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89250U - 一种能控制内部温度的燃油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控制内部温度的燃油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789250U
CN202789250U CN201220425936.5U CN201220425936U CN202789250U CN 202789250 U CN202789250 U CN 202789250U CN 201220425936 U CN201220425936 U CN 201220425936U CN 202789250 U CN202789250 U CN 2027892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tank
outlet
pressure
control unit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42593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岩
姜林
刘亮
吕昊
周刚
王栋明
王艳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pp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pp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pp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pp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42593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7892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7892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78925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lying Secondary Fuel Or The Like To Fuel, Air Or Fuel-Air Mix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控制内部温度的燃油箱,油泵的出口通过供油管与发动机连接,燃油箱的顶壁上安装有翻转阀,翻转阀的出口与压力控制阀的入口连接,压力控制阀的出口与碳罐的入口连接,碳罐的出口与发动机连接,油泵、压力控制阀及发动机分别通过信号线与电子控制单元连接并受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燃油箱的上部空腔内设有换热盘管,换热盘管的进口和出口分别密封连接在燃油箱的顶壁上且伸出燃油箱外,换热盘管的进口安装有换热控制阀,换热控制阀的信号线接入电子控制单元并受电子控制单元控制。向换热盘管中通入冷介质可以降低燃油箱内的油蒸汽温度及压力,减少排入碳罐的油蒸汽量,减轻碳罐负荷;通入热介质则可以提高油蒸汽压力。

Description

一种能控制内部温度的燃油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油箱,特别涉及一种能控制内部温度的燃油箱。
背景技术
燃油汽车需要消耗燃油来产生驱动能量,燃油箱内设有油泵,油泵的出口通过供油管与发动机连接。由于汽油易挥发,其饱和蒸汽压较大,在较高的环境温度下往往能够达到70KPa甚至到1bar,容易造成塑料燃油箱变形。
为了使燃油箱中的燃油蒸汽压力得到降低,燃油箱的顶壁上安装有翻转阀,翻转阀的出口与压力控制阀的入口连接,压力控制阀的出口与碳罐的入口连接,碳罐的出口与发动机连接,油泵、压力控制阀及发动机分别通过信号线与电子控制单元连接并受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翻转阀在燃油箱倒置时会自动切断,防止发生翻车时燃油溢出。当燃油箱中的燃油蒸汽超过设定压力时,压力控制阀打开,使箱体内的燃油蒸汽不断被碳罐吸收,从而降低燃油箱内部的压力。由于燃油箱中的汽油仍然继续不断进行蒸发,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再次达到设定压力,迫使压力控制阀再次打开,碳罐再次对燃油蒸汽进行吸收,使箱体内部的压力降低。如此反复,碳罐会逐渐趋于饱和,无法继续吸收燃油蒸汽,这时需要开启发动机对碳罐进行清洗脱附。
为了减少燃油蒸汽向碳罐排放,减少燃油损失和环境污染,一般尽可能将油蒸汽限制在油箱内,即压力控制阀的设定打开压力比较高,如此高的压力对油箱的结构强度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除了采用金属材料制造油箱外,对于塑料油箱通常采用高压系统方案,即在油箱外表面设计加强筋、在油箱上下表面设计对顶连接或者在油箱外表面包覆高强度金属绑带等方法以提高燃油箱的强度。高压系统方案需要设计新的油箱结构或零部件,有一定的开发难度,增加了油箱的设计和开发成本,加油泄压时由于油箱内压力较大,会有较多油蒸汽排入碳罐中,增加了碳罐负荷以及脱附频率,造成发动机的频繁启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控制内部温度的燃油箱,可以减少排入碳罐的油蒸汽量,减轻碳罐负荷。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能控制内部温度的燃油箱,燃油箱内设有油泵,所述油泵的出口通过供油管与发动机连接,所述燃油箱的顶壁上安装有翻转阀,所述翻转阀的出口与压力控制阀的入口连接,所述压力控制阀的出口与碳罐的入口连接,所述碳罐的出口与所述发动机连接,所述油泵、压力控制阀及发动机分别通过信号线与电子控制单元连接并受电子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燃油箱的上部空腔内设有换热盘管,所述换热盘管的进口和出口分别密封连接在所述燃油箱的顶壁上且伸出燃油箱外,所述换热盘管的进口安装有换热控制阀,所述换热控制阀的信号线接入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并受电子控制单元控制。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在燃油箱的上部空腔内设置换热盘管,将换热盘管的进出口接入热交换系统;当燃油箱处于高温环境下,燃油箱内部的燃油蒸汽温度较高、蒸汽压力较大,当蒸汽压力大到一定值时,电子控制单元可以发出信号,打开换热控制阀,使空气或水等比燃油蒸汽温度低的介质进入换热盘管,对燃油蒸汽进行间接冷却,从而降低燃油箱内部的油蒸汽压力,当油蒸汽压力低于一定值时,停止通入空气或水。如果向换热盘管中通入冷却介质后,燃油箱内部的油蒸汽压力仍然继续升高,直至达到或超过压力控制阀的设定压力时,压力控制阀打开,燃油蒸汽进入碳罐,被碳罐吸收,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排入碳罐的油蒸汽量。当燃油箱处于低温环境下,燃油箱内部的燃油蒸汽温度较低、蒸汽压力较小甚至于为负压时,电子控制单元可以发出信号,打开换热控制阀,使空气或水等比燃油蒸汽温度高的介质进入换热盘管,对燃油蒸汽进行间接加热,从而提高燃油箱内部的油蒸汽压力,当油箱内部油蒸汽压力大于等于0时,停止通入空气或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能控制内部温度的燃油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燃油箱;2.油泵;3.翻转阀;4.压力控制阀;5.碳罐;6.发动机;7.电子控制单元;8.换热盘管;8a.换热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能控制内部温度的燃油箱,燃油箱1内设有油泵2,油泵2的出口通过供油管与发动机6连接,燃油箱1的顶壁上安装有翻转阀3,翻转阀3的出口与压力控制阀4的入口连接,压力控制阀4的出口与碳罐5的入口连接,碳罐5的出口与发动机6连接,油泵2、压力控制阀4及发动机6分别通过信号线与电子控制单元7连接并受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燃油箱1的上部空腔内设有换热盘管8,换热盘管8的进口和出口分别密封连接在燃油箱的顶壁上且伸出燃油箱外,换热盘管的进口安装有换热控制阀8a,换热控制阀8a的信号线接入电子控制单元7并受电子控制单元控制。
将换热盘管8的进出口接入空气或水的热交换系统;当燃油箱处于高温环境下,燃油箱内部的燃油蒸汽温度较高、蒸汽压力较大,当蒸汽压力大于等于15kPa时,电子控制单元7可以发出信号,打开换热控制阀8a,使空气或水等比燃油蒸汽温度低的介质进入换热盘管8,对燃油蒸汽进行间接冷却,从而降低燃油箱内部的油蒸汽压力,当油蒸汽压力低于12kPa时,停止通入空气或水。如果向换热盘管中通入冷却介质后,燃油箱内部的油蒸汽压力仍然继续升高,当油蒸汽压力达到或超过20kPa时,压力控制阀4打开,燃油蒸汽进入碳罐5,被碳罐吸收,当压力油蒸汽压力小于12kPa后,压力控制阀4关闭,停止通入空气或水。
当燃油箱处于低温环境下,燃油箱内部的燃油蒸汽温度较低,蒸汽压力小于-3kPa时,电子控制单元7可以发出信号,打开换热控制阀8a,使空气或水等比燃油蒸汽温度高的介质进入换热盘管8,对燃油蒸汽进行间接加热,从而提高燃油箱内部的油蒸汽压力,当油箱内部油蒸汽压力大于等于0时,停止通入空气或水;若通入空气或水后,油箱内部的压力仍然继续降低,当小于-7kPa时,压力控制阀4打开,使外部空气进入油箱;当压力升至大于等于0时,压力控制阀4关闭,停止通入空气或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

1.一种能控制内部温度的燃油箱,燃油箱内设有油泵,所述油泵的出口通过供油管与发动机连接,所述燃油箱的顶壁上安装有翻转阀,所述翻转阀的出口与压力控制阀的入口连接,所述压力控制阀的出口与碳罐的入口连接,所述碳罐的出口与所述发动机连接,所述油泵、压力控制阀及发动机分别通过信号线与电子控制单元连接并受电子控制单元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箱的上部空腔内设有换热盘管,所述换热盘管的进口和出口分别密封连接在所述燃油箱的顶壁上且伸出燃油箱外,所述换热盘管的进口安装有换热控制阀,所述换热控制阀的信号线接入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并受电子控制单元控制。
CN201220425936.5U 2012-08-27 2012-08-27 一种能控制内部温度的燃油箱 Expired - Lifetime CN2027892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425936.5U CN202789250U (zh) 2012-08-27 2012-08-27 一种能控制内部温度的燃油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425936.5U CN202789250U (zh) 2012-08-27 2012-08-27 一种能控制内部温度的燃油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789250U true CN202789250U (zh) 2013-03-13

Family

ID=47816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425936.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789250U (zh) 2012-08-27 2012-08-27 一种能控制内部温度的燃油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78925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4225A (zh) * 2015-08-21 2015-12-02 亚普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调节内部压力的燃油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1727308A (zh) * 2018-01-29 2020-09-29 雷诺股份公司 机动车辆冷却回路的脱气罐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4225A (zh) * 2015-08-21 2015-12-02 亚普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调节内部压力的燃油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1727308A (zh) * 2018-01-29 2020-09-29 雷诺股份公司 机动车辆冷却回路的脱气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53017U (zh) 一种油气回收装置及带有此种装置的汽车
CN201769651U (zh) 具有液化天然气冷能回收功能的冷藏车
CN201907386U (zh) 具有蓄冷功能的液化天然气冷藏车
CN202789250U (zh) 一种能控制内部温度的燃油箱
CN203485753U (zh) 一种中低压燃油箱系统
CN201442514U (zh) 一种油箱
CN203638490U (zh) 一种垃圾压缩车尾气加热装置
CN208042404U (zh) 一种智能集装箱冷暖联供工作站
CN203528291U (zh) 一种低温差燃油箱系统
CN201062558Y (zh) 新型柴油机油箱
CN101025130A (zh) 单一燃料液化石油气汽车燃料罐保压系统
CN204136733U (zh) 尾气预热加温系统
CN204659392U (zh) 一种lng冷能利用双温空调系统
CN201190605Y (zh) 水冷式燃油冷却器
CN203046822U (zh) Lng车用空调循环制冷装置
CN203420775U (zh) 电控式单缸柴油机冷却装置
CN205446280U (zh) 适用于lng推土机的油箱冷却装置
CN204900114U (zh) 具有加热装置的燃油箱
CN202991279U (zh) 柴油机燃油自动加温节能装置
CN203769985U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节油净化系统
CN207647653U (zh) 车用防冻柴油油箱
CN202718745U (zh) 一种汽车节能环保装置应用配套系统
CN2890386Y (zh) 用于柴油发动机供油管路的加热装置
CN205936802U (zh) 一种新型的汽车散热器
CN207420749U (zh) 汽车回油冷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