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971034U - 一种高可靠性液压马达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可靠性液压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971034U
CN202971034U CN 201220569728 CN201220569728U CN202971034U CN 202971034 U CN202971034 U CN 202971034U CN 201220569728 CN201220569728 CN 201220569728 CN 201220569728 U CN201220569728 U CN 201220569728U CN 202971034 U CN202971034 U CN 2029710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oil
oilhole
fluid port
hydraulic fl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56972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峰
李春合
彭程
祁文
安伯友
王贵
姜鹏
张振军
王喜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Aero Space Power Hi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Aero Space Power Hi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Aero Space Power Hi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Aero Space Power Hi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56972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9710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9710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97103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可靠性液压马达,包括马达端盖和马达壳体,马达端盖安装在马达壳体上,马达端盖上设置有油口A、油口B、补油口T、泄露油口dr、第一油口、第二油口、第三油口、第四油口,马达壳体上设置有第五油口、第六油口,还包括安全阀装置A、安全阀装置B、缓冲装置以及补油阀装置A、补油阀装置B以及设置在马达壳体上的制动控制装置,安全阀装置A、安全阀装置B、缓冲装置以及补油阀装置A、补油阀装置B以及制动控制装置分别与马达壳体和端盖上的油口相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油路简化,体积小、重量减轻,并且大大降低了油路损失并提高了马达的工作效率,由此来满足现代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对液压马达性能、体积和重量的严格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高可靠性液压马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斜盘式液压柱塞马达,尤其涉及一种驱动挖掘机回转所用的液压马达。 
背景技术
液压马达是一种将液体压力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液压元件,现有驱动挖掘机回转的液压马达,由于惯性负载较大,常存在回转摇摆、油路安全阀可靠性不高、发热严重、特殊工况时油道易产生真空等问题,这些问题大大影响了液压马达的工作可靠性,并且目前驱动挖掘机回转的液压马达所在油路系统普遍存在集成性不高、结构复杂、体积大而且笨重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出一种高可靠性液压马达,本实用新型在原有液压马达基础上集合了补油阀装置、安全阀装置、延时制动控制装置等功能模块,有效预防和限制了现有驱动液压挖掘机回转系统中液压马达所存在的多种问题,从而提高了该系统中液压马达的工作可靠性。本实用新型在实现可高靠性功能的同时,对结构进行了整体集成和优化处理,从而实现了结构简单、油路简化的特点,故在实现体积减小、重量减轻效果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油路损失并提高了马达的工作效率,由此来满足现代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对液压马达性能、体积和重量的严格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高可靠性液压马达,包括马达端盖和马达壳体,所述马达端盖安装在马达壳体上,其特殊之处在于: 
所述马达端盖上设置有油口A、油口B、补油口T、泄露油口dr、第一油口、第二油口、第三油口、第四油口、安全阀装置A、安全阀装置B、缓冲装置以及补油阀装置A以及补油阀装置B,所述马达壳体上设置有第五油口、第六油口以及制动控制装置, 
所述油口A与安全阀装置A的入口连通,所述油口B与安全阀装置B的入口连通,所述补油口T、泄露油口dr均接油箱,油口A通过补油阀装置A 与补油口T连通,油口B通过补油阀装置B与补油口T连通,  
所述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与油口A相通,所述第三油口和第四油口与油口B相通,所述缓冲装置的四个工作油口分别与第一油口、第二油口、第三油口和第四油口相通,  
所述第五油口和第六油口分别与马达制动控制装置的两个工作油口相通。 
上述安全阀装置A包括主阀套103、固定在主阀套103一端的阀座101、设置在主阀套103内的主阀芯102、套装在主阀芯102上的弹簧104和中阀套106以及固定在中阀套106一端的螺堵112, 
所述弹簧104位于主阀套103和主阀芯102之间所形成的弹簧腔128内,所述弹簧104的一端固定在主阀芯102上,所述弹簧104另一端通过垫片105作用在中阀套106上, 
所述主阀套103上设置有控制油进出口121,所述控制油进出口121的一端与油箱连通,所述控制油进出口121的另一端与弹簧腔128连通, 
所述主阀芯内设置有油道孔120,所述主阀芯102与阀座101线密封接触,所述中阀套106与主阀套103固定连接,  
还包括阻尼组件、阀芯109和阀芯套110, 
所述阻尼组件设置在主阀芯102内,所述阻尼组件包括设置在主阀芯102内的阻尼塞安装孔以及固定在阻尼塞安装孔内的阻尼塞,所述阻尼塞安装孔的一端朝向阀座101,所述阻尼塞安装孔的另一端朝向油道孔120,所述阻尼塞上设置有阻尼孔,所述阻尼孔朝向油道孔120, 
所述阀芯109设置在主阀芯102和中阀套106之间且其一端套装在主阀芯102上且与垫片105接触另一端与螺堵112接触,所述阀芯109从垫片105处开始依次包括大径段、过渡台阶和小径段,所述大径段的内壁与主阀芯102相配合,所述大径段的外壁与中阀套106相配合,所述大径段和小径段通过过渡台阶连接,所述大径段与过渡台阶的连接处设置有油孔ag117,所述小径段与过渡台阶的连接处设置有油孔af116,所述螺堵112与小径段的接触处设置有油腔ac113,所述阀芯109内设置有台阶孔118,所述台阶孔118的大端与主阀芯102相配合且分别与油道孔120和油孔ag117连通,所述台阶孔的小端与油孔af116连通, 
所述阀芯套110套装在阀芯109的小径段且与过渡台阶接触,所述阀芯套110与阀芯109的小径段相配合,所述阀芯套110上设置有相通的油孔ad114和油孔ap132,所述油孔ad114的另一端与油腔ac113连通, 
所述中阀套106上设置有依次连通的油孔ai119、油孔ao129、豁口130、环形槽131以及油孔ae115、所述油孔ai119的另一端与弹簧腔128连通,所述油孔ae115的另一端与油孔ap132连通, 
所述安全阀装置A和安全阀装置B结构相同, 
所述安全阀装置A的出口油孔am123和所述安全阀装置B的出口油孔am123均与补油口T连通。 
上述安全阀装置A还包括滤网a126,所述主阀芯102内还设置有滤网固定孔,所述滤网固定孔设置在阻尼塞安装孔和阀座101之间,所述滤网a126的直径大于阻尼塞安装孔的孔径,所述滤网a126固定在滤网固定孔内且与阻尼孔垂直。 
上述马达制动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阀壳体208和设置在控制阀壳体208内的控制阀芯209,所述控制阀壳体208的一端固定在马达壳体218上,还包括延时组件, 
所述延时组件包括延时阀芯215、阻尼塞214以及弹簧zg216,所述延时阀芯215设置在控制阀壳体208内并与控制阀芯209平行,所述延时阀芯215内从马达壳体的一端开始依次设置有弹簧安装孔和阻尼塞安装孔,所述弹簧安装孔的孔径大于阻尼塞安装孔的孔径,所述弹簧zg216设置在弹簧安装孔内,所述弹簧zg216的一端固定在马达壳体上,所述阻尼塞214固定在阻尼塞安装孔内,所述阻尼塞214上设置有阻尼孔, 
所述马达制动控制装置的油孔za217与第五油口相通,所述马达制动控制装置的油孔zh204与第六油口相通。 
上述马达制动控制装置还包括滤网z212,所述延时阀芯215内还设置有滤网固定孔,所述滤网固定孔设置在阻尼塞安装孔和控制阀壳体208之间,所述滤网z212的直径大于阻尼塞安装孔的孔径,所述滤网z212固定在滤网固定孔内且与阻尼孔垂直。 
还包括防止马达惯性逆转及摆动的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防逆转阀 体以及设置在防逆转阀体上的防逆转阀A315和逆转阀B327,所述防逆转阀体上设置有油孔fq324、油孔fo321、油孔fl318、油孔fi314、油道fh313和油道fn320,所述油孔fq324、油孔fo321均与马达油口A相通,所述油孔fl318和油孔fi314均与马达油口B相通,所述油道fh313与油孔fi314相通,所述油道fn320与油孔fo321相通, 
所述防逆转阀A315和逆转阀B327结构完全相同,包括阀套305、依次设置在阀套305内的弹簧fg312、阀芯325、钢球308、活塞套303以及螺塞301, 
所述弹簧fg312的一端固定在防逆转阀体上,其另一端固定在阀芯325上,所述阀芯325和活塞套303之间设置有钢球安装腔,所述钢球308设置在钢球安装腔内,所述活塞套303内设置有活塞302和油道fb,所述钢球安装腔的一端与设置在阀芯325内的阀芯油道311相通且钢球308能够密封阀芯油道311,所述钢球安装腔的另一端与油道fb306相通,所述油道fb306钢球安装腔的中心线平行且不重合,所述油道fb306的另一端与活塞302的一端相通,所述活塞302的另一端作用在螺塞301上,所述活塞302与活塞套303相配合, 
所述活塞套303的一端与阀套305相配合,所述活塞套303的另一端与阀套305之间设置有弹簧孔,所述弹簧fa304设置在弹簧孔内,所述弹簧fa304的一端作用于阀套305,所述弹簧fa304的另一端作用于活塞套303,所述阀芯325、阀套305和活塞套303围成油腔fe310,所述阀套305上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与油孔fq324相通, 
所述阀套305上设置有油道fc307、油道fd309和阻尼孔322,所述油道fc307的一端与油道fd309相通,所述油道fc307的另一端与弹簧孔连通,所述油道fd309的一端与油腔fe310相通,所述油道fd309的另一端与环形槽相通,所述阀芯325和阀套305之间设置有阻尼油腔323,所述油道fh313通过阻尼孔322与阻尼油腔323相通,所述阀套305设置有环形槽的地方与防逆转阀体端面密封,所述油道fh313与阀芯油道311相通, 
所述防逆转阀B315的油孔318与防逆转阀A315的环形槽相通,防逆转阀A315的阀芯油道311与油道fn320相通,所述油道fn320通过阻尼孔322与防逆转阀A315的阻尼油腔323相通, 
所述油孔fo321与第一油口相通,所述油孔fq324与第二油口相通,所述 油孔fl318与第三油孔相通,所述油孔fi314与第四油口相通。 
上述补油阀装置包括补油阀芯9、补油阀弹簧10以及补油阀螺堵11,所述补油阀弹簧10设置在补油阀芯9内,所述补油阀弹簧10的一端固定在补油阀芯上,另一端作用在补油阀螺堵11上。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优点: 
1、可靠性高。本实用新型在原有液压马达上集合了补油阀装置、安全阀装置、延时制动控制装置等功能模块,有效预防和限制了现有驱动液压挖掘机回转系统中液压马达所存在的多种问题,从而提高了该系统中液压马达的工作可靠性。 
2、集成性高,效率高。本实用新型在实现可高靠性功能的同时,对结构进行了整体集成和优化处理,从而实现了结构简单、油路简化的特点,由此在实现了体积减小、重量减轻效果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油路损失并提高了马达的工作效率。 
3、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安全阀装置,在传统直动式安全阀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阻尼组件,引入了压力平衡原理,有效提高了直动式安全阀的使用压力,对比相同压力流量等级的传统先导式安全阀,由于没有传统先导式安全阀的双阀结构,动作原理上更没有先导阀提前打开使得主阀密封腔泄压后,安全阀主阀芯再打开的繁琐动作,所以具有动作原理简单、反应速度快和结构轻便的优点。另外,安全阀装置增加了阀芯109和阀芯套110,如图3所示结构可以使得该阀的开启压力有个逐渐的上升过程,压力上升曲线如图4所示,故当其作为保护液压马达的安全阀时,可以有效减小液压马达启动和制动时的油液压力冲击,由此提高了驱动挖掘机回转液压马达的操作舒适性。 
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延时制动控制装置,是在马达制动控制装置的基础上添加延时装置,由此实现了液压马达转动停止后再进入制动状态。添加延时装置后的马达制动控制装置,可以实现液压马达转动停止后再进入制动状态,由此避免了动摩擦片和静摩擦片在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压力时产生动摩擦,这种动摩擦会对液压马达及其制动控制装置造成很大的磨损发热甚至直接造成损坏,故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延时制动控制装置大大提高了马达及其制动控制装置的使用寿命和工作可靠性。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缓冲装置,可降低液压马达由工作状态切换到制动状态时的油液压力冲击,防止马达产生逆转及摆动现象,有效提高液压马达的工作可靠性,另外,缓冲装置结构简单紧凑,连接方便,只需将缓冲装置的4个工作油口与对应的马达进出油口接通即可。 
附图说明
图1是高可靠性液压马达的结构简图; 
图2是高集成液压马达的结构简图; 
图3是带液压力平衡原理的高可靠性直动式安全阀装置的结构简图; 
图4是带液压力平衡原理的高可靠性直动式安全阀装置的开启压力图; 
图5是马达制动控制装置的结构简图; 
图6是添加延时组件的马达制动控制装置的结构简图; 
图7是防止马达惯性逆转及摆动的缓冲装置结构简图; 
图8是防止马达惯性逆转及摆动的缓冲装置接口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马达主轴,2-马达壳体,3-安全阀装置B,4-泄漏油口dr,5-补油口T,6-防逆转缓冲装置,7-马达端盖,8-延时制动控制装置,9-补油阀芯,10-补油阀弹簧,11-补油阀螺堵,12-第一油口,13-第二油口,14-第三油口,15-第四油口,16-第五油口,17-第六油口,18-安全阀装置A,19-补油阀装置B, 20-补油阀装置A,101-阀座,102-主阀芯,103-主阀套,104-弹簧,105-垫圈,106-中阀套,107-油腔aa,108-油腔ab,109-阀芯,110-阀芯套,111-锁紧螺母,112-螺堵,113-油腔ac,114-油孔ad,115-油孔ae,116-油孔af,117-油孔ag,118-油腔ah,119-油孔ai,120-油道孔aj,121-油孔ak,122-阻尼孔a,123-油孔am,124-油孔an,125-弹性销a,126-滤网a,127-阻尼塞,128-弹簧腔,129-油孔ao,130-豁口,131-环形槽,132-油孔ap,201-动摩擦片,202-静摩擦片,203-制动活塞密封腔,204-油孔za,205-油室zb,206-弹簧zc,207-油孔zd,208-控制阀壳体,209-控制阀芯,210-油孔ze,211-油室zf,212-滤网z,213-弹性销z,214-阻尼塞,215-延时阀芯,216-弹簧zg,217-油孔zh,218-马达壳体,219-制动活塞,220-马达盖板,221-制动弹簧,222-缸体,223-油槽zi,301-螺塞,302-活塞,303-活塞套,304-弹簧fa,305-阀套,306-油道fb,307-油道fc,308-钢球,309-油道fd,310-油腔fe,311-阀芯油道, 312-弹簧fg,313-油道fh,314-油孔fi,315-防逆阀A,316-油腔fj,317-油道fk,318-油孔fl,319-油道fm,320-油道fn,321-油孔fo,322-阻尼孔,323-阻尼油腔,324-油孔fq,325-阀芯,326-油腔fr,327-防逆阀B,328-弹簧孔,329-钢球安装腔,330-环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高可靠性液压马达,包括马达端盖和马达壳体,所述马达端盖安装在马达壳体上,马达端盖上设置有油口A、油口B、补油口T、泄露油口dr、第一油口、第二油口、第三油口、第四油口、安全阀装置A、安全阀装置B、缓冲装置以及补油阀装置A以及补油阀装置B,马达壳体上设置有第五油口、第六油口以及制动控制装置,油口A与安全阀装置A的入口连通,油口B与安全阀装置B的入口连通,补油口T、泄露油口dr均接油箱,油口A通过补油阀装置A与补油口T连通,油口B通过补油阀装置B与补油口T连通,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与油口A相通,第三油口和第四油口与油口B相通,缓冲装置的四个工作油口分别与第一油口、第二油口、第三油口和第四油口相通,第五油口和第六油口分别与马达制动控制装置的两个工作油口相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首先增加了安全阀:液压油由阀座101的油孔an为入口,此时液压力作用到主阀芯102的右端锥面上向左推,主阀芯右端的部分液压油经过滤网126、阻尼孔122a进入油孔aj,再进入油腔ah, 液压油在ah腔(密封腔)内对主阀芯102的左端面形成向右的液压推力,这样就引入了类似先导式安全阀的液压平衡原理。不同点在于传统先导式安全阀用于油液推开主阀芯的作用面积,小于其密封腔内油液使主阀芯关闭的作用面积,因此无论油液压力有多大,传统先导式安全阀只能待其先导阀开启后,使得主阀密封腔内的压力降低后主阀芯才能被推动而产生开口度,开启压力取决于先导阀的开启压力;而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带液压力平衡原理的高可靠性直动式安全阀装置, 用于油液推开主阀芯的作用面积,大于其密封腔(ah腔)油液使主阀芯关闭的作用面积,因此当压力大到一定程度,向左的液压力足以克服弹簧104的弹簧力时,主阀芯就会直接被推动而产生开口度,使得油液可以通过油孔an、主阀芯102与阀座101之间的开 口、油孔123进入油道流回油箱,开启压力取决于两个作用面的面积差和弹簧的压紧力。 
图3所示,可以使得该阀的开启压力有个逐渐的上升过程,故当其作为保护液压马达的安全阀时,可以有效减小液压马达启动和制动时的压力冲击,提高了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操作舒适性。具体实现过程如下所述:液压马达启动时,此阀的开启压力由弹簧104的初始弹簧力决定,当油液的液压作用力大于弹簧104的初始弹簧力时,主阀芯102开启,一部分油液会通过油孔an、主阀芯102与阀座101之间的开口、油孔123进入油道流回油箱;随着压力油经过阻尼孔122a进入油腔ah,形成使主阀芯102关闭的液压推力,由此液压力平衡原理建立起来,故开启压力直线上升,随着油腔ah压力的上升,油液经过油孔ag进入油腔aa对阀芯109形成向左的液压推力,同时油液经过油孔af进入油腔ab对阀芯109形成向右的液压推力,由于向右的推力作用面积大于向左的推力作用面积,故当压力上升到可以克服弹簧104的弹簧力时,阀芯109会向右移动进一步压缩弹簧104,使得该阀的开启压力逐渐上升,此时油腔aa内的油液通过油孔ag进入油腔ah,油腔ac因阀芯109向右移动而体积变大形成真空,油液从油箱通过油孔ak、弹簧腔128、油孔ai、油孔ao、豁口130、环形槽131、油孔ae、油孔ap、油孔ad进入油腔ac进行油液补充,直至阀芯109运动到行程终端与中阀套106端面贴合,该阀的开启压力达到最高,其压力上升曲线如图4所示;当马达制动时,油路压力降低时,阀芯109在弹簧104的作用下向左移动,油腔ab内的油液通过油孔af进入油腔ah,油腔aa由于体积变大而形成真空,油腔ah内的油液通过油孔ag进入油腔aa进行油液补充,油腔ac内的油液通过油孔ad、油孔ap、油孔ae、环形槽131、豁口130、油孔ao、油孔ai、弹簧腔128、油孔ak进入油道流回油箱,整个过程平缓过渡有效防止了压力冲击。 
另外,图3所示带液压力平衡原理的高可靠性直动式安全阀和传统的先导式安全阀相比,还克服了一个传统式的弊端,那就是传统式安全阀的阻尼孔因孔径太小,在工程机械的恶劣工况下工作很易被堵塞,如果阻尼孔被堵塞,液压力平衡原理就不再存在,进而溢流阀的开启压力会大大降低,使得液压系统因安全阀工作失效而无法建立所需压力,进而造成整机不能正常工作,例如液 压马达因动力缺乏停止转动等情况。所以在这种带液压力平衡原理的高可靠性直动式安全阀的阻尼孔122a之前,本实用新型添加了精密滤网装置,如图3所示,将滤网126a和弹性销125a安装在主阀芯102的前端组成了精密滤网装置。这种精密滤网装置结构紧凑,不会增加额外尺寸,而且油液在进入阻尼孔122a之前,必须通过过滤精度为0.02mm的精密滤网装置,故可以有效保证油液不会堵塞阻尼孔122a(直径为0.35mm),从而大大提高了这种带液压力平衡原理直动式安全阀的工作可靠性;另外,本实用新型将阻尼孔122a设置在阻尼塞127上,大大改善了该小孔的加工工艺性,避免了加工阻尼孔时的钻头易断问题,并且也大大改善了这种带液压力平衡原理的高可靠性直动式安全阀在该处的可维护性,一旦精密滤网和阻尼孔堵塞时,只需将其取下清洗或更换即可,而不用担心伤害或更换主阀芯2。 
先说明一下这种液压马达的制动控制原理,初始状态下,控制阀芯209在弹簧zc的作用下处于左位状态,此时油孔zd与油孔za导通而油室zf与油孔ze关闭,使得制动活塞密封腔203内的油液,可以通过油孔zh、油孔ze、油室zb、油孔zd、油孔za、油槽zi进入马达壳体218内,进而通过马达壳体泄漏油口dr流回油箱,所以此时制动活塞219,在制动弹簧221的作用下被压下来,使得动摩擦片201与静摩擦片202紧紧地贴实在一起,不能相对转动,由于静摩擦片202的外齿镶嵌在马达壳体218的凹槽内,所以当马达壳体218固定后静摩擦片202也就不能转动了,进而动摩擦片201也不能转动,又由于动摩擦片201的内齿镶嵌在缸体222的凹槽内,所以缸体222也不能带动马达主轴转动了,由此实现了液压马达的制动状态;当油口SH导入压力油时,控制阀芯209在左端面受到液压力的作用下,克服弹簧zc向左的作用力向右移动处于右位时,油室zf与油孔ze导通油孔zd与油孔za关闭,可以使得油口PG内的压力油,通过油室zf、油孔ze、油孔zh进入制动活塞密封腔203内,所以制动活塞219在液压力的作用下克服制动弹簧221的弹簧力而向上抬起,此时动摩擦片201与静摩擦片202不再压紧贴实,故缸体222在液压力的作用下,可以与动摩擦片201一起转动,进而通过花键连接带动马达主轴1转动,由此实现了液压马达的制动解除控制状态。 
由于上面所说方法的通断控制方式,造成了液压马达在制动控制阀动作后 很快进入制动状态,而液压马达通常会因惯性负载的作用还会有小范围的继续转动,造成动摩擦片201和静摩擦片202在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压力时产生动摩擦,这种动摩擦会对液压马达及其制动控制装置造成很大的磨损发热甚至直接造成损坏,极大影响了液压马达及其制动控制装置的工作寿命和工作可靠性。为了避免产生这种影响恶劣的动摩擦,本实用新型在现有制动控制阀的基础上添加了延时组件。当SH口的压力油切断, 控制阀芯209在弹簧zc的作用下回到左位状态,此时油孔zd与油孔za导通而油室f与油孔ze关闭,使得制动活塞密封腔203内的油液,可以通过油孔zh、油孔ze、延时组件、油室zb、油孔zd、油孔za、油槽zi进入马达壳体,进而通过马达壳体泄漏孔流回油箱,所以此时制动活塞219,在制动弹簧221弹簧力的作用下被压下来,使得动摩擦片201与静摩擦片202紧紧地贴实在一起,不能相对转动,从而实现制动。但是由于此时制动活塞密封腔内的油液流回油箱的过程中,要通过延时组件,而延时组件上的阻尼孔能够有效地限制油液流回油箱时的流量,同时由于阻尼孔的阻尼作用会使其前后产生一定的压差,当此压差大到一定程度时会使得延时阀芯215克服弹簧zg的作用力向右移动,从而关小甚至关闭油室zb到油孔za的开口度,直至阻尼孔前后的压差与弹簧zg的弹簧力相平衡后,油室zb内的油液才能逐渐的流到油孔za,再经过油槽zi、马达壳体218流回油箱,所以在一定的压力范围内(3.4~5Mpa),延时组件都能有效地实现延时效果。经过本实用新型的试验验证,本延时组件能够延时制动过程4s左右,可有效防止液压马达在制动过程中摩擦片压紧后的动摩擦现象,有效提高了液压马达及其制动控制装置的工作寿命和工作可靠性。 
还增加了防逆转缓冲装置,可降低液压马达由工作状态切换到制动状态时的压力冲击,防止马达产生逆转及摆动现象,有效提高液压马达的工作可靠性。防逆转缓冲装置结构简单紧凑,连接方便,只需将防止马达惯性逆转及摆动缓冲装置的4个工作油口(如图8所示),与对应的马达进出油口接通即可,即使得油孔fo和油孔fq与马达油口A相通,油孔fi和油孔fl与马达油口B相通。 
防逆转阀在中位状态时,活塞套303在弹簧fa4的作用下处于左位顶住活塞302,阀芯325在弹簧fg312的作用下也处于左位顶住活塞套303,当马达 处于高压工作状态防时逆转阀A和防逆转阀B均为中位状态,此时活塞套303与阀芯325始终保持接触,无高压油经过防逆转阀进入低压油路。当液压马达由马达油口A为进油口而马达油口B为出油口的工作状态切换到制动停止状态时,马达的进出油口均被控制阀芯切断,但由于负载的惯性作用会使得液压马达继续转动,进而连接液压马达进出油口的油道密封腔会产生压力变化,即原来连接马达油口A的油道密封腔由于容积增大而变为低压密封腔,而原来连接马达油口B的油道密封腔由于容积减小而变为高压密封腔,防逆转阀B的工作状态为:部分高压油经过油孔fi、油道fh、阀芯油道、钢球308、油道fb进入油腔fr,高压油作用使得活塞套303克服弹簧fa的弹簧力向右移动,进而阀芯325在活塞套303的作用下克服弹簧fg的弹簧力向右移动,整个过程活塞套303与阀芯325始终保持接触,无高压油从马达油口B经过防逆转阀B进入马达油口A所在的油路,当马达惯性旋转即将停止时,油腔fr内的压力逐渐下降,从而活塞套303在弹簧fa的弹簧力作用下向左移动,阀芯325在弹簧fg的作用下向左移动,由于阻尼孔322的阻尼作用,阀芯325的移动相对活塞套303的移动产生延时作用,故阀芯325与活塞套303不再保持接触而产生开口,使得马达油口B所在油路,通过油孔fi、油道fh、阀芯油道、阀芯325与活塞套303的开口、油道fd、环形槽330、油孔fq与马达油口A所在油路相通,从而实现了高低压密封腔的压力迅速一致,使得由于惯性负载造成液压马达产生的压力不平衡状态得到消除,从而解决了马达由于惯性负载产生的逆转及摆动现象。同理,当马达油口B为进油口而马达油口A为出油口时,防逆转阀A会在工作状态切换时产生作用,使得惯性负载使马达产生的压力不平衡状态得到消除,从而解决了马达由于惯性负载产生的逆转及摆动现象。 
当马达油口A所在的油路由于特殊工况出现真空时,油箱内的油液会通过补油口T使得补油阀装置A动作,即克服补油阀弹簧10的弹簧力推动补油阀芯9,进入油口A所在油路进行补油;当马达油口B所在的油路由于特殊工况出现真空时,油箱内的油液会通过补油口T使得补油阀装置B动作,即克服补油阀弹簧10的弹簧力推动补油阀芯9,进入油口A所在油路进行补油。 

Claims (7)

1.一种高可靠性液压马达,包括马达端盖和马达壳体,所述马达端盖安装在马达壳体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端盖上设置有油口A、油口B、补油口T、泄露油口dr、第一油口、第二油口、第三油口、第四油口、安全阀装置A、安全阀装置B、缓冲装置以及补油阀装置A以及补油阀装置B,所述马达壳体上设置有第五油口、第六油口以及制动控制装置,
所述油口A与安全阀装置A的入口连通,所述油口B与安全阀装置B的入口连通,所述补油口T、泄露油口dr均接油箱,油口A通过补油阀装置A与补油口T连通,油口B通过补油阀装置B与补油口T连通, 
所述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与油口A相通,所述第三油口和第四油口与油口B相通,所述缓冲装置的四个工作油口分别与第一油口、第二油口、第三油口和第四油口相通, 
所述第五油口和第六油口分别与马达制动控制装置的两个工作油口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可靠性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阀装置A包括主阀套(103)、固定在主阀套(103)一端的阀座(101)、设置在主阀套(103)内的主阀芯(102)、套装在主阀芯(102)上的弹簧(104)和中阀套(106)以及固定在中阀套(106)一端的螺堵(112),
所述弹簧(104)位于主阀套(103)和主阀芯(102)之间所形成的弹簧腔(128)内,所述弹簧(104)的一端固定在主阀芯(102)上,所述弹簧(104)另一端通过垫片(105)作用在中阀套(106)上,
所述主阀套(103)上设置有控制油进出口(121),所述控制油进出口(121)的一端与油箱连通,所述控制油进出口(121)的另一端与弹簧腔(128)连通,
所述主阀芯内设置有油道孔(120),所述主阀芯(102)与阀座(101)线密封接触,所述中阀套(106)与主阀套(103)固定连接, 
还包括阻尼组件、阀芯(109)和阀芯套(110),
所述阻尼组件设置在主阀芯(102)内,所述阻尼组件包括设置在主阀芯(102)内的阻尼塞安装孔以及固定在阻尼塞安装孔内的阻尼塞,所述阻尼塞安装孔的一端朝向阀座(101),所述阻尼塞安装孔的另一端朝向油道孔(120),所述阻尼 塞上设置有阻尼孔,所述阻尼孔朝向油道孔(120),
所述阀芯(109)设置在主阀芯(102)和中阀套(106)之间且其一端套装在主阀芯(102)上且与垫片(105)接触,另一端与螺堵(112)接触,所述阀芯(109)从垫片(105)处开始依次包括大径段、过渡台阶和小径段,所述大径段的内壁与主阀芯(102)相配合,所述大径段的外壁与中阀套(106)相配合,所述大径段和小径段通过过渡台阶连接,所述大径段与过渡台阶的连接处设置有油孔ag(117),所述小径段与过渡台阶的连接处设置有油孔af(116),所述螺堵(112)与小径段的接触处设置有油腔ac(113),所述阀芯(109)内设置有台阶孔(118),所述台阶孔(118)的大端与主阀芯(102)相配合且分别与油道孔(120)和油孔ag(117)连通,所述台阶孔的小端与油孔af(116)连通,
所述阀芯套(110)套装在阀芯(109)的小径段且与过渡台阶接触,所述阀芯套(110)与阀芯(109)的小径段相配合,所述阀芯套(110)上设置有相通的油孔ad(114)和油孔ap(132),所述油孔ad(114)的另一端与油腔ac(113)连通,
所述中阀套(106)上设置有依次连通的油孔ai(119)、油孔ao(129)、豁口(130)、环形槽(131)以及油孔ae(115)、所述油孔ai(119)的另一端与弹簧腔(128)连通,所述油孔ae(115)的另一端与油孔ap(132)连通,
所述安全阀装置A和安全阀装置B结构相同,
所述安全阀装置A的出口油孔am(123)和所述安全阀装置B的出口油孔am(123)均与补油口T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可靠性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阀装置A还包括滤网a(126),所述主阀芯(102)内还设置有滤网固定孔,所述滤网固定孔设置在阻尼塞安装孔和阀座(101)之间,所述滤网a(126)的直径大于阻尼塞安装孔的孔径,所述滤网a(126)固定在滤网固定孔内且与阻尼孔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可靠性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制动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阀壳体(208)和设置在控制阀壳体(208)内的控制阀芯(209),所述控制阀壳体(208)的一端固定在马达壳体(218)上,还包括延时组件,
所述延时组件包括延时阀芯(215)、阻尼塞(214)以及弹簧zg(216),所述延时阀芯(215)设置在控制阀壳体(208)内并与控制阀芯(209)平行,所述延时阀芯 (215)内从马达壳体的一端开始依次设置有弹簧安装孔和阻尼塞安装孔,所述弹簧安装孔的孔径大于阻尼塞安装孔的孔径,所述弹簧zg(216)设置在弹簧安装孔内,所述弹簧zg(216)的一端固定在马达壳体上,所述阻尼塞(214)固定在阻尼塞安装孔内,所述阻尼塞(214)上设置有阻尼孔,
所述马达制动控制装置的油孔za(217)与第五油口相通,所述马达制动控制装置的油孔zh(204)与第六油口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可靠性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制动控制装置还包括滤网z(212),所述延时阀芯(215)内还设置有滤网固定孔,所述滤网固定孔设置在阻尼塞安装孔和控制阀壳体(208)之间,所述滤网z(212)的直径大于阻尼塞安装孔的孔径,所述滤网z(212)固定在滤网固定孔内且与阻尼孔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可靠性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止马达惯性逆转及摆动的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防逆转阀体以及设置在防逆转阀体上的防逆转阀A(315)和逆转阀B(327),所述防逆转阀体上设置有油孔fq(324)、油孔fo(321)、油孔fl(318)、油孔fi(314)、油道fh(313)和油道fn(320),所述油孔fq(324)、油孔fo(321)均与马达油口A相通,所述油孔fl(318)和油孔fi(314)均与马达油口B相通,所述油道fh(313)与油孔fi(314)相通,所述油道fn(320)与油孔fo(321)相通,
所述防逆转阀A(315)和逆转阀B(327)结构完全相同,包括阀套(305)、依次设置在阀套(305)内的弹簧fg(312)、阀芯(325)、钢球(308)、活塞套(303)以及螺塞(301),
所述弹簧fg(312)的一端固定在防逆转阀体上,其另一端固定在阀芯(325)上,所述阀芯(325)和活塞套(303)之间设置有钢球安装腔,所述钢球(308)设置在钢球安装腔内,所述活塞套(303)内设置有活塞(302)和油道fb,所述钢球安装腔的一端与设置在阀芯(325)内的阀芯油道(311)相通且钢球(308)能够密封阀芯油道(311),所述钢球安装腔的另一端与油道fb(306)相通,所述油道fb(306)与钢球安装腔的中心线平行且不重合,所述油道fb(306)的另一端与活塞(302)的一端相通,所述活塞(302)的另一端作用在螺塞(301)上,所述活塞(302)与活塞套(303)相配合, 
所述活塞套(303)的一端与阀套(305)相配合,所述活塞套(303)的另一端与阀套(305)之间设置有弹簧孔,所述弹簧fa(304)设置在弹簧孔内,所述弹簧fa(304)的一端作用于阀套(305),所述弹簧fa(304)的另一端作用于活塞套(303),所述阀芯(325)、阀套(305)和活塞套(303)围成油腔fe(310),所述阀套(305)上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与油孔fq(324)相通,
所述阀套(305)上设置有油道fc(307)、油道fd(309)和阻尼孔(322),所述油道fc(307)的一端与油道fd(309)相通,所述油道fc(307)的另一端与弹簧孔连通,所述油道fd(309)的一端与油腔fe(310)相通,所述油道fd(309)的另一端与环形槽相通,所述阀芯(325)和阀套(305)之间设置有阻尼油腔(323),所述油道fh(313)通过阻尼孔(322)与阻尼油腔(323)相通,所述阀套(305)设置有环形槽的地方与防逆转阀体端面密封,所述油道fh(313)与阀芯油道(311)相通,
所述防逆转阀B(315)的油孔(318)与防逆转阀A(315)的环形槽相通,防逆转阀A(315)的阀芯油道(311)与油道fn(320)相通,所述油道fn(320)通过阻尼孔(322)与防逆转阀A(315)的阻尼油腔(323)相通,
所述油孔fo(321)与第一油口相通,所述油孔fq(324)与第二油口相通,所述油孔fl(318)与第三油孔相通,所述油孔fi(314)与第四油口相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可靠性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油阀装置包括补油阀芯(9)、补油阀弹簧(10)以及补油阀螺堵(11),所述补油阀弹簧(10)设置在补油阀芯(9)内,所述补油阀弹簧(10)的一端固定在补油阀芯上,另一端作用在补油阀螺堵(11)上。 
CN 201220569728 2012-10-31 2012-10-31 一种高可靠性液压马达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9710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569728 CN202971034U (zh) 2012-10-31 2012-10-31 一种高可靠性液压马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569728 CN202971034U (zh) 2012-10-31 2012-10-31 一种高可靠性液压马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971034U true CN202971034U (zh) 2013-06-05

Family

ID=48512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569728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971034U (zh) 2012-10-31 2012-10-31 一种高可靠性液压马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97103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3382A (zh) * 2012-10-31 2013-02-06 陕西航天动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可靠性液压马达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3382A (zh) * 2012-10-31 2013-02-06 陕西航天动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可靠性液压马达
CN102913382B (zh) * 2012-10-31 2015-07-29 陕西航天动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可靠性液压马达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95766B (zh) 控制液力缓速器的阀组及方法以及包括该阀组的液力自动缓速器
CN102913382B (zh) 一种高可靠性液压马达
CN115898748B (zh) 用单组油路控制双阀配流的径向柱塞液压装置、工作方法
RU2601985C2 (ru) Трансмиссия для силового переключения передач и строительная машина
CN203856793U (zh) 平衡阀及具有其的液压缸伸缩控制回路
CN202971034U (zh) 一种高可靠性液压马达
CN101482088B (zh) 一种轴向柱塞变量液压马达的配流器
CN202017791U (zh) 螺纹插装式二位三通锥阀型电磁阀
CN204921773U (zh) 减速机用制动装置
CN202732803U (zh) 弹簧复归式水轮机油刹制动器
CN203404149U (zh) 一种防止液压马达反转阀
CN202081763U (zh) 一种结构简单的地弹簧
CN102840249B (zh) 离合器和工程机械
CN201339536Y (zh) 一种轴向柱塞变量液压马达的配流器
CN202971414U (zh) 一种防止马达惯性逆转及摆动的缓冲装置
CN203228771U (zh) 控制液力缓速器的阀组及包括该阀组的液力自动缓速器
CN202971387U (zh) 一种具有延时作用的液压马达制动控制装置
CN113374900A (zh) 一种一体式集成液压阀
CN202971418U (zh) 一种带液压平衡原理的高可靠性直动式安全阀装置
CN101302992A (zh) 柱塞液压马达机液先导开关变扭矩配油组件及变扭矩方法
CN220956840U (zh) 特殊限位止回阀
CN203395556U (zh) 新型双向摆线泵
CN204828109U (zh) 一种应用于二级顺序伸缩油缸上的机械开启式单向阀
CN204534082U (zh) 具有泄压阀组件的机油泵
CN216589348U (zh) 一种新型液压挖掘机主控阀斗杆流量再生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0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729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