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60342U - 卧式离心消雾器 - Google Patents

卧式离心消雾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860342U
CN202860342U CN 201220269453 CN201220269453U CN202860342U CN 202860342 U CN202860342 U CN 202860342U CN 201220269453 CN201220269453 CN 201220269453 CN 201220269453 U CN201220269453 U CN 201220269453U CN 202860342 U CN202860342 U CN 2028603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water
air
frictional
cir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26945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宏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22026945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8603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8603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86034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ng Particles In Gases By Inertia (AREA)

Abstract

一种卧式离心消雾器,它包括前端与进气管道相连的筒体,所述的筒体包括前侧的滑水罐和后侧的排风罐,所述的滑水罐侧壁由前至后向外弧形发散,滑水罐的后侧向内凹进,并且在滑水罐的后侧中心设置有排风圈;在滑水罐内安装有导流板,在导流板的背面安装有摩擦分流罐,摩擦分流罐的后端穿过滑水罐上的排风圈,在摩擦分流罐的内壁设置有多块环形的小摩擦阻尼板。本实用新型主要与雾化除尘装置配套使用,通过雾化除尘装置将尾气与水雾充分接触,使尾气中的烟尘和有毒物质均混入水雾中,然后通过通过滑水罐、摩擦分流罐以及水气分离槽后将烟尘和有毒物质水雾再凝结成水,使水雾中气流中分离出来,最终排出纯净的空气,具有结构简单、除雾彻底的优点。

Description

卧式离心消雾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尾气净化处理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对雾化除尘装置中混有水雾的气流中的进行气雾分离,使排出的气流不含水雾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发展,各种工业废气的排放量日益增多,工业废气中往往会带有烟尘以及大量有毒物质,不旦会污染环境,而且会严重影响工人及工厂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现有的废气处理装置主要是通过向废气喷水雾的方法,使废气中的烟尘及有毒物质混入水雾中,排出干净的气体。但是如果不将水雾分离出来,排出的气流携带的混有烟尘及有毒物质的水雾还是会污染环境,不能达到环保的效果,目前市场上也没有理想的去除气流中的水雾的装置。由本人研发的,于2012年3月21日公开的,申请号为“201110285674.7”的“气雾分离器”, 它包括前端与进气管道相连的筒体,在进气管道的弯折处安装有电机,在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气雾分离风叶,筒体包括导流板、螺旋滑水罐以及排风管,螺旋滑水罐的外边沿与导流板的侧壁光滑过渡,螺旋滑水罐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筒体内还设置有挡水板,导流板与挡水板之间形成与螺旋滑水罐相通的离心导流槽,挡水板的中心开设有通风孔,挡水板与螺旋滑水罐的侧壁之间留有回风通道。这种装置的缺点在于螺旋滑水罐的中心还是会有微量的水雾排出,除雾效果还有欠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为人们提供一种能去除气流中的水雾,并且结构简单、除雾效果好的消雾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卧式离心消雾器包括前端与进气管道相连的筒体,所述的筒体包括前侧的滑水罐和后侧的排风罐,所述的滑水罐的前侧开设有进风口,在滑水罐的进风口处安装有由电机驱动的改道风叶,在排风罐的后端面的中心开设有排风口,所述的滑水罐侧壁由前至后向外弧形发散,滑水罐的后侧向内凹进,并且在滑水罐的后侧中心设置有排风圈;在滑水罐内安装有导流板,该导流板位于改道风叶的后侧,呈前小后大的锥体,在导流板中心开设有过风孔,在导流板的过风孔处边沿向前向外延伸形成导流板挡水圈;在导流板的背面安装有摩擦分流罐,摩擦分流罐的直径大于导流板的过风孔,摩擦分流罐的后端穿过滑水罐上的排风圈,在摩擦分流罐的内壁设置有多块环形的小摩擦阻尼板,该小摩擦阻尼板与摩擦分流罐固定,小摩擦阻尼板的内边沿向前延伸呈钩状形成阻水环,小摩擦阻尼板的外沿底部与摩擦分流罐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回水间隙;在摩擦分流罐的后端安装有大摩擦阻尼板,该大摩擦阻尼板的中间开设有过风通道,该大摩擦阻尼板的外边沿向前向内延伸形成聚水圈,所述的大摩擦阻尼板与摩擦分流罐之间设置有内回水圈,在内回水圈的底部开设有回水孔,在大摩擦阻尼板的前侧设置有防风罩,该防风罩的上端包覆于回水孔的外侧,其下端指向聚水圈的底部;所述筒体底部设置有排水腔,滑水罐的底部与排水腔相通,聚水圈的底部通过引导回水管与排水腔相通,在排水腔的底部安装有排水总管。
所述的排水腔通过气流隔离板分隔为前排水腔和后排水腔,该气流隔离板位于排风罐的下方,滑水罐的底部设计有罐体回水孔与前排水腔相通,聚水圈的底部与后排水腔相通,排水总管位于前排水腔的下方,后排水腔通过气流隔离板底部设置的过水通道与前排水腔相通或者后排水腔直接与排水总管相通。
所述大摩擦阻尼板前侧设置有回水弯,该回水弯位于内回水圈内,在大摩擦阻尼板与回水弯之间还设置有外回水圈,外回水圈的底部与内回水圈的回水孔相通;所述的摩擦分流罐的侧壁轴向开设有多条出水槽,该出水槽与摩擦分流罐的侧壁倾斜,其倾斜方向与气流的转动方向相同。
所述的摩擦分流罐内安装有内摩擦板,该内摩擦板通过内摩擦板支架与摩擦分流罐固定,并位于相邻两块小摩擦阻尼板之间;所述的大摩擦阻尼板的过风通道内安装有导风筒,在导风筒的外壁与大摩擦阻尼板之间开设有回风通道。
所述的引导回水管的截面为腰形或半圆棱形,并且倾斜安装,其倾斜方向与气流的流向一致。
所述滑水罐的排风圈处边沿向前向处延伸形成滑水罐挡水圈。
所述滑水罐的排风圈处边沿螺旋盘绕形成螺旋滑水槽。
所述排风罐后端面开设有水气分离槽,水气分离槽的底部与后排水腔相通;在水气分离槽的开口处设置有分道导流圈,分道导流圈通过安装杆固定在水气分离槽上,将水气分离槽的开口处分隔为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
所述的水气分离槽内安装有挡水导流圈,该挡水导流圈位于水气分离槽的出风通道。
所述排风罐侧壁开设有回水槽,该回水槽的底部与后排水腔相通,回水槽的开口处设置有倾斜的进水圈。
本实用新型主要与雾化除尘装置配套使用,通过雾化除尘装置将尾气与水雾充分接触,使尾气中的烟尘和有毒物质均混入水雾中,然后通过通过滑水罐、摩擦分流罐以及水气分离槽后将烟尘和有毒物质水雾再凝结成水,使水雾中气流中分离出来,最终排出纯净的空气,具有结构简单、除雾彻底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摩擦分流罐的截面图。
图3是大摩擦阻尼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引导回水管的一种截面图。
图5是引导回水管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去除气流中的水雾的卧式离心消雾器,其第一实施例包括前端与进气管道相连的筒体,所述的筒体包括前侧的滑水罐4和后侧的排风罐19。所述的滑水罐4的前侧开设有进风口4.2,在滑水罐4的进风口4.2处安装有由电机驱动的改道风叶7,混有水雾的气流通过改道风叶7后,因为水自身具有重力,大部分水雾被改道风叶7甩向四周,少数的水雾随气流向前排出。在排风罐19的后端面的中心开设有排风口19.1,经过筒体除雾后的纯净空气从排风口19.1排出。
    所述的滑水罐4侧壁由前至后向外弧形发散,滑水罐4的后侧向内凹进,并且在滑水罐4的后侧中心设置有排风圈。在滑水罐4内安装有导流板6,导流板6通过支撑杆5与滑水罐4固定。该导流板6位于改道风叶7的后侧,呈前小后大的锥体,在导流板6中心开设有过风孔。经改道风叶7改道后的水雾在导流板6的外壁和滑水罐4的内壁凝结,并顺势滑向滑水罐4的四周,然后通过滑水罐4的后端面流入滑水罐4的底部。所述筒体底部设置有排水腔,滑水罐4的底部与排水腔相通,在排水腔的底部安装有排水总管14,滑水罐4底部的水会直接流入排水腔,再通过排水总管14排出。所述导流板6的过风孔处边沿向前向外延伸形成导流板挡水圈6.1,防止导流板6上的凝结水滴落到过风孔,被气流一吹再次形成水珠。所述滑水罐4的排风圈处边沿向前向处延伸形成滑水罐挡水圈4.1,防止滑水罐4上的凝结水滴落到排风圈,被气流一吹再次形成水珠。
所述的排水腔通过气流隔离板15分隔为前排水腔13和后排水腔17,该气流隔离板15位于排风罐19的下方,后排水腔17的底面高于前排水腔13,排水总管14安装在前排水腔13的下方。滑水罐4的底部设计有罐体回水孔11与前排水腔13相通,通过气流隔离板15的设置,进入前排水腔13的气流无法影响到后排水腔17。在气流隔离板15的底部设置有过水通道15.1,使后排水腔17内的水可以流到前排水腔13。或者也可以在后排水腔17的底部再安装一根排水管,通过该排水管使后排水腔17直接与排水总管14相通。
如图1、图2,在导流板6的背面安装有摩擦分流罐8,摩擦分流罐8的直径大于导流板6的过风孔,摩擦分流罐8的后端穿过滑水罐4上的排风圈,因此在摩擦分流罐8的内、外均为过风通道。在摩擦分流罐8的内壁设置有多块环形的小摩擦阻尼板9,该小摩擦阻尼板9与摩擦分流罐8固定。带有少量水雾的旋转气流在遇到小摩擦阻尼板9后,水雾会凝结成水滴,并随着离心力,流向摩擦分流罐8的内壁。在小摩擦阻尼板9的外沿底部与摩擦分流罐8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回水间隙10,流向摩擦分流罐8的内壁的水珠通过回水间隙10向后流出。在小摩擦阻尼板9的内边沿向前延伸呈钩状形成阻水环9.1,水在此处会有个缓冲过渡,不会被气流带出。
在摩擦分流罐8的侧壁轴向开设有多条出水槽8.1,紧贴流向摩擦分流罐8的内壁的水滴会从出水槽8.1排出。所述的出水槽8.1与摩擦分流罐8的侧壁倾斜,其倾斜方向与气流的转动方向相同。因此气流在转动时,水雾在摩擦分流罐8凝结后会从倾斜的出水槽8.1顺势流出,由于摩擦分流罐8的外壁同样存在离心摩擦的气流,流出出水槽8.1的水会吸附在摩擦分流罐8的外壁向后移动。如果出水槽8.1设计成垂直的,水就没有了一个缓冲顺势的过渡,会直接从出水槽8.1滴出,遇到摩擦分流罐8外壁的气流后又会被打散成水雾,无法达到这种理想的效果。
如图3所示,在摩擦分流罐8的后端安装有大摩擦阻尼板3,该大摩擦阻尼板3的中间开设有过风通道,该大摩擦阻尼板3的外边沿向前向内延伸形成聚水圈3.2,聚水圈3.2的底部通过引导回水管16与后排水腔17相通,使聚水圈3.2内的水可以滴落到后排水腔17。所述的大摩擦阻尼板3与摩擦分流罐8之间设置有内回水圈12,在内回水圈12的底部开设有回水孔。在大摩擦阻尼板3的前侧设置有防风罩18,该防风罩18的上端包覆于回水孔的外侧,其下端与聚水圈3.2的底部相通,防风罩18防止从回水孔流出的水受筒体内离心摩擦的气流影响产生水花,加强其除雾效果。如图3所示,所述的防风罩18为呈弧形,弯折方向与气流方向相同,从而可以避免气流改道。防风罩18也可以垂直聚水圈3.2的底部安装。气流被大摩擦阻尼板3阻挡后,摩擦分流罐8内的水珠流入内回水圈12,再通过回水孔滴入聚水圈3.2。从摩擦分流罐8的出水槽8.1流出的水随外壁气流推动,紧贴外壁滑向大摩擦阻尼板3,遇到大摩擦阻尼板3阻挡后流入聚水圈3.2。
在大摩擦阻尼板3前侧设置有回水弯3.1,该回水弯位于内回水圈12内,回水弯3.1弧形设置可以使内弧和外弧水雾更容易凝结成水滴流入内外回水圈。在大摩擦阻尼板3与回水弯之间还设置有外回水圈20,外回水圈20的底部与内回水圈12的回水孔相通,使外回水圈20内的水可以经回水孔流入聚水圈3.2。
如图4、图5所示,所述的引导回水管16的截面为腰形或半圆棱形,并且倾斜安装,其倾斜方向与气流的流向一致,这样气流就能顺势通过,设置了引导回水管16也不会起阻风效果。
所述排风罐4侧壁开设有回水槽21,该回水槽21的底部与后排水腔17相通,回水槽21的开口处设置有倾斜的进水圈22。气流在流过进水圈22时,水雾会离心摩擦紧贴侧壁并顺势滑入回水槽21,起到辅助与提高除水雾的效果。
所述排风罐4后端面开设有水气分离槽1,水气分离槽1的底部与后排水腔17相通;在水气分离槽1的开口处设置有分道导流圈2,分道导流圈2通过安装杆28固定在水气分离槽1上,将水气分离槽1的开口处分隔为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进风通道设置的空间间距要比出风通道的间距大,这样设置进来的风速量大,出去的风速量小,很好得控制了进入水气分离槽1的风速流通速度,使其风速流通减慢,避免了水气分离槽1内因气流同步风速过大,将凝结后的水吹动而形成水珠同时带出筒体,影响除水雾效果。另有残留的水雾会随着气流从进风通道进入水气分离槽1,水雾会在水气分离槽凝结,然后再排入后排水腔17,所述的水气分离槽1内安装有挡水导流圈23,该挡水导流圈23位于水气分离槽1的出风通道处,通过挡水导流圈23的设置可以防止水珠被气流带出,去除水雾后的气流从出风通道排出。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滑水罐4的排风圈处边沿螺旋盘绕形成螺旋滑水槽4.3,这样也可以防止滑水罐4上的凝结水滴落到排风圈,被气流带出,并且造型美观。
第二实施例中的摩擦分流罐内还设置有所述的摩擦分流罐8内安装有内摩擦板26,该内摩擦板26通过内摩擦板支架27与摩擦分流罐8固定,并位于相邻两块小摩擦阻尼板9之间。内摩擦板26的设置可以改变摩擦分流罐内的气流走向,使水雾更容易从气流中分离出来。所述的大摩擦阻尼板3的过风通道内安装有导风筒24,在导风筒24的外壁与大摩擦阻尼板3之间开设有回风通道25。经过导风筒24后,水雾被离心甩入内回水圈12,气流会从回风通道25内排出,此处回风通道25的通道开口大于小摩擦阻尼板9与导风筒24间距的通风开口,这样设置与之前的进风通道设置的空间间距要比出风通道的间距大的原理一致,起到控制风速流量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主要与雾化除尘装置配套使用,通过雾化除尘装置将尾气与水雾充分接触,使尾气中的烟尘和有毒物质均混入水雾中,然后通过消雾装置将烟尘和有毒物质水雾再凝结成水,使其中气流中分离出来,最终排出纯净的空气。经过雾化除尘装置后的尾气与水雾的混合气流从滑水罐4的进风口4.2进入,在经过改道风叶7后,部分水雾被改道风叶7甩向四周,少数的水雾随气流向前排出。大部分水雾在导流板6的外壁和滑水罐4的内壁凝结,并顺势滑向滑水罐4的四周,再通过滑水罐4下方的罐体回水孔11流入到前排水腔13,然后通过排水总管14排出。小部分水雾从摩擦分流罐8的内侧通过,水雾随着旋转的气流与小摩擦阻尼板9相撞,水雾在小摩擦阻尼板9上凝结后流向摩擦分流罐8的周壁,再通过小摩擦阻尼板9边沿的回水间隙10向后排出,汇集到内回水圈12;或者通过倾斜的出水槽8.1顺势滑出摩擦分流罐8,流出出水槽8.1的水会吸附在摩擦分流罐8的外壁向后移动,一直移动到大摩擦阻尼板3后流入聚水圈3.2,再通过引导回水管16滴落到后排水腔17。最后的一些水雾在回水弯3.1或导风筒24处凝结,并流入后回水槽12,通过回水孔滴落到聚水圈3.2,再通过引导回水管16流入后排水腔17。另有残留的水雾会随着气流滑入回水槽21或者在水气分离槽1内凝结,然后排入后排水腔17内。最终纯净的空气由排风口19.1排出,除雾非常彻底。

Claims (10)

1.一种卧式离心消雾器,它包括前端与进气管道相连的筒体,所述的筒体包括前侧的滑水罐(4)和后侧的排风罐(19),所述的滑水罐(4)的前侧开设有进风口(4.2),在滑水罐(4)的进风口(4.2)处安装有由电机驱动的改道风叶(7),在排风罐(19)的后端面的中心开设有排风口(19.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水罐(4)侧壁由前至后向外弧形发散,滑水罐(4)的后侧向内凹进,并且在滑水罐(4)的后侧中心设置有排风圈;在滑水罐(4)内安装有导流板(6),该导流板(6)位于改道风叶(7)的后侧,呈前小后大的锥体,在导流板(6)中心开设有过风孔,在导流板(6)的过风孔处边沿向前向外延伸形成导流板挡水圈(6.1);在导流板(6)的背面安装有摩擦分流罐(8),摩擦分流罐(8)的直径大于导流板(6)的过风孔,摩擦分流罐(8)的后端穿过滑水罐(4)上的排风圈,在摩擦分流罐(8)的内壁设置有多块环形的小摩擦阻尼板(9),该小摩擦阻尼板(9)与摩擦分流罐(8)固定,小摩擦阻尼板(9)的内边沿向前延伸呈钩状形成阻水环(9.1),小摩擦阻尼板(9)的外延底部与摩擦分流罐(8)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回水间隙(10);在摩擦分流罐(8)的后端安装有大摩擦阻尼板(3),该大摩擦阻尼板(3)的中间开设有过风通道,该大摩擦阻尼板(3)的外边沿向前向内延伸形成聚水圈(3.2),所述的大摩擦阻尼板(3)与摩擦分流罐(8)之间设置有内回水圈(12),在内回水圈(12)的底部开设有回水孔,在大摩擦阻尼板(3)的前侧设置有防风罩(18),该防风罩(18)的上端包覆于回水孔的外侧,其下端指向聚水圈(3.2)的底部;所述筒体底部设置有排水腔,滑水罐(4)的底部与排水腔相通,聚水圈(3.2)的底部通过引导回水管(16)与排水腔相通,在排水腔的底部安装有排水总管(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离心消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腔通过气流隔离板(15)分隔为前排水腔(13)和后排水腔(17),该气流隔离板(15)位于排风罐(19)的下方,滑水罐(4)的底部设计有罐体回水孔(11)与前排水腔(13)相通,聚水圈(3.2)的底部与后排水腔(17)相通,排水总管(14)位于前排水腔(13)的下方,后排水腔(17)通过气流隔离板(15)底部设置的过水通道(15.1)与前排水腔(13)相通或者后排水腔(17)直接与排水总管(14)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卧式离心消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摩擦阻尼板(3)前侧设置有回水弯(3.1),该回水弯位于内回水圈(12)内,在大摩擦阻尼板(3)与回水弯之间还设置有外回水圈(20),外回水圈(20)的底部与内回水圈(12)的回水孔相通;所述的摩擦分流罐(8)的侧壁轴向开设有多条出水槽(8.1),该出水槽(8.1)与摩擦分流罐(8)的侧壁倾斜,其倾斜方向与气流的转动方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卧式离心消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摩擦分流罐(8)内安装有内摩擦板(26),该内摩擦板(26)通过内摩擦板支架(27)与摩擦分流罐(8)固定,并位于相邻两块小摩擦阻尼板(9)之间;所述的大摩擦阻尼板(3)的过风通道内安装有导风筒(24),在导风筒(24)的外壁与大摩擦阻尼板(3)之间开设有回风通道(25)。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卧式离心消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导回水管(16)的截面为腰形或半圆棱形,并且倾斜安装,其倾斜方向与气流的流向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卧式离心消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水罐(4)的排风圈处边沿向前向处延伸形成滑水罐挡水圈(4.1)。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卧式离心消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水罐(4)的排风圈处边沿螺旋盘绕形成螺旋滑水槽(4.3)。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离心消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罐(4)后端面开设有水气分离槽(1),水气分离槽(1)的底部与后排水腔(17)相通;在水气分离槽(1)的开口处设置有分道导流圈(2),分道导流圈(2)通过安装杆(28)固定在水气分离槽(1)上,将水气分离槽(1)的开口处分隔为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卧式离心消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气分离槽(1)内安装有挡水导流圈(23),该挡水导流圈(23)位于水气分离槽(1)的出风通道处。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离心消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罐(4)侧壁开设有回水槽(21),该回水槽(21)的底部与后排水腔(17)相通,回水槽(21)的开口处设置有倾斜的进水圈(22)。
CN 201220269453 2012-06-08 2012-06-08 卧式离心消雾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603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269453 CN202860342U (zh) 2012-06-08 2012-06-08 卧式离心消雾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269453 CN202860342U (zh) 2012-06-08 2012-06-08 卧式离心消雾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60342U true CN202860342U (zh) 2013-04-10

Family

ID=48027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26945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60342U (zh) 2012-06-08 2012-06-08 卧式离心消雾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86034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8147A (zh) * 2012-06-08 2012-10-17 张宏生 卧式离心消雾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8147A (zh) * 2012-06-08 2012-10-17 张宏生 卧式离心消雾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80279B (zh) 气雾分离器
CN204961339U (zh) 湿式除尘净化风机
CN105642024A (zh) 一种旋流-消旋耦合高效除尘除雾组件
CN108067067A (zh) 一种车顶空气净化装置
JP2017140584A (ja) 塗装ミスト捕集装置
CN102728147A (zh) 卧式离心消雾器
CN102188859B (zh) 卧式消雾器
CN205461744U (zh) 雾化脱硫除尘装置
CN202860342U (zh) 卧式离心消雾器
CN102423579B (zh) 立式消雾器
CN210128473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6268052B (zh) 一种径向旋流除雾除尘装置
CN202224017U (zh) 气雾分离器
CN205182373U (zh) 一种脱硫除尘塔
CN106362501A (zh) 空气净化器及其除雾器
CN105526610A (zh) 一种基于涡流原理的油烟净化方法及油烟净化结构
CN201098605Y (zh) 水膜脱硫雾化除尘器
CN106040508A (zh) 喷漆房油漆处理系统及其油漆处理方法
KR101963322B1 (ko) 집진 효율성을 증대시킨 곡물건조기용 집진장치
CN102743928B (zh) 超薄型卧式消雾器
CN205299860U (zh) 一种塔式空气净化器
CN205079362U (zh) 空气净化器
CN211302504U (zh) 一种多风道综合除尘系统
CN112246064A (zh) 一种四工位抛光机的净化装置
CN205655435U (zh) 一种电梯通风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0

Termination date: 2014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