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83006U - 组合模板 - Google Patents

组合模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883006U
CN202883006U CN 201220555839 CN201220555839U CN202883006U CN 202883006 U CN202883006 U CN 202883006U CN 201220555839 CN201220555839 CN 201220555839 CN 201220555839 U CN201220555839 U CN 201220555839U CN 202883006 U CN202883006 U CN 2028830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late
templates
gang form
contact surface
vertical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55583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振国
刘阳
孙军
杨海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inan Min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inan Min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inan Min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inan Min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55583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8830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8830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88300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模板,该模板包括两个第一模板、一个第二模板以及与所述两个第一模板对应配合的两个升降板;所述两个第一模板相对设置且与所述第二模板接合构成凹形结构,所述升降板为包括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的L型结构,所述第一接触面搭设在所述第一模板的上边沿并突出所述上边沿,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所述第一模板面向所述凹形结构内侧的侧面贴合,所述第一接触面突出所述上边沿的部分的两端设有用于连接升降装置的上连接座。由于该组合模板的升降板的高度可调,因此当立模模板所需的高度发生变化时不需更换模板,节省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组合模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模板。
背景技术
在采矿工作中,由于采空区巷道内顶板岩石悬露,若顶板下方无支撑物体则存在岩石坠落伤人,甚至塌陷等危险,因此需在巷道内建造充填墙以使巷道内顶板与底板之间存在支撑力,避免岩石坠落或塌陷。在建造充填墙之前,工作人员使用平板作为立模的模板,搭建一段墙体空间,随后将充填材料注入搭建完成的墙体空间内,待充填材料凝固形成一段充填墙后拆除模板,沿已建造完成的充填墙继续立模搭建墙体空间,建造下一段充填墙。但采矿工作环境复杂,巷道内顶板与底板之间的高度存在变化,相应的,建造充填墙时使用的立模模板也需随之更换,以符合充填墙所需的建造高度。
由于巷道环境复杂,在巷道内更换模板不便,且找寻符合高度的模板不易,在模板尺寸不合适时,还需使用较小的模板临时进行拼接,耗费人力物力,影响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模板,用于在采矿工作中可根据巷道高低环境的变化调整模板高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模板,该组合模板包括:两个第一模板、一个第二模板以及与所述两个第一模板对应配合的两个升降板;所述两个第一模板相对设置且与所述第二模板接合构成凹形结构,所述升降板为包括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的L型结构,所述第一接触面搭设在所述第一模板的上边沿并突出所述上边沿,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所述第一模板面向所述凹形结构内侧的侧面贴合,所述第一接触面突出所述上边沿的部分的两端设有用于连接升降装置的上连接座。
如上所述的组合模板,优选地,所述第一模板由至少两块平板拼接而成。
如上所述的组合模板,优选地,其中所述两个第一模板与所述第二模板接合处分别设有竖梁溜道,所述竖梁溜道的凹槽开口面向所述第二模板,所述第二模板的下方设有托架,所述竖梁溜道与所述托架形成限位区域,所述第二模板由沿所述凹槽划入的至少两块平板拼接组成。
如上所述的组合模板,优选地,两个第一模板的下边沿上还分别设有滑靴。
如上所述的组合模板,优选地,所述滑靴包括滑动部分与连接部分,所述第一模板的下边沿和所述竖梁溜道承载在所述滑动部分上;所述连接部分突出于所述凹形结构。
如上所述的组合模板,所述滑动部分与所述上连接座相对的位置还设有两个下连接座。
如上所述的组合模板,所述升降装置为液压千斤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模板通过升降装置及升降板实现了模板高度可调,使用该组合模板,在巷道顶板与底板的间距发生变化时,不需另行更换立模模板,只需调整第一模板处的升降板的高度,便可建造可支撑巷道顶板的充填墙,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组合模板实施例一中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合模板实施例一中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合模板实施例一中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组合模板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第一模板;
12:第二模板;
13:升降板;
14:升降装置;
15:竖梁溜道;
16:托架;
17:滑靴;
111、121:平板;
131:第一接触面;
132:第二接触面;
133:上连接座;
151:凹槽;
171:滑动部分;
172:连接部分;
173:下连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组合模板实施例一中,提供了一种的组合模板,包括:两个第一模板、一个第二模板以及与两个第一模板对应配合的两个升降板;两个第一模板相对设置且与第二模板接合构成凹形结构,该升降板为包括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的L型结构,第一接触面搭设在第一模板的上边沿并突出上边沿,该第二接触面与第一模板面向凹形结构内侧的侧面贴合,第一接触面突出第一模板上边沿的部分的两端设有用于连接升降装置的上连接座。
具体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组合模板实施例一中第一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该组合模板包括两个第一模板11、一个第二模板12,两个第一模板11相对设置且与第二模板12接合构成凹形结构,该凹形结构的开口处面向巷道的墙壁,即两个第一模板11位于上述凹形结构开口处的高边沿与巷道墙壁(未示出)接触,则两个第一模板11、一个第二模板12与巷道墙壁围成一个矩形柱体空间,向该空间内注入充填材料,待充填材料凝固后,形成与上述第一模板11等高的第一垛充填墙。
若巷道的顶板与底板的间距与上述第一模板11的高度相等,则仅通过两个第一模板11和一个第二模板12形成的充填墙便可在巷道的顶部与底部之间起到支撑作用;若巷道的顶部与底部的间距大于上述第一模板11和第二模板12的高度时,为建造能起到支撑作用的充填墙,上述组合模板还需与两个第一模板对应配合的两个升降板。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合模板实施例一中第二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升降板13包括第一接触面131,第二接触面132,该第一接触面131与该第二接触面132垂直接合构成L型结构,该第一接触面131的两个侧面在垂直方向上分别面向巷道的顶板与底板,因此在第一接触面131面向巷道底板的侧面上给予垂直方向的支撑力,便可使升降板13在垂直方向上下移动。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合模板实施例一中第三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在本实施例中以一个升降板13为例,升降板13第一接触面131搭设在上述第一模板11的上边沿并突出该上边沿,使得第二接触面132与第一模板11面向上述凹形结构内侧的侧面贴合。而第一接触面131突出上述上边沿的部分的两端设有用于连接升降装置14的上连接座133,即上连接座133与第一模板11面向凹形结构外侧的侧面同侧。升降装置14的底端接触地面,顶端与升降板13的上连接座连接,工作人员可调节升降装置14的顶端的位置,带动升降板13上下移动,建造可支撑巷道顶部的充填墙,例如,巷道顶板与底板之间间距大于上述第一模板11的高度时,将升降装置14的顶端升高便可通过上连接座133带动升降板13升高,使升降板13的第一接触面131面向顶板的侧面接触巷道顶板,此时加入充填材料,便可建造出可支撑巷道顶板的充填墙;随着充填墙的建造,另一处巷道的顶部与底部的间距变小时,再次调节升降装置14的顶端位置,将升降板13降低,即降低了升降板13的第一接触面131至巷道底板的距离但保证该第一接触面131与此处的巷道顶板接触,此时加入充填材料,便可建造出符合当前巷道顶板与地板间距的充填墙。
在本实施例中,组合模板通过升降装置及升降板实现了模板的高度可调;使用该组合模板,在巷道顶板与底板的间距发生变化时,不需另行更换立模模板,只需调整第一模板处的升降板的高度,便可建造可支撑巷道顶板的充填墙,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优选地,上述第一模板可由至少两块平板拼接而成。图4为本实用新型组合模板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和图4,组合模板的第一模板11可由6块平板111拼接形成矩形结构;另外,两个第一模板11与第二模板12接合处分别设有竖梁溜道15,竖梁溜道15的凹槽151开口面向第二模板12,该第二模板12的下方设有托架16;由于竖梁溜道15与托架16形成限位区域,上述第二模板12可由沿上述凹槽151划入的至少两块平板121拼接组成,例如可由三块平板121沿上述凹槽151划入,组合为一个矩形结构;需要说明的是,与托架16紧邻的平板121需通过铆钉或其他连接部件与托架16连接,随后划入的平板121之间不需要通过铆钉连接。
在采矿工作中,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工作环境为非开放式,即进入巷道的入口不易过大,因此若上述第一模板11与第二模板为完整的平板,则不易进入巷道内,而且上述第一模板11、第二模板12及其他部件为钢制材料,重量较大,还需要承重的机械设备将模板运入巷道内,使得工作效率不高;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模板11与第二模板12是由至少两块平板拼接构成,工作人员可方便的将平板及各个部件带入巷道内,在建造填充墙的工作点处组合模板;具体的,工作人员可不使用承重的机械工具便可将较小的平板及其他部件带入巷道内,在巷道内的工作点处通过铆钉或其他连接部件将平板组合为较大的矩形结构,即组合成上述第一模板11,再将竖梁溜道15的侧面与第一模板11的高边沿连接,使两个第一模板11高边沿处连接的竖梁溜道15的凹槽151的开口相对,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竖梁溜道15的两端未封闭,因此,托架16从两个竖梁溜道15顶端的开口处划入竖梁溜道15的凹槽151内并划至底端与巷道的底板接触,随后将至少两块平板121依次从竖梁溜道15顶端的开口处划入竖梁溜道15的凹槽151内,这样至少两块平板121便拼接成上述第二模板12。
在巷道内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可将上述组合模板拆解以适应工作环境的变化,例如,在巷道的拐弯处或起伏较大的工作环境中,由于组合完整的组合模板占用空间大,无法顺利移动时,可将构成第二模板12的平板121及托架16沿竖梁溜道15的凹槽151依次划出,此时组合模板便被拆解为两个第一模板11和多个构成第二模板的平板121,将两个第一模板11和多个平板121依次通过巷道内的拐弯处或起伏较大处后,再进行组合;更进一步的,第一模板11也可拆解为多个平板111,以便顺利通过巷道内的拐弯处或起伏较大处。
在巷道内,由于上述组合模板中的第一模板、第二模板由至少两块平板组成,且第二模板可方便的由竖梁溜道中划出,使得组合模板可快速且简单地被拆解,利于工作进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两个第一模板11、一个第二模板12与巷道墙壁围成的一个矩形柱体空间内建成第一垛充填墙后,须向前移动上述组合模板,即第二模板面向上述凹形结构内侧的侧面与充填墙分离,则第一垛充填墙的墙面与两个第一模板11、一个第二模板12继续围城一个矩形柱体空间,若此时巷道顶板与底板的间距发生变化,调节升降板13的高度,继续注入充填材料,便可建造下一垛充填墙;需要说明的是,两垛充填墙之间需要钢筋笆片或多个钢筋连接,以防两垛充填墙之间出现裂缝,影响支撑效果。由于本实施例中第二模板12是由多块平板121划入竖梁溜道151组成,即两个平板121之间可存在间隙,便可将钢筋笆片或多个钢筋的由间隙处插入充填材料,待充填材料凝固,钢筋笆片或多个钢筋的一部分被固接在充填墙之中;向前移动组合模板,钢筋笆片或多个钢筋的另一部分悬空,此时注入充填材料,钢筋笆片或多个钢筋的另一部分被固接在下一垛充填墙中,可牢固连接两垛充填墙。
为使上述组合模板顺利移动,更优的,两个第一模板的下边沿上还分别设有滑靴17,该滑靴17包括滑动部分171与连接部分172,上述第一模板11的下边沿和上述竖梁溜道15承载在滑动部分171上,而连接部分172突出于上述凹形结构;另外连接部分172不与巷道底板接触,滑动部分171与巷道底板接触的部分进行了打磨处理,便于滑动;滑动部分171与上述上连接座133相对的位置还设有两个下连接座173,将升降装置14的底端与该下连接座173连接,通过该下连接座173,巷道底板支撑升降装置14,升降装置14的上端便可通过上连接座133向升降板13施力,将升降板13升高或降低;为使升降效果稳定且易于操控,上述升降装置14可为液压千斤顶。
上述连接部分172可连接钢筋链条,该钢筋链条与巷道内的液压支架连接,工作人员控制该液压支架向前移动时,便可拖动滑靴17及滑靴承载的组合模板向前移动。具体的,滑靴17被向前拖动,则第一模板11、第一模板11的上边沿搭设的升降板13及升降装置14还有竖梁溜道15一起向前移动;由于第二模板12的高边沿及托架16卡设在竖梁溜道15的凹槽151内,因此第二模板12及托架16也随之移动;为利于移动,将上述托架16与巷道底板接触的部分进行了打磨,减小了托架16与巷道底板的摩擦力,使移动更为容易。
在本实施例中,组合模板中的第一模板及第二模板可由较小的平板组成,使得组合模板在巷道内可根据环境变化,灵活方便地被拆解;另外在第一模板的下边沿上设置了滑靴及下连接座,整体的组合模板及升降装置可在巷道内方便地移动,提高了工作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组合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第一模板、一个第二模板以及与所述两个第一模板对应配合的两个升降板;所述两个第一模板相对设置且与所述第二模板接合构成凹形结构,所述升降板为包括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的L型结构,所述第一接触面搭设在所述第一模板的上边沿并突出所述上边沿,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所述第一模板面向所述凹形结构内侧的侧面贴合,所述第一接触面突出所述上边沿的部分的两端设有用于连接升降装置的上连接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板由至少两块平板拼接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一模板与所述第二模板接合处分别设有竖梁溜道,所述竖梁溜道的凹槽开口面向所述第二模板,所述第二模板的下方设有托架,所述竖梁溜道与所述托架形成限位区域,所述第二模板由沿所述凹槽划入的至少两块平板拼接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模板,其特征在于,两个第一模板的下边沿上还分别设有滑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靴包括滑动部分与连接部分,所述第一模板的下边沿和所述竖梁溜道承载在所述滑动部分上;所述连接部分突出于所述凹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分与所述上连接座相对的位置还设有两个下连接座。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为液压千斤顶。
CN 201220555839 2012-10-26 2012-10-26 组合模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830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555839 CN202883006U (zh) 2012-10-26 2012-10-26 组合模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555839 CN202883006U (zh) 2012-10-26 2012-10-26 组合模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83006U true CN202883006U (zh) 2013-04-17

Family

ID=48074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55583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83006U (zh) 2012-10-26 2012-10-26 组合模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883006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12360A (zh) * 2015-01-14 2015-06-17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大采高综采面可调多适模板支架及沿空留巷方法
CN106368107A (zh) * 2016-08-30 2017-02-01 中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层全厚度施工模板
CN110359955A (zh) * 2019-08-14 2019-10-22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井下充填设备及对井下进行充填的充填方法
CN113339055A (zh) * 2021-06-07 2021-09-03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充填体浇筑养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3510826A (zh) * 2021-07-16 2021-10-19 中南大学 一种人工矿柱构筑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12360A (zh) * 2015-01-14 2015-06-17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大采高综采面可调多适模板支架及沿空留巷方法
CN106368107A (zh) * 2016-08-30 2017-02-01 中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层全厚度施工模板
CN110359955A (zh) * 2019-08-14 2019-10-22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井下充填设备及对井下进行充填的充填方法
CN113339055A (zh) * 2021-06-07 2021-09-03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充填体浇筑养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3510826A (zh) * 2021-07-16 2021-10-19 中南大学 一种人工矿柱构筑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CN113510826B (zh) * 2021-07-16 2022-05-10 中南大学 一种人工矿柱构筑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83006U (zh) 组合模板
CN203961992U (zh) 移动式满堂支架台车
CN103939114B (zh) 一种悬轨式台车衬砌施工方法
CN202480217U (zh) 一种组合箱梁整体模板
CN212079327U (zh) 一种液压调节式侧墙模板台车
CN204662952U (zh) 一种自行式工具化单侧支模模架体系
CN205314542U (zh) 一种建筑施工液压模板爬升装置
CN103669872B (zh) 一种筑墙方法和筑墙设备
CN205578009U (zh) 隧道二衬钢筋骨架施工装备
CN207526506U (zh) 分离式钢模台车
CN105736012A (zh) 一种隧道衬砌混凝土注浆装置
CN204492846U (zh) 带仰拱衬砌设备的移动式过车栈桥
CN109826173A (zh) 一种采用桩顶移动式平台的桩基施工方法
CN201209457Y (zh) 斜顶巷道超前支护横向前移支架
CN105544401A (zh) 超重公铁两用桥刚性悬索加劲连续钢桁梁带加劲弦顶推装置
CN203022010U (zh) 边坡衬砌台车
CN209509540U (zh) 墙体施工设备
CN104060860A (zh) 一种用于预制混凝土t梁的分节伸缩式防雨棚及使用方法
CN109488041B (zh) 一种框架结构楼宇可再利用的拆除方法
CN208684247U (zh) 一种预制节段用吊装装置
CN204002842U (zh) 全断面内滑轨移动钢模台车
CN107178390B (zh) 一种可移动升降式煤矿采空区充填装置
CN206190295U (zh) 全自动液压履带驱动仰拱一体栈桥
CN105041359A (zh) 一种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的安装方法
CN202510132U (zh) 高速铁路隧道仰拱模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7

Termination date: 2018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