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936030U - 钢丝绳自动缠绕架 - Google Patents

钢丝绳自动缠绕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936030U
CN202936030U CN 201220665021 CN201220665021U CN202936030U CN 202936030 U CN202936030 U CN 202936030U CN 201220665021 CN201220665021 CN 201220665021 CN 201220665021 U CN201220665021 U CN 201220665021U CN 202936030 U CN202936030 U CN 2029360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winding
winding frame
steel rope
cir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66502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彦波
鲁伟
胡淑芬
韩秀忠
杨西镇
韩冲
王佳佳
王贵华
Original Assignee
宋彦波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宋彦波 filed Critical 宋彦波
Priority to CN 20122066502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9360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9360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93603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丝绳自动缠绕架。钢丝绳自动缠绕架,包括:上圆架,下圆架和缠绕架底圆,所述上圆架通过第一槽钢与所述下圆架固设在一起,所述下圆架通过第二槽钢与所述缠绕架底圆固设在一起,所述上圆架的中部通过横向支撑杆连接有导向环。通过将钢丝绳缠绕在由上圆架,下圆架和缠绕架底圆组成的缠绕架内,可以有效的提高钢丝绳缠绕的可靠性并提高钢丝绳的缠绕速度。

Description

钢丝绳自动缠绕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钢丝绳自动缠绕架。
背景技术
钢丝绳是一种具有强度高、弹性好、自重轻及挠性好的重要构件,被广泛用于机械、造船、采矿、冶金以及林业等多种行业。目前,钢丝绳的缠绕工作主要通过人工进行,人工缠绕的速度较慢,而且如果钢丝绳在缠绕时,操作不当,就会造成钢丝绳上劲现象,即钢丝绳扭曲成麻花状,对钢丝绳的安全性造成影响,严重时会导致钢丝绳报废。由上可知,现有技术中钢丝绳缠绕的可靠性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钢丝绳自动缠绕架,解决现有技术中钢丝绳缠绕速度慢,可靠性低的缺陷,实现提高钢丝绳缠绕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丝绳自动缠绕架,包括:上圆架,下圆架和缠绕架底圆,所述上圆架通过第一槽钢与所述下圆架固设在一起,所述下圆架通过第二槽钢与所述缠绕架底圆固设在一起,所述上圆架的中部通过横向支撑杆连接有导向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丝绳自动缠绕架,通过将钢丝绳缠绕在由上圆架,下圆架和缠绕架底圆组成的缠绕架内,可以有效的提高钢丝绳缠绕的可靠性并提高钢丝绳的缠绕速度。
如上所述的钢丝绳自动缠绕架,为了方便缠绕钢丝绳,并提高钢丝绳缠绕架的稳定性,所述上圆架、所述下圆架和所述缠绕架底圆的直径依次增大。
如上所述的钢丝绳自动缠绕架,为了减少钢丝绳下落过程中与钢丝绳缠绕架的摩擦,保护钢丝绳,所述导向环中设置有轴承。
如上所述的钢丝绳自动缠绕架,为了增加钢丝绳缠绕架的稳定性,所述第一钢槽分别与所述上圆架和所述下圆架垂直。
如上所述的钢丝绳自动缠绕架,为了防止钢丝绳在缠绕的过程中从第二钢槽之间穿出,所述第二钢槽倾斜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丝绳自动缠绕架,通过设置上圆架,下圆架和缠绕架底圆,可以有效的提高钢丝绳缠绕的可靠性并提高钢丝绳的缠绕速度;通过使上圆架、下圆架和缠绕架底圆的直径依次增大,可以提高钢丝绳缠绕架的稳定性;通过在导向环中设置有轴承,可以减少钢丝绳下落过程中与钢丝绳缠绕架的摩擦,保护钢丝绳;通过使第一钢槽分别与上圆架和下圆架垂直,可以增加钢丝绳缠绕架的稳定性,通过将第二钢槽倾斜设置,可以防止钢丝绳在缠绕的过程中从钢槽之间穿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钢丝绳自动缠绕架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钢丝绳自动缠绕架实施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钢丝绳自动缠绕架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钢丝绳自动缠绕架实施例的俯视图。如图1 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钢丝绳自动缠绕架,包括:上圆架1,下圆架2和缠绕架底圆3,上圆架1通过第一槽钢4与下圆架2固设在一起,下圆架2通过第二槽钢5与缠绕架底圆3固设在一起,上圆架1的中部通过横向支撑杆11连接有导向环12。
具体而言, 本实施例钢丝绳自动缠绕由上圆架1,下圆架2和缠绕架底圆3组成,上圆架1和下圆架2之间设置有第一钢槽4,下圆架2和缠绕架底圆3之间设置有第二钢槽5,上圆架1的中部通过横向支撑杆11连接有导向环12。
本实施例钢丝绳自动缠绕,通过将钢丝绳缠绕在缠绕架内,有效的提高了钢丝绳缠绕的可靠性并提高了钢丝绳的缠绕速度。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选的,为了方便缠绕钢丝绳,并保证钢丝绳缠绕架的稳定性,上圆架1、下圆架2和缠绕架底圆3的直径依次增大。具体的,上圆架1、下圆架2和缠绕架底圆3的直径从上往下依次增大可以增加钢丝绳缠绕架的稳定性,避免其作业时发生意外。
进一步的,为了保护钢丝绳,减少钢丝绳在缠绕过程中的摩擦,导向环中12设置有轴承(未绘示)。具体的,在导向环12中设置轴承,在钢丝绳缠绕的过程中,轴承跟随钢丝绳转动,进而可以减少摩擦力的产生。
更进一步的,为了增加钢丝绳缠绕架的稳定性,第一钢槽4分别与上圆架1和下圆架2垂直。具体的,通过将第一钢槽4垂直设置可以增加钢丝绳缠绕架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的,为了防止钢丝绳在缠绕的过程中从钢槽之间穿出,第二钢槽5倾斜设置。具体的,通过将第二钢槽5倾斜设置,可以避免钢丝绳在缠绕的过程中从第二钢槽5之间的空隙中穿出,提高了钢丝绳缠绕的质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5)

1.一种钢丝绳自动缠绕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圆架,下圆架和缠绕架底圆,所述上圆架通过第一槽钢与所述下圆架固设在一起,所述下圆架通过第二槽钢与所述缠绕架底圆固设在一起,所述上圆架的中部通过横向支撑杆连接有导向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丝绳自动缠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圆架、所述下圆架和所述缠绕架底圆的直径依次增大。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丝绳自动缠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环中设置有轴承。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丝绳自动缠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槽分别与所述上圆架和所述下圆架垂直。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丝绳自动缠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槽倾斜设置。
CN 201220665021 2012-12-06 2012-12-06 钢丝绳自动缠绕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9360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665021 CN202936030U (zh) 2012-12-06 2012-12-06 钢丝绳自动缠绕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665021 CN202936030U (zh) 2012-12-06 2012-12-06 钢丝绳自动缠绕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936030U true CN202936030U (zh) 2013-05-15

Family

ID=48320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665021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936030U (zh) 2012-12-06 2012-12-06 钢丝绳自动缠绕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93603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18169A (zh) * 2013-08-20 2015-03-18 南通新源特种纤维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线收集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18169A (zh) * 2013-08-20 2015-03-18 南通新源特种纤维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线收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34532U (zh) 电缆垂直敷设安全辅助装置
CN102864577A (zh) 用于纺织的润滑装置
CN202936030U (zh) 钢丝绳自动缠绕架
CN105633859B (zh) 一种悬空输电线路上线装置
CN203889981U (zh) 一种林业绞盘机压绳器
CN202046780U (zh) 一种施工升降机用电缆小车
CN205732345U (zh) 一种简易双边上轴放线架
CN102060209A (zh) 一种水箱收线自动装置
CN205313899U (zh) 一种新型帯标示钢丝绳
CN208361756U (zh) 一种起重机起升机构安全保护装置
CN201907879U (zh) 水箱收线自动装置
CN203833531U (zh) 一种新型压绳式导绳器
CN204057446U (zh) 一种新型铜线放线架
CN104085811B (zh) 一种钢绞线伺服卷扬机
CN209619734U (zh) 一种钢丝绳生产用收线装置
CN202651687U (zh) 一种用于清除输电线上异物的跟头滑车
CN202657825U (zh) 吊车整体组立拉线塔起吊装置
CN204823964U (zh) 一种防止卷扬机钢丝绳跳槽装置
CN205789302U (zh) 一种电缆芯棒纱线拉丝限位结构
CN204847570U (zh) 一种铜带放线架
CN105366573A (zh) 一种动臂塔机起重量限制器布置形式
CN207710716U (zh) 一种汽车减震簧压缩器
CN105384112B (zh) 绞车维修工装
CN201670675U (zh) 行车钢丝绳防脱装置
CN205133071U (zh) 一种新型防磨损货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15

Termination date: 2014120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