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39056U - 多芯电缆组件 - Google Patents

多芯电缆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839056U
CN202839056U CN 201220426258 CN201220426258U CN202839056U CN 202839056 U CN202839056 U CN 202839056U CN 201220426258 CN201220426258 CN 201220426258 CN 201220426258 U CN201220426258 U CN 201220426258U CN 202839056 U CN202839056 U CN 2028390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re
drain wire
cable assembly
grounded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42625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川卓也
田中正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8390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83905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Communication Cable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芯电缆组件,其在将多根2芯电缆与基板连接时,无需繁琐的操作,就可以使各条加蔽线一起共同接地。各个2芯电缆(10)具有:对中心导体(11a、11b)实施了绝缘包覆的绝缘芯(12a、12b);屏蔽部件,其以至少包含绝缘芯(12a、12b)的方式进行包覆;加蔽线(13),其与屏蔽部件接触;以及外皮(15),其包覆电缆整体。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多芯电缆组件构成为,2芯电缆(10)在末端部分并列配置,在基板(1)上的信号导体连接区域(18a、18b)分别与中心导体(11a、11b)电气连接,并且,加蔽线(13)折回后与基板(1)上的共同接地区域(以接地部件17示例)电气连接。

Description

多芯电缆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芯电缆组件,其构成为将由多根2芯电缆构成的多芯电缆与基板连接。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在计算机服务器之间或医疗设备之间使用的传输电缆,提出有一种可发送大容量信号的集束电缆。该集束电缆构成为,将多根信号线或信号线对从内周侧向外周侧配置为多层状。此外,信号线在外周包覆绝缘包覆部件而构成,信号线对是平行地保持一对信号线的2芯同轴电缆(双轴电缆)。
在2芯同轴电缆中,存在一种具有加蔽线的2芯同轴电缆,该加蔽线相对于一对信号线纵向配置,并在其端部接地连接。在将多根上述2芯同轴电缆与作为连接器的基板连接而构成多芯电缆组件的情况下,需要使各条加蔽线电气导通。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也可以构成为,使各条加蔽线不在基板上导通。
图4是表示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2芯同轴电缆的端部的状态的图。图4(A)是在2芯同轴电缆的端部包覆作为导电性部件的金属管的斜视图,图4(B)是使多根图4(A)的2芯同轴电缆并列地与连接器连接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4(A)所示的2芯同轴电缆50,具有由大致平行的导体构成的信号线51a、51b和加蔽线53,信号线51a、51b的外周利用由树脂构成的包覆部件52a、52b包覆。并且,利用由Al-PET带构成的屏蔽部件54沿长度方向包覆信号线51a、51b和加蔽线53的外周。并且,如图4(A)、(B)所示,在2芯同轴电缆50的端部将包覆部件52a、52b及屏蔽部件54例如用激光或切割器等切开,进行引出以使信号线51a、51b、加蔽线53的端部露出。并且,信号线51a、51b、加蔽线53的端部通过软钎焊或熔焊分别与连接器56的信号线连接用耳片57a、57b、接地用耳片58连接。
此外,通过在2芯同轴电缆50的端部,即,包覆部件52a、52b及屏蔽部件54的端部,包覆作为导电性部件的、例如材质由铜构成的金属管55,使屏蔽部件54、加蔽线53与金属管55成为电气导通状态。即,使用金属管55使各个2芯同轴电缆50共同接地。金属管55沿轴向滑动而大致紧贴在连接器56的端面上。通过将其他多个2芯同轴电缆50并列地配置,同样地进行连接,并且,使金属管55滑动而紧贴到连接器56的端面上,从而对于全部信号线对,通过将屏蔽部件54的端面保持在相同的位置,而减少没有屏蔽部件54这一层的部分,实现耐串扰性的提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71384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为了使各条加蔽线一起共同接地,需要将导电性部件安装到各个2芯电缆上,从而连接比较麻烦。
本实用新型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芯电缆组件,该多芯电缆组件在将多根2芯电缆与基板连接时,无需繁琐的操作,就可以使各条加蔽线一起共同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多芯电缆组件是将由多根2芯电缆构成的多芯电缆与基板连接的组件,各条2芯电缆利用屏蔽部件包覆2根对中心导体实施了绝缘包覆的绝缘芯,具有配置为与上述屏蔽部件接触的加蔽线,并将2芯电缆整体利用外皮包覆。
并且,该多芯电缆组件构成为,上述2芯电缆在末端部分并列配置,中心导体与设置在基板上的信号导体连接区域电气连接,并且,加蔽线折回后与设置在基板上的共同接地区域电气连接。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加蔽线折回后与杆状或板状的接地部件连接,该接地部件与共同接地区域连接,该接地部件是以从多根2芯电缆的外皮的上方或下方跨过的方式进行桥架而形成的。
在这里,也可以构成为,使上述接地部件位于多根2芯电缆和基板之间。
另外,加蔽线优选利用导电性粘接剂粘接到接地部件或共同接地区域上。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芯电缆组件,因为使加蔽线折回后与设置于基板上的共同接地区域连接,所以在将多条2芯电缆与基板连接时,无需繁琐的操作,就可以使各条加蔽线一起共同接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可用于本实用新型的2芯电缆的例子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多芯电缆组件的一个结构例的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多芯电缆组件的其他结构例的图。
图4是表示现有的2芯同轴电缆的端部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多芯电缆组件,是将由多根2芯电缆构成的多芯电缆与基板连接的组件。
首先,参照图1,说明可用于本实用新型的2芯电缆的例子。
2芯电缆10具有对中心导体11a、11b实施了绝缘包覆的绝缘芯12a、12b,以及加蔽线13、屏蔽部件14、外皮15。
作为中心导体11a、11b,可以使用铜或铝等的导体或对这些导体实施镀银或镀锡的单线或绞线。另外,在高频区域中使用时,由于表皮效应,电流会在导体表面集中,从而无法避免由此引起的电阻损耗,因此也可以使用表面侧为低电阻而导体中心侧为高电阻的2层构造的导体。
希望绝缘芯12a、12b的包覆层部分的介电常数尽可能小,因而可以使用全氟烷氧基烷烃(PFA)、聚四氟乙烯(PTFE)、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FEP)、聚乙烯、聚丙烯等。2条绝缘芯12a、12b可以绞合,也可以不绞合而平行地对齐。通过前者形成双绞线电缆作为2芯电缆10,通过后者形成2芯平行电缆作为2芯电缆10。
加蔽线13设置为与屏蔽部件14接触,例如是软铜、镀锡软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的导线。加蔽线13为相对于绝缘芯12a、12b纵向配置的状态。
屏蔽部件14是以至少包含2根绝缘芯12a、12b的方式进行包覆的部件,例如,通过将Al-PET等的屏蔽带以螺旋状缠绕而设置。也可以使用在铝以外的金属上粘贴PET以外的树脂而构成的屏蔽带。另外,金属可以朝向绝缘芯12a、12b侧,也可以朝向外皮15侧,但加蔽线13设置为与屏蔽部件14的金属接触。在朝向绝缘芯12a、12b侧的情况下,屏蔽部件14设置为,如图1(A)所示,将加蔽线13纵向设置在绝缘芯12a、12b并列形成的凹部中,并由屏蔽部件14覆盖。这时,在对绝缘芯12a、12b进行绞合的情况下,通过将加蔽线13与绝缘芯12a、12b一起(3根一起)扭绞,可以使扭绞稳定。在屏蔽部件14的金属朝向外皮15侧的情况下,如图1(B)所示,由屏蔽部件14包覆绝缘芯12a、12b,加蔽线13设置在屏蔽部件14的外侧。
外皮15是集中包覆上述2根绝缘芯12a、12b、屏蔽部件14、及加蔽线13的构件,例如可以列举PET带或挤出包覆的氟类树脂等。
下面,参照图2及图3,对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多芯电缆组件的结构例进行说明。图2(A)、图3(A)表示该组件的斜视图,图2(B)、图3(B)表示该组件的垂直方向的剖视图。
图2或图3所示的结构例的多芯电缆组件,是将由4根2芯电缆10构成的多芯电缆并列配置,并与聚酰亚胺或环氧玻璃等的基板1连接而形成的组件。
此外,在图2及图3中,为了方便,省略图示屏蔽部件14,但如图1(A)、(B)例示,其位于外皮15的内侧,并且,其端部大致在与外皮15相同的位置或比外皮15略长处(以从外皮15露出少量的状态)切断。另外,在图2或图3中,列举了将4根2芯电缆10与基板1连接的例子,但2芯电缆10的数量并不限定于4根,只要是多根即可。
该多芯电缆组件通过将4根2芯电缆10与基板1连接而形成,这时,先去除外皮15而使加蔽线13、绝缘芯12a、12b、中心导体11a、11b露出,并使其末端部分(端部)并列配置。将屏蔽部件14切断,使其端部位于与外皮15相同的位置或略微露出。
并且,设置在基板1上的信号导体连接区域18a、18b,分别与绝缘芯12a、12b的中心导体11a、11b电气连接。信号导体连接区域18a、18b在图2及图3中放大图示,其实际上设置为基板1上的信号线连接用的导电图案。也可以取而代之,将信号导体连接区域设置为与上述导电图案连接的导体。
此外,加蔽线13折回而与接地部件17电气连接。共同接地区域16a、16b或26a、26b,在成为加蔽线13共通的接地点的区域设置为与导电图案连接的导体。也可以取而代之,将共同接地区域16a、16b或26a、26b设置为基板1上的接地用导电图案。共同接地区域位于2芯电缆的外皮的旁边或下方。在这里,加蔽线13可以通过低温软钎焊或通常的软钎焊连接,但优选利用导电性粘接剂粘接到接地部件17上。接地部件17通过软钎焊或利用导电性粘接剂粘接到共同接地区域16a、16b或26a、26b上,使加蔽线13连接至基板1的导电图案的接地电路中。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上所述,加蔽线13折回后与接地部件17连接。由此,信号导体连接区域18a、18b设置为,与共同接地区域16a、16b或26a、26b相比,位于2芯电缆10的端部侧。即,加蔽线13与中心导体11a、11b相比,在靠近电缆中部处,经由接地部件17与基板1的共同接地区域16a、16b或26a、26b电气连接。
针对图2的结构例,说明其位置关系。在该结构例中,以从4根2芯电缆10的外皮15上方跨过的方式进行桥架的杆状或板状的接地杆为接地部件17。接地杆从2芯电缆10侧观察时,位于基板1的相反侧(在2芯电缆10上搭载接地杆)。接地部件17可以是将铜箔等的导体箔利用粘接剂粘贴到2芯电缆10上的结构。本例子中的共同接地区域16a、16b是桥柱部,具有与2芯电缆10的厚度相当的高度。接地杆的两端与桥柱部16a、16b连接。由此,加蔽线13与基板1的导电图案电气连接。
如图2所示,各条加蔽线13以从2芯电缆10导出的位置向导出方向的相反侧折回的状态,与接地部件17连接。更具体地说,通过使以相同间距P并列并折回的4根2芯电缆10的加蔽线13利用导电性粘接材料粘接到接地部件17上,而电气连接。此外,该连接如上所述,也可以不使用导电性粘接剂。
如上所述,通过将各条加蔽线13从导出位置折回,使得加蔽线13的连接点(图2(B)中的接地部件17上的连接点)与中心导体11a、11b的连接点,在电缆长度方向上的位置不同。由此,可以将加蔽线13集中与基板1的导电图案电气连接。
下面,针对优选使用接地部件17且通过导电性粘接剂进行电气连接的理由进行说明。主要理由在于,为了维持电气特性,需要尽量抑制绝缘露出。即使绝缘露出部的长度很短,如果将加蔽线13折回后置于外皮15上,则可以容易地使加蔽线13与导电图案连接。通过使用导电性粘接剂,也不会因连接时的热量损伤外皮15。在通过软钎焊使加蔽线13与接地杆连接时,优选使用低温软钎焊。也可以在2芯电缆10的外皮15上粘贴带粘接剂的导体箔带,将加蔽线13与其软钎焊连接。如果粘接剂层较厚,则因软钎焊的热量而使外皮15损伤的可能性较小。
另外,为了容易地进行图2所示的排列,也可以在将加蔽线折回之前,将4根加蔽线13嵌入带凹槽的板中而进行整理(用胶带等临时固定以使其不会从凹槽脱出),并在带有该板的状态下对上述多根加蔽线进行折回等。
另外,在图2的结构例中,优选首先将加蔽线13与接地部件17连接。不用特别地考虑之后的中心导体11a、11b与信号导体连接区域18a、18b的连接或接地部件17与桥柱部16a、16b的连接的顺序。
下面,针对图3的结构例,说明上述位置关系。图3所示的结构例的多芯电缆组件,概略地说,具有将图2的结构例中的4根2芯电缆10与接地部件17一起上下反转的构造。下面,省略与图2的结构例相同的部分的说明。
更具体地说,在图3的结构例中,在4根2芯电缆10与基板1之间设有接地部件27。该接地部件27可以是与图2的接地部件17相同的部件。该例子中的接地部件27经由共同接地区域(桥柱部)26a、26b,与基板1的接地用导电图案连接。
并且,在该结构例中,加蔽线13也以从2芯电缆10导出的位置向导出方向的相反侧折回的状态,与接地部件27连接。但是,在该结构例中,与图2的结构例不同,因为接地部件27位于2芯电缆10和基板1之间,所以加蔽线13从2芯电缆10观察时,向基板1侧折回。并且,如已说明的接地部件17与加蔽线13的连接那样,该连接优选使用导电性粘接剂。
另外,桥柱部26a、26b具有与加蔽线13的粗细和导电性粘接剂等的粘接剂的厚度相加的量相当的高度即可。与图2的桥柱部16a、16b相比,图3的桥柱部26a、26b较低,其高度差为从2芯电缆10的厚度减去共同接地区域及加蔽线13的连接部分的厚度的量。
在图3的结构例中,与图2的结构例的连接顺序不同,首先将加蔽线13与接地部件27连接,然后使接地部件27位于基板1侧,进行中心导体11a、11b与信号导体连接区域18a、18b的连接,及接地部件27与桥柱部26a、26b的连接。在这种情况下,也不用考虑接地部件27与桥柱部26a、26b的连接,及最后中心导体11a、11b与信号导体连接区域18a、18b的连接的顺序。
此外,也可以采用将与图3(B)所示的方式同样地弯曲的加蔽线13,与基板1上的接地用导电图案直接电气连接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成为在图3(B)中除去接地部件27及桥柱部26a的状态。
此外,作为其他例子,也可以在接地部件27和外皮15之间夹持加蔽线13,并利用导电性粘接剂将接地部件27与外皮15粘接。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芯电缆组件,因为加蔽线折回后与接地部件电气连接,所以在将多根2芯电缆并列配置而与基板连接时,无需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所述在2芯电缆侧具有导电性部件,从而连接不麻烦。此外,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因为加蔽线的连接点与中心导体的连接点并列,所以无法将各条加蔽线一起共同接地,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芯电缆组件,因为它们不是并列的,所以可以将各条加蔽线一起共同接地。另外,通过利用导电性粘接材料进行加蔽线与共同接地区域的连接,所以不会因热量使外皮的绝缘体损伤。

Claims (7)

1.一种多芯电缆组件,其构成为将由多根2芯电缆构成的多芯电缆与基板连接,其特征在于,
上述2芯电缆利用屏蔽部件包覆2根对中心导体实施了绝缘包覆的绝缘芯,具有配置为与上述屏蔽部件接触的加蔽线,并将2芯电缆整体用外皮包覆,
上述2芯电缆在末端部分并列配置,绝缘芯和加蔽线从上述外皮的端部伸出,上述中心导体与设置在上述基板上的信号导体连接区域电气连接,并且,设置在上述基板上的共同接地区域位于上述外皮端部的旁边或下方,上述加蔽线折回后与上述共同接地区域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芯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蔽线折回后与杆状或板状的接地部件连接,上述接地部件与上述共同接地区域连接,上述接地部件是以从上述多根2芯电缆的上述外皮的上方或下方跨过的方式进行桥架而形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芯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地部件位于上述多根2芯电缆和上述基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芯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接地部件和上述外皮之间夹持上述加蔽线,利用导电性粘接剂粘接上述接地部件和上述外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芯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蔽线利用导电性粘接剂与上述接地部件或上述共同接地区域粘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芯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屏蔽部件为金属树脂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芯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蔽线纵向设置在2条绝缘芯并列形成的凹部中。
CN 201220426258 2011-08-24 2012-08-24 多芯电缆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3905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82362 2011-08-24
JP2011182362A JP2013045618A (ja) 2011-08-24 2011-08-24 多芯ケーブルアセンブ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39056U true CN202839056U (zh) 2013-03-27

Family

ID=47950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42625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39056U (zh) 2011-08-24 2012-08-24 多芯电缆组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3045618A (zh)
CN (1) CN202839056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58226B2 (ja) * 2014-12-25 2017-01-1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
KR102527248B1 (ko) 2017-09-15 2023-04-28 몰렉스 엘엘씨 그리드 어레이 커넥터 시스템
US11205867B2 (en) 2017-09-15 2021-12-21 Molex, Llc Grid array connector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45618A (ja) 2013-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33693B (zh) 平行对线缆
JP5868315B2 (ja) 遮蔽された電気ケーブル及び作製方法
JP5535901B2 (ja) 高速伝送が可能なシールド付き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US9178287B2 (en) Multi-core cable assembly
US10498059B2 (en) Electrical cable
US10332655B1 (en) Differential signal cable assembly
CN202839056U (zh) 多芯电缆组件
JP5835274B2 (ja) 接続部材および接続部材付き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JP6117481B2 (ja) コネクタ用組立部品、整列プレートおよび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CN106785772A (zh) 一种极细同轴线实现高频信号传输的加工工艺
CN202839050U (zh) 多芯电缆组件
JP5479432B2 (ja) ケーブルアッセンブリ
WO2016104066A1 (ja) 信号伝送用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US9658417B2 (en) Conductive water blocking material including metallic particles and an optical cable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ng an optical cable including the same
CN211479699U (zh) 软性排线及信号传输装置
US9431726B2 (en) Multi-core cable
US8138420B2 (en) Semi-bonded shielding in a coaxial cable
CN215600107U (zh) 一种特性阻抗能保持连续性的平行对电缆
JP2011034858A (ja) 端末加工同軸ケーブル
TW201205985A (en) Cable assembly, and antenna system using same
CN113450947A (zh) 一种特性阻抗能保持连续性的平行对电缆
JP2002367448A (ja) 高周波同軸電線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7534229A (zh) 带连接器的多芯线缆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7

Termination date: 201908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