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71785U - 触发整流集成器件 - Google Patents
触发整流集成器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871785U CN202871785U CN 201220557267 CN201220557267U CN202871785U CN 202871785 U CN202871785 U CN 202871785U CN 201220557267 CN201220557267 CN 201220557267 CN 201220557267 U CN201220557267 U CN 201220557267U CN 202871785 U CN202871785 U CN 20287178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aving lamp
- rectifying device
- triggers
- triggering
- integrated energ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81—Disposition
- H01L2224/48151—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 H01L2224/48221—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 H01L2224/48245—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metallic
- H01L2224/48247—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metallic connecting the wire to a bond pad of the item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成式节能灯触发整流器件,包括塑料封装体,金属引线框架,和金属引线框架位于塑料封装体外的部分形成的多个引线端子,其中所述触发整流器件进一步包括封装在所述塑料封装体内由多个半导体二极管管芯和所述金属引线框架形成的触发单元和整流单元。本实用新型的集成式触发整流器件可以替代节能灯触发电路中原来由分立式触发二极管和整流二极管构成的触发单元和全桥整流单元。使得节能灯触发整流电路在元器件装配过程中更加简单方便,提高了产品的装配效率,并减小了触发整流电路使用的PCB印制板的面积,降低了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器件。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触发整流集成器件。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节能灯的触发整流集成器件。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节能灯上的触发电路和整流电路有十多种,这些触发电路和整流电路通常包括分立式的整流二极管和分立式的触发二极管。图1示出了一种用于节能灯的触发整流电路的原理图。常规的触发整流电路通常包括由分立二极管D1、D2形成的触发单元和由分立二极管D3、D4、D5和D6形成的整流单元,这些分立二极管与其他元器件一起组成节能灯的触发整流电路。这样形成的触发整流电路最终被焊接装配在印刷电路板上并随后应用于节能灯中。
现有技术的触发整流电路通常有以下缺点,
1、因为包括多个分立式二极管,产品外形尺寸大,因而占用电路空间较大;
2、使用独立的六个二极管,使整个产品的可靠性相对降低;
3、现有技术的分立式二极管在制作过程中广泛使用传统玻璃钝化工艺,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4、使用时装配较繁琐,效率低。
因此,需要一种集成的小体积、高效率、产品环保无公害的触发整流集成器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通过将半导体平面工艺制作的触发二极管和整流二极管管芯,在管芯级用微型塑料封装的形式集成于一体,提供一种微型塑料封装形式实现的单只多引线端子的集成半导体器件。根据本实用新型制作的集成半导体器件,在保证现有技术中由六个分立式二极管实现的触发和整流功能的同时,具有体积小,用料少,效率高,稳定可靠和环保无公害的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集成式节能灯触发整流器件,包括:
塑料封装体,金属引线框架,和金属引线框架位于塑料封装体外的部分形成的多个引线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器件包括封装在所述塑料封装体内由多个半导体二极管管芯和所述金属引线框架形成的触发单元和整流单元。
优选地,所述触发单元包括一个触发二极管管芯和一个整流二极管管芯,该触发二极管的一个极与该整流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作为公共端。
优选地,所述整流单元包括由四个整流二极管形成的全桥整流电路。
优选地,所述引线框架包括至少7个基岛和相应数量的引线端子。
优选地,所述多个半导体二极管管芯的每一个通过粘接、共晶焊和钎焊中的一种以及金属丝键合的方法连接到所述金属引线框架上。
优选地,所述器件的形状为贴片式。
优选地,所述引线端子从所述塑料封装体的中部或底部平直伸出。
优选地,所述引线端子从所述塑料封装体的中部伸出呈鸥翅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包括如上所述集成式节能灯触发整流器件的节能灯。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触发整流器件,可以替代节能灯触发电路中原来由分立式触发二极管和整流二极管构成的触发单元和全桥整流单元。由于是在小尺寸的塑封外壳内集成至少六个二极管管芯,与现有技术相比,器件可靠性和稳定性明显提高。进一步,与使用分立器件的12个引线端子相比,本实用新型触发整流器件引线端子为至少7个,数量显著降低,使得节能灯触发整流电路在元器件装配过程中更加简单方便,提高了产品的装配效率,并减小了触发整流电路使用的PCB印制板的面积,降低了制造成本。此外,因为避免了原来分立式二极管在封装时使用传统玻璃钝化工艺对环境带来的相对较多的污染,本实用新型的触发整流集成器件还具有环保无公害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节能灯触发整流电路的原理图;
图2A和2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器件的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例1的各元件之间及与引线端子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是实例1的管芯级结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例2的各元件之间及与引线端子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6是实例2的管芯级结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7A和7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器件外形示意图;
图8是应用本实用新型器件的节能灯触发整流电路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施方式。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器件。
在各图中,D1为触发二极管,D2、D3、D4、D5、D6为整流二极管。附图标记a、b、c、d、e、f分别表示二极管D1、D2、D3、D4、D5和D6对应的管芯。附图标记1~8表示引线框架上各个基岛及相应的引线端子的编号。附图标记9表示塑料封装体。附图标记10表示引线框架;另外,本文在描述器件管芯级连接关系时,引线端子和其基岛等效使用。
图2A和图2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器件的等效电路图。该电路包括触发单元和整流单元,具有7个功能端子。触发单元包括触发二极管D1和整流二极管D2,其中整流二极管D2的阴极端子定义为E端子,触发二极管D1的一个端子定义为F端子,触发二极管D1的另一个端子和整流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形成公共端,定义为G端子。如图所示,由四个整流二极管D3、D4、D5和D6构成的全桥整流单元包括A端子、B端子、C端子和D端子。
下面将结合管芯级器件结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
实例1
下面参考图3、图4和图7对本实用新型的实例1进行说明。
实例1中,二极管D1为触发二极管,整流二极管D2、D3、D5是P-基二极管,整流二极管D4、D6是N-基二极管。六个二极管之间的连接方式及其与外引线端子的电连接关系如图3所示。图4是图3的管芯级结构连接关系示意图。
如图4所示,实例1的集成式触发整流器件包括金属或合金构成的引线框架10,绝缘材料制成的塑料封装体9,如虚线框所示,和六个半导体二极管管芯a、b、c、d、e、f。该集成器件包括八个引线端子1-8。六个二极管管芯按照图4所示分别与引线框架10上的七个基岛中的两个基岛以金属丝线键合方式,以及粘接、共晶焊和钎焊中的一种方式连接。例如,管芯a的一极与引线端子8对应的基岛通过粘接连接,另一极与引线端子1通过金属丝键合连接。管芯b的阳极与引线端子1对应的基岛粘接连接,阴极与引线端子7通过金属丝键合连接。管芯c的阳极与引线端子3对应的基岛粘接连接,阴极与引线端子6通过金属丝键合连接。管芯d的阴极与引线端子6对应的基岛粘接连接,阳极与引线端子5通过金属丝键合相连。管芯e的阳极与引线端子4对应的基岛粘接连接,阴极与引线端子3通过金属丝键合相连。管芯f的阴极与引线端子5对应的基岛粘接连接,阳极与引线端子4通过金属丝键合相连。本例中,引线端子2空置。
金属引线框架10的一部分被设于塑封体9内部,作为管芯载体和电连接之用,一部分被设于塑封体9外部,作为引线端子。将焊接好的半导体二极管管芯a、b、c、d、e、f和金属引线框架10经注塑成型、切筋可得到具有图7A所示外形的集成器件。八个引线端子从塑封体9的底部平直伸出,不作任何弯折,得到贴片式触发整流集成器件。8个引线端子的定义如图3所示。
实例2
下面参考图5、图6和图7对本实用新型的实例2进行说明。
实例2中,二极管D1为触发二极管,整流二极管D2、D3、D4、D5、D6都是P-基二极管。六个二极管之间的连接方式及其与外引线端子的电连接关系如图5所示。图6是图5管芯级结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6所示管芯级触发整流功能器件包括金属或合金构成的引线框架10、用绝缘材料制成的塑料封装体9、六只半导体二极管管芯a、b、c、d、e、f,其中,8个引线端子1-8。六个二极管管芯按照图6所示位置结构分别与虚线框内引线框架10上的八个基岛中的两个基岛以金属丝线键合方式,以及粘接、共晶焊和钎焊中一种连接。管芯a的一个端子与引线端子8对应的基岛通过粘接连接,另一端子与引线端子1通过金属丝键合连接。管芯b的阳极与引线端子1对应的基岛通过钎焊连接,阴极与引线端子7通过金属丝键合连接。管芯c的阳极与引线端子4对应的基岛通过钎焊相连,阴极与引线端子3通过金属丝键合连接。管芯d的阳极与引线端子2对应的基岛通过钎焊连接,阴极与引线端子3通过金属丝键合连接。管芯e的阳极与引线端子5对应的基岛通过钎焊连接,阴极与引线端子4通过金属丝键合连接。管芯f的阳极与引线端子6对应的基岛通过钎焊连接,同时,将该基岛与引线端子5通过金属丝键合连接,阴极与引线端子2相连。本例中,引线端子6空置。
金属引线框架10的一部分被设于塑封体9内部,作为管芯载体和电连接之用,一部分被设于塑封体9外部,作为引线端子。将焊接好的半导体二极管管芯a、b、c、d、e、f和金属引线框架10经注塑成型、切筋即可得到具有图7B所示外形的集成器件。八个引线端子从所述塑封体的中部伸出呈鸥翅形,得到贴片式触发整流集成器件,其定义如图5所示。
图8是应用本实用新型器件的节能灯触发整流电路局部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是将形成全桥整流单元的四个整流二极管D3-6和形成触发单元的触发二极管D1与整流二极管D2集成为一只应用于节能灯的集成式触发整流器件。如图2、图3、图5和图8所示,实例1或实例2的器件的各引线端子可按端子定义一一对应地接入图8电路中。
以上借助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各种修改。因此,凡按照本实用新型原理所作的修改,都应当理解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集成式节能灯触发整流器件,包括:
塑料封装体,金属引线框架,和金属引线框架位于塑料封装体外的部分形成的多个引线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发整流器件进一步包括封装在所述塑料封装体内由多个半导体二极管管芯和所述金属引线框架形成的触发单元和整流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节能灯触发整流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单元包括一个触发二极管管芯和一个整流二极管管芯,该触发二极管的一个极与该整流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作为公共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节能灯触发整流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单元包括由四个整流二极管形成的全桥整流电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节能灯触发整流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框架包括至少7个基岛和相应数量的引线端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节能灯触发整流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半导体二极管管芯的每一个通过粘接、共晶焊和钎焊中的一种以及金属丝键合的方法连接到所述金属引线框架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节能灯触发整流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件的形状为贴片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节能灯触发整流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端子从所述塑料封装体的中部或底部平直伸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节能灯触发整流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端子从所述塑料封装体的中部伸出呈鸥翅形状。
9.一种节能灯,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节能灯触发整流器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557267 CN202871785U (zh) | 2012-09-18 | 2012-10-26 | 触发整流集成器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20478221 | 2012-09-18 | ||
CN201220478221.6 | 2012-09-18 | ||
CN 201220557267 CN202871785U (zh) | 2012-09-18 | 2012-10-26 | 触发整流集成器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871785U true CN202871785U (zh) | 2013-04-10 |
Family
ID=48038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557267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71785U (zh) | 2012-09-18 | 2012-10-26 | 触发整流集成器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87178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16003A (zh) * | 2012-09-18 | 2013-02-06 | 北京燕东微电子有限公司 | 触发整流集成器件 |
-
2012
- 2012-10-26 CN CN 201220557267 patent/CN20287178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16003A (zh) * | 2012-09-18 | 2013-02-06 | 北京燕东微电子有限公司 | 触发整流集成器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63094A (zh) | 非互联型多芯片封装二极管 | |
CN103401438B (zh) | 表面贴装桥式整流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2832139B (zh) | 四侧无引脚扁平封装体的封装方法及封装体 | |
CN202871785U (zh) | 触发整流集成器件 | |
CN102916003A (zh) | 触发整流集成器件 | |
CN201393177Y (zh) | 整流稳压器件 | |
CN104319268A (zh) | 一种晶片型二极体封装元件及其制法 | |
CN103022023A (zh) | 超薄微型桥堆整流器 | |
CN105489741A (zh) | 一种led倒装芯片的压模封装工艺 | |
CN107482108A (zh) | 一种新型smd灯珠 | |
CN202487575U (zh) | 一种复合二极管结构 | |
CN203260633U (zh) | 不用焊线的led封装结构 | |
CN208173579U (zh) | 一种带输入保护的新型电源功率模块结构 | |
CN201657457U (zh) | 小功率单向全波桥式整流器 | |
CN110600455A (zh) | 一种内置电容的ic芯片及封装方法 | |
CN207165614U (zh) | 一种新型smd灯珠 | |
CN205984972U (zh) | 一种引线框架结构 | |
CN107611119A (zh) | 一种半导体封装器件及其加工方法及电子产品 | |
CN220107833U (zh) | 一种贴片式整流桥结构 | |
CN202183370U (zh) | 非互联型多芯片封装二极管 | |
CN218414570U (zh) | 低应力大功率桥堆框架 | |
CN209627822U (zh) | 一种半桥模块焊接结构 | |
CN2545707Y (zh) | 表面贴装式多晶片组合器件 | |
CN108807306A (zh) | 一种带输入保护的新型电源功率模块结构 | |
CN201657459U (zh) | 应用于电子镇流器的触发模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