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961983U - 斜板沉淀池 - Google Patents

斜板沉淀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961983U
CN202961983U CN 201220616300 CN201220616300U CN202961983U CN 202961983 U CN202961983 U CN 202961983U CN 201220616300 CN201220616300 CN 201220616300 CN 201220616300 U CN201220616300 U CN 201220616300U CN 202961983 U CN202961983 U CN 2029619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mud
water
clarifying basin
plate clarif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61630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光辉
贺蛟
彭南兴
李龙斌
张明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Zoomlion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Zoomlion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Zoomlion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Zoomlion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61630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9619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9619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96198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斜板沉淀池,斜板沉淀池包括混凝室(10)和沉淀室(20),沉淀室(20)内设置有斜板(21),其中,斜板沉淀池还包括配水室(30),混凝室的出口与配水室的进口(31)连通,配水室分别设置有泥水出口(32)和出泥口(33),泥水出口位于出泥口上方,沉淀室还设置有泥斗、斜板、浮渣收集管、挡渣板和出水槽。通过配水室进口(31)和泥水出口(32)、出泥口(33)的逐级配水,流出的泥水和泥能够在沉淀室(20)中形成较为稳定的流体,有效避免返混。另外,泥水在配水室中能够进行初次沉淀,使得初次沉淀后的泥水和泥分别输送到沉淀室的上方和下方,进而使泥水在沉淀室进行更有效的沉淀,从而获得良好的沉淀效果。

Description

斜板沉淀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斜板沉淀池。
背景技术
斜板沉淀池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污水处理、矿山污水处理、生活污水处理、高浓度污水处理等领域。
现有的斜板沉淀池中,例如CN102020346A中公开的斜板沉淀池,通过设置折流隔板分隔出絮凝剂混合区、加砂区、絮凝区和沉淀区,絮凝剂混合区、加砂区和絮凝区内分别设置有机械搅拌装置,斜板设置在沉淀区内。泥水依次经过絮凝剂混合区、加砂区、絮凝区和沉淀区,清水从沉淀区上方排出,泥沙从沉淀区底部通过污泥回流泵排出。由于泥水经过絮凝剂混合区、加砂区、絮凝区后在因搅拌而处于湍流状态下直接进入沉淀区,导致沉淀区内沉淀的污泥容易返混(即沉淀的污泥再次悬浮并混合到清水中),使得排出的“清水”较为浑浊,沉淀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返混且提高沉淀效果的斜板沉淀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斜板沉淀池,所述斜板沉淀池包括混凝室和沉淀室,所述沉淀室内设置有斜板,其中,所述斜板沉淀池还包括配水室,所述混凝室的出口与所述配水室的进口连通,所述配水室分别设置有泥水出口和出泥口,所述泥水出口位于所述出泥口上方,所述沉淀室设置有进水口和进泥口,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进泥口上方,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泥水出口连通,所述进泥口与所述出泥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配水室设置在所述混凝室下方,所述混凝室和配水室设置在所述沉淀室的侧方,所述沉淀室的底部具有泥斗,所述进泥口位于所述泥斗上方。
优选地,所述配水室的截面为三角形,所述配水室内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从所述配水室的进口朝向所述配水室的与所述沉淀室相对的壁倾斜。
优选地,所述配水室的进口、泥水出口和出泥口中的至少一者为多个且并排设置。
优选地,所述配水室的泥水出口和出泥口的流通截面积的总和为所述配水室的进口的流通截面积的1.5-2.5倍。
优选地,所述混凝室包括混凝区和絮凝区,所述混凝室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混凝区和絮凝区,所述混凝区内设置有第一搅拌机构和混凝剂投加点,所述絮凝区内设置有第二搅拌机构和絮凝剂投加点,所述混凝区的出口与所述絮凝区的进口连通,所述混凝区的容积大于所述絮凝区的容积。
优选地,所述絮凝区的进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搅拌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二搅拌机构的另一侧设置有用于消除经所述第二搅拌机构形成的湍流的整流板,所述混凝室的出口设置在所述整流板的远离所述第二搅拌机构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絮凝区的进口设置在所述絮凝区的上部,所述第二搅拌机构与所述絮凝区的底部间隔开,所述整流板包括沿高度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一整流板和第二整流板,所述第一整流板与所述第二搅拌机构相邻并与所述絮凝区的底部间隔开,所述第二整流板与所述絮凝区的顶部间隔开,所述混凝室的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整流板的远离所述第二搅拌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二整流板的高度可调。
优选地,所述混凝区和絮凝区沿高度方向并排设置,所述混凝区包括沿高度方向并排设置的混凝搅拌槽和出水槽,所述混凝室的进口设置在所述混凝搅拌槽的上部,所述混凝搅拌槽与所述出水槽在下部连通,所述出水槽与所述絮凝区在上部连通。
优选地,所述斜板沉淀池包括排泥管,所述排泥管形成为倒置的U形,所述排泥管的U形顶部的高度低于所述沉淀室内的水位,所述排泥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泥斗,所述排泥管中设置有排泥阀。
优选地,所述沉淀室的侧壁上设置有位于所述沉淀室上部的清水排放槽,所述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清水排放槽连通的清水排放口,所述清水排放口的朝向可调,并且/或者所述清水排放槽的朝向所述沉淀室内侧的边缘的高度可调。
优选地,靠近所述清水排放槽设置有浮渣挡板。
优选地,所述浮渣挡板的远离所述清水排放槽的一侧设置有浮渣收集管,该浮渣收集管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开口,所述开口背离所述浮渣挡板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从混凝室流出的泥水能够在配水室中形成较为稳定的流体,有效避免返混。另外,泥水在配水室中能够进行初次沉淀,使得初次沉淀后的泥水和泥分别输送到沉淀室的上方和下方,进而使泥水在沉淀室进行有更效的沉淀,从而获得良好的沉淀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斜板沉淀池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剖视图;
图2是图1的斜板沉淀池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斜板沉淀池的侧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混凝室      11:混凝区    11a:混凝室的进口
11b:混凝搅拌槽    11c:出水槽
12:絮凝区      13:第一搅拌机构    14:第二搅拌机构
15:第一整流板     16:第二整流板
17:第一出水堰
20:沉淀室    21:斜板    22:泥斗    23:排泥管    24:排泥阀
25:清水排放槽        25a:清水排放口
26:第二出水堰        27:浮渣挡板    28:浮渣收集管
30:配水室    31:配水室的进口    32:泥水出口    33:出泥口
34: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斜板沉淀池,所述斜板沉淀池包括混凝室10和沉淀室20,所述沉淀室20内设置有斜板21,其中,所述斜板沉淀池还包括配水室30,所述混凝室10的出口与所述配水室30的进口31连通,所述配水室30设置有分别泥水出口32和出泥口33,所述泥水出口32位于所述出泥口33上方,所述沉淀室20设置有进水口和进泥口,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进泥口上方,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泥水出口32连通,所述进泥口与所述出泥口33连通。
泥水在混凝室10内进行混凝,然后进入配水室30。在混凝室10内因搅拌、混合而形成湍流的泥水能够在配水室30中形成较为稳定的流体,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在沉淀室20内发生返混。另外,泥水在经过配水室20的过程中还能够进行初次沉淀,使得初次沉淀后的泥水和泥分别输送到沉淀室20的上方和下方,从而能够使泥水在沉淀室20进行有更效的沉淀,获得良好的沉淀效果。本实用新型中,混凝室10、配水室30和沉淀室20可以按照各自适当的方式布置。在图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配水室30可以设置在所述混凝室10下方,所述混凝室10和配水室30设置在所述沉淀室20的侧方,从而能够高效地利用空间,并方便布置各开口,即泥水出口32、出泥口33等可以布置在间隔相应的室之间的壁上。另外,所述沉淀室20的底部具有泥斗22,所述进泥口33位于所述泥斗22上方,以便在配水室30的初次沉淀产生的
污泥能够方便地收集到泥斗22中,并且有利于泥水在沉淀室20中的进一步沉淀。
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配水室30的截面可以为三角形,所述配水室30内设置有导流板34,所述导流板34从所述配水室的进口31朝向所述配水室30的与所述沉淀室20相对的壁倾斜。由此,从配水室的进口31流入的泥水能够沿导流板34倾斜向下流动,并继而沿与沉淀室20相对的壁流动。在泥水沿导流板34流动的过程中,泥水将发生初次沉淀,产生的污泥将沿导流板34和所述壁移动到配水室30的底部,并从位于下方的出泥口33排放到沉淀室20中,经初次沉淀的泥水将从位于上方的泥水出口32排入沉淀室20。其中,导流板34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可以为45-60度,以确保泥水在沿导流板34流动的过程中发生初次沉淀。
另外,所述配水室的进口31、泥水出口32和出泥口33中的至少一者为多个且并排设置,以便均匀分流。优选地,所述配水室30的出水流通截面积为进水流通截面积的1.5-2.5倍,以使泥水在进入沉淀室20时减速,有利于稳定沉淀。在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配水室的进口31、泥水出口32和出泥口33均为多个且分别并排设置。配水室30的进水通流截面积为各配水室的进口31的横截面积之和,配水室30的出水通流截面积为各泥水出口32和出泥口33的横截面积的总和。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所述混凝室10可以包括混凝区11和絮凝区12,所述混凝室的进口11a和出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混凝区11和絮凝区12,所述混凝区11内设置有第一搅拌机构13和混凝剂(例如PAC、PAF)投加点,所述絮凝区12内设置有第二搅拌机构14和絮凝剂(例如PAM)投加点,所述混凝区11的出口与所述絮凝区12的进口连通,所述混凝区11的容积大于所述絮凝区12的容积。由此,可以先在混凝区11中打破胶体分子的电性平衡,使其脱稳(失去稳定状态),有利于随后在絮凝区12中絮凝沉淀。另外,使混凝区11的容积大于絮凝区12的容积,能够使泥水在混凝区11的停留时间大于在絮凝区12的停留时间,适于混凝和絮凝的特点。
其中,混凝区11和絮凝区12的横截面可以形成为各种形状,例如矩形。优选地,矩形横截面的长宽比不大于2,以使矩形近似或形成正方形,避免搅拌出现死角。另外,通过控制流速、流量和混凝区11和絮凝区12的容积,可以使泥水在混凝区11和絮凝区12中停留预定的时间。例如,可以使泥水在混凝区11中停留5-8分钟,在絮凝区12中停留1-3分钟。此外,第一搅拌机构13和第二搅拌机构14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形式,例如都采用图示的搅拌叶片。根据混凝区11和絮凝区12的功能,可以设定不同的搅拌强度,例如可以使第一搅拌机构13的搅拌强度(叶片转速)为270-300r/min,第二搅拌机构14的搅拌强度(叶片转速)为60-90r/min。
另外,优选地,所述絮凝区12的进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搅拌机构14的一侧,所述第二搅拌机构14的另一侧设置有消除经所述第二搅拌机构14形成湍流的整流板,所述混凝室10的出口设置在所述整流板远离所述第二搅拌机构14的一侧。使用整流板可以使泥水过流平稳,降低泥水流入配水室30的雷诺数,从而向配水室30提供较为稳定的水流,使泥水在经过配水室30流入沉淀室20后形成更加平稳的流体,有利于后续在沉淀室20中的进一步沉淀。
其中,可以根据需要设置适当数量的整流板,并通过整流板形成折流路径。例如,如图1所示,所述絮凝区12的进口可以设置在所述絮凝区12的上部,所述第二搅拌机构14与所述絮凝区12的底部间隔开,所述整流板包括沿高度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一整流板15和第二整流板16,所述第一整流板15与所述第二搅拌机构14相邻并与所述絮凝区12的底部间隔开,所述第二整流板16与所述絮凝区12的顶部间隔开,所述混凝室10的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整流板16的远离所述第二搅拌机构14的一侧。由此,泥水进入絮凝区12后,在第二搅拌机构14的搅拌作用下螺旋向下流动,然后通过第一整流板15的导向向上流动,随后经过第一整流板15和絮凝区12的顶部之间并通过第一整流板15和第二整流板16的导向向下流动,最后从位于絮凝区12底部的出口排入配水室30。在通过第一整流板15和第二整流板16导向的过程中,能够将由第二搅拌机构14的搅拌导致的湍流消除并形成较为稳定的流体,以使进入到配水室20的水流更加平稳。
由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能够形成三级配水,以确保进入沉淀室20的泥水为稳定的流体。即:泥水通过第一整流板15和第二整流板16进行一级配水,泥水经历第一次稳定过程;泥水通过配水室的入口31进入配水室30来进行二级配水,泥水在配水室30中经历第二次稳定过程;最后,经过初次沉淀的泥水从上方的泥水出口32减速地排入沉淀室30,泥水经历第三次稳定过程。
另外,可以使所述第二整流板16的高度可调,以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斜板沉淀池的水位。其中,可以通过各种适当的方式实现第二整流板16的高度可调。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第二整流板16的顶端设置第一出水堰17,并使第一出水堰17的安装位置可沿第二整流板16的高度方向调节。例如,第一出水堰17和第二整流板16中的一者上可以设置槽孔,另一者可以设置有相应的安装孔,从而能够通过紧固件将第一出水堰17安装在适当的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混凝区11和絮凝区12可以按照任意方式布置,只要能够使得泥水依次通过混凝区11和絮凝区12即可。优选地,所述混凝区11和絮凝区12可以沿高度方向并排设置,所述混凝区11包括沿高度方向并排设置的混凝搅拌槽11b和出水槽11c,所述混凝室的进口11a设置在所述混凝搅拌槽11b的上部,所述混凝搅拌槽11b与所述出水槽11c在下部连通,所述出水槽11c与所述絮凝区12在上部连通。由此,可以通过上述布置增加泥水从混凝区11到絮凝区12的流动距离,延长在混凝区11停留的时间,使得混凝充分。
优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斜板沉淀池可以包括排泥管23,所述排泥管23形成为倒置的U形,所述排泥管22的U形顶部的高度低于所述沉淀室20内的水位,所述排泥管2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泥斗22,所述排泥管23中设置有排泥阀24。由此,沉淀在泥斗22中的污泥可以在上方的水压作用下通过排泥管23自动排出。通过设置排泥阀24,可以根据情况定时或定量地进行排泥。其中,可以使沉淀室20内的水位和排泥管22的U形顶部的高度的差为50mm以上。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沉淀室10的侧壁上设置有位于所述沉淀室10上部的清水排放槽25,所述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清水排放槽25连通的清水排放口25a,所述清水排放口25a的朝向可调,并且/或者所述清水排放槽25的朝向所述沉淀室10内侧的边缘的高度可调。其中,可以根据需要将清水排放口25a设置在任意适当的方向,或者可以设置多个不同方向的清水排放口25a并根据需要打开一个或多个。另外,清水排放槽25的朝向沉淀室10内侧的边缘的高度可调,以便调节沉淀室20内的水位。例如,可以在清水排放槽25的边缘设置可调节高度的第二出水堰26。第二出水堰26可以采用与第一出水堰17相同的方式安装到清水排放槽25的边缘。
优选地,如图1所示,靠近所述清水排放槽25可以设置有浮渣挡板27,以防止浮渣随清水进入清水排放槽25排出。更优选地,所述浮渣挡板27的远离所述清水排放槽25的一侧可以设置有浮渣收集管28,该浮渣收集管28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开口,所述开口背离所述浮渣挡板26设置。由此,可以使用浮渣收集管28收集并排出被浮渣挡板27挡住的浮渣。为便于安装,浮渣挡板27和浮渣收集管28可以横跨沉淀室20的相对的侧壁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在沉淀室20中,泥水的沉淀原理与现有的斜板沉淀池的沉淀原理相同,即通过斜板21形成的浅层沉淀实现清水和污泥的分离,在此不做详细说明。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3)

1.一种斜板沉淀池,所述斜板沉淀池包括混凝室(10)和沉淀室(20),所述沉淀室(20)内设置有斜板(21),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沉淀池还包括配水室(30),所述混凝室(10)的出口与所述配水室的进口(31)连通,所述配水室(30)分别设置有泥水出口(32)和出泥口(33),所述泥水出口(32)位于所述出泥口(33)上方,所述沉淀室(20)设置有进水口和进泥口,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进泥口上方,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泥水出口(32)连通,所述进泥口与所述出泥口(33)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板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室(30)设置在所述混凝室(10)下方,所述混凝室(10)和配水室(30)设置在所述沉淀室(20)的侧方,所述沉淀室(20)的底部具有泥斗(22),所述进泥口(33)位于所述泥斗(22)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板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室(30)的截面为三角形,所述配水室(30)内设置有导流板(34),所述导流板(34)从所述配水室的进口(31)朝向所述配水室(30)的与所述沉淀室(20)相对的壁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板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室的进口(31)、泥水出口(32)和出泥口(33)中的至少一者为多个且并排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板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室(30)的泥水出口(32)和出泥口(33)的流通截面积的总和为所述配水室(30)的进口(31)的流通截面积的1.5-2.5倍。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斜板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室(10)包括混凝区(11)和絮凝区(12),所述混凝室的进口(11a)和出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混凝区(11)和絮凝区(12),所述混凝区(11)内设置有第一搅拌机构(13)和混凝剂投加点,所述絮凝区(12)内设置有第二搅拌机构(14)和絮凝剂投加点,所述混凝区(11)的出口与所述絮凝区(12)的进口连通,所述混凝区(11)的容积大于所述絮凝区(12)的容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斜板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区(12)的进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搅拌机构(14)的一侧,所述第二搅拌机构(14)的另一侧设置有用于消除经所述第二搅拌机构(14)形成的湍流的整流板,所述混凝室(10)的出口设置在所述整流板的远离所述第二搅拌机构(14)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斜板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区(12)的进口设置在所述絮凝区(12)的上部,所述第二搅拌机构(14)与所述絮凝区(12)的底部间隔开,所述整流板包括沿高度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一整流板(15)和第二整流板(16),所述第一整流板(15)与所述第二搅拌机构(14)相邻并与所述絮凝区(12)的底部间隔开,所述第二整流板(16)与所述絮凝区(12)的顶部间隔开,所述混凝室(10)的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整流板(16)的远离所述第二搅拌机构(14)的一侧,所述第二整流板(16)的高度可调。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斜板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区(11)和絮凝区(12)沿高度方向并排设置,所述混凝区(11)包括沿高度方向并排设置的混凝搅拌槽(11b)和出水槽(11c),所述混凝室的进口(11a)设 置在所述混凝搅拌槽(11b)的上部,所述混凝搅拌槽(11b)与所述出水槽(11c)在下部连通,所述出水槽(11c)与所述絮凝区(12)在上部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板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沉淀池包括排泥管(23),所述排泥管(23)形成为倒置的U形,所述排泥管(22)的U形顶部的高度低于所述沉淀室(20)内的水位,所述排泥管(2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泥斗(22),所述排泥管(23)中设置有排泥阀(24)。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板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室(10)的侧壁上设置有位于所述沉淀室(10)上部的清水排放槽(25),所述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清水排放槽(25)连通的清水排放口(25a),其中:所述清水排放口(25a)的朝向可调,并且/或者所述清水排放槽(25)的朝向所述沉淀室(20)内侧的边缘的高度可调。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斜板沉淀池,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清水排放槽(25)设置有浮渣挡板(27)。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斜板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渣挡板(27)的远离所述清水排放槽(25)的一侧设置有浮渣收集管(28),该浮渣收集管(28)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开口,所述开口背离所述浮渣挡板(26)设置。 
CN 201220616300 2012-11-20 2012-11-20 斜板沉淀池 Expired - Lifetime CN2029619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616300 CN202961983U (zh) 2012-11-20 2012-11-20 斜板沉淀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616300 CN202961983U (zh) 2012-11-20 2012-11-20 斜板沉淀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961983U true CN202961983U (zh) 2013-06-05

Family

ID=48503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616300 Expired - Lifetime CN202961983U (zh) 2012-11-20 2012-11-20 斜板沉淀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961983U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86042A (zh) * 2014-06-20 2014-10-08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 一种微污染饮用水水源原水强化预处理方法
CN105417863A (zh) * 2015-12-01 2016-03-2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及其工艺方法
CN106242170A (zh) * 2016-08-23 2016-12-21 徐州工程学院 一种适用于微污染含藻水处理的一体化絮凝沉淀设备
CN107754388A (zh) * 2016-08-18 2018-03-06 宜兴市天马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自动均化斜管沉淀反应槽
CN110876861A (zh) * 2019-12-13 2020-03-13 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卧式泥水分离器
CN110917671A (zh) * 2019-12-12 2020-03-27 广州市龙运博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高效沉淀池
CN111115797A (zh) * 2019-12-24 2020-05-08 四川美富特环境治理有限责任公司 分离装置、污水处理系统以及污水处理方法
CN111620474A (zh) * 2020-06-16 2020-09-04 浙江大学 生化尾水机械混凝澄清设备及其方法
CN112604327A (zh) * 2020-11-30 2021-04-06 新疆农业大学 一种新型沉沙池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86042B (zh) * 2014-06-20 2016-03-16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 一种微污染饮用水水源原水强化预处理方法
CN104086042A (zh) * 2014-06-20 2014-10-08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 一种微污染饮用水水源原水强化预处理方法
CN105417863A (zh) * 2015-12-01 2016-03-2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及其工艺方法
CN105417863B (zh) * 2015-12-01 2017-09-0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及其工艺方法
CN107754388A (zh) * 2016-08-18 2018-03-06 宜兴市天马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自动均化斜管沉淀反应槽
CN106242170A (zh) * 2016-08-23 2016-12-21 徐州工程学院 一种适用于微污染含藻水处理的一体化絮凝沉淀设备
CN110917671A (zh) * 2019-12-12 2020-03-27 广州市龙运博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高效沉淀池
CN110876861A (zh) * 2019-12-13 2020-03-13 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卧式泥水分离器
CN110876861B (zh) * 2019-12-13 2021-11-16 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卧式泥水分离器
CN111115797A (zh) * 2019-12-24 2020-05-08 四川美富特环境治理有限责任公司 分离装置、污水处理系统以及污水处理方法
CN111620474A (zh) * 2020-06-16 2020-09-04 浙江大学 生化尾水机械混凝澄清设备及其方法
CN111620474B (zh) * 2020-06-16 2024-01-30 浙江大学 生化尾水机械混凝澄清设备及其方法
CN112604327A (zh) * 2020-11-30 2021-04-06 新疆农业大学 一种新型沉沙池
CN112604327B (zh) * 2020-11-30 2021-06-29 新疆农业大学 一种沉沙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61983U (zh) 斜板沉淀池
WO2021036459A1 (zh) 一种水处理用竖流式沉淀与气浮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03285630B (zh) 均匀布水均匀收水的斜板沉淀池
CN106315797A (zh) 一种小型精细加药混凝沉淀一体化装置
CN208229453U (zh) 下流式高效混凝沉淀池
CN209081510U (zh) 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CN205730485U (zh) 一种高效的固液分离装置
CN204434395U (zh) 加载嵌合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KR101898218B1 (ko) 부상조와 침전조의 상호 교차 및 혼용 운전 가능한 다중 구조 수처리 장치 및 그 운전방법
CN109081414A (zh) 基于气动旋流强制掺混技术的高效澄清器
CN108328786B (zh) 一种水处理装置及水处理方法
CN110451616B (zh) 一种同步去除cod和总磷的物化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03355383U (zh) 一种混凝沉淀池
CN107628717A (zh) 一种建筑用污水处理装置
CN103466763B (zh) 一种污水处理中高效混凝搅拌的设计方法
KR20050058308A (ko) 생물학적 하·폐수처리장용 2차 침전지
CN212293272U (zh) 一种泥水浆泥水分离系统
CN105236552A (zh) 一种活性污泥重力自回流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CN202007150U (zh) 一种一体式节能高效混凝沉淀水处理设备
CN214634230U (zh) 一种高效组合式沉淀装置
CN205151868U (zh) 一种活性污泥重力自回流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CN203668087U (zh) 一种组合式絮凝沉淀池
CN111908575A (zh) 一种水平流竖向排泥加速沉淀装置
CN208791264U (zh) 一种污水预处理装置
CN208071382U (zh) 一种隔油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10000 Hunan province Changsha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Lin Yulu No. 288

Patentee after: ZOOMLION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410013 Changsha province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No. 307 South Road, silver basin

Patentee before: Changsha Zoomlion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