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952964U - 油压管路切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油压管路切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952964U
CN202952964U CN 201220627535 CN201220627535U CN202952964U CN 202952964 U CN202952964 U CN 202952964U CN 201220627535 CN201220627535 CN 201220627535 CN 201220627535 U CN201220627535 U CN 201220627535U CN 202952964 U CN202952964 U CN 2029529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output port
oil pressure
coupled condition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62753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井丰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riority to CN 20122062753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9529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9529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95296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alves And Accessory Devices For Brak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压管路切换装置,使用者可容易地切换右侧及左侧刹车杆与前轮及后轮油压刹车的关系。用于自行车部件的油压管路切换装置(100)具备本体(60)及滑轴(80)。本体(60)具有第一输入端口(63a)及第二输入端口(63b),与第一输出端口(64a)及第二输出端口(64b)。滑轴/切换部件(80)被设于本体(60),能将第一输入端口(63a)及第二输入端口(63b),与第一输出端口(64a)及第二输出端口(64b)的连接状态切换成第一连接状态与第二连接状态。

Description

油压管路切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用于自行车部件的油压管路切换装置。本说明书中所述的杆没有特别的情况时都是杠杆(lever)的简略语。
背景技术
在现有自行车及摩托车等二轮车辆中,有的二轮车具有以油压制动车轮的油压刹车装置。例如当使用者操作右侧刹车杆,则前轮的油压刹车会动作并制动前轮。另一方面,当使用者操作左侧刹车杆,则后轮的油压刹车会动作并制动后轮。依不同的使用者,也存在着想要从既存状态变更右侧及左侧刹车杆与前轮及后轮油压刹车的关系的要求。在此状况下,使用者根据偏好用工具等更换连接右侧及左侧刹车杆与前轮及后轮油压刹车的油压软管。
但是,如前述地更换连接右侧及左侧刹车杆与前轮及后轮油压刹车的油压软管的作业,对使用者来说是麻烦的作业。例如,在更换作业时,需要另外准备工具;又,油压软管内的油会漏出;再,在为了使其不漏油而取出油的状况下,更换作业会更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压管路切换装置,使用者可容易地切换右侧及左侧刹车杆与前轮及后轮油压刹车的匹配关系。
关于方案1的一种用于自行车部件的油压管路切换装置,具备:本体与切换部件。本体,具有:第一输入端口及第二输入端口;及第一输出端口及第二输出端口。切换部件,设于前述本体;能将前述第一输入端口及前述第二输入端口,与前述第一输出端口及前述第二输出端口的连接状态切换成第一连接状态与第二连接状态。
根据上述油压管路切换装置,可容易地切换第一连接状态与第二连接状态。因此,使用者切换连接并不会感到麻烦,可容易地使右侧及左侧刹车杆与前轮及后轮油压刹车的配合关系更合适。
关于方案2的用于自行车部件的油压管路切换装置,是在方案1所述的用于自行车部件的油压管路切换装置中,更具备移动部件。移动部件能带动前述切换部件移动到:将连接状态作为第一连接状态的第一位置,与将连接状态作为第二连接状态的第二位置。
在此状况下,使用者在切换连接状态的状况,通过操作移动部件使切换部件移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通过如此的移动部件的简单操作,可以容易地切换第一连接状态与第二连接状态。
关于方案3的用于自行车部件的油压管路切换装置,是在方案2所述的用于自行车部件的油压管路切换装置中,在第一连接状态,第一输入端口与第一输出端口连通,并且第二输入端口与前述第二输出端口连通。另一方面,在第二连接状态,第一输入端口与第二输出端口连通,并且第二输入端口与第一输出端口连通。
在此状况下,通过第一输入端口及第二输入端口,与第一输出端口与第二输出端口的组合,可以简单地切换连接状态与切换油压管路。
关于方案4的用于自行车部件的油压管路切换装置,是在方案3所述的用于自行车部件的油压管路切换装置中,切换部件具有多个连通部。在第一连接状态,通过多个连通部中的一个连通部,连通第一输入端口及第一输出端口,通过多个连通部中的其他连通部,连通第二输入端口及第二输出端口。另一方面,在第二连接状态,通过多个连通部中的一个连通部,连通第一输入端口及第二输出端口,通过多个连通部中的其他连通部,连通第二输入端口及第一输出端口。
在此状况下,由于使连通部不同,可使从左右刹车杆到前轮或后轮油压刹车的油压传达管路不同,可以选择地制动前轮及后轮。
关于方案5的用于自行车部件的油压管路切换装置,是在方案4所述的用于自行车部件的油压管路切换装置中,切换部件为棒状部件。切换部件的多个连通部,包含:第一环状沟、第二环状沟及第三环状沟。在第一连接状态,经由第一环状沟连通第一输入端口与第一输出端口,并经由第二环状沟连通第二输入端口与第二输出端口。另一方面,在第二连接状态,经由第二环状沟连通第一输入端口与第二输出端口,并经由第三环状沟连通第二输入端口与第一输出端口。
在此状况下,用棒状的切换部件的第一~第三环状沟,可使从左右刹车杆到前轮或后轮油压刹车的油压传达管路不同,可以选择地制动前轮及后轮。
关于方案6的用于自行车部件的油压管路切换装置,是在方案3所述的用于自行车部件的油压管路切换装置中,在第一连接状态,第一输入端口与第一输出端口之间的内压被抵消,在第二连接状态,第二输入端口与第一输出端口之间的内压被抵消。
在此状况下,在各连接状态中,由于油压的内压被抵消,所以可使切换部件难以移动。因此,对应使用者选择的连接状态,可容易将切换部件固定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例如在行进中等状况下难以发生切换部件移动,连接状态变化的情况。
关于方案7的用于自行车部件的油压管路切换装置,是在方案5所述的用于自行车部件的油压管路切换装置中,在第一连接状态,油压从第一输入端口经由第一环状沟被传达至第一输出端口,并经由第三环状沟传达的油压被进一步传达至第一环状沟。另一方面,在第二连接状态,油压从第二输入端口经由第三环状沟被传达至第一输出端口,并经由第一环状沟传达的油压被进一步传达至第三环状沟。
由于第一环状沟与第三环状沟挟着第二环状沟并相面对,所以可将被传达至第一环状沟的油压与被传达至第三环状沟的油压彼此抵消。
关于方案8的用于自行车部件的油压管路切换装置,是在方案1所述的用于自行车部件的油压管路切换装置中,更具备:右侧及左侧油压刹车杆,被设于自行车的手把杆(handlebar)两端附近;前轮油压刹车,制动自行车的前轮;及后轮油压刹车,制动后轮。右侧油压刹车杆被连接于第一输入端口,左侧油压刹车杆被连接于第二输入端口,第一输出端口被连接于后轮油压刹车,第二输出端口被连接于前轮油压刹车。
在此状况,例如在第一连接状态,通过操作右侧油压刹车杆,可以经由第一输入端口及第一输出端口控制后轮油压刹车。又,通过操作左侧油压刹车杆,可以经由第二输入端口及第二输出端口控制前轮油压刹车。另一方面,在第二连接状态,通过操作右侧油压刹车杆,可以经由第一输入端口及第二输出端口控制前轮油压刹车。又,通过操作左侧油压刹车杆,可以经由第二输入端口及第一输出端口控制后轮油压刹车。
通过切换第一连接状态与第二连接状态,可以切换右侧及左侧油压刹车杆,与前轮及后轮油压刹车的连接关系。
关于方案9的用于自行车部件的油压管路切换装置,是在方案1所述的用于自行车部件的油压管路切换装置中,更具备:第一及第二油压操作杆,被设于自行车的手把杆;前轮悬架,使自行车的前轮振动;及后轮悬架,使后轮振动。第一油压操作杆连接于第一输入端口,第二油压操作杆连接于第二输入端口,第一输出端口连接于后轮悬架,第二输出端口连接于前述前轮悬架。
在此状况下,例如在第一连接状态,通过操作第一油压操作杆,可经由第一输入端口及第一输出端口来控制后轮悬架。又,通过操作第二油压操作杆,可经由第二输入端口及第二输出端口来控制前轮悬架。另一方面,在第二连接状态,通过操作第一油压操作杆,可经由第一输入端口及第二输出端口来控制前轮悬架。又,通过操作第二油压操作杆,可经由第二输入端口及第一输出端口来控制后轮悬架。
通过切换第一连接状态与第二连接状态,可以切换第一及第二油压操作杆,与前轮及后轮油压悬架的连接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容易地切换第一连接状态与第二连接状态。因此,使用者切换并不会感到麻烦,可容易地使右侧及左侧刹车杆与前轮及后轮油压刹车的配合关系可合适。
附图说明
图1: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的侧面图。
图2:从自行车的前方来看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油压管路切换装置被安装在图1的自行车状态下的前视图。
图3:油压管路切换装置的整体立体图。
图4:从与移动部件相反的后方来看油压管路切换装置的后视立体图。
图5:图4的B-B线的剖面图。
图6:油压管路切换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7:在移除油压管路切换装置的本体的状况下的立体图。
图8a:是表示在第一连接状态的油压管路的概略图。
图8b:是表示在第二连接状态的油压管路的概略图。
图9a:是表示第一连接状态的油压管路在图4中A-A线的剖面图。
图9b:是表示第一连接状态的油压管路在图4中B-B线的剖面图。
图10a:是表示第二连接状态的油压管路在图4中A-A线的剖面图。
图10b:是表示第二连接状态的油压管路在图4中B-B线的剖面图。
图11a:是表示在第三连接状态的油压管路的概略图。
图11b:是表示在第四连接状态的油压管路的概略图。
图12:从自行车的前方来看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油压管路切换装置被安装在图1的自行车状态下的另一例的前视图。
图13a:是表示在第一连接状态的油压管路的概略图。
图13b:是表示在第二连接状态的油压管路的概略图。
图14a:是表示在第三连接状态的油压管路的概略图。
图14b:是表示在第四连接状态的油压管路的概略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手把部
11手把杆
12a第一束环部
12b第二束环部
12a第一安装部
13a第一柄
13b第二柄
14a第一刹车操作部
14b第二刹车操作部
15a第一刹车杆
15b第二刹车杆
16a第一外壳部
16b第二外壳部
16a第一安装托架
16b第二安装托架
17a第一储液槽
17b第二储液槽
18a第一托架部
18b第二托架部
19a第一刹车缆线啮止部
19b第二刹车缆线啮止部
20a第一刹车缆线
20b第二刹车缆线
21a第一摇动轴
21b第二摇动轴
22a第一油压操作部
22b第二油压操作部
23a第一油压操作杆
23b第二油压操作杆
24a第一油压软管啮止部
24b第二油压软管啮止部
25a第一油压软管
25b第二油压软管
26a第三油压软管
26b第四油压软管
60本体
61轴衬
62本体部
62a、62b、62c、81a、81b沟部
63a第一输入端口
63b第二输入端口
64a第一输出端口
64b第二输出端口
65a第一放气部
65b第二放气部
65c第三放气部
66a前轮油压刹车
66b后轮油压刹车
67止回阀
70操作部件(移动部件)
71突出部
80滑轴(切换部件)
90a、90b油封
91a、91b、92a、92b、93O环
94、95a、95b啮止部
97、98扣环
100油压管路切换装置
200自行车
201前轮
201'后轮
202前轮悬架
202'后轮悬架
204座垫
205车架
206摇臂
S 1、S2、S3沟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的外观图。自行车200,具有:手把部10、前轮201、后轮201'、前轮悬架202、后轮悬架202'以及座垫204。前轮悬架202与前轮油压刹车66a被设于前轮侧。前轮悬架202是从手把部10一侧向前轮201的中心轴方向延伸的避震前叉(suspensionfork)形态。前轮油压刹车66a是供给油压至卡钳(caliper)的圆盘刹车(diskbrake)。后轮悬架202'与后轮油压刹车66b也同样被设于后轮201'侧。后轮悬架202'被配置在车架205与摇臂(swing arm)206之间。后轮油压刹车66b是供给油压至卡钳的圆盘刹车。
(1)包含油压管路切换装置的整体结构
以下说明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油压管路切换装置100及手把部10附近的结构。图2是从自行车的前方来看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油压管路切换装置被安装在图1的自行车状态下的前视图。
(1-1)手把部
手把部10具有:手把杆11、第一柄13a及第二柄13b。第一柄13a及第二柄13b被连接于手把杆11的两端。从自行车前方来看,第一柄13a被连接于手把杆11的左侧,从自行车前方来看,第二柄13b被连接于手把杆11的右侧。
(1-2)刹车操作部
第一刹车操作部14a,具有:第一刹车杆15a、第一束环部12a、第一外壳部16a及第一油压软管啮止部24a。第一刹车杆15a,经由第一摇动轴21a被连接于第一外壳部16a,成可摇动。第一油压软管啮止部24a,将在后述的油压管路切换装置100所连接的第一油压软管25a连接于第一刹车操作部14a。在第一外壳部16a,设有总泵(master cylinder,图未显示)、活塞(图未显示)及第一储液槽17a。对应第一刹车杆15a往手把杆11侧的摇动,总泵内的活塞会运作,油压被传达至第一油压软管25a。
第二刹车操作部14b,是对于第一刹车操作部14a被左右对称地构成,所以以下将简单说明。第二刹车操作部14b,具有:第二刹车杆15b、第二束环部12b、第二外壳部16b及第二油压软管啮止部24b。第二油压软管啮止部24b,将在油压管路切换装置100所连接的第二油压软管25b连接于第二刹车操作部14b。
(1-3)油压管路切换装置与油压软管的关系
在油压管路切换装置100的本体60,设有第一输入端口63a、第二输入端口63b、第一输出端口64a及第二输出端口64b。在第一输入端口63a连接有第一油压软管25a,在第二输入端口63b连接有第二油压软管25b。在第一输出端口64a连接有第三油压软管26a,第三油压软管26a被连接于后轮油压刹车66b(参照后述图8a、图8b)。在第二输出端口64b连接有第四油压软管26b,第四油压软管26b被连接于前轮油压刹车66a(参照后述图8a、图8b)。
经使用者操作操作部件(移动部件)70,后述的滑轴(spool)(切换部件)80在本体60内部移动,切换第一输入端口63a及第二输入端口63b,与第一输出端口64a及第二输出端口64b的连接状态。具休连接状态有例如第一连接状态与第二连接状态。
在第一连接状态,第一输入端口63a与第一输出端口64a被连接,第二输入端口63b与第二输出端口64b被连接。因此,凭借第一刹车操作部14a的操作,经由第一油压软管25a、第一输入端口63a、第一输出端口64a及第三油压软管26a来启动后轮油压刹车66b。又,凭借第二刹车操作部14b的操作,经由第二油压软管25b、第二输入端口63b、第二输出端口64b及第四油压软管26b来启动前轮油压刹车66a。
另一方面,在第二连接状态,第一输入端口63a与第二输出端口64b被连接,第二输入端口63b与第一输出端口64a被连接。因此,凭借第一刹车操作部14a的操作,经由第一油压软管25a、第一输入端口63a、第二输出端口64b及第四油压软管26b来启动前轮油压刹车66a。又,凭借第二刹车操作部14b的操作,经由第二油压软管25b、第二输入端口63b、第一输出端口64a及第三油压软管26a来启动后轮油压刹车66b。
以下说明关于油压管路切换装置100的细节。
(2)油压管路切换装置的各部结构
图3是油压管路切换装置的整体立体图。图4是从与移动部件相反的后方来看油压管路切换装置的后视立体图。图5是图4的B-B线的剖面图。图6是油压管路切换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在移除油压管路切换装置的本体的状况下的立体图。
油压管路切换装置100具备:本体60、棒状的滑轴(切换部件)80、轴衬(bush)61及盖状的操作部件(移动部件)70。操作部件(移动部件)70被安装成覆盖本体60的一端。如图5所示,在本体60内部的操作部件(移动部件)70侧,嵌入有轴衬61。棒状的滑轴(切换部件)80被固定于操作部件(移动部件)70,被配置成贯穿本体60及轴衬61的内部。以下说明关于油压管路切换装置100的各部分。
(2-1)本体
本体60,如图3及图5所示,具有:在内部有空洞的圆筒状本体部62、第一输入端口63a、第二输入端口63b、第一输出端口64a、第二输出端口64b、第一放气部65a、第二放气部65b及第三放气部65c。本体部62的圆筒内径是可供棒状的滑轴(切换部件)80嵌入的大小。第一输入端口63a、第二输入端口63b、第一输出端口64a、第二输出端口64b、第一放气部65a、第二放气部65b及第三放气部65c被形成为圆筒状,与圆筒状的本体部62的内部连通。
第一输入端口63a被设成从本体部62的外表面,在对于本体部62的轴方向倾斜的方向凸出。特别是,第一输入端口63a如图2所示,向着第一刹车操作部14a侧在倾斜方向凸出,从而,容易进行第一输入端口63a与第一油压软管25a的连接。
第二输入端口63b被设成从本体部62上设有第一输入端口63a的外表面所邻接的表面,在大致与第一输入端口63a的凸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凸出。特别是,第二输入端口63b如图2所示,向着第二刹车操作部14b,在对于本体部62的轴方向倾斜的方向凸出,从而,容易进行第二输入端口63b与第二油压软管25b的连接。
第二输出端口64b被设于与设有第一输入端口63a及第二输入端口63b的外表面相反侧的外表面。例如,第二输出端口64b,如图4所示,被设成在对于第一输入端口63a的凸出方向大致成180°的方向凸出。又,第二输出端口64b被设成在对于本体部62的轴方向垂直的方向凸出。从而,由于第二输出端口64b向着前轮方向凸出,所以容易进行第二输出端口64b与从前轮延伸的第四油压软管26b的连接。
第一输出端口64a被设成从设有第二输出端口64b的外表面所邻接的表面凸出。特别是,第一输出端口64a,如图4所示,被设成径向上对于第二输出端口64b成为例如45°左右的特定角度来凸设。因此,在如图2所示配置油压管路切换装置100的状况下,第一输出端口64a向着后轮侧凸出。因此,容易进行第一输出端口64a与从后轮延伸的第三油压软管26a的连接。
第一放气部65a、第二放气部65b及第三放气部65c,是用来排出第一及第二油压软管25a、25b及本体60内部等的油内所存在的空气的空气孔。在第一~第三放气部65a~65c,可以安装放气阀。第一放气部65a,如图3及图4所示,从本体部62凸出成与倾斜方向的第二输入端口63b的基部交叉。第二放气部65b是从本体部62凸出成与倾斜方向的第一输入端口63a的基部交叉。第三放气部65c是与倾斜方向的第一输出端口64a的基部交叉,并且对于本体部62的轴方向,与第一输入端口63a的凸出方向大致对称地凸出(参照图9a、图9b)。
在本体部62,如图5所示,设有环状的沟部62a、62b、62c于圆筒形状的内表面。沟部62a被设于嵌入有后述轴衬61的一侧,在沟部62a,嵌入有O环92a,O环92a用来防止后述的轴衬61与本体部62滑脱及漏油。沟部62c被设于与嵌入有轴衬61侧相反侧的端部,在沟部62c,嵌入有用来防止漏油的油封90b。沟部62b被设于邻接于沟部62c的本体部62内部侧,在沟部62b嵌入有O环92b。
(2-2)轴衬
本体部62被形成为在操作部件(移动部件)70侧只有其圆筒内径变大,在内径变大的部分嵌入有圆筒状的轴衬61。本体部62与轴衬61,通过啮止部94彼此啮合。本体部62未被嵌入有轴衬61的部分的内径,与轴衬61的内径大致相同。
在轴衬61,设有环状的沟部61a、61b于圆筒形状的内表面。沟部61b被设于操作部件(移动部件)70侧的端部,在沟部61b嵌入有油封90a。沟部61a被设于与沟部61b相反的端部,在沟部61a嵌入有O环93。
(2-3)滑轴
滑轴(切换部件)80为棒状部件,被嵌入本体部62及轴衬61的内部。滑轴(切换部件)80的外径与本体部62及轴衬61的内径,是以滑轴(切换部件)80可在本体部62及轴衬61内部移动的程度相配。滑轴(切换部件)80被固定于操作部件(移动部件)70,对应操作部件(移动部件)70的移动来在本体部62的内部移动。
在滑轴(切换部件)80形成有沟部81a及81b。沟部81a与81b之间空出特定间隔,被设于本体部62的沟部62a或轴衬61的沟部61a,与本体部62的沟部62b之间。在沟部81a及81b,分别嵌入有O环91a、91b。
又,通过本体部62的内表面与后述的滑轴(切换部件)80的外表面形成有环状的沟空间S1、S2、S3。沟空间S1是形成于沟部61a及62a与沟部81a之间的一部分空间。沟空间S2是形成于沟部81a与沟部81b之间的一部分空间。沟空间S3是形成于沟部81b与沟部62b之间的一部分空间。
(2-4)操作部件(移动部件)
操作部件(移动部件)70被形成为圆筒形的盖状,一端开口。此开口被嵌入成面对本体部62及轴衬61。操作部件(移动部件)70的开口内径是覆盖轴衬61及本体部62的外周程度的大小。在此,在操作部件(移动部件)70的内周面形成有啮止部95a,在本体部62的外周面形成有面对啮止部95a的啮止部95b。例如,啮止部95a及95b分别是雌螺丝及雄螺丝的关系,由于使操作部件(移动部件)70向着本体部62的方向转动,所以啮止部95a及95b的啮合距离会变长。相反地,由于使操作部件(移动部件)70向着与本体部62相反的方向转动,所以啮止部95a及95b的啮合距离会变短。
在操作部件(移动部件)70的盖状底部的大致中央部,如图5所示,形成有突出部71,突出部71供滑轴(切换部件)80的端部嵌入。滑轴(切换部件)80被嵌入于操作部件(移动部件)70的突出部71,并通过E型扣环97及线材扣环98固定操作部件(移动部件)70与滑轴(切换部件)80。从而,当使操作部件(移动部件)70移动,滑轴(切换部件)80也与操作部件(移动部件)70一起移动。然后,因为滑轴(切换部件)80相对于本体60移动,所以油压管路在第一连接状态与第二连接状态之间切换。
(3)油压管路的切换
接下来,先用图8a、图8b来简单说明关于在第一连接状态的油压管路与在第二连接状态的油压管路的切换。图8a是表示在第一连接状态的油压管路的概略图,图8b是表示在第二连接状态的油压管路的概略图。
(3-1)油压管路的切换概要
在第一连接状态,如图8a所示,第一输入端口63a与第一输出端口64a连通,并且第二输入端口63b与第二输出端口64b连通。从而,以第一刹车杆15a的操作来控制后轮油压刹车66b,并且以第二刹车杆15b的操作来控制前轮油压刹车66a。在第二连接状态,如图8b所示,第一输入端口63a与第二输出端口64b连通,并且第二输入端口63b与第一输出端口64a连通。从而,以第一刹车杆15a的操作来控制前轮油压刹车66a,并且以第二刹车杆15b的操作来控制后轮油压刹车66b。
(3-2)油压管路的切换细节
用图9a、图9b及图10a、图10b进一步说明关于在第一连接状态的油压管路与在第二连接状态的油压管路的切换。图9a是表示第一连接状态的油压管路在图4中A-A线的剖面图,图9b是表示第一连接状态的油压管路在图4中B-B线的剖面图。图10a是表示第二连接状态的油压管路在图4中A-A线的剖面图,图10b是表示第二连接状态的油压管路在图4中B-B线的剖面图。
在第一连接状态,如图9a、图9b所示,操作部件(移动部件)70及滑轴(切换部件)80是在与轴衬61及本体部62远离的状态。另一方面,在第二连接状态,如图10a、图10b所示,操作部件(移动部件)70及滑轴(切换部件)80是移动至轴衬61及本体部62一侧,例如位于接触或靠近于轴衬61及本体部62的状态。
首先说明关于在第一连接状态的油压管路,接下来说明关于在第二连接状态的油压管路。
(3-2-1)在第一连接状态的油压管路
(i)第一输入端口与第一输出端口的连通
以下说明关于第一输入端口63a与第一输出端口64a的连通。参照图9a中的虚线箭头,第一输入端口63a的前端被连通于环状的沟空间S3,且沟空间S3与第一输出端口64a连通。更详细地说,沟空间S3与第三放气部65c连通,并且第三放气部65c与第一输出端口64a交叉并连通。因此,在第一连接状态,对应第一刹车杆15a的操作,经由第一输入端口63a、沟空间S3、第三放气部65c的一部分及第一输出端口64a内,油压被传达至后轮油压刹车66b。
在此,第一输出端口64a的前端与环状的沟空间S1连通。因此,油压从第一输入端口63a经由沟空间S3被传达至第一输出端口64a,并经由沟空间S3传达的油压被进一步传达至沟空间S1。沟空间S1与沟空间S3挟着沟空间S2位于大致相对的位置,被传达至沟空间S1的油压与被传达至沟空间S3的油压被彼此抵消。因此,可将滑轴(切换部件)80固定于使用者选择的连接状态所对应的位置。例如在行进中等状况下难以发生滑轴(切换部件)80移动,连接状态会变化的情况。
(ii)第二输入端口与第二输出端口的连通
接下来,在以下说明关于第二输入端口63b与第二输出端口64b的连通。参照图9b中的实线箭头,第二输入端口63b的前端被连通于环状的沟空间S2,且沟空间S2与第二输出端口64b连通。因此,在第一连接状态,对应第二刹车杆15b的操作,经由第二输入端口63b、沟空间S2及第二输出端口64b内,油压被传达至前轮油压刹车66a。
(3-2-2)在第二连接状态的油压管路
(i)第一输入端口与第二输出端口的连通
以下说明关于第一输入端口63a与第二输出端口64b的连通。参照图10a中的虚线箭头,第一输入端口63a的前端被连通于环状的沟空间S2。又,参照图10b中的虚线箭头,沟空间S2被连通于第二输出端口64b。因此,第一输入端口63a与第二输出端口64b经由沟空间S2连通。所以,在第二连接状态,对应第一刹车杆15a的操作,经由第一输入端口63a、沟空间S2及第二输出端口64b内,油压被传达至前轮油压刹车66a。
(ii)第二输入端口与第一输出端口的连通
接下来,在以下说明关于第二输入端口63b与第一输出端口64a的连通。参照图10b中的实线箭头,第二输入端口63b的前端被连通于环状的沟空间S 1。又,参照图10a中的实线箭头,沟空间S1被连通于第一输出端口64a。因此,在第二连接状态,对应第二刹车杆15b的操作,经由第二输入端口63b、沟空间S1及第一输出端口64a内,油压被传达至后轮油压刹车66b。
在此,第一输出端口64a与第三放气部65c连通,第三放气部65c被连通于沟空间S3。因此,油压从第二输入端口63b经由沟空间S1被传达至第一输出端口64a,并经由第三放气部65c油压被进一步传达至沟空间S3。沟空间S1与沟空间S3挟着沟空间S2位于大致相对的位置,被传达至沟空间S1的油压与被传达至沟空间S3的油压被彼此抵消。因此,变得容易将滑轴(切换部件)80固定于使用者选择的连接状态所对应的位置。
(4)作用效果
如此,根据上述油压管路切换装置100可容易切换第一连接状态与第二连接状态。因此,使用者切换连接并不会感到麻烦,可容易地将右侧及左侧刹车杆与前轮及后轮油压刹车的关系配合偏好。
以往,即使在左右刹车杆与前轮及后轮油压刹车的关系配合不好的状况下,使用者仍只能就这样使用车辆,会造成刹车操作失灵的状况发生。而利用本发明,根据上述油压管路切换装置100,由于可容易切换左右的第一、第二刹车杆15a、15b与前轮、后轮油压刹车66a、66b的匹配关系,而且使用者不会感到麻烦,可简单地调整配合偏好。因此,可以事前防止因使用者忽略繁琐的刹车维护作业会导致产生的危险状况。
<其它实施方式>
以上虽然说明了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受限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要旨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特别是本说明书所写到的第一实施方式及其它实施方式可依需要进行任意组合。
第二实施方式
在前述第一实施方式,以第一刹车杆15a的操作来控制后轮油压刹车66b,以第二刹车杆15b的操作来控制前轮油压刹车66a的状况(第一连接状态)下,通过油压管路的切换,变成以第一刹车杆15a的操作来控制前轮油压刹车66a,以第二刹车杆15b的操作来控制后轮油压刹车66b(第二连接状态)。但是,油压管路的切换并不受限于此。
例如,通过油压管路的切换,如图11a、图11b所示,也可以切换第三连接状态与第四连接状态。图11a是表示在第三连接状态的油压管路的概略图,图11b是表示在第四连接状态的油压管路的概略图。
在第三连接状态与第四连接状态,滑轴(切换部件)80与本体60的位置关系被切换,可进行如下述油压管路的切换。
在第三连接状态,如图11a所示,第一输入端口63a与第一输出端口64a连通,并且第二输入端口63b与第二输出端口64b连通。在第一输入端口63a与第一输出端口64a间的第一管路,与第二输入端口63b与第二输出端口64b的第二管路之间,设有止回阀67。止回阀67只从第一管路侧传达油压至第二管路侧,阻止从第二管路侧传达至第一管路侧的油压。在此状况下,当第一刹车杆15a被操作,前轮油压刹车66a及后轮油压刹车66b一起被控制,前轮及后轮两者被制动。又,当第二刹车杆15b被操作,仅前轮油压刹车66a被控制,仅前轮被制动。
在第四连接状态,如图11b图所示,第一输入端口63a与第二输出端口64b连通,并且第二输入端口63b与第一输出端口64a连通。在此状况下,当第一刹车杆15a被操作,后轮油压刹车66b被控制,后轮被制动。又,当第二刹车杆15b被操作,前轮油压刹车66a被控制,前轮被制动。
在上述,在第三连接状态,说明了在以第一刹车杆15a制动前轮及后轮两者,以第二刹车杆15b仅制动前轮的状况。此外,也可以构成为以第二刹车杆15b制动前轮及后轮两者,以第一刹车杆15a的操作仅制动前轮。
第三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油压管路切换装置100,由第一、第二刹车杆15a、15b的操作可切换前轮、后轮油压刹车66a、66b进行控制。但是,如接下来的图12至图14b所示,用油压管路切换装置100也可以切换前轮悬架202及后轮悬架202'的控制。
图12是从自行车的前方来看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油压管路切换装置100被安装在图1的自行车状态下的另一例的前视图。仅说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图2的相异点,关于其他点与图2一样所以省略说明。在手把杆11,设有第一油压操作部22a于第一柄13a侧。在第一油压操作部22a,设有第一油压操作杆23a与第一储液槽17a。第一油压操作杆23a是可在阻止油压传达的锁定位置与传达油压的锁定解除位置之间进行操作的切换杆。第一油压操作部22a,经由第一油压软管25a,与第一输入端口63a连接。第一安装托架16a具有:第一安装部12a、第一托架部18a及第一刹车缆线啮止部19a。第一刹车缆线啮止部19a被连接于第一刹车缆线20a,以第一刹车杆15a的操作经由第一刹车缆线20a制动后轮。
在手把杆11,与第一柄13a侧对称地设有第二油压操作部22b。在第二油压操作部22b,设有第二油压操作杆23b与第二储液槽17b。第二油压操作杆23b也是可在锁定位置与锁定解除位置之间进行操作的切换杆。第二油压操作部22b,经由第二油压软管25b,与第二输入端口63b连接。第二安装托架16b具有:第二安装部12b、第二托架部18b及第二刹车缆线啮止部19b。第二刹车缆线啮止部19b被连接于第二刹车缆线20b,以第二刹车杆15b的操作经由第二刹车缆线20b制动前轮。
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第一输出端口64a经由第三油压软管26a被连接于后轮悬架202',第二输出端口64b经由第四油压软管26b被连接于前轮悬架202。
根据上述结构,在第一油压操作杆23a及第二油压操作杆23b被切换成锁定解除位置的状态下,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可以通过油压管路切换装置100来切换第一连接状态与第二连接状态。
用图13a、图13b来说明关于在图12的自行车的第一连接状态的油压管路,与在第二连接状态的油压管路的切换。图13a是表示第一连接状态的油压管路的概略图,图13b是表示第二连接状态的油压管路的概略图。
在第一连接状态,如图13a所示,第一输入端口63a与第一输出端口64a连通,并且第二输入端口63b与第二输出端口64b连通。从而,后轮悬架202'被第一油压操作杆23a的操作控制,并且前轮悬架202被第二油压操作杆23b的操作控制。在第二连接状态,如图13b所示,第一输入端口63a与第二输出端口64b连通,并且第二输入端口63b与第一输出端口64a连通。从而,前轮悬架202被第一油压操作杆23a控制,并且后轮悬架202'被第二油压操作杆23b控制。
再者,如在第二实施方式已说明,也可以切换第三连接状态与第四连接状态。图14a是表示在第三连接状态的油压管路的概略图,图14b是表示在第四连接状态的油压管路的概略图。
在第三连接状态,如图14a所示,第一输入端口63a与第一输出端口64a连通,并且第二输入端口63b与第二输出端口64b连通,设有止回阀67。在此状况下,以第一油压操作杆23a的操作,控制前轮悬架202及后轮悬架202'两者。又,以第二油压操作杆23b的操作,仅控制前轮悬架202。
在第四连接状态,如图14b所示,第一输入端口63a与第二输出端口64b连通,并且第二输入端口63b与第一输出端口64a连通。在此状况下,以第一油压操作杆23a的操作,控制后轮悬架202'。又,以第二油压操作杆23b的操作,控制前轮悬架202。
此外,也可以将第一油压操作杆23a作为锁定解除位置,将第二油压操作杆23b作为锁定位置。从而,仅对应第一油压操作杆23a的悬架以油压控制。相反地,也可以将第一油压操作杆23a作为锁定位置,将第二油压操作杆23b作为锁定解除位置。从而,仅对应第二油压操作杆23b的悬架以油压控制。
又,在上述,第一及第二刹车杆15a,15b被连接于第一及第二刹车缆线20a,20b。但是,也可以将第一及第二刹车杆15a,15b作为油压式的刹车操作部,再将油压管路切换装置100连接于图12的第一及第二刹车杆15a,15b。从而,可以凭借油压来控制悬架及刹车两者。
第四实施方式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油压管路切换装置100,虽然为了切换油压管路而具备:本体60及对于本体移动的滑轴(切换部件)80,但为了切换油压管路,也可以采用旋转式切换阀。
第五实施方式
虽然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通过移动部件80以手动切换油压管路的切换,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受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因马达、螺线管等致动器实现的电驱动来切换油压管路。从而,对应天候、路面状况等,可容易地以按键操作等来进行第二实施方式所示的前后同时刹车与前后分别刹车的切换控制。
当进行电驱动,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速度感应器、陀螺仪、加速度感应器等各种感应器。从而,在加速或减速时,上坡或下坡行进时,及转弯时等,可以自动地进行适当的切换控制。

Claims (9)

1.一种油压管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本体,具有:
第一输入端口及第二输入端口;及
第一输出端口及第二输出端口;及
切换部件,设于前述本体,该切换部件能将前述第一输入端口及前述第二输入端口,与前述第一输出端口及前述第二输出端口的连接状态切换成第一连接状态与第二连接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压管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具备移动部件,能带动前述切换部件移动到:将前述连接状态作为前述第一连接状态的第一位置,与将前述连接状态作为前述第二连接状态的第二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压管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第一连接状态,前述第一输入端口与前述第一输出端口连通,并且前述第二输入端口与前述第二输出端口连通;
在前述第二连接状态,前述第一输入端口与前述第二输出端口连通,并且前述第二输入端口与前述第一输出端口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压管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切换部件具有多个连通部;
在前述第一连接状态,通过前述多个连通部中的一个连通部,连通前述第一输入端口及前述第一输出端口,通过前述多个连通部中的其他连通部,连通前述第二输入端口及前述第二输出端口;
在前述第二连接状态,通过前述多个连通部中的一个连通部,连通前述第一输入端口及前述第二输出端口,通过前述多个连通部中的其他连通部,连通前述第二输入端口及前述第一输出端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压管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切换部件为棒状部件;
前述切换部件的多个前述连通部,包含:第一环状沟、第二环状沟及第三环状沟;
在前述第一连接状态,经由前述第一环状沟连通前述第一输入端口与前述第一输出端口,并经由前述第二环状沟连通前述第二输入端口与前述第二输出端口;
在前述第二连接状态,经由前述第二环状沟连通前述第一输入端口与前述第二输出端口,并经由前述第三环状沟连通前述第二输入端口与前述第一输出端口。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压管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第一连接状态,前述第一输入端口与前述第一输出端口之间的内压被抵消,在第二连接状态,前述第二输入端口与前述第一输出端口之间的内压被抵消。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压管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第一连接状态,油压从前述第一输入端口经由前述第一环状沟被传达至前述第一输出端口,并经由前述第三环状沟传达的油压被进一步传达至前述第一环状沟;
在前述第二连接状态,油压从前述第二输入端口经由前述第三环状沟被传达至前述第一输出端口,并经由前述第一环状沟传达的油压被进一步传达至前述第三环状沟。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压管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具备:
右侧及左侧油压刹车杆,被设于自行车的手把杆两端附近;
前轮油压刹车,制动自行车的前轮;及
后轮油压刹车,制动后轮;
其中前述右侧油压刹车杆被连接于前述第一输入端口,前述左侧油压刹车杆被连接于前述第二输入端口,前述第一输出端口被连接于前述后轮油压刹车,前述第二输出端口被连接于前述前轮油压刹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压管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具备:
第一及第二油压操作杆,被设于自行车的手把杆;
前轮悬架,使自行车的前轮振动;及
后轮悬架,使后轮振动;
其中前述第一油压操作杆连接于前述第一输入端口,前述第二油压操作杆连接于前述第二输入端口,前述第一输出端口连接于前述后轮悬架,前述第二输出端口连接于前述前轮悬架。
CN 201220627535 2012-11-23 2012-11-23 油压管路切换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9529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627535 CN202952964U (zh) 2012-11-23 2012-11-23 油压管路切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627535 CN202952964U (zh) 2012-11-23 2012-11-23 油压管路切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952964U true CN202952964U (zh) 2013-05-29

Family

ID=48458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62753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952964U (zh) 2012-11-23 2012-11-23 油压管路切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95296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11895B (zh) * 2014-08-19 2015-12-11 Jui-Lung Chang 時差壓力分配輸出裝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11895B (zh) * 2014-08-19 2015-12-11 Jui-Lung Chang 時差壓力分配輸出裝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59246B (zh) 自行车液压部件操作设备
JP4059996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ブレーキ装置
CN104249797B (zh) 自行车制动钳组件
CN100548763C (zh) 杆式车把车辆用连动制动机构
US9096288B2 (en) Dual hydraulic controller for bicycle components
CN102653303B (zh) 液压制动致动设备
CN101537829B (zh) 二轮摩托车的连动制动装置
CN103807344A (zh) 灵活交连减振器及交连悬架系统
CN103625596A (zh) 自行车液压制动致动装置
CN104973206A (zh) 自行车操作系统、卷取装置和自行车操作设备
CN101830215B (zh) 液压组件
CN101153561A (zh) 车辆用内燃机的进气控制装置
CN202952964U (zh) 油压管路切换装置
CN104755366A (zh) 前后联动制动机构
JPH10316078A (ja) 自動二輪車およびその類似物の管状ハンドルバー内部の、ブレーキ、クラッチまたはその類似物の作動用の油圧グループ
CN100368253C (zh) 小型车辆用联动制动装置
CN206012862U (zh) 连动刹车机构及其刹车系统
EP1439116A2 (en) Hydraulic master cylinder apparatus for vehicle with bar handle
CN105246777B (zh) 制动器致动系统
CN202641992U (zh) 车把手的多变配件装附结构
CN202991992U (zh) 灵活交连减振器
JP4906692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CN207670396U (zh) 一种适应不同路况可变换气路的刹车总阀
US10300983B2 (en) Operating assembly
JP2000280886A (ja) 液圧式バーハンドル車両用ブレー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29

Termination date: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