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40833U - 马达和盘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马达和盘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840833U
CN202840833U CN 201220163900 CN201220163900U CN202840833U CN 202840833 U CN202840833 U CN 202840833U CN 201220163900 CN201220163900 CN 201220163900 CN 201220163900 U CN201220163900 U CN 201220163900U CN 202840833 U CN202840833 U CN 2028408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circuit board
motor
pedestal section
mounting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16390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田真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8408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84083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tational Drive Of Disk (AREA)
  • Brushless Motors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马达和盘驱动装置,在马达的安装板设有3个以上的台座部。台座部从安装板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并与电路板的下表面接触。由此,确保安装板和电路板间的间隙。因此,使安装板和电路板的下表面侧配线绝缘。并且,在2个以上的台座部的上部设有翻边部。翻边部从台座部更向上方突出,并插入到设在电路板的第1贯通孔,与电路板的上表面或者第1贯通孔的边缘接触。由此,将安装板和电路板固定。

Description

马达和盘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马达和盘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光盘驱动器等盘驱动装置中,为了让盘旋转,搭载了无刷马达。例如在日本特开平7-75315号公报中记载了关于以前的无刷马达。该公报中记载了将用于线圈接线的接线板和用于实装驱动电路元件的电路板组装在托架上。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75315号公报 
而且以前,无刷马达的电路板使用过双面基板。双面基板在基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有电子配线。因此使用双面基板时,例如将电路板隔着树脂制的绝缘片配置在金属制安装板的上表面。由此使电路板下表面侧的电子配线和安装板绝缘。 
但是,安装板和电路板间配置绝缘片的工序很难自动化。并且,树脂制绝缘片对环境的负荷大。因此寻求既可以削减绝缘片的使用,又可以使安装板和电路板绝缘的技术。 
关于这一点,在日本特开平7-75315号公报中的无刷马达没有使用绝缘片。但是,在该公报的图中,导线和驱动电路元件的局部与托架接触,如何实现托架和电路板间的绝缘不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使用双面基板的马达中既可以减少绝缘片的使用,又可以使安装板和电路板绝缘的技术。 
本申请示例的第1发明具有沿与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大致垂直的方向延展的金属制的安装板、固定在所述安装板的静止部、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的旋转部、配置在所述安装板上表面侧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是具有设在上表面的上表面侧配线、和设在下表面的下表面配线的双面基板。所述安装板具有3个以上的台座部和2个以上的翻边部。其中,所述台座部从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与所述电路板的下表面接触。所述翻边部从所述台座部更向上方突出,且插入到设在所述电路板的第1贯通孔中,与所述电路板的上表面或者所述第1贯通孔的边缘接触。
根据本申请的第1发明,可以确保安装板和电路板间的间隙。由此,可以使安装板和电路板的下表面侧配线绝缘。特别是如果根据下表面侧配线的布局,配置3个以上的台座部,则在所希望范围内,可以确实维持安装板和电路板间的间隙。并且,利用翻边可以容易固定安装板和电路板。 
本申请示例的第2发明为盘驱动装置,具有:上述的马达;存取部,其对保持在所述马达的所述旋转部的盘,进行信息的读取和写入的至少一方;机壳,其容纳所述马达和所述存取部。 
根据本申请的第2发明,可以确保安装板和电路板间的间隙。由此,可以使安装板和电路板的下表面侧配线绝缘。特别是如果根据下表面侧配线的布局,配置3个以上的台座部,则在所希望范围内,可以确实维持安装板和电路板间的间隙。并且,利用翻边可以容易固定安装板和电路板。 
附图说明
图1是马达的侧面图。 
图2是盘驱动装置的纵剖面图。 
图3是无刷马达的纵剖面图。 
图4是无刷马达的俯视图。 
图5是无刷马达的仰视图。 
图6是安装板和电路板的第1台座部附近的局部纵剖面图。 
图7是安装板和电路板的第2台座部附近的局部纵剖面图。 
图8是无刷马达的俯视图。 
图9是安装板和电路板的台座部附近的局部纵剖面图。 
符号说明 
1盘驱动装置 
2、2A静止部 
3、3A、3B旋转部 
4、4A、4B、4C安装板 
5、5A、5B、5C电路板 
9、9A中心轴线 
11机壳 
12盘托 
13、13B无刷马达 
13A马达 
14存取部 
21轴承机构 
22定子机构 
31轴 
32旋转台 
33转子磁铁 
34夹紧部 
41~43、41A~43A、41B~43B第1台座部 
42C台座部 
44~47、44B~49B第2台座部 
51、51B第1连接器 
52、52B第2连接器 
53、53B第3连接器 
54、55、54B、55B连接器间配线 
56通孔 
57、57A、57C第1贯通孔 
58、58C接地图案 
59上表面侧配线 
60、60A间隙 
61第2贯通孔 
62~64安装孔 
90光盘 
411、421、431、411A、421A、411B、421B、431B、421C翻边部 
541、551、541B、551B上表面侧配线 
542、552、542B、552B下表面侧配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本实用新型示例的实施方式,参照图面进行说明。另外,以下将沿马达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作为上下方向,相对于安装板将电路板侧作为上方,来对各部的形状和位置关系进行说明。但是,这只是为了 方便说明而定义的上下方向,并不是限定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马达和盘驱动装置在使用时的方向。 
<1.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马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13A的侧面图。如图1所示,马达13A具有静止部2A、旋转部3A、安装板4A、电路板5A。 
静止部2A固定在安装板4A上。旋转部3A以中心轴线9A为中心旋转。安装板4A是沿与中心轴线9A大致垂直的方向延展的金属制板材。电路板5A配置在安装板4A的上表面侧。电路板5A是具有设在上表面的上表面侧配线和设在下表面的下表面侧配线的双面基板。 
安装板4A具有3个以上的台座部41A~43A。台座部41A~43A从安装板4A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台座部41A~43A的上表面和电路板5A的下表面接触。由此确保了安装板4A和电路板5A间的间隙60A。因此,安装板4A和电路板5A的下表面侧配线绝缘。若根据下表面侧配线的布局而配置3个以上这种台座部,则在所希望区域中可以确实维持安装板4A和电路板5A间的间隙。 
而且,在2个以上的台座部41A、42A的上部设有翻边部411A、421A。翻边部411A、421A从台座部41A、42A更向上方突出,插入到设在电路板5A的第1贯通孔57A,并与电路板5A的上表面或者第1贯通孔57A的边缘接触。由此将安装板4A和电路板5A固定。 
<2.更加具体的实施方式> 
<2-1.盘驱动装置的构成> 
接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更为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2是盘驱动装置1的纵剖面图。盘驱动装置1是使光盘90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旋转的同时,对光盘90进行信息的读取和写入的装置。如图2所示,盘驱动装置1具有机壳11、盘托12、无刷马达13以及存取部14。 
机壳11是将盘托12、无刷马达13以及存取部14容纳在内部的筐 体。盘托12通过在机壳11的外部和内部间滑动,将光盘90搬入和搬出。无刷马达13固定于盘托12。光盘90保持在无刷马达13的旋转部3,通过无刷马达13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旋转。 
存取部14具有具备光拾取功能的头141。存取部14使头141沿通过无刷马达13旋转的光盘90的记录面移动,进行信息的读取和写入。另外,存取部14的头141也可以只对光盘90进行信息的读取和写入中的一方。 
<2-2.无刷马达的全体构成> 
接下来,对上述无刷马达13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3是无刷马达13的纵剖面图。图4是无刷马达13的俯视图。图5是无刷马达13的仰视图。如图3~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无刷马达13具有静止部2、旋转部3、安装板4以及电路板。 
静止部2固定于安装板4,相对于安装板4和电路板5相对静止。静止部2具有轴承机构21和定子机构22。轴承机构21具有固定于安装板4的固定部件211和大致圆筒状的套筒212。套筒212固定在固定部件211的内周面。旋转部3的轴31插入套筒212的内侧,并被支撑为相对于套筒212可旋转。定子机构22具有:具有多个齿231的定子铁心23;和卷绕在各齿231的线圈24。 
旋转部3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旋转。旋转部3具有轴31、旋转台32、转子磁铁33以及夹持部34。其中,轴31是沿中心轴线9上下延伸的大致圆柱形部件。旋转台32是固定于轴31,并与轴31一起旋转的部件。转子磁铁33是配置在定子机构22的径向外侧的圆环状磁石。在转子磁铁33的内周面,N极和S极在周向被交替磁化。 
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台32具有内侧圆筒部321、平板部322以及外侧圆筒部323。其中,内侧圆筒部321固定在轴31的上端部。平板部322从内侧圆筒部321的下端部向径向外侧延展。并且,外侧圆筒部323从平板部322的径向外侧端缘部向下方延伸。转子磁铁33固定在外侧圆筒部323的内周面。 
在旋转台32的平板部322的上表面固定橡胶制的载置部件35。光盘90在使其下表面和载置部件35的上表面接触的状态下搭载在旋转台32上。而且,光盘90的内周部保持于夹持部34。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光盘90的保持部由旋转台32、载置部件35以及夹持部34构成。 
对静止部2的线圈24供给驱动电流时,在定子铁心23的多个齿231产生磁通。然后,通过齿231和转子磁铁33间的磁通的作用而产生周向转矩。因此,旋转部3相对于静止部2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旋转。保持于旋转部3的光盘90和旋转部3一起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旋转。 
安装板4是沿与中心轴线9垂直的方向延展的板材。安装板4由比电路板5的刚性高的镀锌钢板、SUS、铝合金等金属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板4固定于盘驱动装置1的盘托12。具体地说是将螺丝等固定件插入到设在安装板4的3个安装孔62~64,将该固定件固定于盘托12。3个安装孔62~64配置为包围静止部2和旋转部3。静止部2和电路板5固定于安装板4。其中,安装板4具有用于保持电路板5的多个台座部41~47和翻边部411、421、431。关于台座部41~47和翻边部411、421、431,在之后详细说明。 
电路板5是实装有用于进行无刷马达13的驱动控制的电子配线的基板。电路板5由例如玻璃环氧树脂、酚醛纸形成。无刷马达13使用上表面和下表面双方都具有电子配线的双面基板作为电路板5。以下,将设在电路板5上表面的电子配线称为“上表面侧配线”,将设在电路板5下表面的电子配线称为“下表面侧配线”。 
如图4和图5所示,在电路板5的上表面设有第1连接器51、和比第1连接器51小的第2连接器52。第2连接器52配置在相对于中心轴线9从第1连接器51离开大致90°的位置。电路板5具有第1区域501和第2区域502。其中,第1区域501从线圈24的下方位置向第1连接器51侧延展,第2区域502从线圈24的下方位置向第2连接器52侧延展。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区域502比第1区域501狭窄。 
而且,在电路板5的第1区域501的下表面,设有比第1连接器51小的第3连接器53。第1连接器51和第3连接器53配置于在俯视时相互重合的位置。在无刷马达13中,第1连接器51主要进行与盘驱动装 置1内其他电路间的电信号交换。因此,第1连接器51的各端子引脚分别和第2连接器52、第3连接器53以及线圈24电连接。 
如图4和图5所示,将第1连接器51和第2连接器52电连接的连接器间配线54局部从电路板5的下表面侧通过。换而言之,连接器间配线54包括上表面侧配线541和下表面侧配线542。并且,将第1连接器51和第3连接器53电连接的连接器间配线55也包括上表面侧配线551和下表面侧配线552,两配线551、552通过通孔56连接。 
另外,如果将连接器51、52、53间的全部电子配线在图4和图5中表示出来,则图面会变得复杂,因此在图中只表示具有代表性的连接器间配线54、55。 
<2-3.关于台座部和翻边部> 
如图3~图5所示,安装板4具有3个第1台座部41~43和4个第2台座部44~47。这些台座部41~47的上表面比安装板4的其他区域的上表面向上突出。各台座部41~47的上表面和电路板5的下表面接触。由此,确保安装板4的上表面和电路板5下表面间的间隙60。其结果,不使用绝缘片,也可以使安装板4和电路板5的下表面侧配线绝缘。 
图6是安装板4和电路板5的第1台座部42附近的局部纵剖面图。在第1台座部42的上部设有翻边部421。翻边部421从第1台座部42的上表面更向上方突出。而且,翻边部421插入到设在电路板5的第1贯通孔57,并与电路板5的上表面或者第1贯通孔57的边缘接触。 
在形成第1台座部42和翻边部421时,首先通过半冲切加工在安装板4形成第1台座部42。接着,在第1台座部42的中央形成预钻孔,通过翻边加工使预钻孔的边缘向上方突出,形成大致圆筒状的翻边部421。之后,将翻边部421插入电路板5的第1贯通孔57,接着,嵌合、向外侧压倒翻边部421的上端部,使之与电路板5的上表面或者第1贯通孔57的边缘接触。由此,将电路板5固定在翻边部421的上端部和第1台座部42的上表面之间。 
如图4和图6所示,在电路板5的上表面局部形成接地图案(ground pattern)58。接地图案58是用于取得电路板5上的电子回路的基准电 位的图案。在本实施方式中,翻边部421和接地图案58接触。因此,通过翻边部421电导通接地图案58和安装板4。由此,接地图案58的电位维持在基准电位。即,本实施方式中的翻边部421具有将安装板4固定在电路板5、及电导通接地图案58和安装板4的两种作用。 
另外,其他两个第1台座部41、43和翻边部411、431除没有和接地图案58接触之外,与图6所示的第1台座部42和翻边部421具有同等构造。 
图7是安装板4和电路板5的第2台座部44附近的局部纵剖面图。在第2台座部44的上部没有形成翻边部。因此,设定俯视时第2台座部44的外径d2比俯视时第1台座部42的外径d1(参照图6)小。第2台座部44所占面积越小,越可以确保更大的电路板5的下表面侧的配线区域。另外,其他4个第2台座部45~47也具有与图7所示的第2台座部44同等的构造。 
若各台座部41~47的高度d3过低,则安装板4和下表面侧配线容易发生接触。具体地说,有可能由于电路板5的弯曲等,在偏离台座部41~47的位置,下表面配线与安装板4接触。但是,若台座部41~47的高度d3过高,则无刷马达13的轴向尺寸变大。因此,优选在考虑安装板4和下表面侧配线必须绝缘、和无刷马达13的薄形化要求这两点的基础上,恰当设定各台座部41~47的高度d3。 
具体地说,台座部41~47的高度d3,可以设定在例如50μm到250μm间。并且,更优选将台座部41~47的高度d3设定在70μm到200μm间。如果重视绝缘,台座部41~47的高度可以设定为例如大致200μm。如果重视薄形化的要求,台座部41~47的高度可以设定为例如大致70μm。 
为了防止安装板4和电路板5的下表面侧配线接触,优选多个台座部41~47相对于电路板5不偏离配置。例如优选将电路板5的重心配置在连接多个台座部41~47而成的多边形的内侧。而且,有可能发生因为翻边部的嵌合而引起电路板5发生翘曲的情况。为了抑制这种翘曲,优选3个翻边部411、421、431不偏离配置。例如,优选将电路板5的重心配置在连接3个翻边部411、421、431而成的多边形的内侧。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接第1连接器51和第2连接器52的下表面侧配线542附近,配置两个台座部41、42。而且,在连接第1连接器51和第3连接器53的下表面侧配线552及通孔56附近,配置1个台座部43。这样,如果在下表面侧配线的附近配置台座部,则更加抑制了安装板4和下表面侧配线的接触。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下表面侧配线542在台座部41、42和台座部46、47之间通过并延伸。这样,如果在一对台座部间配置下表面侧配线,更可以抑制安装板4和下表面侧配线的接触。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2连接器52的下方,配置2个台座部44、45。因此将电线与第2连接器连接时,即使受到外力,也可以抑制因该外力引起的电路板5的变形。因此更加抑制了安装板4和下表面侧配线的接触。 
在电路板5的上表面,上表面侧配线59从第1连接器51向旋转部3的下方延伸。在上表面侧配线59的终端部,设有用于焊接从线圈24引出的导线的焊盘。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2个台座部46、47配置在旋转部3的下方。即,在焊盘部附近配置2个台座部46、47。因此,在焊盘部进行焊接时,即使受到外力,也可以抑制因该外力引起的电路板5的变形。其结果更加抑制了安装板4和下表面侧配线的接触。 
而且,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安装板4,具有2个第2贯通孔61。2个第2个贯通孔61、配置在俯视时与连接第1连接器51和第2连接器52的下表面侧配线542的一部分重合的位置。而且,连接第1连接器51和第3连接器53的下表面侧配线552的一部分配置在安装板4的外侧。在第2贯通孔61和安装板4的外侧,下表面侧配线542、552和安装板4不发生接触。由此,更加抑制了安装板4和下表面侧配线542、552的接触。 
另外,在电路板5的下表面侧设有电阻、电容、连接器等电子元件的情况下,优选将这些电子元件配置在第2贯通孔61和安装板4的外侧。即,优选将安装板4和这些电子元件配置为在俯视时不重合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连接器52配置在安装板4的外侧。这样的话,可以抑制电路板5的相对于安装板4的高度。因此,可以抑制无刷马达 13的轴向尺寸。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3个翻边部411、421、431沿旋转台32的外周面附近配置。由此,抑制了静止部2和旋转部3附近的电路板5的翘起。因此,抑制了线圈24和旋转台32与电路板5的接触。 
<3.其他的实施方式> 
图8是其他实施方式涉及的无刷马达13B的俯视图。图8的无刷马达13B其安装板4B和电路板5B的形状与上述无刷马达13的不同。以下,是以图8的无刷马达13B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在无刷马达13B的电路板5B的上表面,设有第1连接器51B、和比第1连接器51B小的第2连接器52B。而且,在电路板5B的下表面设有第3连接器53B。电路板5B在第1连接器51B附近具有中间变细的形状。而且,电路板5B具有大致三角形状的第1区域501B和大致三角形状的第2区域502B。其中,第1区域501B从第1连接器51B附近向第3连接器53B侧延展,第2区域502B从第1连接器51B附近向第2连接器52B侧延展。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区域502B比第1区域501B大。静止部和旋转部3B配置在第2区域502B。第1连接器51B比第2连接器52B靠近第3连接器53B。 
将第1连接器51B和第2连接器52B电连接的连接器间配线54B局部从电路板5B的下表面侧通过。即,连接器间配线54B具有上表面侧配线541B和下表面侧配线542B。而且,将第1连接器51B和第3连接器53B电连接的连接器间配线55B也局部从电路板5B的下表面侧通过。即,连接器间配线55B具有上表面侧配线551B和下表面侧配线552B。 
本实施方式的安装板4具有3个第1台座部41B~43B、6个第2台座部44B~49B。其中,在3个第1台座部41B~43B的上部分别设有翻边部411B、421B、431B。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1连接器51B和第2连接器52B连接的下表面侧配线542B的附近,配置3个台座部41B、42B、46B。并且,将第1连接器51B和第3连接器53B连接的下表面侧配线552B的附近,配 置1个台座部43B。由此,防止安装板4B和下表面侧配线542B、552B的接触。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下表面侧配线542B从台座部41B、47B和台座部42B、46B之间通过并延伸。由此,更加抑制安装板4B和下表面侧配线542B的接触。 
<4.变形例>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安装板和电路板的形状也可为与图4、图5以及图8不同的形状。而且,台座部和翻边部也可以配置在与图4、图5以及图8不同的位置。台座部可以至少有3个,也可在其中至少2个设有翻边部。如果3个以上的台座部根据下表面侧配线的布局进行配置,则在所希望区域,可以确实维持安装板和电路板间的间隙。 
也可以不必使设在安装板的所有台座部与电路板接触。例如,在所述图4和图5的示例中,在多个第2台座部44~47中可以具有和电路板5不接触的台座部。 
多个台座部的上表面的高度既可以设定为同等高度,也可以设定为不同高度。例如,如果电路板具有容易朝特定方向弯曲的性质,则也可以针对该性质,个别设定各台座部的高度。 
可以只通过翻边部,也可以和螺丝固定、扣眼、铆钉等固定手段一起使用,将电路板固定于安装板。 
而且,电路板也可以具有局部覆盖其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绝缘性保护膜。在下表面侧配线具有覆盖有保护膜的部分和从保护膜中露出的部分的情况下,优选将台座部配置在从保护膜露出的部分的附近。 
图9是一变形例涉及的安装板4C和电路板5C的局部纵剖面图。在图9的示例中,在电路板5C的下表面侧设有接地图案58C。另外,将台座部42C配置于在俯视时和接地图案58C重合的位置。这样可以利用台座部42C将接地图案58C和安装板4C电连接。 
虽然也可以在电路板5C的下表面覆盖有绝缘性的保护膜,但是优选接地图案58C在与台座部42C重合的至少一部分从保护膜露出。特别是由于台座部42C和翻边部421C的边界部容易和第1贯通孔57C的周边部接触。所以在第1贯通孔57C的周边部,如果使接地图案58C从保护膜露出,则容易将接地图案58C和安装板4C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板,可以只在上表面和下表面2层形成电路,也可以在3层以上形成电路。 
而且,本实用新型的马达,既可以如所述实施方式所示固定在盘托,也可以通过底盘固定于盘驱动装置的机壳。 
而且,本实用新型的马达,既可以是如所述实施方式使光盘旋转的马达,也可以是使磁盘等其他记录盘旋转的马达。 
而且,在所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出现的各要素只要不相互矛盾,就可以进行适当组合。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马达和盘驱动装置。 

Claims (20)

1.一种马达,具有:
金属制的安装板,其沿与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垂直的方向延展;
静止部,其固定于所述安装板;
旋转部,其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
电路板,其配置于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侧,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板是双面基板,该双面基板具有设于上表面的上表面侧配线、和设于下表面的下表面侧配线,
所述安装板具有:
3个以上的台座部,这些台座部从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并与所述电路板的下表面接触;
2个以上的翻边部,这些翻边部从所述台座部更向上方突出,并插入到设在所述电路板的第1贯通孔,与所述电路板的上表面或者所述第1贯通孔的边缘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至少1个所述台座部配置在所述下表面侧配线的附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下表面侧配线从2个所述台座部间通过并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电路板的重心配置于连接所述3个以上的台座部而成的多边形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翻边部与所述电路板上的接地图案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电路板的下表面设有接地图案,
至少一个所述台座部配置于在俯视时与所述接地图案重合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电路板的下表面的局部被绝缘性保护膜覆盖,
所述接地图案的与所述台座部重合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保护膜露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1贯通孔的周边部从所述保护膜露出。
9.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至少1个所述翻边部配置在所述旋转部的附近。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3个以上的台座部具有形成有所述翻边部的第1台座部、和没有形成所述翻边部的第2台座部,
在俯视时所述第2台座部比所述第1台座部小。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安装板具有第2贯通孔,
所述第2贯通孔配置于在俯视时与所述下表面侧配线的至少一部分重合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台座部通过半冲切加工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电路板具有设在上表面侧的第1连接器和第2连接器、及设在下表面侧的第3连接器,
在俯视时,所述第1连接器和所述第3连接器配置在相互重合的位置,所述第2连接器配置在与它们不同的位置,
将所述第1连接器和所述第2连接器电连接的连接器间配线的局部通过所述电路板的下表面侧,
所述第1连接器与所述第3连接器通过设在所述电路板的通孔电连接,
所述3个以上的台座部具有沿所述连接器间配线配置的台座部、和配置在所述通孔附近的台座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电路板具有设在上表面侧的第1连接器和第2连接器、及设在下表面侧的第3连接器,
在俯视时,所述第1连接器比所述第2连接器靠近所述第3连接器,
将所述第1连接器和所述第2连接器电连接的连接器间配线的一部分、和将所述第1连接器和所述第3连接器电连接的连接器间配线的一部分,通过电路板的下表面侧,
所述台座部配置于所述连接器间配线的附近。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台座部的高度设定在50μm至250μm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台座部的高度设定在70μm至200μm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在所述第2连接器的下方,至少配置2个所述台座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设在所述电路板的下表面侧的电子元件配置在所述第2贯通孔的外侧。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下表面侧配线具有被所述保护膜覆盖的部分、和从所述保护膜露出的部分,
所述台座部配置在从所述保护膜露出的部分的附近。
20.一种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9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
存取部,其对保持在所述马达的所述旋转部的盘,进行信息的读取和写入的至少一方;
机壳,其容纳所述马达和所述存取部。
CN 201220163900 2011-04-25 2012-04-17 马达和盘驱动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4083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97691A JP5899649B2 (ja) 2011-04-25 2011-04-25 モータおよび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2011-097691 2011-04-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40833U true CN202840833U (zh) 2013-03-27

Family

ID=4705555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163900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40833U (zh) 2011-04-25 2012-04-17 马达和盘驱动装置
CN201210113445.1A Active CN102761203B (zh) 2011-04-25 2012-04-17 马达和盘驱动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13445.1A Active CN102761203B (zh) 2011-04-25 2012-04-17 马达和盘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899649B2 (zh)
CN (2) CN20284083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1203A (zh) * 2011-04-25 2012-10-3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和盘驱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5336Y2 (ja) * 1984-04-18 1995-04-10 株式会社東芝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H0742564U (ja) * 1993-12-28 1995-08-0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H1198770A (ja) * 1997-09-19 1999-04-09 Victor Co Of Japan Ltd モータのステータ構造及びモータのステータ組立方法
JP3759529B2 (ja) * 2003-02-10 2006-03-29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エンコーダ付モータ
KR100528335B1 (ko) * 2003-07-24 2005-11-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스핀들 모터용 가요성 인쇄 회로 및 이를 구비한 디스크드라이브
JP2007195370A (ja) * 2006-01-20 2007-08-02 Nidec Copal Corp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及びブラシレス型ファンモータ
JP4946625B2 (ja) * 2007-05-21 2012-06-06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2008312356A (ja) * 2007-06-14 2008-12-25 Nippon Densan Corp 回路基板およびこの回路基板を用いた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2009050090A (ja) * 2007-08-20 2009-03-05 Nippon Densan Corp チャッキング装置を備えた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およびこの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US7732957B2 (en) * 2007-09-19 2010-06-08 Nidec Corporation Brushless motor
JP5154336B2 (ja) * 2008-08-19 2013-02-27 ミネベアモータ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2011072143A (ja) * 2009-09-28 2011-04-07 Nippon Densan Corp 回路基板ユニット,モータ、及び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CN102044936B (zh) * 2009-10-21 2015-01-2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电机及盘片驱动装置
JP5899649B2 (ja) * 2011-04-25 2016-04-06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および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1203A (zh) * 2011-04-25 2012-10-3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和盘驱动装置
CN102761203B (zh) * 2011-04-25 2014-11-05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和盘驱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99649B2 (ja) 2016-04-06
CN102761203B (zh) 2014-11-05
CN102761203A (zh) 2012-10-31
JP2012231582A (ja) 2012-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40835U (zh) 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
CN102629795B (zh) 主轴马达、盘驱动装置以及主轴马达的制造方法
US8164851B2 (en) Base unit for use in storage disk drive apparatus, spindle motor including the base unit, and storage disk drive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pindle motor
KR101020799B1 (ko) 스핀들 모터와 인쇄회로기판의 연결구조
CN203243143U (zh) 基底单元、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
US8400729B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otor, motor, and disk drive apparatus
JP2008011611A (ja) モータ
US8749915B2 (en) Motor unit including circuit board arranged on a base portion and disk drive apparatus
US7687946B2 (en) Spindle motor
CN105281532A (zh) 主轴马达、盘片驱动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US10290318B2 (en) Motor and disk drive apparatus including a wire passing from a stator through a base first annular portion hole and soldered to a circuit board land portion
CN103915928A (zh) 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
CN101521421B (zh) 马达以及盘驱动设备
US7515379B2 (en) Spindle motor and recording disk drive having spindle motor
CN102005224A (zh) 电机设备
CN203933203U (zh) 主轴马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CN202840833U (zh) 马达和盘驱动装置
KR101037483B1 (ko) 엔코더가 탑재된 스핀들 모터 어셈블리
KR20070092004A (ko) 슬림형 스핀들 모터
CN204012997U (zh) 主轴马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US10249342B2 (en) Base unit, disk drive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base unit
CN203933202U (zh) 主轴马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KR101216845B1 (ko) 스핀들 모터
JP2009105222A (ja) ロータリートランス
KR20130022279A (ko) 스핀들 모터용 연성회로기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