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037976U - 可更换镜头 - Google Patents

可更换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037976U
CN203037976U CN201220483832XU CN201220483832U CN203037976U CN 203037976 U CN203037976 U CN 203037976U CN 201220483832X U CN201220483832X U CN 201220483832XU CN 201220483832 U CN201220483832 U CN 201220483832U CN 203037976 U CN203037976 U CN 2030379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lens
mentioned
lens side
splicing ear
side spli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48383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今藤和晴
及川雅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k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k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kon Corp filed Critical Niko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0379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03797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Abstract

可更换镜头包括:镜头侧固定架部,用于安装相机机身并具有固定架中心点,相机机身具有设于相机机身的机身侧固定架部附近的12个机身侧连接端子;保持部,相对于固定架中心点圆弧状地配置有分别与12个机身侧连接端子连接并具有与机身侧连接端子接触的接触部的12个镜头侧连接端子、以及具有接触部的至少1个镜头侧预备端子;光学系统,包含能够驱动的被驱动部件;和驱动部,驱动被驱动部件。镜头侧预备端子的相应接触部和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相对于固定架中心点所成的内角,比第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和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相对于固定架中心点所成的内角小。

Description

可更换镜头
本非临时申请要求2011年11月29日申请的美国临时申请No.61/564,569的权益。本申请还要求于2011年9月2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1-205063以及2012年8月31日提交的日本申请No.2012-191003的优先权。每个在先申请的公开作为参考整体在此引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更换镜头。
背景技术
已知有在相机机身和可更换镜头之间进行电气通信的相机系统。例如在日本国特开平7-234432号公报中记载了具有用于与相机机身及适配器(例如中间环、后焦点转换器)进行通信的端子组的可更换镜头。该端子组圆弧状地排列配置,在其一端相邻地配置有用于从相机机身向可更换镜头及适配器供给电源的端子组。
实用新型内容
上述公报所述的可更换镜头存在无法顺畅地进行可更换镜头的安装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1方式的可更换镜头包括:镜头侧固定架部,用于安装相机机身并具有固定架中心点,所述相机机身具有设于相机机身的机身侧固定架部附近的12个机身侧连接端子;保持部,相对于上述固定架中心点圆弧状地配置有分别与上述12个机身侧连接端子连接并分别具有与上述机身侧连接端子接触的接触部的12个镜头侧连接端子、以及具有接触部的至少1个镜头侧预备端子;光学系统,包含能够驱动的被驱动部件;和驱动部,驱动上述被驱动部件,上述12个镜头侧连接端子由第1至第12镜头侧连接端子构成,其中,第1镜头侧连接端子被从上述相机机身提供用于使上述驱动部动作的驱动电压;第2镜头侧连接端子成为与上述驱动电压对应的接地端子;第3镜头侧连接端子被从上述相机机身输入第1时钟信号;第4镜头侧连接端子与上述第1时钟信号同步地被从上述相机机身输入第1数据信号;第5镜头侧连接端子与上述第1时钟信号同步地向上述相机机身输出第2数据信号;第6镜头侧连接端子被从上述相机机身输入第2时钟信号;第7镜头侧连接端子与上述第2时钟信号同步地向上述相机机身输出第3数据信号;第8镜头侧连接端子向上述相机机身输出与上述第1时钟信号及上述第2时钟信号不同步的第1非同步信号;第9镜头侧连接端子被从上述相机机身输入与上述第1时钟信号及上述第2时钟信号不同步的第2非同步信号;第10镜头侧连接端子向上述相机机身输出与上述第1时钟信号及上述第2时钟信号不同步的第3非同步信号;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被从上述相机机身提供动作电压,该动作电压用于:根据从上述第8镜头侧连接端子输出的上述第1非同步信号及在上述第3镜头侧连接端子输入的上述第1时钟信号,使用上述第4镜头侧连接端子从上述相机机身接收上述第1数据信号,并使用上述第5镜头侧连接端子向上述相机机身发送上述第2数据信号,并且,根据在上述第9镜头侧连接端子输入的上述第2非同步信号、从上述第10镜头侧连接端子输出的上述第3非同步信号及在上述第6镜头侧连接端子输入的上述第2时钟信号,使用上述第7镜头侧连接端子向上述相机机身发送上述第3数据信号;第12镜头侧连接端子成为与上述动作电压对应的接地端子,在从上述12个镜头侧连接端子和上述镜头侧预备端子任意选择的两个端子的相应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固定架中心点所成的内角中,上述第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和上述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固定架中心点所成的内角最大,上述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和上述第12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固定架中心点所成的内角,比上述第1镜头侧连接端子至上述第10镜头侧连接端子中的任一个的相应接触部和上述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固定架中心点所成的内角小,上述第3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和上述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固定架中心点所成的内角,比上述第1镜头侧连接端子、上述第2镜头侧连接端子及上述第4镜头侧连接端子至上述第10镜头侧连接端子中的任一个的相应接触部和上述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固定架中心点所成的内角小,上述第4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和上述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固定架中心点所成的内角,比上述第1镜头侧连接端子、上述第2镜头侧连接端子及上述第5镜头侧连接端子至上述第10镜头侧连接端子中的任一个的相应接触部和上述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固定架中心点所成的内角小,上述第5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和上述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固定架中心点所成的内角,比上述第1镜头侧连接端子、上述第2镜头侧连接端子及上述第6镜头侧连接端子至上述第10镜头侧连接端子中的任一个的相应接触部和上述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固定架中心点所成的内角小,上述第8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和上述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固定架中心点所成的内角,比上述第1镜头侧连接端子、上述第2镜头侧连接端子、上述第6镜头侧连接端子、上述第7镜头侧连接端子、上述第9镜头侧连接端子及上述第10镜头侧连接端子中的任一个的相应接触部和上述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固定架中心点所成的内角小,上述第9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和上述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固定架中心点所成的内角,比上述第1镜头侧连接端子、上述第2镜头侧连接端子、上述第6镜头侧连接端子、上述第7镜头侧连接端子及上述第10镜头侧连接端子中的任一个的相应接触部和上述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固定架中心点所成的内角小,上述第10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和上述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固定架中心点所成的内角,比上述第1镜头侧连接端子、上述第2镜头侧连接端子、上述第6镜头侧连接端子及上述第7镜头侧连接端子中的任一个的相应接触部和上述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固定架中心点所成的内角小,上述第6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和上述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固定架中心点所成的内角,比上述第1镜头侧连接端子、上述第2镜头侧连接端子及上述第7镜头侧连接端子中的任一个的相应接触部和上述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固定架中心点所成的内角小,上述第7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和上述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固定架中心点所成的内角,比上述第1镜头侧连接端子及上述第2镜头侧连接端子中的任一个的相应接触部和上述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固定架中心点所成的内角小,上述第2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和上述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固定架中心点所成的内角,比上述第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和上述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固定架中心点所成的内角小,上述镜头侧预备端子的相应接触部和上述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固定架中心点所成的内角,比上述第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和上述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固定架中心点所成的内角小。
本实用新型的第2方式优选,在第1方式的可更换镜头中,上述镜头侧预备端子是与上述12个机身侧连接端子均不连接的端子。
本实用新型的第3方式优选,在第1或第2方式的可更换镜头中,上述镜头侧预备端子是维护用的端子。
本实用新型的第4方式优选,在第1或第2方式的可更换镜头中,在上述镜头侧固定架部能够择一地安装:具有上述12个机身侧连接端子的第1相机机身;以及在上述机身侧固定架部的附近还具有与上述12个机身侧连接端子不同的第2机身侧端子的第2相机机身,在将上述第2相机机身安装到上述镜头侧固定架部时,上述镜头侧预备端子与上述第2机身侧端子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5方式优选,在第1或第2方式的可更换镜头中,能够将上述相机机身经由具有与上述镜头侧预备端子连接的适配器侧端子的中间适配器安装到上述镜头侧固定架部,上述可更换镜头还包括利用上述镜头侧预备端子检测上述中间适配器的有无的适配器检测部。
本实用新型的第6方式优选,在第1至第5方式的可更换镜头中,上述镜头侧预备端子具有与上述12个镜头侧连接端子中的至少一个大致相同的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第7方式优选,在第1至第6方式的可更换镜头中,上述12个镜头侧连接端子及上述至少一个镜头侧预备端子分别具有露出到上述保持部的表面的露出区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适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的镜头可换式的相机系统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适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的镜头可换式的相机系统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保持部的详情的示意图。
图4A、4B是机身侧固定架部的主视图。
图5A、5B是镜头侧固定架部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命令数据通信的示例的时序图。
图7A、7B是表示热线通信的示例的时序图。
图8是表示能够拆装可更换镜头的镜头管理装置的截面图。
图9A、9B是表示保持部的详情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相机系统的各保持部的详情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相机系统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适配器侧第2固定架部的主视图。
图13A、13B是第4实施方式的保持部的主视图。
图14A、14B是第4实施方式的第8镜头侧连接端子LP8的主视图及截面图。
图15是表示镜头侧连接端子的配置的一例的保持部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的镜头可换式的相机系统的立体图。另外,在图1中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设备和装置,对于除此之外的设备和装置,省略了图示和说明。相机系统1由相机机身100以及可相对于相机机身100拆装的可更换镜头(摄影镜头)200构成。
在相机机身100上设置有用于可拆装地安装可更换镜头200的卡口结构的机身侧固定架部101。在机身侧固定架部101的附近(机身侧固定架部101的内周侧)的位置,以部分地向机身侧固定架部101的内周侧突出的状态设置有用于保持12个机身侧连接端子的保持部(电连接部)102。
此外,在可更换镜头200上,与机身侧固定架部101对应,而设置有用于可拆装地安装相机机身100的镜头侧固定架部201。在镜头侧固定架部201的附近(镜头侧固定架部201的内周侧)的位置,以部分地向镜头侧固定架部201的内周侧突出的状态设置有用于保持12个镜头侧连接端子和1个镜头侧预备端子的保持部(电连接部)202。
使机身侧固定架部101的开口部的中心与可更换镜头200的光轴一致,并将设于可更换镜头200的表示旋转位置的未图示的标识与设于相机机身100的同样的标识对齐后,能够将镜头侧固定架部201插入到机身侧固定架部101。之后,从相机机身100的正面看若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可更换镜头200,则镜头侧固定架部201的爪部进入机身侧固定架部101的爪部的后侧。使可更换镜头200转动预定角度后,镜头侧固定架部201与机身侧固定架部101结合(镜头侧爪部与机身侧爪部完成结合),可更换镜头200的安装完成。
将可更换镜头200安装到相机机身100时,设置于保持部102(之后详述)的多个机身侧连接端子与设置于保持部202(之后详述)的多个镜头侧连接端子电连接且物理性连接。这些端子被用于从相机机身100向可更换镜头200的供电、以及相机机身100和可更换镜头200的信号收发另外,设于可更换镜头200的保持部202中的镜头侧预备端子不与相机机身100的保持部102中设置的任何端子连接,详情后述。
在相机机身100内的机身侧固定架部101后方设置摄像元件104。在相机机身100的上方设置有作为输入装置的按钮105。用户利用按钮105等输入装置向相机机身100进行摄影指示、摄影条件的设定指示等。
图2是表示适用了本实用新型的镜头可换式的相机系统1的截面图。可更换镜头200包括使被摄体像成像的成像光学系统210。成像光学系统210由多个透镜210a~210c构成。该多个透镜210a~210c中包括用于控制被摄体像的对焦位置的聚焦透镜210b。
在可更换镜头200的内部设置有用于进行可更换镜头200的各部的控制的镜头控制部203。镜头控制部203由未图示的微型计算机及其周边电路等构成。在镜头控制部203上连接有镜头侧第1通信部217、镜头侧第2通信部218、透镜驱动部212、透镜位置检测部213、ROM215和RAM216。
镜头侧第1通信部217和镜头侧第2通信部218,经由保持部102、202的端子而进行与相机机身100的数据收发。该镜头侧第1通信部217和镜头侧第2通信部218分别为可更换镜头侧的通信接口。镜头控制部203使用这些通信接口而在与相机机身100(后述的机身控制部103)之间进行后述的各通信(热线通信、命令数据通信)。
透镜驱动部212例如具有步进马达等促动器,根据输入到透镜驱动部212的信号而驱动聚焦透镜210b。透镜位置检测部213例如对向透镜驱动部212具有的步进马达输入的信号的脉冲数进行计数,检测聚焦透镜210b的位置。或者,也可以利用设置于可更换镜头200中的已知的距离编码器等来检测聚焦透镜210b的位置。
此外,在可更换镜头200内也可设置上述聚焦透镜210b以外的被驱动部件。例如也可和上述聚焦透镜210b一样,作为可在可更换镜头(成像光学系统210)的光轴方向上移动的部件而具有变焦透镜,将电驱动该变焦透镜的机构(电动变焦机构)设置在可更换镜头200内。并且也可将抖动校正机构设置在可更换镜头200内,该抖动校正机构包括可在包含与成像光学系统210的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成分(X、Y方向成分)的移动方向上移动的抖动校正透镜,通过驱动该抖动校正透镜进行像抖动的校正。此外,也可将光圈电动机构设置在可更换镜头200内,该光圈电动机构控制可移动的光圈部件(光阑叶片)的驱动,以变更被摄体的光束通过的光圈开口的大小。在设置有这样的被驱动部件时,镜头控制部203使用透镜驱动部212及透镜位置检测部213,控制抖动校正透镜、光圈部件、变焦透镜各自的驱动、位置检测。
ROM215为非易失性的存储介质,预先存储镜头控制部203所执行的预定的控制程序等。RAM216为易失性的存储介质,由镜头控制部203用作各种数据的存储区域。
在摄像元件104的前面设置有用于控制摄像元件104的曝光状态的快门115、和将光学低通滤波器、红外线截止滤波器组合而成的光学滤波器116。透过了成像光学系统210的被摄体光,经由快门115和滤波器116而入射到摄像元件104。
在相机机身100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控制相机机身100的各部的机身控制部103。机身控制部103由未图示的微型计算机、RAM及其周边电路等构成。
在机身控制部103上连接有机身侧第1通信部117和机身侧第2通信部118。机身侧第1通信部117与保持部102连接,可与镜头侧第1通信部217进行数据的收发。同样,机身侧第2通信部118可与镜头侧第2通信部218进行数据的收发。换言之,机身侧第1通信部117和机身侧第2通信部118分别为机身侧的通信接口。机身控制部103使用这些通信接口,而在与可更换镜头200(镜头控制部203)之间进行后述的各通信(热线通信、命令数据通信)。
在相机机身100的背面配置由LCD面板等构成的显示装置111。机身控制部103使该显示装置111显示基于摄像元件104的输出的、被摄体的图像(所谓取景图像)、用于设定摄影条件的各种菜单画面。
(保持部102、202的说明)
图3是表示保持部102、202的详情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保持部102存在12个机身侧连接端子BP1~BP12。在保持部202存在与上述12个机身侧连接端子分别对应的12个镜头侧连接端子LP1~LP12、以及不与任何机身侧连接端子对应的镜头侧预备端子LPA。
第11机身侧连接端子BP11和第12机身侧连接端子BP12与相机机身100内的第1电源电路130连接。第1电源电路130向第11机身侧连接端子BP11提供除了透镜驱动部212以外的可更换镜头200内的各部的动作电压。即,从第11机身侧连接端子BP11和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LP11提供除了透镜驱动部212之外的可更换镜头200内的各部(包括镜头侧第1通信部217和镜头侧第2通信部218)的动作电压。能够提供到该第11机身侧连接端子BP11的电压值具有最小电压值~最大电压值的范围(例如3V左右的电压幅度),但标准提供的电压值为其最大电压值和最小电压值的中间值附近的电压值。从而,从相机机身100侧向可更换镜头200侧提供的电流值在电源接通状态下为约数10mA~数100mA的范围内的电流值。
第12机身侧连接端子BP12为与施加到第11机身侧连接端子BP11的上述动作电压对应的接地端子。即,第12机身侧连接端子BP12和第12镜头侧连接端子LP12为与上述动作电压对应的接地端子。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由第11机身侧连接端子BP11和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LP11构成的信号线称为信号线V33。此外,将由第12机身侧连接端子BP12和第12镜头侧连接端子LP12构成的信号线称为信号线GND。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LP11、第12镜头侧连接端子LP12、第11机身侧连接端子BP11和第12机身侧连接端子BP12构成用于从相机机身100侧向可更换镜头200侧提供电源的电源系统端子。
第3机身侧连接端子BP3、第4机身侧连接端子BP4、第5机身侧连接端子BP5和第8机身侧连接端子BP8,与机身侧第1通信部117连接。与这些机身侧连接端子对应的可更换镜头200侧的第3镜头侧连接端子LP3、第4镜头侧连接端子LP4、第5镜头侧连接端子LP5和第8镜头侧连接端子LP8与镜头侧第1通信部217连接。机身侧第1通信部117和镜头侧第1通信部217,利用这些端子(通信系统端子)彼此进行数据的收发。关于机身侧第1通信部117和镜头侧第1通信部217进行的通信的内容,在之后详细说明。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由第3机身侧连接端子BP3和第3镜头侧连接端子LP3构成的信号线称为信号线CLK。同样,将由第4机身侧连接端子BP4和第4镜头侧连接端子LP4构成的信号线称为信号线BDAT,将由第5机身侧连接端子BP5和第5镜头侧连接端子LP5构成的信号线称为信号线LDAT,将由第8机身侧连接端子BP8和第8镜头侧连接端子LP8构成的信号线称为信号线RDY。
镜头侧第1通信部217除了与上述各镜头侧连接端子连接之外,还与镜头侧预备端子LPA连接。镜头侧预备端子LPA在可更换镜头200的内部通过未图示的上拉电阻而被上拉成预定的电压。在将可更换镜头200安装到相机机身100的期间,镜头侧预备端子LPA不与相机机身100侧的任何端子连接,因此镜头侧第1通信部217的与镜头侧预备端子LPA对应的输入端子保持被施加了电源电压的状态。
第9机身侧连接端子BP9、第10机身侧连接端子BP10、第6机身侧连接端子BP6和第7机身侧连接端子BP7,与机身侧第2通信部118连接。与这些机身侧连接端子对应的可更换镜头200侧的第9镜头侧连接端子LP9、第10镜头侧连接端子LP10、第6镜头侧连接端子LP6和第7镜头侧连接端子LP7,与镜头侧第2通信部218连接。镜头侧第2通信部218利用这些端子(通信系统端子)向机身侧第2通信部118进行数据的发送。关于机身侧第2通信部118和镜头侧第2通信部218进行的通信的内容,在之后详细说明。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由第9机身侧连接端子BP9和第9镜头侧连接端子LP9构成的信号线称为信号线HREQ。同样,将由第10机身侧连接端子BP10和第10镜头侧连接端子LP10构成的信号线称为信号线HANS,将由第6机身侧连接端子BP6和第6镜头侧连接端子LP6构成的信号线称为信号线HCLK,将由第7机身侧连接端子BP7和第7镜头侧连接端子LP7构成的信号线称为信号线HDAT。
第1机身侧连接端子BP1和第2机身侧连接端子BP2与相机机身100内的第2电源电路140连接。第2电源电路140向第1机身侧连接端子BP1提供透镜驱动部212的驱动电压。即,从第1机身侧连接端子BP1和第1镜头侧连接端子LP1提供透镜驱动部212的驱动电压。能够提供到该第1机身侧连接端子BP1的电压值具有最小电压值~最大电压值的范围,其范围均为比能够提供到上述第11机身侧连接端子BP1的最大电压值范围大的电压值。例如,能够提供到第1机身侧连接端子BP1的最大电压值为能够提供到第11机身侧连接端子BP11的最大电压值的数倍左右。即,提供到第1机身侧连接端子BP1的电压值与提供到上述第11机身侧连接端子BP11的电压值相比,是大小不同的电压值。标准提供到第1机身侧连接端子BP1的电压值为能够提供到第1机身侧连接端子BP1的最大电压值和最小电压值的中间值附近的电压值。从而,从相机机身100侧向可更换镜头200侧提供的电流在电源接通状态下为约10mA~数A的电流值。
第2机身侧连接端子BP2为与施加到第1机身侧连接端子BP1的上述驱动电压对应的接地端子。即,第2机身侧连接端子BP2和第2镜头侧连接端子LP2为与上述驱动电压对应的接地端子。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由第1机身侧连接端子BP1和第1镜头侧连接端子LP1构成的信号线称为信号线BAT。此外,将由第2机身侧连接端子BP2和第2镜头侧连接端子LP2构成的信号线称为信号线PGND。即,第1机身侧连接端子BP1、第1镜头侧连接端子LP1、第2机身侧连接端子BP2和第2镜头侧连接端子LP2构成用于从相机机身1 00侧向可更换镜头200侧提供电源的电源系统端子。
另外,由提供到上述第1机身侧连接端子BP1、第1镜头侧连接端子LP1的电压值(电流值)以及提供到第11机身侧连接端子BP11、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LP11的电压值(电流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可知,在作为与提供到上述各端子的电压分别对应的接地端子的、第2机身侧连接端子BP2和第2镜头侧连接端子LP2流过的电流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大于在第12机身侧连接端子BP12和第12镜头侧连接端子LP12流过的电流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这是由于:具有促动器等驱动系统的透镜驱动部212所消耗的电力大于可更换镜头200内的镜头控制部203等电路;以及在不需要驱动聚焦透镜210b时透镜驱动部212不消耗电力。
图4A、4B是机身侧固定架部101的主视图。图4A是从可更换镜头200侧观察相机机身100的机身侧固定架部101的图,图4B是图4A中的保持部102的放大图。此外,图5A、5B是镜头侧固定架部201的主视图。图5A是从相机机身100侧观察可更换镜头200的镜头侧固定架部201的图,图5B是图5A中的保持部202的放大图。各固定架部具有圆形的形状,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其圆的中心称之为固定架中心点O。
如图4A所示,在比机身侧固定架部101的固定架面深的部位(图4A的纸面内侧方向)配置有保持部102。此外,如图5A所示,在比镜头侧固定架部201的固定架面突出的部位(图5A的纸面外侧方向)配置有保持部202。通过上述步骤使机身侧固定架部101和镜头侧固定架部201结合而将可更换镜头200安装到相机机身100时,保持部102和保持部202连接。从而,设于两个保持部的12个机身侧连接端子BP1~BP12和12个镜头侧连接端子LP1~LP12彼此连接。在图4A、4B以及图5A、5B中,在12个机身侧连接端子BP1~BP12以及12个镜头侧连接端子LP1~LP12上描绘的单点划线,表示相机机身100和可更换镜头200结合时12个机身侧连接端子BP1~BP12的轨迹。关于这种固定架的结构是已知的,因此省略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4A所示,12个机身侧连接端子BP1~BP12分别具有圆筒形的形状,由设于保持部102内部的弹簧等向机身侧固定架部101的正面方向(可更换镜头200的方向)施力。此外如图5A所示,12个镜头侧固定架部LP1~LP12以及1个镜头侧预备端子LPA分别具有在保持部202的表面露出大致矩形的导体的形状。保持部102与保持部202连接时,各机身侧连接端子通过上述施力而被按压到各镜头侧连接端子,镜头侧连接端子和机身侧连接端子电导通。在图5A和图5B中,重叠在12个镜头侧连接端子LP1~LP12上描绘的圆是表示对应的机身侧连接端子的按压位置的圆。
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12个镜头侧连接端子LP1~LP12以及镜头侧预备端子LPA,将在相机机身100和可更换镜头200结合时镜头侧端子整体中与机身侧连接端子接触的区域(图5A中圆所示的区域)称之为接触部。此外,“相机机身100和可更换镜头200结合时”是指,从第11机身侧连接端子BP11向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LP11提供电压时。在本实施方式中,镜头侧连接端子及镜头侧预备端子并非仅为图5A中用斜线涂画而表示的在保持部202的表面露出的大致矩形的区域(包含接触部),还包含将该大致矩形区域与镜头侧第1通信部217及镜头侧第2通信部218连接的电布线(引线、柔性电缆等)。以后,将上述的用斜线涂画而表示的在保持部202的表面露出的区域,有时会称之为镜头侧连接端子LP1~LP12及镜头侧预备端子LPA的露出区域。在以下的说明中,“镜头侧连接端子的中心部”是指如图5B的黑点所图示的、该镜头侧连接端子的露出区域的中心。另外,关于露出区域,在之后参照图14A、14B来详细说明。
如图5A所示,在镜头侧固定架部201的保持部202中,12个镜头侧连接端子LP1~LP12(的露出区域)和镜头侧预备端子LPA(的露出区域),在沿着镜头侧固定架部201的方向(沿着外观形状为大致圆形的镜头侧固定架部201的一部分的圆弧方向)上,以固定架中心点O为中心配置成圆弧状(圆弧形状)。
以下,基于图5B对12个镜头侧连接端子LP1~LP12(的露出区域)彼此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在从12个镜头侧连接端子LP1~LP12任意选择的两个镜头侧连接端子的接触部相对于固定架中心点O所成的内角中,第1镜头侧连接端子LP1的接触部和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LP11的接触部相对于固定架中心点O所成的内角θ11最大。
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LP11的接触部和第12镜头侧连接端子LP12的接触部相对于固定架中心点O所成的内角θ1,比第1镜头侧连接端子LP1至第10镜头侧连接端子LP10中的任一个镜头侧连接端子的接触部和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LP11的接触部相对于固定架中心点O所成的内角θ2~θ11小。第3镜头侧连接端子LP3的接触部和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LP11的接触部相对于固定架中心点O所成的内角θ2,比第1镜头侧连接端子LP1、第2镜头侧连接端子LP2以及第4镜头侧连接端子LP4至第10镜头侧连接端子LP10中的任一个镜头侧连接端子的接触部和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LP11的接触部相对于固定架中心点O所成的内角θ3~θ11小。
第4镜头侧连接端子LP4的接触部和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LP11的接触部相对于固定架中心点O所成的内角θ3,比第1镜头侧连接端子LP1、第2镜头侧连接端子LP2以及第5镜头侧连接端子LP5至第10镜头侧连接端子LP10中的任一个镜头侧连接端子的接触部和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LP11的接触部相对于固定架中心点O所成的内角θ4~θ11小。第5镜头侧连接端子LP5的接触部和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LP11的接触部相对于固定架中心点O所成的内角θ4,比第1镜头侧连接端子LP1、第2镜头侧连接端子LP2以及第6镜头侧连接端子LP6至第10镜头侧连接端子LP10中的任一个镜头侧连接端子的接触部和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LP11的接触部相对于固定架中心点O所成的内角θ5~θ11小。
第8镜头侧连接端子LP8的接触部和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LP11的接触部相对于固定架中心点O所成的内角θ5,比第1镜头侧连接端子LP1、第2镜头侧连接端子LP2、第6镜头侧连接端子LP6、第7镜头侧连接端子LP7、第9镜头侧连接端子LP9及第10镜头侧连接端子LP10中的任一个镜头侧连接端子的接触部和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LP11的接触部相对于固定架中心点O所成的内角θ6~θ11小。第9镜头侧连接端子LP9的接触部和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LP11的接触部相对于固定架中心点O所成的内角θ6,比第1镜头侧连接端子LP1、第2镜头侧连接端子LP2、第6镜头侧连接端子LP6、第7镜头侧连接端子LP7及第10镜头侧连接端子LP10中的任一个镜头侧连接端子的接触部和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LP11的接触部相对于固定架中心点O所成的内角θ7~θ11小。
第10镜头侧连接端子LP10的接触部和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LP11的接触部相对于固定架中心点O所成的内角θ7,比第1镜头侧连接端子LP1、第2镜头侧连接端子LP2、第6镜头侧连接端子LP6及第7镜头侧连接端子LP7中的任一个镜头侧连接端子的接触部和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LP11的接触部相对于固定架中心点O所成的内角θ8~θ11小。第6镜头侧连接端子LP6的接触部和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LP11的接触部相对于固定架中心点O所成的内角θ8,比第1镜头侧连接端子LP1、第2镜头侧连接端子LP2及第7镜头侧连接端子LP7中的任一个镜头侧连接端子的接触部和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LP11的接触部相对于固定架中心点O所成的内角θ9~θ11小。
第7镜头侧连接端子LP7的接触部和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LP11的接触部相对于固定架中心点O所成的内角θ9,比第1镜头侧连接端子LP1及第2镜头侧连接端子LP2中的任一个镜头侧连接端子的接触部和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LP11的接触部相对于固定架中心点O所成的内角θ10、θ11小。第2镜头侧连接端子LP2的接触部和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LP11的接触部相对于固定架中心点O所成的内角θ10,比第1镜头侧连接端子LP1的接触部和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LP11的接触部相对于固定架中心点O所成的内角θ11小。
12个镜头侧连接端子LP1~LP12(的露出区域)以如上的位置关系配置在保持部202。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2镜头侧连接端子LP12和第3镜头侧连接端子LP3之间配置有镜头侧预备端子LPA。个镜头侧连接端子,除了第12镜头侧连接端子LP12和第3镜头侧连接端子LP3之外,具有相同形状的露出区域,各连接端子的间隔也相等。另一方面,第12镜头侧连接端子LP12和第3镜头侧连接端子LP3具有比其他镜头侧连接端子小(细)的露出区域。镜头侧预备端子LPA的接触部的形状与第12镜头侧连接端子LP12及第3镜头侧连接端子LP3相同,与第12镜头侧连接端子LP1 2及第3镜头侧连接端子LP3之间的间隔也比上述个连接端子的间隔窄(短)。即,镜头侧预备端子LPA是如下的追加端子:通过削减本来应该配置第12镜头侧连接端子LP12及第3镜头侧连接端子LP3的露出区域的空间,而插入到该两个镜头侧连接端子之间。第12镜头侧连接端子LP12及第3镜头侧连接端子LP3的露出区域虽然比其他的镜头侧连接端子的露出区域小,但对于与机身侧连接端子的连接具有充分的大小。另外,镜头侧预备端子LPA(的露出区域)的形状可以是不同于镜头侧连接端子的形状,也可以是相同形状。另外,“之间配置”是指配置在与相对于固定架中心点圆弧状地配置的12个镜头侧连接端子LP1~LP12相同的圆弧上。
另外,在作为通信系统的端子(通信系统端子)的第3镜头侧连接端子LP3~第10镜头侧连接端子LP10和电源系统的端子中提供电源电压(上述动作电压、驱动电压)的第1镜头侧连接端子LP1及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LP11之间,配置作为它们的接地端子的第2镜头侧连接端子LP2及第12镜头侧连接端子LP12,这是为了将电源系统的端子(信号线)对通信系统的端子(信号线)的影响抑制到最小限度。
提供电源电压的信号线(包括第1镜头侧连接端子LP1、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LP11的信号线)对应于电源电压的提供对象处的负载变动而产生较大的电压变化。该较大的电压变化有时会对通信系统的信号线造成不良影响。为了抑制该不良影响,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电压变化比电源端子(第1镜头侧连接端子LP1、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LP11)稳定的接地端子(第2镜头侧连接端子LP2和第12镜头侧连接端子LP12),配置在通信系统端子(第3镜头侧连接端子LP3~第10镜头侧连接端子LP10)和电源端子(第1镜头侧连接端子LP1和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LP11)之间。
与镜头侧第1通信部217连接的第3镜头侧连接端子LP3、第4镜头侧连接端子LP4、第5镜头侧连接端子LP5及第8镜头侧连接端子LP8,和与镜头侧第2通信部218连接的第9镜头侧连接端子LP9、第10镜头侧连接端子LP10、第6镜头侧连接端子LP6及第7镜头侧连接端子LP7彼此相邻地配置。镜头侧第1通信部217的第3镜头侧连接端子LP3、第4镜头侧连接端子LP4、第5镜头侧连接端子LP5与镜头侧第2通信部218的第6镜头侧连接端子LP6、第7镜头侧连接端子LP7构成为,彼此并不配置在与不同(另一个)通信部(217或218)连接的端子的旁边。即,在靠近与不同(另一个)通信部连接的端子的位置,集中配置有第8镜头侧连接端子LP8、第9镜头侧连接端子LP9和第10镜头侧连接端子LP10。这是由于,如下文所述,向第8镜头侧连接端子LP8、第9镜头侧连接端子LP9和第10镜头侧连接端子LP10传送与时钟信号不同步的信号。与时钟信号不同步的信号是指,与时钟信号或与之同步的信号相比变化较少的信号,例如每单位时间的状态变化为1kHz~数kHz左右的信号。一般来说,时钟信号及与之同步的信号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化较为剧烈、为数MHz左右(作为其一例,是指时钟信号为8MHz、与之同步的数据信号(还取决于数据量)为4MHz的情况等),容易成为杂音源。因此,为了使这种端子对通信造成的影响为最小限度,优选从与不同(另一个)通信部连接的端子彼此离开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如下的端子配置:使传送与时钟信号不同步的信号的端子组(第8镜头侧连接端子LP8、第9镜头侧连接端子LP9和第10镜头侧连接端子LP10),介于在镜头侧第1通信部217内传送时钟信号及与其同步的信号的端子组(第3镜头侧连接端子LP3、第4镜头侧连接端子LP4、第5镜头侧连接端子LP5)和在镜头侧第2通信部218内传送时钟信号及与其同步的信号的端子组(第6镜头侧连接端子LP6、第7镜头侧连接端子LP7)之间。
第9镜头侧连接端子LP9、第10镜头侧连接端子LP10、第6镜头侧连接端子LP6及第7镜头侧连接端子LP7配置得靠近第2电源电路140,第3镜头侧连接端子LP3、第4镜头侧连接端子LP4、第5镜头侧连接端子LP5及第8镜头侧连接端子LP8配置得靠近第1电源电路130。这是因为,镜头侧连接端子LP9、LP10、LP6、LP7受到杂音的影响较小。第2电源电路140向透镜驱动部212供电,但透镜驱动部212的耗电在驱动聚焦透镜210b时和不驱动时激烈变化。因此,在第2镜头侧连接端子LP2中流动的电流的大小激烈变化,对相邻的通信系统的端子的影响大于第12镜头侧连接端子LP12。但如下所述,使用镜头侧连接端子LP9、LP10、LP6、LP7进行的通信,与使用镜头侧连接端子LP3、LP4、LP5、LP8进行的通信相比,周期较短。因此,即使因第2镜头侧连接端子LP2的影响而通信失败,也可迅速地重新通信。在此,使用镜头侧连接端子LP9、LP10、LP6、LP7的通信的周期,为使用镜头侧连接端子LP3、LP4、LP5、LP8的通信的周期的1/10以下左右的周期。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镜头侧连接端子LP9、LP10、LP6、LP7的通信以1msec周期进行,使用镜头侧连接端子LP3、LP4、LP5、LP8的通信以16msec周期进行,稍后详述。即,如果是镜头侧连接端子LP9、LP10、LP6、LP7,即使配置在第2镜头侧连接端子LP2的旁边,杂音的影响也比镜头侧连接端子LP3、LP4、LP5、LP8小。
并且,第2镜头侧连接端子LP2配置在第7镜头侧连接端子LP7的旁边。这是因为,和第6镜头侧连接端子LP6相比,第7镜头侧连接端子LP7对杂音的耐性强。如下所述,时钟信号传送到第6镜头侧连接端子LP6,与该时钟信号同步的数据信号传送到第7镜头侧连接端子LP7。时钟信号受到杂音的影响而使上升、下降的边沿变得不明时,在接收侧难以正确取得同步。另一方面,数据信号在时钟信号的上升、下降的时序下进行信号电平的采样。因此,在上述时序下,只要信号电平变得明确即可,对杂音的耐性比时钟信号强。
另外,图4A、4B所示的相机机身100侧的保持部102上配置的12个机身侧连接端子BP1~BP12,与上述可更换镜头200侧的12个镜头侧连接端子LP1~LP12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如上所述,机身侧固定架部101为与镜头侧固定架部201相对后旋转而卡合的所谓卡口式的固定架结构。因此如图4A及图5A所示,机身侧连接端子BP1~BP12的排列方向与镜头侧连接端子LP1~LP12(的露出区域)的排列方向相反。即,在图5A中,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LP11配置在左端、第1镜头侧连接端子LP1配置在右端,与之相对,在图4中,第11机身侧连接端子BP11配置在右端,第1机身侧连接端子BP1配置在左端。
可更换镜头200安装到相机机身100时,图5A所示的镜头侧固定架部201顺时针旋转。此时,设于保持部102的12个机身侧连接端子BP1~BP12在被按压到保持部202的表面的状态下沿着图5A中单点划线所示的轨迹移动。即,12个机身侧连接端子BP1~BP12在相机机身100向镜头侧固定架部201安装的过程中与12个镜头侧连接端子LP1~LP12及镜头侧预备端子LPA的接触部摩擦。12个镜头侧连接端子LP1~LP12及镜头侧预备端子LPA的接触部构成为,与保持部202的表面相比能够使机身侧连接端子BP1~BP12更顺畅地移动。
(命令数据通信的说明)
镜头控制部203控制镜头侧第1通信部217,经由第3镜头侧连接端子LP3、第4镜头侧连接端子LP4、第5镜头侧连接端子LP5及第8镜头侧连接端子LP8、即信号线CLK、BDAT、LDAT及RDY,以第1预定周期(在本实施方式中是16毫秒)并列进行:自机身侧第1通信部117的控制数据的接收;以及对机身侧第1通信部117的响应数据的发送。以下详细说明在镜头侧第1通信部217和机身侧第1通信部117之间进行的通信。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镜头控制部203及镜头侧第1通信部217、与机身控制部103及机身侧第1通信部117之间进行的通信称为“命令数据通信”。
图6是表示命令数据通信的例子的时序图。机身控制部103及机身侧第1通信部117在命令数据通信开始时(T1),首先确认信号线RDY的信号电平。信号线RDY的信号电平表示镜头侧第1通信部217可否通信。镜头控制部203及镜头侧第1通信部217为无法通信的状态时,从第8镜头侧连接端子LP8输出H(High,高)电平的信号。即,使信号线RDY的信号电平为H电平。机身控制部103及机身侧第1通信部117在信号线RDY为H电平时,在其变为L电平前不开始通信。不执行通信中的下一处理。
若信号线RDY是L(Low,低)电平,则机身控制部103及机身侧第1通信部117从第3机身侧连接端子BP3输出时钟信号401。即,经由信号线CLK向镜头侧第1通信部217传送时钟信号401。机身控制部103及机身侧第1通信部117与该时钟信号401同步,从第4机身侧连接端子BP4输出作为控制数据的前半部分的机身侧命令包信号402。即,经由信号线BDAT向镜头侧第1通信部217传送机身侧命令包信号402。
此外,向信号线CLK输出时钟信号401时,镜头控制部203及镜头侧第1通信部217与时钟信号401同步地从第5镜头侧连接端子LP5输出作为响应数据的前半部分的镜头侧命令包信号403。即,经由信号线LDAT向机身侧第1通信部117传送镜头侧命令包信号403。
镜头控制部203及镜头侧第1通信部217,对应于镜头侧命令包信号403的发送完成,使信号线RDY的信号电平为H电平(T2)。镜头控制部203开始与接收到的机身侧命令包信号402的内容对应的处理即第1控制处理404(后述)。
镜头控制部203在完成第1控制处理404后,向镜头侧第1通信部217通知第1控制处理404的完成。镜头侧第1通信部217根据该通知,从第8镜头侧连接端子LP8输出L电平的信号。即,使信号线RDY的信号电平为L电平(T3)。机身控制部103及机身侧第1通信部117对应于该信号电平的变化,从第3机身侧连接端子BP3输出时钟信号405。即,经由信号线CLK向镜头侧第1通信部217输出时钟信号405。
机身控制部103及机身侧第1通信部117与该时钟信号405同步地从第4机身侧连接端子BP4输出作为控制数据的后半部分的机身侧数据包信号406。即,经由信号线BDAT向镜头侧第1通信部21 7传送机身侧数据包信号406。
此外,向信号线CLK输出时钟信号405后,镜头控制部203及镜头侧第1通信部217与时钟信号405同步地从第5镜头侧连接端子LP5输出作为响应数据的后半部分的镜头侧数据包信号407。即,经由信号线LDAT向机身侧第1通信部117传送镜头侧数据包信号407。
镜头控制部203及镜头侧第1通信部217,对应于镜头侧数据包信号407的发送完成,使信号线RDY的信号电平再次为H电平(T4)。镜头控制部203开始与接收的机身侧数据包信号406的内容对应的处理即第2控制处理408(后述)。
在此说明镜头控制部203进行的第1控制处理404及第2控制处理408。
例如对接收的机身侧命令包信号402是要求可更换镜头侧的特定的数据的内容的情况进行说明。镜头控制部203作为第1控制处理404执行以下处理:解析处理命令包信号402的内容,并且生成该要求的特定数据。进一步,镜头控制部203作为第1控制处理404,还执行以下通信出错检验处理:使用命令包信号402中含有的校验和数据,对命令包信号402的通信中是否出错根据数据字节数简易地检验。通过该第1控制处理404生成的特定数据的信号,作为镜头侧数据包信号407输出到机身侧。在这种情况下,在命令包信号402后从机身侧输出的机身侧数据包信号406,变为对镜头侧没有特别意义的伪数据信号(包括校验和数据)。这种情况下,镜头控制部203作为第2控制处理408,执行上述通信出错检验处理,其利用了机身侧数据包信号406中含有的校验和数据。
此外,例如对接收的机身侧命令包信号402是驱动镜头侧的被驱动部件的指示的情况进行说明。例如说明以下情况:命令包信号402是聚焦透镜210b的驱动指示,接收的机身侧数据包信号406是聚焦透镜210b的驱动量。镜头控制部203作为第1控制处理404,解析处理命令包信号402的内容,并且生成表示理解了其内容的理解信号。进一步,镜头控制部203作为第1控制处理404,使用命令包信号402中含有的校验和数据,也进行上述通信出错检验处理。通过该第1控制处理404生成的理解信号,作为镜头侧数据包信号407输出到机身侧。并且,镜头控制部203作为第2控制处理408,执行机身侧数据包信号406的内容的解析处理,并且进行上述通信出错检验处理,该处理使用了机身侧数据包信号406中含有的校验和数据。
镜头控制部203在第2控制处理408完成时,向镜头侧第1通信部217通知第2控制处理408完成。这样一来,镜头控制部203向镜头侧第1通信部217从接点LP8输出L电平的信号。即,使信号线RDY的信号电平为L电平(T5)。
另外,接收的机身侧命令包信号402是驱动上述镜头侧的被驱动部件(例如聚焦透镜)的指示时,镜头控制部203在镜头侧第1通信部217使信号线RDY的信号电平为L电平,同时使透镜驱动部212执行以相应驱动量驱动聚焦透镜210b的处理。
在上述时刻T1~时刻T5进行的通信是一次命令数据通信。如上所述,在一次命令数据通信中,通过机身控制部103及机身侧第1通信部117,各发送一个机身侧命令包信号402及机身侧数据包信号406。即,虽然为了处理方便而分割为二个来发送,但机身侧命令包信号402及机身侧数据包信号406二个合并而构成一个控制数据。
同样,在一次命令数据通信中,通过镜头控制部203及镜头侧第1通信部217,各发送一个镜头侧命令包信号403及镜头侧数据包信号407。即,镜头侧命令包信号403及镜头侧数据包信号407二个合并而构成一个响应数据。
如上所述,镜头控制部203及镜头侧第1通信部217并列进行:自机身侧第1通信部117的控制数据的接收;和向机身侧第1通信部117的响应数据的发送。用于命令数据通信的第8镜头侧连接端子LP8及第8机身侧连接端子BP8是传送与其他时钟信号不同步的非同步信号(信号线RDY的信号电平/H(高)电平、或L(低)电平)的接点。
(热线通信的说明)
镜头控制部203控制镜头侧第2通信部218,经由第9镜头侧连接端子LP9、第10镜头侧连接端子LP10、第6镜头侧连接端子LP6及第7镜头侧连接端子LP7、即信号线HREQ、HANS、HCLK及HDAT,向机身侧第2通信部118发送透镜位置数据。以下详细说明在镜头侧第2通信部218和机身侧第2通信部118之间进行的通信。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镜头控制部203及镜头侧第2通信部218、与机身控制部103及机身侧第2通信部118之间进行的通信,称为“热线通信”。
图7A、7B是表示热线通信的例子的时序图。本实施方式的机身控制部103的构成为,每隔第2预定周期(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是1毫秒)开始热线通信。该周期比进行命令数据通信的周期短。图7A是表示每隔预定周期Tn反复执行热线通信的情况的图。图7B表示反复执行的热线通信中将某一次通信的期间Tx放大后的情况。以下根据图7B的时序图说明热线通信的步骤。
机身控制部103及机身侧第2通信部118在热线通信开始时(T6),首先从第9机身侧连接端子BP9输出L电平的信号。即,使信号线HREQ的信号电平为L电平。镜头侧第2通信部218将该信号被输入到第9镜头侧连接端子LP9的情况通知给镜头控制部203。镜头控制部203根据该通知,开始执行生成透镜位置数据的生成处理501。生成处理501是指,镜头控制部203使透镜位置检测部213检测出聚焦透镜210b的位置并生成表示检测结果的透镜位置数据的处理。
镜头控制部203执行完生成处理501后,镜头控制部203及镜头侧第2通信部218从第10镜头侧连接端子LP10输出L电平的信号(T7)。即,使信号线HANS的信号电平为L电平。机身控制部103及机身侧第2通信部118根据该信号被输入到第10机身侧连接端子BP10,而从第6机身侧连接端子BP6输出时钟信号502。即,经由信号线HCLK向镜头侧第2通信部218传送时钟信号。
镜头控制部203及镜头侧第2通信部218,与该时钟信号502同步地从第7镜头侧连接端子LP7输出表示透镜位置数据的透镜位置数据信号503。即,经由信号线HDAT向机身侧第2通信部118传送透镜位置数据信号503。
透镜位置数据信号503的发送完成后,镜头控制部203及镜头侧第2通信部218从第10镜头侧连接端子LP10输出H电平的信号。即,使信号线HANS的信号电平为H电平(T8)。机身侧第2通信部118,对应于该信号被输入到第10机身侧连接端子BP10,而从第9机身侧连接端子BP9输出H电平的信号。即,使信号线HREQ的信号电平为H电平(T9)。
在上述时刻T6~时刻T9进行的通信是一次热线通信。如上所述,在一次热线通信中,通过镜头控制部203及镜头侧第2通信部218,发送一个透镜位置数据信号503。用于热线通信的第9镜头侧连接端子LP9、第10镜头侧连接端子LP10、第9机身侧连接端子BP9及第10机身侧连接端子BP10是传送与其他时钟信号不同步的非同步信号的接点。即,第9镜头侧连接端子LP9及第9机身侧连接端子BP9是传送非同步信号(信号线HREQ的信号电平/H(高)电平或L(低)电平)的接点,第10镜头侧连接端子LP10及第10机身侧连接端子BP10是传送非同步信号(信号线HANS的信号电平/H(高)电平或L(低)电平)的端子。
此外,命令数据通信和热线通信可同时或部分并列进行。即,镜头侧第1通信部217和镜头侧第2通信部218中的一个,在另一个与相机机身100进行通信时,也可与相机机身100进行通信。
(镜头管理装置的说明)
图8是表示能够拆招可更换镜头200的镜头管理装置的截面图。本实施方式的可更换镜头200还能够相对于不同于相机机身100的镜头管理装置300拆招。镜头管理装置300是用于进行可更换镜头200的维护的装置。
在镜头管理装置300上设置有具有与相机机身100的机身侧固定架部101同样的结构的管理层固定架部301。此外,在该管理层固定架部301的附近(管理侧固定架部301的内周侧)的位置,与机身侧固定架部101同样地,以部分地向管理侧固定架部301的内周侧突出的状态设置有用于保持7个管理侧连接端子的保持部(电连接部)302。
将可更换镜头200安装到镜头管理装置300时,设置于保持部302的多个管理侧连接端子与设置于保持部202的多个镜头侧连接端子电连接且物理性连接。这些端子被用于从镜头管理装置300向可更换镜头200的供电、以及镜头管理装置300和可更换镜头200的信号收发。
在镜头管理装置300的内部设置有用于进行镜头管理装置300的各部的控制的管理控制部303。管理控制部303由未图示的微型计算机、RAM及其周边电路等构成。
在管理控制部303上连接有管理侧第1通信部317。管理侧第1通信部317与保持部302连接,能够与镜头侧第1通信部217进行数据的收发。换言之,管理侧第1通信部317为镜头管理装置300侧的通信接口。管理控制部303使用该通信接口在与可更换镜头200(镜头控制部203)之间进行上述命令数据通信。
图9A、9B是表示保持部302的详情的示意图。如图9A所示,在保持部302中存在第8管理侧连接端子EP8、第5管理侧连接端子EP5、第4管理侧连接端子EP4、管理侧预备端子EPA、第3管理侧连接端子EP3、第12管理侧连接端子EP12及第11管理侧连接端子EP11。
第11管理侧连接端子EP11及第12管理侧连接端子EP12分别具有与第11机身侧连接端子BP11及第12机身侧连接端子BP12相同的功能。即,从第11管理侧连接端子EP11及第12管理侧连接端子EP12提供除了透镜驱动部212以外的可更换镜头200内的各部(包括镜头侧第1通信部217及镜头侧第2通信部218)的动作电压。此外,第12管理侧连接端子EP12为与施加到第11管理侧连接端子EP11的上述动作电压对应的接地端子。
同样,第8管理侧连接端子EP8、第5管理侧连接端子EP5、第4管理侧连接端子EP4及第3管理侧连接端子EP3,分别与第8机身侧连接端子BP8、第5机身侧连接端子BP5、第4机身侧连接端子BP4及第3机身侧连接端子BP3同样为用于进行命令数据通信的端子。管理侧第1通信部317通过这些连接端子而进行与可更换镜头200的命令数据通信。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镜头管理装置300在与可更换镜头200之间不进行上述热线通信。因此,从保持部302去除了用于热线通信的连接端子。
管理侧预备端子EPA是设于第3管理侧连接端子EP3和第12管理侧连接端子EP12之间的通信用的端子,与可更换镜头200的镜头侧预备端子LPA连接。管理侧预备端子EPA在镜头管理装置300内接地。从而,在可更换镜头200与镜头管理装置300结合时,镜头侧预备端子LPA成为接地电位,向镜头侧第1通信部217输入L(低)电平的信号。
镜头控制部203通过从镜头侧预备端子LPA输入到镜头侧第1通信部217的信号的信号电平,来判断安装到镜头侧固定架部201的是相机机身100还是镜头管理装置300。在判断为安装着镜头管理装置300时,在命令数据通信中受理特定的管理用命令。假设从相机机身100发送来该“特定的管理用命令”时,镜头控制部203不受理该命令。此时,镜头控制部203例如对机身控制部103发送表示出错的信息或者简单地进行忽视。
上述“特定的管理用命令”例如包括改写ROM215的内容的固件更新命令、用于确认可更换镜头200的各部正常运转的动作确认命令等。可更换镜头200的制造者例如在产品出厂时的最终检查、产品修理等时,利用该镜头管理装置300进行可更换镜头200的维护。
根据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相机系统,可获得以下作用效果。
(1)以如下方式将与12个机身侧连接端子BP1~BP12均不连接的镜头侧预备端子LPA配置于保持部202:在相机机身100向镜头侧固定架部201安装的过程中,与12个机身侧连接端子BP1~BP12中的至少一个机身侧连接端子接触。由此,能够顺畅地进行可更换镜头的安装,并且在固定架面构成特定的配置图案而容易识别各端子。
(2)将镜头侧预备端子LPA构成为在未将相机机身100安装到镜头侧固定架部201时可以与镜头管理装置300的管理侧预备端子EPA连接。由此,能够提高将相机机身100以外的装置安装到可更换镜头200时的扩展性。
(第2实施方式)
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方式的相机系统的各保持部的详情的示意图。适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的相机系统,由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相机机身100相同构成的相机机身800、以及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可更换镜头200相同构成的可更换镜头900构成。以下,参照图10对该第2实施方式的相机系统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各部标以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说明。
相机系统800的保持部802在与图9A、9B所示的管理侧预备端子EPA相同的位置设置有第2机身侧端子BPA,除此之外与第1实施方式的相机系统100的保持部102具有相同的构成。第2机身侧端子BPA与机身侧第1通信部817连接。第2机身侧端子BPA与可更换镜头900的镜头侧预备端子LPA连接,在与可更换镜头900之间构成信号线BD2。信号线BD2是用于从相机机身800向可更换镜头900发送数据的信号线。机身侧第1通信部817在图6所示的命令数据通信中还能够与信号线BDAT并行地从信号线BD2发送数据。即,本实施方式的机身侧第1通信部817与第1实施方式的机身侧第1通信部117相比能够以大约2倍的数据发送速度执行命令数据通信。
另一方面,设于可更换镜头900的保持部202中的镜头侧预备端子LPA在可更换镜头900的内部与镜头侧第1通信部917连接。镜头侧第1通信部917在图6所示的命令数据通信中还能够与信号线BDAT并行地从信号线BD2发送数据,除此之外,与第1实施方式的镜头侧第1通信部217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可更换镜头900中进一步也能够安装第1实施方式的相机机身100。然而,由于相机机身100不具有与镜头侧预备端子LPA连接的端子,因而无法进行利用了上述信号线BD2的数据通信。镜头控制部203在安装相机机身100时进行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通常的命令数据通信。另一方面,在安装相机机身800时进行利用了上述信号线BD2的命令数据通信。
根据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相机系统,能够获得以下的作用效果。
(1)能够在镜头侧固定架部201择一地安装相机机身100和相机机身800。在镜头侧固定架部201安装相机机身800时,镜头侧预备端子LPA与第2机身侧端子BPA连接。由此,在新的相机机身800中能够提供比以往优秀的功能,扩展性得到提高。
(第3实施方式)
图11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相机系统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相机系统3由相机机身100、可相对于相机机身100拆装的中间适配器700以及可相对于中间适配器700拆装的可更换镜头600构成。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等标以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说明。
可更换镜头600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可更换镜头200相同的构成,构成为也能够不经中间适配器700低安装到相机机身100。中间适配器700为所谓的增距镜。即,为如下的中间适配器:通过与可更换镜头600一起利用而能够增长可更换镜头600具有的成像光学系统210的焦距。中间适配器700的框体具有圆筒形的形状。在中间适配器700的一个侧面设置有与机身侧固定架部101对应的适配器侧第1固定架部701。该适配器侧第1固定架部701的结构与可更换镜头200的镜头侧固定架部201相同。在中间适配器700的另一个侧面设置有与镜头侧固定架部201对应的适配器侧第2固定架部703。该第适配器侧第2固定架部703的结构与相机机身100的机身侧固定架部101相同。另外,中间适配器700的框体的形状不限于圆筒形的形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适配器侧第1固定架部701能够相对于相机机身100的机身侧固定架部101可拆装地安装。此外,适配器侧第2固定架部703能够相对于可更换镜头600的镜头侧固定架部201可拆装地安装。
在中间适配器700的适配器侧第1固定架部701的附近(适配器侧第1固定架部701的内周侧)的位置,与第1实施方式的可更换镜头200同样,以部分向适配器侧第1固定架部701的内周侧突出的状态设置有用于保持多个端子的保持部702。保持部702除了不存在镜头侧预备端子LPA之外,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的保持部202相同。
此外,在中间适配器700的适配器侧第2固定架部703的附近(适配器侧第2固定架部703的内周侧)的位置,以部分向适配器侧第2固定架部703的内周侧突出的状态设置有用于保持端子的保持部704。在该保持部704上设置有多个端子。在将可更换镜头600安装到中间适配器700时,设于保持部202的端子与设于保持部704的多个端子电连接且物理性连接。
图12是适配器侧第2固定架部703的主视图。与设于保持部102的机身侧连接端子BP1~BP12同样,在保持部704设置有适配器侧连接端子AP1~AP12。上述各连接端子在中间适配器700的内部与设于保持部702的各连接端子连接。因此,相机机身100(机身控制部103)能够经由中间适配器700在与可更换镜头600之间执行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命令数据通信及热线通信。
在保持部704中、在与镜头侧预备LPA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适配器侧预备端子APA。将可更换镜头600安装到中间适配器700时,该适配器侧预备端子APA与可更换镜头600的镜头侧预备端子LPA连接。适配器侧预备端子APA在中间适配器700的内部接地。
将可更换镜头600安装到相机机身100时,镜头侧预备端子LPA不与任何端子连接。此时,镜头侧预备端子LPA在可更换镜头600的内部被上拉,因此向可更换镜头600的镜头侧第1通信部217输入H(高)电平的信号。另一方面,将可更换镜头600经由中间适配器700安装到相机机身100时,镜头侧预备端子LPA与适配器侧预备端子APA连接。此时,向可更换镜头600的镜头侧第1通信部217输入L(低)电平的信号。从而,根据在与相机机身100之间是否介入中间适配器700,从镜头侧预备端子向镜头侧第1通信部217输入的信号的信号电平发生变化。镜头控制部203根据该信号电平的变化而检测中间适配器的有无。
根据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相机系统,能够获得如下的作用效果。
(1)镜头控制部203利用镜头侧预备端子LPA来检测中间适配器700的有无。由此,能够容易地检测中间适配器700的有无。
(第4实施方式)
适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第4实施方式的相机系统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相机系统相同的构成,但镜头侧连接端子的露出区域的表面形状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以下,对该第4实施方式中的镜头侧连接端子的露出区域的表面形状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各部标以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说明。此外,相机机身及镜头管理装置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图13A、13B是第4实施方式的保持部202的主视图。如图13A及图13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于镜头侧固定架部201的保持部202的12个镜头侧连接端子LP1~LP12及镜头侧预备端子LPA,具有覆盖保持部202的内周侧(靠近固定架中心点O的边)至外周侧(远离固定架中心点O的边)的大小。但是,其露出区域的大小及位置与图5A及图5B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以下,对于这一点示出第8镜头侧连接端子LP8的截面图进行说明。
图14A是第8镜头侧连接端子LP8的主视图的放大图,图14B是第8镜头侧连接端子LP8及保持部202的截面图。如图14B的截面图所示,构成第8镜头侧连接端子LP8的金属片209的一端进入设于保持部202表面的凹部208。即,金属片209的表面分为露出到保持部202表面的露出区域LP8a、以及用于将金属片209固定到保持部202的固定部LP8b。如图14A所示从表面观察,露出区域好像比图5A、5B大,但实际上露出区域LP8a的大小不变。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8镜头侧连接端子LP8的中心部为露出区域的中心部Oa,而不是包含固定部LP8b的范围的中心部Ob。
以上对本实施方式的第8镜头侧连接端子LP8的露出区域进行了说明,其他11个镜头侧连接端子及镜头侧预备端子LPA与第8镜头侧连接端子LP8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即,其他11个镜头侧连接端子及镜头侧预备端子LPA的露出区域的大小及位置也与图5A、5B所示的相同,表面上看似增加的区域为用于将金属片固定到保持部202的固定部。此外,露出区域的大小及位置与图5A及图5B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但露出区域的大小及位置也可以不相同。
根据上述第4实施方式的相机系统,可以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如下的变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还可以将变形例的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实施方式组合。
(变形例1)
例如,如图15所示,12个镜头侧连接端子LP1~LP12和镜头侧预备端子LPA中,仅任1个端子(例如镜头侧预备端子LPA)的露出区域靠保持部202的内周侧(靠近固定架中心点O的边)配置,另12个镜头侧连接端子LP1~LP12的露出区域靠保持部202的外周侧(远离固定架中心点的边)配置。换言之,可以配置成:上述12个镜头侧连接端子及上述镜头侧预备端子中至少一个镜头侧连接端子的露出区域和上述固定架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与另外的至少一个镜头侧连接端子的露出区域和上述固定架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不同。另外,靠内周侧配置的露出区域也可以是镜头侧预备端子LPA以外的端子的露出区域,其个数也可以多于1个。此外,12个镜头侧连接端子LP1~LP12和镜头侧预备端子LPA的露出区域的大小可以分别相同,也可以是任意1个以上的镜头侧连接端子的露出区域的大小与其他端子的露出区域的大小不同。配置成:上述12个镜头侧连接端子及上述镜头侧预备端子中至少一个镜头侧连接端子的露出区域和上述固定架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与另外的至少一个镜头侧连接端子的露出区域和上述固定架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不同。由此,能够顺畅地进行可更换镜头的安装,并且在固定架面构成特定的配置图案而容易识别各端子。
(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5A、5B所示,将多个镜头侧连接端子沿着保持部202的下侧的边缘配置。也可以将上述多个镜头侧连接端子以其他方式配置在保持部202。此外,多个镜头侧连接端子可以配置在保持部202的任何位置,保持部202的形状也不限于图5A、5B所示的形状而可以为任意形状。
(变形例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利用热线通信将聚焦透镜210b的位置数据从可更换镜头200发送到相机机身100的情况。但也可构成以下系统:使用热线通信,还发送聚焦透镜以外的被驱动部件的状态信息。例如在可更换镜头200中设置有用于手抖动校正的抖动校正透镜时,也可发送该抖动校正透镜的位置(X、Y位置)。并且也可发送可更换镜头内的光圈的位置(与光圈开口尺寸相关的信息)。并且,如果可更换镜头200是变焦镜头,则可发送和镜头的焦距相关的信息。这种情况下,作为图7B所示的生成处理501,包括以下处理:生成抖动校正透镜的位置数据的处理;生成用于形成光圈开口的光圈的控制位置数据(和开口尺寸对应的位置信息)的处理;生成变焦透镜的位置数据的处理。
(变形例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保持部102(机身侧)及保持部202(镜头侧)分别是一体配件(一个配件)。但该保持部102、202也可分别是以下构成:通过组合被分割为几个(按照几个端子分割)的多个保持部配件而形成为一体。
(变形例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信接口相对二个通信(热线通信、命令数据通信)分别单独设置,但它们也可一体形成。即,在可更换镜头侧,镜头侧第1通信部217和镜头侧第2通信部218可一体形成。同样在相机机身侧,机身侧第1通信部117和机身侧第2通信部118可一体形成。进而,也可替代机身控制部103、镜头控制部203,使用组合了上述各通信接口功能的机身控制部、镜头控制部。
(变形例6)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由相机机身100和可更换镜头200构成的相机系统。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相机系统。只要是具有可拆装可更换镜头200的固定架部、与可更换镜头200可通信且可向可更换镜头供电的电子设备,则也可将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相机机身侧的构成)适用于该电子设备。作为这种电子设备,例如包括投影仪。通过使投影仪的投影镜头部分为可拆装的可换式的投影镜头来构成,可获得和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投影系统。
(变形例7)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抖动校正机构,说明了包括以具有与成像光学系统210的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成分的方式能够移动的抖动校正透镜、并通过驱动该抖动校正透镜进行手抖动校正的机构。但作为抖动校正机构不限于此,也可是以下方式的机构:使抖动校正光学系统在包括成像光学系统210的光轴的面内方向上旋转(摆动),而进行抖动校正。
(变形例8)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例了卡口结构的固定架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对于卡口结构以外的固定架也可以适用本实用新型。例如,对于具有螺口固定架等不同结构的固定架的可更换镜头也可以适用本实用新型。
(变形例9)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仅设置有1个镜头侧预备端子LPA。但其也可以为2个以上。此时,可以对各个镜头侧预备端子分配各自不同的功能,也可以分配相同的功能。此外,镜头侧预备端子LPA的位置不限于图5A、5B所示的位置。只要是在相机机身100向镜头侧固定架部201安装的过程中与机身侧连接端子BP1~BP12的任一个接触的位置,可以在任何位置设置镜头侧预备端子。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能够顺畅地进行可更换镜头相对于相机机身的安装。
只要不破坏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则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范围内的其他方式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可更换镜头,其特征在于, 
包括:镜头侧固定架部,用于安装相机机身并具有固定架中心点,所述相机机身具有设于相机机身的机身侧固定架部附近的12个机身侧连接端子; 
保持部,相对于上述固定架中心点圆弧状地配置有分别与上述12个机身侧连接端子连接并分别具有与上述机身侧连接端子接触的接触部的12个镜头侧连接端子、以及具有接触部的至少1个镜头侧预备端子; 
光学系统,包含能够驱动的被驱动部件;和 
驱动部,驱动上述被驱动部件, 
上述12个镜头侧连接端子由第1至第12镜头侧连接端子构成, 
其中,第1镜头侧连接端子被从上述相机机身提供用于使上述驱动部动作的驱动电压; 
第2镜头侧连接端子成为与上述驱动电压对应的接地端子; 
第3镜头侧连接端子被从上述相机机身输入第1时钟信号; 
第4镜头侧连接端子与上述第1时钟信号同步地被从上述相机机身输入第1数据信号; 
第5镜头侧连接端子与上述第1时钟信号同步地向上述相机机身输出第2数据信号; 
第6镜头侧连接端子被从上述相机机身输入第2时钟信号; 
第7镜头侧连接端子与上述第2时钟信号同步地向上述相机机身输出第3数据信号; 
第8镜头侧连接端子向上述相机机身输出与上述第1时钟信号及上述第2时钟信号不同步的第1非同步信号; 
第9镜头侧连接端子被从上述相机机身输入与上述第1时钟信号及上述第2时钟信号不同步的第2非同步信号; 
第10镜头侧连接端子向上述相机机身输出与上述第1时钟信号及上述第2时钟信号不同步的第3非同步信号; 
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被从上述相机机身提供动作电压,该动作电压用于:根据从上述第8镜头侧连接端子输出的上述第1非同步信号及在上述第3镜头侧连接端子输入的上述第1时钟信号,使用上述第4镜头侧连接端子从上述相机机身接收上述第1数据信号,并使用上述第5镜头侧连接端子向上述相机机身发送上述第2数据信号,并且,根据在上述第9镜头侧连接端子输入的上述第2非同步信号、从上述第10镜头侧连接端子输出的上述第3非同步信号及在上述第6镜头侧连接端子输入的上述第2时钟信号,使用上述第7镜头侧连接端子向上述相机机身发送上述第3数据信号; 
第12镜头侧连接端子成为与上述动作电压对应的接地端子, 
在从上述12个镜头侧连接端子和上述镜头侧预备端子任意选择的两个端子的相应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固定架中心点所成的内角中,上述第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和上述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固定架中心点所成的内角最大, 
上述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和上述第12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固定架中心点所成的内角,比上述第1镜头侧连接端子至上述第10镜头侧连接端子中的任一个的相应接触部和上述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固定架中心点所成的内角小, 
上述第3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和上述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固定架中心点所成的内角,比上述第1镜头侧连接端子、上述第2镜头侧连接端子及上述第4镜头侧连接端子至上述第10镜头侧连接端子中的任一个的相应接触部和上述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固定架中心点所成的内角小, 
上述第4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和上述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固定架中心点所成的内角,比上述第1镜头侧连接端子、上述第2镜头侧连接端子及上述第5镜头侧连接端子至上述第10镜头侧连接端子中的任一个的相应接触部和上述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固定架中心点所成的内角小, 
上述第5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和上述第11镜头侧连接端 子的相应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固定架中心点所成的内角,比上述第1镜头侧连接端子、上述第2镜头侧连接端子及上述第6镜头侧连接端子至上述第10镜头侧连接端子中的任一个的相应接触部和上述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固定架中心点所成的内角小, 
上述第8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和上述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固定架中心点所成的内角,比上述第1镜头侧连接端子、上述第2镜头侧连接端子、上述第6镜头侧连接端子、上述第7镜头侧连接端子、上述第9镜头侧连接端子及上述第10镜头侧连接端子中的任一个的相应接触部和上述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固定架中心点所成的内角小, 
上述第9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和上述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固定架中心点所成的内角,比上述第1镜头侧连接端子、上述第2镜头侧连接端子、上述第6镜头侧连接端子、上述第7镜头侧连接端子及上述第10镜头侧连接端子中的任一个的相应接触部和上述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固定架中心点所成的内角小, 
上述第10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和上述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固定架中心点所成的内角,比上述第1镜头侧连接端子、上述第2镜头侧连接端子、上述第6镜头侧连接端子及上述第7镜头侧连接端子中的任一个的相应接触部和上述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固定架中心点所成的内角小, 
上述第6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和上述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固定架中心点所成的内角,比上述第1镜头侧连接端子、上述第2镜头侧连接端子及上述第7镜头侧连接端子中的任一个的相应接触部和上述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固定架中心点所成的内角小, 
上述第7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和上述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固定架中心点所成的内角,比上述第1镜头侧连接端子及上述第2镜头侧连接端子中的任一个的相应接触部和上述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固定架中心点所成 的内角小, 
上述第2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和上述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固定架中心点所成的内角,比上述第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和上述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固定架中心点所成的内角小, 
上述镜头侧预备端子的相应接触部和上述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固定架中心点所成的内角,比上述第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和上述第11镜头侧连接端子的相应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固定架中心点所成的内角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镜头,其中, 
上述镜头侧预备端子是与上述12个机身侧连接端子均不连接的端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更换镜头,其中, 
在上述镜头侧固定架部能够择一地安装:具有上述12个机身侧连接端子的第1相机机身;以及在上述机身侧固定架部的附近还具有与上述12个机身侧连接端子不同的第2机身侧端子的第2相机机身, 
在将上述第2相机机身安装到上述镜头侧固定架部时,上述镜头侧预备端子与上述第2机身侧端子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更换镜头,其中, 
能够将上述相机机身经由具有与上述镜头侧预备端子连接的适配器侧端子的中间适配器安装到上述镜头侧固定架部, 
上述可更换镜头还包括利用上述镜头侧预备端子检测上述中间适配器的有无的适配器检测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更换镜头,其中, 
上述镜头侧预备端子具有与上述12个镜头侧连接端子中的至少一个大致相同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更换镜头,其中, 
上述12个镜头侧连接端子及上述至少一个镜头侧预备端子分别具有露出到上述保持部的表面的露出区域。 
CN201220483832XU 2011-09-20 2012-09-20 可更换镜头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03797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05063 2011-09-20
JP2011-205063 2011-09-20
JP2012-191003 2012-08-31
JP2012191003A JP5316685B2 (ja) 2011-09-20 2012-08-31 交換レン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037976U true CN203037976U (zh) 2013-07-03

Family

ID=48526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483832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037976U (zh) 2011-09-20 2012-09-20 可更换镜头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316685B2 (zh)
CN (1) CN20303797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9007A (zh) * 2011-09-20 2013-04-03 株式会社尼康 可更换镜头
CN109709754A (zh) * 2017-10-26 2019-05-03 株式会社尼康 配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55578B1 (ja) 2017-10-26 2019-01-23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アクセサリ
MY184418A (en) 2017-10-26 2021-04-01 Nikon Corp Accessory
JP6597751B2 (ja) 2017-10-26 2019-10-30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アクセサリ
JP6521023B2 (ja) 2017-10-26 2019-05-29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アクセサリ
US10895710B2 (en) 2017-10-26 2021-01-19 Nikon Corporation Accessory
JP6972918B2 (ja) 2017-10-26 2021-11-24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アクセサリ及びカメラボディ
JP7024322B2 (ja) 2017-10-26 2022-02-24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アクセサリ、カメラボディ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6569715B2 (ja) 2017-10-26 2019-09-04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アクセサリ
EP3477381B1 (en) 2017-10-26 2021-12-22 Nikon Corporation Accessory attachable to a camera comprising signal terminals
JP6455622B1 (ja) 2018-07-18 2019-01-23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アクセサリ
JP6455624B1 (ja) 2018-08-16 2019-01-23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アクセサリ
JP6508402B1 (ja) 2018-08-21 2019-05-08 株式会社ニコン 交換レンズ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11656A (ja) * 1996-02-05 1997-08-15 Sony Corp カメラ、レンズ及びレンズ脱着装置
JP2008233773A (ja) * 2007-03-23 2008-10-02 Fujifilm Corp カメラシステム
JP2010288307A (ja) * 2010-08-04 2010-12-24 Fujifilm Corp カメラ
JP5445479B2 (ja) * 2011-01-28 2014-03-19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カメラ用アクセサリ、アクセサリ側マウント、カメラボディおよびボディ側マウント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9007A (zh) * 2011-09-20 2013-04-03 株式会社尼康 可更换镜头
CN103019007B (zh) * 2011-09-20 2017-04-12 株式会社尼康 可更换镜头
CN109709754A (zh) * 2017-10-26 2019-05-03 株式会社尼康 配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316685B2 (ja) 2013-10-16
JP2013080210A (ja) 2013-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037976U (zh) 可更换镜头
CN203217222U (zh) 可更换镜头
CN103019007A (zh) 可更换镜头
CN203037974U (zh) 可更换镜头
CN102402100B (zh) 可换透镜、相机主体及电子设备
CN102402098B (zh) 可换透镜、相机主体及电子设备
CN103019006A (zh) 可更换镜头
CN104330943A (zh) 可换透镜、相机主体及设备
CN103019009B (zh) 交换镜头
CN103926782A (zh) 可换透镜、相机主体及设备
JP6690744B2 (ja) 交換レンズ
CN102650803B (zh) 相机附件、相机机身及相机系统
CN103019008A (zh) 中间适配器、配件及交换镜头
CN103019005A (zh) 可更换镜头
JP5316687B2 (ja) 交換レンズ
JP5729067B2 (ja) 交換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2013080214A (ja) 交換レンズ
JP2013057812A (ja) 交換レンズ
CN203037975U (zh) 交换镜头
JP2013050661A (ja) 交換レンズおよび中間アダプ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0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41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