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987277U - 汽车尾部碰撞保护机构 - Google Patents
汽车尾部碰撞保护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987277U CN202987277U CN 201220648606 CN201220648606U CN202987277U CN 202987277 U CN202987277 U CN 202987277U CN 201220648606 CN201220648606 CN 201220648606 CN 201220648606 U CN201220648606 U CN 201220648606U CN 202987277 U CN202987277 U CN 2029872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utomobile
- automobile tail
- groove
- collision
- crash prot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尾部碰撞保护机构,它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前后方向延伸且两端开口、截面为n形的槽状结构,槽底面即本体顶面与汽车后纵梁固联,本体后部的侧面处与汽车后防撞梁固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尾部碰撞保护机构,在汽车尾部发生碰撞时,可使后纵梁准确地在预定位置发生变形,吸收碰撞能量,从而有效地保护油箱不被破坏,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成型、整体强度良好的特点。本实用新型适合安装于各种汽车后纵梁与后防撞梁之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碰撞时可有效保护油箱不受损坏的机构,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尾部碰撞保护机构。
背景技术
车辆尾部碰撞是交通事故中一种常见的事故,在尾部碰撞发生过程中,必须有效保护燃油装置,避免其损坏而导致燃油泄漏,这就要求在碰撞过程中油箱附近的后纵梁不能发生大的变形,以免形成对油箱有破坏作用的尖角。
现有技术中,车辆尾部的碰撞保护措施,是在后纵梁上增加溃缩诱导槽或溃缩孔,以控制碰撞过程中后纵梁的变形。但是后纵梁变形受溃缩诱导槽宽度和深度的影响,且增设溃缩诱导槽使后纵梁冲压成型困难;而后纵梁开设溃缩孔,直接影响后纵梁的强度,并且溃缩孔不利于控制后纵梁稳定变形。
申请号为200810233930.6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后纵梁结构”,在后纵梁本体的后部焊有一后纵梁后部,两者搭接区域形成一后纵梁截面突变区域,碰撞中利用后纵梁截面突变在预定变形空间内,后纵梁后部发生压溃变形,以达到吸能效果,从而保护油箱免受过大的冲击。但是后纵梁截面突变不易控制,且截面突变过大会影响后纵梁的强度,同时此专利中为了更多地吸收碰撞能量,在后防撞梁前额外增加能量吸收部件,成本较高。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784687U)公开了“一种车身后纵梁结构”在后纵梁本体上增加凸形槽及凹槽,当碰撞发生时,在凸形槽及凹槽的诱导下,车身后部在预定区域充分压溃变形,从而有效保护油箱安全。但是后纵梁变形效果对槽的特征尺寸(宽度和深度)要求较高,并且增加凸形槽及凹槽即增加了后纵梁的冲压难度,同时对后纵梁本体的材料也要求更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汽车尾部发生碰撞时,可使后纵梁准确地在预定位置发生变形,吸收碰撞能量,有效保护油箱不被破坏的汽车尾部碰撞保护机构,该机构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成型、整体强度良好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尾部碰撞保护机构,它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前后方向延伸且两端开口、截面为n形的槽状结构,槽底面即本体顶面与汽车后纵梁固联,本体后部的侧面处与汽车后防撞梁固联。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所述本体的顶面位于后纵梁底面的下方,二者间经螺纹紧固件相固联。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限定,所述本体两侧面的后部分别为向后延伸的带有安装孔的圆形结构;
所述后防撞梁穿过两侧面上的安装孔、端面设于安装孔外,安装孔的孔径与后防撞梁的外径相适配,二者间于相接处焊接固联。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限定,所述本体侧壁上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种限定,所述本体上设有由槽形结构的一侧面的底部边缘上方处开始向上延伸至槽顶,再由槽顶向槽形结构的另一侧面底部方向延伸且止于该侧面底部边缘上方位置的条形孔。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通过在汽车后纵梁与后防撞梁之间增设该汽车尾部碰撞保护机构,使得汽车尾部发生碰撞时,后纵梁可准确地在预定位置发生变形,吸收碰撞能量,从而有效保护油箱安全,避免其被损坏而导致燃油泄漏;同时在本体的外侧壁上增设加强筋,可增加本体的强度;另外本体上设置的条形孔,节省了材料,便于本体冲压成型。
本实用新型适合安装于各种汽车后纵梁与后防撞梁之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汽车后纵梁6、后防撞梁5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1、安装孔;2、本体;3、加强筋;4、条形孔;5、后防撞梁;6、后纵梁;7、后纵梁最大折弯变形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一种汽车尾部碰撞保护机构,结构如图1-图3所示,它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且两端开口、截面为n形的槽状结构的本体2。
本体2设有两个,分别位于汽车两后纵梁6的下方。槽底面即本体2的顶面与后纵梁6的底面经螺纹紧固件相固联。本体2两侧面的后部分别为向后延伸的带有安装孔1的圆形结构,后防撞梁5整体位于两本体2之间,穿过左右两个本体2上的四个安装孔1,将其两端面设于安装孔1外。安装孔1的孔径与后防撞梁5的外径相适配,二者间的相接处焊接固联。
为了增加本体2的强度,在本体2侧面的外壁上设有沿前后方向的加强筋3。
为了节省材料、减轻重量,便于本体2冲压成型,本体2上设有条形孔4,其为从槽形结构的外侧面的底部边缘上方处开始向上延伸至顶面,再由顶面向槽形结构的内侧面底部方向延伸且止于该侧面底部边缘上方位置的结构。
本实施例的碰撞保护原理如下:
当汽车尾部发生碰撞时,后防撞梁5受到后车撞击将碰撞力传递至本体2,再传递至后纵梁6,由于本体2的强度较大,使得本体2代替后纵梁6承受大部分碰撞力,且碰撞力与后纵梁6中心线位置存在一定距离,进而碰撞力只能使后纵梁6在后纵梁最大折弯变形位置7处产生折弯变形,折弯变形可有效的吸收碰撞能量,由于油箱所在的后纵梁6的区域位于后纵梁最大折弯变形位置7之前,因此油箱所位于的后纵梁6的区域不出现变形,进而可以有效地保护油箱不被破坏。
Claims (5)
1.一种汽车尾部碰撞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本体(2),所述本体(2)为前后方向延伸且两端开口、截面为n形的槽状结构,槽底面即本体(2)的顶面与汽车后纵梁(6)固联,本体(2)后部的侧面处与汽车后防撞梁(5)固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部碰撞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2)的顶面位于后纵梁(6)底面的下方,二者间经螺纹紧固件相固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部碰撞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2)两侧面的后部分别为向后延伸的带有安装孔(1)的圆形结构;
所述后防撞梁(5)穿过两侧面上的安装孔(1),安装孔(1)的孔径与后防撞梁(5)的外径相适配,二者间于相接处焊接固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部碰撞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2)侧壁上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加强筋(3)。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尾部碰撞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2)上设有由槽形结构的一侧面的底部边缘上方处开始向上延伸至槽顶,再由槽顶向槽形结构的另一侧面底部方向延伸且止于该侧面底部边缘上方位置的条形孔(4)。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648606 CN202987277U (zh) | 2012-11-30 | 2012-11-30 | 汽车尾部碰撞保护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648606 CN202987277U (zh) | 2012-11-30 | 2012-11-30 | 汽车尾部碰撞保护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987277U true CN202987277U (zh) | 2013-06-12 |
Family
ID=48558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64860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987277U (zh) | 2012-11-30 | 2012-11-30 | 汽车尾部碰撞保护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98727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74451A (zh) * | 2018-05-03 | 2020-12-11 | 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加强纵梁的车辆结构 |
-
2012
- 2012-11-30 CN CN 201220648606 patent/CN20298727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74451A (zh) * | 2018-05-03 | 2020-12-11 | 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加强纵梁的车辆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233608B1 (en) |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for absorbing small offset impact forces | |
KR101210024B1 (ko) | 차체의 전방 연결구조 | |
JP2008502537A (ja) | 車両用クラッシュ・ボックス | |
CN103158651A (zh) | 用于车辆的管状后梁 | |
CN205524489U (zh) | 车辆上边梁及具有该上边梁的机舱总成 | |
CN104149725A (zh) | 汽车前碰撞横梁吸能盒 | |
CN103723197A (zh) | 机舱强吸能结构 | |
CN203237190U (zh) | 多传力路径的客车前防撞梁 | |
CN110789479A (zh) | 车身前端防撞装置 | |
CN104249695A (zh) |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结构 | |
CN207328604U (zh) | 汽车前纵梁结构 | |
CN103419845A (zh) | 一种汽车前副车架安装结构 | |
CN202987277U (zh) | 汽车尾部碰撞保护机构 | |
CN205554105U (zh) | 一种复合结构的汽车吸能盒 | |
CN203486007U (zh) | 车架前部结构、车架及车辆 | |
CN203876692U (zh) | 客车前部副级吸能机构 | |
CN216805599U (zh) | 防撞前纵梁组件 | |
CN202089010U (zh) | 一种具有吸能作用的汽车前横梁 | |
CN202911686U (zh) | 一种汽车防撞横梁结构 | |
CN209833565U (zh) | 一种汽车门槛防撞盒总成 | |
JP2015189406A (ja) | 車両のバンパ装置 | |
JP5027684B2 (ja) | 車体前部構造 | |
CN101525005A (zh) | 一种后纵梁结构 | |
CN105015452B (zh) | 一种汽车蓄电池安装结构 | |
CN103085741B (zh) | 一种吸能块及具有吸能块的保险杠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2 Termination date: 20211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