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07000U - 自行车用的车架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用的车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807000U
CN202807000U CN 201220333962 CN201220333962U CN202807000U CN 202807000 U CN202807000 U CN 202807000U CN 201220333962 CN201220333962 CN 201220333962 CN 201220333962 U CN201220333962 U CN 201220333962U CN 202807000 U CN202807000 U CN 2028070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vehicle frame
laminated section
thin slice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33396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手冢俊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riority to CN 20122033396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8070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8070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80700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架,可得到期望的刚性并有效吸收振动。自行车用的车架,在其至少一部分具备:层叠部,由多个碳纤维强化树脂薄片与在多个纤维强化树脂薄片之间所配置的制振薄片所构成。

Description

自行车用的车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自行车用的车架,尤其是指一种设有制振部件的自行车用的车架。
背景技术
美国专利第6989521号说明书揭露了一种抑制振动的自行车用的车架。该自行车用的车架,在上管(top tube)、下管(down tube)、后下叉(chain stay)以及座管(seattube)等部件的表面,设有由压电元件(piezoelectric element)所组成的制振部件。此制振部件将产生于自行车车架的振动变换为电力来吸收振动。
以往的制振部件,由于制振部件配置在自行车用的车架的表面,所以有可能达不到期望的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用的车架,能得到期望的刚性并有效吸收振动,以克服背景技术中所述的缺陷。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的技术方案所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用的车架,在该车架至少一部分具备:层叠部,由多个纤维强化树脂薄片与在多个纤维强化树脂薄片之间所配置的制振薄片所构成。此自行车用的车架,使用由多个纤维强化树脂薄片与在多个纤维强化树脂薄片之间配置的制振薄片所构成的层叠部,因此,与在表面设置制振部件相比获得更高的刚性,可容易设定自行车用的车架的刚性。因此,可提供一种自行车用的车架,能得到期望的刚性并有效吸收振动。
如上所述的自行车用的车架,包含车架本体与前叉(front fork),层叠部被设于车架本体与前叉中的至少其中之一。在此状况下,由于传递来自前轮振动的前叉以及传递来自前叉振动的车架本体中的至少其一,设有包含制振薄片的层叠部,所以可以有效地吸收作用于前轮的振动。
如上所述的自行车用的车架,前述车架本体包含一对后下叉(chain stay)。层叠部,被设于前述一对后下叉中的至少其中之一。在此状况下,可以有效地吸收作用于后轮的振动。
如上所述的自行车用的车架,层叠部被分别设于一对后下叉中。在此状况下,可以更有效地吸收作用于后轮的振动。
如上所述的自行车用的车架,层叠部被设成制振薄片的长方向尺寸至少为后下叉的长方向尺寸的50%。在此状况下,可以更有效地吸收作用于后轮的振动。
如上所述的自行车用的车架,车架本体包含一对后上叉(seat stay)。层叠部被设于一对后上叉中的至少其中之一。在此状况下,可以更有效地吸收作用于后轮的振动。
如上所述的自行车用的车架,层叠部被分别设于一对后上叉中。在此状况下,可以更有效地吸收作用于后轮的振动。
如上所述的自行车用的车架,层叠部被设成制振薄片的长方向尺寸至少为后上叉的长方向尺寸的50%。在此状况下,可以更有效地吸收作用于后轮的振动。
如上所述的自行车用的车架,前叉包含一对前叉腿(fork blade)。层叠部,被设于一对前叉腿中的至少其中之一。在此状况下,可以效率佳地吸收作用于前轮的振动。
如上所述的自行车用的车架,层叠部被分别设于一对前叉腿中。在此状况下,可以更有效地吸收作用于前轮的振动。
如上所述的自行车用的车架,层叠部被设成制振薄片的长方向尺寸至少为前叉腿的长方向尺寸的50%。在此状况下,可以更有效地吸收作用于前轮的振动。
如上所述的自行车用的车架,层叠部形成为筒状。层叠部被构成为包含至少三片前述纤维强化树脂薄片,且制振薄片外周侧的纤维强化树脂薄片的片数,多于制振薄片内周侧的纤维强化树脂薄片的片数。在此状况下,由于制振薄片被层叠于纤维强化树脂薄片的内周侧而不是显著影响刚性的外周侧,所以可以获得高刚性的层叠部。
如上所述的自行车用的车架,层叠部形成为筒状。制振薄片沿着层叠部的剖面环状配置。在此状况下,可以更有效地吸收振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自行车用的车架,在至少一部分具备:层叠部,由层叠纤维强化树脂薄片与合成树脂制的制振薄片构成。此自行车用的车架,将纤维强化树脂薄片与合成树脂制的制振薄片这两种薄片加以层叠,来构成层叠部。在此,由于制振薄片是具有可挠性的合成树脂制,所以不使车架形状的自由度降低,即可以提供能有效吸收振动的车架。
借由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能提供一种车架,且能得到期望的刚性并且有效吸收振动。
附图说明
图1: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自行车用的车架的侧视图。
图2:图1的割线II-II上的层叠部的剖视示意图。
图3:图2的III部分的放大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自行车用的车架
12车架本体
14前叉
20前管
22上管
24下管
26座管
28后下叉
30后上叉
32中轴
34后叉端
36叉柱
38前叉腿
40后轮
42前轮
50层叠部
52碳纤维强化树脂薄片
54制振薄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令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技术手段及技术效果有更完整及清楚的揭露,以下进行详细说明,并请一并参阅附图及元件标号。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自行车用的车架10,具备:车架本体12;以及前叉14,可自由摇动地连接在车架本体12。
车架本体12是后述的各管经由接头(lug)或直接连接的所谓菱形车架。车架本体12包含:连接前叉14的前管(head tube)20;上管(top tube)22;下管(down tube)24;座管(seat tube)26;一对后下叉(chain stay)28;以及一对后上叉(seat stay)30。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左右、上下是在使用者向着前管20坐在被支持于座管26的自行车坐垫(图未显示)的状态下,代表从使用者来看的前后、左右、上下。
上管22是从前管20延伸至后方。下管24从前管20往后方斜下延伸。座管26是从上管22往前方斜下延伸成连接上管22的后端部与下管24的后端部。座管26与下管24经由中轴(bottom bracket)32被连接。一对后下叉28经由中轴32被连接于下管24与座管26。一对后下叉28从中轴32分成左右并分别延伸至后方。一对后上叉30是从座管26的上端部分成左右并分别在后方斜下延伸。一侧的后下叉28的后端部与一侧的后上叉30的后端部,借由后叉端(rear fork end)34连接。关于另一侧的后下叉28与另一侧的后上叉30也是一样。在一对后叉端34之间可以装上后轮40。
前叉14可沿前管20轴线自由摇动地连接于前管20。前叉14包含:叉柱(fork column)36,被支持于前管20;以及一对前叉腿(fork blade)38,从叉柱36左右分开并分别往前方斜下延伸。在一对前叉腿38的前端(前叉端)可以装上前轮42。
图1所示的一对后下叉28、一对后上叉30以及前叉14的一对前叉腿38,在至少一部分具有图2所示的层叠部50。在此实施例中,一对后下叉28、一对后上叉30以及前叉14的一对前叉腿38,在图1以阴影线所示的区域具有层叠部50。层叠部50的轴向长度被设成至少为后上叉30以及前叉14的一对前叉腿38的各长方向尺寸的50%。
层叠部50形成为筒状。层叠部50,如图3所示,是由多片(例如五片)碳纤维强化树脂薄片52与在多片碳纤维强化树脂薄片52之间所配置的至少一片(例如一片)制振薄片54所构成。如图2所示,制振薄片54沿着层叠部50的剖面环状配置。多片碳纤维强化树脂薄片52较佳为奇数片层叠。层叠部50被构成为,从制振薄片54数起外周侧的碳纤维强化树脂薄片52的片数,多于从制振薄片54数起内周侧的碳纤维强化树脂薄片52的片数。在此实施例中,碳纤维强化树脂薄片52与制振薄片54被层叠成从制振薄片54开始数,内周侧的碳纤维强化树脂薄片52为两片,外周侧的碳纤维强化树脂薄片52为三片。借此,由于不在影响刚性的外周侧配置制振薄片54,所以即使使用制振薄片54于层叠部50,也可以抑制自行车用的车架10的刚性降低。
层叠部50是使用包含心轴(mandrel)的模具借由成型方法来形成。碳纤维强化树脂薄片52是例如环氧树脂等基质树脂渗透碳纤维而成的预浸体。制振薄片54是合成树脂制成。做为制振薄片54采用例如以功能性聚酯为基质的薄片状制振材料。
一对后下叉28、后上叉30以及前叉14的一对前叉腿38的剩下区域,是仅以碳纤维强化树脂薄片52层叠来形成。此外,自行车用的车架10的其他管,是仅层叠例如多个碳纤维强化树脂薄片52来形成。这些各部分的碳纤维强化树脂薄片52的层叠片数,是由对应作用于各部分的力来适当设定。
根据如此的自行车用的车架10,使用层叠部50,该层叠部50配置有多个碳纤维强化树脂薄片52与在多个碳纤维强化树脂薄片52之间配置的制振薄片54,因此,与在表面设置制振部件相比,获得更高的刚性,可容易设定自行车用车架10的刚性。因此,可以得到期望的刚性并有效吸收振动。
<其他实施例>
虽然以上说明了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受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各种变更均应包括在本专利保护范围之内。特别是,本说明书写到的多个实施例以及变形例可以依需要进行任意组合。
(a)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将层叠部50设于后下叉28、后上叉30与前叉腿38,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受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层叠部50设于上管22以及下管24。
(b)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后下叉28、后上叉30以及前叉腿38等一对部件中的两者都设有层叠部50,但也可以将层叠部50仅设于该一对部件中的任一者。
(c)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将层叠部50设于后下叉28、后上叉30以及前叉腿38的部分区域,但也可以设于这些部件的全部区域。
(d)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使用合成树脂制的材料来做为制振薄片,但也可以使用合成树脂以外的制振材料来做为制振薄片。例如:也可以使用由橡胶等材料所组成的弹性体制的制振材料或发泡材制的制振材料。
(e)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以碳纤维强化树脂薄片来例示做为纤维强化树脂薄片,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玻璃纤维强化树脂、硼纤维强化树脂,聚酰胺纤维强化树脂,聚乙烯纤维强化树脂。
(f)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将制振薄片54配置在多个碳纤维强化树脂薄片52之间,但也可以将制振薄片配置在层叠部的最内周部。
(g)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说明了关于在自行车车架10的各管,借由层叠碳纤维强化树脂薄片来构成层叠部50以外的部分的状况,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受限于此。层叠部50以外的部分可以任意设定。例如层叠部50以外的部分也可以为金属制的管。

Claims (14)

1.一种自行车用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在该车架至少一部分具备:
层叠部,由多个纤维强化树脂薄片与配置在前述多个纤维强化树脂薄片之间的制振薄片所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用的车架,其特征在于,该自行车用的车架包含车架本体与前叉,其中前述层叠部,被设于前述车架本体与前述前叉中的至少其中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用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车架本体包含一对后下叉,前述层叠部,被设于前述一对后下叉中的至少其中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用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层叠部,被分别设于前述一对后下叉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自行车用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层叠部,被设成前述制振薄片的长方向尺寸至少为前述后下叉的长方向尺寸的5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用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车架本体包含一对后上叉,前述层叠部,被设于前述一对后上叉中的至少其中之一。
7.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用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层叠部被分别设于前述一对后上叉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自行车用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层叠部,被设成前述制振薄片的长方向尺寸至少为前述后上叉的长方向尺寸的50%。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用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前叉包含一对前叉腿,前述层叠部,被设于前述一对前叉腿中的至少其中之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行车用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层叠部被分别设于前述一对前叉腿中。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自行车用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层叠部被设成前述制振薄片的长方向尺寸至少为前述前叉腿的长方向尺寸的50%。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用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层叠部形成为筒状,前述层叠部被构成为包含至少三片前述纤维强化树脂薄片,且前述制振薄片外周侧的前述纤维强化树脂薄片的片数,多于前述制振薄片内周侧的前述纤维强化树脂薄片的片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用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层叠部形成为筒状,前述制振薄片,沿着前述层叠部的剖面环状配置。
14.一种自行车用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在该车架至少一部分具备:层叠部,由层叠纤维强化树脂薄片与合成树脂制的制振薄片所构成。
CN 201220333962 2012-07-10 2012-07-10 自行车用的车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070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33962 CN202807000U (zh) 2012-07-10 2012-07-10 自行车用的车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33962 CN202807000U (zh) 2012-07-10 2012-07-10 自行车用的车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07000U true CN202807000U (zh) 2013-03-20

Family

ID=47865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33396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07000U (zh) 2012-07-10 2012-07-10 自行车用的车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8070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57484A (zh) * 2016-04-20 2016-08-17 陈红军 玻璃纤维与碳纤维混杂复合材料自行车中管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57484A (zh) * 2016-04-20 2016-08-17 陈红军 玻璃纤维与碳纤维混杂复合材料自行车中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57484B (zh) * 2016-04-20 2019-03-01 东莞市锐鑫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玻璃纤维与碳纤维混杂复合材料自行车中管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54044B2 (en) Bicycle damping system
US8888115B2 (en) Bicycle seat tube
US8540267B1 (en) Bicycle damping system
EP1840021A2 (en) Bicycle front fork assembly
WO2011067742A1 (en) Recyclable cardboard bicycle
CN202807000U (zh) 自行车用的车架
CN107776793A (zh) 折叠电动车
CN202765179U (zh) 四轮电动车
CN201205906Y (zh) 备用车轮装置
CN106515961A (zh) 便携式折叠电动车
CN203199118U (zh) 折叠电动自行车
CN102390468A (zh) 机动车踏板的减震结构
CN203528700U (zh) 一种带有减震功能的自行车车架
JP7149928B2 (ja) 傾斜車両
CN204736969U (zh) 一种抗震能力强的电动车
CN207060247U (zh) 一种可伸缩挡泥板
CN103847890A (zh) 一种带有减震功能的折叠自行车车架
CN202491890U (zh) 坐式摆脚车
CN205098394U (zh) 一种带有减震装置的滑板车
CN202295119U (zh) 一种摩托车减震踏板
CN107187525A (zh) 两轮车
CN207450102U (zh) 一种便携式自行车
CN202944506U (zh) 一种带有减震功能的折叠自行车车架
CN201086782Y (zh) 一种前驱动、减震性能好的自行车
CN204895696U (zh) 人力电力双动力三轮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0

Termination date: 202007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