在配线基板上的实施方式的按钮开关的侧视图。
图8是以往的按钮开关的剖视图。
图9是以往的按钮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配置在配线基板上的以往的按钮开关的立体图。
图11是配置在配线基板上的以往的按钮开关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按钮开关1000的俯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按钮开关1000的线2-2处的剖视图。图3、图4、图5分别为按钮开关1000的分解立体图、仰视图、后视图。图6是安装在配线基板70上的按钮开关1000的立体图。图7是安装在配线基板70上的按钮开关1000的侧视图。
树脂制的壳体30具有前方主体部31、利用连接部92与前方主体部31相连的后方主体部32,壳体30在侧视下具有大致L字形状。成为上述L字形状的一方侧的前方主体部31具有薄板形状而向垂直下方延伸。成为上述L字形状的另一方侧的后方主体部32形成为与前方主体部31正交地向水平后方侧延伸的薄板形状。前方主体部31与后方主体部32一体形成,前方主体部31的上部位置与后方主体部32的前部位置通过连接部92相连。前方主体部31和后方主体部32的下方侧的角部未被进行较大倒角,在整个宽度方向上为大致直角。需要说明的是,前方主体部31的后表面31B从下方侧的角部到后方主体部32的下端由平坦面构成。
壳体30的前方主体部31形成为主视下横长的大致长方形。在前方主体部31的中央部设置有前方为横长的大致长圆形状或大致椭圆(日文:小判)形状且在前表面31A开口的凹部31C。在凹部31C的内底面上固定有中央触点41和外侧触点43。前方主体部31的凹部31C的形状与图8所示的以往的按钮开关500的凹部2C不同。前方主体部31不具有以往的按钮开关500的承受部3。
可动触点45使中央触点41与外侧触点43之间电分离,且具有拱顶形状。可动触点45的外形具有能够收容在壳体30的凹部31C中的大致椭圆形状或大致长条形状。可动触点45以可动触点45的拱顶形状向前方突出的方式收容在壳体30的凹部31C内。在可动触点45收容在凹部31C的状态下,可动触点45的成为拱顶形状的下端位置的短边侧的外周端部与外侧触点43抵接。利用中央触点41、外侧触点43、可动触点45构成开关触点部91。
壳体30的凹部31C由具备挠性的绝缘膜制的绝缘片47覆盖。在与可动触点45的拱顶形状的顶点部对置的绝缘片47的前表面的部分,固定有树脂制且形成为圆柱状的按压构件48。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替代按压构件48配置在绝缘片47的前表面的方式,将按压构件48夹入在绝缘片47的后表面与可动触点45的拱顶形状的顶点之间配置。绝缘片47向壳体30的固定方法不限于粘结固定或利用激光等熔敷固定等。装配在以上的前方主体部31的部分构成按钮开关1000的前方部位60。
壳体30的后方主体部32从前方主体部31的上部后方与前方主体部31成直角地朝向后方延伸,且形成为在俯视下后方的左右侧分别呈倾斜状地缩窄的大致长方体状(参照图1~图5)。
在从后方主体部32的后方观察时的右侧面侧,配置有从开关触点部91的中央触点41延伸的由导电材料构成的导出部52。导出部52以板厚方向朝向左右方向的方式向后方侧水平地延伸。同样,在从后方主体部32的后方观察时的左侧面侧,配置有从外侧触点43延伸的由导电材料构成的导出部55。导出部55也以板厚方向朝向左右方向的方式向后方侧水平地延伸。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导出部52、55的外侧面以相对于前方主体部31的左右端面位于平行的同一面内的方式延伸。即,后方主体部32及各导出部52、55被限制在从规定方向D1观察到的在主视下与方向D1成直角的方向D2上的前方主体部31的横向宽度、高度内。通过该构造,按钮开关1000整体的横向宽度尺寸得到抑制,从而能够构成为小型形状,因此优选。
如上述那样,后方主体部32的左右的侧面具有随着朝向后方而呈倾斜状地缩窄的所谓避让部,因此能够对导出部52、55的位置进行微调整。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构成为,后方主体部32为长方体,导出部52、55沿其左右的侧面延伸。另外,导出部52、55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埋设在后方主体部32内而延伸。
如图1至图5所示,后方主体部32的右侧面侧的导出部52在与后方主体部32的中间位置和后方位置对应的各个位置具有以从侧面向底面卷入的方式与后方主体部32的下表面32C对置地弯曲的部位。以与下表面32C对置的方式弯曲的部位作为端子53(53A、53B)发挥作用。同样,如图1至图5所示,后方主体部32的左侧面侧的导出部55也在与后方主体部32的中间位置和后方位置对应的各个位置具有以从侧面向底面卷入的方式与后方主体部32的下表面32C对置地弯曲的部位,以与下表面32C对置的方式弯曲的部位作为端子56(56A、56B)发挥作用。
中间位置的端子53A、56A设置在相对于在端子53A、56A间延伸的中心线1000C相互对称的位置而具有相互对称的形状,俯视下限制在后方主体部32的范围内。另外,后方位置的端子53B和56B也设置在相对于中心线1000C相互对称的位置上而具有相互对称的形状,在俯视下限制在后方主体部32的范围内。需要说明的是,后方位置的端子53B、56B比中间位置的端子53A、56A延长得长而靠近中心线1000C。端子53B、56B具有能够钎焊的较大的面积。端子53、56从自侧面位置的弯曲的根部到前端沿单一平面延伸(参照图5)。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和图5所示,后方主体部32的下表面32C的与端子53、56对置的部分以随着从后方主体部32的侧面靠近中心线1000C而远离端子53、56的方式倾斜,在与端子53、56之间形成避让部32D。通过避让部32D能够对端子53、56的角度进行微调整。
中央触点41具有构成为与可动触点45接触的接触面。外侧触点43具有与可动触点45接触的接触面。端子53(55)具有构成为与焊盘71连接的连接面。中央触点41、外侧触点43、端子53(55)可以由折弯的板材等一个构件形成。也可以在中央触点41、外侧触点43中使与可动触点45接触的面朝向外侧而引出导出部52、55从而形成上述各端子53、56。即,在该构件被折弯之前,中央触点41的接触面、外侧触点43的接触面、端子53(55)的连接面位于该构件的同一面内。在这种情况下,端子53、56的成为钎焊面的下表面成为上述接触面的镀银等的镀敷所位于的面,因此作为该板材可以使用单面镀敷原材料。
需要说明的是,导出部的结构、每个导出部的端子的形成个数、形状等并不局限于以上说明的结构,进行适当设定即可。
在导出部52、55的后部位置设置有上表面凿密部54、57,分别卡止于设置在后方主体部32的后部上表面的左右位置的卡止突起33、34。这样设计是为了减少导出部52、55产生晃动等,采用该结构即能够形成为简单的结构,因而优选,但是用于实现上述作用的结构并不局限于该结构。
装配在以上的后方主体部32上的部分形成作为按钮开关1000的后方部位65。此外,对于该结构而言,如上述那样,后方部位65被限制在前方部位60的前方主体部31的横向宽度内。另外,如图1所示,对于该结构件而言,前方上表面位置即壳体30的上表面部构成平坦的平面部,该部分构成为安装时的吸附面。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按钮开关1000在完成品单体中具有侧视下构成大致L字形状的前方部位60和后方部位65。进一步而言,在该结构件中,完成品单体的重心G1的位置设定成位于后方部位65侧。
按钮开关1000的完成品单体的重心G1的位置受到前方部位60侧与后方部位65侧的形状设定、重量等影响。内置于前方部位60的前方主体部31中的开关触点部91的可动触点45可以使用小宽度的大致椭圆状等的部件。图8和图9所示的以往的按钮开关500具有从下方受到支承的承受部3。在本实施方式的按钮开关1000中,可动触点45不具备承受部3,具有主视下横长的大致长方形的薄板形状。因此,能够实现前方部位60侧的上下尺寸的小型化以及轻量化。
此外,由于前方部位60小型轻量化,因此,即使后方部位65限制在主视下前方主体部31的范围内,也能够抑制后方部位65的长度尺寸,通过将完成品单体的重心G1的位置设定成位于后方部位65侧,能够容易地获得外形整体实现小型化的按钮开关1000。
接下来,使用图6和图7说明按钮开关1000的安装状态。
首先,准备按钮开关1000和用于安装的配线基板70。在配线基板70中,如图6所示,端部形状在俯视下为直线状,即不像以往那样在端部设置切口部17。在配线基板70的端部70C附近的上表面70A的位置设置有分别与各端子53(53A、53B)、56(56A、56B)固定的焊盘71(71A、71B)、72(72A、72B)。
在此,各焊盘71、72优选比按钮开关1000的各导出部52、55的位置稍向外侧延伸得大。
进一步而言,固定于开关1000的后方位置的端子53B和56B的焊盘71B、72B相对于端子53B、56B间的中心位置稍向后侧延伸得宽。即,在按钮开关1000中,将后方位置的端子53B和56B设定为尺寸较大的形状。由此,能够使焊料膏剂熔融而固化时的基于焊料张力产生的钎焊安装时的自校正效果在后方主体部32的后部侧较大地发挥作用。这是因为,当将焊盘71B、72B相对于端子53B和56B的中心位置稍向后侧延伸得宽时,其作用得以较大程度地发挥,因而优选。若与中间位置的端子53A、56A对应的焊盘71A、72A也同样设定则更佳。
按钮开关1000以如下方式载置于配线基板70上,即,从壳体30的前方主体部31与后方主体部32的一体化部位到后方主体部32上表面的平坦面部分由吸附头吸附,而端子53、56载置在涂布有焊料膏剂的焊盘71、72上(参照图6)。
在按钮开关1000配置在配线基板70上的状态下,如图7所示,前方部位60位于比配线基板70的端部70C靠外侧处,以前方主体部31的后表面31B与配线基板70的端部70C的前端面抵接或稍带有间隙的方式将后方部位65配置在配线基板70上。
在按钮开关1000中,由于重心G1的位置位于后方部位65侧,所以即便是在配线基板70上如以往那样载置于不具有切口部17的直线状的端部70C,或在钎焊前的状态下,也能够直接在该载置状态下维持稳定的配置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具有切口部的配线基板上,使前方部位60位于该切口部内而配置按钮开关1000,也能够维持稳定的配置状态。
然后,在焊料熔融时,通过至少相对于端子53B、56B的焊盘71B、72B的上述形状设定产生自校正(self-alignment)效果,从而按钮开关1000向后方侧等稍移动。通过该移动,前方主体部31的后表面31B与配线基板70的端部70C的前端面抵接,在端子53、56的弯曲根部的导出部52、55的外侧面位置也形成焊脚(fillet)且端子53、56被钎焊固定,由此按钮开关1000完成安装。
如上所述,在按钮开关1000中,由于将端子53、56以限制在后方部位65的范围内的方式弯曲,因此通过表面安装能够以较少的俯视下面积进行钎焊安装,从而能够配置在较小的空间内。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构成为端子53、56分别以朝向后方部位65的中央而变高的方式倾斜,从而获得较大的配设有焊料的区域。
此外,在按钮开关1000中,由于重心G1的位置位于后方部位65侧,所以即使在钎焊前的状态下,或焊料熔融的状态下,配置状态也能够得以稳定地维持,从而钎焊后的安装状态也良好。
接下来,对安装于设备的配线基板70上的按钮开关1000的动作进行说明。
开关触点部91通过被向规定的方向D1按压而动作。当相对于前方部位60在配线基板70上沿水平方向朝向后方侧进行按压操作时,按压力经由按压构件48施加到可动触点45的中央位置。于是,若对可动触点45的按压力超过规定的大小,则可动触点45的拱顶状的中央部向后方侧带有节度地翻转,背面与中央触点41接触。由此,开关触点部91成为中央触点41与外侧触点43之间电导通的开关接通状态。在此,在钎焊安装后,只要前方部位60的后表面31B与配线基板70端部70C的前端面成为抵接状态,则对钎焊固定部位带来的影响小,因而优选。
当解除上述按压力时,可动触点45自行恢复为原来的向前方突出的拱顶形状,中央触点41与外侧触点43之间电气独立而开关触点部91恢复为开关断开状态。
在进行该按压操作时,由于开关触点部91的可动触点45与安装有开关1000的配线基板70的面平行,朝向与可动触点45自身的动作方向对应的方向被直接按压而翻转,因此能够获得良好的操作感触。
如以上说明那样,在按钮开关1000载置配置于未设置切口部的配线基板70的端部70C时,包括钎焊前的状态等在内能够稳定地维持配置状态,因此能够实现在该状态下可进行钎焊安装的小型形状的按钮开关。即,由于可以不在配线基板70上设置切口部,所以相应地能够实现低价格化,且同时能够在与安装有按钮开关1000的端部70C位置相对应的配线基板70的下表面区域安装规定的电子部件等或者配置规定构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按钮开关1000不局限于上述结构。例如,作为开关触点部91,只要能够与可动触点的动作对应地使独立的固定触点之间相接分离即可。另外,在上述说明中经由按压构件48而使开关触点部91动作,但是用于使开关触点部91动作的机构可以为除此以外的其他结构。进一步而言,也可以采用将该机构省略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前方主体部31也可以具有与之对应的形状。
另外,来自中央触点41、外侧触点43的导出部52、55的引出结构、上述导出部52、55在后方部位65的配设状态等可以为上述结构以外的其他结构。进一步而言,上述说明中的端子53、56都具有以限制在后方部位65的范围内的方式弯曲的形状,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即,作为端子,可以为以J形管(J vent)形状等向外侧突出的一般的表面安装形的结构体或向下侧突出形成的一般的倾角(dip)对应的形状的结构体等。进一步而言,也可以为将上述的端子形状组合设置的结构体,例如后方位置侧的端子具有以限制在后方部位65的范围内的方式弯曲的形状或者以J形管形状等向外侧突出的一般的表面安装形中的任意一种,中间位置侧的端子具有能够插入设置在配线基板上的通孔内的形状。此外,后方主体部32也可以具有与其对应的形状。
另外,壳体30的前方主体部31、后方主体部32也不限于树脂制且一体形成的结构体。例如,前方主体部31、后方主体部32可分别形成而进行结合,此时,可以由彼此原料不同的结构物形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说明中虽然以最小限度的构成构件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按钮开关1000可以进一步具备金属罩等其他构件。进一步而言,金属罩可以为钎焊固定在对应的焊盘上的结构等。
另外,也可以将使后方部位65的重量加大的附设构件设置在后方部位65上。或者,也可以谋求可获得与其同样的作用的机构。作为这种机构,例如可以为如下机构,即,在配线基板70上载置配置时,与配线基板70等结合,即便是在端子的钎焊前的状态等下,也能够维持该载置的状态不变。
如上述那样,按钮开关1000构成安装在具有设置有焊盘71的上表面70A和端部70C的配线基板70的上表面70A上。按钮开关1000具备前方部位60和后方部位65。前方部位60构成为具有通过被向规定的方向D1按压而进行动作的开关触点部91,且位于配线基板70的端部70C的外侧。后方部位65构成为具有与开关触点部91连接的端子53且从前方部位60延伸,且配置在配线基板70的上表面70A上。后方部位65与前方部位60连接且与前方部位60实质性地构成为L字形状。端子53构成为与配线基板70的焊盘71连接。规定的方向D1与配线基板70的上表面70A平行。按钮开关1000的重心位于后方部位65从前方部位60延伸的一侧。
前方部位60从配线基板70的上表面70A向下方延伸,且从规定的方向D1观察时实质性具有沿与上表面70A平行的方向D2细长地延伸的矩形形状。后方部位65可以限制在与上表面70A平行的方向D2上的前方部位60的宽度内。
后方部位65可以具有:具有以与配线基板70的上表面70A对置的方式构成的下表面32C的后方主体部32(壳体30)、从开关触点部91向端子53延伸的导出部52。在这种情况下,端子53位于后方主体部32的下表面32C,从导出部52到端子53弯曲。
前方部位60可以从配线基板70的上表面70A向下方延伸,且实质上具有从规定的方向D1观察时沿与上表面70A平行的方向D2细长地延伸的矩形形状。后方部位65可以限制在与上表面70A平行的方向D2上的前方部位60的宽度内。
开关触点部91具有可动触点45、中央触点41、外侧触点43。中央触点41具有构成与可动触点45接触的接触面。外侧触点43具有与可动触点45接触的接触面。端子53(55)具有构成为与焊盘71连接的连接面。中央触点41、外侧触点43、端子53可以由被折弯的板材等一个构件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在该构件被折弯之前,中央触点41的接触面、外侧触点43的接触面、端子53的连接面可以位于该构件的同一面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方式中表示“上表面”、“下表面”、“下方”等方向的用语是表示仅依赖于壳体30、开关触点部91等按钮开关1000的构成部件、配线基板70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相对方向,并非表示铅垂方向等绝对方向。
Claims (5)
1.一种按钮开关,其构成为安装在具有上表面和端部的配线基板的所述上表面上,在所述上表面上设置有焊盘,所述按钮开关的特征在于,具备:
前方部位,其具有通过向规定的方向被按压而进行动作的开关触点部,且构成为位于所述配线基板的所述端部的外侧,
后方部位,其具有与所述开关触点部连接的端子且从所述前方部位延伸,并且配置在所述配线基板的所述上表面上,
所述后方部位与所述前方部位连接且与所述前方部位一起实质性地构成L字形状,
所述端子与所述配线基板的所述焊盘连接,
所述规定的方向与所述配线基板的所述上表面平行,
所述按钮开关的重心位于所述后方部位从所述前方部位延伸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方部位从所述配线基板的所述上表面向下方延伸,且实质性地具有从所述规定的方向观察时在与所述上表面平行的方向上细长地延伸的矩形形状,
所述后方部位被限制在与所述上表面平行的所述方向上的所述前方部位的宽度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方部位具有:
后方主体部,其具有以与所述配线基板的所述上表面对置的方式构成的下表面;
导出部,其从所述开关触点部向所述端子延伸,
所述端子位于所述后方主体部的所述下表面,从所述导出部至所述端子弯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方部位从所述配线基板的所述上表面向下方延伸,且实质性地具有从所述规定的方向观察时在与所述上表面平行的方向上细长地延伸的矩形形状,
所述后方部位被限制在与所述上表面平行的所述方向上的所述前方部位的宽度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触点部具备:
可动触点;
中央触点,其具有以与所述可动触点接触的方式构成的接触面;
外侧触点,其具有与所述可动触点接触的接触面,
所述端子具有以与所述焊盘连接的方式构成的连接面,
所述中央触点、所述外侧触点和所述端子由被折弯的一个构件形成,
在所述一个构件被折弯前,所述中央触点的所述接触面、所述外侧触点的所述接触面和所述端子的所述连接面位于所述一个构件的同一面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006701 | 2012-01-17 | ||
JP2012006701A JP2013149351A (ja) | 2012-01-17 | 2012-01-17 |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038836U true CN203038836U (zh) | 2013-07-03 |
Family
ID=48690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320019202 Expired - Lifetime CN203038836U (zh) | 2012-01-17 | 2013-01-15 | 按钮开关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006597B2 (zh) |
JP (1) | JP2013149351A (zh) |
CN (1) | CN20303883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69929A (zh) * | 2012-02-23 | 2016-08-17 | 西铁城电子株式会社 | 按键开关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958976B2 (ja) | 2014-03-25 | 2016-08-02 |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
JP6341509B2 (ja) * | 2014-09-26 | 2018-06-13 |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
JP6427761B2 (ja) * | 2014-10-09 | 2018-11-28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
JP2022056028A (ja) * | 2020-09-29 | 2022-04-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959916B2 (ja) | 2000-01-25 | 2007-08-15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プッシュオンスイッチおよびそれを装着した電子機器、ならびにその装着方法 |
CN101471191B (zh) * | 2007-12-24 | 2011-09-21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按键结构及应用该按键结构的电子装置 |
CN101651726A (zh) * | 2008-08-13 | 2010-02-17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侧键及具该侧键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
JP2010118336A (ja) * | 2008-10-14 | 2010-05-27 | Panasonic Corp |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およびそれを搭載する電子機器 |
EP3196910B1 (en) * | 2012-02-23 | 2019-06-12 |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 Push switch |
-
2012
- 2012-01-17 JP JP2012006701A patent/JP2013149351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2-12-28 US US13/730,414 patent/US9006597B2/en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1-15 CN CN 201320019202 patent/CN20303883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69929A (zh) * | 2012-02-23 | 2016-08-17 | 西铁城电子株式会社 | 按键开关 |
CN105869929B (zh) * | 2012-02-23 | 2018-08-03 | 西铁城电子株式会社 | 按键开关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006597B2 (en) | 2015-04-14 |
JP2013149351A (ja) | 2013-08-01 |
US20130180837A1 (en) | 2013-07-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038836U (zh) | 按钮开关 | |
CN201797100U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917027Y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2737016Y (zh) | 电连接器 | |
US7285026B1 (en) | Compressed contact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101355215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927733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3039120U (zh) | 连接器 | |
CN109687184A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197023Y (zh) | 电子卡连接器 | |
SG191437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
US8133067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locking engagement between an actuator and an insulative housing | |
CN107230851B (zh) | 电连接器 | |
US20080050941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retaining shell | |
KR20120100736A (ko) | 전기 커넥터 및 전기 커넥터 조립체 | |
CN101071912B (zh)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2484658Y (zh) | 电连接器 | |
US20090017701A1 (en) | Battery connector | |
CN201252280Y (zh) | 电连接器 | |
CN101136289B (zh) | 输入装置 | |
CN103137362B (zh) | 按压开关 | |
EP3166125B1 (en) | A switch assembly | |
CN1870353B (zh) | 电连接器 | |
CN100429833C (zh) | 电连接器 | |
CN205028818U (zh) | 按钮开关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