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993407U - 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 - Google Patents

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993407U
CN202993407U CN 201220735062 CN201220735062U CN202993407U CN 202993407 U CN202993407 U CN 202993407U CN 201220735062 CN201220735062 CN 201220735062 CN 201220735062 U CN201220735062 U CN 201220735062U CN 202993407 U CN202993407 U CN 2029934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door unit
lid
refrigerating plant
framework
b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73506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星加启太郎
升井友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9934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99340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使用铝制或铝合金制的热交换器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中,提供一种不易受到金属腐蚀的影响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的室外单元(20)包括:铝制或铝合金制的热交换器(25);以及载置热交换器(25)的底框架(8)。热交换器(25)具有扁平管(2)、翅片(4)及头部集合管(6)。底框架(8)具有:框架底面(81);以及从框架底面(81)的周缘朝上方延伸的铅垂面(82)。在框架底面(81)上设有第一排水结构(10)。在铅垂面(81)上设有第二排水结构(12)。扁平管的最下端(2a)设于比第二排水结构(12)更高的位置。

Description

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
背景技术
在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中,例如像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1-145029)那样,报告了以下事例:以防止底框架的腐蚀为目的,在底框架上的与热交换器的形状相一致地冲压成形的L字形排水槽的中央附近形成排水口,以将冷凝水从此处排出。
然而,在形成于底框架的排水口堵塞的情况下,存在排泄水未被排出、热交换器浸在水中而导致腐蚀、制冷剂泄漏的危险性。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1-145029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在于在使用铝制或铝合金制的热交换器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中,提供一种不易受到金属腐蚀的影响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
本实用新型第一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包括:铝制或铝合金制的热交换器;以及载置热交换器的底框架。热交换器具有:在上下方向上排列配置有多层的扁平管;与各扁平管连接的头部集合管;以及与扁平管接合的多个翅片。热交换器使在扁平管的内部流动的流体与在扁平管的外部流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底框架具有:框架底面;以及从框架底面的周缘朝上方延伸的铅垂面。在框架底面上形成有第一排水结构。在铅垂面上形成有第二排水结构。扁平管的最下端设于比第二排水结构更高的位置。
此处,即便形成于底框架的排水口堵塞时,也能利用形成于框架底面的铅垂面的第二排水结构进行排水以使扁平管不浸水。因此,在形成于底框架的排水口堵塞的情况下,能防止因排泄水未被排出、热交换器的扁平管浸在水中而产生的腐蚀、制冷剂泄漏。
本实用新型第二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是在第一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的基础上,翅片的最下端形成于比第二排水结构更高的位置。
此处,即便形成于底框架的排水口堵塞时,也能进行排水以使翅片不浸水。因此,能防止因翅片浸在水中而产生的腐蚀、制冷剂泄漏。
本实用新型第三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是在第一技术方案或第二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的基础上,包括从下方覆盖头部集合管的下端面的盖。此外,第二排水结构形成于比盖的上端更下方的位置。
此处,即便形成于底框架的排水口堵塞时,也能进行排水以使头部集合管的比被盖覆盖的部分更靠上方的部位不浸水。因此,能防止头部集合管的腐蚀、制冷剂泄漏。
本实用新型第四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是在第三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的基础上,盖由盖底面和盖侧面构成,在盖侧面形成有第三排水结构。此外,第二排水结构形成于比头部集合管下端面更下方的位置。
此处,在盖侧面上形成有排水结构,因此,顺着头部集合管而来的结露水可被排出。此外,在比头部集合管下端面更靠下方的位置形成有第二排水结构,因此,即便在泄水盘中积存有水,头部集合管下端也不会浸水。因此,能防止因头部集合管浸在水中而产生的腐蚀、制冷剂泄漏。
本实用新型第五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是在第一技术方案或第二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的基础上,在框架底面上还形成有供头部集合管插入的凹部。
本实用新型第六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是在第五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的基础上,还包括从下方覆盖头部集合管的下端面的盖,在凹部中插入盖。
本实用新型第七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是在第六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的基础上,第二排水结构形成于比盖的上端更下方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第八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是在第六技术方案或第七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的基础上,盖由盖底面和盖侧面构成,在盖侧面形成有第三排水结构,第二排水结构形成于比头部集合管下端面更下方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第九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是在第三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的基础上,在框架底面上还形成有供头部集合管插入的凹部。
本实用新型第十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是在第四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的基础上,在框架底面上还形成有供头部集合管插入的凹部。
作为上述各排水结构,可列举出开口、缺口、槽等。
作为盖的材料,从能与头部集合管紧贴并具有耐水性的观点来看,橡胶(橡皮)是较为理想的,能使用天然橡胶、氯丁橡胶、丁腈橡胶、丁基橡胶、乙烯丙烯橡胶、丁苯橡胶、硅酮橡胶、氟橡胶、旭硝子氟橡胶(商品名:AFLAS)、氢化丁腈橡胶、聚氨酯橡胶等。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中,在形成于底框架的排水口堵塞的情况下,能防止因排泄水未被排出、热交换器浸在水中而产生的腐蚀、制冷剂泄漏。
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中,能防止因翅片浸在水中而产生的腐蚀、制冷剂泄漏。
在本实用新型第三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中,能防止头部集合管的腐蚀、制冷剂泄漏。
在本实用新型第四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中,能防止因头部集合管浸在水中而产生的腐蚀、制冷剂泄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的示意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的拆下了顶板、左侧板、右前板及右后板的状态下的示意立体图。
图3是室外热交换器的示意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的底框架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底框架的俯视图中的V-V剖视图。
图6是图4的底框架的后视图。
图7是表示第二排水开口的高度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变形例的第二排水开口的高度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2             扁平管
2a            扁平管的最下端
4             翅片
4a            翅片的最下端
6、61、62     头部集合管
6a            头部集合管的下端面
8、108        底框架
81、181       框架底面
82、182       铅垂面
83            凹部
10、110       第一排水开口
11            开口
12、112       第二排水开口
13            安装孔
14、114       盖
14a   114a    盖的上端
15、115       盖底面
16、116       盖侧面
17、117       盖的开口
20            室外单元
25   室外热交换器(热交换器)
35   室外风扇
50   壳体
51   前板
54   左侧板
55   右前板
56   右后板
57   顶板
58   隔板
60   风扇网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被利用为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
(1)室外单元的示意结构
在图1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图1是表示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20的立体图。室外单元20设置于进行空气调节的空调对象空间(室内)的外部,大致长方体箱状的壳体50的内部被沿铅垂方向延伸的隔板(未图示)分割为送风机室和机械室。该室外单元20经由制冷剂连通配管(未图示)与配置于空调对象空间的室内单元(未图示)连接。
室外单元20主要包括:大致箱状的壳体50;室外风扇(未图示);具有热交换器、压缩机、阀、配管等以构成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回路构成零件(未图示);以及进行运转控制的电气元件单元(未图示)。
在壳体50上形成有位于前表面51的中央部及左部的吹出口,被室外风扇送出的空气从吹出口朝前方吹出。
壳体50除了顶板57、右后板56、右前板55之外,还具有左侧板54和底框架8。符号60是安装于壳体50的外侧的风扇网罩。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的拆下了顶板、左侧板、右前板及右后板的状态下的示意立体图。在底框架8上载置有热交换器25,在其前面配置有室外风扇35。此外,朝向隔板左侧为送风机室,右侧为机械室。
图3是室外热交换器25的示意立体图。如图3所示,室外热交换器25具有扁平管2、翅片4及头部集合管61、62。在图3中,省略了翅片4的图示。另外,扁平管2的参照符号省略了一部分。
室外热交换器25通过与室外空气之间的热交换使在内部流动的制冷剂冷凝或蒸发。室外热交换器25全都是铝制或铝合金制的。室外热交换器25以与壳体50隔着适当的空间的方式或以将树脂构件等设置在壳体50与室外热交换器25之间的方式配置于壳体50内,以不与壳体50(参照图1)直接接触。
如图2所示,室外热交换器25沿着壳体50的背面从隔板58的端部附近朝左方延伸,并在壳体50的左后方角部附近改变其方向,沿着左侧板54(参照图1)朝前方延伸。
头部集合管61、62与在上下方向上排列配置多层的扁平管2的两端连结。头部集合管61、62具有对扁平管2进行支承的功能、将制冷剂引导至扁平管2的内部流路(未图示)的功能、使从内部流路流出的制冷剂集合的功能。
(2)底框架的结构
如图4所示,底框架8主要呈俯视观察时为大致长方形的形状,在载置未图示的热交换器的部分形成有第一排水开口10及其它多个开口11。积存于底框架8内的水基本上从这些开口10、11排出。第一排水开口10配置于在垂直方向上最低的位置,冷凝水从此处被排出。
底框架8具有框架底面81和铅垂面82。在铅垂面82上形成有将在后面详细说明的第二排水开口12。
如图5所示,底框架8由沿着水平面的框架底面81和从该框架底面81的四边的边缘部朝铅垂上方立起的铅垂面82构成。铅垂面82通过冲压成形与框架底面81一体形成。通过该冲压成形,在框架底面81上形成了用于提高强度的较浅的凹凸、槽。
另外,在框架底面81上形成有凹部83。在该凹部83中插入上述头部集合管62。另外,虽未图示,但同样地上述头部集合管61也被插入设于底框架8的适当位置的凹部。后述盖从下方被盖在头部集合管61、62上。在该情况下,在该凹部83中插入该盖部分。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提高头部集合管61、62的水平方向上的高度,从而能有效地抑制头部集合管浸水。这样,能确定热交换器25朝底框架8的载置位置。
图6是底框架8的后视图,表示框架底面81和铅垂面82。铅垂面82上设有第二排水开口12。符号13是其它构件的安装用的孔。
(3)热交换器朝底框架的设置
图7中示意地示出了在底框架8上载置有室外热交换器25的状态。另外,在图7中,省略了凹部83。在底框架8的框架底面81上载置了具有扁平管2、翅片4及头部集合管6的热交换器25。此外,在从底框架8的框架底面81朝铅垂上方立起的铅垂面82上形成有第二排水开口12。在形成于底框架8的框架底面81的第一排水开口10因落叶等某些原因而堵塞的情况下,排泄水可从第二排水开口12中排出。因此,可避免热交换器浸水而产生腐蚀、制冷剂泄漏的情况。
在头部集合管6上设有从下方覆盖其下端面6a的橡胶制的盖14。盖由盖底面15和从盖底面15朝铅垂上方立起的盖侧面16构成。在盖侧面16上设有开口17。
(4)关于第二排水开口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二排水开口12形成于比扁平管2的最下端2a更低的位置。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保护扁平管2以免受到浸水及腐蚀的影响。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二排水开口12形成于比翅片4的最下端4a更低的位置。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保护翅片4以免受到浸水及腐蚀的影响。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二排水开口12形成于比从下方盖在头部集合管6上的盖的上端14a更低的位置。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保护头部集合管6以免受到浸水及腐蚀的影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二排水开口12形成于比头部集合管下端面6a更靠下方的位置。由于在盖14的盖侧面16上形成有开口17,因此,顺着头部集合管6而来的结露水可被排出。此外,在比头部集合管下端面6a更靠下方的位置形成有第二排水开口12,因此,即便形成于底框架8的框架底面81的第一排水开口10及开口11因落叶等而堵塞,在底框架8中积存有水,头部集合管下端也不会浸水。
(5)室外单元的特征
(5-1)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的室外单元20包括:铝制或铝合金制的热交换器25;以及载置热交换器25的底框架8。热交换器25具有扁平管2、翅片4及头部集合管6。底框架8具有:框架底面81;以及从框架底面81的周缘朝上方延伸的铅垂面82。在框架底面81上形成有第一排水开口10。在铅垂面82上的比扁平管2的最下端2a更低的位置形成有第二排水开口12。
此处,即使在形成于底框架8的第一排水开口10及开口11堵塞时,也能利用形成于框架底面81的铅垂面82的第二排水开口12进行排水以使扁平管2不浸水。因此,能防止因排泄水未被排出、扁平管2浸在水中而产生的腐蚀、制冷剂泄漏。藉此,能提高空调装置1的室外单元20的耐腐蚀性。
(5-2)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的室外单元20中,翅片4的最下端配置于比第二排水开口12更高的位置。
此处,即便形成于底框架8的框架底面81的第一排水开口10及开口11堵塞时,也能进行排水以使翅片4不浸水。因此,能防止因翅片4浸在水中而产生的腐蚀、制冷剂泄漏。藉此,能提高空调装置1的室外单元20的耐腐蚀性。
(5-3)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的室外单元20中,还包括从下方覆盖头部集合管6的下端面6a的盖14。此外,第二排水开口12形成于比盖14的上端14a更靠下方的位置。
此处,即便形成于底框架8的框架底面81的第一排水开口10及开口11堵塞时,也能进行排水以使头部集合管6的比被盖14覆盖的部分更上方的部位不浸水。因此,能防止头部集合管6的腐蚀、制冷剂泄漏。藉此,能提高空调装置1的室外单元20的耐腐蚀性。
(5-4)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的室外单元20中,盖14由盖底面15和盖侧面16构成,在盖侧面16上形成有开口17。此外,第二排水开口12形成于比头部集合管下端面6a更靠下方的位置。
此处,在盖侧面16上形成有开口17,因此,顺着头部集合管6而来的结露水可被排出。此外,在比头部集合管下端面6a更靠下方的位置形成有第二排水开口12,因此,即便在底框架8中积存有水,头部集合管下端也不会浸水。因此,能防止因头部集合管6浸在水中而产生的腐蚀、制冷剂泄漏。藉此,能提高空调装置1的室外单元20的耐腐蚀性。
(6)变形例
以下,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另外,也可适当组合多个变形例。
(6-1)变形例A
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室外单元20被使用在空调装置1中,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在其它制冷装置中。
(6-2)变形例B
如图8所示,在形成于底框架108的框架底面181的凹部83中载置了具有扁平管2、翅片4及头部集合管6的热交换器25。此外,在从底框架108的框架底面181朝铅垂上方立起的铅垂面182上形成有第二排水开口112。在形成于底框架108的框架底面181的第一排水开口110因落叶等某些原因而堵塞的情况下,排泄水可从第二排水开口112中排出。因此,可避免热交换器浸水而产生腐蚀、制冷剂泄漏的情况。
在头部集合管6上设有从下方覆盖其下端面6a的橡胶制的盖114。盖114由盖底面115和从盖底面115朝铅垂上方立起的盖侧面116构成。在盖侧面116上形成有开口117。头部集合管6的下端面106a配置于比盖的上端114a更靠下方的位置。

Claims (11)

1.一种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铝制或铝合金制的热交换器(25),该热交换器(25)具有在上下方向上排列配置有多层的扁平管(2)、与各所述扁平管连接的头部集合管(6、61、62)以及与所述扁平管接合的多个翅片(4),所述热交换器(25)使在所述扁平管的内部流动的流体与在所述扁平管的外部流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及
底框架(8、108),在该底框架(8、108)上载置所述热交换器,
所述底框架具有:框架底面(81、181);以及从框架底面的周缘朝上方延伸的铅垂面(82、182),
在所述框架底面上形成有第一排水结构(10、110),在所述铅垂面上形成有第二排水结构(12、112),
所述扁平管的最下端(2a)形成于比所述第二排水结构更高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排水结构形成于比所述翅片的最下端(4a)更下方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单元还包括从下方覆盖所述头部集合管的下端面(6a)的盖(14),所述第二排水结构(12)形成于比所述盖的上端(14a)更下方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由盖底面(15)和盖侧面(16)构成,在所述盖侧面形成有第三排水结构(17),所述第二排水结构形成于比所述头部集合管下端面更下方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框架底面(181)上还形成有供所述头部集合管插入的凹部(83)。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单元还包括从下方覆盖所述头部集合管的下端面(106a)的盖(114),在所述凹部中插入所述盖。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排水结构(112)形成于比所述盖的上端(114a)更下方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由盖底面(115)和盖侧面(116)构成,在所述盖侧面形成有第三排水结构(117),所述第二排水结构(112)形成于比所述头部集合管下端面更下方的位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由盖底面(115)和盖侧面(116)构成,在所述盖侧面形成有第三排水结构(117),所述第二排水结构(112)形成于比所述头部集合管下端面更下方的位置。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框架底面(81)上还形成有供所述头部集合管插入的凹部(83)。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框架底面(81)上还形成有供所述头部集合管插入的凹部(83)。
CN 201220735062 2011-12-28 2012-12-27 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 Expired - Lifetime CN20299340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90072 2011-12-28
JP2011290072A JP5772590B2 (ja) 2011-12-28 2011-12-28 冷凍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993407U true CN202993407U (zh) 2013-06-12

Family

ID=48564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735062 Expired - Lifetime CN202993407U (zh) 2011-12-28 2012-12-27 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772590B2 (zh)
CN (1) CN2029934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81129B (zh) * 2012-02-06 2017-05-31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905148U (zh) * 2015-08-25 2018-01-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外机
WO2021070316A1 (ja) * 2019-10-10 2021-04-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2530Y2 (ja) * 1979-02-22 1984-04-16 株式会社東芝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ツト
JPS5938658U (ja) * 1982-09-01 1984-03-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ドレン抜き装置
JP3528280B2 (ja) * 1994-12-02 2004-05-1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底フレーム
JPH09112961A (ja) * 1995-10-20 1997-05-02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の排水構造
JP2002081693A (ja) * 2000-09-08 2002-03-22 Sharp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2011145029A (ja) * 2010-01-18 2011-07-28 Sharp Corp 空気調和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81129B (zh) * 2012-02-06 2017-05-31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72590B2 (ja) 2015-09-02
JP2013139919A (ja) 2013-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98869A (zh) 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
CN103547867A (zh)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EP2933574B1 (en)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CN202993407U (zh) 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
JP2008275231A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4081129B (zh) 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
JP2008202889A (ja) エンジン駆動式ヒートポンプ
JP5674510B2 (ja) 熱源ユニット
CN204227580U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US11118796B2 (en) Out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JP4213725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13015294A (ja) 冷却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CN103763891B (zh) 可调整散热功率的机房散热装置
CN203010861U (zh) 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
CN210470140U (zh) 基板蚀刻机的电控箱散热装置
JP2008095970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5232667B2 (ja)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装置
CN203675524U (zh) 安全性高的机房散热装置
CN103763890B (zh) 可靠性高的机房散热装置
CN203675526U (zh) 应用于机房中的散热装置
JP5931470B2 (ja) 熱交換ユニット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JP2008304184A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3763889A (zh) 用于机房的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2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