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46087U - 串联风扇组合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串联风扇组合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46087U
CN202646087U CN 201220185466 CN201220185466U CN202646087U CN 202646087 U CN202646087 U CN 202646087U CN 201220185466 CN201220185466 CN 201220185466 CN 201220185466 U CN201220185466 U CN 201220185466U CN 202646087 U CN202646087 U CN 2026460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e
extension
limit
composite structur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18546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颂偉
左智
张湘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18546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6460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460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4608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串联风扇组合结构,是包括:一第一扇框、一第二扇框;该第一扇框设有一第一扣部、一第二扣部具、一第一卡槽、一第二卡槽、一第一卡固部及一第二卡固部;该第二扇框设有一第三扣部、一第四扣部、一第三卡槽、一第四卡槽、一第三卡固部及一第四卡固部,通过该第一、二卡槽分别与该第三、四扣部结合,第一、二扣部分别与该第三、四卡槽结合,并第一、二卡固部分别与第三、四卡固部对应结合,进而令串联风扇得以快速组合定位,并于轴向及径向达到稳固结合的目的。

Description

串联风扇组合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串联风扇组合结构,尤指一种可快速组合并可增加轴向及径向的结合紧密度的串联风扇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各种电子设备的依赖性亦随之增加;然而,在运作时电子产品(如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内部的组件会产生高热量,倘若无法及时将热量导出电子产品外,则容易产生过热的问题,因此大部分的电子产品其内常使用一风扇,让电子产品能够维持在一定的操作温度范围下运作,然而,有时单一风扇所能提供的风力可能会不足,因此常常会将两颗或是两颗以上的风扇加以串联组装并用,以能够提供足够的风力。
如中国台湾专利公报公告号第481434的【中央处理单元用的冷却装置】新型案件中所揭示的技术,一种中央处理单元用的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包含有散热片及至少两个以上的风扇;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两个第一风扇与第二风扇是呈串联式对接而成,位于两风扇之间为以数个连结柱间隔形成有距离,从而使得散热片在吸收中央处理单元的高温时,藉由提供一种串联式风扇为具有增压的大吸风量,及具提升冷却、降温效果与速度。
该案更进一步说明两风扇的扇框四隅设有贯穿孔以供第一风扇串联第二风扇时藉由螺丝贯穿两风扇的贯穿孔使其结合并锁固于散热片上。
但这一种单靠螺丝来使两风扇结合,于实施上有其问题所在,因两风扇受到螺丝螺锁施力点在一组风扇的一侧而不是在两风扇的接合面,导致在串联上接合力不足,致使风扇转动时容易产生噪音,同时流体亦从接面的缝隙溢出影响作用于散热器的风流量而降低散热效能。
另者,现有技术中固定串联式散热风扇的结构成本较高、组装强度较差、密合性不好、组装后风扇径向及轴向容易产生振动,风扇使用在高转速或服务器与电信机箱环境时风扇易松脱。
再者,另一公知的串联式散热风扇的组合方式是于两欲做串联组合的风扇其中一风扇的四隅设置复数穿孔,另一风扇相对应前述穿孔之处设置至少一凸体,并将该等凸体对应嵌入前述穿孔,藉以将两风扇串联固定,此一固定方式虽可将两风扇串联固定,但结合后因紧密度不佳,进而产生震动及噪音,故甚不恰当;故现有技术具有下列缺点:
1.紧密度不佳;2.产生震动及噪音;3.组装不便。
因此,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是提供一种串联风扇组合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快速定位结合的串联风扇组合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令串联式风扇轴向及径向稳固卡固结合的串联风扇组合结构。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串联风扇组合结构,是包括:一第一扇框及一第二扇框;
所述第一扇框具有一第一平面,并该第一平面具有一第一边及一第二边及一第三边及一第四边,该第一边与该第三边相互对应,该第二边与该第四边相互对应,该第一边设有一具有一第一扣槽的第一扣部,该第二边设有一具有一第二扣槽的第二扣部,所述第三边设有一第一卡槽,该第四边设有一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平面设有一第一卡固部及一第二卡固部。
所述第二扇框具有一第二平面,并该第二平面具有一第五边及一第六边及一第七边及一第八边,该第五边与该第七边相互对应,该第六边与该第八边相互对应,所述第五边设有一第三扣部并具有一第三扣槽,所述第六边设有一第四扣部并具有一第四扣槽,所述第七边设有一第三卡槽,该第八边设有一第四卡槽,所述第二平面设有一第三卡固部及一第四卡固部,其中所述第一、二卡槽分别与所述第三、四扣部结合,所述第一、二扣部分别与所述第三、四卡槽结合,并所述第一、二卡固部分别与所述第三、四卡固部对应结合。
通过本实用新型串联风扇组合结构不仅可令两风扇快速组合并定位外,更可确保两风扇组合后轴向及径向稳固结合不松脱亦不产生震动。
附图说明:
图1是为本实用新型串联风扇组合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扇框立体示意图;
图2是为本实用新型串联风扇组合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扇框立体示意图;
图3是为本实用新型串联风扇组合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扇框立体示意图;
图4是为本实用新型串联风扇组合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扇框立体示意图;
图5是为本实用新型串联风扇组合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为本实用新型串联风扇组合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7是为本实用新型串联风扇组合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扇框立体示意图;
图8是为本实用新型串联风扇组合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二扇框立体示意图;
图9是为本实用新型串联风扇组合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一扇框立体示意图;
图10是为本实用新型串联风扇组合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二扇框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如图1、2、3、4、5、6所示,是为本实用新型串联风扇组合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二扇框立体示意图及串联风扇组合结构立体分解及组合图,如图所示,所述串联风扇组合结构,是包括:一第一扇框1、一第二扇框2;
所述第一扇框1具有一第一平面1a,并该第一平面1a具有一第一边11及一第二边12及一第三边13及一第四边14,所述第一边11与该第三边13相互对应设置,该第二边12与该第四边14相互对应设置。
该第一边11设有一第一扣部111具有一第一扣槽112,该第二边12设有一第二扣部121具有一第二扣槽122,所述第三边13设有一第一卡槽131,该第四边14设有一第二卡槽141。
所述第一扣部111具有一第一延伸段1111及一第二延伸段1112,所述第一延伸段1111由该第一平面1a向相反该第一平面1a延伸所构形,该第二延伸段1112与该第一延伸段1111呈垂直,并朝相反该第一延伸段1111的方向延伸所构形,并该第一、二延伸段1111、1112共同界定前述第一扣槽112。
所述第一扣槽112更具有一第一结合面1121及一第二结合面1122,所述第一、二结合面1121、1122呈垂直并列。
所述第二扣部121具有一第三延伸段1211及一第四延伸段1212,所述第三延伸段1211由该第一平面1a向相反该第一平面1a延伸所构形,该第四延伸段1212与该第三延伸段1211呈垂直并朝相反该第三延伸段1211的方向延伸所构形,并该第三、四延伸段1211、1212共同界定前述第二扣槽122。
所述第二扣槽122更具有一第三结合面1221及一第四结合面1222,所述第三、四结合面1221、1222呈垂直并列。
所述第一卡槽131更具有一第一凹口1311及一第一平台1312。
所述第二卡槽141更具有一第二凹口1411及一第二平台1412。
所述第一平面1a设有一第一卡固部15及一第二卡固部16。
所述第一扇框1更具有一第一流道17及一第一轴筒座18及复数肋条19,所述第一轴筒座18由所述第一平面1a向相反该第一平面1a的方向延伸所形成,该等肋条19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轴筒座18及该第一扇框1。
所述第二扇框2具有一第二平面2a,并该第二平面2a具有一第五边21及一第六边22及一第七边23及一第八边24,该第五边21与该第七边23相互对应设置,该第六边22与该第八边24相互对应设置。
所述第五边21设有一第三扣部211并具有一第三扣槽212,所述第六边22设有一第四扣部221并具有一第四扣槽222,所述第七边23设有一第三卡槽231,该第八边24设有一第四卡槽241。
所述第三扣部211具有一第五延伸段2111及一第六延伸段2112,所述第五延伸段2111由该第二平面2a向相反该第二平面2a延伸所构形,该第六延伸段2112与该第五延伸段2111呈垂直并朝相反该第五延伸段2111的方向延伸所构形,并该第五、六延伸段2111、2112共同界定前述第三扣槽212,并该第三扣槽212更具有一第五结合面2121及一第六结合面2122,所述第五、六结合面2121、2122呈垂直并列,并分别与前述第二卡槽141的第二凹口1411及第二平台1412贴合。
所述第三卡槽231更具有一第三凹口2311及一第三平台2312,并该第三凹口2311一侧对应与该第三延伸段1211的第三结合面1221贴合,所述第三平台2312对应与该第四延伸段1212的第四结合面1222贴合。
所述第四扣部221具有一第七延伸段2211及一第八延伸段2212,所述第七延伸段2211由该第二平面2a向相反该第二平面2a延伸所构形,该第八延伸段2212与该第七延伸段2211呈垂直并朝相反该第七延伸段2211的方向延伸所构形,并该第七、八延伸段2211、2212共同界定前述第四扣槽222,并该第四扣槽222更具有一第七结合面2221及一第八结合面2222,所述第七、八结合面2221、2222呈垂直并列。
所述第七、八结合面2221、2222分别与前述第一卡槽131的第一凹口1311及第一平台1312贴合。
所述第四卡槽241更具有一第四凹口2411及一第四平台2412,并该第四凹口2411一侧对应与该第一延伸段1111的第一结合面1121贴合,所述第四平台2412对应与该第二延伸段1112的第二结合面1122贴合。
所述第二平面2a设有一第三卡固部25及一第四卡固部26。
所述第二扇框2更具有一第二流道27及一第二轴筒座28及复数肋条29,该等肋条29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二轴筒座28及该第二扇框2。
再如图5、6所示,当所述第一扇框1及该第二扇框2进行组合时,所述第二扇框2是通过该第七边23接触该第一扇框的第四边14,并呈水平滑移至该第二边12与该第一扇框1卡固组合,并使所述第一平面1a及该第二平面2a相互贴合,即令所述第一、二卡槽131、141分别与所述第三、四扣部211、221结合,所述第一、二扣部111、122分别与所述第三、四卡槽231、241结合,并所述第一、二卡固部15、16分别与所述第三、四卡固部25、26对应结合,即所述第一、二卡固部15、16是与该第三、四卡固部25、26是相互呈凹凸对应设置。
如图7、8所示,是为本实用新型串联风扇组合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二扇框立体示意图,本实施例是与前述第一实施例部分结构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处是为所述第一卡固部15是为一凸体,与其相对应组合的第三卡固部25是为一凹孔,所述第二卡固部16是为一凸体,与其相对应组合的第四卡固部26是为一凹孔。
如图9、10所示,是为本实用新型串联风扇组合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一、二扇框立体示意图,本实施例是与前述第二实施例部分结构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二实施例的不同处是为所述第一卡固部15是为一凹孔,与其相对应组合的第三卡固部25是为一凸体,所述第二卡固部16是为一凹孔,与其相对应组合的第四卡固部26是为一凸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可令第一、二扇框快速结合定位。
2.第一、二扇框轴向及径向稳固结合。
虽然本实用新型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改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范围所定的为准。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第一扇框1
第一平面1a
第一边11
第二边12
第三边13
第四边14
第一扣部111
第一延伸段1111
第二延伸段1112
第一扣槽112
第一结合面1121
第二结合面1122
第二扣部121
第三延伸段1211
第四延伸段1212
第二扣槽122
第三结合面1221
第四结合面1222
第一卡槽131
第一凹口1311
第一平台1312
第二卡槽141
第二凹口1411
第二平台1412
第一卡固部15
第二卡固部16
第一流道17
第一轴筒座18
肋条19
第二平面2a
第五边21
第三扣部211
第五延伸段2111
第六延伸段2112
第三扣槽212
第五结合面2121
第六结合面2122
第六边22
第四扣部221
第七延伸段2211
第八延伸段2212
第四扣槽222
第七结合面2221
第八结合面2222
第七边23
第三卡槽231
第三凹口2311
第三平台2312
第八边24
第四卡槽241
第四凹口2411
第四平台2412
第三卡固部25
第四卡固部26
第二流道27
第二轴筒座28
肋条29

Claims (16)

1.一种串联风扇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是包括:
一第一扇框,具有一第一平面,并该第一平面具有一第一边及一第二边及一第三边及一第四边,该第一边与该第三边相互对应,该第二边与该第四边相互对应,该第一边设有一具有一第一扣槽的第一扣部,该第二边设有一具有一第二扣槽的第二扣部,所述第三边设有一第一卡槽,该第四边设有一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平面设有一第一卡固部及一第二卡固部;
一第二扇框,具有一第二平面,并该第二平面具有一第五边及一第六边及一第七边及一第八边,该第五边与该第七边相互对应,该第六边与该第八边相互对应,所述第五边设有一第三扣部并具有一第三扣槽,所述第六边设有一第四扣部并具有一第四扣槽,所述第七边设有一第三卡槽,该第八边设有一第四卡槽,所述第二平面设有一第三卡固部及一第四卡固部,其中所述第一、二卡槽分别与所述第三、四扣部结合,所述第一、二扣部分别与所述第三、四卡槽结合,并所述第一、二卡固部分别与所述第三、四卡固部对应结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风扇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二卡固部是与该第三、四卡固部是相互呈凹凸对应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风扇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卡固部是为一凸体,与其相对应组合的第三卡固部是为一凹孔,所述第二卡固部是为一凸体,与其相对应组合的第四卡固部是为一凹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串联风扇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卡固部是为一凹孔,与其相对应组合的第三卡固部是为一凸体,所述第二卡固部是为一凹孔,与其相对应组合的第四卡固部是为一凸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风扇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扣部具有一第一延伸段及一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由该第一平面向相反该第一平面延伸所构形,该第二延伸段与该第一延伸段呈垂直并朝相反该第一延伸段的方向延伸所构形,该第一、二延伸段共同界定前述第一扣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风扇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扣槽更具有一第一结合面及一第二结合面,所述第一、二结合面呈垂直并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风扇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扣部具有一第三延伸段及一第四延伸段,所述第三延伸段由该第一平面向相反该第一平面延伸所构形,该第四延伸段与该第三延伸段呈垂直并朝相反该第三延伸段的方向延伸所构形,并该第三、四延伸段共同界定前述第二扣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风扇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扣槽更具有一第三结合面及一第四结合面,所述第三、四结合面呈垂直并列。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风扇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三扣槽更具有一第五结合面及一第六结合面,所述第五、六结合面呈垂直并列。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风扇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四扣槽更具有一第七结合面及一第八结合面,所述第七、八结合面呈垂直并列。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串联风扇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三卡槽更具有一第三凹口及一第三平台,并该第三凹口一侧对应与该第三结合面贴合,所述第三平台对应与该第四结合面贴合。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串联风扇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四卡槽更具有一第四凹口及一第四平台,并该第四凹口一侧对应与该第一结合面贴合,所述第四平台对应与该第二结合面贴合。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风扇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扇框更具有一第一流道及一第一轴筒座及复数肋条,所述第一轴筒座由所述第一平面向相反该第一平面的方向延伸所形成,该等肋条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轴筒座及该第一扇框,所述第二扇框更具有一第二流道及一第二轴筒座及复数肋条,所述第二轴筒座由所述第二平面向相反该第二平面的方向延伸所形成,该等肋条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二轴筒座及该第二扇框。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风扇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扇框是透过该第七边接触该第一扇框的第四边,并成水平滑移至该第二边与该第一扇框卡固组合,并令所述第一平面及该第二平面相互贴合。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串联风扇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卡槽更具有一第一凹口及一第一平台,并该第一凹口一侧对应与该第七结合面贴合,所述第一平台对应与该第八结合面贴合。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串联风扇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卡槽更具有一第二凹口及一第二平台,并该第二凹口一侧对应与该第五结合面贴合,所述第二平台对应与该第六结合面贴合。
CN 201220185466 2012-04-26 2012-04-26 串联风扇组合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460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185466 CN202646087U (zh) 2012-04-26 2012-04-26 串联风扇组合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185466 CN202646087U (zh) 2012-04-26 2012-04-26 串联风扇组合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46087U true CN202646087U (zh) 2013-01-02

Family

ID=47415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18546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46087U (zh) 2012-04-26 2012-04-26 串联风扇组合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64608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81225A (zh) * 2016-08-24 2018-03-09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串接式风扇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81225A (zh) * 2016-08-24 2018-03-09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串接式风扇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27269U (zh) 轴流风扇
US9651051B2 (en) Series fan structure with multistage frame body
US20130170995A1 (en) Axial flow fan blade structure and axial flow fan thereof
US20180156229A1 (en) Series fan structure
CN202646087U (zh) 串联风扇组合结构
CN102238843B (zh) 散热模组
US11221023B2 (en) Fan module
CN203335444U (zh) 串联风扇结合结构
CN202250997U (zh) 串接式风扇组合结构
TW201221774A (en) Series-connected frame module
US20150275901A1 (en) Heat dissipating module for electronic device
CN205025835U (zh) 散热风扇结构
CN201440781U (zh) 散热模块及其气流导引件
CN105090103A (zh) 扇叶结构及其散热风扇
CN201554696U (zh) 风扇叶片组合结构
CN102465905B (zh) 串联式扇框模组
CN202560598U (zh) 串接式风扇组合结构
JP3177251U (ja) 直列式ファン組立構造
CN200978834Y (zh) 风扇间隔件
CN204377303U (zh) 手持装置散热结构
CN203430862U (zh) 散热装置
CN203822700U (zh) 扇叶结构及其散热风扇
US20140334940A1 (en) Protective cover for fan
CN104712590B (zh) 风扇防震结构及具有风扇防震结构的风扇
CN206226166U (zh) 一种榨汁机的一体式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2

Termination date: 201804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