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27083U - 双液压缸臂式翻模机 - Google Patents
双液压缸臂式翻模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727083U CN202727083U CN 201220333600 CN201220333600U CN202727083U CN 202727083 U CN202727083 U CN 202727083U CN 201220333600 CN201220333600 CN 201220333600 CN 201220333600 U CN201220333600 U CN 201220333600U CN 202727083 U CN202727083 U CN 20272708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om cylinder
- pivoted arm
- outside
- inboard
- cylind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eration Control Of Excava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双液压缸臂式翻模机,具有一起协调动作的左、右侧翻转体。右侧翻转体具有一对第一卡爪、第一卡爪油缸、第一转臂、内侧第一转臂油缸、外侧第一转臂油缸、第一转轴、第一机架。左侧翻转体具有一对第二卡爪、第二卡爪油缸、第二转臂、内侧第二转臂油缸、外侧第二转臂油缸、第二转轴、第二机架。右侧翻转体中内侧第一转臂油缸与左侧翻转体中内侧第二转臂油缸二者尺寸相同并呈对称安装设置,右侧翻转体中外侧第一转臂油缸与左侧翻转体中外侧第二转臂油缸二者尺寸相同并呈对称安装设置。第一转臂和第二转臂翻转的初始水平工位极限位置以及轨枕脱模后的水平工位极限位置皆还设有用于控制起停的行程开关。它翻转平稳,运动惯性小,工作效率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路轨枕生产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双液压缸臂式翻模机,属于双块式无砟轨道轨枕翻转机。
背景技术
双块式(无砟轨道)轨枕是在环形生产线上进行生产的,环形生产线主要由混凝土布料机、混凝土振捣设备、蒸汽养护系统、翻模机、模具输送设备等组成。翻模机用来将经蒸汽养护的轨枕随同模具一同翻转,并将空模翻回。CN201907151U公开了一种双块式轨枕翻转机,包括机架、升降装置、横移装置、旋转机构。所述横移装置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升降装置连接,所述升降装置与所述旋转机构连接。CN201544340U公开了一种双块式轨枕成品脱模半自动翻模机,它包括变频制动电机、电器控制装置、移动轴承座、同步油缸、翻模旋转臂、横梁、起吊臂、液压装置和扶手;其移动轴承座置于两侧,起吊臂置于横梁上,横梁置于两侧移动轴承座上形成龙门。移动轴承座外侧有扶手,内侧有翻模旋转臂,同步油缸置于起吊臂与横梁之间,电器控制装置设置在起吊臂上的左侧,液压装置置于起吊臂右侧。移动轴承座由同步油缸实现模型的夹紧、松开。变频制动电机设置在左侧移动轴承座的外侧并通过联轴器连接;翻模旋转臂由变频制动电机实现自动翻转。以上技术对于如何使翻模机翻转平稳,运动惯性小并未给出具体的指导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双液压缸臂式翻模机,它翻转平稳,运动惯性小,工作效率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液压缸臂式翻模机,具有一起协调动作的左侧翻转体和右侧翻转体,其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的右侧翻转体具有一对第一卡爪、第一卡爪油缸、能带着模具翻转180°由模具内浇筑好轨枕的初始水平工位至轨枕脱模后的水平工位的第一转臂、内侧第一转臂油缸、外侧第一转臂油缸、第一转轴(也可称为第一销轴或者第一连接轴)、固定安装在基础上的第一机架,所述的一对第一卡爪其中间位置分别与第一转臂铰接,所述的一对第一卡爪其上端部皆呈钩状体并相对设置,所述的一对第一卡爪其下端部分别与第一卡爪油缸的缸体端和活塞杆端铰接,上述的第一转臂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一机架铰接,上述的内侧第一转臂油缸、外侧第一转臂油缸分别安装于第一机架的左右两侧,内侧第一转臂油缸的缸体端和外侧第一转臂油缸的缸体端分别与第一机架铰接,内侧第一转臂油缸的活塞杆端和外侧第一转臂油缸的活塞杆端分别与第一转臂铰接;所述的左侧翻转体具有一对第二卡爪、第二卡爪油缸、能带着模具翻转180°由模具内浇筑好轨枕的初始水平工位至轨枕脱模后的水平工位的第二转臂、内侧第二转臂油缸、外侧第二转臂油缸、第二转轴(也可称为第二销轴或者第二连接轴)、固定安装在基础上的第二机架,所述的一对第二卡爪其中间位置分别与第二转臂铰接,所述的一对第二卡爪其上端部皆呈钩状体并相对设置,所述的一对第二卡爪其下端部分别与第二卡爪油缸的缸体端和活塞杆端铰接,上述的第二转臂通过第二转轴与第二机架铰接,上述的外侧第二转臂油缸、内侧第二转臂油缸分别安装于第二机架的左右两侧,内侧第二转臂油缸的缸体端和外侧第二转臂油缸的缸体端分别与第二机架铰接,内侧第二转臂油缸的活塞杆端和外侧第二转臂油缸的活塞杆端分别与第二转臂铰接;上述的右侧翻转体中内侧第一转臂油缸与左侧翻转体中内侧第二转臂油缸二者尺寸大小相同并呈对称安装设置,右侧翻转体中外侧第一转臂油缸与左侧翻转体中外侧第二转臂油缸二者尺寸大小相同并呈对称安装设置;在上述第一转臂和第二转臂翻转的初始水平工位极限位置以及轨枕脱模后的水平工位极限位置皆还设有用于控制起停的行程开关。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侧第一转臂油缸和内侧第二转臂油缸的尺寸大小,与外侧第一转臂油缸和外侧第二转臂油缸的尺寸大小相同;在上述第一转臂和第二转臂翻转的初始水平工位,从左侧翻转体的第二机架左侧向右侧正投影,外侧第二转臂油缸的缸体端和内侧第二转臂油缸的缸体端与第二机架铰接的铰接点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位置,分别位于经过第二转轴轴线的铅垂线的前后两侧,内侧第二转臂油缸的活塞杆端和外侧第二转臂油缸的活塞杆端与第二转臂铰接的铰接点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位置,分别位于经过第二转轴轴线的铅垂线的前侧,并且内侧第二转臂油缸的活塞杆端与第二转臂铰接的铰接点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位置,其所处的高度低于第二转轴轴线所处的高度,外侧第二转臂油缸的活塞杆端与第二转臂铰接的铰接点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位置,其所处的高度高于第二转轴轴线所处的高度;在上述第一转臂和第二转臂翻转的初始水平工位,从右侧翻转体的第一机架左侧向右侧正投影, 外侧第一转臂油缸的缸体端和内侧第一转臂油缸的缸体端与第一机架铰接的铰接点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位置,分别位于经过第一转轴轴线的铅垂线的前后两侧,内侧第一转臂油缸的活塞杆端和外侧第一转臂油缸的活塞杆端与第一转臂铰接的铰接点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位置,分别位于经过第一转轴轴线的铅垂线的前侧,并且内侧第一转臂油缸的活塞杆端与第一转臂铰接的铰接点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位置,其所处的高度低于第一转轴轴线所处的高度,外侧第一转臂油缸的活塞杆端与第一转臂铰接的铰接点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位置,其所处的高度高于第一转轴轴线所处的高度。上述的第二转臂通过第二转轴与第二机架铰接的具体结构可以是,第二转轴由与第二机架固定连接的两个支撑体限位支撑,第二转臂的连接孔内安装有一对轴承,第二转轴安装在这对轴承上;上述的第一转臂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一机架铰接的具体结构,与第二转臂通过第二转轴与第二机架铰接的具体结构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翻模机通过第一卡爪油缸、第二卡爪油缸、内侧第一转臂油缸、外侧第一转臂油缸、内侧第二转臂油缸、外侧第二转臂油缸、以及第一转臂、第二转臂等机构的协调动作将双块式轨枕模具翻转180°,使承轨面向上,然后翻转至起始点达到脱模的目的。它翻转平稳,布置灵活,重量轻,体积小,运动惯性小,反应速度快,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翻转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实际是在翻转过程中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双液压缸臂式翻模机(翻转机)具有一起协调动作的左侧翻转体和右侧翻转体。所述的右侧翻转体具有一对第一卡爪1、第一卡爪油缸6、能带着模具翻转180°由模具内浇筑好轨枕的初始水平工位至轨枕脱模后的水平工位的第一转臂2、内侧第一转臂油缸5、外侧第一转臂油缸3、第一转轴7、固定安装在基础上的第一机架4(附图中未绘出基础)。所述的一对第一卡爪1其中间位置分别与第一转臂2铰接,所述的一对第一卡爪1其上端部皆呈钩状体并相对设置(用以卡住模具),所述的一对第一卡爪1其下端部分别(通过销轴)与第一卡爪油缸6的缸体(缸筒)端和活塞杆端铰接,上述的第一转臂2通过第一转轴7与第一机架4铰接,上述的内侧第一转臂油缸5、外侧第一转臂油缸3分别安装于第一机架4的左右两侧,内侧第一转臂油缸5的缸体(缸筒)端和外侧第一转臂油缸3的缸体端分别与第一机架4铰接(即所述的缸体端各通过一个铰座或者底座与第一机架铰接),内侧第一转臂油缸5的活塞杆端和外侧第一转臂油缸3的活塞杆端分别与第一转臂2铰接。
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的左侧翻转体具有一对第二卡爪1′、第二卡爪油缸6′、能带着模具翻转180°由模具内浇筑好轨枕的初始水平工位至轨枕脱模后的水平工位的第二转臂2′、内侧第二转臂油缸5′、外侧第二转臂油缸3′、第二转轴7′、固定安装在基础上的第二机架4′(附图中未绘出基础)。 所述的一对第二卡爪1′其中间位置分别与第二转臂2′铰接,所述的一对第二卡爪1′其上端部皆呈钩状体并相对设置(用以卡住模具),所述的一对第二卡爪1′其下端部分别(通过销轴)与第二卡爪油缸6′的缸体端和活塞杆端铰接, 上述的第二转臂2′通过第二转轴7′与第二机架4′铰接,具体铰接结构可以是第二转轴7′由与第二机架4′固定连接的两个支撑体9限位支撑(定位支撑),第二转臂2′的连接孔内安装有一对轴承8,第二转轴7′安装在这对轴承8上,两个支撑体9、一对轴承8形成转轴组件,同理,上述的第一转臂2通过第一转轴7与第一机架4铰接的具体结构也可以采用上述结构。上述的外侧第二转臂油缸3′、内侧第二转臂油缸5′分别安装于第二机架4′的左右两侧,内侧第二转臂油缸5′的缸体(缸筒)端和外侧第二转臂油缸3′的缸体端分别与第二机架4′铰接(即所述的缸体端各通过一个铰座或者底座与第二机架铰接),内侧第二转臂油缸5′的活塞杆端和外侧第二转臂油缸3′的活塞杆端分别与第二转臂2′铰接。
如图1、图2、图3所示,上述的右侧翻转体中(安装于第一机架左侧的)内侧第一转臂油缸5与左侧翻转体中(安装于第二机架右侧的)内侧第二转臂油缸5′二者尺寸大小相同并呈对称安装设置,右侧翻转体中(安装于第一机架右侧的)外侧第一转臂油缸3与左侧翻转体中(安装于第二机架左侧的)外侧第二转臂油缸3′二者尺寸大小相同并呈对称安装设置。在上述第一转臂2和第二转臂2′翻转的初始水平工位极限位置以及轨枕脱模后的水平工位极限位置皆还设有用于控制起停的行程开关10、10′。
如图1、图2、图3所示, 上述内侧第一转臂油缸5和内侧第二转臂油缸5′的尺寸大小,与外侧第一转臂油缸3和外侧第二转臂油缸3′的尺寸大小相同。在上述第一转臂2和第二转臂2′翻转的初始水平工位,从左侧翻转体的第二机架左侧向右侧正投影,外侧第二转臂油缸3′的缸体端和内侧第二转臂油缸5′的缸体端与第二机架4′铰接的铰接点在投影面(或者说是侧投影面,以下同)上的投影位置,分别位于经过第二转轴轴线的铅垂线的前后两侧,内侧第二转臂油缸5′的活塞杆端和外侧第二转臂油缸3′的活塞杆端与第二转臂2′铰接的铰接点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位置,分别位于经过第二转轴轴线的铅垂线的前侧,并且内侧第二转臂油缸5′的活塞杆端与第二转臂2′铰接的铰接点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位置,其所处的高度低于第二转轴轴线所处的高度,外侧第二转臂油缸3′的活塞杆端与第二转臂2′铰接的铰接点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位置,其所处的高度高于第二转轴轴线所处的高度。
如图1、图2、图3所示,在上述第一转臂2和第二转臂2′翻转的初始水平工位,从右侧翻转体的第一机架左侧向右侧正投影,外侧第一转臂油缸3的缸体端和内侧第一转臂油缸5的缸体端与第一机架4铰接的铰接点在投影面(或者说是侧投影面,以下同)上的投影位置,分别位于经过第一转轴轴线的铅垂线的前后两侧,内侧第一转臂油缸5的活塞杆端和外侧第一转臂油缸3的活塞杆端与第一转臂2铰接的铰接点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位置,分别位于经过第一转轴轴线的铅垂线的前侧,并且内侧第一转臂油缸5的活塞杆端与第一转臂2铰接的铰接点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位置,其所处的高度低于第一转轴轴线所处的高度,外侧第一转臂油缸3的活塞杆端与第一转臂2铰接的铰接点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位置,其所处的高度高于第一转轴轴线所处的高度。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翻模机的工作过程如下:本实用新型的翻模机通过第一卡爪油缸、第二卡爪油缸、内侧第一转臂油缸、外侧第一转臂油缸、内侧第二转臂油缸、外侧第二转臂油缸、以及第一转臂、第二转臂等机构的协调动作将双块式轨枕模具翻转180°,使承轨面向上,然后翻转至起始点达到脱模的目的。在第一转臂2和第二转臂2′翻转的初始水平工位,如图4所示,模具内浇筑好轨枕,模具的两端落座在第一转臂2和第二转臂2′上,当需要翻转模具时,首先,第一卡爪油缸6、第二卡爪油缸6′同时伸出,推动一对第一卡爪1、一对第二卡爪1′旋转,一对第一卡爪其上端部的钩状体以及一对第二卡爪其上端部的钩状体同时将模具底端的两个外边缘锁紧,之后,内侧第一转臂油缸5的活塞杆、外侧第一转臂油缸3的活塞杆和内侧第二转臂油缸5′的活塞杆、外侧第二转臂油缸3′的活塞杆同时伸出 , 带动第一转臂2和第二转臂2′开始翻转,第一转臂和第二转臂翻转到一定角度时,外侧第一转臂油缸3的活塞杆和外侧第二转臂油缸3′的活塞杆到达死点位置(上止点)时,即外侧第一转臂油缸3的活塞杆和外侧第二转臂油缸3′的活塞杆其作用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线)分别通过第一转轴轴线(第一转轴中心)和第二转轴轴线(第二转轴中心)时,外侧第一转臂油缸3的活塞杆和外侧第二转臂油缸3′的活塞杆停止工作,内侧第一转臂油缸5的活塞杆和内侧第二转臂油缸5′的活塞杆继续伸出施加推力,第一转臂和第二转臂继续翻转,外侧第一转臂油缸3的活塞杆和外侧第二转臂油缸3′的活塞杆随着翻转跨过上述死点位置。由于存在摩擦等作用的影响,刚跨过死点位置时,外侧第一转臂油缸3的活塞杆和外侧第二转臂油缸3′的活塞杆还不能够执行收缩动作,需要转过一定角度方可进行动作,之后,内侧第一转臂油缸5的活塞杆和内侧第二转臂油缸5′的活塞杆继续伸出,直至第一转臂2、第二转臂2′和模具(三者)的重心到达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中心右侧(跨过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中心)时,外侧第一转臂油缸3的活塞杆和外侧第二转臂油缸3′的活塞杆在第一转臂和第二转臂的重力作用下开始缓慢收缩,并施加一定的推力,内侧第一转臂油缸5的活塞杆和内侧第二转臂油缸5′的活塞杆停止工作,随着第一转臂和第二转臂的转动而动作,直到内侧第一转臂油缸5的活塞杆和内侧第二转臂油缸5′的活塞杆到达死点位置(上止点),即内侧第一转臂油缸5的活塞杆和内侧第二转臂油缸5′的活塞杆其作用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线)分别通过第一转轴轴线(第一转轴中心)和第二转轴轴线(第二转轴中心)。跨过该死点位置后,内侧第一转臂油缸、外侧第一转臂油缸、内侧第二转臂油缸、外侧第二转臂油缸因被施加一定的推力而缓慢收缩,这样使得第一转臂和第二转臂以及模具缓慢下降直到模具到达指定位置,此时行程开关起作用,内侧第一转臂油缸、外侧第一转臂油缸、内侧第二转臂油缸、外侧第二转臂油缸停止工作,第一卡爪油缸和第二卡爪油缸同时收缩,一对第一卡爪和一对第二卡爪同时松开,模具正翻(正翻模)工作完成。
当模具脱模后,第一转臂和第二转臂以及模具需要返回到原始位置,准备下一次工作循环,其工作过程类与正翻模动作相反,内侧第一转臂油缸、外侧第一转臂油缸、内侧第二转臂油缸、外侧第二转臂油缸相互配合完成翻转动作。起始位置时,内侧第一转臂油缸、外侧第一转臂油缸、内侧第二转臂油缸、外侧第二转臂油缸同时施加推力直到内侧第一转臂油缸5的活塞杆和内侧第二转臂油缸5′的活塞杆到达死点位置(上止点),与正翻模不同的是,内侧第一转臂油缸5的活塞杆和内侧第二转臂油缸5′的活塞杆将先到达并跨过死点位置。内侧第一转臂油缸5的活塞杆和内侧第二转臂油缸5′的活塞杆到达死点位置时,活塞杆的行程达到最大,此时内侧第一转臂油缸5的活塞杆和内侧第二转臂油缸5′的活塞杆停止工作。当内侧第一转臂油缸5的活塞杆和内侧第二转臂油缸5′的活塞杆跨过上述死点位置后, 内侧第一转臂油缸5的活塞杆和内侧第二转臂油缸5′的活塞杆收缩,施加拉力,外侧第一转臂油缸3的活塞杆和外侧第二转臂油缸3′的活塞杆伸出施加推力,共同配合对第一转臂2和第二转臂2′进行翻转,直到第一转臂2、第二转臂2′和模具(三者)的重心到达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中心正上方,由于模具已脱模,此时的重心位置较正翻模时后移。第一转臂2、第二转臂2′和模具(三者)的重心跨过第一转轴的中心和第二转轴的中心后,将靠自重实现第一转臂2和第二转臂2′的翻转,此时内侧第一转臂油缸5的活塞杆和内侧第二转臂油缸5′的活塞杆施加一定的推力,外侧第一转臂油缸3的活塞杆和外侧第二转臂油缸3′的活塞杆随动,使得第一转臂2、第二转臂2′和模具三者缓慢下降,直到外侧第一转臂油缸3的活塞杆和外侧第二转臂油缸3′的活塞杆到达上述死点位置。外侧第一转臂油缸3的活塞杆和外侧第二转臂油缸3′的活塞杆跨过死点位置后,内侧第一转臂油缸、外侧第一转臂油缸、内侧第二转臂油缸、外侧第二转臂油缸将同时施加一定的推力缓慢收缩,使得第一转臂2、第二转臂2′缓慢稳定地下降到指定的位置,即空模具送至起始位置,第一卡爪油缸和第二卡爪油缸同时收缩,一对第一卡爪和一对第二卡爪同时松开,至此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上述的第一卡爪油缸、第二卡爪油缸、内侧第一转臂油缸、外侧第一转臂油缸、内侧第二转臂油缸、外侧第二转臂油缸皆属于本实用新型液压系统的部件(元件),它们皆与油泵(组)连接,油泵连接电气控制箱,上述的行程开关10、10′与电气控制箱相连接。
Claims (4)
1.一种双液压缸臂式翻模机,具有一起协调动作的左侧翻转体和右侧翻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右侧翻转体具有一对第一卡爪(1)、第一卡爪油缸(6)、能带着模具翻转180°由模具内浇筑好轨枕的初始水平工位至轨枕脱模后的水平工位的第一转臂(2)、内侧第一转臂油缸(5)、外侧第一转臂油缸(3)、第一转轴(7)、固定安装在基础上的第一机架(4),所述的一对第一卡爪(1)其中间位置分别与第一转臂(2)铰接,所述的一对第一卡爪(1)其上端部皆呈钩状体并相对设置,所述的一对第一卡爪(1)其下端部分别与第一卡爪油缸(6)的缸体端和活塞杆端铰接,上述的第一转臂(2)通过第一转轴(7)与第一机架(4)铰接,上述的内侧第一转臂油缸(5)、外侧第一转臂油缸(3)分别安装于第一机架(4)的左右两侧,内侧第一转臂油缸(5)的缸体端和外侧第一转臂油缸(3)的缸体端分别与第一机架(4)铰接,内侧第一转臂油缸(5)的活塞杆端和外侧第一转臂油缸(3)的活塞杆端分别与第一转臂(2)铰接;
所述的左侧翻转体具有一对第二卡爪(1′)、第二卡爪油缸(6′)、能带着模具翻转180°由模具内浇筑好轨枕的初始水平工位至轨枕脱模后的水平工位的第二转臂(2′)、内侧第二转臂油缸(5′)、外侧第二转臂油缸(3′)、第二转轴(7′)、固定安装在基础上的第二机架(4′),所述的一对第二卡爪(1′)其中间位置分别与第二转臂(2′)铰接,所述的一对第二卡爪(1′)其上端部皆呈钩状体并相对设置,所述的一对第二卡爪(1′)其下端部分别与第二卡爪油缸(6′)的缸体端和活塞杆端铰接,上述的第二转臂(2′)通过第二转轴(7′)与第二机架(4′)铰接,上述的外侧第二转臂油缸(3′)、内侧第二转臂油缸(5′)分别安装于第二机架(4′)的左右两侧,内侧第二转臂油缸(5′)的缸体端和外侧第二转臂油缸(3′)的缸体端分别与第二机架(4′)铰接,内侧第二转臂油缸(5′)的活塞杆端和外侧第二转臂油缸(3′)的活塞杆端分别与第二转臂(2′)铰接;
上述的右侧翻转体中内侧第一转臂油缸(5)与左侧翻转体中内侧第二转臂油缸(5′)二者尺寸大小相同并呈对称安装设置,右侧翻转体中外侧第一转臂油缸(3)与左侧翻转体中外侧第二转臂油缸(3′)二者尺寸大小相同并呈对称安装设置;
在上述第一转臂(2)和第二转臂(2′)翻转的初始水平工位极限位置以及轨枕脱模后的水平工位极限位置皆还设有用于控制起停的行程开关(10、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液压缸臂式翻模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内侧第一转臂油缸(5)和内侧第二转臂油缸(5′)的尺寸大小,与外侧第一转臂油缸(3)和外侧第二转臂油缸(3′)的尺寸大小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液压缸臂式翻模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内侧第一转臂油缸(5)和内侧第二转臂油缸(5′)的尺寸大小,与外侧第一转臂油缸(3)和外侧第二转臂油缸(3′)的尺寸大小相同;
在上述第一转臂(2)和第二转臂(2′)翻转的初始水平工位,从左侧翻转体的第二机架左侧向右侧正投影,外侧第二转臂油缸(3′)的缸体端和内侧第二转臂油缸(5′)的缸体端与第二机架(4′)铰接的铰接点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位置,分别位于经过第二转轴轴线的铅垂线的前后两侧,内侧第二转臂油缸(5′)的活塞杆端和外侧第二转臂油缸(3′)的活塞杆端与第二转臂(2′)铰接的铰接点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位置,分别位于经过第二转轴轴线的铅垂线的前侧,并且内侧第二转臂油缸(5′)的活塞杆端与第二转臂(2′)铰接的铰接点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位置,其所处的高度低于第二转轴轴线所处的高度,外侧第二转臂油缸(3′)的活塞杆端与第二转臂(2′)铰接的铰接点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位置,其所处的高度高于第二转轴轴线所处的高度;
在上述第一转臂(2)和第二转臂(2′)翻转的初始水平工位,从右侧翻转体的第一机架左侧向右侧正投影, 外侧第一转臂油缸(3)的缸体端和内侧第一转臂油缸(5)的缸体端与第一机架(4)铰接的铰接点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位置,分别位于经过第一转轴轴线的铅垂线的前后两侧,内侧第一转臂油缸(5)的活塞杆端和外侧第一转臂油缸(3)的活塞杆端与第一转臂(2)铰接的铰接点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位置,分别位于经过第一转轴轴线的铅垂线的前侧,并且内侧第一转臂油缸(5)的活塞杆端与第一转臂(2)铰接的铰接点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位置,其所处的高度低于第一转轴轴线所处的高度,外侧第一转臂油缸(3)的活塞杆端与第一转臂(2)铰接的铰接点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位置,其所处的高度高于第一转轴轴线所处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液压缸臂式翻模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第二转臂(2′)通过第二转轴(7′)与第二机架(4′)铰接的具体结构是,第二转轴(7′)由与第二机架(4′)固定连接的两个支撑体(9)限位支撑,第二转臂(2′)的连接孔内安装有一对轴承(8),第二转轴(7′)安装在这对轴承(8)上;上述的第一转臂(2)通过第一转轴(7)与第一机架(4)铰接的具体结构,与第二转臂(2′)通过第二转轴(7′)与第二机架(4′)铰接的具体结构相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333600 CN202727083U (zh) | 2012-07-11 | 2012-07-11 | 双液压缸臂式翻模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333600 CN202727083U (zh) | 2012-07-11 | 2012-07-11 | 双液压缸臂式翻模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727083U true CN202727083U (zh) | 2013-02-13 |
Family
ID=47652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333600 Expired - Lifetime CN202727083U (zh) | 2012-07-11 | 2012-07-11 | 双液压缸臂式翻模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72708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72746A (zh) * | 2021-06-05 | 2021-07-27 | 河北新大地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路缘石湿法成型生产系统 |
-
2012
- 2012-07-11 CN CN 201220333600 patent/CN20272708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72746A (zh) * | 2021-06-05 | 2021-07-27 | 河北新大地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路缘石湿法成型生产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338861Y (zh) | 全自动液压码垛机 | |
CN203653099U (zh) | 悬臂吊 | |
CN106592991A (zh) | 一种轻型、可移动的砌砖机器人 | |
CN102976108B (zh) | 混凝土砌块码垛机 | |
CN203279180U (zh) | 一种喇叭注胶装置 | |
CN106001417A (zh) | 一种应用于3d打印工作箱举升机构 | |
CN203496117U (zh) | 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成品翻转装置 | |
CN201889429U (zh) | 多工位浇注机 | |
CN206172335U (zh) | 一种智能仓储巷道机器人机械手 | |
CN202037710U (zh) | 一种加气砼砌块坯体脱模装置 | |
CN202727083U (zh) | 双液压缸臂式翻模机 | |
CN201864500U (zh) | 座便器立浇线吊链提升机 | |
CN104626107A (zh) | 一种带滑动插销的四自由度七连杆可控移动操作机械臂 | |
CN203343610U (zh) | 一种四轴超声波焊接机 | |
CN104608111A (zh) | 一种带移动副的四自由度九连杆可控移动操作机械臂 | |
CN113338627A (zh) | 一种立式车载混凝土振捣设备 | |
CN209668260U (zh) | 一种全自动打码机 | |
CN204490423U (zh) | 一种运料装置 | |
CN203223230U (zh) | 一种隧道仰拱成型模板安装装置 | |
CN106311858A (zh) | 胀压成形汽车桥壳类管件自动上下料设备 | |
CN108044764B (zh) | 一种建筑用多喷头3d打印机及装载车 | |
CN103818860A (zh) | 用于不锈钢液浇注用的作业系统 | |
CN204209361U (zh) | 一种快速换辊小车 | |
CN210676846U (zh) | 砂芯清砂转运装置 | |
CN202053341U (zh) | 保温墙板生产线专用浇注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13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