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971661U - 离合器致动器 - Google Patents

离合器致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971661U
CN202971661U CN201090001309.8U CN201090001309U CN202971661U CN 202971661 U CN202971661 U CN 202971661U CN 201090001309 U CN201090001309 U CN 201090001309U CN 202971661 U CN202971661 U CN 2029716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ever
take
cam
clutch actu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9000130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根康博
森匡辅
长坂裕之
吉田昌弘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Aisin AI Co Ltd
Aisin AW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Aisin AI Co Ltd, Aisin AW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9716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97166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8/00Electrically-actuated clu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5/00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 F16H25/08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for interconverting rotary motion and reciprocating motion
    • F16H25/14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for interconverting rotary motion and reciprocating motion with reciproca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rot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Details of mechanically-actuated clutches not specific for one distinct type
    • F16D23/12Mechanical clutch-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d outside the clutch as such
    • F16D2023/123Clutch actuation by cams, ramps or ball-screw mechanism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减小向动力源施加的负载的离合器致动器。其具有:驱动源;凸轮,其通过传递从动力源输出的旋转动力而旋转,并且,在外周面具有与旋转轴的距离变化的凸轮面;以及输出杆,其可滑动地支撑在规定的部件(例如壳体)上,并且,伴随凸轮的旋转而进退,并通过进退而进行离合器的断开/接合及半接合操作,在输出杆的中心轴的延长线上配置凸轮的旋转轴。

Description

离合器致动器
技术领域
[相关申请的记载] 
本实用新型基于日本国专利申请:特愿2009-263939号(2009年11月19日申请)的优先权主张,该申请的全部记载内容通过引用加入记载在本说明书中。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进行离合器的断开/接合及半接合的离合器致动器。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在现有的手动变速装置上安装致动器,根据驾驶者的意愿或车辆状态,自动地进行一连串的变速操作(离合器的断开/接合、变速、换挡)的系统。在这种系统中,进行离合器的断开/接合及半接合的离合器致动器,为了使离合器的膜片弹簧等的姿态变化,设有电动机等动力源和输出杆。输出杆的进退需要很大的力,对于产生很大的力的动力源,会导致大型化。因此,在现有的离合器致动器中,为了抑制所需的动力源的驱动力,进而在动力源未通电的状态下也自动保持行程位置,在动力源与输出杆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中使用蜗轮蜗杆副进行减速,该涡轮蜗杆副使用蜗杆和蜗轮。 
作为这种离合器致动器的现有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公示了一种离合器用致动器,其具有:动力源;旋转体(蜗杆),其由该动力源旋转驱动;从动旋转体(蜗轮),其与该旋转体连结,一体地旋转;以及输出杆,其可以相对旋转地与该从动旋转体连结,通过该输出杆的移动,进行离合器的断开/接合及半接合操作,在这种离合器用致动器中,在上述旋转体和上述从动旋转体之间配置连结部件,上述旋转体与上述从动旋转体不是配置在同一平面上,而是上述从动旋转体利用一端支撑在壳体上的辅助弹簧,辅助该从动旋转体的旋转。在这 种离合器用致动器中,输出杆的端部可旋转地连结在从动旋转体(蜗轮)中的从旋转轴向径向偏移的位置,利用该连结部分的圆周移动量,使输出杆进退。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示了下述离合器致动器,其在蜗轮的外周面的规定位置设置凸轮面,在输出杆的端部可旋转地安装沿凸轮面转动的滚轮,在可摆动地安装在壳体上的控制杆的前端,可摆动地安装滚轮的旋转轴。在上述离合器致动器中,利用伴随凸轮面的圆周运动的滚轮的位置移动,使输出杆进退。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01238号公报 
专利文献2:德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9723394号说明书以及第十七附图 
实用新型内容
此外,上述专利文献1、2的全部公示内容通过上述引用而加入记载在本说明书中。下面的分析是根据本实用新型进行的。 
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离合器用致动器中,因为输出杆的端部可旋转地连结在从动旋转体(蜗轮)上的从旋转轴向径向偏移的位置,所以蜗轮的旋转轴并未始终位于输出杆的中心轴的延长线上。因此,如果蜗轮的旋转轴从输出杆的中心轴的延长线偏移,则在由施加在输出杆上的载荷(回推载荷)将蜗轮回推(反向旋转侧)方向上产生扭矩,动力源的负载增大,消耗电力增加。 
另外,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离合器致动器中,因为通过控制杆的摆动而使滚轮位移,并且,通过蜗轮的凸轮面的圆周运动而使滚轮位移,所以蜗轮的旋转轴并未始终位于输出杆的中心轴的延长线上。因此,在施加在输出杆上的载荷(回推载荷)将蜗轮回推(反向旋转侧)方向上产生扭矩,动力源的负载增大,消耗电力增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减小向动力源施加的负载的离合器致动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观点中,在离合器致动器上具有:动力源;凸轮,其通过传递从上述动力源输出的旋转动力而进行旋转,并且, 在外周面具有与旋转轴的距离变化的凸轮面;以及输出杆,其可滑动地支撑在规定部件上,并且,伴随上述凸轮的旋转而进退,且通过上述进退进行离合器的断开/接合,在上述输出杆的中心轴的延长线上配置上述凸轮的上述旋转轴,上述输出杆经由在上述中心轴的方向上配置于不同位置的衬套,支撑在壳体上,以可以在上述中心轴的方向上进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离合器致动器中具有旋转体,其可旋转地保持在上述输出杆上,并且,可以在上述凸轮面上转动,上述凸轮面与上述旋转体的抵接部分配置在上述输出杆的上述中心轴的延长线上,且与上述凸轮的上述旋转轴相比配置在上述输出杆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离合器致动器中具有:保持部件,其固定在上述输出杆上;以及旋转体,其可旋转地保持在上述保持部件上,并且,可以在上述凸轮面上转动,上述凸轮面与上述旋转体的抵接部分配置在上述输出杆的上述中心轴的延长线上,且与上述凸轮的上述旋转轴相比配置在上述输出杆的相反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离合器致动器中,优选设置一段或多段减速机构,其减小从上述动力源输出的旋转动力并向上述凸轮传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离合器致动器中,上述减速机构优选设置:蜗杆,其通过上述动力源旋转驱动;以及蜗轮,其与上述蜗杆啮合,并且,与上述凸轮一体地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离合器致动器中,上述减速机构优选设置:蜗杆,其通过上述动力源旋转驱动;蜗轮,其与上述蜗杆啮合;驱动齿轮,其与上述蜗轮一体地旋转,并且,直径小于上述蜗轮;以及从动齿轮,其与上述驱动齿轮啮合,并且,直径大于上述驱动齿轮,且与上述凸轮一体地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离合器致动器中,优选上述凸轮的上述旋转轴是上述动力源的输出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离合器致动器中,优选设置可旋转地保持上述凸轮的上述旋转轴的壳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离合器致动器中,设有旋转体,其可旋转 地保持在上述输出杆上,并且,可在上述凸轮面上转动,上述凸轮面与上述旋转体的抵接部分优选配置在上述输出轴的上述中心轴的延长线上,且配置在上述凸轮的上述旋转轴与上述输出杆的端面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致动器离合器中,具有:保持部件,其固定在上述输出杆上;以及旋转体,其可旋转地保持在上述输出杆上,并且,可以在上述凸轮面上转动,上述凸轮面与上述旋转体的抵接部分优选配置在上述输出轴的上述中心轴的延长线上,且配置在上述凸轮的上述旋转轴与上述输出杆的端面之间的部分以外。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因为可以利用凸轮的旋转轴承受施加在输出杆上的载荷,从而减小向将凸轮回推(反向旋转侧)方向的扭矩,所以可以减小向动力源施加的负载,实现电力节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涉及的离合器致动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涉及的离合器致动器的结构的图1的X-X’间的剖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涉及的离合器致动器中的输出杆的进退动作的示意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对比例1涉及的离合器致动器中的输出杆的进退动作的示意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对比例2涉及的离合器致动器中的输出杆的进退动作的示意图。 
图6是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涉及的离合器致动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7是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涉及的离合器致动器的结构的图6的X-X’间的剖视图。 
图8是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涉及的离合器致动器 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9是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涉及的离合器致动器的结构的图8的X-X’间的剖视图。 
图10是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涉及的离合器致动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1是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涉及的离合器致动器的结构的图10的X-X’间的剖视图。 
标号的说明 
1离合器致动器 
2壳体 
3电动机(动力源) 
3a输出轴(旋转轴) 
3b中心轴 
4蜗杆 
5蜗轮 
6轴(旋转轴) 
6a中心轴 
7凸轮 
8、9轴承 
10输出杆 
10a中心轴 
11保持部件 
12轴承(旋转体) 
13轴 
14衬套 
15转速传感器 
16保持部件 
18蜗轮 
18a小直径齿轮部(驱动齿轮) 
19轴 
21大直径齿轮(从动齿轮) 
22轴(旋转轴) 
22a中心轴 
23凸轮 
24、25轴承 
26转速传感器 
27凸轮 
28、29轴承 
30转速传感器 
106轴 
106a中心轴 
107从动旋转体 
110输出杆 
110a中心轴 
113杆支撑销 
206轴 
206a中心轴 
207凸轮 
210输出杆 
210a中心轴 
211保持部件 
212轴承 
213轴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离合器致动器中,具有:动力源(图1的3);凸轮(图1的7),其通过传递从上述动力源输出的旋转动力而进行旋转,并且,在外周面具有与旋转轴(与图1的6a相当)的距离发生变化的凸轮面;以及输出杆(图1的10),其 可滑动地支撑在规定部件(例如,图1的壳体2)上,并且,伴随上述凸轮的旋转而进退,且通过上述进退进行离合器的断开/接合,在上述输出杆的中心轴(图1的10a)的延长线上配置上述凸轮的上述旋转轴。 
此外,在本申请中标记附图参照标号的情况下,上述标号均是为了帮助理解,而并非表示限定于图示状态。 
实施例1 
使用附图,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涉及的离合器致动器进行说明。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涉及的离合器致动器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涉及的离合器致动器的结构的图1的X-X’间的剖视图。 
离合器致动器1是使输出杆10进退移动而进行离合器(未图示)的断开/接合及半接合的电动型致动器,对应于由电子控制装置(未图示)进行的驱动控制而操作离合器,使卡合状态变化。在这里,所谓半接合是指离合器的卡合开始且离合器完全卡合前的状态。图1及图2的离合器致动器1用于下述方式的离合器中,即,输出杆10向将被操作对象物(例如,如果是机械式则为分离叉,如果是油压式则为油压活塞)压入方向施加载荷。离合器致动器1,作为主要构成部件,具有:壳体2、电动机3、蜗杆4、蜗轮5、轴6、凸轮7、轴承8、9、输出杆10、保持部件11、轴承12、轴13、衬套14、以及转速传感器15。 
壳体2是收容从电动机3的输出轴3a至输出杆10为止的动力传递路径上的部件的部件。壳体2可以是将多个部件组合而成的收容体。壳体2固定在车辆的适当位置。在壳体2上安装电动机3,电动机3的主体配置在外部,并且,电动机3的输出轴3a的前端部配置在内部。壳体2具有用于隔开规定间隔而插入输出轴3a的通孔(未图示)。壳体2经由轴承8、9可旋转地支撑轴6。壳体2经由衬套14可进退地支撑输出杆10。 
电动机3是直流驱动的动力源。电动机3通过来自电子控制装置(未图示)的控制,将输出轴3a向正反两个方向旋转驱动。电动 机3以输出轴3a相对于轴6处于直角方向的方式,安装在壳体2上。 
蜗杆4是与电动机3的输出轴3a连结的螺旋齿轮,是滑动齿轮减速机构的构成部件。蜗杆4收容在壳体2内。蜗杆4通过电动机3的输出轴3a驱动旋转。蜗杆4与蜗轮5啮合。 
蜗轮5是与蜗杆4啮合的斜齿轮,是滑动齿轮减速机构的构成部件。蜗轮5收容在壳体2内。蜗轮5相对于轴6无法相对旋转地固定。蜗轮5经由轴6及轴承8、9,可旋转地支撑在壳体2上。蜗轮5经由轴6与凸轮7一体地旋转。 
轴6是作为蜗轮5及凸轮7的旋转轴的部件。轴6的一端经由轴承8可旋转地支撑在壳体2上,另一端经由轴承9可旋转地支撑壳体2上。轴6的轴承8、9之间的部分收容在壳体2内,轴承8侧的端部向壳体2的外部露出,并在轴承8侧的端部安装转速传感器15。在轴6的轴承8、9之间的部分无法相对旋转地固定蜗杆5及凸轮7。轴6的中心轴6a配置在输出杆10的中心轴10a的延长线上。 
凸轮7是使输出杆10的行程位置变化的部件,是行程机构的构成部件。凸轮7收容在壳体2内。凸轮7配置在从蜗轮5向轴向偏移的位置,其相对于作为旋转轴的轴6固定而无法相对旋转。凸轮7经由轴6与蜗轮5一体地同步旋转。在凸轮7的外周面上具有曲面状的凸轮面,其与轴6的中心轴6a的距离逐渐减小(或增大)而变化。凸轮面与轴承12的外圈抵接。凸轮7与轴承12的抵接部分配置在输出杆10的中心轴10a的延长线上。如果凸轮7旋转,则输出杆10经由轴承12、轴13及保持部件11沿中心轴10a的方向进退。此外,在经由保持部件11、轴13、及轴承12而由凸轮7的外周面承受从外部施加在输出轴10上的载荷(回推载荷)时,因为将轴6的中心轴6a配置在输出杆10的中心轴10a的延长线上,所以在将凸轮7回压(反向旋转侧)方向上产生的扭矩非常小。 
轴承8是可旋转地支撑轴6的一端的轴承,安装在壳体2上。轴承9是可旋转地支撑轴6的另一端的轴承,安装在壳体2上。此外,也可以取代轴承8、9而使用滑动轴承。 
输出杆10是通过进退而进行离合器的断开/接合及半接合操作 的杆状部件。输出杆10,前端部分向壳体2的外部露出,在前端部分按压被操作对象物(例如,如果是机械式则为分离叉,如果是油压式则为油压活塞)。输出杆10在中间部分经由衬套14可进退地支撑在壳体2上。作为输出杆10,末端部分收容在壳体2的内部,在末端部分的端部固定保持部件11。输出杆10经由保持部件11组装轴承12及轴13,与保持部件11、轴承12、及轴13一体地进退。输出杆10设定为,在中心轴10a的延长线上配置轴6的中心轴6a(中心轴10a的延长线与中心轴6a相交叉)。输出杆10经由轴承12、轴13、及保持部件11,伴随凸轮7的旋转而进退。 
保持部件11是固定在输出杆10上,且用于经由轴13保持轴承12的部件。保持部件11收容在壳体2内。保持部件11形成为,不与轴承12及凸轮7接触。 
轴承12是可在凸轮7的外周面上转动的部件。轴承12收容在壳体2内。轴承12可以使用在外圈与内圈之间配置多个球的球轴承。轴承12的外圈与凸轮7的外周面抵接,是可以在凸轮7的外周面上转动的旋转体。轴承12的内圈固定在轴13上。轴承12与凸轮7的抵接部分配置在输出杆10的中心轴10a的延长线上。轴承12通过凸轮7的旋转而位移,从而经由轴13及保持部件11使输出杆10进退。此外,也可以取代轴承12而使用滑动轴承或滚轮。 
轴13是支撑轴承12的杆状部件。轴13的两端固定在保持部件11上。轴13收容在壳体2内。 
衬套14是沿中心轴10a的方向可进退地支撑输出杆10的部件,支撑在壳体2上。 
转速传感器15是检测轴6的旋转角度的传感器。转速传感器15将检测到的旋转角度相关的信号向电子控制装置(未图示)输出。此外,在电子控制装置中,根据对应图、程序,对应于来自转速传感器15的旋转角度相关的信号,控制电动机3,以使输出杆10到达规定的行程位置。 
下面,与对比例进行对比,并使用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涉及的离合器致动器的动作。图3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 例1涉及的离合器致动器的输出杆的进退动作的示意图。图4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对比例1涉及的离合器致动器的输出杆的进退动作的示意图。图5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对比例2涉及的离合器致动器的输出杆的进退动作的示意图。 
此外,对比例1(参照图4)与专利文献1记载的离合器用致动器中的行程机构相对应,对比例2(参照图5)与专利文献2记载的离合器致动器中的行程机构相对应。 
参照图1及图2,在将输出杆10推出时,首先,如果电动机3的输出轴3a正向地旋转驱动,则输出轴3a的旋转动力通过蜗杆4及蜗轮5减速并传递至轴6,通过轴6的旋转动力,凸轮7旋转(向与轴承12抵接的凸轮面的部位与中心轴6a的距离增大的方向旋转),通过由凸轮7向输出杆10侧(图中的右侧)按压轴承12,经由轴承12、轴13、及保持部件11,输出杆10沿中心轴10a的方向被推出,从而,输出杆10按压被操作对象物(例如,如果是机械式则为分离叉,如果是油压式则为油压活塞)。这时,如果输出杆10从被操作对象物承受载荷(回推载荷),则该回推载荷经由输出杆10、保持部件11、轴13、轴承12、及凸轮7,由输出杆10的中心轴10a的延长线上的轴6承受(参照图3),从轴6经由轴承8、9及壳体2,而最终由车辆承受(参照图1及图2)。因此,在由该回推载荷将凸轮7回推(反向旋转侧)的方向上产生的扭矩非常小,因此,在将蜗轮5回推(反向旋转侧)方向上产生的扭矩也很小,几乎没有向电动机3施加的负载,消耗电力不会增加。 
另一方面,在对比例1(参照图4)中,因为输出杆110的端部在从作为从动旋转体107的旋转轴的轴106向径向偏移的位置,通过杆支撑销113可旋转地与从动旋转体107连结,所以轴106的中心轴106a并未始终位于输出杆110的中心轴的延长线上。因此,如果轴106的中心轴106a从输出杆110的中心轴的延长线偏移,则由于施加在输出杆110上的载荷(回推载荷),而在将从动旋转体107回推(反向旋转侧)的方向上产生扭矩,从而向电动机施加的负载增大,消耗电力增加。 
另外,在对比例2(参照图5)中,轴206的中心轴206a未处于输出杆210的中心轴210的延长线上。因此,施加在输出杆210上的载荷(回推载荷),在经由保持部件211、轴213、及轴承212而将凸轮207回推(反向旋转侧)的方向上产生扭矩,从而,向电动机施加的负载增大,消耗电力增加。 
根据实施例1,因为在输出杆10的中心轴10a的延长线上配置轴6的中心轴6a,所以可以由作为凸轮7的旋转轴的轴6承受施加在输出杆10上的回推载荷,因为可以减小在将蜗轮5回推(反向旋转侧)的方向上产生的扭矩,所以可以减小向电动机3施加的负载,从而可以实现电力节省。 
实施例2 
使用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涉及的离合器致动器。图6是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涉及的离合器致动器的结构的剖视图。图7是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涉及的离合器致动器的结构的图6的X-X’间的剖视图。 
实施例2是实施例1的变形例,其用于下述方式的离合器,即,输出杆10向将被操作对象物(例如,如果是机械式则为分离叉,如果是油压式则为油压活塞)的方向(图6的左方)拉入的方向施加载荷,其将轴承12及轴13配置在凸轮7的与输出杆10相反一侧(图6中的凸轮7的左侧),并使保持部件16构成为,在与输出杆10的固定部分和与轴13的固定部分之间的部分处越过轴6。轴承12与凸轮7抵接的部分配置在与轴6的中心轴6a相交叉的输出杆10的中心轴10a的延长线上。保持部件16形成为,不与凸轮7、轴6、以及轴承12抵触。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参照图6及图7,对于实施例2涉及的离合器致动器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将输出杆10拉回时,首先,如果电动机3的输出轴3a正向地旋转驱动,则输出轴3a的旋转动力通过蜗杆4及蜗轮5减速并传递至轴6,通过轴6的旋转动力,凸轮7旋转(向与轴承12抵接的凸轮面的部位与中心轴6a的距离增大的方向旋转),通过凸轮7向输出杆10侧的相反一侧(图中的左侧)按压轴承12,经由轴承12、 轴13、及保持部件16,输出杆10向中心轴10a的方向被拉回,输出杆10拉拽被操作对象物(例如,如果是机械式则为分离叉,如果是油压式则为油压活塞)。这时,如果输出杆10从被操作对象物受到载荷(推出载荷),则该推出载荷经由输出杆10、保持部件16、轴13、轴承12、以及凸轮7,由位于输出杆10的中心轴10a的延长线上的轴6承受,最终从轴6经由轴承8、9以及壳体2而由车辆承受。因此,在利用该推出载荷将凸轮7回推(反向旋转侧)的方向上产生的扭矩非常小,因此,在将蜗轮5回推(反向旋转侧)的方向产生的扭矩也很小,几乎没有向电动机3施加的载荷,从而消耗电力也不会增加。 
根据实施例2,因为在输出杆10的中心轴10a的延长线上配置轴6的中心轴6a,所以可以由作为凸轮7的旋转轴的轴6承受施加在输出杆10上的推出载荷,从而可以减小在将蜗轮5回推(反向旋转侧)的方向上产生的扭矩,所以可以减小向电动机3施加的负载,可以实现电力节省。 
实施例3 
使用附图,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涉及的离合器致动器进行说明。图8是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涉及的离合器致动器的结构的剖视图。图9是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涉及的离合器致动器的结构的图8的X-X’间的剖视图。 
实施例3是实施例1的变形例,在从电动机3的输出轴3a到凸轮23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上,不仅是由蜗杆4及蜗轮18构成的减速机构,还设置由小直径齿轮部18a及大直径齿轮部21构成的其他减速机构。实施例3中除了蜗杆18、轴19、大直径齿轮21、轴22、凸轮23、轴承24、25、以及转速传感器26以外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蜗轮18是减速机构的构成部件,其在主体上具有与蜗杆4啮合的斜齿,并且,具有与大直径齿轮21啮合的小直径齿轮部18a。蜗轮18收容在壳体2内。蜗轮18相对于轴19固定而无法相对旋转。蜗轮15经由轴19及轴承(未图示)可旋转地支撑在壳体2上。在小直径齿轮部18a的外周面上,形成例如正齿、斜齿、人字齿。小直径 齿轮部18a构成为,与蜗轮18主体及大直径齿轮21的半径相比,其半径较小。 
轴19是作为蜗轮18的旋转轴的部件。轴19的一端经由轴承(未图示)可旋转地支撑在壳体2上,另一端经由其他轴承(未图示)可旋转地支撑在壳体2上。作为轴19,其轴承间的部分收容在壳体2中。作为轴19,在轴承间的部分无法相对旋转地固定蜗轮18。 
大直径齿轮21是与蜗轮18的小直径齿轮部18a啮合的减速机构的构成部件。大直径齿轮21收容在壳体2内。大直径齿轮21相对于轴22固定,无法相对旋转。大直径齿轮21经由轴22及轴承24、25,可旋转地支撑在壳体2上。大直径齿轮21经由轴22与凸轮23一体地旋转。在大直径齿轮21的外周面,形成例如正齿、斜齿、人字齿。大直径齿轮21构成为,与小直径齿轮部18a的半径相比,其半径较大。 
轴22是作为大直径齿轮21及凸轮23的旋转轴的部件。轴22的一端经由轴承24可旋转地支撑在壳体2上,另一端经由轴承25可旋转地支撑在壳体2上。作为轴22,其轴承24、25之间的部分收容在壳体2中,轴承24侧的端部向壳体2的外部露出,在轴承24侧的端部安装转速传感器26。轴22在轴承24、25之间的部分,无法相对旋转地固定大直径齿轮21及凸轮23。轴22的中心轴22a配置在输出杆10的中心轴10a的延长线上。 
凸轮23是使输出杆10的行程位置变化的部件,是进退机构的构成部件。凸轮23收容在壳体2内。凸轮23配置在从大直径齿轮21向轴向偏移的位置,相对于作为旋转轴的轴22固定,无法相对旋转。凸轮23经由轴22与大直径齿轮22一体地旋转。在凸轮23的外周面具有曲面状的凸轮面,其与轴22的中心轴22a的距离逐渐减小(或增大)而变化。凸轮面与轴承12的外圈抵接。凸轮23与轴承12的抵接部分,配置在输出杆10的中心轴10a的延长线上。如果凸轮23旋转,则经由轴承12、轴13、及保持部件11,输出杆10沿中心轴10a的方向进退。此外,在经由保持部件11、轴13、以及轴承12,由凸轮23的外周面承受从外部施加在输出杆10上的载荷(回推 载荷)时,因为轴22的中心轴22a配置在输出杆10的中心轴10a的延长线上,所以在将凸轮23回推(反向旋转侧)的方向产生的转矩非常小。 
轴承24是可旋转地支撑轴22的一端的轴承,且安装在壳体2上。轴承25是可旋转地支撑轴22的另一端的轴承,且安装在壳体2上。此外,也可以取代轴承24、25而使用滑动轴承。 
转速传感器26是检测轴22的旋转角度的传感器。转速传感器26将检测到的旋转角度相关的信号向电子控制装置(未图示)输出。此外,在电子控制装置中,根据对应图、程序,对应于来自转速传感器26的旋转角度相关的信号,控制电动机3,以使输出杆10到达规定的行程位置。 
参照图8及图9,对于实施例3涉及的离合器致动器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将输出杆10推出时,首先,如果电动机3的输出轴3a向正向方向旋转驱动,则输出轴3a的旋转动力通过蜗杆4及蜗轮18减速,并且,通过与蜗轮18一体地旋转的小直径齿轮部18a、及大直径齿轮21减速并传递至轴22,通过轴22的旋转动力,凸轮23旋转(向与轴承12抵接的凸轮面的部位与中心轴22a的距离增大的方向旋转),通过由凸轮23向输出杆10侧(图中右侧)按压轴承12,经由轴承12、轴13、以及保持部件11,输出杆10向中心轴10a的方向被推出,从而输出杆10按压被操作对象物(例如,如果是机械式则为分离叉,如果是油压式则为油压活塞)。这时,如果输出杆10从被操作对象物受到载荷(回压载荷),则该回压载荷经由输出杆10、保持部件11、轴13、轴承12、以及凸轮13,由位于输出杆10的中心轴10a的延长线上的轴22承受,从轴22经由轴承24、25以及壳体2而最终由车辆承受。因此,在通过该回压载荷将凸轮23回压(反向旋转侧)方向产生的扭矩非常小,因此,在回压蜗轮18(反向旋转侧)的方向上产生的扭矩也很小,几乎没有向电动机3施加的载荷,从而消耗电力也不会增大。 
根据实施例3,因为轴22的中心轴22a配置在输出杆10的中心轴10a的延长线上,所以可以由作为凸轮23的旋转轴的轴22承受施 加在输出杆10上的回压载荷,因为可以减小在回压蜗轮18((反向旋转侧)的方向上产生的扭矩,所以可以减小向电动机3施加的负载,实现电力节省。另外,可以使其小型化,且获得较大的减速比。另外,也可以应对高发动机转矩用的操作力较大的离合器控制杆。此外,通过首先进行由由蜗杆4及蜗轮18构成的滑动齿轮减速机构进行的减速,可以减小处于第二段的由小直径齿轮部18a及大直径车辆21构成的齿轮减速机构的转速,降低频率,从而可以抑制齿轮噪音。 
实施例4 
使用附图,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涉及的离合器致动器进行说明。图10是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涉及的离合器致动器的结构的剖视图。图11是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涉及的离合器致动器的结构的图10的X-X’间的剖视图。 
实施例4是实施例1的变形例,其在电动机3的输出轴3a上固定凸轮27,并且,使输出轴3a经由轴承28、29而由壳体2支撑,在输出杆10的中心轴10a的延长线上配置输出轴3a。实施例4中除了凸轮27、轴承28、29、以及转速传感器30以外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凸轮27是使输出杆10的行程位置变化的部件,是行程机构的构成部件。凸轮27收容在壳体2内。凸轮27无法相对旋转地固定在电动机3的输出轴3a上的轴承28、29之间的部分。在凸轮27的外周面具有曲面状的凸轮面,其与输出轴3a的中心轴3b的距离逐渐减小(或增大)而变化。在凸轮面上抵接轴承12的外圈。凸轮27与轴承12抵接的部分,配置在输出杆10的中心轴10a的延长线上。如果凸轮27旋转,则输出杆10经由轴承12、轴3、以及保持部件11而在中心轴10a的方向上进退。此外,在从外部施加在输出杆10的载荷(回压载荷)经由保持部件11、轴13、以及轴承12而由凸轮27的外周面承受时,因为电动机3的输出轴3a的中心轴3b配置在输出杆10的中心轴10a的延长线上,所以在将凸轮27回推(反向旋转侧)的方向上产生的扭矩非常小。 
轴承28是可旋转地支撑电动机3的输出轴3a的末端部的轴承, 且安装在壳体2上。轴承29是可旋转地支撑电动机3的输出轴3a的前端部的轴承,且安装在壳体2上。此外,也可以取代轴承28、29而使用滑动轴承。 
转速传感器30是检测电动机3的输出轴3a的旋转角度的传感器。转速传感器30安装在向壳体2的外部露出的输出轴3a的前端。转速传感器30将检测到的旋转角度相关的信号向电子控制装置(未图示)输出。此外,在电子控制装置中,根据对应图、程序,对应于来自转速传感器30的旋转角度相关的信号,控制电动机3,以使输出杆10位于规定的行程位置。 
参照图10及图11,对于实施例4涉及的离合器致动器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将输出杆10推出时,首先,如果电动机3的输出轴3a向正向方向旋转驱动,则凸轮27旋转(向与轴承12抵接的凸轮面的部位与中心轴3b的距离增大的方向旋转),通过由凸轮27向输出杆10侧(图中右侧)按压轴承12,经由轴承12、轴13、以及保持部件11,输出杆10向中心轴10a的方向被推出,从而输出杆10按压被操作对象物(例如,如果是机械式则为分离叉,如果是油压式则为油压活塞)。这时,如果输出杆10从被操作对象物受到载荷(回压载荷),则该回压载荷经由输出杆10、保持部件11、轴13、轴承12、以及凸轮27,由位于输出杆10的中心轴10a的延长线上的电动机3的输出轴3a承受,从输出轴3a经由轴承28、29以及壳体2而最终由车辆承受。因此,在通过该回压载荷回压凸轮27(反向旋转侧)的方向上产生的扭矩非常小,几乎没有向电动机3施加的载荷,从而消耗电力也不会增大。 
根据实施例4,因为电动机3的输出轴3a的中心轴3b配置在输出杆10的中心轴10a的延长线上,所以可以由作为凸轮27的旋转轴的电动机3的输出轴3a承受施加在输出杆10上的回压载荷,因为可以减小在回压凸轮27(反向旋转侧)的方向上产生的扭矩,所以可以减小向电动机3施加的负载,实现电力节省。 
在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公示(包含权利要求书及附图在内)的框架内,根据其基本的技术思想,可以进一步实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的变更、调整。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框架内,可以进行各种公示要素的多种组合以及选择。即,本实用新型是包含权利要求书及附图在内的全部公示内容,当然包含根据技术思想而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实现的各种变形、修正。 

Claims (10)

1.一种离合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动力源;
凸轮,其通过传递从上述动力源输出的旋转动力而进行旋转,并且,在外周面具有与旋转轴的距离变化的凸轮面;以及
输出杆,其可滑动地支撑在规定部件上,并且,伴随上述凸轮的旋转而进退,且通过上述进退进行离合器的断开/接合,
在上述输出杆的中心轴的延长线上配置上述凸轮的上述旋转轴,
上述输出杆经由在上述中心轴的方向上配置于不同位置的衬套,支撑在壳体上,以可以在上述中心轴的方向上进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旋转体,其可旋转地保持在上述输出杆上,并且,可以在上述凸轮面上转动,
上述凸轮面与上述旋转体的抵接部分配置在上述输出杆的上述中心轴的延长线上,且与上述凸轮的上述旋转轴相比配置在上述输出杆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
保持部件,其固定在上述输出杆上;以及
旋转体,其可旋转地保持在上述保持部件上,并且,可以在上述凸轮面上转动,
上述凸轮面与上述旋转体的抵接部分配置在上述输出杆的上述中心轴的延长线上,且与上述凸轮的上述旋转轴相比配置在上述输出杆侧的相反一侧。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离合器致动器,其特征 在于,
具有一段或多段减速机构,其将从上述动力源输出的旋转动力减速后传递至上述凸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合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减速机构具有:
蜗杆,其由上述动力源旋转驱动;以及
蜗轮,其与上述蜗杆啮合,并且与上述凸轮一体地旋转。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合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减速机构具有:
蜗杆,其由上述动力源旋转驱动;
蜗轮,其与上述蜗杆啮合;
驱动齿轮,其与上述蜗轮一体地旋转,并且直径小于上述蜗轮;以及
从动齿轮,其与上述驱动齿轮啮合,并且直径大于上述驱动齿轮,且与上述凸轮一体地旋转。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离合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凸轮的上述旋转轴是上述动力源的输出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壳体,其可旋转地保持上述凸轮的上述旋转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旋转体,其可旋转地保持在上述输出杆上,并且,可以在上述凸轮面上转动,
上述凸轮面与上述旋转体抵接的部分,配置在上述输出杆的上述中心轴的延长线上,且配置在上述凸轮的上述旋转轴与上述输出杆 的端面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
保持部件,其固定在上述输出杆上;以及
旋转体,其可旋转地保持在上述输出杆上,并且,可以在上述凸轮面上转动,
上述凸轮面与上述旋转体抵接的部分,配置在上述输出杆的上述中心轴的延长线上,且配置在上述凸轮的上述旋转轴与上述输出杆的端面之间的部分以外。 
CN201090001309.8U 2009-11-19 2010-11-09 离合器致动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97166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63939A JP5487902B2 (ja) 2009-11-19 2009-11-19 クラッチ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09-263939 2009-11-19
PCT/JP2010/069937 WO2011062091A1 (ja) 2009-11-19 2010-11-09 クラッチアクチュエー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971661U true CN202971661U (zh) 2013-06-05

Family

ID=44059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90001309.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971661U (zh) 2009-11-19 2010-11-09 离合器致动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503174A4 (zh)
JP (1) JP5487902B2 (zh)
CN (1) CN202971661U (zh)
WO (1) WO2011062091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58890A (zh) * 2014-01-21 2014-04-30 吉林大学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用离合器
CN105765259A (zh) * 2013-12-05 2016-07-13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操作液压离合器调节器的在最大位置上锁定的致动器以及可电操作的离合器系统
CN107975545A (zh) * 2016-10-21 2018-05-0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电离合促动器的传递设备
CN108488341A (zh) * 2018-05-23 2018-09-04 平湖乾丰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凸轮直线运动装置
CN108869564A (zh) * 2017-05-15 2018-11-23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操纵车辆离合器的致动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11753B2 (ja) * 2010-03-15 2014-02-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断接機構
GB2498208B (en) * 2012-01-06 2017-12-20 Ge Aviat Systems Ltd Electrical actuator incorporating a free play mechanism to eliminate force fighting
JP5953221B2 (ja) * 2012-12-19 2016-07-20 株式会社村上開明堂 アクチュエータ
DE102013224958A1 (de) * 2013-12-05 2015-06-11 Robert Bosch Gmbh Aktuator zum Betätigen eines hydraulischen Kupplungsstellers sowie elektrisch betätigbare Kupplung
DE102015200471B4 (de) * 2015-01-14 2020-01-02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Verstelleinheit
DE102015209611A1 (de) * 2015-05-26 2016-12-01 Robert Bosch Gmbh Kennungswandler mit Kurvenscheibe und Querkraft- minimiert positioniertem Stößel zur Betätigung einer Kupplung
DE112016004080T5 (de) * 2015-09-09 2018-06-14 Ntn Corporation Automatische kupplungsvorrichtung
DE102016212932A1 (de) * 2016-07-14 2018-01-18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Elektromechanischer Kupplungsaktuator
CN106195061B (zh) * 2016-08-31 2018-11-23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驱动动力传动分离系统
DE102017211801A1 (de) * 2017-07-11 2019-01-17 Zf Friedrichshafen Ag Aktuator sowie Kraftfahrzeug
JP2019176613A (ja) 2018-03-28 2019-10-10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アクチュエー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13654U (zh) * 1988-01-26 1989-07-31
DE19700935A1 (de) * 1996-01-31 1997-08-07 Luk Getriebe Systeme Gmbh Vorrichtung zur Betätigung eines Aggregates im Antriebsstrang eines Kraftfahrzeuges
DE19723394B4 (de) 1996-06-05 2013-08-14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Betätigungsvorrichtung
JP2001107982A (ja) * 1999-10-06 2001-04-17 Amada Co Ltd クラッチ
JP5041624B2 (ja) * 2000-11-21 2012-10-03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の制御装置
JP4432344B2 (ja) 2003-03-31 2010-03-1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用アクチュエータ
US7316304B2 (en) * 2005-06-10 2008-01-08 Warn Industries, Inc. Four-wheel drive center disconnect electric actuator
JP4474359B2 (ja) * 2005-12-28 2010-06-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ツインクラッチ装置
JP2008121714A (ja) * 2006-11-08 2008-05-29 Aisin Seiki Co Ltd クラッチ用アクチュエータ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65259A (zh) * 2013-12-05 2016-07-13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操作液压离合器调节器的在最大位置上锁定的致动器以及可电操作的离合器系统
CN105765259B (zh) * 2013-12-05 2018-03-30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操作液压离合器调节器的致动器和可电操作的离合器系统
CN103758890A (zh) * 2014-01-21 2014-04-30 吉林大学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用离合器
CN107975545A (zh) * 2016-10-21 2018-05-0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电离合促动器的传递设备
CN107975545B (zh) * 2016-10-21 2021-07-20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电离合促动器的传递设备
CN108869564A (zh) * 2017-05-15 2018-11-23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操纵车辆离合器的致动器
CN108488341A (zh) * 2018-05-23 2018-09-04 平湖乾丰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凸轮直线运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03174A1 (en) 2012-09-26
WO2011062091A1 (ja) 2011-05-26
JP5487902B2 (ja) 2014-05-14
JP2011106613A (ja) 2011-06-02
EP2503174A4 (en) 2015-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71661U (zh) 离合器致动器
CN202349192U (zh) 电子驻车制动器执行机构
CN101607551A (zh) 车辆中的卡钳连接型电子停车制动器
US10137961B2 (en) Bicycle drive unit
CN102003509B (zh) 旋转-直线运动变换机构以及致动器
US8540041B2 (en) Driving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
JP2007321976A (ja) 手動変速機及び手動変速機のシフトラグ構造
CN110131327B (zh) 一种汽车离合器的螺旋式致动器
CN203098635U (zh) 离合器致动器
US20190337586A1 (en) Bicycle transmission device
CN101526117B (zh) 一种制动式离合器及汽车传动系统
CN202228569U (zh) 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执行装置
US20080250885A1 (en) Power Take-off for an Agricultural Vehicle
JP2002349698A (ja) 車両用変速機のギア変速装置
WO2006090796A1 (ja) トルク伝達構造、トラクションドライブ変速装置及び車両用操舵装置
CN102322491A (zh) 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执行装置
CN212775511U (zh) 一种变速器选换挡执行机构
CN207673846U (zh) 一种拉索式离合器控制执行机构
US20030096671A1 (en) Electroncally controlled shift-on-the-go transmission
CN105659008B (zh) 具有可通过用于操纵离合器的换挡鼓来操纵的主动缸的操纵设备
CN206017688U (zh) 自动换挡轴内受力机构
CN111734822A (zh) 一种变速器选换档执行机构
KR20100081859A (ko) 트랜스퍼 케이스
JP4055001B2 (ja) 減速比可変式動力舵取り装置
CN201432591Y (zh) 一种汽车踏板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524

Address after: Aichi

Patentee after: Aisin Seiki Co., Ltd.

Patentee after: Aisin Ai Co., Ltd.

Address before: Aichi

Patentee before: Aisin Seiki Co., Ltd.

Patentee before: Aisin AW Co.

Patentee before: Aisin Ai Co., Ltd.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11

Address after: Aichi

Patentee after: Aisin Seiki Co., Ltd.

Address before: Aichi

Patentee before: Aisin Seiki Co., Ltd.

Patentee before: Aisin Ai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05

Termination date: 2018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