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83371U - 一种汽车前纵梁结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前纵梁结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783371U
CN202783371U CN 201220416222 CN201220416222U CN202783371U CN 202783371 U CN202783371 U CN 202783371U CN 201220416222 CN201220416222 CN 201220416222 CN 201220416222 U CN201220416222 U CN 201220416222U CN 202783371 U CN202783371 U CN 2027833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front longitudinal
side member
front side
described fro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41622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耿爱朝
刘安策
李向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41622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7833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7833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78337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前纵梁结构及汽车,所述汽车前纵梁结构包括前纵梁外板和前纵梁内板,其中,所述前纵梁外板由前纵梁外板前板和前纵梁外板后板拼接而成,所述前纵梁外板前板的厚度小于所述前纵梁外板后板的厚度,所述前纵梁内板由前纵梁内板前板和前纵梁内板后板拼接而成,所述前纵梁内板前板的厚度小于所述前纵梁内板后板的厚度。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纵梁结构吸能效果好,同时具有足够的车身承载能力,并且还能降低车身的重量。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前纵梁结构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前纵梁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在汽车的碰撞过程中,车身结构必须具有良好的吸能效果,同时又要保证乘员有足够的生存空间。车身结构中的前纵梁结构,是正面碰撞时吸能的关键部件,同时又是重要的承载件。理想中的前纵梁结构应该是前板具有很好的吸能效果,在碰撞时能够完全溃缩,最大限度的吸收碰撞时所产生的能量;而后板则需要保持较好的承载性要求,尽量减小变形,以有效保护乘员有足够的生存空间。
目前的前纵梁结构通常采用同一料厚的同一材料构成,为了保证前纵梁的后板良好的承载性,通常所用的材料料厚较厚,这样前纵梁的前板不能很好的满足吸能效果,且增加了车身的重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前纵梁结构及汽车,能够提高前纵梁的吸能效果,同时具有足够的车身承载能力,并且还能降低车身的重量。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前纵梁结构,包括:
前纵梁外板和前纵梁内板,其中,所述前纵梁外板由前纵梁外板前板和前纵梁外板后板拼接而成,所述前纵梁外板前板的厚度小于所述前纵梁外板后板的厚度,所述前纵梁内板由前纵梁内板前板和前纵梁内板后板拼接而成,所述前纵梁内板前板的厚度小于所述前纵梁内板后板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汽车前纵梁结构还包括:
用于连接所述前纵梁外板和所述前纵梁内板的前纵梁前隔板,所述前纵梁前隔板的一端与所述前纵梁外板前板的端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前纵梁内板前板的端部连接。
优选的,所述前纵梁外板前板和所述前纵梁外板后板的拼接线的位置与所述前纵梁内板前板与所述前纵梁内板后板的拼接线的位置对齐。
优选的,所述前纵梁外板前板、所述前纵梁外板后板、所述前纵梁内板前板和所述前纵梁内板后板均为激光拼焊板。
优选的,所述前纵梁外板前板和/或所述前纵梁内板前板上设置有若干条吸能筋。
优选的,所述若干条吸能筋均为条状凸筋,且纵向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前纵梁外板后板和/或所述前纵梁内板后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加强筋为矩形凹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汽车前纵梁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前纵梁结构的前部采用料厚较薄的材料,由于料厚较薄的材料在被碰撞时相对容易发生形变,可以吸收碰撞时所产生的能量,因而,可以提高前纵梁结构前部的吸能效果。
前纵梁结构的后部采用料厚较厚的材料,由于料厚较厚的材料具有较好的强度,在被碰撞时相对不容易发生形变,从而提高了前纵梁结构后部的承载能力。
并且,并非在前纵梁的前部和后部均采用料厚较厚的材料,因而,还可以降低车身的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纵梁结构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纵梁结构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纵梁结构的A-A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前纵梁外板
11  前纵梁外板前板
12  前纵梁外板后板
20  前纵梁内板
21  前纵梁内板前板
22  前纵梁内板后板
30  前纵梁前隔板
13、23  激光拼焊线
40  吸能筋
50  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纵梁结构包括:前纵梁外板10、前纵梁内板20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前纵梁外板10和所述前纵梁内板20的前纵梁前隔板30,其中,所述前纵梁外板10由前纵梁外板前板11和前纵梁外板后板12拼接而成,所述前纵梁外板前板11的厚度小于所述前纵梁外板后板12的厚度,所述前纵梁内板20由前纵梁内板前板21和前纵梁内板后板22拼接而成,所述前纵梁内板前板21的厚度小于所述前纵梁内板后板22的厚度。
前纵梁外板前板11位于前纵梁外板10的前部位置,前纵梁外板后板12位于前纵梁外板10的后部位置,前纵梁外板前板11采用料厚较薄的材料,而前纵梁外板后板12采用料厚较厚的材料。
前纵梁内板前板21位于前纵梁内板20的前部位置,前纵梁内板后板22位于前纵梁内板20的后部位置,前纵梁内板前板21采用料厚较薄的材料,而前纵梁内板后板22采用料厚较厚的材料。
上述所说的前部和后部是相对于车身而言。
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前纵梁结构的前部采用料厚较薄的材料,由于料厚较薄的材料在被碰撞时相对容易发生形变,可以吸收碰撞时所产生的能量,因而,可以提高前纵梁结构前部的吸能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前纵梁结构的后部采用料厚较厚的材料,由于料厚较厚的材料具有较好的强度,在被碰撞时相对不容易发生形变,从而提高了前纵梁结构后部的承载能力。且,并非在前纵梁的前部和后部均采用料厚较厚的材料,因而,还可以降低车身的重量。
本实施例中,前纵梁外板前板11和前纵梁外板后板12可以采用相同的材料,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优选的,前纵梁外板前板11采用高吸能板材,前纵梁外板后板12采用高硬度板材。
同样的,前纵梁内板前板21和前纵梁内板后板22可以采用相同的材料,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优选的,前纵梁内板前板21采用高吸能板材,前纵梁内板后板2采用高硬度板材。
从图3中可以看出,前纵梁前隔板30设置于前纵梁外板10和前纵梁内板20之间,用于连接前纵梁外板10和前纵梁内板20,其一端与所述前纵梁外板前板11的端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前纵梁内板前板21的端部连接。本实施例中,前纵梁外板10、前纵梁内板20和前纵梁前隔板30三者可以通过点焊焊接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采用前纵梁前隔板30之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也不排除采用其他连接方式连接前纵梁外板10和前纵梁内板20。
由于激光拼焊工艺可以将不同厚度、不同材料的板材拼合和焊接成一体,因而,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激光拼焊工艺将前纵梁外板前板11与所述前纵梁外板后板12拼接起来,即前纵梁外板前板11和前纵梁外板后板12均为激光拼焊板。
同样的,也可以采用激光拼焊工艺将前纵梁内板前板21与所述前纵梁内板后板22拼接起来,即前纵梁内板前板21和前纵梁内板后板22均为激光拼焊板。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也不排除采用其他拼接方式拼接前纵梁外板前板11和前纵梁外板后板12以及前纵梁内板前板21和前纵梁内板后板22。
当采用激光拼焊工艺拼接前纵梁外板前板11和前纵梁外板后板12以及前纵梁内板前板21和前纵梁内板后板22时,前纵梁外板前板11和前纵梁外板后板12之间会形成一激光拼焊线13,同样的,前纵梁内板前板21和前纵梁内板后板22也会形成一激光拼焊线23,本实施例中,激光拼焊线13的位置和激光拼焊线23的位置对齐,以保证前纵梁结构的前部具有良好的吸能性能以及后部具有良好的承载性能。
当采用拼接工艺拼接前纵梁外板前板11和前纵梁外板后板12以及前纵梁内板前板21和前纵梁内板后板22时,前纵梁外板前板11和所述前纵梁外板后板12的拼接线的位置与所述前纵梁内板前板21与所述前纵梁内板后板22的拼接线的位置也最好保持对齐。
为了进一步提高前纵梁结构前部的吸能效果,本实施例中,可以在前纵梁外板前板11和前纵梁内板前板21上设置若干条吸能筋40,该吸能筋为条状凸筋,且该若干个吸能筋40纵向平行设置。在车身被碰撞时,前纵梁外板前板11和前纵梁内板前板21会按照吸能筋40处的褶皱方式进行压溃,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吸收高速碰撞时产生的能量。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仅在前纵梁外板前板11或者仅在前纵梁内板前板21上设置吸能筋40。
为了进一步提高前纵梁结构后部的承载能力,本实施例中,可以在前纵梁外板后板12和前纵梁内板后板22上设置若干个加强筋50,该加强筋50为矩形凹槽。在车身被碰撞时,前纵梁外板后板12和前纵梁内板后板22上设置的加强筋50可以减小碰撞时的变形,从而进一步提高前纵梁结构后部的承载能力,有效地保证了乘员的生存空间,提高了整车的碰撞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汽车前纵梁结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汽车前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纵梁外板和前纵梁内板,其中,所述前纵梁外板由前纵梁外板前板和前纵梁外板后板拼接而成,所述前纵梁外板前板的厚度小于所述前纵梁外板后板的厚度,所述前纵梁内板由前纵梁内板前板和前纵梁内板后板拼接而成,所述前纵梁内板前板的厚度小于所述前纵梁内板后板的厚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连接所述前纵梁外板和所述前纵梁内板的前纵梁前隔板,所述前纵梁前隔板的一端与所述前纵梁外板前板的端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前纵梁内板前板的端部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外板前板和所述前纵梁外板后板的拼接线的位置与所述前纵梁内板前板与所述前纵梁内板后板的拼接线的位置对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外板前板、所述前纵梁外板后板、所述前纵梁内板前板和所述前纵梁内板后板均为激光拼焊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外板前板和/或所述前纵梁内板前板上设置有若干条吸能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前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条吸能筋均为条状凸筋,且纵向平行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外板后板和/或所述前纵梁内板后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加强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前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为矩形凹槽。
9.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前纵梁结构。
CN 201220416222 2012-08-21 2012-08-21 一种汽车前纵梁结构及汽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833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416222 CN202783371U (zh) 2012-08-21 2012-08-21 一种汽车前纵梁结构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416222 CN202783371U (zh) 2012-08-21 2012-08-21 一种汽车前纵梁结构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783371U true CN202783371U (zh) 2013-03-13

Family

ID=47810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41622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83371U (zh) 2012-08-21 2012-08-21 一种汽车前纵梁结构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783371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9760A (zh) * 2013-06-28 2014-12-3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纵梁结构及制造方法
CN106364558A (zh) * 2015-07-24 2017-02-0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前车体以及制造前车体的方法
CN109017998A (zh) * 2018-06-29 2018-12-18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舱纵梁总成及车辆车架
CN111391923A (zh) * 2020-04-02 2020-07-10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车辆的后纵梁总成及其设计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9760A (zh) * 2013-06-28 2014-12-3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纵梁结构及制造方法
CN106364558A (zh) * 2015-07-24 2017-02-0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前车体以及制造前车体的方法
CN106364558B (zh) * 2015-07-24 2020-04-14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前车体以及制造前车体的方法
CN109017998A (zh) * 2018-06-29 2018-12-18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舱纵梁总成及车辆车架
CN111391923A (zh) * 2020-04-02 2020-07-10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车辆的后纵梁总成及其设计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83371U (zh) 一种汽车前纵梁结构及汽车
CN100572172C (zh) 一种车架的前部吸能结构
CN201136513Y (zh) 车体吸能装置
CN109808773A (zh) 汽车及其后扭力盒
CN202911804U (zh) 白车身前纵梁加强结构
CN200957836Y (zh) 轿车逐级吸能后碰撞纵梁结构
CN101306699A (zh) 一种车辆碰撞缓冲吸能车架结构
CN207311608U (zh) 用于电池包的防碰撞结构和车辆
CN204775484U (zh) 汽车副车架与碰撞纵向管梁的连接结构
CN203996061U (zh) 汽车保险杠及汽车
CN102673650B (zh) 用于车辆的能量吸收装置
CN209467213U (zh) 前机舱传力结构及汽车
CN203486007U (zh) 车架前部结构、车架及车辆
CN203472762U (zh) 吸能组件及汽车
CN201703435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舱前纵梁
CN203186260U (zh) 一种汽车蓄电池固定结构
CN101712305A (zh) 汽车吸能盒
CN102167084B (zh) 一种车架前连接结构
CN205097916U (zh) 蓄电池安装支架、蓄电池支架总成及汽车
CN204309894U (zh) 一种汽车后纵梁及汽车
CN202641858U (zh) 一种汽车纵梁加强结构
CN202806642U (zh) 铝制后防撞梁总成
CN201784683U (zh) 汽车地板纵梁及其汽车
CN202138419U (zh) 一种汽车前碰撞横梁总成
CN101450682A (zh) 一种汽车前碰撞缓冲吸能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017

Address after: 102606 Beijing C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Daxing District Caiyu mining and Road No. 1

Patentee after: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21 Chaoyang District, Warwick, Beijing, No. 10, Peng Long Building

Patentee before: BAIC MOTOR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13

Termination date: 2021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